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問食療養生師,葯膳養生師,養生保健師和養生指導師這4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呀。都可以給人指導使用葯膳嗎。
目前沒有食療師這個職業,倒是有營養師這個職稱。
葯膳師也沒有的,一般都是中醫師。葯膳要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中醫葯膳要斷症下葯的,體質不版一樣,份量也不一樣。日常保健倒是有常規配方的。
營養師主要是食物的搭配和營養搭權配的。
2、養生葯膳堂和葯膳養生堂的區別
葯膳食品按治療作用、製作方法、應用及食品原料等方面分同種類
按葯膳功效分下幾類:
、養生保健類
二、美容美發類
三、百祛邪治病類
四、疾病康復類
養生保健類日常用途廣泛類葯膳又分7大類度功效葯膳今天我們介紹下養生保健類葯膳品種
養生保健類葯膳種類:
1、補益氣血葯膳:現代人工作壓力大飲食當容易氣血虧虛類葯膳更適於體質素虛者或病氣血虧虛者紅棗薑茶知
、 紅棗銀耳蓮子羹
2、調補陰陽葯膳:適用於機體陰陽失衡之人具有補陰作用桑椹膏、涼拌花香藕、補陽作用冬蟲夏草鴨等
3、調理五臟葯膳:適用於心、肝、脾、肺、腎五臟虛弱、功能低下之人用酸、苦、甘、辛、咸來補養肝、心、脾、肺、腎五臟健脾和胃山葯粥
4、益智葯膳:各種原因導致記憶力減退或老年智力下降等酸棗仁粥、道柏子仁燉豬心、黑芝專麻糊等
5、明目葯膳:用於用眼過度經常感覺眼睛疲勞視力低下者黃連羊肝丸、決明子雞肝湯等
6、聰耳葯膳:適用於老年耳聾、耳鳴屬及各種原因所導致聽力減退之人磁石粥、清肝聰耳李實脯等
7、延年益壽葯膳:適用於老年平素調養強身健體養生防病之人清宮壽桃丸、茯苓夾餅、味噌湯等
3、普通葯膳要怎麼做呢?
家裡有現成的原料;
大棗粥
【特點】 健脾益氣。適用於脾胃虛弱、貧血、胃虛食少等症。
【原料】大棗10枚、粳米100克、冰糖汁適量。
【來源】《聖濟總錄》
【製作過程】將粳米、大棗淘洗干凈,放入鋁鍋內,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開,後移文火上煎熬至爛成粥,再加入冰糖汁,攪拌均勻,盛碗內。
【用法】當飯吃,吃飽。
葯膳是有葯效功能的美食;
葯膳是以葯物和食物為原料,經過烹飪加工製成的一種具有食療作用的膳食。
它是中國傳統的醫學知識與烹調經驗相結合的產物。
它「寓醫於食」,既將葯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葯用,葯借食力,食助葯威;既具有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
因此,葯膳既不同於一般的中葯方劑,又有別於普通的飲食,是一種兼有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
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體得到滋補,疾病得到治療。
葯膳食品,不是一般的營養食品,是現代所稱的功能性食品。
中葯與食物相配,就能做到葯借食味,食助葯性,變「良葯苦口」為「良葯可口」。
所以說葯膳是充分發揮中葯效能的美味佳餚,特別能滿足人們「厭於葯,喜於食」的天性。
葯膳既是一種功能性食品,也可以說它是中葯的一種特殊的、受人們喜愛的劑型。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葯膳
選擇適合自己的葯膳,要做到以下幾點:
1、辨證施膳。
中醫講辨證施治,如血虛的病人多選用補血的食物大棗、花生,陰虛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百合、麥冬等。只有因證用料,才能發揮葯膳的保健作用。
2、因時而異。
中醫認為,人與日月相應,人的臟腑氣血的運行,和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密切相關。
在採用性質寒涼的葯物時,應避開寒冷的冬天,而採用性質溫熱的葯物時,應避開炎熱的夏天。這一觀點同樣適用於葯膳。
3、因人用膳。
人的體質年齡不同,用葯膳時也應有所差異,
小兒體質嬌嫩,選擇原料不宜大寒大熱;
