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達人應該具備哪些立冬養生知識
一、立冬鍛煉堅持「四准則」
由於立冬後氣溫低、氣壓高且天氣乾燥、人體的肌肉、肌腱和韌帶的彈力及伸展性均會降低,肌肉的粘滯性也會相應增強,從而造成身體發僵不靈活,舒展性也隨之大打折扣。因此在立冬後進行體育鍛煉時,應遵循相應的養生准則,這樣既能實現防寒保暖和強身健體的目的,又不會因鍛煉不當而損害健康。
准則一:鍛煉之前充分熱身。由於人的身體在低溫環境中會發僵,鍛煉前若不充分熱身,極易造成肌肉拉傷或關節損傷。因此應正式鍛煉前先進行徒手操、輕器械練習等「預熱」運動,熱身的強度以使身體發熱並微微出汗為宜。
准則二:鍛煉時衣物的薄厚要適當。立冬過後氣溫很低,因此在運動前要穿厚實些的衣服,在熱身後再除去外衣;鍛煉結束後應盡快回到室內,不要吹到冷風,以及擦去汗水並更換衣服,以防止冷熱交替造成熱量散失而感冒。
准則三:鍛煉時應適時調整呼吸。由於冬天常有大風沙,因此建議在鍛煉時最好採用鼻腔呼吸的方式,也可以採用鼻吸氣、口呼氣的呼吸方式,但切記直接用口吸氣。這是因為鼻腔黏膜能對吸進的空氣起到加溫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寒冷空氣對呼吸道的刺激;同時鼻毛亦可有效阻擋細菌,堪稱呼吸道的「保護神」。
准則四:室內鍛煉時應保持空氣流通。不少人習慣在冬天選擇室內鍛煉,並把門窗緊閉,以防止寒冷空氣的入侵。但實際上,這樣很容易因缺氧而導致頭暈、惡心等症狀。因此在室內鍛煉時切記保持空氣的流通。
二、立冬注意保暖
立冬天氣多變。街頭不少年輕女性還穿著超短裙、絲襪、低領衫,尤其是這兩年輕薄的雪紡、蕾絲面料大受歡迎,不少愛美女性都喜歡單穿一件雪紡連衣裙,外披一件薄外套,踩上高筒靴出門。
「雖說要『春捂秋凍』,但事實上,霜降之後就該注意保暖了!」中醫認為,「冬不養藏,春必病溫」。也就是說,如果冬天不注意保健,到春天抵抗力就差,容易生病。專家建議,為增強抵抗力,眼下要多穿衣服以保暖禦寒。對付忽冷忽熱天氣,最好的穿著方法就是穿兩件套,熱了可減衣,冷了及時加衣。
還要經常保持腳的清潔乾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時,還應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促進血液循環。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濕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對於冬天愛穿裙子的女性,專家提醒,暴露在裙裝外面的雙腿易受寒氣侵襲,出現發涼、麻木、酸痛、關節疼痛、紅腫等症狀,可能引發關節炎。
三、防犯病
立冬前後,老年人由於生理機能漸弱,抵禦能力也隨之衰減,正是病邪乘虛而入之時。因此,老年人要特別注意環境的變化,及早防範,以免殃及身心。尋醫問葯網小編溫馨提醒冬季易發的疾病主要有。
中風:中風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在寒冷的冬季更易發生。老年人多有高血壓,一遇上寒冷天氣,身體就適應不了,血壓便隨之增高,就有發生中風的危險。因此,需要及早預防,切勿掉以輕心。預防要做好幾件事:一要防寒保暖,留意天氣的變化,注意添衣保暖勿受涼;二要適當補充營養,增強體質;三要做好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的防治,已有此病者要遵醫囑服葯,不可擅自停葯。
心梗:心肌梗塞也是老年人冬季的高發病。當人體受冷刺激後,由於血管收縮,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誘發心絞痛,若措施不力,會發生心肌梗塞死亡,這不是沒有先例的,不可不防。除了重視防寒保暖外,室內溫度適宜控制在18℃左右,外出不宜過久,並注意防風保暖,避免風寒交襲。平時可遵醫服用降脂、溶栓、擴血管和防心肌缺氧的葯物,以免突發意外。
流感:老人冬季感冒,說起來不算什麼大毛病,但若治療不及時,就容易誘發多種危及生命的並發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氣管炎等。據報道,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死亡率高達36%。故在寒冬季節,老年人要注意加強耐寒鍛煉,調理好飲食,最好每天用冷水洗臉,熱水洗腳,以提高免疫力,防止流感發生。
四、精神:保持安靜與樂觀
