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秋季養生重在養肺

秋季養生重在養肺

發布時間:2020-07-30 01:47:11

1、秋季應該怎樣養肺?

簡要內容:隨著天氣逐漸轉涼,不少人都容易出現口乾、唇乾、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結、皮膚乾燥等症狀。柑橘 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口渴、傷酒煩渴等症。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不少人都容易出現口乾、唇乾、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結、皮膚乾燥等症狀。中醫認為,這些症狀的出現,是由於秋季是燥氣當令的季節,也就是俗稱的「秋燥」。秋燥之氣又以中秋為界,分為「溫燥」與「涼燥」,無論是溫燥還是涼燥,都會使人皮膚乾燥、體液缺乏。 中醫認為,秋燥之氣最易傷肺。因為肺臟直接與大氣相通,且與皮膚和大腸有密切的關系。冷空氣到來後,最容易刺激呼吸系統,加上抵抗力減弱,就給病原微生物以可乘之機,極易使人傷風感冒。扁桃體炎、氣管炎、鼻炎和肺炎,在老人與兒童中尤其好發。 因此,歷代醫學家都認為:秋季養生,重在養肺。秋季養肺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中葯調理、飲食調補、按摩療法等。 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調補是最基本的養肺之法。這里推薦幾種養肺果蔬: 梨肉 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可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則效果更佳。 葡萄 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者都有益處。葡萄制干後,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大棗 能養胃和脾、益氣生津,有潤心肺、補五臟、治虛損等功效。中醫常用其治療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葯。 柑橘 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口渴、傷酒煩渴等症。 甘蔗 汁性平味甘,是解熱、生津、潤燥、滋養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鎮咳,中醫常把其作為清涼生津劑,能治療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高燒煩渴等症。 柿子 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生食鮮柿,對肺癆咳嗽、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症都有良效。紅軟的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乾唇爛、心中煩熱等症。 飲食調補還可以多吃些百合湯、梨汁、藕汁、生薑汁、梨粥等。 除了飲食,按摩療法也可養肺。不少人的鼻腔對冷空氣過敏,秋季一到便容易傷風、流涕。經常按摩鼻部可緩解這種症狀。每天睡前或起床前,平卧床上,用腹式呼吸法,深吸氣,再吐氣,反復做20到30次,有助於鍛煉肺部的功能。

2、秋天要養肺,這個肺到底怎麼養

秋季氣溫逐漸轉涼,晝夜溫差變大,天氣乾燥。中醫認為肺主秋季,因此,秋季養生重在「養肺」。可以「養肺」的食物有:

1、黑芝麻:《神農本草經》中說,芝麻能夠「補五內、益氣力、長肌肉、填精益髓」。芝麻中的維生素E能防止過氧化脂質對皮膚的危害,使皮膚更加白皙光澤,其養血的功效對皮膚粗糙、乾燥也有很大的改善作用。芝麻養陰潤燥,有助緩解津液不足造成的便秘。

2、蜂蜜:蜂蜜既是滋補佳品,又是治療多種疾病的良葯。李桂明教授表示,秋蜜滋肺潤腸,用蜂蜜泡水,能預防大便干結、便秘等問題。

3、雪梨:梨性涼,微寒,有潤肺清燥、止咳化痰、養血生肌的功效,秋季常有呼吸系統疾病,所以特別適合吃雪梨。雪梨可生吃,也可以蒸食,還可以做成湯和羹。

4、銀耳、百合:銀耳,又稱白木耳,富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等,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補益之效。專家表示,銀耳是滋陰潤肺的頭等食材,與黑木耳比其性偏涼,養陰生津作用比黑木耳強。

百合具有養肺陰、滋肺燥、清心安神的功效,他提到,銀耳百合湯或蓮子百合粥,都是清潤養肺祛燥葯膳佳品,尤其適合女性食用。

5、蘋果:秋季氣候乾燥,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飲食應注意養肺,少辛增酸。蘋果性平味甘,有補心潤肺、生津解毒、益氣和胃、醒酒平肝的功效,對消化不良、氣壅不通者,可榨汁服之。

3、秋季養生重養肺 肺最愛「白」吃的8大食物

肺屬金,對應白色滋陰潤燥 五臟中的肺對應五色中的「白色」,在季節上對應到秋季;中醫以白色食物來預防燥,白色食物多偏寒涼,一般體質可以放心使用,但是過敏性體質者,這時要著重 「補氣」,補足「肺衛」之氣,增強對於燥以及外邪的防禦能力,要偏向溫補,忌吃寒涼食物;可適當服用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以選擇多種成分的綜合維 他命,選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葯,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有良效。 白色食物養生法因白色食物與肺部對應,與肺同系統的器官有大腸、皮膚、喉嚨、支氣管等,為了防範秋燥對人體的影響,飲食方面應以「滋陰潤燥」為原則,以防秋 燥傷陰。所以平日容易感冒,或是肺與支氣管常不舒服、易咳嗽的人,平時腸胃脆弱但又容易胖的人,膚色不佳的人,要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例如白蘿卜、白菜、 高麗菜、花椰菜、洋菇、白木耳、甘蔗,中葯材有杏仁、山葯、茯苓、白芝麻、百合、白芍等等,但有過敏性體質者則否。

