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本質是什麼

養生本質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0-07-31 16:01:23

1、什麼是科學養生

2、懂養生的人一定懂生活,究竟為何這樣說?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追求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這原沒有錯,可錯就錯在過分重視享受,而忽略了身體的健康。只有那些懂得養生的人,才能真正懂得生活的美好之處,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連健康都無法保證,你擁有的再多都是空談。

1,養生的人早睡早起,每天精神飽滿,狀態積極向上。

有多少人凌晨還在捧著手機玩,又有多少人每天不是睡到日上三竿不起床,這樣晝夜顛倒的日子讓你愈發的沒有精氣神,做什麼都是萎靡不振的。而養生的人卻有著正常的作息,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短短的一個早晨,你還在睡夢中呼呼大睡,而他們已經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比如運動,看書,享受早餐,打扮整潔去上班,這樣的生活才是規律而平和的。

2,養生的人飲食規律,自己動手做健康餐,均衡攝入營養。

有多少人因為不吃早飯而鬧胃病,有多少人貪吃夜宵而肥腸滿肚,又有多少人暴飲暴食成癮精神焦慮。而養生的人卻能每天自己動手下廚,做自己喜歡的營養餐,健康的食物,誘人的味道,即享受了下廚的樂趣,又能從這種煙火氣中體會到生活的安定和滿足。

3,養生的人堅持運動,培養積極的興趣愛好,結交志同道合的好友。

有多少人習慣回到家就葛優躺,有多少人走幾步路都累的氣喘吁吁。而養生的人卻能從瑣碎的時間中抽出空來去鍛煉身體,早晚跑步快走,睡前做做瑜伽,周末泡泡健身房,學學舞蹈。享受著揮汗如雨的快感和灑脫,並且還能遇到很多和自己一樣積極向上的人,這樣的生活充滿希望和動力。

所以,如果你想要過高品質的生活,那就先改掉那些透支你健康的壞習慣,從學習養生開始。千萬不要等到自己大病之後,才幡然醒悟養生的重要性,那時候可就真的晚了。

3、瘋狂的老子養生《道德經》中的養生思想是什麼?

