1、在中國古代養生中有個某月(某季)喝某某酒能達到養生的作用的那段話是什麼?
養生酒,相傳始於唐朝。本文話題就從唐朝的一個故事說起。玄宗李隆基醉色於楊貴妃,「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漸漸面黃肌瘦,四肢倦怠。太醫面奏:「臣東游,聞牛伏山中一老翁,一百四十餘歲。」玄宗奇而召之,見乃翁烏發童顏,舉止若壯。詢問其奧秘何在。翁告之道:「乃系百花之精,萬葯之神,五眼泉之水釀造美酒,常飲所致。」玄宗大喜,遂與貴妃同飲此酒,數日後,精神倍爽,故欣而起名「養生酒」。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人人盼望健康長壽,有個好身體。對身體弱者,一年四季都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用養生酒。養生酒主要用純高粱酒浸泡。齊民思酒業釀造的50度全家興白酒是最好的浸泡酒,具備濃度高,純高粱釀造,天賦濃香,口味醇正的特點。加之有調和氣血,補益肝腎作用的中葯製成。選擇干凈的棕色廣口瓶,准備好全家興白酒,酒度數越高越好,泡好後存於陰涼處。晚飯前飲用最好。
枸杞酒、人參酒人們已經非常熟悉,我另外介紹紅花酒、天門冬酒、仙靈脾酒、茯苓酒、地黃酒,所用浸泡基液皆指50度全家興白酒。
紅花酒:取紅花200克,白酒1000克,紅糖適量。將紅花洗凈,晾乾表面水分,與紅糖同裝入潔凈的紗布袋內,封好袋口,放入瓶壇中,加入白酒,加蓋封閉,浸泡7天即可飲用。呈棕色、味濃,飲用時加入2-4倍涼開水。功效為通經活血、降壓止痛,適用於高血壓、頭痛者。
天門冬酒:取天門冬60克,白酒500克。先將天門冬洗凈,裝入紗布袋內,扎緊口,放入酒罐中。將白酒倒入,密封,浸泡30天。功效為潤五臟和血脈。適用於腎陰不足,浮火上炎而易感外風,以致血脈失和、肢體麻木、疼痛等症。
仙靈脾酒:取仙靈脾60克、白酒500克。先將仙靈脾洗凈、瀝干,裝入紗布袋內,扎緊口,放入酒壇中,再把白酒倒入,蓋好,浸泡7天即成。功效為益肝腎,強筋骨。適用於陰陽兩損、命門火衰而引起的男子陽痿、女子不孕、四肢不溫等患者。
茯苓酒:茯苓60克,白酒500克。將茯苓入白酒罐中,浸泡7天即成。功效為補虛益壽,強筋壯骨。適用於因脾虛失運,不能營養四肢而引起的肌肉麻痹、身體瘦等症。
地黃酒:乾地黃60克、白酒500克。將地黃洗凈,泡入白酒罐中,用不透氣塑料紙嚴封,浸泡7天即可飲用。功效為舒筋活血,適用於陰血不足,筋脈失養而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
全家興酒好,葯料好,照方浸泡,按時服用養生酒,身體一定健康長壽。
2、自製米酒哪個季節最養生?
養生竅門1.在米酒中打個雞蛋、煮些糯米圓子或加入適量紅糖,百滋補效果更佳。
2.女性在月經期前後一周多吃些米酒煮雞蛋,可起到很好的美容豐胸效果。
3.米酒能同肉中的脂肪起酯化反應,生成度芳香物質,使菜餚增味。
4.米酒冬天宜熱飲,這樣更能享受到其醇香,驅寒暖身的專效果也更佳,夏天宜冷飲。對血淤、缺奶、風濕性關節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等症,屬米酒以熱飲為好。
3、尋求一個自製泡保健葯酒的秘方?
