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醫學發展貢獻較大的醫學家有哪幾位
西方醫學發展貢獻較大的醫學家有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英國的愛德華·琴納、美國的約瑟夫·厄蘭格、美國的赫爾曼·約瑟夫·繆勒
希望對你有幫助,滿意請採納喲~
2、西方的哲♂學家有哪些
米利都學派的創始人泰勒斯被稱為西方「哲學之父」。他認為萬物由水構成作為西方哲學的故鄉,古希臘還誕生過大批偉大的哲學家,如赫拉克利特、畢達哥拉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阿基米德、伊壁鳩魯等人。中世紀出現經院哲學,聖托馬斯·阿奎那為其代表人物。「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Rene Descartes)自成體系,熔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於一爐,在哲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這之後,西方哲學家更是人才輩出,洛克、康德、休謨、伏爾泰、盧梭、黑格爾、叔本華、尼采、馬克思等人是他們當中的傑出代表。
3、醫學家 養生家和營養家有區別嗎?
我認為中國的養生學是最優的,他是從人體生活的各個方面,將生活習慣、環境、飲食等因素都考慮進去,然後從整體的角度提出百有益於健康的生活方式、調整方法。此所謂:上度醫醫未病。此處的上醫應該就是指養生學家。
醫學家(先說中醫)就主要從人體發生了疾病以後,問對病症的診斷、調理,是人體得到平衡,但是通常不會指導人們如何調整自己的習慣,達到長久的平衡。西醫的醫學家就更直接,哪裡有異常,答就用葯物消除症狀,或者直接起初病灶,很直接,但對大部分病(肺細菌性疾病)都打不到根除的效果。
營養學指西醫的學派,他的主要觀點來源於微觀,就是從分子的角度分析人體缺少哪些物質,然後通過增加此類物內質的進食(僅僅是進容食,不是攝入人體),並沒有考慮人體的內部環境變化、環境變化等因素,通常會出現吃了很多,但體內需要的依然缺乏。
4、西方歷史上著名的醫學家,醫生有哪些?
一、希波克拉底(古希臘文:Ἱπποκράτης,前460年——前370年)為古希臘伯里克利時代的醫師,被西方尊為「醫學之父」,西方醫學奠基人。
提出「體液學說」,他的醫學觀點對以後西方醫學的發展有巨大影響。《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希波克拉底警誡人類的古希臘職業道德的聖典,他向醫學界發出的行業道德倡議書,是從醫人員入學第一課要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全社會所有職業人員言行自律的要求。
二、克勞迪亞斯-蓋倫(Claudius Galenus , 129~199),也被稱為「帕加瑪的蓋倫」(Claudius Galenus of Pergamum,帕加瑪位於土耳其),是古羅馬時期最著名最有影響的醫學大師,他被認為是僅次於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第二個醫學權威。
蓋倫是最著名的醫生、動物解剖學家和哲學家。他一生專心致力於醫療實踐解剖研究,寫作和各類學術活動,撰寫了超過500部醫書,並根據古希臘體液說提出了人格類型的概念,主要作品有《氣質》《本能》《關於自然科學的三篇論文》。
(4)西方養生家擴展資料
其他對醫學做出貢獻的西方名人
一、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1881年8月6日—1955年3月11日),英國細菌學家,生物化學家,微生物學家
亞歷山大·弗萊明於1923年發現溶菌酶,1928年首先發現了青黴素。
二、安東 列文虎克(1632-1723)荷蘭科學家,發現了接種技術,即一種用注射來預防疾病的方法。
三、弗洛伊德-- 奧地利醫生弗洛伊德 (1856-1939)專心致志研究人的思想活動過程。他聆聽病人敘述他們的夢和想法來治療精神病人,這種治療方法叫做精神分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希波克拉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克勞迪亞斯-蓋倫
5、國內著名的十大養生專家是誰?
