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季養生需要注意些什麼問題
中醫預防疾病的重點就是養知生,養生的目的是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但無論哪一種養生之道,都必須「和於陰陽,調於四時」,也就是要與外環境的節律同步。對於女性來說,由於獨特的生理結構與生活方式,在道冬天,更要遵循大自然的規律,以藏為主,不做虛寒的冰美人。事實上,許多「要風度不要溫度回」的女性在冬天裡經常有手足冰冷的感覺。所以,冬天女性更要注意應季的保養,有時候也許只是在答日常生活中稍微多加註意,就可以改善體質。
2、〖養生小課堂〗為什麼提倡冬季養生
冬主寒氣,寒氣重,則人體易受寒邪入侵。再加上氣知候多變,體虛之人容易患病。因此冬季要溫補,增強免疫力。氣為衛,血為營,血盈即氣充,免疫力增強。
冬令進補,開春打虎
·冬季天氣寒冷,熱道量消耗大,氣血需求大,因而容易氣血不足。
·春養肝,夏回養心,秋養肺,冬養腎。腎既是人體精氣神的收容器,又如「油箱」般持續供應身體所需氣血。
因此,冬季是進補的黃金季節,答冬季進補可以有效增強免疫力。
3、冬季為什麼適合養生?
中醫學認為人與天地相參,氣候變化影響著人的生理活動,春夏為陽,氣候較熱;秋冬為陰,氣候寒冷,人亦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發生生理上的變化。
冬季的三個月份,是陽氣收藏的時期,天氣非常的寒冷,必須保護身體的陽氣,等待陽光出現才出外活動,所以有些動物有冬眠的情形,人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耗散。
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如果冬天過度的消耗陽氣,儲存不足,則明年春天易生四肢無力頭暈欲厥之類的問題,是不合乎養生之道。
冬季飲食小叮嚀
1、冬季忌食寒性物: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凍蟲伏,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的陽氣也要潛藏於內。此時脾胃功能相對較弱,若再食寒涼,則會損傷脾胃陽氣。因此冬季應該少吃荸薺、柿子等性涼的食物,尤其是女性,進入冬季之後,最易發生手腳冰涼,所以一定要忌寒涼食物,而且要注意保暖。
2、冬季進食忌過飽:冬季飲食量相對增加,但是活動量相對較少,吃得過飽容易造成氣血運行不暢。因此晚餐要適當的控制,飯後要活動一下,若有腹脹,可以自己按摩腹部促進腸胃蠕動,加快對食物的吸收消化。
3、冬季忌飲酒禦寒:有些人喜歡冬季飲酒,因為飲酒後會有渾身發熱的感覺,這是酒精促進人體血液循環的結果。但是酒勁過後,因大量熱能散出體外,反而會使人渾身發冷、陽氣不足,導致酒e68a847a6431333365636130後更寒。
4.身體虛弱忌大補:話說冬季是進補的最佳時節,但是切記猛補。有些人身體虛弱,進入冬季之後,便開始大補,身體卻出現了不良反應,如口舌生瘡、失眠、胃疼等,這是「虛不受補」的表現,這是因為脾胃功能相對較弱,一下難以承受補品,進補後消化不良,進而影響消化吸收功能,造成營養不良,氣虛血弱等。
蓯蓉溫腎補元湯
【主料】肉蓯蓉,貝殼,熟地,三七等
【功效】溫陽補腎,養神益精,養血活絡,增強體能
所以需要溫補,從內而外的徐徐圖之,且不可想著一蹴而就,既然大補不行,我們就使用葯膳食療,葯膳養生一直是被各個養生的人尚為推崇的,病者食之為葯,無病食之為食,不管是從哪一方面來說,都是比較符合大眾的選擇......食療如做人,不急不躁,欲速則不達!