治頸椎病、腰腿痛、四肢麻木、骨質增生、風濕病關節炎等五蓮山葯酒秘方:
五蓮山土蟲20個、大柴胡根15克、清骨風10克、拉拉秧根15克、 李棗根10克、山烏子2個、仙凌花3朵、貧絲網10克、球須草10克、杜仲皮20克、雙樹枝20克、金狗脊20克、山牛膝15克、五蓮山蠍子3隻、結骨草10克、五蓮山蜈蚣3條、山桃仁10克、山木瓜10克、山旁風10克、毛龍根10克、爬山虎10克、
以上用50度以上的白酒5斤,泡7天就可以喝了。每天中午、晚上各喝一次、每次30至50毫升
外用葯酒塗搽患處部位,最好揉搽到局部燒熱感為宜,每日1~2次。
20天---30天一個療程、病輕的一個療程康復、嚴重的連服3到5個療程康復。
此葯方是山東省日照市五蓮山當地民眾常用的秘方,此葯方已讓上萬患者恢復了身體健康。
五蓮山葯酒秘方能補益肝腎、活血行氣、祛風散寒,化痞去瘀、消腫止痛。
主要治療痹症、肩周炎、頸椎病、腰腿痛、筋骨疼痛,半身不遂,四肢麻木、屈伸不利、骨質增生、跌打損傷、風濕病關節炎、坐骨神經痛。
忌口;:服葯期間忌、騾、馬肉、母豬肉。
4、什麼保健酒緩解老年人腰腿痛?
治頸椎病、腰腿痛、四肢麻木、骨質增生、風濕病關節炎等五蓮山葯酒秘方:
五蓮山土蟲20個、大柴胡根復15克、清骨風10克、拉拉秧根15克、 李棗根10克、山烏子2個、仙凌花3朵、貧絲網10克、球須草10克、杜仲皮20克、雙樹枝20克、金狗脊20克、山牛膝15克、五蓮山蠍子3隻、結骨草10克、五蓮山蜈蚣3條、山桃仁10克、山木瓜10克、山旁風10克、毛龍根10克、爬山虎10克、
以上用50度以上的白酒5斤,泡7天就可以喝了。每天中午、晚上各喝一次、每次30至50毫升
外用葯酒塗搽患處部位,最好揉制搽到局部燒熱感為宜,每日1~2次。
20天---30天一個療程、病輕的一個療程康復、嚴重的連服3到5個療程康復。
此葯方是山東省日照市五蓮山當地民眾常用的百秘方,此葯方已讓上萬患者恢復了身體健康。
五蓮山葯酒秘方能補益肝腎、活血行氣、祛風散寒,化痞去瘀、消腫止痛。
主要治療痹症、肩周炎、頸椎病、腰腿痛、筋骨疼痛,半身不遂,四肢麻木、屈伸不利、骨質增生、跌打損傷、風濕病關節炎、坐骨神經痛。
忌口;:服葯期間忌、度騾、馬肉、母豬肉。
5、找一本書,2004年前出版的,關於四季養生、保健、疾病保養。
養生,又稱攝生、道生、養性、衛生、保生、壽世等等。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簡言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之意。四時養生,也即指四季養生,是指順應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通過調養護理的方法,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關於養生之道與健康長壽的關系,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成書的《黃帝內經》中已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書中還根據四季不同的氣候特點提出了相應的養生細則,為四時養生理論奠定了深厚的理論基礎。後世醫家又繼承和發展了四時養生的理論,使之在促進人們健康長壽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
而在21世紀的今天,隨著社會快速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四時養生作為中醫傳統養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對於調整人的心態,延緩人的衰老,提高人的壽命,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四時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四時與人體健康關系非常密切,祖國醫學理論在預防保健方面特別強調氣象因素的重要性,如《黃帝內經》中記載的「必先歲氣、無伐天和」,就是在治病時首先應明確一年的天氣變化情況,在預防保健中必須充分考慮氣象因素和季節、節氣的變化,以順應自然規律,達到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的目的。
(二)四時養生的內涵
中醫養生學是數千年來歷代醫家經驗的結晶。從所涉及的內容和方法來看,可謂資料豐富、記載翔實、效用確切、簡便易行。隨著「回歸自然」的熱潮,中醫養生學方法的「整體、自然」特性將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中醫學關於養生的理論和方法是極其豐富的,而其中重要的核心內容之一即是——順時養生。正如《黃帝內經》里所說:「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順四時而適寒暑」,這是中醫養生學里的一條極其重要的原則,也可以說是長壽的法寶。
四時養生,就是指按照一年四季氣候陰陽變化的規律和特點進行調養,從而達到養生和延年益壽的目的。四季春、夏、秋、冬,四時寒熱溫涼的變化,是一年中陰陽消長形成的。冬至陽生,由春到夏是陽長陰消的過程,所以有春之溫,夏之熱;夏至陰生,由秋至冬是陰長陽消的過程,所以有秋之涼,冬之寒。人類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脫離客觀自然條件而生存,而是要順應四時的變化以調攝人體,以達到陰陽平衡、臟腑協調、氣血充盛、經絡通達、情志舒暢的養生保健目的。
