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專業道家養生

專業道家養生

發布時間:2020-08-02 13:54:04

1、請專業人士推薦幾部道家修行方法的書 簡單點的 比較容易入門

道教的修煉方法有很多,如行氣、導引、內觀、存想、服食、辟榖、外丹術、內丹術等等,並不清楚你要的是哪一種,但是基本的修行是要有的。

先說必要的基本修行的書籍,這些是入門的基本功,無論何門何派,都要參悟的

1、《太上感應篇》:《太上感應篇》本為道教經典,內容主要是勸人遵守道德規范,時刻止惡修善自利利他。這里「太上」是指「太上者,道門至尊之稱也,由此動彼謂之感,由彼答此謂之應,應善惡感動天地,必有報應也。」感應篇」是太上勸人作善之書。《太上感應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譽為「古今第一善書」。此書源出於《抱朴子》,後經宋代李昌齡、鄭清之等先賢發揚光大,流通於世,影響深遠。上至朝廷,下至民間,刊印傳播者眾多,到明清時期達到高峰。旨在勸善,簡稱《感應篇》,作者不詳,內容融合了較多的傳統民族思想,樹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確形象,許多內容至今仍然具有積極意義

2、《道德經》:《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3、《老子義疏》:《老子義疏》是唐代道士成玄英撰寫的一部關於道家經典《道德經》的注釋集,作者主要在書中注釋《道德經》中的生僻字詞,並闡述自己讀《道德經》的心得,本書是唐代玄學的經典著述。

4、《莊子》:《莊子》又名《南華經》,《莊子》與《易經》、《黃帝四經》、《老子》、《論語》,共為中華民族的幾部源頭性經典,它們不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且是古代聖哲修身明德、體道悟道、天人合一後的智慧結晶。莊子等道家思想是歷史上除了儒學外唯一被定為官學與道舉的學說。

5、《易經》:《易經》指夏代的《連山》、商代的《歸藏》及周代的《周易》,這三部經卦書統稱為易經。其中《連山》、《歸藏》已失傳,傳世的只有《周易》一本。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 《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6、《太平經》:《太平經》的思想基本上保持了老子的觀點。在對萬物的認識方面。繼承先秦兩漢道家元氣論的哲學思想,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元氣」,事物都是由「元氣」變化生成的,同時還提出「太陽、太陰、中和」的「三合相通」觀點。在政治和社會道德方面,政治上主張平均財富。修持上主張反本。將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結合,社會道德上提倡「忠孝」。同時,它還進一步提出「天人合一」的唯心主義觀點一。《太平經》內容駁雜,涉及天地、陰陽、五行、十支、災異、神仙等,對黃老道思想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在道教思想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至於行氣、導引、內觀、存想、服食、辟榖、外丹術、內丹術之類的修行方法,皆是道門秘傳,個中真訣無可奉告,但是可以提供給你一些書籍,參悟推演也可修成,只是看你的智慧以及機緣了。這些法決有名師指點最好,因為有些學習到一定境界之後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情況

行氣法,亦稱「服氣」、「食氣」、「煉氣」。道教早期修煉方術之一。是指一種以呼吸吐納為主,而往往輔以導引、按摩的養生內修方法。一般又分外息法和內息法兩大類。其重點在以我之心,使我之氣,養我之體,攻我之疾,從而延年益壽。道教修煉,重視氣對人體的作用,認為自天地至於萬物,無不須氣以生,《攝生纂錄·調氣》稱「人在氣中,氣聚即生,氣亡則死」。《太平經》稱「人慾壽者,乃當愛氣、尊神、重精」,「故上士修道,先當食氣」。葛洪也認為「服葯雖為長生之本,若能兼行氣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葯,但行氣而盡其理者,亦得數百歲」。世傳行氣方法甚多,僅《雲笈七簽》即載有諸家氣法數十種。具體程式不一,原則大致相同。要求行氣時,凝神凈慮,專氣致柔,呼吸吐納,做到輕、緩、勻、長、深。輕,呼吸輕細;緩,進出氣舒緩;勻,呼吸節拍有致,不時粗時細;長,呼吸之間隔時間長,引氣入鼻中而閉之,陰以心數數,30~50乃至120,方徐徐吐之;深,閉氣時使氣滲進腑肺百脈,滲透組織深部。據稱煉氣既久,可達到鼻無出入之氣的最佳境界,如嬰兒之在母胎中,名曰「胎息」。行氣又輔以導引與按摩。導引,即以力引動肢體,作俯仰屈伸運動,「導氣令和,引體令柔」。按摩,即以摩、捏、推、揉等手法作用於人體之經絡穴位,以求筋肉舒展、血脈流通,使行氣更見成效。

