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樣理解水稻的感光性,感溫性和基本營養生長期
水稻品種的感光性、感溫性和基本營養生長性也叫水稻的「三性」。
感光性水稻品種在適宜生長發育的日照長度范圍內,短日照可使生育期縮短,長日照可使生育期延長。水稻品種因受日照長短的影響而改變其生育期的特性,稱為感光性。
感溫性水稻品種在適宜的生長發育溫度范圍內,高溫可使其生育期縮短,低溫可使其生育期延長。水稻品種因受溫度影響而改變其生育期的特性,稱為感溫性。
基本營養生長性即使在最適合的光照和溫度條件下,水稻品種也必須經過一個必需的最短營養生長期,才能進入生殖生長,開始幼穗分化。這個短日、高溫下的最短營養生長期稱為基本營養生長期(又稱短日高溫生長期),水稻這種特性稱為基本營養生長性。
2、水稻的三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水稻生育期是指從播種到成熟的日數.水稻的發育特性,即感光性、感溫性和基本營養生長性,簡稱為「三性」,是決定水稻品種生育期長短的基本特性.
1.感光性 短日使水稻生育期縮短,長日使生育期延長,這種因日長不同而改變水稻發育轉變的特性,稱為感光性.
2.感溫性 高溫使水稻生育期縮短,低溫使生育期延長,這種因溫度不同而改變水稻發育轉變的特性,稱為感溫性.
3.基本營養生長期 水稻的發育轉變是在生長的基礎上進行的,即使在最有利於發育轉變的日長和溫度條件下,水稻也必須經過一段最短時間的營養生長,才能轉變到生殖生長.品種進入生殖生長之前所需的最短營養生長期,稱為基本營養生長期,又稱為基本營養生長性.
故答案為:感光性;感溫性;基本營養生長期(基本營養生長性)
3、什麼叫水稻品種的感光性、感溫性和基本營養生長性?
水稻品種的感光性、感溫性和基本營養生長性也叫水稻的「三性」。感光性水稻品種在適宜生長發育的日照長度范圍內,短日照可使生育期縮短,長日照可使生育期延長。水稻品種因受日照長短的影響而改變其生育期的特性,稱為感光性。感溫性水稻品種在適宜的生長發育溫度范圍內,高溫可使其生育期縮短,低溫可使其生育期延長。水稻品種因受溫度影響而改變其生育期的特性,稱為感溫性。基本營養生長性即使在最適合的光照和溫度條件下,水稻品種也必須經過一個必需的最短營養生長期,才能進入生殖生長,開始幼穗分化。這個短日、高溫下的最短營養生長期稱為基本營養生長期(又稱短日高溫生長期),水稻這種特性稱為基本營養生長性。
4、什麼是水稻的「兩性一期」?在生產上有何意義?
水稻的「兩性一期」是指水稻的感光性、感溫性和基本營養生長期。由於基本營養生長期也稱為基本營養生長性,故水稻的「兩性一期」亦稱為水稻的「三性」。
水稻的感光性,是指水稻對日照長度的反應特性。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只有在日照長度短於一定的臨界值時,才能進行幼穗分化和抽穗。縮短光照可提早這一進程,延長日照則延遲這一進程。有些水稻品種感光性強,有些水稻品種感光性弱。
水稻的感溫性,是指水稻的生育轉變(營養生長轉為生殖生長)受溫度條件顯著影響的特性。水稻是喜溫作物,高溫可以促進其生育轉變,使生育期縮短。如果溫度始終保持在生長起點和發育起點之間,水稻就只能生長而不能開花結實。同感光性一樣,有些水稻品種感溫性強,有些水稻品種感溫性弱。我國的大部分水稻品種都是感溫性強的,感溫性弱的只有極少數。
水稻的基本營養生長期是指水稻在充分滿足溫度(高溫)和光照(短日照)等條件下進行生育轉變所需的最短的營養生長期。水稻的基本營養生長期變幅一般為15~60天,其中,感光性強的水稻品種都較短,而感光性弱或遲鈍的品種都較長。
水稻的「兩性一期」在生產上可以指導水稻的科學引種。南方的品種向北引種時,往往生育期延長,而北方或高海拔的品種向南方或低海拔引種時,往往生育期縮短。因此,引種通常在同緯度同海拔地區間進行。南北方進行引種時要注意根據情況選擇不同的熟期類型或溫光反應類型,以確保在引種後能正常生長發育。
水稻的「兩性一期」在生產上的另一應用就是在栽培上合理地選擇品種,確定合適的播期和秧齡,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
5、和期貨有關的,有沒有能人幫我解答下。
每個品種都不一樣,在這里我只就剛上市不久的鄭商所的早秈稻期貨為例說說
一、我國早秈稻種植區域
全國稻區可劃分為6個稻作區和16個稻作亞區,其中Ⅰ、Ⅱ、Ⅲ通稱為南方稻區,佔全國面積93.6%,主要品種為秈稻。Ⅳ、Ⅴ、Ⅵ通稱為北方稻區,佔全國面積6.4%,主要品種為粳稻。
我國稻穀種植以南方為主,南方稻作區約佔全國播種面積的93.6%,其中長江流域(主要是中西部地區)播種面積佔全國的67%。