4、冬季養生知識
你好。
養生三件事:吃飯、睡覺、排便。
《內徑》曰:「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調寒暑。」冬三月,此為閉藏。藏者,養靜為攝生首務。
食當宜溫熱之物,進行溫補。 冬季屬水,色黑。腎屬水。冬季養生:多食黑色食品。
黑色食物:黑米、黑芝麻、黑木耳、黑豆、香菇、黑蕎麥、紫菜、海帶、烏骨雞、發菜、海參、黑豆豉、黑棗、龍眼肉、黑魚、甲魚、草菇、靈芝、黑芋頭、蕨菜、桂圓、烏梅。
東北人常說:「冬季進補,開春打虎」。
冬季來臨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日入而息,日出而作」。睡覺時,不可蒙頭而睡。頭為百陽之首,冬要凍腦。
衣食二端,乃養生切要事,食要稱意,衣要適體。即使養生之妙葯。
卯時手陽明大腸經旺,此時進行排便、排毒。要養成習慣。
適當運動,室外的時間,不可太久。量力而行。
心態要好。俗話說:「面帶微笑,勝似吃葯。」恬淡向世界,微笑對人生,少一些焦慮,多一些恬淡。
5、冬季養生最主要的是什麼?
最重要的就是調養,要從:精神調養,飲食調養,起居調養,鍛煉調養……做好這幾點,你就可以過一個健康的冬季嘍!
精神調養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靜,想辦法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動,最好能做到含而不露。除了重視保持精神上的安靜以外,還要學會及時調整不良情緒,當處於緊張、激動、焦慮、抑鬱等狀態時,應盡快恢復心理平靜。同時,在冬季還要防止季節性情感失調症的發生。所謂季節性情感失調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發生情緒抑鬱、懶散嗜睡、昏沉等現象,並且年復一年地出現。預防方法是多曬太陽以延長光照時間,這是調養情緒的天然療法。社會實踐證明,經常保持思緒寧靜、調神養生,可以有效地增強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有益身心健康。
飲食調養冬季食調養生的基本原則應該是以「藏熱量」為主,因此冬季多食的食物有羊肉、狗肉、鵝肉、鴨肉、蘿卜、核桃、白薯等。同時,還要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則,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咸,心主苦,當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吃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
起居調養早睡晚起,避寒就溫。冬天日照時間短,早晚寒氣重,宜早睡晚起。早睡可保持身體溫暖,以養身體陽氣,晚起可避日出前之嚴寒,以養身體陰氣。穿衣要講「衣服氣候」,可以有效緩沖外界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要注e68a847a6431333337623536重雙腳保暖。中醫認為,足部受寒,勢必影響內臟,可導致腹瀉、月經不調、陽痿、腰腿痛等病症。冬季定時開窗換氣有利於身體健康。另外,冬季夜間忌憋尿,有些人貪暖怕冷,不願意夜間起床上衛生間,由於冬夜較長,長時間憋尿會使有毒物質積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6、冬季養生需要注意什麼?
戶外活動
雖說冬季的天氣較為寒冷,但若因此而整日貓在家裡的話,不僅會使室內空氣中堆積有大量的細菌與病毒,增加患病的幾率,還會使身體素質變得越來越差,出現走幾步路就喘的情況。建議大家平時可在氣溫較高的中午去戶外適當的運動一下,如慢走,打太極,做體操等,都有助於免疫力的提高。
02
規律作息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會因為各種原因而使得生物鍾被完全顛倒,如白天睡覺,晚上打游戲等,長期下去一來會出現黑眼圈,眼袋,痘痘以及白發,二來會使精神狀態變得越來越差。建議大家平時應按照正常的時間來進行不少於六小時的睡眠,以為身體儲存足夠的元氣。
03
保暖腳部
中醫講養足即養身,可見腳部上面的各個穴位與身體的其他各項功能都是有一定的關聯性的,如距離心臟最近等。若腳部總是冰涼的話,便很容易出現感冒咳嗽等症狀。建議大家平時可每天用熱水泡腳,必要時可穿厚襪子和雪地靴,以確保腳部的溫度和增強體質。
04
適當進補
俗話說:「秋風起,三蛇肥。」大致含義就是指天氣日益寒冷,秋冬需要及時的進補。建議大家平時可適當的食用些富含維生素,蛋白質以及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羊肉,蛋奶,玉米、小麥、黑豆,新鮮蔬果等,不僅可以幫助促進腸胃的蠕動,預防便秘,還能夠起到提高耐寒能力和陽氣的作用。
05
佩戴口罩
冬季的天氣往往比較乾燥,對於每天騎自行車或者電動車的朋友來說,口罩和帽子是必不可少的物品。若為了圖省事而不佩戴的話,一來會因為不斷侵襲的寒風而增加患鼻部疾病的幾率,二來可能會導致凍瘡。建議大家平時應堅持佩戴,有霧霾的話最好戴專門的防霾口罩。
7、冬季養生需要注意什麼
8、為什麼冬天養生要多吃「根?