《道德經》與養生思想學說老子的身體觀與病因說是兩個不同的文化課題,是將身體擺在形上的層次, 肯定的是人身與天地合一的生命內涵,強調其相互感通的哲理關系。將病因擺在 形下的層次,降落在具象的身體形式上,指出外感致病、心理致病與社會致病的 種種因素,肇因於人體與天地關系間的失常,有形的身軀聯結不上宇宙秩序的常 道,在慾望的作祟下,失去了天人間原有的平衡與和諧的狀態,人體不足以抵抗 各種外邪的侵襲,導致病患叢生。這種天人關系的瓦解與破壞,正是有限形體的 最大病源,招來無窮的禍患。要防治身體的各種疾病,還是要進行形下與形上的 會通,回到天人一體的思維模式上,順應與運用天地之道,即以法天則地的方式, 重新進入到宇宙的秩序之中。 張祖仁說老子思想基本上是以「生命」為核心的存在體證。它主要是建立在 形上學的宇宙論上,推求到宇宙根源的處所,以作為人生安頓之地,決定與自己 生命根源相應的生活態度,以取得人生的安全立足點。這是一種對生命存有的文 化醫療,關心的不是個體外在生理形式的病痛與災難,而是從宇宙法則的終極關 懷,擴充人的主體生命在天地運行秩序中的對應之道。這種醫療的觀念,從人類 生理自然的慾望與本能中,領悟到生命存在的形上作用,以心靈層面自我調適來 維護與保養機體的正常運作。 老子對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是從生命的精神層面入手,關心的不是身體的生 理現象,而是法乎自然的運行規律,以精神內守的方式解消外在物慾的追求,不 是採用物質的醫療方式,是透過精神對形體的積極作用,達到除疾康復的醫療目 這是一種很特殊的治療方法,對身體有著相當獨特的見解,是擴充說明第十二章「為腹不為目」的主張,認為「心」與「志」是身體感官的意志作用,與「目」 是同個位階,造成人名利與慾望追求,在不斷精神外求的過程中,積累著各式各 樣的病因,帶來生命存在的各種災難挑戰。以「虛」與「弱」的生命功夫,來阻 斷橫生的慾望與內侵的邪念,回到藏體於內的「腹」與「骨」,是一種純生理的 本能存有,是不受感官與心知的支配與指使,回到身體內在的自然本質處,以渾 厚的生命能量化解外在名利的競爭與追逐,其醫療方法是建立在「實」與「強」 上,擴充生理本性的深厚體質。 張祖仁說「實其腹」與「強其骨」是促進生命的反身而誠與返璞歸真,「腹」 與「骨」象徵著身體合道的觀照性生命,用來滌除感官與心知的慾望作用,回到 少私寡慾的本性上,展現出與世無爭的清明澹泊,可以達到「無知無欲」的境界。 這也是一種對治「知」與「欲」的醫療手段,以「無知」與「無欲」來克服人們 各種有知有欲的病因,從現實的濫用機智與自作聰明中超拔出來,領悟了「無」 的實現原理,以「實」與「強」來彰顯「無」的作用,此作用在於「為無為」, 即以無為而為,是生命本能的自然行為,在「無知」、「無欲」與「無為」下, 獲得「無不治」的醫療效果。這是一種探本溯源的醫療方法。 老子的診療方法,就是從「有欲」提升到「無欲」的身體狀態,追求的是 人合乎於道的生命形態,以人內在的主體性與實踐性,回復原本清凈圓滿的心性, 破除後天種種心知與慾望的病因,展現出法天貴真的歸根本質。老子對身體的醫 療是相當重視,有著整套治身的功夫,如雲: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 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知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 十章)張祖仁說這一連串的問句,追問著生命自我醫療的方法,第一句涉及到身 體魂魄合離的問題,談形與靈合、魄與魂合的生命現象,強調二者能否「抱一」 與「無離」,也就是精神與肉體要調和一致,使人體的魂魄能契合天地的陰陽, 在符合天理與陰陽的運作法則下,達到與道「無離」的「抱一」境界。第二句涉 及到身體氣息運行的問題,反省第五十五章「心使氣曰強」的問題,要求心不使 氣,回到聽任生理本能的自然,達到「專氣致柔」的「嬰兒」境界,如赤子一般 無思無慮與無造無作。第三句涉及到身體心靈修持的問題,要求能洗心潔凈,破 除人間形形色色機巧的形式,從俗務塵華中超脫出來,達到「無疵」的「玄覽」 境界。第四句的「愛國治民」談的是功成身退的問題,以「無知」來化除一切的 假知假見,以身退而不居,達到無心而自化的生命境界。第五句涉及身體感官應 對的問題,「天門」泛指人體的一切官能,、「為雌」即「守柔」,要人柔弱安 靜,勿爭雄長,勿輕舉妄動。第六句是指身體智慧開啟的問題,認為人智慧本體 的修證,是無為而自然的,是真正「明白四達」的大澈大悟。 這種對生命的醫療方法,在於肯定人體道德的「善」,以「善」來安頓身體的自處之道。「善」是人體最佳的醫療方法,老子以「水」來比喻「善」 的作用,如謂「上善若水」與「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即人生命的保存之道在於 善用水德,效法水灌溉萬物而無取於萬物的德性。 老子《道德經》與養生思想與研究在今天有重要的意義。

4、什麼是輕養生?