4、秋季怎樣養肺

虹口區 李女士
名醫解答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不少人都容易出現口乾、唇乾、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結、皮膚乾燥等症狀。中醫認為,這些症狀的出現,是由於秋季是燥氣當令的季節,也就是俗稱的秋燥。秋燥之氣又以中秋為界,分為溫燥與涼燥,無論是溫燥還是涼燥,都會使人皮膚乾燥、體液缺乏。
中醫認為,秋燥之氣最易傷肺。因為肺臟直接與大氣相通,且與皮膚和大腸有密切的關系。冷空氣到來後,最容易刺激呼吸系統,加上抵抗力減弱,就給病原微生物以可乘之機,極易使人傷風感冒。扁桃體炎、氣管炎、鼻炎和肺炎,在老人與兒童中尤其好發。
因此,歷代醫學家都認為:秋季養生,重在養肺。秋季養肺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中葯調理、飲食調補、按摩療法等。
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調補是最基本的養肺之法。這里推薦幾種養肺果蔬:
梨肉 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可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則效果更佳。
葡萄 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者都有益處。葡萄制干後,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大棗 能養胃和脾、益氣生津,有潤心肺、補五臟、治虛損等功效。中醫常用其治療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葯。
柑橘 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口渴、傷酒煩渴等症。
甘蔗 汁性平味甘,是解熱、生津、潤燥、滋養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鎮咳,中醫常把其作為清涼生津劑,能治療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高燒煩渴等症。
柿子 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生食鮮柿,對肺癆咳嗽、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症都有良效。紅軟的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乾唇爛、心中煩熱等症。
飲食調補還可以多吃些百合湯、梨汁、藕汁、生薑汁、梨粥等。
除了飲食,按摩療法也可養肺。不少人的鼻腔對冷空氣過敏,秋季一到便容易傷風、流涕。經常按摩鼻部可緩解這種症狀。每天睡前或起床前,平卧床上,用腹式呼吸法,深吸氣,再吐氣,反復做20到30次,有助於鍛煉肺部的功能。 (趙杜鵑)
趙杜鵑 上海市中醫醫院內科主任醫師

5、秋季養生為什麼要養肺?

俗話說「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肺是人體最「嬌來嫩」的器官,而秋季天氣乾燥很容易傷肺,如果因秋燥而傷肺,到冬季就容易感染許多肺部疾病。

一天中養肺的最佳時間是早7點~9點,這時肺臟功能最強,源最好此時進行慢跑等有氧運動,能強健肺功能。而肺臟功能最弱的時間是晚21點~23點,晚飯後口中含一片梨,到睡前刷牙時吐掉,可以滋百潤肺臟。秋季還可以多食蜂蜜、百合、銀耳等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並加強對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每天必須保證喝水2000毫升。

(5)秋季養生重在養肺擴展資料:

養肺最好的辦法就是食療。度秋季飲食要「少辛多酸」,即多吃潤肺的食物。首選物品就是百合,知它具有潤肺止咳、養陰消熱、清心安神的作用。 其次,就是多吃胡蘿卜、豆漿、柑橘、甘蔗、蘿卜、銀耳等潤肺清肺的食物,目前正是梨子上市旺季,人們不妨多食些梨。

在秋季要減少進食過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類食物,還要適當少吃薑、蔥、辣椒等辛味食物。需要提醒的是,立秋過後,由於天氣逐漸變得涼爽宜人,所以人們的食慾便會逐漸好轉。

6、秋季養生為什麼養肺為要?

