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冬季泡腳養生方

冬季泡腳養生方

發布時間:2020-07-30 00:45:59

1、女性冬季泡腳的最佳時間及配方是怎樣的?

女性冬季泡腳的最佳時間是30至40分鍾。

配方葯材:丹參、炒酸棗仁、炒麥芽、炒谷芽、熟地黃、全當歸、山茱蓃、遠志、五味子、附子、白芍、枸杞子、菟絲子。

女性泡腳注意三大技巧:

 一、控水溫。

有些人習慣在泡腳時把腳泡得通紅,並以為水溫越高,效果越好。而事實上,泡腳
水不能太熱,以40℃ 左右為宜。

因為水溫太高,雙腳的血管容易過度擴張,人體內血液更多
地流向下肢,容易引起心、腦、腎臟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尤其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無
異於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水溫太高,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質層乾燥甚至皸裂。 

二、控時間。

有的人那不是泡腳,放水裡一會就拿出來擦了,充其量只能叫洗腳,時間太短是不
會有養生效果的,一般要在二三十分鍾左右,必須感到全身熱乎乎,額頭有毛毛汗的時候才是最佳
火候,額頭屬於胃經,胃經是陽明經,氣血平衡,當額頭發汗時代表熱氣已經溫暖到臟腑經絡。

有的人習慣泡到渾身大汗才舒服,但這樣就消耗了元氣,屬於泡過了,如果一個冬天都是這么大汗的
話,到了春天人就會很虛,所以這個火候很重要。 

三、控水量。

剛開始泡的時候,水要沒過腳面,水涼了就再兌一點,直到蓋住內踝骨上三寸的三
陰交穴為最佳。

(1)冬季泡腳養生方擴展資料:

用熱水泡腳時,腳上的血管會擴張,腳表皮變紅,這是因為熱水泡腳時加速了腳部血流循環,使更多的血液流向下肢的末梢血管,並使大腦血流量相對減少,使人產生睏倦感 。

同時由於腳掌上無數神經末梢與大腦緊密相連,熱水泡腳時對腳部末梢神經的溫熱刺激作用,可對大腦皮質產生抑製作用,使人感到腦部舒適輕松,從而加快入眠,使睡眠加深。

「春天泡腳,升陽固脫;夏天泡腳,祛濕除暑;秋天泡腳,潤肺濡腸;冬天泡腳,丹田溫灼。」,這是中醫養生書籍上提及過的語句,其主要說明泡腳這個養生方法是四季皆宜的,只不過每個季節的養生功效不一樣而已。

夏天泡腳有好處,而且是有依據的。夏季濕氣正當令,濕氣阻滯在脾胃中,就會出現沒有胃口、愛犯困、沒精神、容易煩躁等表現,夏天泡腳,正有助於祛除暑濕,預防熱傷風,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慾,促進睡眠。

2、冬季泡腳都有哪些足療法?

"熱水泡腳,加點中葯",好處眾人皆知,但除了做足療,很少有人在家裡自製足療液。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根據自己的情況,在洗腳水裡加點中葯。

在這里推薦幾種簡單易做的足療法,當歸、桃仁、蘇木、川椒、澤蘭葉製成足療液,能讓你的腳上皮膚變得柔嫩美麗。腳上皮膚乾燥的人,可以試試用桃仁、杏仁、冬瓜仁、薏苡仁熬制的葯水兌入熱水裡洗腳。腳累腳疼者,可以用透骨草、伸筋草、蘇木、當歸、川椒熬制的葯水。

冬天裡,人容易腳冷,特別是女性,經常整夜都睡不熱乎。可以洗腳時在水中放乾薑或樟腦,樟腦會很快在熱水中融化,泡後腳會發熱,對改善腳涼很有效。

這些材料在中葯房很容易買到,而且便宜,熬制時先用大火煮開,然後小火煮5~10分鍾,取汁即可。這些葯水不用每次現熬現用,可以一次多熬制一些,用容器裝好,每天洗腳時兌在水中即可。

3、冬天越來越近,手腳經常冰涼,該如何泡腳養生?

養生是冬天一個很熱門的話題,養生離不開泡腳這方式。如何泡腳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呢?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正確葯材泡腳便是正確的養生。手腳冰冷受天氣溫度影響外,自身的條件影響更大。手腳冰冷最直接的原因是手腳的血液循壞不暢,血管收縮、血液的迴流能力減弱。血液不流通,身體的產熱機能下降,人們就會感覺到冷。

生薑泡腳。泡腳是一種打通血管血液流通最簡單的方法。冬天泡腳本身是一種很舒服、很享受的行為。生薑能夠驅寒、對人很少產生毒副作用,它能夠刺激毛細血管,促進腳的血液循環。腳的經脈絡很多,遍布全身的重要部位,用生薑泡腳,能促進經血液運動,祛病解寒和風濕。在用生薑泡腳的時候呢,最好泡腳水要沒過腳踝的地方,還要邊泡邊搓雙腳,這樣效果才好。


