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太宗百字銘的由來?
(一)
耕夫役役,多無隔宿之糧。
蠶婦波波,少有禦寒之衣。
日食三餐,當思農夫之苦。
身穿一縷,每念織女之勞。
寸絲千命,匙飯百鞭。
無功受祿,寢食不安。
交有德之朋,絕無義之友。
取本分之財,戒無名之酒。
常懷克己之心,閉卻是非之口。
若依斯言處世,富貴功名長久。
(二)
欲寡精神爽,思多氣血衰。少飲不亂性,忍氣免傷財。
貴自勤中得,富從儉中來。溫柔終益己,強暴必遭災。
善處真君子,刁唆是禍胎。暗中休放箭,乖里藏些呆。
養性須修善,欺心莫吃齋。衙門休出入,鄉黨要和諧。
安分身無辱,是非口不開。世人依此語,災退福星來。
第二則泰山上有,遊玩的時候可以看到。
三略雲:世能祖祖,鮮能下下,祖祖為親,下下為君。
自秦立帝制以來,少有君王能像唐太宗這樣體恤百姓的,他無論在民生還是外交上都做的相當出色,內有貞觀盛世,外被眾多少數民族封為「天可汗」。是少有的極品帝王,也是我心中最優秀的皇帝。
據我推測,這二則百字銘應該是他身邊的近臣根據他平時的言語整理而成。
2、唐太宗修身百字銘的書法作品圖片
1傳說的太宗百字銘拓片
2呂祖百字銘
3
3、李世民治家格言
唐太宗李世民《百字銘》2007-11-03 22:02:42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4a65c1b301000dnv [查看原文]欲寡精神爽,思多氣血衰。
少飲不亂性,忍氣免傷財。
貴自勤中得,富從儉中來。
溫柔終益己,強暴必招災。
善處真君子,刁唆是禍胎。
暗中休放箭,乖里藏些呆。
養性需修善,欺心莫吃齋。
衙門休出入,鄉黨要和諧。
安分身無辱,閑非口不開。
世人依此語,災退福星來。
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織之辛苦。——唐太宗李世民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 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取本分之財,戒無名之酒。常懷克己之心,閉卻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貴功名可久。
李世民對生活的百字箴言
耕夫碌碌多無隔夜之糧,
織女波波少有禦寒之衣。
日食三餐當思農夫之苦,
身穿一縷每念織女之勞。
寸絲千命,匙飯百鞭。
無功受祿,寢食不安。
結有德之朋,絕無義之友。
取本分之財,戒無名之酒。
常懷克己之心,閉確是非之口。
若能依朕所言,功名富貴長久。
4、大作肚皮休夢,蒼天自有安排出自哪首?
出自於唐太宗《百字銘》
採納呀
5、唐太宗 《百字銘》乖里藏些呆 什麼意思
欲寡精神爽,思多氣血衰。少飲不亂性,忍氣免傷財。
貴自勤中得,富從儉中來。溫柔終益己,強暴必遭災。
善處真君子,刁唆是禍胎。暗中休放箭,乖里藏些呆。
我覺得大意是說,不要鋒芒畢露,凡是不要看得太透徹,大智若愚吃虧是福,不必斤斤計較。
6、唐太宗修身百字銘
(一) 耕夫役役,多無隔宿之糧。 蠶婦波波,少有禦寒之衣。 日食三餐,當思農夫之苦。 身穿一縷,每念織女之勞。 寸絲千命,匙飯百鞭。 無功受祿,寢食不安。 交有德之朋,絕無義之友。 取本分之財,戒無名之酒。 常懷克己之心,閉卻是非之口。 若依斯言處世,富貴功名長久。 (二) 欲寡精神爽,思多氣血衰。少飲不亂性,忍氣免傷財。 貴自勤中得,富從儉中來。溫柔終益己,強暴必遭災。 善處真君子,刁唆是禍胎。暗中休放箭,乖里藏些呆。 養性須修善,欺心莫吃齋。衙門休出入,鄉黨要和諧。 安分身無辱,是非口不開。世人依此語,災退福星來。 第二則泰山上有,遊玩的時候可以看到。 三略雲:世能祖祖,鮮能下下,祖祖為親,下下為君。 自秦立帝制以來,少有君王能像唐太宗這樣體恤百姓的,他無論在民生還是外交上都做的相當出色,內有貞觀盛世,外被眾多少數民族封為「天可汗」。是少有的極品帝王,也是我心中最優秀的皇帝。 據我推測,這二則百字銘應該是他身邊的近臣根據他平時的言語整理而成。