在冬季,人體的代謝處於相對緩慢的時期,因此,冬季養生要注重於「藏」,藏的意思是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靜。專家建議,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要學會調控不良情緒,對於抑鬱心中的不良情緒,可通過適當方式發泄出來,以保持心態平和。同時,要多曬太陽。因為冬季天黑的早,光照時間短,也是易使人產生抑鬱情緒的一個原因,因黑夜來臨時,人體大腦松果體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強,能影響人的情緒,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
立冬的養生應做到精神安靜,精神上要豁達樂觀、合理用腦、保持良好心態。要保護陽氣,不過度消耗陰精。在起居調養上要有規律,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並注意背部保暖才有利於陽氣潛藏。同時還要適度運動,如做操、散步等。
五、冬季常按摩可提高免疫力
肚臍
坐在凳子上或者躺在床上,用走右手虛掌著力,前臂用力,連續的輕拍肚臍100下,還可以用熱敷、按揉的方法。這個方法能夠安生凝心、舒肝利膽、調和氣血、通利三焦的功效。
腋窩
雙臂交叉放在胸前,對側按摩腋窩,適度的打圈按摩,大概三分鍾即可,然後左手向上,右手掌拍打左腋下,右邊也用同樣的方法,各拍打30次,反復5次即可。這個方法能夠調和氣血,寬胸寧神。
腘窩
坐在凳子上或者躺下,用雙手虛掌著力,連續輕拍兩邊的腘窩即可,拍打次數各50次為佳。這個方法能夠活血,緩解小腿的疲勞,脖子酸痛等疼痛的疾病都有良好的效果。
肘窩
一側上臂伸直,肘窩向下,另一隻手虛掌著力,兩邊交替輕拍100下,也可以要家人幫助拍打。這個方法有行氣活血、散瘀祛毒的作用,堅持按摩效果更佳。
六、要入睡早
起居調養強調了「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說,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正如「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汗出,發泄陽氣。」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而衣著的過少過薄、室溫過低即易感冒又耗陽氣。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常傷陽氣」人體陽氣好比天上的太陽,賜予自然界光明於溫暖,失去她萬物無法生存。同樣,人體如果沒有陽氣,將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所以,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2、養生小知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養肺
肺是人體呼吸器官,也是人體重要的造血器官,肺位於胸腔,左右各一,覆蓋於心之上。肺有分葉,左二右三,共五葉。其肺葉嬌嫩,又不耐寒熱燥濕諸邪之侵;肺又上通鼻竅,外合皮毛,與自然界息息相通,易受外邪侵襲,故有「嬌臟」之稱。。肺是全身除了腸道之外與外界相通的重要內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生病,過干不行,過分潮濕也不行,過冷不行,溫度過高也不行,灰塵大的環境不行,有異味的環境也不行,最好就是一直吸入干凈而又適宜的空氣,不但不會傷肺,甚至還能起到修養肺的作用,很多呼吸道疾病,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哮喘,換到一個沒有環境污染而又溫度適宜的城市不用葯都可以好。
在《黃帝內經》中有說到:「肺為華之蓋」,即為精華的蓋子。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肺臟在我們人體臟器的最上面,也就是與外界接觸最近的臟器。而且肺也稱之為「嬌臟」,比較嬌嫩,肺的嬌嫩之處就在於,過熱過冷對肺都不好。中醫中研究表明,當氣溫低於十五度的時候,就容易引發肺部問題。這里特別提一下,想要變美的女生在秋天一定要注意做好養肺的工作,因為秋天特別是北方天氣比較乾燥,恰恰相反,肺喜潤勿燥。肺活量是衡量身體素質、檢測生命體征的一個重要指標。有研究證明:同年齡段的老年人,當其肺活量越大時,不僅表明他們身體更健康,而且還預示著老年人的平均壽命更長。
3、冬季有哪些保健方法?
