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先養心,如何養心
研究表明,人類疾病的絕大部分都與不良心態有關。它提示我們,養生,首先應當養心。養心貴在靜心,靜心的至高境界是樂心。養心務必要養德,德高才能神凝氣定。養心重在養神,養神說到底是凈化人的靈魂。如果你的靈魂始終是美麗的,那你就擁有了「不老之葯」。這里所謂養心,自然不是指保護好心臟,而是指調控好你的心態,包括思想、感情、情緒、意念,等等。人的心態需要保持平和,猶如人的體溫必須保持正常一樣。仔細觀察生活會發現,心理失控對人們的健康以及生活會帶來多麼大的危害。有的人由於過分懷舊,整日沉浸在那些殘缺的、蒼白的回憶里,以至於對眼前的一切都毫無興趣,即使美好的生活也索然無味。有的人由於盲目攀比,總覺得自己得到的太少,失去的太多,事事不如別人,以至於悲觀喪氣,經常悶悶不樂,甚至患上了精神抑鬱症。還有的人由於嚴重消極,老感到自己被社會閑置,被人們漠視,以致心灰意懶,頹廢變態,毀蝕掉了自己的心靈和意志。更有的人由於貪心作怪,總以為自己應當擁有更多的財物,應該比別人生活得更好,以至於放棄了對自己的約束,不該拿的也拿,落了個晚節不保的結局。類似現象雖然大多事出有因,但不管哪一種,無不與心態失控有關,無不傷及身體健康,無不有損美好生活。由此可見,養心對養生是多麼的重要。我們不妨從下列幾個方面進行溝通:養心貴在靜心 情緒乃一身之主,一個人如果終日思前想後、慾望不止,難免會百病叢生,說不良情緒是疾病的催化劑一點也不會過分。要消除不良情緒,重要辦法之一,就是要學會靜心。心靜才能氣順,氣順才能健身。靜心的最佳途徑是煉心,靜心的至高境界是樂心。如果你的心裡每天都是快樂的,那就說明你在養心方面確實是個高手。養心重在養神佛家有言,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在人之三寶中,精要化為氣,氣要化為神;神是精氣之和,神乃人之靈魂。所以,養心、靜心、樂心,最終要歸結到養神上來。神凝才能氣定,氣定才能心靜。養神,說到底就是要凈化人的靈魂。如果你的靈魂始終是美麗的,那你就擁有了「不老之葯」,而且會成為被眾多人羨慕的養心專家。養心務必養德生活中能使人動心的東西太多了。但凡能讓你動心的無不與自己的名利得失密切相關,許多人心難靜、氣難順、神難凝,均與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告誡我們,養心務必要養德。特別是面對物慾橫流的「花花世界」,你更應當把養德視為養心之本。德高才能心靜,德高才能神凝。養德最要緊的是去除那些束縛自己的名韁利索,使自己不為名利得失所折磨。如果你能做到視名利為草芥,視得失為無物,那你就可以在快樂的天國里自由翱翔了。
2、養心與養生的關系是什麼?
其實我覺得養心和養生都很重要,不管怎麼樣,一般人平時還是要注意我們的生活規律和飲食習慣的。
3、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這句話出自哪裡?我想了解此方面的文化,有什麼書能介紹嗎?
