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立夏養生可

立夏養生可

發布時間:2020-08-07 10:04:27

1、立夏養生吃什麼?

立夏要補夏:鴨蛋補夏 俗傳,立夏吃蛋,叫做補夏,使人在夏天不會消瘦,不減輕體重,勁頭足,幹活有力。老中醫說咸鴨蛋在夏天吃了人有勁,這和營養師的說法不謀而合,營養師稱鴨蛋中鈣質、鐵質等無機鹽含量豐富,含鈣量、含鐵量比雞蛋、鮮鴨蛋都高,是夏日補充鈣、鐵的首選。 立夏要降火:苦瓜降火 養心季節是夏,此時心臟最脆弱,暑熱逼人容易煩躁傷心,易傷心血。蓮子芯的味道雖然比較苦,但可以清心火,是養心安神的佳品,亦可壯腸胃。 夏天要補血:章魚補血 章魚有補血益氣、治癰疽腫毒的作用。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等營養元素,並還富含抗疲勞、抗衰老、能延長人類壽命等重要保健因子天然牛黃酸。一般人都可食用,尤適宜體質虛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之人食用。 夏天要解毒:草莓解毒 夏季是盛產草莓的季節。食用草莓能促進人體細胞的形成,維持牙齒、骨、血管、肌肉的正常功能和促進傷口癒合,並且還有解毒作用,古代人有傷口會多吃些草莓。現代營養師也認為草莓能增強人體抵抗力 ,含有多種有機酸、果酸和果膠類物質,能分解食物中的脂肪,促進消化液分泌和胃腸蠕動,排除多餘的膽固醇和有害重金屬。 夏天要通氣:萵苣通氣 萵苣含有大量植物纖維素 ,能促進腸壁蠕動、通利消化道,可治療便秘,是貧血患者的最佳食料。推薦魚腥草拌萵苣。具有清熱解毒,利濕祛痰的功效。 夏天要清腸:豌豆清腸 豌豆中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尤其是含有優質蛋白質,可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和康復能力。而豌豆中富含的粗纖維,能促進大腸蠕動,保持大便順暢,起到清潔大腸的作用。 眼看明天就立夏了,中醫五行認為進入了巳月,也就是熱和濕並重,所以建議熬一些薏米粥喝,驅除濕氣。

2、立夏養生 需要預防哪些病

 1.初夏時節注意預防菌痢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除與蒼蠅繁殖活動有關外,還與夏季氣候適宜痢疾桿菌繁殖、天熱人們喜歡吃生冷食品引起腸胃功能紊亂有關。
控制菌痢的關鍵是早發現,早治療;其次應搞好環境衛生、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加強對飲食、水源管理,消滅蒼蠅,不吃生冷蔬菜,不吃不潔瓜果,不吃腐敗變質或不新鮮的食物,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

2.初夏易發口瘡和紅眼病

初夏的時候氣候比較乾燥,我們比較容易上火。這樣便會導致一些人生口瘡。當然,口瘡也不完全是因為天氣乾燥而導致,也跟維生素攝取不夠有關系。應當服用維生素B2給予治療。
此外,初夏還要注意預防流行紅眼病。此病潛伏期短,受感染後24小時內發病,自覺雙眼劇烈疼痛,畏光流淚,有異物感。得了紅眼病,一要防止傳染,二要及時治療。患者的洗漱和擦拭物品要專用,尤其在集體場所,更要做好各項隔離工作。預防紅眼病的關鍵是,在高溫高濕的初夏,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和眼部保健,少去人多的場所,避免接觸傳染源。

3.小心脾胃受損

很多人在夏天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胃腸道問題,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入夏後人體胃口自然變差,消化功能本來就隨天氣受影響;另一方面,由於人們貪涼嗜好冰寒的食物,刺激腸胃,使胃受到強烈的低溫刺激後,血管驟然收縮,血流量減少,從而影響胃腸道消化液的分泌,導致生理功能失調。很多老人、兒童以及消化功能不良者就往往在夏季出現腹部疼痛、胃炎等情況。