分析如下: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學淵源甚深 其父為八卦掌第四代傳人。
2、林海峰:國際著名營養大師 整體自然醫學療法創始人,青年時期開始學習微生物學和細胞學,師從美國營養學博士謝立啟先生。
3、朱鶴亭:道號玄鶴子。國際著名養生學家、中華醫學家、食療學家、玄學家、武學家。自幼承受家教,熟讀四書五經,習醫、武、堪輿 學道家養生學術。讀中學和在入北京大學學習時期,研修中西醫理論、 潛修老莊哲學,道、佛學經典。
4、楊力:著名中醫學家、作家、學者、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會會長。
5、張國璽:現為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國璽研究員從事老年醫學及養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
6、胡維勤:中央警衛局中南海門診部保健專家、主任醫師、正師級教授。
7、張家瑞:台灣省台南縣人,1948年6月出生。財團法人台南高工文教基金會董事 ,台灣中華全民自然養生協會秘書長,台灣中華離子醫學民間團體教授,台灣中華自然醫學宣導中心創辦人。
8、曲黎敏:北京中醫葯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華醫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9、孔令謙: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著名中醫孔少華之子、多年來研習太極與養生之道20餘年。
10、王洪圖:研究《黃帝內經》三十多年。發表論文四十多篇,出版的專著有二十多部,他能把兩千多年前的醫學專著《黃帝內經》倒背如流。因此他在業界被尊稱為內經掌門人。
(5)西方養生家擴展資料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佛學、道學、儒學等等。
6、西方人是怎樣 養生的
中西方養生保健方法差異之解析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日益重視,中國傳統的日常保健與養生方法慢慢重新為國人採用。以現代生命科學的知識來剖析其中的科學原理,及其與西方之差異,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這些方法的優劣,供不同的個體來選擇適合自身的健身之道。
中國的傳統哲學,無論儒家、道教、佛教都很注重自身修行與養生。東方哲學崇尚簡約,無論飲食、日常行為規范都無不體現這一思想。這一思想與西方具有巨大的區別。
先說飲食,佛教提倡素食,對此思想體現得最為極致,儒家、道教也都是提倡日常的簡約,遠離奢侈、浪費。素食本身是低蛋白、低脂肪、低能量、高纖維的飲食,這與目前西方人的飲食習慣正好相反。西方人好吃肉食、牛奶等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從這一點往極致的方向推理,東方人比較像素食動物,西方人比較像肉食動物。通常來說,素食中纖維較多,比較難消化,其中所含的能量也較低,因而素食動物腸道比較長,以此來保證攝取足夠的營養;而肉食相反,高蛋白、高脂肪保證有足夠能量,因而肉食動物腸道較短就能攝取足夠營養。飲食的差異很明顯影響了動物的行為方式。素食動物攝取低能量的食品,其營養是緩慢長久的吸收,其各種肌肉的運動也相應和緩,因而爆發力通常較弱,但是耐力強;而肉食動物相反,其食物能迅速為期提供能量,因而爆發力強,但是耐力弱。體現在中西方人身上,西方人強壯,力量大,但是擅長長跑的通常是東方人。
飲食習慣以及思維方式影響了行為方式,東方人喜歡和緩、優雅、低對抗、技巧性的運動,西方人通常喜歡粗野、狂暴、力量對抗型的運動。在養生方式上,也體現了這一特點。東方人喜歡的太極拳、打坐等方式都是低能耗的健身方式。而西方人喜歡球類、長跑這種高能耗的運動。
無論低能耗,抑或高能耗的運動方式,我認為其目的都是讓全身的血液循環,包括微循環的暢通。在東方說法是經絡的暢通,西方的解釋我不太清楚,可能包括身體機能的提高,免疫力的增強等。中醫的說法是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我覺得這個最好的解釋了運動的保健功能。中西方採用的方式是殊途同歸,但是代價不一樣。高能耗的劇烈運動可以讓機體血液循環暢通,但是過後往往比較疲勞。而較低能耗的太極拳及打坐放鬆的方式,通過較為靜態的方式讓血液全身暢通,過後一般會覺得神采奕奕,精神倍增。
在這一點上我個人跟崇尚東方的修為方式。採用低能耗的方式達到相同的目的,對個體來說首先就是更合算的方式。低能耗說明細胞的代謝速度慢,細胞的代謝速度慢,意味著你的細胞在有限的分裂次數極限下,單個細胞的壽命更長,因而細胞形成的整體的個體的壽命就長。這一現象最好的例子就是動作緩慢的烏龜壽命很長。基本不依賴現代醫療手段的東方修行和尚壽命非常長。目前東方人的壽命平均不及西方,個人認為這是醫療和生活水平差異造成,這與修行方式無關。
東方的修行方式對周圍的環境破壞小,環保,低能耗。這無論是對物種還是單個個體都是相當有利的。人類的高能耗對地球造成的負擔已經過大了,不加以適當控制,整個地球生物圈平衡就會被破壞,最終對人類本身造成的直接打擊,可能會比其他的物種更大。
7、西方著名美學家主要有哪些
黑格爾,克羅齊,康德,丹納,狄德羅
滿意請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