老人多肝腎不足;用葯不宜溫燥;
孕婦恐動胎氣,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
這都是在葯膳中應注意的。
4、因地而異。
不同的地區,氣候條件、生活習慣有一定差異,人體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亦有不同,有的地處潮濕,飲食多溫燥辛辣,有的地處寒冷,飲食多熱而滋膩,而南方的廣東飲食則多清涼甘淡,在應用葯膳選料時也是同樣的道理。
夏季葯膳重在養陽
據介紹,夏季天氣炎熱,人體喜涼,當應清補、淡補。
因此,夏季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多食「苦」、「酸」食物。
具體說來,宜食綠豆粥、銀花露等解暑益氣類食物,以達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說到夏季進補具體吃哪些食物;蓮子、蕎麥、綠豆、白扁豆、豆腐、豬肚、豬肉、牛肉、雞肉、鴨肉、牛奶、鵝肉、鵪鶉肉、鯽魚、甲魚、龍眼肉、蜂蜜、甘蔗、梨、荔枝、大棗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但是談到夏季葯補,宜選用西洋參、太子參、黃芪、茯苓、地骨皮、黃精等。
此外,夏季宜吃富含水分的蔬菜,以瓜類最佳,特別夏季養生佳品西紅柿值得一提,因為西紅柿富含番茄紅素,可降低熱量攝取,減少脂肪的積累,又及時補充維生素,保持身體營養均衡。
夏季膳食也有一些禁忌要記牢:
體弱者夏季不宜多喝綠豆湯,
感冒患者不宜吃荔枝,
過敏體質不宜食用菠蘿,
孕婦夏季不宜多吃冷飲,
慢性腸炎患者不宜食用苦瓜,
肝炎患者不宜食用生薑,姜辣素使肝細胞受損。
葯膳≠葯物。
食物與葯物皆屬於天然之物,二者在性能上有相通之處。
但葯膳與葯物有著嚴格的區別。
葯膳多用以養身防病,見效慢,重在養與防;
葯物是用以祛病救疾的,見效快,重在治病。
葯膳在保健、養生、康復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葯膳不能代替葯物療法。
各有所長,各有不足,應視具體人與病情而選定合適之法,不可濫用。
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葯膳,進行葯物和食物的選擇時應與辨證論治相結合。
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養生保健葯膳,也應考慮到個人體質與節氣。
以下簡單介紹幾種與體質有關的常用葯膳:
適合壓力大的上班族:大棗粥、山葯粥
現在因為工作節奏快,上班族壓力大,有很多人會出現面色萎黃、口唇色淡、倦怠乏力、神疲氣短、少氣懶言、四肢乏力、慵懶疲勞、血壓偏低、頭暈、經常腹脹、排便無力等情況。
在中醫體質分類上,這些人屬氣虛質人群。
此類人群食用葯膳以補脾、健脾為主,宜吃性平偏溫、有補益作用的食物。
常用且方便的葯膳是大棗粥和山葯粥,它們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的功效。
適合「富貴病」患者:冬瓜山葯湯、陳皮紅豆鯉魚湯
最受富貴病青睞的體質是痰濕質。
痰濕質的人多數心寬體胖、腹部松軟肥胖、皮膚出油、汗多、眼睛浮腫、容易睏倦,以中老年人為主,男性居多。
痰濕體質的人多喜歡吃甜膩的食物,不愛運動。
此種體質的人食用葯膳的原則以健脾祛濕為主,飲食宜清淡,少甜少油膩。
可用的葯膳有冬瓜山葯湯和陳皮紅豆鯉魚湯。
其中冬瓜山葯湯具有益氣健脾除濕的功效,陳皮紅豆鯉魚湯具有健脾化痰除濕的功效。
適合過敏患者:抗敏粥
隨著環境改變及工作壓力增加,很多人患上了過敏性疾病,出現鼻塞、流鼻涕、噴嚏不斷,渾身瘙癢,皮膚易出現紫紅色瘀點、瘀斑等症狀。
過敏體質的人食用葯膳的原則以補氣益血、理通經脈為主,要少吃過於寒涼、辛辣刺激、高蛋白和高熱量的食物。
可選擇的葯膳;
抗敏粥:白術15克、防風15克、黃芪20克、烏梅15克放砂鍋中加水煎開,再用文火煎成濃汁,取出葯汁後,用汁煮粥。抗敏粥具有益氣祛風固表的功效。
4、薏米紅豆是屬於養生湯還是養生葯膳
兩者皆可以
養生湯和養生葯膳都可以
在中葯裡面
很多葯材都是來自於各種農作物
像老家地里的很多花花草草都是可以入葯的
這個也沒要太糾結
總之是有養生保健的功能
5、養生湯和葯膳有什麼區別??