冬天,萬物肅殺,寒冷當令,陽氣潛藏,陰氣盛極,最易耗傷腎臟。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腎氣旺,則生命力強;腎氣傷,則容易風寒感冒、腰膝冷痛、咽干口燥,頭暈耳鳴、夜尿頻多、陽萎早泄等疾病。因此,冬季飲食重在滋補養腎,以滿足人體生理活動需要,預防腎陽虧損,有效抗寒,促進身體健康。
對人來說,冬天陽氣潛藏於腎,對植物來說,冬天的陽氣就儲藏在根部。所以,冬天吃植物的根部就是就得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能量來補充陽氣。
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春吃花、夏吃葉、秋吃果、冬吃根」,這就是中醫一直說的「天人相應」理論。春天是花開的季節,花是植物生命活力最旺盛的部位;夏天是枝繁葉茂的季節,葉和莖和植物生命活力最旺盛的部位;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果子是植物儲存能量最多的部位;冬天是蟄伏收藏的季節,根部是植物儲存能量最多的部位。這里是說,要吃恰逢時令的食物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大自然的饋贈。
冬天,是根菜大量上市的季節,根菜是指以肉質根為食用部分的蔬菜,包括紅薯、蘿卜、山葯、土豆等。與其他類蔬菜相比,根菜的農葯殘留較低,價廉物美,並且營養價值豐富。
紅薯: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
紅薯中含有維生素A、B、C、E以及鉀、鐵、銅、硒、鈣等10餘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很高。冬天吃些紅薯,可以保持血管彈性,並且紅薯中含有大量膳食纖維,能刺激腸道,增強蠕動,通便排毒,尤其對老年性便秘有較好的療效。另外,有研究顯示,紅薯有很好的抗癌作用,效果列抗癌食品首位。
蘿卜:熟食甘似芋,生吃脆如梨
老病消凝滯,奇功真品題。《本草綱目》中說蘿卜能「大下氣、消谷和中、去邪熱氣。」民間也有「冬吃蘿卜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葯方」的說法。蘿卜的營養成分豐富,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8―10倍。蘿卜中還含有礦物質和蛋白質。蘿卜不含草酸,不僅不會與食物中的鈣結合,反而更有利於鈣的吸收。蘿卜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除。
山葯: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
山葯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山葯含有粘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還有國外文獻報道,山葯可以有效防止前列腺增生。
土豆:和胃調中、健脾益氣
土豆中含有大量維生素B和維生素C等,對於治療胃潰瘍、便秘有一定療效。它還能夠預防心血管系統的脂肪沉積,保持血管彈性,有利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另外,把土豆切成薄片外敷,可以很好地消除水腫。
蓮藕:健胃,清熱潤肺
蓮藕是也冬季常見的食材之一,鮮蓮藕中含有高達20%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的含量也很豐富。將蓮藕涼拌或微微焯一下生吃,有清熱潤肺的作用。
不過在冬天,人們更習慣熟吃蓮藕。煮熟後的蓮藕是溫性的,可以健脾開胃。熟藕與排骨同煮,還有補心生血的作用;吃火鍋時放點蓮藕,不但可以與青菜寒涼互補,還可以充當主食。
花生:抗氧化、抗衰老
花生仁中富含蛋白質,高達24.8g~30g/100g左右,比肉類高,還含有人體必需八種氨基酸,且比例適宜。特別是賴氨酸含量比一般谷類高,因此和谷類搭配,可以提高谷類的蛋白質利用率。
花生仁中脂肪含量豐富,特別是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抑制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的吸收,對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花生還含有豐富的膽鹼、卵磷脂、膳食纖維等物質,以及維生素E、煙酸、葉酸、維生素B1、維生素B2、鈣、鐵、鋅、硒、銅等13種維生素和26種礦物質。比如,含量豐富的維生素E能夠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危害,抗氧化、抗衰老。
除了這些營養素,花生仁還富含植物化學物質,如植物固醇、皂角甙、白藜蘆醇、抗氧化劑等,特別是白藜蘆醇的含量比葡萄高出很多倍,對預防糖尿病、肥胖等具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