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陳湯怎麼做?
二陳湯源於宋代《大平惠民和劑局方》,由法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組成。方中半夏辛溫性燥,可燥濕化痰、和胃止嘔;陳皮溫燥,理氣化痰,使氣順則痰降,氣化則痰亦化,此合乎「治痰先治氣」之法。二葯配合,能加強祛痰和胃止嘔的作用。配用茯苓健脾滲濕,甘草和中補脾,使脾健而濕化痰消。全方具有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之意。二陳的由來是半夏和陳皮以陳舊者佳。 故名二陳。
本方偏於辛熱,故口渴有痰、喜歡飲水者,用本方時宜去半夏,以貝母、栝樓代之。「痰」是體內病理變化的產物,又是多種病證之原因,可引起許多復雜病變,故有「諸般怪病皆屬於痰」之說。
二陳湯加味是指以二陳湯為底方根據不同病情症狀加幾味其他葯物對證治療。 歷代醫家根據痰的成因和性質,在二陳湯基礎上,創立了不少新的祛痰方劑。滌痰湯(《濟生方》)是二陳湯加膽南星、枳實、人參、菖蒲、竹茹、大棗而成,重在滌痰開竅,主治中風痰迷心竅,舌強不語;導痰湯(《婦人良方》)是二陳湯加制南星、枳實、生薑而成,重在理氣化痰、行氣開郁,主治風痰上擾所致之頭暈頭痛、目眩昏仆及痰飲壅盛的胸膈痞塞、惡心嘔吐、不思飲食、咳嗽痰多等;金水六君煎(《景岳全書》)是二陳湯加熟地、當歸、生薑而成,可滋養肺腎、祛痰化濕,主治肺腎虛寒、濕痰內盛之咳嗽多痰、喘逆嘔吐、舌苔白潤、脈滑無力等症;半夏白術天麻湯(《醫學心悟》)是二陳湯加白術、天麻、生薑、大棗而成,重在燥濕化痰、平肝熄風,主治風痰上擾所致的眩暈頭痛、胸悶嘔惡、苔膩脈滑;溫膽湯(《千金方》)是二陳湯加枳實、竹茹而成,加強降逆和胃作用,主治痰濁內擾、肝胃不和引起的驚悸不眠、嘔吐呃逆等症。
至於如何做,當然是將上述葯一同倒進葯罐里浸泡半小時之後然後煎了。 劑量應根據不同人,不同年齡,不同症狀進行調整。 我想,還是應當去找中醫根據症狀開方,然後煎葯服用。
2、平胃散和二陳湯有什麼區別???
二陳湯: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平胃散:蒼術 厚朴 陳皮 甘草
二陳湯:燥濕化痰,理氣和中。用治濕痰證。表現為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脘痞悶,惡心、頭眩心悸。苔白膩。
平胃散:燥濕運脾,行氣和胃。用治濕滯脾胃證。表現為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膩無味,惡心噯氣。苔白厚膩。
簡言之,二陳湯里有半夏燥濕化痰,是以健脾化痰以治痰為主的方劑。平胃散里有蒼術、厚朴燥濕行氣以治濕滯脾胃,脘腹脹滿為主的方劑。
3、什麼是苓桂術甘湯合二陳湯加味。能否具體闡述下。他治療支氣管炎效果怎麼樣。謝謝回答!
苓桂術甘湯合二陳湯加味,是指選方用苓桂術甘湯與二陳湯相組合再加用一些葯物處方,可用於中醫辨證屬中陽不足、飲停胸脅、痰濕阻肺的包括支氣管炎的病證患者,苓桂術甘湯為茯苓、桂枝、白術、炙甘草組成,二陳湯為法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組成,根據患者的不同症狀,加減配合其他中葯,應該可以起到較好的作用。
4、養生堂四神湯怎麼做
還有飲食上的補法來,食品上的補法有三點,第一是清淡的飲食,清淡的飲食反而是補腎的,不要吃得太油膩源。第二個就是經常要吃一點堅果類的東西,不要多,適當。適百當是什麼?比如說你要是一個榛子或度者是板栗,兩三個、三四個,每天堅持就可以
5、請問二陳湯加味是啥意思,二陳湯如何做?