艾草泡腳。女孩子在冬天經歷月經期時,很適合用艾草泡腳。艾草有回養、理氣血的作用。艾草泡腳的同時多喝溫開水,少吃寒冷、生冷的食物。泡完腳後,多注意休息,不要熬夜。鹽水泡腳。鹽水有殺菌的作用,可治腳氣,或多或少殺掉腳面的菌。要注意的是,鹽水的濃度要適宜,否則會刺激腳的皮膚。



泡腳水的溫度要適宜,不能過冷過人,30至40攝氏度為宜;水的量以剛浸沒腳踝就好,過多的水會稀釋葯材的濃度,降低葯效作用,達不到溫暖手腳、驅寒的作用。冬天來臨,選擇泡腳吧,一個不錯又便宜的養生方式。

4、冬天泡腳的好處

老年人更應該泡腳養生 每次泡20到30分鍾為宜.冬天晚上睡前洗腳以熱水(不低於45攝氏度,有人認為60-70攝氏度為宜)為好。我們知道,腳遠離心臟,血管分支為最遠端末檔,皮下脂肪層又薄,加上冬天寒冷侵襲,人們活動量減少,致使足部血流不暢,血液供不足,代謝產特不能及時排出去。如每天晚上睡覺前,用熱燙一燙腳,就能有效地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增加下腳營養供給,保持皮膚柔軟,清除下腳的營養供給,保持皮膚柔軟,清除下肢的沉重感和全身疲勞。同時,熱水對大腦皮層也是一種良好的刺激,有利於促進睡眠,此外,熱水燙腳還防止足部凍瘡和皮膚開裂。所以俗話說「睡前燙燙腳,勝似吃補葯」了 睡前泡腳(飯後一小時) 一.溫水(40--50度)以舒服為標准,涼了不斷加熱水. 二.時間(20--30分鍾)以全身舒展放鬆出汗為度. 三.加姜(棗大的一塊):煮開,適用初起風寒感冒,風濕,類風濕,關節病. 加紅花一小把:紗布包煮開可用兩次,適用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循環 不好,腿腳麻木或青紫等淤血症. 加鹽:一平勺,適用上焦有火,經常眼紅,牙痛,咽痛,性急愛生氣,急噪心煩, 上火下寒,腿腳腫脹. 加花椒:20--30粒,適用腳汗,腳臭,腳氣,濕疹. 加艾葉:一小把煮後用,適用呼吸系統疾病,如咳嗽,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 肺氣腫哮喘. 泡腳後按摩磕腳,磕腳方法:趴在床上,小腿翹起來,雙腳互相磕打8--10分鍾, 起來後喝杯白開水.

5、冬天泡腳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1、降低血壓 血壓高的人如果長期泡腳,會使得人體的肢體末端血液循環得到改善,有降血壓的作用。 改善睡眠預防冬病 體質虛弱的人,特別是女性,冬季每天晚上睡覺前堅持泡腳有助於提升陽氣,不僅能幫助入睡,明顯提高睡眠質量,還能預防許多冬季疾病。

2、 促進全身血液循環 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而負擔最重,因此,腳最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尤其是對那些經常感覺手腳冰涼的人,泡腳是一個極好的養生方法。 刺激足部穴位經絡 人體腳上有六條主要的經絡,泡腳也等於刺激了這六條最主要的經絡。

3、 排毒養顏 經常泡腳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泡腳時會感覺膝蓋很涼,說明體內的寒濕正在被泡腳的熱水和中葯逼出體外,人體內多寒濕,通過泡腳可以加速體內排寒。因此,如果受風寒感冒了,泡泡腳出一身汗,還能將體內的寒氣驅散。



(5)冬季泡腳養生方擴展資料:

冬季泡腳技巧

1、控水溫。有些人習慣在泡腳時把腳泡得通紅,並以為水溫越高,效果越好。而事實上,泡腳水不能太熱,以40℃ 左右為宜。

這是因為水溫太高,雙腳的血管容易過度擴張,人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容易引起心、腦、腎臟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同時水溫太高,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質層乾燥甚至皸裂。

2、控時間。有的人那不是泡腳,放水裡一會就拿出來擦了,充其量只能叫洗腳,時間太短是不會有養生效果的,一般要在二三十分鍾左右,必須感到全身熱乎乎,額頭有毛毛汗的時候才是最佳火候。

3、控水量。剛開始泡的時候,水要沒過腳面,水涼了就再兌一點,直到蓋住內踝骨上三寸的三陰交穴為最佳。

6、冬天泡腳有什麼好處嗎

冬天泡腳好處:

