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心理養生四要素

心理養生四要素

發布時間:2020-07-29 14:04:20

1、如何正確的心理養生

2、心理養生四要素是哪四要素?

善良是心理養生的營養素,寬容是心理養生的調節閥,樂觀是心理養生的不老丹,淡泊是心理養生的免疫劑。

3、心理資本四要素指哪四個?

信心,希望,樂觀,韌性

1.自我效能:成功的信心
2.希望:意志和途徑
3.樂觀:現實而又靈活
4.韌性:復原與超越

在世紀之交,新興的積極心理運動拓寬了人們的視野,心理學家們不
再僅僅關注「人出現了什麼問題」,而開始考慮如何才能讓人達到最佳狀
態,怎樣培養和充分開發人的潛能。
管理學家路桑斯教授敏銳地捕捉到心理學的這一進步,創造性地將積
極心理學的思想延展到人力資源管理與組織行為學領域,並進一步提出「
心理資本」這一概念,旨在從根本上打造人的競爭優勢。以信心、希望、
樂觀和韌性為核心的心理資本,這是在當今工作場所中,能被測量、開發
和有效管理,進而能提升績效的能力。
今天,無論個人還是組織都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世界是
平的,體力、財力、技術已逐漸不再成為障礙,大家都要追求優秀和卓越
,那麼優勢從何而來?決定成敗的關鍵就是「人」,人的潛能是無限的,
而其根源在於人的心理資本。
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正處於快速成長與轉型之中,心理資本的開發在
一定程度上可以為我國經濟的可持續性增長,為和諧社會的建設,提供原
發性的動力。

4、養生之道具體方法

5、課標四要素是什麼?

摘 要:教師的作用關繫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成敗。本文把新課程環境下的教師定位為學生學習的「保健者」,提倡在「四要素」上狠下功夫。
關鍵詞:教師作用;「保健者」;本體「四要素」
中圖分類號:G4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0X(2007)12-0016-03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每位教師只有盡快找准自己的位置,完成角色轉換,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完成自己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所以,理想的教學必須以學生學習意識的確立為起點,以教師的外因作用與學生內因作用的和諧「共振」為必要條件,以促進學生良好發展快速提高為目的。因此,像保健醫生負責人們的健康保健那樣,遵照學生的認知和發展的規律,以學生的疑、思、學為著力點對其進行有效的誘導、輔導和指導,著力做好學生想學、知學、會學和樂學「四要素保健」。

一、學習意識「保健」:搞好學習發動,使學生想學、知學

由於人們對生命珍惜和熱愛的態度,對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嚮往是做好保健工作的前提,如果把學習過程視作人的生命軌跡,那麼教師作為該人的保健醫生的首要環節,應是搞好學習發動,促生和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為其發揮主體作用、確保其想學、知學奠定良好基礎。
1.激發學習動機,喚醒求知慾。
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意識的覺醒,只有激發了學習動機,才能使學生進行高效積極的學習。否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只能是一句空話。
激發學習動機有多種方法,要相機選擇。一位教師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別時,先讓學生隨機寫出一些數字系數的簡易方程,教師逐個快速地寫明了根的情況,學生解答對比後驚疑地「發現」:教師的判斷真准確!真神速!……進而使學生明確了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方程的學習,這樣學生就會以高漲的熱情自覺地進入到根的判別和探求的學習過程,從而順利地完成了「要我學」為「我要學」的轉變,藝術性地喚醒了學生的求知慾。
2.確立恰當的學習目標。
學生由於受知識和經驗的限制,大多時候對某些事物或問題自己尚不能恰當地確定理解深度和層次,這就需要教師能及時地給出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使他們知道哪些只需暫時了解,哪些卻要細心領會,哪些務必記牢分清,哪些應該靈活掌握……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例如:在「對頂角」、「鄰補角」、「三線八角」的教學中,不但要讓學生記憶這些定義,而且還要注意讓學生感受到這些定義語言的精確性和形象性,以利於學生形成牢固的清晰的概念。而在「直線公理」、「平行公理」和「平行線的判定定理」……的教學中,卻只需讓學生感受到公理陳述的數學事實而堅信不移,理解定理的內容及其證明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即可,應避免學生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到不適合其年齡特點、不符合學段要求的尋覓和探求上。這樣既可防止學生產生怕學、厭學現象,給學生發展的連續性、整體性、統一性留出了一定的時空,又可體現出教學和育人的科學性。