4.預防皮膚病

立夏過後節氣為小滿,這就是皮膚病高發作的節氣了。原因是小滿節氣氣溫明顯增高,雨量也會增多。悶熱初夏天氣加上潮濕,就為皮膚病發作提供了條件。所以剛過完立夏,離小滿還有一段時間,要先為預防未來的皮膚病而做一些准備。

 1. 立夏養生需注意什麼

2. 保證睡眠充足

夏天晝長夜短,人體新陳代謝也比較快,消耗比較大。所以,常常使人覺得疲憊。對此,我們應該保持充足的睡眠。最後能在中午睡個午覺,這樣有利於身體的各個系統得到放鬆。有利於我們下午的工作和學習。

2.少洗冷水澡

隨著氣溫的上升,人們外出歸來往往喜歡沖冷水澡。由於人體在陽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熱,冷水澡會使全身毛孔迅速閉合,熱量不能散發而滯留體內,引起高熱,還會因腦部毛細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供血不足,頭暈目眩,重則還可引起休克。因此,最好的辦法是讓自己出汗,帶走身上大量的熱,然後再洗澡。

3.頸椎最怕吹

頸椎對著空調吹,周圍的軟組織會產生病變,形成肌肉和皮下組織的慢性炎症,造成頸部持續痙攣、後背酸痛等後果。建議室內空調溫度不要低於25攝氏度,肩背部不要直對著空調,如果溫度不能自行調節,可以在肩上搭個披肩,晚上洗個熱水澡。

4.眼睛最怕曬

在烈日下,眼睛是最脆弱的器官。專家提醒,眼睛喜涼怕熱,不注意防曬,很容易提前老化,並引發各類眼疾。如果要在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外出,最好戴上太陽鏡、帽子或打遮陽傘,太陽鏡顏色以茶色、淡綠色防紫外線效果最佳;可以多吃點養眼的食物,比如桂圓、山葯、胡蘿卜、紅棗等;夏天細菌繁殖快,盡量少用手揉眼睛;流水洗臉,可減少眼睛疾病。

立夏養生飲食要注意什麼

1.立夏養生怎麼吃更營養

立夏,水果青菜一定要跟上。腸胃不好的人,絕對不可以吃冰鎮水果,最好是選擇多吃一些涼性或溫性水果,反季節的水果盡量少吃。涼性的水果包括:梨(腸胃不好的少吃)、香蕉(不要空腹吃);溫性的水果有:蘋果(無論什麼人都可以吃的一種最好的水果,營養也較好)、檸檬、西紅柿(胃酸過多者少吃);容易消化的瓜類、水梨、蘋果等也不錯。

2.在立夏這個比較特殊的季節里,身體健康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嗎

立夏前後,氣候變化比較顯著,早晚溫差大(溫差大約在12-15攝氏度),因此人們容易得病,消耗體力的運動對身體都會有一定損傷,所以應適當地做一些有氧運動,每次大約15分鍾,讓身體微微出汗就可以。

今年5月5日為立夏節氣,此時天氣逐漸炎熱,萬物繁茂,人們的生理狀態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夏季與心氣相通,夏季有利於心臟的生理活動。順四時是養生的首要原則,因此,要順應節氣的變化,注意養心臟。應重視立夏養生,平和過渡到夏季。

結語:夏天就要來了,在調整我們的飲食及作息時間的同時。更要注意對一些疾病的預防。夏季是各種細菌病症高發的季節,不管是我們居住的環境,還是我們自身的衛生,一定要保持最衛生的狀態。讓疾病遠離我們。

