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段時間看了北京衛視-養生堂的一期節目,是個男主持與一位老中醫講養生,其中老中醫說了這樣一句話是:人
請問、你要、你可以打電視台節目電話問下!看來我在網上發的帖很有成效~-~
2、怎樣治腸炎
臨床表現:
1、急性腸炎患者多在夏秋季突然發病,並多有誤食不潔食物的病史。
2、病人多表現為惡心、嘔吐在先,繼以腹瀉,每天3~5次,甚至數十次不等,大便呈水樣,深黃色或帶綠色,惡臭,可伴有腹部絞痛、發熱、全身酸痛等症狀。病人以惡心、嘔吐為表現者稱急性胃炎;以腹痛、腹瀉為表現者常稱為急性腸炎;臨床上往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同時並見,故亦稱急性胃腸炎。
3、急性腸炎是由於伙食不當,進食發酵分解或腐敗污染的食物所致腸道的急性炎症,臨床上與急性胃炎同時發病者,又稱為急性胃腸炎。
葯物治療:
1、根據不同的細菌感染選用不同的抗生素(3-7天一療程):成人可選用氟哌酸、阿莫西林,甚至頭胞類抗生素。但兒童就不宜選用氟哌酸等抗生素。
2、胃腸粘膜保護劑(3-7天一療程):主要有思密達(蒙脫石散)可保護胃腸粘膜,凝固殺死腸道的細菌與病毒,起到止瀉作用。
3、微生態制劑(7天-1個月一療程):如媽咪愛、金雙歧、整腸生等,主要是調節腸道菌群抑制腸道有害細菌生長,達到止瀉作用。
4、腹痛可用解痙劑,如口服阿托品。
5、可聯合用中成葯藿香正氣膠囊、消炎止痢靈(2盒一療程)、鹽酸黃連素片、固腸止瀉丸、速效止瀉膠囊等。
注意交待顧客應防止脫水,可口服葡萄糖鹽水,飲食注意應清淡,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可多吃蘋果、石榴以起到收劍止瀉作用。
胃腸疾病(如潰瘍病、胃炎、食管炎等)可搭配營養素:
1、蛋白質粉1瓶,每次1勺,每日1次。
易吸收,促進受損細胞的修復,對腸炎腹瀉、胃炎、潰瘍病、食管炎都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2、蜂膠
每次1粒,一天1—2次。連服1個月為1療程。
功效:抗菌消炎、修復胃腸粘膜、提高機體免疫力。
3、螺旋藻片1瓶,每日2次,每次3片。
可促進潰瘍病的癒合。
4、大蒜油膠囊1瓶,每日2次,每次1-2粒。
作為一種廣譜天然抗菌素,可抗菌、抗感染、提高免疫機能,使各類消化道炎症緩解,並能清腸、去毒。減少胃腸道癌的發作。幫助健胃整腸,刺激胃腸粘膜,促進食慾,加速消化。
各種營養素的實際用法用量可根據說明使用。
胃腸疾病(如潰瘍病、胃炎、食管炎等)與貴細中葯的搭配:
1、
靈芝:治胃炎,調節胃腸道機能,用量沒嚴格標准,以每人每日最少10-20克為下限。
2、
石斛:養胃生津除虛熱,胃脘疼痛。用量:25-50克。
3、燕窩:補虛養胃、止胃寒、反胃、嘔吐。用量:1-5g
4、珍珠(粉):可治療潰瘍、修復潰瘍面,改善消化系統功能。內服用量:每日0.5-1.5g
。。。
3、昨天晚上那個電視頻道有個健康欄目講了怎麼治 結腸炎 的頻道叫什麼聽別人說的,誰看了求解
健康之路?