一到冬季,很多人就會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姚鳳臣介紹,手腳冰涼通常是由於以下三種原因:貧血或血液循環障礙、陽氣不足、疾病障礙。光靠手套、厚棉鞋、熱寶、熱水袋等取暖手段很難真正緩解手腳冰涼,最好的辦法是在生活中注重調養。 微微運動能禦寒 秋冬運動項目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如做操、登山、打太極拳、打羽毛球等。同時,鍛煉時要「留有餘地」,不宜大汗淋漓。秋冬運動應遵循漸次遞增的原則,切忌隨性加量,鍛煉時覺得自己的身體有些發熱,微微出汗即可。鍛煉時間以每周3次至5次,每次半小時為宜,經常的運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更能抵禦寒冷。 熬制薑糖驅除體內寒氣 薑糖能有助於養血散寒,製作方法也很簡單,將生薑3克洗凈,切成細絲,與紅糖15克一同放在鍋中煮沸,開鍋後,悶上十分鍾,再趁熱飲用即可,本品能加快血液循環,還可以作為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保健葯酒。 飲食上要多補充維生素E 在飲食方面,需多補充維生素E,多吃含煙酸的食物和B族維生素,能擴張末梢血管;而堅果、胡蘿卜等溫熱性食物也能幫助身體保持溫度。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冰品或喝冷飲;可適當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芥末等促進血液循環。同時在秋冬季節,女性不要偏食、過度減肥,讓身體儲存些適量的脂肪,可幫助維持體溫。如果,預先知道今天因工作忙碌,無法按時吃飯,可先准備些餅干、麵包、水果等,適時地補充熱量。
4、冬季養生小常識大全
冬天是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是一年的結束,亦是下一年的開始,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因此做好冬季養生對來年的健康至關重要。冬季養生應該從「不」開始。具體如下:
1、不妄補
很多人認為冬季是一個進補的黃金季節,在冬季到來時各種補品大量食用,也有不少商家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推出了各種「套餐」「搭檔」。其實冬季適當進補就行,冬季主要在於閉藏,不是外泄。
過量進補反而會導致身體平衡被打破而形成病態,尤其是過量使用補陽、補氣之品反而導致體內精氣的外泄,造成「冬不藏精」。所以冬季應該適當進補,不可妄補,尤其是人參、鹿茸等這樣的補氣、補陽「利器」更應慎重。
2、不妄吃
冬季天寒地凍,吃上一頓麻辣火鍋,出上一身汗,好多人會感到很舒服,殊不知這是在耗散人體的陽氣。在冬季應該以補養陰精為主,切不可妄用大熱之品。當然在冬季更不能吃一些寒涼之品,以免損傷脾陽,影響脾胃運化,破壞消化系統。
總之,在冬季應以平和而滋潤的飲食為主,如多喝一些粥類,適當放一些大棗、枸杞子、桂圓、銀耳、百合,酌加少量生薑,可以補而不膩,潤而不燥,為冬季進補之佳品。禁忌大量大熱之品如羊肉、辣椒等,大量大寒之品如水果、冰激凌等。
(4)立冬養生常識擴展資料:
3、不妄喝
在冬季很多人都喜歡喝點白酒暖暖身,其實適量飲酒是有益健康的,可以溫通血脈、祛風散寒,產後常用方生化湯就是以白酒煎服。但是白酒畢竟屬於溫熱之品,過度飲用會耗散人體陽氣,另外過量飲酒還會生濕生痰,令人痰多、眩暈以及精神不振。
4、 不妄作勞
冬季不應該熬夜,要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潛藏,陰精積蓄。冬氣之應,養藏之道,在冬季鍛煉身體應當適當,不能像其他季節一樣揮汗如雨,微微出汗即可;在冬季應該適當減少洗澡的次數,更不能長時間泡熱水澡,經常洗桑拿,以免耗散人體陽氣;
同時在冬季應該注意節制房事,調養生息,使精氣藏。
5、雪後的冬日如何飲食養生?