3、立夏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立夏之養生經
立夏節氣的養生原則
養護心臟:心為陽臟而主陽氣,也就是說心為陽中之太陽,心的陽氣能推動血液循環,維持人的生命活動,使之生機不息,而心與夏氣相通應,即心陽在夏季最為旺盛,功能最強。立夏在農歷四月前後,天氣漸熱,植物繁盛,此季節有利於心臟的生理活動,人在與節氣相交之時故應順之,是養護心臟的最好時機。
保持平和心態:立夏以後,天氣轉熱,中醫學認為,「暑易傷氣」「暑易入心」。在盛夏暑日,尤其要重視精神養生,因為神氣充足則人體的機能旺盛而協調,神氣渙散則人體的一切機能遭到破壞。應重視精神的調養,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切忌大悲大喜,使機體的氣機宣暢,通泄自如,情緒向外,以免傷心、傷身、傷神,尤其是老年人更要做到這一點。
宜多吃清熱生津的食物
多食酸、少食苦:立夏是陽氣漸長、陰氣漸弱的時節,因此人體的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應多吃酸性食物,如魚、雞、瘦肉、鴨肉、豆類、芝麻、洋蔥、圓白菜、茄子、冬瓜、芹菜、蘆筍、南瓜、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楊梅、香瓜、桃等,少吃苦味食物,以補腎助肝,調養胃氣。
多食生津止渴的食物:夏季因天氣炎熱而容易出汗,導致體內水分流失,消化系統功能降低。此時宜多吃稀食,如早晚食粥,午餐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
在煮粥時還可加入荷葉、綠豆等具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作用的食物。
吃一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平時還應多吃一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桃、烏梅、草莓、番茄、冬瓜、蒓菜、黃瓜等。鯉魚就是很好的利濕食物。立夏時節應少吃動物內臟、肥肉以及過鹹的食物,如咸魚、鹹菜等。
飲食要清淡:中醫認為立夏後陽氣上升,天氣逐漸升溫,如果此時人們還多吃油膩、易上火的食物,就會造成身體內外皆熱,而出現痤瘡、口腔潰瘍、便秘等病症。同時,不可過食和濫食,否則容易傷害胃腸的消化功能。
立夏養生菜
老鴨筍干湯:老鴨1隻,筍干60克,老乾薑10克,鹽、料酒各適量。老鴨洗凈剁成大小均勻的塊,筍干用溫水泡發、泡軟撈出瀝干水,姜切成片。老鴨下沸水煮3分鍾撈出,過涼水,以去除血水。把老鴨放進砂鍋里,注入足量的涼水養生館(3倍老鴨的量),大火燒沸,撇去表面的浮沫,放薑片和筍干,倒料酒,小火煲3小時,放鹽調味,再燜30分鍾。此湯具有利濕去暑的功效。
鴨肉冬瓜湯:取冬瓜、鴨肉各500克,豬瘦肉100克,芡實、薏苡仁各50克,荷葉1片,陳皮5克,鹽、雞精各適量。鴨肉、豬瘦肉洗凈切塊,冬瓜連皮洗凈切塊,荷葉洗凈剪成小塊。以上四味與芡實、薏苡仁、陳皮一起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鴨肉熟爛,調入適量鹽、雞精即可。夏季常喝此湯可滋陰養肝、健脾利濕。
宜用補而不燥的葯膳
五花茶:五花茶清肝熱、去心火。在葯店購買五花茶(金銀花、野菊花、槐花、玫瑰花、雞冠花),用葯前先把五花茶浸洗10分鍾,然後將五花放入煲中,大火煲沸後改用慢火煲大約10分鍾,喝時加入適量蜂蜜調味。五花茶的主要功效是清肝熱、去心火,也有清熱解毒、消暑祛濕、利小便、涼血和預防夏季風熱感冒的功效。
麥冬西洋參飲:麥冬西洋參飲可解心煩、益氣。如果天熱易心煩、心氣弱的人,可用麥冬5克、西洋參3~5克泡水飲。
多通風,要午睡
居室通風消毒:立夏以後,人的新陳代謝開始活躍起來。室外活動愈加頻繁,活動量增大,加上夏季晝長夜短,所以要調適好作息時間來順應立夏節氣以達到養生的功效。居室應保證通風,陽光照射過強的話可以拉上淺色窗簾避光。居室要加強消毒工作,防止各種病菌的滋生。
堅持午睡:立夏以後,人在午後困意頗大,應順應此節氣堅持午睡,午睡對保障身體健康,減少某些疾病的發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午睡可預防多種心臟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午睡時間因人而異,一般以30分鍾到1小時為宜,長時間午睡反倒讓人感覺沒有精神。睡覺時不要貪涼,避免在風口處睡覺,以防著涼受風。
按摩內關穴養護心臟
內關穴具有雙向調節心律的作用。若心跳快,按揉它可以減緩;若心跳過慢,按揉它又可以增加心率。按摩時,用一隻手的拇指置於對側手臂的內關穴上,稍微用力向下點壓,保持壓力不變,旋轉揉動,直至產生酸脹感,點揉1分鍾即可,再換對側。注意按揉時不可以憋氣。如果經常按揉,就可以感到一種莫名的刺激感沿著前臂內側傳至心臟,這就是要達到的刺激效果,但注意不可用力過度。