二、學習能力「保健」,當好「導演」,使學生會學

會學是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的主要體現,正如會生活是一個人生命健康一樣。沒有會學就不會有學會,更談不上學好。所以教師應千方百計地做好學習能力「保健」使學生會學。
1.指導學生學會使用學習工具。
如:字典、辭典、幾何畫板、計算器的使用方法、電腦的操作使用技能等。
2.組織學生科學地利用有限的時間。
教師要像導演組織劇目的演出那樣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做出科學的設計和調整,讓學生演好自己的角色。要把有限的時間適當地分配給學生看、聽、想、說、寫等各個環節或採取獨立探求或合作交流或訓練鞏固等多種形式。前些天我們觀摩一位老師的一節數學課(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七年級《數學》上冊等式的性質),這位老師教學時第一步用3分鍾讓學生做完了6個預備練習題,第二步用10分鍾引導學生從這些練習中感悟、總結並表達出等式的性質1,第三步用7分鍾引導學生把漢語表達抽象成符號語言,第四步用10分鍾讓學生分組討論,使他們准確地掌握了等式的性質2……由於教師恰當地組織了教學,合理地利用了時間和空間,這節課目標明確、層次清楚、環環相扣、步步深入、有條不紊,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誘導學生准確認識和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
要使學生知道:不僅教師、教材、參考資料是良好的學習資源,同學、網路等也可作為重要的學習資源,要幫助學生認清各種教育教學資源的不同性質和品質,還要注意把教材中的某些紕漏或錯誤也轉化利用為教育教學的資源。例如,原初中《幾何》第二冊教材(人教版)中關於「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的教學,由於我們的教師沒能引導學生對其歧義性的表述進行甄別和修正,致使那一表述中的邏輯錯誤長期在我國初中數學教學中產生著不良作用,以致形成了一個多年易錯的教學難題。如果教師們能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那本不難舉出反例的表述進行探討而修正其歧義,學生豈不會從中受到很大鼓舞和鼓勵,豈不會增強科學的批判意識和探索慾望,豈不會促進實事求是精神的發揚光大,教材中這一難得的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豈不是也能變成實施科學教育教學的亮點!
4.輔導學生運用各種學習規律和方法。
保健醫生要對被保健人宣傳健康生活的規律和規則,教授保健方法。同樣,教師為了對學生的學習實施良好的「保健」,也務必向學生介紹一些記憶、遺忘、信息儲存等學習及其有關的規律,也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總結或教給學生適合於自身特點的學習方法,以便於他們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一位教師就向學生提供了三種學習方法:1.自學演示法:自讀教材——按教材提示拼圖實驗——弄懂弄通;2.實驗歸納法:拼圖實驗——觀察、思考、討論——歸納概括出結論;3.邏輯證明法:運用轉化思想分析思考——推斷出結論。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既可獲得一定的知識,又能加深對知識捕獲方法的認識和掌握,既得了「魚」,又得了「漁」。