早秈稻種植地區分布在海南、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雲南、四川、貴州、重慶等13個省(市)、自治區,湖南、湖北、江西、廣東、安徽、浙江、廣西、福建是全國早秈稻的主產省份,其中湖南、廣西、江西、廣東是全國早秈稻種植面積最大的四個省(區),產量都在500萬噸以上,播種面積佔全國的80%,加上湖北和安徽,六省播種面積和產量佔全國90%左右,決定著全國早秈稻播種面積的大局。
2006-2008年我國早秈稻種植面積 (單位: 千公頃)
2006 2007 2008 同比變化 同比變幅
江西 1,370 1,373 1,340 -33 -2.40%
湖南 1,356 1,298 1,300 2 0.20%
廣西 1,053 992 1,100 108 10.90%
廣東 940 940 1,000 60 6.40%
湖北 342 343 315 -28 -8.20%
安徽 281 276 260 -16 -5.90%
福建 240 222 210 -12 -5.40%
浙江 133 121 125 4 3.30%
全國 5,888 5,742 5,820 78 1.40%
2006-2008年我國主產省早秈稻產量 (單位:千噸)
2006 2007 2008 同比變化 同比變幅
湖南 7,476 7,401 7,150 -251 -3.4%
江西 7,290 7,463 7,276 -187 -2.50%
廣西 5,542 5,368 5,830 462 8.60%
廣東 4,740 4,996 5,300 304 6.10%
湖北 1,920 1,945 1,843 -102 -5.20%
安徽 1,484 1,474 1,422 -51 -3.50%
福建 1,286 1,237 1,140 -97 -7.80%
浙江 744 677 686 8 1.20%
全國 31,398 31,515 31,580 65 0.20%
二、我國早秈稻的收割日期
不同地區、不同栽培季節,稻穀品種生育期長短基本上決定於品種「三性」的綜合作用。三性即感光性、感溫性和基本營養生長性,水稻品種的三性是決定品種生育期長短及其變化的實質。早稻品種,絕大多數感光性弱,感溫性中等,基本營養生長期短至中等,沒有感光性強和基本營養生長期長的品種;中稻品種,多數基本營養生長期較長,感溫性中等至強,感光性較弱;晚稻品種感光性強,基本營養生長期短至中等,感溫性強至中等。通常,全生育期(播種一成熟)90-125天的為早稻,125-150天的為中稻,150天以上的為晚稻。
我國早秈稻一般每年的7月中下旬進入大面積收割階段,8月份早秈稻集中上市;9月中旬,中稻和一季晚稻開始收割,10月份中稻和一季晚稻陸續上市;11月份新產晚秈稻、晚粳稻收割完畢,雙季稻主產區迎來晚稻上市季節。
2007年度主產省早秈稻的稻作期
月份 江西 湖南 湖北 安徽 廣西 廣東
7 下旬 成熟 成熟 成熟 成熟 成熟
中旬 成熟 成熟 成熟 成熟 成熟 成熟
6 下旬 乳熟 抽穗 抽穗 抽穗 抽穗 乳熟
中旬 抽穗 抽穗 孕穗 孕穗 抽穗 抽穗
上旬 孕穗 孕穗 分櫱 分櫱 孕穗 孕穗
5 下旬 分櫱 分櫱 分櫱 分櫱 分櫱
中旬 分櫱 分櫱 分櫱 分櫱 分櫱 分櫱
上旬 分櫱 返青 返青 移栽 分櫱 分櫱
4
下旬 返青 移栽 出苗 出苗 分櫱 分櫱
中旬 出苗 出苗 出苗 出苗 育秧 育秧
上旬 播種 播種 長葉 長葉
3
下旬 播種 播種 出苗 出苗
中旬 出苗 出苗
上旬 播種 播種
每個品種都有很多這樣的基礎知識資料,你可以上各大交易所網站查找。個人檔案里有聯系方式
6、水稻基本營養生長性的概念是什麼?
水稻進入幼穗分化之前,不受短日、高溫影響的正常營養生長期,稱為基本營養生長期。基本營養生長期長短因品種而異,這種特性稱為水稻品種的基本營養生長性。
7、水稻「三性」的名詞解釋
水稻三性指感光性、感溫性和基本營養生長性。
僅供參考 滿意請採納 謝謝
8、水稻三性的概念是誰提出的,我記得看到過是一個日本人希望告知是誰文獻在哪兒能查到?謝謝
水稻品種的感光性、感溫性和基本營養生長性又稱水稻的「三性」。
1.感光性: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光照縮短可以加速其發育轉變,幼穗分化提前,生育期縮短;光照延長,延緩發育轉變,幼穗分化推遲。這種因日照長短的影響而改變其發育轉變,縮短或延長品種生育期的特性稱為感光性。
2.感溫性:水稻在適於其生長發育的溫度范圍內,高溫可加速其發育轉變,幼穗分化提前;低溫延緩其發育轉變,幼穗分化推遲。這種因溫度高低的影響而改變其發育轉變,縮短或延長生育期的特性,稱為感溫性。
3.基本營養生長性:在短日高溫下,水稻品種仍需要一個最短的營養生長期,這個不受短日高溫影響而縮短的營養生長期,稱為基本營養生長期,也稱為品種的短日高溫生育期。水稻品種可根據其感溫性、感光性的強弱和基本營養生長期的長短,劃分為不同的光溫反應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