你好,朋友我給你講一下吧:
《黃帝內經》:「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黃帝內經》:「心光華在面,其充在血脈,開竅於舌;肺其華在皮毛,其充在皮,開竅於鼻;脾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開竅於口;肝其華在爪,其充在筋,開竅於目;腎其華在發,其充華在發,其充在骨,開竅於耳。」
《黃帝內經》:「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此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
《黃帝內經》:「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春天養肝,夏天養心,秋天養肺,冬天養腎,四季養脾胃。
中醫認為五臟對應自然界的四季,所以應該根據不同的季節來養護我們的主要器官:春天養肝,夏天養心,秋天養肺,冬天養腎,四季養脾胃。
陽春三月,草木發芽,萬物復甦,到處一派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景象。這時,人剛剛從寒冷的冬季中蘇醒過來,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日益頻繁,對食物和運動的需要增多。這樣,主要負責食物消化吸收以及血液的儲存、調節的肝臟負擔就會增加。因此要想保養身體,健康長壽,春季就要好生保養肝臟。
夏季是萬物生長,茂盛發達的季節,萬物走向成熟。這時人體血液循環加劇,心臟負擔也隨之加重。夏季陽氣旺於外,心氣旺盛,所以中醫認為,夏季養生之道,在於養心,心安則血暢,血暢就神清氣爽。
秋天是萬物成熟的季節,生命進入了收獲和收縮的時期。氣候由夏季的濕潤開始變為乾燥,由夏季的暑熱開始變為涼爽。生命的新陳代謝由旺盛轉入衰弱,漸漸走向低潮。對人體而言,這個時期,呼吸氣息成為主要的生命特徵,稍有不慎,就會感染病症。肺臟主氣,負責人體的呼吸,所以中醫認為,秋季養生之要在於養肺,要滋養肺腑,肺氣清爽,呼吸平暢,神氣安寧,就不會生病。這就是中醫的收養之道。
冬季是萬物枯萎的季節,生命進冬蟄時期,人體的新陳代謝也日益緩慢下來,進入休養的養藏時期。腎臟是生命之本,精、氣、神的源泉,陰精陽氣的發源地。所以中醫認為,冬季養生之要在於養腎,腎養好了,就可以使陽氣盛藏於內,精力充沛,陽氣充盛,就可以確保來年生機勃勃,有旺盛的生命力。這就是養藏之道。
4、養心安神補腎養肝
梅花粥
取白梅花5克,粳米80克,先將粳米煮成粥,再加入白梅花,煮沸兩三分鍾即可,每餐吃一碗,可連續吃三五天。梅花性平,能舒肝理氣,激發食慾。食慾減退者食用效果頗佳,健康者食用則精力倍增。
另外,作為養肝護肝的良方,每天一杯喏甘達
5、有人說晚上睡眠的時間很重要,幾點養心幾點養肝之類的。有人知道嗎??
經常在網上可以看到有「人體排毒時間表」這樣的說法,不同的媒體反復傳播,大同小異。這些說法里,大多把人體的系統器官都給安排了一個特定的時段,認為在某時段是某器官的排毒時間。純屬謠言。
謠言1
晚上9:00~11:00淋巴排毒
每天晚上9:00~11:00的時候,是人體淋巴的排毒過程,免疫系統活躍起來,你應該靜下心來,聽聽音樂,使自己盡量地保持安靜。這樣免疫系統就會很順利地完成排毒工作,讓你的免疫力增加。
真相:淋巴24小時都在運作 謠言的作者可能連淋巴是怎麼回事都沒搞清楚,正常人每天生成2~4升淋巴液,大致相當於全身的血漿量。淋巴系統是時刻不停地循環的。淋巴迴流的生理意義在於回收蛋白質,運輸脂肪及其他營養物質,調節體液平衡,防禦和免疫功能。
淋巴液在迴流途中要經過多個淋巴結,在淋巴結中的淋巴竇內,有大量具有吞噬功能的巨噬細胞,可以將紅細胞細菌和其他微粒清除掉。這個過程是一直在發生的,9:00~11:00這個時間段對淋巴系統來說,一點兒都不特殊。
謠言2
晚上11:00~凌晨1:00肝臟排毒
晚上11:00~凌晨1:00,肝臟開始排毒。你就應該熟睡了,不要熬夜,此時你不睡覺的話,你的肝臟就會因此很累,肯定要受損的。
真相:不喝酒就不存在肝解毒 如果想減少肝損害,主要靠的是不喝酒。就肝臟的解毒功能來說,其實它是個小時工,也就是說,人什麼時候喝酒,它什麼時候啟動針對酒精的解毒功能。晚上11:00~凌晨1:00這個時段,要是沒喝酒,也就不存在解毒這回事了。
謠言3
凌晨1:00~3:00膽排毒
凌晨1:00~3:00,是膽排毒的時間。此時亦應繼續熟睡,以便有利於肝膽的排毒。
真相:膽汁是肝臟產生的,膽囊只是存儲,食物刺激才能排出 膽汁由肝細胞連續分泌,膽囊排膽汁需要有食物的刺激,要是膽囊只在凌晨1:00~3:00這個時段排膽汁,那人的消化功能可真的要出問題了。
謠言4
半夜到凌晨4:00脊椎造血
半夜到凌晨4:00,正是人的脊椎造血時段,必須要熟睡,千萬不要熬夜啊!