立冬一過,天氣變得越來越寒冷了。在寒冷的天氣中,該如何調整我們的飲食呢?中醫養生學告訴我們,應該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來滋養五臟、扶正固本、培育元氣,促使體內陽氣升發。這樣,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
刀郎- 2002年的第一場雪.mp3
00:44
來自中原學宮
2017年的第一場雪,你似乎比往年來的更晚一些;2017年的第一場雪,是留在鄭州難舍的情懷~~~~~~
冬季,氣候寒冷,陰盛陽衰。人體受寒冷氣溫的影響,機體的生理功能和食慾等均會發生變化。因此,合理地調整飲食,保證人體必需營養素的充足,對提高老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使之安全、順利地越冬,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應保證熱能的供給。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對於老年人來說,脂肪攝入量不能過多,以免誘發老年人的其它疾病,但應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因為蛋白質的分解代高謝增強,人體易出現負氮平衡。蛋白質的供給量以占總熱量的15?17%為好,所供給的蛋白質應以優質蛋白質為主,如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其製品等,這些食物所含的蛋白質,不僅便於人體消化吸收,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營養價值較高,可增加人體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蔬菜的數量既少,品種也較單調,尤其是在我國北方,這一現象更為突出。因此,往往一個冬季過後,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C、並因此導致不少老人發生口腔漬瘍、牙根腫痛、出血、大便秘結等症狀。其防治方法首先應擴大食物來源,冬天綠葉菜相對減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特別是缺乏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卜素。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去瘟毒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心裡美蘿卜、白蘿卜、胡蘿卜、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只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還是可以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的。冬季的寒冷,還可影響人體的營養代謝,使各種營養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老年人由於消化吸收和體內代謝因素的影響,往往缺乏鉀、鈣、鈉、鐵等元素,再加上冬季人體尿量增多,使上述無機鹽隨尿液排出的量也增多,因此,應及時予以補充。可多吃些含鈣、鐵、鈉、鉀等豐富的食物,如蝦米、蝦皮、芝麻醬、豬肝、香蕉等。如有鈉低者,做菜時,口味稍偏咸,即可補充。
冬季飲食小常識:
1.怕冷與飲食中缺少無機鹽有關,應多攝取含根莖的蔬菜。
2.冬季保健應適當吃「冷」,常飲涼白開水有預防感冒之效。平時要多飲水,以維持水代謝平衡,防止皮膚乾裂,邪火上侵。
3.香菇味道鮮美且具有防治流感的功效,常吃還能阻止血管硬化。
4.冬季常吃蘿卜,可達到止咳化痰,清熱解毒之功效。
5.多吃蔬菜、水果,如葡萄、蘿卜、梨、柿、蓮子、百合、甘蔗、菠蘿、香蕉等,以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代謝物,起到清火解毒潤肺之效;多吃豆類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膩;不宜多吃燒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狀。維生素A能增強人體耐寒能力;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因此,冬季適當增山芋、藕、大蔥、土豆等根莖類蔬菜中含有大量礦物質和熱量,經常食用也可增強人體抗寒能力。
6.冬天想通過食物「保暖」,不一定非要多吃性熱的食物。低溫會加速體內維生素的代謝,飲食中應及時補充。
7.冬季早晚溫差大,要及時增加衣物,防止受涼。常吃些大蒜可以預防感冒。
6、冬季有哪些養生食譜
中醫認為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冬令進補以立冬後至立春前這段期間最為適宜。冬季養生主要指通過飲食、睡眠、運動、葯物等手段,達到保養精氣、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那麼冬季如何做好養生呢?下面中國吃網為您整理了一些冬季央視保健知識,包括冬季養生保健的飲食原則、冬季養生保健方法、冬季養生保健注意事項、冬季養生保健小常識等。 古代醫學認為,人與天地相應。這個觀點是千真萬確的。天有春,夏,秋,冬四季之輪替。人也隨著四季的輪替而變化,所以人與自然都出現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人們脈搏也出現春弦,夏洪,秋至,冬石的現象。就現代醫學而言,夏天天熱,血管擴張,血壓偏低,脈搏浮大。冬天天冷,血管收縮,血壓偏高,脈搏見沉。冬天是一年當中靜止時期,萬物收藏,對人來說,冬天也是人們進入休閑時期,體內新陳代謝相對緩慢,消耗相對減少。因此,冬天養生保健是最佳時期。 冬季養生保健的飲食原則 冬季,氣候嚴寒,陰盛陽衰。人體受嚴寒氣溫的影響,機體的生理功能和食慾等均會發生保健知識。因此,合理地調整飲食,保證人體必需營養素的充足,對提高老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養生保健知識,使之安全、順利地越冬,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應保證熱能的供應。冬天的嚴寒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冬季健身運動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冬季養生保健知識的食物。對於老年人來說,脂肪攝入量不能過多,以免家用健身器材老年人的其它疾病,但應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因為蛋白質的分解代高謝增強,人體易出現負氮平衡。蛋白質的供應量以占總熱量的15~17%為好,所供應的蛋白質應以保健知識蛋白質為主,如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其製品等,這些食物所含的蛋白質,不僅便於人體消化吸收,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營養價值較高,可增加人體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蔬菜的數量既少,品種也較單調,尤其是在我國北方,這一現象更為突出。因此,往往一個冬季過後,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如不足維生素c。
麻煩採納,謝謝!