中醫的五行理論中,秋與肺同屬金,且秋季氣候乾燥,燥邪易傷肺,因此,秋季養肺尤為重要。

喝水益肺秋季養肺最簡便的一招是積極補充水分。秋季氣候乾燥,使人體大量丟失水分。要及時補足這些損失,秋天每天至少要比其他季節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也可直接從呼吸道「攝」入水分。肺「開竅於鼻」,通過吸入水蒸氣而使肺臟得到水的滿足,每次10分鍾左右,早晚各一次即夠。

秋季還要強化洗澡措施,因為肺主皮毛,秋燥最易傷皮,進而傷肺。洗浴有利於血液循環,使肺臟與皮膚氣血流暢,發揮潤膚、養肺之作用。

食粥養肺進入秋天後,一日三餐之食物宜以養陰生津之品為主,如芝麻、蜂蜜、梨、蓮子、銀耳、葡萄、蘿卜、蔬菜等柔潤食物,少吃辛辣燥熱之品,必要時可服補品,但應清補,不可大補。以下葯粥值得一試:

銀耳大米粥銀耳50克,發泡後加人大米50~100克淘凈同煮。然後加蜂蜜適量,攪勻即可。

蓮藕大米粥蓮藕100克,洗凈切碎,大米50克左右同煮。煮成後可加蜂蜜。

山葯大米粥山葯100克,大米50克。山葯洗凈切塊,大米淘凈煮粥,一日兩次分食。

大棗銀耳羹銀耳50克,泡發,加入大棗10枚,加入適量水煮一二個小時,然後調入白糖或冰糖食用。

葯膏潤肺秋令燥邪較盛,老毛病容易復發,最常見的是咳喘和腹瀉,針對性地服用中葯有一定的預防功效。

威靈仙丸威靈仙、薄荷各60克,皂莢20克,研末水調為丸,每日用姜湯送服3~5克,主要用於咳喘復發。

黃芪膏黃芪100克,水煎3次,過濾去渣,再用小火煎熬,濃縮成膏狀,加入蜂蜜500克,日服2次,每次1匙。適用於氣虛自汗、四肢乏力的痰咳虛喘者。

常笑宣肺笑能促進體內器官健康,對肺特別有益。笑時胸肌伸展,胸廓擴張,肺活量增大,能夠消除疲勞,驅除抑鬱,解除胸悶,恢復體力。發自內心的微笑,可使肺氣布散全身,使面部、胸部及四肢肌群得到充分放鬆。此外,肺氣的下布還可使肝氣平和,從而保持情緒穩定。自心靈深處,笑而無聲,可使肺氣下降與腎氣相通,收到強腎之功。開懷大笑,可生發肺氣,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氣」,呼出廢氣,加快血液循環,收到心肺氣血調和之目的。

運動健肺強健肺臟的最佳方法是體育鍛煉,如散步、體操、氣功等。

吸收功晚餐後兩小時,選擇室外空氣清新之地,先慢步走10分鍾,然後站定,面對明月,兩腳分開與肩平,兩手掌相搭,掌心向上,放於臍下3厘米處,雙目平視,全身放鬆,吸氣於兩乳之間,收腹,再緩緩呼氣放鬆,持續半小時即可。

拍肺功每晚臨睡前,坐在椅子上,身體直立,兩膝自然分開,雙手放在大腿上,頭正目閉,全身放鬆,意守丹田,吸氣於胸中,同時抬手用掌從兩側胸部由上至下輕拍;呼氣時從下向上輕拍,持續約10分鍾,最後用手背隨呼吸輕叩背部肺腧穴數十下。

此外,老年人還要留心保持心情舒暢。正確地把握自己,家務勞動要適度,身體如有不適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

7、秋季養生重養肺,吃什麼養肺好?

1. 梨

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2. 葡萄

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入蜂蜜煎膏,以開水沖服,對煩熱口渴尤佳。

3. 石榴

有生津、止煩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干者。可用石榴搗汁或煎湯飲,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

4. 柑桔

有生津止咳、潤肺止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5. 甘蔗

蔗汁性平味甘,為解熱、生津、潤燥、滋養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鎮咳、治噎止咳,有「天生復脈湯」之美稱。可用於治療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高燒煩渴等症。

6. 柿子

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鮮柿生食對肺癆咳嗽、虛熱肺瘺、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症有良效。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乾唇爛、心中煩熱等症。

7. 百合

潤肺止咳、清心安神,對肺結核、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及各種秋燥病症有較好療效。熟食或煎湯,可治久咳、乾咳、咽痛等症。

8. 蘿卜

能清熱化痰、生津止咳、益胃消食,生食可治療熱病口渴、肺熱咳嗽、痰稠等症,若與甘蔗、梨、蓮藕等榨汁同飲,效果更佳。

9. 荸薺

有清熱生津、化濕祛痰、涼血解毒等功效,可治療熱病傷津、口燥咽干、肺熱咳嗽、痰濃黃稠等症,與蓮藕榨汁共飲效果更佳。

10 銀耳

能潤肺化痰、養陰生津,做菜餚或燉煮食用,可治療陰虛肺燥、乾咳無痰或痰多粘稠、咽干口渴等症,與百合做羹食用療效尤佳。

8、秋季養生重在養肺,怎麼養?