4、養生堂於康關於腸炎的做法視頻
優酷裡面沒有嗎?土豆再找找呢
5、脾胃虛寒,老是 要拉肚子,養生堂那一期有講這個問題
最好去看中醫,可以服用陳李濟補脾益腸丸,還有,最抄好食療輔助下,山葯,土豆,胡蘿卜,紅棗,生薑對你都有好處。襲盡量避免吃生冷食物,別吃香蕉,豆腐,芹菜,香菜,這些大多為寒性傷脾胃食物,對了zd,最好也少喝牛奶,綠豆湯。
6、關於腸炎
建議排除一下是不是痔瘡引起的出血。如果不是的話,那就要積極進行治療了。
一句俗話,「患有結腸炎,丟了半條命」,長期腹瀉、腹痛,你苦不苦?不敢吃,不敢喝,你煩不煩?便血、爛腸、癌變,你怕不怕?得了結腸炎,危害何其多!
結腸炎患者煩惱一:營養穿腸過
「硬漢架不住三泡稀」,由於結腸炎,即使吃的再多再好,營養也會隨著糞便大量流失。
蛋白質穿腸過:導致貧血、水腫、消瘦、乏力、皮膚蒼白、易脫發……
維生素穿腸過:導致口腔潰瘍、皮膚干粗、骨質疏鬆、肌肉疼痛、夜盲、眼乾……
營養穿腸過:導致免疫球蛋白合成障礙,免疫力減弱,炎症易擴散,流感病毒易侵入……
結腸炎患者煩惱二:禍根腸中留
腸粘膜遭受腹瀉的反復侵害,導致多處發生潰爛或潰瘍,使毛細血管及神經裸露於「糞、菌、毒」等惡劣環境中……
(1)肌肉層的潰爛加劇,導致化膿;
(2)刺激裸露的神經,造成腹痛;
(3)擦破裸露的毛細血管,造成便血;
(4)生成疙疙瘩瘩的息肉,突起在腸道內;
(5)潰瘍、腐爛、出血、腸息肉,留下惡患,進一步引發腸穿孔、腸粘連,甚至腸癌。
據資料統計,近5年,結腸炎的惡化速度的平均值為8.5年,也就是說,從整體上看,患者從出現腹瀉症狀開始,在8年左右就會轉變為腸穿孔或腸癌!
警鍾:為結腸炎患者敲響
這樣的數字讓人震驚,但更為結腸炎患者敲響了警鍾!別讓消極的治療意識,錯誤的治療方法而毀了自己幸福的生活,當心「結腸炎,命難全!」
7、中醫對急性腸炎是如何認識的?
中醫學沒有急性腸炎的病名,根據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屬中醫嘔吐、腹痛、泄瀉、霍亂、絞腸痧、脫證等病證范疇。其病因有感受時邪、飲食所傷、情志失調及臟腑虛弱等,但主要關鍵在於脾胃功能障礙和胃腸功能失調。(1)感受時邪夏秋之交,暑濕蒸騰,若調攝失宜,感受暑濕穢濁之氣;或因貪涼露宿,寒濕入浸,寒邪穢氣,郁遏中焦,使脾胃受損,升降失調,清濁不分,發為本病。(2)飲食所傷飲食過量,停滯不化;或恣食肥甘,濕熱內蘊;或誤食生冷不潔之物,損傷脾胃,致運化失職,水谷精華不能吸收,反停為濕滯,清氣不升,濁氣不降,吐瀉交作,而發本病。(3)情志失調脾氣素虛,或原有食滯,或本有濕阻,但未致發病,復因情志失調,憂郁惱怒,精神緊張,以致肝失疏泄,橫逆乘脾犯胃,脾胃受制,運化失常而成本病。正如《景岳全書·泄瀉》篇所說:「凡遇怒氣便作泄瀉者,必先怒時挾食,致傷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隨觸而發,此肝脾二臟之病也,蓋以肝木克土,脾氣受傷而然。」長期飲食失調,或勞倦內傷,或久病纏綿,均可導致脾胃虛弱,因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虛弱則不能受納水谷和運化精微,以致水反成濕,谷反為滯,濕滯內停,清濁不分,混雜而不遂成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