二陳湯源於宋代《大平惠民和劑局方》,由法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組成。方中半夏辛溫性燥,可燥濕化痰、和胃止嘔;陳皮溫燥,理氣化痰,使氣順則痰降,氣化則痰亦化,此合乎「治痰先治氣」之法。二葯配合,能加強祛痰和胃止嘔的作用。配用茯苓健脾滲濕,甘草和中補脾,使脾健而濕化痰消。全方具有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之意。二陳的由來是半夏和陳皮以陳舊者佳。 故名二陳。
本方偏於辛熱,故口渴有痰、喜歡飲水者,用本方時宜去半夏,以貝母、栝樓代之。「痰」是體內病理變化的產物,又是多種病證之原因,可引起許多復雜病變,故有「諸般怪病皆屬於痰」之說。
二陳湯加味是指以二陳湯為底方根據不同病情症狀加幾味其他葯物對證治療。 歷代醫家根據痰的成因和性質,在二陳湯基礎上,創立了不少新的祛痰方劑。滌痰湯(《濟生方》)是二陳湯加膽南星、枳實、人參、菖蒲、竹茹、大棗而成,重在滌痰開竅,主治中風痰迷心竅,舌強不語;導痰湯(《婦人良方》)是二陳湯加制南星、枳實、生薑而成,重在理氣化痰、行氣開郁,主治風痰上擾所致之頭暈頭痛、目眩昏仆及痰飲壅盛的胸膈痞塞、惡心嘔吐、不思飲食、咳嗽痰多等;金水六君煎(《景岳全書》)是二陳湯加熟地、當歸、生薑而成,可滋養肺腎、祛痰化濕,主治肺腎虛寒、濕痰內盛之咳嗽多痰、喘逆嘔吐、舌苔白潤、脈滑無力等症;半夏白術天麻湯(《醫學心悟》)是二陳湯加白術、天麻、生薑、大棗而成,重在燥濕化痰、平肝熄風,主治風痰上擾所致的眩暈頭痛、胸悶嘔惡、苔膩脈滑;溫膽湯(《千金方》)是二陳湯加枳實、竹茹而成,加強降逆和胃作用,主治痰濁內擾、肝胃不和引起的驚悸不眠、嘔吐呃逆等症。
至於如何做,當然是將上述葯一同倒進葯罐里浸泡半小時之後然後煎了。 劑量應根據不同人,不同年齡,不同症狀進行調整。 我想,還是應當去找中醫根據症狀開方,然後煎葯服用。
6、請問中醫可以治療耳鳴嗎?
耳鳴的中醫治療方法較多,根據辨證論治,採用相應的中葯調理、針灸按摩、穴位敷貼等。中醫理論認為,耳鳴多與肝、膽、脾、腎、肺功能失調有關,尤其與腎的關系更為密切,辨證分型論治有:熱毒上犯(加減普濟消毒飲),肝火上擾(龍膽瀉肝湯),痰火上壅(加味二陳湯),氣滯血瘀(通竅活血溝),腎臟虧損(補骨脂丸),脾胃虛弱(益氣聰耳湯)等。針灸療法選用耳區和少陽經穴為主,如耳門,聽宮,聽會,翳風,中渚等。
7、在葯店叫醫生開了幾包下火葯丸,自從服下葯丸之後,過幾個小時就一直嘔吐了幾個小時,況且這幾天早上起來
凡有聲有物,謂之嘔吐;有聲無物,謂之噦。胃中有熱膈上有痰者,二陳湯加炒山梔、黃連、生薑;有久病嘔者,胃虛不納谷也,用人參、生薑、黃 、白術、香附之類。嘔吐,朱奉議以半夏、橘皮、生薑為主。劉河間謂嘔者,火氣炎上,此特一端耳。有痰膈中焦,食不得下者;有氣逆者;有寒氣郁於胃口者;有食滯心肺之分,而新食不得下而反出者;有胃中有火與痰而嘔者。嘔吐葯,忌栝蔞、杏仁、桃仁、蘿卜子、山梔,皆要作吐,丸葯帶香葯行散,不妨。注船大吐,渴飲水者即死,童便飲之,最妙。
【附方】
理中加丁香湯 治中脘停寒,喜辛物,入口即吐。
人參 白術 甘草(炙) 乾薑(炮,各一錢) 丁香(十粒)
上 咀。生薑十片,水煎服。或加枳實半錢亦可。不效,或以二陳湯加丁香十粒,並須冷服,蓋冷遇冷則相入,庶不吐出。又或《活人》生薑橘皮湯。
《活人》生薑橘皮湯
橘皮(四兩) 生薑(半斤)
上 咀。水七盞,煮至三盞,去滓,逐旋溫服。
熱嘔《濟生》竹茹湯、小柴胡加竹茹湯,見瘧類。
上並用生薑多煎服。
《濟生》竹茹湯
葛根(三兩) 半夏(炮七次,二兩) 甘草(炙,一兩)
上 咀。每四錢,水一盞,入竹茹一小塊,姜五片。
加味二陳湯 治停痰結氣而嘔。
半夏 橘皮(各五兩) 白茯苓(三兩) 甘草(炙,一兩半) 砂仁(一兩) 丁香(五錢) 生薑(三兩上水煎服。
吐蟲而嘔方
黑鉛炒成灰 檳榔末米飲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