1、天人相應的養生觀
中國哲學「天人相應」、「天人合一」的思想對中醫學的理論形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一理論也提示人們要在生產、生活中處處適應自然界的變化,如此才能安然生息。而對於人類生存最為相關的莫過於自然界日、月、星辰以及四季的變化了。
日月變化
古人早就發現,日升則陽氣盛,日落則陽氣衰,故而古人日出而作,日沒而息。月圓時,人的氣血流暢,肌膚緻密,外邪不易侵入;月缺時體內氣血流行較慢,肌膚疏鬆,外邪易乘虛而入。若月缺時遇到急風暴雨,則人較易生病。
四季更替
一年四時氣候的更迭、陰陽寒熱的變化,都會直接影響人的生命活動。欲得安康,必須對自然界周期性的四季變化作出相應的調節。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言:「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痾疾不起」。根據四時氣候的特點,人們總結出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的五臟調養法以及「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經驗,對於四季養生有著重要意義。
2、形神合一的養生觀
形與神的統一,是盡享天年的關鍵。神寓於形,形統於神。神傷則形傷,神亡則形亡,此所謂「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精神衰敗,必顯於形,如兩目無神、面色無華、四肢乏力、納食不佳、形體瘦削等。由於人體精神是由心神來主宰的,志、意、魂、魄皆歸心神統轄,故有「心神乃形之大主」之說。因此,調養心神也就成為調攝形體的關鍵。所以,中醫養生學強調清靜養神,因為「心靜可以固元氣,百病不生,百歲可活」(《遵生八箋》)。
精、氣、神被稱為人體「三寶」,三者是不可分離的,它的盛衰直接體現人的生長、發育,以至衰老的狀態。精,是生命之源,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人體各種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為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氣乃精之所化,精為氣之本。神,是指精神意識狀態而言,是神志和生命活動之外觀。有精則有神,神是五臟六腑、先後天精氣與人體最高主宰活動的具體表現。它是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以及臟腑精、氣、血、津液活動外在表現的高度概括。《壽親養老新書》曾對精、氣、神三者關系進行了概括:「主身者神,養氣者精,益精者氣,資氣者食」。所以說,神的充沛需要有精和氣這樣的物質基礎,精、氣的充盈或匱乏可直接影響到神的作用。鑒於此,善養生者必須保養精氣,達到精氣神的協調統一。
3、動態平衡的養生觀
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在動態中進行,並通過調節達到「以平為期」。中醫養生學非常重視陰陽、氣血的動態平衡。
陰陽平衡
人體陰陽平衡是健康長壽、養生疾病的前提。陰陽有著彼此消長、相互轉化的關系,二者相互對立又相互制約。只有機體陰陽達到動態的平衡,人體才能保持健康穩定的狀態。例如,夏天陽盛氣炎,易出現熱迫汗出,耗傷氣陰,此時可服用養陰清涼葯膳,如綠豆湯、荷葉粥、西瓜羹等,以保持體內的陰陽平衡。中葯對人體的治療也是本著陰陽平衡的原則,熱病用寒葯,寒病用熱法,從而達到機體的陰陽平衡,使疾病不生。
氣血平衡
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可生血、行血,血可載氣、裹氣,二者如影隨形,同行同止。若氣血平衡失調,則會出現氣血不生、不行等病理變化,從而引起臟腑、經絡功能失調而發病。因此,保持氣血的正常化生和流通,是維系健康的必要條件,調理氣血也就成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
(三)四季養生的原則
祖國醫學在四季養生方面有著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方法頗多。究其基本原則,大體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順應自然
在天人相應的整體觀思想的指導下,養生學認為,人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必須順應四時陰陽消長、轉化的客觀規律。
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屬陽,秋冬屬陰。自然節氣也隨著氣候的變遷而發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變化。因此,人在春夏之時,要順其自然保養陽氣,秋冬之時,亦應保養陰氣,故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這就要求人們凡精神活動、起居作息、飲食五味等都要根據四時的變化,進行適當的調節。在作息時間上,也要順應四時的變化,做到「起居有常」,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在飲食五味上,攝取更要有規律,過飢、過飽或飲食偏嗜均能傷害臟腑,影響身體健康,蔬菜瓜果的食用亦有一定的季節性。