7、古代帝王的家訓有哪些?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劉備教子名言。
百字銘 ◎唐太宗
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氣衰。
少飲不亂性,忍氣免傷財。
貴自勤中得,富從儉中來。
溫柔終意己,強暴必招失。
善愛真君子,刁唆是禍胎。
暗中修使劍,乖里放些呆。
養性需修善,欺心莫吃齋。
衙門少出入,鄉黨重和藹。
安心身無辱,閑非口不開。
世人依此語,災退福自來。
【完】
【2006-7-25AM 09:48:52家中輸入。】
【這些文字的來由是宿舍畢業生轉贈的一副字上的內容。那時舍友正在整理他的書信,把一副字卷放在桌上被我瞧見,遠看這些字甚是好看,就有瞧一瞧的心態,一看內容,甚是喜歡,當然也誇了下字。舍友見狀就說送予我來,我很是樂意,不過這副字是他北京同學送到。一並謝過。在那時剛好是期末考試期間,壓力還有情況也不少,我也時不
時的從抽屜里拿起這副字看看,自己提醒,確實有緩解功效。甚是信服「唐」氏的智慧。故有意輸入保存。】
你可以通過這個鏈接引用該篇文章:http://chenqingyi.bokee.com/tb.b?diaryId=11679614
《皇明祖訓》
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編撰的明朝典籍。
內容是為鞏固朱明皇權而對其後世子孫的訓戒。初名《祖訓錄》。始纂於洪武二年(1369),六年書成,朱元璋為之作序。命禮部刊印成書。九年又加修訂。二十八年重定,更名為《皇明祖訓》,並將首章的《箴戒》改稱《祖訓首章》。
全書目有十三:①首章。前有四款,分述禁用酷刑、禁立丞相、對犯法皇親國戚的處置及對四方各國的方針,其後是關於敬天法祖等問題的言論。②持守。自述持身之道,強調節儉。③嚴祭祀。認為祭祀貴在精誠,並敘述祭祀的准備程序。④謹出入。告誡後代帝王不要輕易動止。⑤慎國政。主要講帝王須廣有耳目,同時規定官員、士、庶人等不得枉議大臣。⑥禮儀。分述祭祀、奉使王府、進賀表箋、親王朝覲、親王在國等禮儀。並為東宮及親王府各擬名二十字,令其子孫順序使用。⑦法律。包括對皇太子和親王的處分辦法。⑧內令。規定皇後不得干預外政,宮闈當謹內外。⑨內官。分述內官職掌、品秩和內官機構的設置。⑩職制。先敘述封爵的程序和規格,規定郡王子孫有文武材者,可考驗授官;次述宗人府及王府官的設置。(11)兵衛。分王國軍隊為守鎮兵和防衛兵,遇警並從王調遣;同時規定親王儀仗。(12)營繕。規定諸王宮室格式,不得超越。(13)供用。包括朝覲時沿途人役物料的支給和每歲常用兩部分。
找到關於外交的一點章節:
《皇明祖訓》之《箴戒章》錄有朱元璋打下天下後制定的對外策略,具體內容如下:
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來擾我邊,則彼為不祥。彼既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犯,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殺傷人命,切記不可。但胡戎與中國邊境密邇,累世戰爭,必選將練兵,時警備之。
今將不征諸國名列於後:
東北 朝鮮國
正東偏北 日本國(原註:雖朝實詐,暗通姦臣胡惟庸謀為不軌,故絕之)
正南偏東 大琉球國 小琉球國
西南 安南國 真臘國 暹羅國 占城國 蘇門答剌國
西洋國 爪哇國 湓亨國 白花國 三弗齊國 渤尼國
8、繁體字百字銘
唐太宗養生百字銘
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氣衰。少杯不亂性,忍讓免傷財。
貴自勤中取,富從儉里來。溫柔終益己,強暴必招災。
善處真君子,刀咬是禍胎。暗中休使箭,乖里藏些呆。
養性須修善,欺心莫吃齋。衙門休出入,鄉黨要和諧。
安分身無辱,是非口慎開。世人依此語,災退福星來。
9、唐太宗修身百字銘?
耕夫役役,欲寡精神爽,多思氣血衰,世人依此語,災退福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