7、在冬季人們會食慾大增,冬季養生都有哪些注意事項?
冬季養生小常識
1、出點汗
冬季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煉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為度,汗多泄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
2、護住腳
冬季健腳即健身。天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最好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天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增進血液循環。
3、多喝水
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依然需要水分滋養。冬季一般每日補水應很多於2000-3000毫升。
4、呼點氣
在冬季,人們習慣把房子的門窗關得緊緊的,如此會造成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若再加上汗水的分解產物,消化道排除的不良氣體等,將使室內空氣受到嚴重污染。人在缺少新鮮空氣的環境中會出現頭昏、疲勞、惡心、食慾不振等現象。為了防止出現上述的現象,請一定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有條件的話請到一些氧氣含量較多的地方進行氧療,有利於增加肺的通氣量,加快新陳代謝。
5、早點睡
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因而,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益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8、冬季養生常識有哪些 冬季養生8原則須知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也是進補的好時機,按我國傳統民間習慣,「立冬」代表著冬季的開始。「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自然界陰盛陽衰,各物都潛藏陽氣,以待來春。「寒」是冬季氣候變化的主要特點,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飲食保健也很重要。那麼冬季養生吃什麼好?首先,立冬飲食養生以增加熱量為主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其次,立冬養生要注意補充維生素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個冬季過後,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C,並因此導致人發生口腔潰瘍、牙根腫痛、出血、大便秘結等症狀。那麼人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還有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卜素。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的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心裡美蘿卜、白蘿卜、胡蘿卜、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最後,立冬補冬不可盲目「進補」在補冬的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進補時,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以調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一個好選擇。如吃「臘八粥」有助於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小麥粥有養心除煩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養陰、蘿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養陰固精、茯苓粥可健脾養胃、大棗粥可益氣養陰等等。綜上,冬季養生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
9、立冬時節有哪些養生的常識
立冬養生文化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按我國傳統民間習慣,立冬,代表著冬季的開始。「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訴。」立冬養生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立冬進補飲食保健也很重要。
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立冬進補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個冬季過後,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並因此導致人發生口腔潰瘍、牙眼腫痛、出血、大便秘結等症狀。那麼人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還有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卜素。
立冬進補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的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心裡美蘿卜、白蘿卜、胡蘿卜、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
所謂「立冬補一冬」,立冬養生應遵循陽氣潛藏的規律,以「養藏」為根本,適當進補,並輔以運動、精神調養。
飲食調養方面,「秋冬養陰」,立冬時心肺氣弱,腎氣強盛,飲食宜減辛苦,以養腎氣。立冬進補飲食宜少吃生冷或燥熱的食物,適合清附溫的食物,如雞、鴨、魚類、芝麻、核桃、花生、黑木耳等,同時配以甘潤生津的果蔬,如梨、冬棗、柑橘等。同時,可配合一些清潤滋補的葯膳進行調理。
立冬進補時,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以調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一個好選擇。如吃「臘八粥」有助於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小麥粥有養心除煩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養陰、蘿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養陰固精、獲荃粥可健脾養胃、大棗粥可益氣養陰等等。
立冬進補和精神、起居養生要結合起來使用。立冬養生要注意保持心境平靜、情緒安寧外,起居方面做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既保證充足的睡眠,也要注意保暖,睡前可以熱水泡腳,促進機體陰陽氣的調和。
火形人尤其要注意下肢及足部的保暖,睡前可用天麻、肉桂、牛膝等煎湯泡腳。土形人則宜選用北茂、構祀等煎湯泡腳,水形人應選用牛膝、丹參、桂枝、桔梗等煎湯泡腳。而金形人在立冬節氣易咳嗽、氣喘等疾病,仍需注意防寒。
立冬時運動應以靜態運動為主,可以在向陽的地方,在晨光下進行八段錦、十六段錦、太極拳等運動,也可以踢球、踢毽子等,稍微出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