三、學習情志「保健」:搞好「能量」供給,使學生勵志、樂學

正如幸福生活是健康生活的升華一樣,樂學則是學生會學的升華,是學生發展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意志、品質、態度、習慣等)的「催化劑」,只有真正地實現了樂學,才能使教學達到理想境界。而激勵對於學生樂學的意義卻一點不亞於水分和肥料對於植物生長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所以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喚醒、激勵和鼓舞」成了膾炙人口的至理名言。因此,每位教師都應該善於憑借課堂教學的天然優勢(與學生直接接觸,多向反饋及時迅速)為學生做好學習情志「保健」,以避免學習動力的匱缺和「失血」。防止這天然優勢的白白浪費而留下遺憾,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優化和發展,確保學生樂學。
1.建立平等、民主、友好的師生關系,給學生強有力的情感激勵。
教師要關懷學生的學習、生活與成長,要平等地與學生探討問題,交換意見,使學生對教師謙而不卑,敬而不畏,願說而不濫說,敢動而不亂動。要設身處地地表現出對學生的摯愛——為其進步表示出歡欣,為其成績而共同高興,為其挫折和失敗表示婉惜,給以鼓勵,為其自傲和浮躁適時鳴警……從而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以情換情,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自覺地協調自己的行為,以積極的心態參與教學過程。
2.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給學生良好的環境激勵。
依據學生好奇、好勝、願成為「探索者」、「發現者」的心理特點,教師應努力創設出恰當的教學情境,激發和提高學習的興趣,充分利用興趣這個「最好的老師」,使學生在積極探索中捕獲知識,在辯論競爭中深化理解,在回答交流中提升能力,在實際應用中優化效果。
3.搭建能力的展示平台,給學生最根本的自尊、自信激勵。
教學時教師應避免太多的講解,一定要給學生的自我訓練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要相信學生,讓他們親自動手、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去分析比較、歸納總結、抽象概括,以豐富思想,掌握方法和技巧,從而充分展示自己,爭取受賞識的機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善於「隱身」,從而讓學生意識到他們自己才是真正的「打漁人」,感悟、欣賞自己的學習能力。例如:閆秀梅老師在利用新教材(人教版)教學有理數的除法時,一改過去向學生兜售知識——只讓學生看、聽、記而接受知識的傳統教法,而是讓學生在「有理數的減法可以轉化為加法運算」的復習啟示下,通過一定的運算和對比,自己歸納概括出有理數的除法法則,使學生既准確地掌握了除法運算的方法,又體驗了除法法則的探求過程,幫學生實現了做「發現者」的夙願,認識了自己的學習潛能,加大了學好知識的決心,強化了成才的恆心。
總之,新課程環境下,教師要與時俱進,當好學生的「保健醫生」。要通過對「三點」、「四要素」的良好「保健」,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導創;要以自己對學生的愛心、耐心和細心去孕育和培植學生搞好學習的信心、決心和恆心;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努力實現從教學的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跨越,使教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得到迅速提高。

參考文獻:
[1]田樹禹.理解易錯源於表述歧義[J].教育藝術,2005,(3):44.
[2]楊程主編.初中數學學習寶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7,第1版:286.
[3]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1,第1版:98.
【責任編輯:韓立鵬】

6、《進步者↑》>>心理 養生 四要素

中醫認為,受四時氣候影響,人體的氣血陰陽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春季陽氣始生,氣血漸趨於表,毛孔初開,血氣稍減,所以有「困」的感覺。夏季陽氣流溢,氣血通達於表,毛孔開,汗大泄,所以常有「昏昏欲睡」的感覺。而秋季陽氣始衰,陰氣始生,氣血漸趨於里,但充而不實,所以仍有「乏」的感覺。這就是「春困、秋乏、夏打盹」的原因。

針對這種情況,中醫也制定了相應的養生方法,那就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那麼在春季具體應該怎樣養生呢?恆安中醫 院專 家說,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生」字。

一、精神養生

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郁,要保持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恬靜的好心態。

二、飲食養生

春屬木,與肝相應,「養肝之體用酸,舒肝之氣用辛」。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清淡可口(如黃豆芽、綠豆芽、柑橘、蔥、蒜、香菜、蜂蜜之類),忌油膩、生冷、粘硬食物,以順應春季陽氣之升暢。還要多吃些新鮮蔬菜,如春筍、菠菜等,以補由於冬季新鮮蔬菜較少,攝入維生素不足的缺憾。

春季是肝旺之時,因時養肝可避免暑期的陰虛。可有目的的根據醫生的推薦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理氣的草葯和食品,草葯如枸杞、鬱金、丹參等,食品可選擇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等靈活地進行配方選膳。但對於體質過敏,易患花粉過敏、蕁麻疹、皮膚病者,應禁食含異種蛋白的刺激性食物,如羊肉、蟹之類。