4、立夏養生吃什麼

夏季養生喝大麥粥。從中醫養生的角度看,大麥粥有兩大功效:一是健脾和胃。二是消暑解熱。夏天氣溫升高,暑濕氣盛,容易引起脾胃功能受損,胃脘脹滿不適,食慾不振。同時,暑熱傷陰,使人嘴干、苦。中醫認為,大麥入脾、胃二經。夏天堅持食用大麥粥,能起到養陰和胃、促進消化的作用。
夏天很多人都會感到暑熱難耐。其實暑熱有兩種,一種是內熱、一種是外熱。空調、電扇只能幫助人們解除大汗淋漓的外熱,而大麥性偏涼,既能解除外熱,也能消除胃脘不適、口乾口苦等內熱。

5、立夏養生四大補都補得什麼?

立夏,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此後,炎暑將臨,雷雨增多。

立夏時節四大養生秘訣

立夏有三候

【一候:螻蟈鳴】螻蟈,螻蛄也,適宜溫暖潮濕的環境,隨著螻蛄的鳴叫,夏天的味道濃了;

【二候:蚯蚓出】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陰物,生活在潮濕陰暗的土壤中,當陽氣極盛的時候,蚯蚓也不耐煩了,出來湊湊熱鬧;

【三候:王瓜生】王瓜是華北特產的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時節快速攀爬生長,於六、七月更會結紅色的果實。

立夏傳統習俗盤點

1.斗蛋

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鍾之後,再套上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三五成群,進行斗蛋游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破者認輸。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

2.稱人

有些地方還有午飯後稱人的習俗。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條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稱人。據說小孩在這一天稱過後會有福氣,還不會疰夏。

3.餞春

江浙一帶,人們因大好的明媚春光過去了,未免有惜春的傷感,故備酒食為歡,好像送人遠去,名為餞春。

立夏節氣不可錯過的美食

1.立夏蛋

每逢立夏,最經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人們要吃煮雞蛋或咸鴨蛋,認為這樣能強健身體。立夏前一天,家裡就開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茶葉蛋應該趁熱吃,吃時倒上好的紹酒,內灑些許細鹽,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2.光餅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有些地方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餚,而另一些地方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

3.七家粥

浙江農村地區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匯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葉,混合後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

4.三鮮

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

5.野夏飯

杭州在立夏日有吃「野夏飯」之俗。是日,小孩子們成群結隊,向鄰里各家乞取米、肉。然後到野地里採掘野菜、竹筍,用石頭支起鍋灶,自燒白吃,稱為吃「野夏飯」或「立夏飯」。這種風俗就是自比乞丐,以為可以避災禍。吃完立夏飯,大人拿來籮筐、大秤。給孩子們秤體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

6.五色飯

在廣西等某些地方,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稱作立夏飯。

立夏養生提示

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立夏以後的養生應以養心為重。要早睡早起,注意養陽,才能較好地保護心血管。尤其要避免大汗淋漓,因為汗液過多流失,會導致人體電解質紊亂,傷及體內陽氣。