真相:地球人脊椎造血屬有病 胎兒還在肚子里的時候,胚胎期卵黃囊造血,其後肝脾造血,4個月後骨髓開始造血並逐漸增強,到嬰兒出生時,完全靠骨髓造血。成年人若出現骨髓外的造血,屬於造血功能紊亂。
謠言5
凌晨3:00~5:00,肺開始排毒了
凌晨3:00~5:00,人的肺開始排毒了。平時咳嗽的人,此時就會加重咳嗽,但是,卻不應該立即服用止咳葯。以免抑制肺部廢積物的迅速排出。
真相:咳嗽不是排毒,而是因刺激造成的反應 咳嗽本身不是病,而是呼吸系統某種疾病造成刺激的反應,需要對因治療;若為細菌引起的肺炎,則需應用抗生素。
謠言6
早晨5:00~7:00大腸排毒
到了早晨5:00~7:00,就是人的大腸在排毒的時間了,此時就是你上廁所的最佳時機。假如你沒有大便,就說明了你有不正常的地方了,很需要去醫院看看了。檢查一下究竟是哪裡出了毛病。
真相:什麼時候有屎什麼時候去拉 如果每天都4點半有便意,非要等到5點再去拉,這不是排便功能有問題,而是腦子被驢踢了。
謠言7
早晨7:00~9:00小腸吸收營養
早晨7:00~9:00,到了人的小腸開始大量吸收營養素的時間了。在這之前,你理應吃早餐。不然,你一天的營養就會匱乏。治療疾病的人最好在6:30之前吃;養生的人可以在7:30前吃。奉勸那些不習慣吃早餐的朋友,務必養成每天吃早餐的好習慣,即便是拖到了9:00以後,也一定要吃。
真相:早餐都這個時間吃。小腸確系主要的吸收器官,包括水、無機鹽、糖、脂肪、蛋白質、膽固醇。早餐時間,這個提法本來就是大部分人的進餐時間,是一句正確的廢話,但沒有證據證明不在這個時間段吃有什麼危害,治療疾病的養生的更無需非在某個時間點進餐不可。
(5)養心養肝養生擴展資料:
睡眠的質量可用五項標准進行衡量:
(1)入睡快,在30分鍾內入睡。
(2)睡眠深,不易驚醒。
(3)無起夜或很少起夜,無驚夢現象,醒後很快忘記夢境。
(4)起床快,早晨起床後精神好。
(5)白天頭腦清楚,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不睏倦。
因此,睡多久,個人需求差異很大,與個人的性格、健康狀況、工作環境、勞動強度等多種因素有關。
睡眠指數得分,才真正綜合體現「睡眠幸福感」,按職業從高到低排名依次是公務員、銷售、金融從業者、藍領、教師、廣告/公關人、企業高管、醫務人員、IT從業者、媒體人,媒體人連續多年睡眠指數得分墊底。
想睡眠充足,白天精神爽利,首先該做的自然是早睡早起,熬夜最不可取;其次是爭取午睡、工間小憩。對於失眠者,李艷建議,不要硬撐、拖延看病,早期失眠用葯治療效果不錯。除了西葯,還有眾多中葯、中成葯能有效助眠。
百合,可治療陰虧或熱病後期虛煩不眠,用法為百合15~50克,水煎,睡前服用。
當歸,適用於女性血虛失眠多夢,用法為6~12克,煎湯;或入丸、散;或浸酒;或敷膏。
酸棗仁,主治虛煩不眠,驚悸怔忡,體虛自汗、盜汗,內服煎湯以15~30克為宜,還可與生地黃、粳米,煮成酸棗仁粥。
合歡皮,治療情志所傷而引起的虛煩不安、失眠健忘,用法為合歡皮10~30克,水煎,晚上睡前服用。
而助眠的中成葯包括天王補心丹、硃砂安神丸、加味逍遙丸、越鞠保和丸、同仁人參歸脾丸等。
6、俗話說「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這有什麼科學依據?