三、起居養生

春天,人體氣血亦如自然界一樣,需舒展暢達,適宜「夜卧早起,廣步於庭,披發散行」。由於春季循環系統功能加強,各組織器官負荷加重,於是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了一種鎮靜、催眠作用,使身體睏乏,這種現象俗稱「春困」。要適應這種生理變化,就應當早起,免冠披發,松緩衣帶,舒展形體,多參加室外活動,以汲取大自然的活力,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大自然相適應,精力充沛。但年高多病者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掌握運動量,要保持在活動後心率最高不超過(180-年齡)為佳。

在衣著上,由於早春氣溫乍暖乍寒,而人體腠理開始變得疏鬆,禦寒能力有所減弱,因此,生活在北方地區的人不宜驟去棉服,年老體弱者換裝尤宜審慎,不可驟減。《千金要方》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

四、防病保健

春季是各類傳染病的高發期,如流感、流腦、腮腺炎等疾 病。為避免春季傳染性疾 病的發生,在預防措施中,首先要消滅傳染源。二要常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陽光充足。三要加強鍛煉,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斷溫邪犯肺之路。
在運動上,動作宜舒展,一般可選擇散步、慢跑、春遊、放風箏等。

7、心理養生關鍵是什麼?

善良是心理養生的營養素,心存善良,就會以他人之樂為樂,樂於扶貧幫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會與人為善,樂於友好相處,心中就常有愉悅之感;心存善良,就會光明磊落,樂於對人敞開心扉,心中就常有輕松之感。總之,心存善良的人,會始終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經細胞的興奮度調至最佳狀態,從而提高了機體的抗病能力。所以,善良是心理養生不可缺少的高級營養素。

寬容是心理養生的調節閥。人在社會交往中,吃虧、被誤解、受委屈的事總是不可避免地要發生。面對這些,最明智的選擇是學會寬容。寬容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它不僅包含著理解和原諒,更顯示著氣度和胸襟、堅強和力量。一個不會寬容,只知苛求別人的人,其心理往往處於緊張狀態,從而導致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使心理、生理進入惡性循環。學會寬容就會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這就等於給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調節閥。

樂觀是心理養生的不老丹。樂觀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發人的活力和潛力,解決矛盾,逾越困難;而悲觀則是一種消極頹廢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悲傷、煩惱、痛苦,在困難面前一籌莫展,影響身心健康。

淡泊是心理養生的免疫劑。淡泊,即恬淡寡慾,不追求名利。清末張之洞的養生名聯說:「無求便是安心法」;當代著名作家冰心也認為「人到無求品自高」。這說明,淡泊是一種崇高的境界和心態,是對人生追求在深層次上的定位。有了淡泊的心態,就不會在世俗中隨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會對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會對世事他人牢騷滿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態使人始終處於平和的狀態,保持一顆平常心,一切有損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將被擊退。

心理因素和免疫功能

心理因素對人的免疫系統產生很大影響。研究觀察了374名男女的狀況,他們都有穩定的工作,也沒有慢性病。心理學家的結論是:他們中間那些不受過措折、性格開朗、為人隨和、心情樂觀和對周圍的人充滿愛心的人,流感、咽炎、傷風和其它的毛病不是從其身邊繞過去,就是很快痊癒,不會變得復雜和復發。相反有下列行為舉止和性格特徵的人,例如,固執己見、自怨自艾、對自己和周圍的人持否定態度、悲觀多疑、心胸狹窄、記仇,缺乏自信、神經過敏,則在很大程度上減弱了免疫系統的功能,同時,降低了對季節病的抵抗力。

8、人的心理包括那幾個具體的要素:如自信 自尊 恐懼還有那幾個,

大致包括三類:1,心靈(靈魂、意識層面)主要作用為構思;2,心神(精神層面)主要作用是創造;3,心身(物質身體層面)主要作用是經驗。三者的最終目的是經歷生活,獲得真實身份。繼而進行另一次旅程,再行經驗。
具體的心理分為:感覺心理(愛、快樂、興奮、擔心、恐懼、抑鬱、害怕、自信、自卑、自傲、自虐等);邏輯心理(推理、判斷、分析、對錯、是非、正邪、好惡、能否等);反應心理(環境、方位、時空、境遇、溫度等)
之間沒有特別明確的分別。就像那些「高級心理」,比如性心理,是綜合性的經驗。

9、為什麼善良是心理養生的營養素?

心存善良

與心理養生四要素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