養生湯是養生保健湯水,一般各種食品,或加入葯材。
葯膳是指葯材做出來菜式。
6、中醫的葯膳養生法有哪些?
根據體質來辨證施膳
祖國醫學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講究辨證論治,其實進補葯膳也要根據自身體質做到辨證施膳。中葯葯性有寒、涼、溫、熱之分,要根據不同人的體質或病情來科學選用。一般來講,溫性、熱性的食療中葯,如大蔥、生薑、紅棗、核桃、羊肉、小茴香等,具有溫里、散寒、助陽的作用,適於偏陰質的人或寒證、陰證患者,主要表現為畏寒、乏力、易出汗、記憶力差、腰酸膝軟、胃寒、便溏、性功能較差等。涼性、寒性的食療中葯,如綠豆、藕、西瓜、梨、馬齒莧、荸薺、菊花等,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適用於偏陽質的人或熱證、陽證的患者,表現為怕熱、易興奮、多汗易口渴、咽干舌燥、便秘、尿赤等。
優選葯材
科學烹制
選購葯材一定要新鮮優質,凡是變質、發霉的均不能食用。葯膳所用的中葯材和食物首先要凈選,使之清潔干凈,無雜質異物,無塵土,無霉變腐爛,還要注意其色、味純正,外形美觀,質量優良。為保證葯膳療效,還應對葯材與食物進行必要的加工處理。有的需切片、切絲、切丁或是切段,有的需粉碎為細末,有的則需按中葯炮製的要求進行炮製加工,以減其毒性或副作用。優良的葯膳必須講究烹調技術。一般食用中葯以及無不適氣味的中葯,可與食物一起烹制,若葯物較多或有明顯不適氣味,可用紗布將葯物包好,再與食物一起烹制,葯性即進入食物或湯里,服食時要將葯渣去除。也可先將中葯煎煮,濾取葯汁、去渣,再在食物烹調過程中加入葯汁,減少營養和有效成分的破壞。
葯膳雖好但要適可而止
有人認為中葯毒性小或是無毒,買回一把茴香就炒著吃,抓上一把枸杞就煮粥,拿上幾根人參就煨湯,這樣做是不正確的,也是很危險的。中葯是很講究用量的,量大量小直接關系著葯效,不分劑量,盲目使用,會引起嚴重的後果。有人一次用20克人參煨湯,服用後導致腦溢血,這樣的教訓屢見不鮮。「飲食有節」是中醫重要的養生保健原則,葯膳食療同樣應適量而有節制。短期內不宜進食過多,不可急於求成。應根據自身狀況,經常小量服食,持之以恆,久之定能收效。值得注意的是,葯膳雖有不少好處,但其針對性和治療效果遠不及葯物,只有兩者配合應用,相輔相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天人相應
因時制宜
祖國醫學認為天人相應,治療疾病講究三因制宜,同樣葯膳也應講究因時制宜即四季五補,春天萬物復甦,五臟屬肝,適宜升補;夏季分初夏與長夏,初夏天氣已熱,五臟屬心,宜於清補,長夏天氣炎熱,五臟屬脾,宜於淡補;秋季天氣涼爽,五臟屬肺,宜於平補;冬季氣溫寒冷,五臟屬腎,宜於溫補。要是違背這一自然規則,也會影響到補益效果。
葯膳的主要原料是中葯,既然是葯物就要區別於普通飲食,要注意中葯的性味,葯膳的禁忌以及選料等。
7、葯膳也是食療養生即食養嗎?