2、形神共養
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用。故養神既可以保,保形亦可以攝神,二者相互支持,密不可分。因此,養生防病必須形神共養,以維持形與神的統一。
所謂「養形」,主要指臟腑、氣血津液、肢體、五官九竅等形體的攝養,「形乃神之宅」,故只有形體完備,才能有正常精神的產生。養形的具體內容非常廣泛,凡調飲食、節勞逸、慎起居、避寒暑等攝生方法,以及體育鍛煉、氣功等健身運動,大都屬於養形的重要內容。
所謂「養神」,主要是安定情志、調攝精神。中醫學認為,人的精神、情志變化是人體生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正常情況下,「神」是機體對外界各種刺激因素的「應答性反應」。它不僅體現了生命過程中正常的心理活動,而且可以增強體質、抵抗疾病、益壽延年,但如果情志波動過於劇烈或持續過久,超過了生理的調節范疇,則會傷及五臟,影響人體的氣血陰陽,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
所以,中醫養生學十分重視精神攝養,要求人們思想上安定清靜,心境坦然,不暴發喜怒,不貪欲妄想,不為私念而耗神傷正,盡量減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過度的情志波動,以保持心情舒暢、精神愉快。這樣,則人體的氣機和調,血脈流暢,正氣充沛,形體康健,抗病能力均強,就可以減少疾病的發生。
3、動靜結合
中醫養生學認為「氣血極欲動,精神極欲靜」,既倡導「養身莫善於動」,又認為「養靜為攝生之首務」(《老老恆言》)。因此,只有動靜結合,才能達到養生防病的目的。
動,包括勞動和運動兩方面。中醫學歷來重視「動」在養生學中的重要意義,認為「人若勞於形,百病不能成」(《保生銘》),「一身動則一身強」(《四存編》)。並創造了許多行之有效、具有民族特色的健身運動法。諸如「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易筋經」等。堅持這些健身運動,可以暢氣機、通氣血、利關節,從而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現代醫學也已經證明,經常參加體育運動,可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使機體充滿活力,從而延緩各器官的衰老。
靜,又稱「清靜」,包括精神上的清靜和形體活動的相對安靜狀態,是與「動」相對而言,在中醫養生學上亦佔有重要地位。氣功中的靜功一般沒有肢體的運動,它通過一定的體態姿式,特定的呼吸方法及特定的意念活動,在 「靜」的狀態下,進行內部的自我鍛煉和調節,從而達到對機體「調整」、「修復」和「建設」的目的,靜功在氣功鍛煉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經史百家醫錄》中指出:「能察動靜作息之機,自無過與不及之衍」。即指「動」和「靜」都要適度,太過或不及都會影響人體的健康,導致疾病的發生。如《黃帝內經》說:「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因此,勤運動,要注意適度;勤用腦,要思而不怠。動而不至大疲,靜而不至過逸。總之,動和靜是相反相成的兩個方面,要養生防病、益壽延年,就必須心體互用,勞逸結合,動靜並施,不可偏廢。
總之,人們必須「順時養生」,去適應自然;同時,又要利用自然,為我所用。只有這樣,才能「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6、四季養生的酒方是什麼?
春季養生
狀元紅酒
功效:健脾開胃,消食化膩,散寒順氣,舒肝消脹。治療過食油膩,煙酒過度,肝瘀脾寒,食滯脘滿。
處方:當歸15克,紅曲、砂仁各30克,廣陳皮、青皮各15克,丁香、白蔻仁、梔子、麥芽、枳殼各6克,藿香9克,厚朴6克,木香3克。
用法:以上諸葯裝布袋內,扎緊袋口,放入壇中,加入白酒15公斤,密封浸泡10天,然後將酒壇放鍋中,文火煮沸一柱香時,取出葯袋,加入冰糖1公斤即成。每天早晚各飲15-30毫升。
禁忌:孕婦忌服。
夏季養生
消夏解暑啤酒
功效:清熱生津,消夏解暑,滋陰營養,解渴除煩,為夏季優良飲料。
處方:淡啤酒2瓶,蘋果酒l瓶,檸檬l個(將檸檬去皮。肉擠壓成果汁),梨1個(將梨去皮,壓取果汁),白糖30克。
用法:將啤酒、蘋果酒、檸檬果汁、梨汁及白糖共放入高頸罐內即成。隨量飲之。
秋季養生
雪梨潤肺酒
功效:滋陰養胃,潤肺化痰。治療秋季口乾舌燥,喉癢乾咳,噎膈,反胃,食慾不振。秋天氣候乾燥之時,以及嗜煙酒者均可飲之。
處方:雪梨、白蘿卜、白糖各500克。
用法:將雪梨、蘿卜搗取汁,加入白糖及白酒(30度左右)l公斤,一同裝入大玻璃瓶中,密閉7天後即可,每次服20-30克,每天服1~2次。
冬季養生
健身紅葡萄酒
功效:營養健身,補血益智,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預防感冒。此酒不僅是冬季的養生酒,還可用於貧血。病後體虛、老年人體質衰弱、陽虛體質、營養不良、情緒低沉等。
處方:紅葡萄酒l公斤,白糖100克,雞蛋2個,肉桂3克(切碎)。
用法:把葡萄酒、糖、肉桂同放鍋內煮沸,乘沸打入雞蛋,煎成荷包蛋即成。乘熱吃荷包蛋,並隨量飲酒。
7、泡養生保健中葯酒都是用什麼葯材啊?