此外,要做到「四防」,迎接夏天的到來。

1.防飲食「過火」

立夏後,溫度逐漸攀升,人們會覺得煩躁上火,食慾也會有所下降。立夏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

宜遵循「增酸減苦」的原則,飲食應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將綠豆、蓮子、荷葉、蘆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並煮粥,並擱涼後食用,可起到健胃、驅暑的功效。

2.防穿衣「捂汗」

立夏以後,氣溫普遍升高,導致人體大量出汗。汗液本身是無味的,只是汗液長時間滯留在皮膚和貼身內衣上,便會發酵變質而有臭味。因此,出汗時要及時消汗,否則易患濕疹和汗斑。另外,貼身內衣面料要選擇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吸濕性、排濕性和散熱性的麻、絲、棉織品。貼身內衣要勤洗、勤換,還要在陽光下晾曬。

3.防居室「病菌」

立夏時節,人們要在室內採取必要的遮陽措施,設法減少或避免一些熱源和光照,窗戶應該掛淺色窗簾,最好是在窗戶的玻璃上貼一層白紙或蠟紙,以求涼爽。有條件的話,要調整好影響室內通風的傢具,以保持室內有足夠的自然風。另外,入夏以後居室就要加強消毒。由於夏季氣溫高,病菌繁殖很快,所以,居室要經常用適量的 消毒液進行消毒。

4.防心情「焦躁」

此時,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工作計劃和生活節奏,以順應夏季晝長夜短的特點。要睡好午覺,以保證充足的睡眠。聽聽音樂、想想美好的事情,或去公園散步、郊遊,盡可能地讓肌體和精神獲得充分的放鬆。注意戒躁戒怒,做到心靜。

6、立夏如何養生?

立夏節氣,此時天氣逐漸炎熱,萬物繁茂,人們的生理狀態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夏季與心氣相通,夏季有利於心臟的生理活動。順四時是養生的首要原則,因此,要順應節氣的變化,注意養心臟。應重視立夏養生,平和過渡到夏季。
起居養生
立夏時節,雖說夏季到來了,天氣逐漸炎熱,溫度明顯升高,但此時早晚仍比較涼,日夜溫差仍較大,早晚要適當添衣。另外進入立夏後,晝長夜短更明顯,此時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睡眠方面也應相對「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氣,但仍應注意睡好「子午覺」,尤其要適當午睡,以保證飽滿的精神狀態以及充足的體力。
精神養生
立夏養生還應重視的一點就是重視「靜養」。立夏後人們易感到煩躁不安,因此立夏養生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靜,情志開懷,心情舒暢,安閑自樂,笑口常開。還可多做靜一些的文體活動,如繪畫、釣魚、書法、下棋、種花等。
運動養生
立夏後,隨著氣溫升高,人們容易汗出,「汗」為心之液,立夏時節要注意不可過度出汗,運動後要適當飲溫水,補充體液。立夏時節,選的運動不要過於劇烈,可選擇相對平和的運動如太極拳、太極劍、散步、慢跑等。
飲食養生
立夏時節,時值乾卦,自然界的變化是陽氣漸長、陰氣漸弱,相對人體臟腑來說,是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此時飲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為主,多吃蔬果、粗糧。平時可多吃魚、雞、瘦肉、豆類、芝麻、洋蔥、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楊梅、香瓜、桃、木瓜、西紅柿等;少吃動物內臟、肥肉等,少吃過鹹的食物,如咸魚、鹹菜等。

7、立夏如何養生?