1、改善血液循環,驅除寒冷,促進代謝,最終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2、改善睡眠預防冬病,有助於提升陽氣。

3、排毒養顏,將體內的寒氣驅散。



(6)冬季泡腳養生方擴展資料:

冬季泡腳技巧

1、控水溫。有些人習慣在泡腳時把腳泡得通紅,並以為水溫越高,效果越好。而事實上,泡腳水不能太熱,以40℃左右為宜。

這是因為水溫太高,雙腳的血管容易過度擴張,人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容易引起心、腦、腎臟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同時水溫太高,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質層乾燥甚至皸裂。

2、控時間。有的人那不是泡腳,放水裡一會就拿出來擦了,充其量專只能叫洗腳,時間太短是不會有養生效果的,一般要在二三十分鍾左右,必須感到全身熱乎乎,額頭有毛毛汗的時候才是最佳火候。

3、控水量。剛開始泡的時候,水要沒過腳面,水涼了就再兌一點,直到蓋住內踝骨上三寸的三陰交穴為最佳。屬

7、冬天怎麼泡腳?

第一,要選對泡腳桶。
既然是泡腳,就要體現出一個"泡"字來。"泡"在這里體現是,水要多,熱量要夠,時間要長。不能隨便拿一個盆放點水就行。那樣是起不到養生作用的,最多也就是洗腳,而不是泡腳。 正確的選擇是,買一個比較深的木桶,要能把小腿整個放進去的那種。為什麼要選擇木桶呢?一是比較容易保溫,二是貼近自然。
第二,要選擇加熱設備。
市場上賣的這種泡腳桶,沒有加溫設備,這樣,我們在泡腳的時候,有時感覺水涼了,不得不往裡加熱水,所以泡腳前我們可以多准備些熱水瓶,灌滿熱水備用。
第三,如何確認泡腳效果。
怎樣算是泡好腳了呢?那就是泡到你的後背感覺有點潮,或者額頭出汗了,就算是好了。注意,千萬不要出大汗。因為汗為心之液。出汗太多會傷心的。只要出微汗就OK了,說明你的經絡上下貫通了。這也是證明你經絡是否通的一個辦法。
泡腳最佳時長:泡腳時間以30~45分鍾為宜,每天或隔天泡1次即可。
泡腳最佳水溫:泡腳的水溫一般維持在38℃~43℃為宜。足浴時水深通常要淹過踝部,且要時常搓動。
晚上9點泡腳最養腎:晚9點泡腳最能養腎——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段補腎,是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後,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於體內血液循環。
上班族早上泡腳精力充沛:早上洗腳方法很簡單,水溫控制在40℃左右,以舒適不燙為宜,浸泡5~10分鍾左右。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按摩雙腳湧泉穴各1分鍾左右,再按摩兩腳腳趾間隙半分鍾左右。為保持水溫,可分次加入適量熱水,重復3~5次。
風寒感冒足浴方
材料:荊芥10g、防風10g、蘇葉10g、蔥白5段、生薑5片。
用法:大火煮開後,小火煮5分鍾,煮好後將中葯汁倒入洗腳水中。
風熱感冒足浴方
材料:白菊花10g、板藍根10g。
用法:大火煮開後,將冬桑葉10g、薄荷葉6g加入,小火煮5分鍾,煮好後將中葯汁倒入洗腳水中。
高血壓足浴方
材料:冬桑葉50g、茺蔚子30g、桑枝30g。
用法:大火煮開後,小火煮15分鍾,煮好後將中葯汁倒入洗腳水中。
失眠足浴方
材料:吳茱萸40g、米醋(白醋)適量(1~2兩)。
用法:大火煮開後,小火煮15分鍾,煮好後將中葯汁倒入洗腳水中。
足跟痛足浴方
材料:五加皮30g、川芎50 g、紅花20 g、威靈仙30g。
用法:大火煮開後,小火煮15分鍾,煮好後將中葯汁倒入洗腳水中。
足浴過程中,用拳頭上下搓腰部,可起到養腎的功效。足浴後,可以按摩湧泉穴(位於腳心),按摩時以搓、揉的方法,動作要緩慢、連貫、輕重合適,剛開始時間要短、速度要慢,等適應後再逐漸加速。
泡腳的禁忌:
太飽太餓時都不宜泡腳 在過飽、過飢或進食狀態下泡腳,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嚴重心臟病、低血壓病人當心暈厥 用熱水泡腳或泡溫泉後,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全身血液會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這將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對於有心臟病、低血壓的人群來說,就會增加他們發病的危險。
糖尿病患者千萬留意水溫 糖尿病患者應特別留意水溫的高低,因為這類患者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覺不到,容易被燙傷,從而引發嚴重的後果。
腳氣患者要小心感染 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皰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症、外傷或皮膚燙傷者也不宜泡腳。
老年人泡腳不宜過久 老年人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鍾即可,泡得太久,容易引發出汗、心慌等症狀。

8、冬天為什麼要泡腳?