人的作息規律其實和四季是相符合的,按中醫上來講,每個季節都應該注重身體上特定器官的保養,這是養生工作中必要的環節之一。有些人不相信傳統醫學的觀點,到了特定季節不注重身體保養,患上了許多症狀,比如脫發,失眠,感冒,發燒等,我本人特別信任古人的智慧,對季節保養工作做到位了,幾乎不會生病,下面我將詳細介紹一下四季中為何要保養身體四個器官。
俗話說春養肝,為什麼說春天要養肝呢?因為度過冬天的時候,人體身體器官全面蘇醒,身體機能處於動態切換過程中,這個時候肝臟在這個運轉系統中其核心作用,養肝其實就是要讓肝臟能夠正常工作,少熬夜,少飲酒,可以讓人在春季中保持精神氣。至於夏養心,夏天天氣炎熱,比較容易出汗,過度地流汗會增加心臟負擔,對身體機能正常運作產生影響,因此夏季運動要有節制,要適度。
當然,還有說法就是秋天要養肺,為什麼要養肺呢?因為秋天是冷暖交替的季節,萬物都逐漸進入休息狀態,這個時候植物對空氣的凈化能力變弱,人體長期在外,會吸入太多粉塵,對肺有影響,因此要養肺。到了冬天,是存儲陽氣的時節,而人體的陽氣來源於腎,腎是五臟之源,冬天沒有存儲足夠的陽氣,來年就會容易發病,身體機能就會下降,影響生活。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多謝閱讀。
7、請分別推薦幾種養心;養肝;養脾;養肺;養腎的中成葯。(不知道的,請繞道!!) 要求如下: 1:要比
足部保暖是養腎的一種方法。這是因為腎經起於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因此,足部要特別注意保暖,睡覺時不要將雙腳正對空調或電扇;不要赤腳在潮濕的地方長期行走。
8、哪些食物入心、入肝(養心 養肝)
多吃點清單的東西(青菜、白菜、豆腐、)每日定時吃點動物的心、肝等...平時打打太極,不要光吃不練假把式.
9、中醫養生如何養心
中醫理論中,心屬火。火,就是火焰、火苗。火這個東西本身是個氣,是空的,是虛的,它本身是沒有辦法養的。只有給它加柴,柴多、柴好,火焰就強烈就持久。
肝為心之母,所以,養心首先要通過養肝。而肝又是將軍之官,可順不可逆。所以養肝要少生氣,多吃清淡,少焦慮,不要長時間用眼。而肝經當令的時間是丑時,就是一點到三點的時間。肝膽互為表裡,養肝也要養膽,而膽經當令是子時,就是晚上十一專點到一點的時間。屬所以,養肝膽就要早睡。
同時,心的外面有心包,是心的最後一道保護。心包強,心的功能也就強。
10、養心養肝的食物有哪些
紅棗:每天取紅棗7顆,加水熬煮或熱泡成500ml茶飲,每天喝一杯可補養肝血,進而促進新陳代謝、維護腸道健康和蠕動。
韭菜:多吃韭菜,可增強人體脾胃之氣,並可在春季乍暖還寒時祛陰散寒、養陽護肝。因含纖維素較多,韭菜還有增進腸蠕動的通便作用,有利清潔腸腔。
辣木葉粉:辣木葉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比蔬果更能補充肝臟營養能量,加強肝臟動力,解酒防宿醉,為您疲憊的肝臟減輕負擔,補充動力!辣木葉粉對排毒及加速新陳代謝有特殊的功效,具有較好的保肝護肝作用。
蘑菇:肝是人體主要的解毒器官,蘑菇具有強解毒功能,對肝有很好的保護作用。蘑菇中所含的硒元素,不但數量高,而且容易被人體吸收,所以應多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