1、《抱朴子內篇》:《抱朴子內篇》是對煉丹養生方術所作的系統的總結,為魏晉神仙道教奠定理論基礎的道教經典。作者是晉代葛洪

2、《幻真先生服內元氣訣》:氣功服氣著作。一卷。唐代幻真先生撰。全書十五章,一至五章為一套完整的服氣法;六至十一章是六個獨立的服氣功法;十二至十四章為服氣注意事項;十五章為服氣胎息訣,是幾種功法的綜合。

3、《服氣精義論》:唐代高道司馬承禎所著,是一部論述的道教煉養著作,其中蘊涵了豐富道教煉養思想。記錄了「服真五牙法」、「太清行氣符」、「服六戊氣法」、「服三五七九氣法」、「養五藏五行氣法」、「服氣療病」等功法,探討了服氣養生與治病等有關人類自身生命的問題。

導引原為古代的一種養生術,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出現與「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相結合的名為「熊經」「鳥申」的二禽戲。

1、《養性延命錄》:記有華佗「五禽戲」,模仿虎、熊、鹿、猿、鳥等五種鳥獸活動形態,編制出一套導引程式。《正統道藏》所收《太上老君養生訣》亦錄此「五禽戲」,署華佗授廣陵吳普。這套導引術一直流傳下來,明人周履靖在所著《赤鳳髓》和《萬壽仙書》

2、《抱朴子·雜應》篇記錄過 「龍導」、「虎引」、「熊經」、「龜咽」、「燕飛」、「蛇屈」、「鳥伸」、「虎據」、「兔驚」等九種導引術勢名稱,但未記錄具體作法。梁陶弘景《養性延命錄·導引按摩篇》除記錄幾種按摩術外,對「狼踞鴟顧」、「五禽戲」等幾種導引術勢作了具體記載,並繪制過《導引養生圖》一卷(已佚)

3、《太清導引養生經》:太清導引養生經,道家養生類經典著作。收錄了蛤蟆,魚鱉等行氣法,彭祖谷仙卧引法,閉氣治諸病法。可做養生學的參考資料.

內觀的書籍,市面上留存極少,此為道家修心法門,有以下作用

一、觀心。滌除玄覽能無雌乎。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道德經》

務外游者不知務內觀,外游者求備 於物,內觀者取足於身。--《列子·仲尼》[1] 

二 、內視。《干金要方》雲:「常當習黃帝內視法,存想 思念,令見五臟如懸磬(古樂器)。 五色了了分明,勿輟(停)也。」

此類書籍:

1、《太上老君內觀經》

2、《洞玄靈寶定觀經》

3、《太上老君說了心經》

4、《常清靜經》

5、《青華秘文》

存想,又叫存思、存神,即默想諸神形象,是齋醮科儀中高功通神的重要法術。存想原是漢代流行的一種歷藏內視的養生術,用於自身修煉。道教也採用存想,作為修煉的法術,並成為道教法術的大宗。

1、《存思三洞法》

2、《內景經》(即黃庭經)

3、《存神煉氣銘》

服食又名服餌,指服食葯物以養生。道教認為,世間和非世間有某些葯物,人食之可以祛病延年,乃至長生不死。

1、《抱朴子》有專篇論服食

2、《神仙服食靈草菖蒲丸方》

3、《種芝草法》

4、《黃帝雜子芝菌》

5、《太乙雜子黃冶》

6、《雲笈七簽·方葯部》

辟榖即「辟穀」,源自道家養生中的「不食五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它源於先秦,流行於唐朝,又稱卻谷、去谷、絕谷、絕粒、卻粒、休糧等。辟穀最早的記載源自《莊子·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作為一種延年益壽的養生法則,辟穀在很多古書典籍里也有記載。

傳統的辟穀分為服氣辟穀和服葯辟穀兩種主要類型。服氣辟穀主要是通過絕食、調整氣息(呼吸)的方式來進行、服葯辟穀則是在不吃主食(五穀)的同時,通過攝入其他輔食(堅果、中草葯等),對身體機能進行調節。

辟穀沒有專門論述的書籍,只有一些功效的記載,其具體修煉方法唯口傳心授爾。但現在道門打開,有辟穀班辟穀課堂等等,可以由此接觸辟穀

外丹相對內丹而言,又稱煉丹術、仙丹術、金丹術、燒煉法、黃白術等。外丹我並不建議你嘗試,因為外丹術需要有一定的內丹功底作為輔助,外丹之中基本都是重金屬成分,還有很多有「硃砂」,沒有功底的尋常人服用,或者在家居士弄不好配比,是容易出事故的(食物中毒、重金屬中毒等)需要以內丹之功配合才能應用。外丹最經典的書籍就是《周易參同契》,被稱為「萬古丹經王」。此外還有《抱朴子外篇》等,我就不過多介紹了,你要有興趣可以閱讀,但是千萬不要在沒有指點的情況下服用。