1、人參大補酒
配方:人參30克,熟地30克,枸杞子90克,冰糖100克,白酒2500毫升。
製作方法:將人參去蘆頭,烘軟,切片;枸杞子去雜質,與人參、熟地同放入干凈紗布袋中,紮好袋口。將葯袋放入酒壇中密封浸泡,每天攪拌一次。15天後,將冰糖置鍋中,加少量水,加熱熔化煮沸,煮至微黃時,過濾去渣,待冷後加入葯酒中攪勻。靜置一段時間,取上清酒液即可飲用。
功效與主治:大補氣血,安神,滋肝明目。用於身體虛弱,神經衰弱,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等。
服法:每日2次,早晚飲服,每次30毫升。
說明:本酒對病後體虛,貧血,營養不良,神經衰弱,糖尿病等有較好作用。無病者常飲,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之功。飲用本酒,忌食蘿卜。
2、人參枸杞子酒
配方:人參20克 枸杞子350 克 熟地100 克 冰糖400 克 白酒5公斤。
功效:強壯抗老,補陰血,烏須發,壯腰膝,強視力,活血通經。適用於病後體虛及貧血、營養不良、神經衰弱、糖尿病等患者飲用。無病常飲,亦有強身益壽之功。 大補元氣,安神固脫,滋肝明目。適用於勞傷虛損、少食倦怠、驚悸健忘、頭痛眩暈、陽痿、腰膝酸痛等症。
製作:1.將人參烘烤切片,枸杞除去雜質,用紗布袋裝上扎口備用。2.冰糖放入鍋中,用適量水加熱溶化至沸,煉至色黃時,趁熱用紗布過濾去渣備用。3.白酒裝入酒壇內,將裝有人參、枸杞的布袋放入酒中,加蓋密封浸泡10-15天,每日攪拌1 次,泡至葯味盡淡,取出葯袋,用細布濾除沉澱物,加入冰糖攪勻,再靜置過濾,澄明即成。
用法:飲用時,可根據自己的酒量,每次飲10-12克。
3、人參大補酒
配 方:人參5克,熟地黃25克,枸杞子90克,冰糖100克,白酒2500克。
制 法:將人參去蘆頭,烘軟,切片,枸杞子除去雜質,與白熟地同放入潔凈的紗布袋中,封好袋口,把葯袋放入酒中密封浸泡,每日攪拌1次。浸泡15天後,用潔凈紗布過濾,取葯酒備用。將冰糖放入鍋中,加少量水加熱溶化煮沸,煮至見微黃時,趁熱過濾去渣,待涼後加入葯酒中,攪勻。靜置一段時間後,取上清酒液即可飲用。
功 效:大補氣血。安神,滋肝明目。適用於身體虛弱,神經衰弱,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等。無病者常飲,有強身健體,益壽延年之功。
服 法:每日2次,每次飲服15~20毫升。
8、貴州茅台酒廠保健酒業有限公司生產的52℃六瓶裝四季福滿20年多少錢一
茅台福滿四季酒8年原漿,52度,500ml*6瓶*/箱,市場零售價是588元/箱;
茅台福滿四季酒9年原漿,52度,500ml*6瓶*/箱,市場零售價是588元/箱;
茅台福滿四季酒12年原漿,52度,500ml*6瓶*/箱,市場零售價是1188元/箱;
茅台福滿四季酒12年原漿禮盒,52度,500ml*4瓶*/箱,市場零售價是599元/箱;
茅台福滿四季酒15年原漿禮盒,52度,500ml*4瓶*/箱,市場零售價是1192元/箱;
茅台福滿四季酒20年原漿,52度,500ml*6瓶*/箱,市場零售價是2388元/箱;
茅台福滿四季酒30年原漿,52度,1500ml*2瓶*/箱,市場零售價是****元/箱;
茅台福滿四季酒1915年原漿禮盒,53度,500ml*4瓶*/箱,市場零售價是*****元/箱;
。。。。
轉載:茅台酒定製中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