5、為什麼說所有的「養生」都是徒勞的

 人生在世,一切順其自然。如果為了刻意追求長壽、健康,就去各種養生、食補,比如你非常喜歡吃肉,卻又刻意不吃肉;或者你非常不喜歡吃枸杞,偏偏要泡枸杞茶,這已經是違背了你生命的本質,生命又怎麼可能健康的呢?
話再說回來,即使這樣使你長命百歲了,但也是違心而的。雖然「國醫大師健康」經常推送大家吃這吃那,但是最終還是希望交給大家這把生命唯一的尺度:你能否按照自己的內心去生活。
真正的健康,應該這樣理解:
''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即:大道無道,大養無養。自我理解,自我把控。
1.關於吃油吃肉問題,絕不能一概而論,如果你是體力勞動者或活動很多,盡管吃肉多吃油炒菜就是了。
如果你很少活動,又是腦力勞動者少吃點肥肉,少吃點油炒菜可能是對的,但還是要吃些肉,比如瘦肉,牛肉,兔肉,魚肉之類。
2.關於健康保健
關於健康保健我形式邏輯地分析如下:
一定要根據本人實際情況安排。如老了,不一定要走路鍛煉,北大哲學系有一篇文章,那些哲學系教授們都不大愛運動,有些一坐幾十年,除上班636f70797a6431333363363466下班從家裡到辦公室外(家也在校園里),幾乎沒有其它活動,更不要說運動了,但多數活到90歲以上。
關於情緒,廣西玉林晚報搞過一個萬歲活動(訪問調查100個100歲以上者即10000歲),後來國家級一些生物學家,營養學家,醫學家也參加了調查,半年之久,想調查長壽規律,結果沒有結論。
因為被調查者有愛動的有不愛動的,有一輩子不幹活的,有一輩子乾重體力勞動的,有愛喝酒抽煙的,有從來不喝酒抽煙的,有愛吃肉的有一輩子吃素的,有一輩子愛罵人脾氣很壞的,有一輩子不愛吭聲的,有家裡災難不斷的,有家庭一輩子和諧的,有一輩子沒結婚的也有結三四次婚的,有一輩子沒生育的,也有生過7,8個孩子的,各種情況都有。但沒有什麼共性的長壽規律。只是平均女性比男性活得長一些(女性100歲以上多一些)。
最後結論,大道無道,順其自然(我現在就用這個當座右銘)
3.吃葷吃素問題,你適應哪種就哪種,不要刻意安排多吃少吃。
海登法師一輩子吃素(最好的菜是燴豆腐),老毛愛吃紅燒肉,都活83歲。我在內蒙當兵10年,多數在牧區,牧區老百姓每人每年600斤肉不夠吃(他們基本不吃一粒糧食),漢人一年連10斤肉都不到,活的歲數差別不大(不過牧民身體確實棒,力氣夠大)。
4.吃補品問題。應該說沒有什麼食物有特補效果,比如現在宣傳的枸杞子,過去我在寧夏打過馬草,看到那裡的小孩秋天成口袋地把枸杞子當零食吃,也就是說那裡的孩子和大人吃枸杞子比現在那些希望大補的人吃得多得多,也不見得寧夏人多活多少年,健康好多少。
又如,現在說吃核桃益腦,聰明。北方河北河南山西,南方貴州,那核桃多了。我們在山西十幾年,每年也沒少吃核桃。記得70年代在山西核桃一分錢一個,我們一買就是一面口袋,一冬凈敲核桃吃了。這些地方人比其它地方人聰明一些嗎?
又比如蟲草,我90年代末到貴州黔西南工作到退休共8年,剛去時,那裡的蟲草幾十元一斤,街上好多蟲草燜雞店。我們領導來往往點蟲草雞吃(最初10根蟲草一隻雞燉好才20元),我在辦公室也經常買單坐陪。聽那些賣蟲草的說,他們到處收購,雲南,西藏,青海都去過,也自己采一些。有些蟲草斷了碎了賣不出去,他們也經常燉雞燉肉吃,沒見賣蟲草的哪個身體好一些,命長一些。
吃綠豆的並不比不吃綠豆的身體好,病少,命長。
吃素並不比吃肉的健康,命長。
吃核桃並不比不吃的聰明多少。
吃枸杞的並不比不吃的健康一點。
鍛煉的並不比懶的不愛動的人多活幾天。
愛生氣的不比心靜的活得短。
吃含礬油條的比不吃油條的不見得命短,不見得愛得癌症。
吃含礬的皮蛋不見得比不吃的活得短。
吃腌菜酸菜的不見得易的癌症,不見得命短。
5.結論
一句話,你適應哪種生活,哪種習慣,哪種嗜好而且沒覺得有什麼不適,那就是你的生活方式,因為人是適者生存,有個環境適應症問題。
人生在世,保養都是靠自己的喜愛,如果你很喜歡做保養的,那麼可以繼續做下去,如果保養起來讓你覺得負擔大,心裡壓力大的,那麼大可以一切順其自然。
適當調理讓自己開心、順心很有必要,如果為了刻意追求長壽、健康,就去各種養生、食補,比如你非常喜歡吃肉,卻又刻意不吃肉;或者你非常不喜歡吃枸杞,偏偏要泡枸杞茶,這已經是違背了你生命的本質,生命又怎麼可能健康的呢?

6、天天說養生,何為養生的根本

「百病始於心」,養生根本是養心
中醫學指的「心」不僅僅是有輸送血液功能的心臟(「心主血脈zd」),還包括了思維、意志、智慧回等功能(「心主神明」),而且認為「心藏神」,可以主宰五臟六腑,是一身之「大主」。答因此,任何時候、以任何方式養生,都必須注重養心,養心才是養生的根本。

7、什麼叫養生?什麼又叫養身?

與養生本質是什麼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