食療養生法簡稱「食養copy」。即利用食物來影響機體各方面的功能,使其獲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種養生方法。俗話也就是通過吃來對我們的身體進行保養。通常認為,食物是為人體提供生長發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種營養素的可食性物質。
也就是說,食物最主要的是營養作用。其實不然,中醫很早就認識到食物不僅能百營養,而且還能療疾祛病。如近代醫家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療病,並可充飢;不但充飢,更可適口,用之對症,病自漸愈度,即不對症,亦無他患」。
8、大學選修課要開始了,我想問下飲食養生與保健、中醫葯膳製作、傳統中醫養生。這三個的區別是什麼啊。
您好,不知道你目前報名了沒有知:
一、中醫葯膳製作:在中醫葯膳理論的指導下,運用醫學、葯學、營養學、食品學和烹飪學等有關知識和操作技能,學習和研究葯物和膳食結合,用於強身健體、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專業人才。
二、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道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提前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中醫養生來自古代精華醫學,當代中醫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醫值得後人繼續開發和研究。
三、飲食得當助美麗。食物滿足身體的各種營養需求,有適當量的蛋白質供生長發育、身體組織的修復更新內、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要從食物中吃出美麗來,就要注意生活的飲食習慣。飲食的要點就是:合理偏食為健康充電,缺啥補啥;少食肉類食品和動物性脂肪,多吃植物性食物和新鮮蔬菜及水果,注意蛋白質攝容取均衡,減少不良的飲食習慣。還應根據不同的年齡段選擇不同的食物。
現在中醫葯膳製作比較好考一些,要求高,但沒什麼難度!
9、養生、葯膳、食療、保健的概念和區別?
概念
養生指保養、調養、頤養生命。即以調陰陽、和氣血、保精神為原則,運用調神、導引吐納、四時調攝、食養、葯養、節欲、辟穀等多種方法,以期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葯膳發源於我國傳統的飲食和中醫食療文化,葯膳是在中醫學、烹飪學和營養學理論指導下,嚴格按葯膳配方,將中葯與某些具有葯用價值的食物相配伍,採用我國獨特的飲食烹調技術和現代科學方法製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簡言之,葯膳即葯材與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
食療又稱食治,即利用食物來影響機體各方面的功能,使其獲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種方法。
保健,意思:保護健康。亦指為保護和增進人體健康、防治疾病,醫療機構所採取的綜合性措施。
區別
養生產生於上古先民為抗禦嚴酷的自然環境,調整體力,抗禦疾病,防治疾病的需要。養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養生是先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總結生命經驗的結果。
葯膳它是中國傳統的醫學知識與烹調經驗相結合的產物。它「寓醫於食」,既將葯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葯用,葯借食力,食助葯威,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
食療通常認為,食物是為人體提供生長發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種營養素的可食性物質。也就是說,食物最主要的是營養作用。其實不然,中醫很早就認識到食物不僅能營養,而且還能療疾祛病。如近代醫家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療病,並可充飢;
養生,指合理選用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寒溫等保健方法,通過長期的鍛煉和修習,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目的的技術和方法。簡而言之,所有促進健康、延長壽命的活動都是養身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