今年的5月5日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立夏」。專家提醒說,此時節,天氣逐漸轉熱,公眾應當舒展心情,保持安閑的心志,以免暴喜、暴怒傷及心陽。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每年5月6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開始。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

習慣上,人們將立夏作為夏季的開始。此時氣溫顯著升高,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紅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炎暑降臨,雷雨增多,植物進入生長旺季,是一個重要節氣。

夏季與心氣相通,有利於心臟的生理活動,因此,要順應節氣的這種變化,保養心臟,天津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表示,此時節,老年人要注意避免氣血淤積,預防心臟病發作。

李艷玲提示說,立夏養生還應重視「靜養」。立夏後,人們易感到煩躁不安,因此立夏養生要做到「戒燥戒怒」,切忌大喜大悲,要保持精神安靜、心志安閑,心情舒暢,笑口常開。此外,在飲食調節上,應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多食清淡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山葯、小麥、玉米、海產品、蛋類,這些食物既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

8、立夏的養生?

1

養心是關鍵

立夏後,就是心累的時候了,所以,在夏天的時候,要注意養心,養心要為靜,即使天氣熱得要命,也要保持一顆平靜的心,不急不躁,才可以心臟安好。

2

笑口要常開

夏天後,人的氣多往上走,所以,在這個季節的時候,要保持笑口常開,只有心情好,才可以保持好的養生准則。

3

冷飲要節制

夏天到了,許多人開始選擇大量吃冷飲,這個時候,要建議大家,尤其是小孩子,孕婦,以及老年人,冷飲是絕對不能吃太多,否則造成消化不良等現象。

4

睡眠走深度

睡覺的話,一定要深度睡眠,一般情況下,中午的時候,也要休息一會兒,即使是不入睡,也要閉上眼睛,靜養幾分鍾或者是十幾分鍾。

5

納涼要適度

夏天的時候,天氣熱,許多人會選擇開空調,但是,問題就來了,納涼也得有一個適度,不能開低溫開長時間,這樣,會讓你的身體長時間外冷內熱而難受。

6

清淡食為上

夏天的時候,因為天氣熱,而且容易出汗,所以,夏天吃的時候,要以清淡為主。這樣,才能保持汗少,內火低,從而身體好。

7

注意防疾病

夏天的時候,也是一些皮膚類的疾病的高發期,所以,這個時候,要注意一下,一般情況下有可能牛皮類的病等,因此,預防是關鍵。

8

外出需謹慎

外出的時候,也要謹慎,夏天的時候,多是雷電天氣,而且也有風雨,所以,做好預防這些天氣的准備,常備雨傘等物。

9、立夏後養生的方法有哪些

「立夏」代表天氣轉暖溫度升高,炎熱的夏季即將到來,同時雨水增多。進入夏天,天氣馬上就要向暑、濕轉變。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立夏養生要注意重視「靜養」,飲食上應增酸減苦。
飲食增酸補心
立夏過後,天氣變熱,人們會覺得煩躁上火,食慾也會有所下降。專家稱,立夏的飲食原則是「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入夏以後要注意清熱祛濕,益氣消暑。具體說來,飲食應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1、補充充足維生素,如多吃些如西紅柿、青椒、冬瓜、西瓜、楊梅、甜瓜、桃、李等新鮮果蔬;開心果、腰果、夏威夷果、紅棗等堅果.
2、補充水和無機鹽,特別是要注意鉀的補充,豆類或豆製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鉀的很好來源。開心果、松子、夏威夷果等堅果也是鉀的好來緣。多吃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綠豆等都有較好的消暑作
用.
3、適量地補充蛋白質,如魚、瘦肉、蛋、奶和豆類等都是最佳的優質蛋白。適量食用堅果也可以補充優質蛋白質,比如:開心果、腰果等.
4、
另外,由於「夏氣與心氣相通」,夏季五臟屬心,宜清淡,心喜涼,宜食酸。同時要保持心情愉快,切忌暴喜傷心。
晚睡早起加午休
由於「立夏」時天亮得早,人們起得早,而晚上相對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休。夏季正午1點到3點氣溫最高,人容易出汗,午飯後,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腦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所以,中午人們總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對中午不能午休的上班族來說,午間時分可以聽聽音樂或閉目養神30-0分鍾。認為,午睡時間要因人而異,一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時間過長讓人感覺沒有精神。睡覺時不要貪涼,避免在風口處睡覺,以防著涼受風而生病。

與立夏養生可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