內丹術是道家重要的一種修煉方法。內丹術指以「人身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天人相應」思想為理論,進行性命的修煉,以人的身體為鼎爐,修煉「精、氣、神」等而在體內結丹,達成強身健體、提高人體的生命功能、甚至「成仙」的目的。《道德經》、《文子》、《列子》、《莊子》、《內業》、《心術》、《楚辭·遠游》以及黃老學派作品可是說是所有丹經必本的祖經,後世一切丹經均從其中發揮而來,一直是內丹法訣的綱要。丹者,單也,一者,單也。惟道無對,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長生。

內丹術的專著很多,我向你介紹幾本

1、《九轉金丹秘訣》:又名九轉內丹術,屬於道教氣功養生法,由陳朴所創。陳朴,號沖用,唐末五代初人,受道於鍾離,與呂洞賓同時,著有《陳先生內丹決》。

2、《天仙金丹心法》

3、《靈寶畢法》:五代後漢 鍾離權著作。全名《秘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又名《鍾離授呂公靈寶畢法》。

4、《陳攖寧仙學精要》(上、下)(現代)

5、《仙學詳述》(現代)

6、《中華道家修煉學(上下)》(現代)

7、《太乙金華宗旨》:《太乙金華宗旨》是道家修身養性的書,教人清心寡慾,作一個有智慧、有道德的人。為明清扶乩託名呂祖所作與《唱道真言》、《道鄉集》、《大成捷要》、《古書隱樓藏書》為明清道家經典著作的代表《太乙金華宗旨》較少用及鉛汞、龍虎、坎離等名相, 以道教內丹金丹(金華)之修煉為主, 而以儒書、佛書相輔做說明, 文較易懂。

以上這些都是小道純手打的,望採納(雖然回答到後面有些著急了)

2、本人想學點道家養生之法

道教要學《道德經》,《性命圭旨》等,《易經》也要懂,要學習這些事需要智慧的。所以不妨由佛入道。
佛法學習
點我名字,再點空間上面有個三慧禪房的鏈接,就都有了。 阿彌陀佛

3、道家修煉養生學 道家養生修煉的方法有哪些

導引按摩、吐納行氣、意念修煉、辟穀斷食、內丹周天、滋補服食、香湯沐浴、起居攝生、房中養生、指印符咒等等

4、道教養生術主要有哪些

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不過百記載寥寥,也就是小說中的先秦練氣士,不過沒那麼神拉 。從史料以及人物傳記上記載的養生與武功結合的應該是在唐初的孫思邈,度也就是葯王,他是個道士,活了100多歲呢。知再有到宋朝初年的陳傳老祖也是個內家高手,不過還是傳說多些。可是自明代之後就把這個道發揚光大了,傑出人物很多比如清朝的太極宗師楊露禪,號稱大白天下無敵手,外號楊無敵.還有形意拳高手,形意拳脫胎專於五禽戲,傳說是華佗創的,當然只是傳說,不會是他的,是道家的養生的法門,所以說你問屬的這個時期應該是明清時期啦。

5、道家養生的優點?

『優點』蘊涵於其『特點』之中,有四百大特點:一風水,二中醫,三武術,四天合度。
這是四個遞進上升的層次。

『靜』時要有適宜的知氣通水潤環境
『恙』時要有中道醫的養護
『平』時要有武術的強化
『行』時要有技術和藝專術的游刃有餘、以屬天合天境界。『』『』

6、道家養生

「追求道,體悟真」是道家養生思想的最高境界。
道家尊奉老子,其最高信仰是「道」,以信道、學道、修道、得道為目的。延年長生是道家養生的中心思想,成道必須修煉。道家養生吸取了中國古代醫學和氣功方面的知識並加以發展,與道家的修煉結合起來,主張性命雙修、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以復歸於自然之道。
道家養生版以自然天道為主,它的注意力主要著眼於人本身,強調自我生命活動的切身體驗。道家追求生命本質的解脫和精神的安寧,尤其強調精神的超然於人格的獨立。道家養生術方法眾多,特色鮮明而自成體系。其理徹上貫下,上及自然權之道,下至人體經脈氣穴。其法更是門派眾多、形式萬千,有直承老、庄的自然法門、清靜法門、虛無法門,也有從有為法術入手的導引養生法、呼吸吐納養生法、氣功養生法、內外丹養生法、房室養生法、飲食起居養生法等等,真可謂禮法完備、萬類俱全。

7、請問各位談談道家養生哪一個好?

個人比較喜歡傳統的道家養生方法,建議內觀文化的道家養生,不用學會開葯,也不用學會針灸,只要學會不生病就好了,治未病,中國傳統養生的終極智慧。

與專業道家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