進入秋季,陽光和煦,氣溫逐漸下降,正是萬物成熟,碩果累累的季節。但此時也是由熱轉寒,氣候變得乾燥的季節。

大家也都聽說過秋燥,中醫講,肺屬燥金,其應秋。秋天秋高氣爽、清風徐來,有利於肺氣、呼吸。但是秋分之後,燥氣過盛,就會成為風燥之斜氣,最先也最容易被侵襲的也是肺,以及肺所主的皮毛和鼻竅。

所以秋天容易出現兩類燥邪之病:

1、主要傷肺,表現為咳嗽、乾咳無痰、口乾舌燥等問題。

2、傷皮毛及鼻竅,表現為咽喉干痛、皮膚乾燥皺裂,甚至出現大便乾燥等問題。

夏季炎熱,人體通常消耗多,吸收少,而到了秋天,則要注意收殮,使身體消耗掉的,補充回來。這也就是為什麼古語說“貼秋膘”的原因。

秋天養生,包括養肺,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注意多飲水,特別不能像夏天一樣,要少吃冷飲,要注意保護脾胃消耗功能。

2、要注意早睡早起,注意起居調節,早晚雖轉涼,但衣物也不必著急增太多,以免影響機體對天氣轉冷的適應能力,更容易受涼感冒。

3、對於飲食,秋補的總原則就是宜收不宜散。就是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發散之物,適當可以吃一點酸味的果蔬。

4、秋補還要注意要滋陰潤肺,因為秋燥容易傷津液,可以適當的實用枇杷、秋梨、蜂蜜、芝麻等養肺生津的食物。

5、秋天容易秋乏,可以適當午休,但早晨切勿貪睡,晝夜節律的不規律可能加重秋天昏沉的感覺。

6、因為秋天乾燥引起的便秘,多發生在青年人身上,特別是有些人會同時伴有口乾,口臭,尿黃等情況,此時要適當食用一些苦瓜,也可以食用蘿卜、山葯、蓮藕等富含膳食纖維又兼顧養肺的食物。

秋天養生,包括養肺,簡單介紹上面這些,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歡迎關注不葯博士!

9、為什麼秋季養生要先養肺?

秋季養生的關鍵在於如何調理肺臟。因為肺與秋氣相通相應,秋季肺氣旺盛,護理不好肺會使養生前功盡棄。如何養肺?專家給出了以下建議:

1.飲食養肺

飲食上選擇有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的食品,如芝麻、蜂蜜、紅棗、銀耳、梨、橄欖、百合、鮮藕和綠豆等柔潤之品。飲食宜清淡、爽口,不食大辛大熱、辛辣煎烤等辛辣燥熱之品。多食秋令時鮮果蔬,如荸薺、百合、蘿卜、柿和橘,有滋陰養肺、潤燥生津之功。

2.飲水養肺

秋季天氣乾燥,人體非常容易失水。因此秋季應多飲水,多吃水果以潤肺,保持肺和呼吸道的潤滑。飲水要合理,少量多次。體育鍛煉活動量大的人更應多飲水。

3.採用葯粥來滋潤肺臟

葯粥是最佳的秋養之選,適合任何人。葯粥能和胃健脾、潤養肺燥。在煮粥時加入百合、芝麻、栗子、秋梨、菊花和胡蘿卜等「葯食兩兼」的物品,即能收到益肺潤燥、滋補強身之效。粥須熱食,以御秋涼。

4.起居順應自然

秋季養生早起早睡的起居規律很重要。秋季是萬物收獲的季節,秋高氣爽,早睡以避風寒,早起以從清爽,使肺不受秋燥的損害。早睡早起,養神寧志;聞雞起舞,堅持早練,使肺氣清,外邪不易侵入。秋天正是練氣功、打太極拳的黃金季節,藉此增強體質、抗禦病邪。哮喘、慢f生支氣管病人更應注意養生保健、預防發作;已發作者應抓緊治療,以減輕入冬後更嚴重的症狀。

5.清潔皮膚護理肺臟

在乾燥的秋季里,皮膚最容易受到傷害。養護首先要補充水分,多洗溫水浴,浴後擦些護膚品。洗澡按摩有利於促進血液循環,使肺和皮膚氣血流暢,皮膚充滿活力,從而潤膚益肺。加強飲食營養,多攝人些維生素A、C、E等「美容維生素」,以保持肌膚的活力和健美。

溫馨小貼士

適當秋凍可提高皮膚和鼻黏膜的耐寒力,改善心肺功能,從而提高呼吸道和肺部的耐寒抗病能力。秋凍訓練除少穿衣服外,還有「冷水鍛煉法」,即從初秋起就冷水洗臉、冷水擦浴,持之以恆。

與秋季養生重在養肺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