俗話說「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諸病從寒起,寒從足下生。」在寒冷的冬天,晚上倒一盆熱水泡泡腳是再舒服不過的事情,熱水泡腳可緩解疲勞、幫助睡眠、提高免疫力等,效果堪比喝補葯。

腳被譽為人的「第二心臟」,腳上有諸多臟腑反射區,與人的全身健康都息息相關。

一.冬天泡腳具體有哪些好處呢?

暖身驅寒,腳是人體各部位中離心臟最遠的地方,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冬季由於寒冷的刺激,人的腳部血管收縮,血液運行發生障礙,易誘發多種疾病,熱水泡腳則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祛除寒冷,從而預防陽虛、怕冷等症狀,可以達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2.消除疲勞,泡腳可加快新陳代謝,加速血液循環,不僅能消除一天的疲勞,還能去除腳上的異味和塵土,使人感到輕松愉快;改善睡眠,睡前泡腳可以促進神經系統調節功能,改善睡眠質量。

3.緩解頭痛,泡腳使雙腳血管擴張,血液從頭部流向腳部,能相對減少腦充血,緩解頭痛;防治感冒,熱水泡腳有利退熱,提高人體抗寒能力,防止感冒發生。

4.去除腳臭,每天用鹽水泡泡腳,可殺菌除臭、防止腳氣;防治高血壓,泡腳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減少高血壓、心臟病及中風等危險疾病發生幾率。

5.緩解關節痛,泡腳能起到加速關節血液循環,疏通筋骨關節的作用,如配合適當按摩患部,使局部血流暢通,可減輕疼痛。

既然泡腳的好處多多,大家都喜歡也不為過了,但是有些人喜歡用滾燙的熱水泡上好幾十分鍾,一直泡到渾身出汗,腳紅撲撲的才罷休,然而熱水泡腳並非對任何人都合適。

二.泡腳都需要注意什麼呢?

泡腳水溫不宜過高,腳部皮膚比大家想像中的更嬌貴,並不只有100攝氏度的開水才會燙傷,皮膚接觸70攝氏度的水持續1分鍾,就可能被燙傷,接觸近60攝氏度的水持續5分鍾以上時,都有可能造成燙傷。因此泡腳水溫不宜過高,水溫應控制在40左右,尤其糖尿病患者要特別留意水溫的高低,因為這類患者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可能感覺不到,容易被燙傷,從而引發非常嚴重的後果。

2.泡腳時間不宜過久,每次泡腳時間以15到30分鍾為宜,一般以泡到全身發熱,有微微出汗就可以。時間太長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讓角質層乾燥甚至皸裂。泡腳後大家應適當補充水分,在泡腳過程中,如出現胸悶、頭暈等現象,應立即停止泡腳,多喝溫水,平卧休息。靜脈曲張、糖尿病、惡性腫瘤、腎衰竭、心力衰竭、敗血症等各種危重病患者泡腳一定要慎重。

最佳泡腳時間是臨睡覺前1到2個小時。木盆相比其他材料散熱較慢,適合長時泡腳。而像有些木材,如樟木、松木還可以輔助提升泡腳的效果。泡腳不同於洗腳,水位最好高一些,以沒到膝蓋為宜,可以對足部和小腿部的穴位都起到保健作用。泡腳時配合按摩,效果會更好。

三.泡腳養生雖好,但並不是人人都適合。泡腳又有什麼禁忌呢?

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和低血壓的患者,泡腳時要當心暈厥。因為患有這類基礎性疾病的人,本身心臟和心血管功能較差,高水溫可使神經受到刺激,加速血液流量,短時間內會加重心臟負荷。泡腳時人體血管擴張,全身血液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容易發生意外。這類患者應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身體遭受冷暖刺激,少用過熱的水洗澡、泡腳。

2.患有靜脈曲張的患者也不適合用熱水泡腳。因為靜脈曲張是一種由於靜脈血液迴流不暢引起的血液淤積血管腫,一般常見於肢體前端,比如手和腳。靜脈曲張主要病因是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溫度的升高改善不了靜脈瓣膜的功能,只會增加局部血流量,反而會加重靜脈迴流負擔,導致曲張的靜脈發生擴張,使下肢充血水腫嚴重,加重病情。

3.很多家長喜歡帶著自家的寶寶一起泡腳,讓6歲以下的孩子泡腳,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嬰幼兒對溫度的感覺和大人不一樣,大人覺得水溫稍熱,對孩子來說已經是很燙了,但孩子又不太會表達,所以很容易燙傷柔嫩的皮膚,因此不要經常用過熱的水給寶寶洗腳。

與冬季泡腳養生方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