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四季在飲食上如何養生

四季在飲食上如何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29 12:39:16

1、一年四季該吃什麼食物養身

春天養肝,多吃綠色食物

保肝食材:海帶昆布、甘藍菜、柑橘類、白蘆筍、白蘑菇、黃豆、葵瓜子、杏仁

當令好食材:綠花椰、地瓜、羅勒知(九層塔)、莧菜、波菜、綠韭菜、綠茶、芭樂、蘋果、檸檬、綠木瓜、豌豆、綠豆

夏天養心,多吃紅色食物

保心食材:道海帶昆布、黑木耳、姜、核桃、紅麴

當令好食材:番茄、紅洋蔥、紅馬鈴薯、紅山葯、甜菜根、紅棗、紅蘿卜、紅甜椒、紫甘藍(紫高麗菜)、紅薏仁、紅豆、草莓、桑椹、西瓜、蘋果、紅心芭樂、洋扁豆

秋天養肺,多吃白色食物

保肺食材:百合、專蓮子、蓮藕粉、杏仁、白木耳

當令好食材:高麗菜、蓮藕、牛蒡、南瓜、茄子、秋葵、白蘑菇、白洋蔥、山葯、大白豆、米豆、白薏仁、大蒜、白蘿卜

冬天養腎,多吃黑色食物

保腎食材:黑木屬耳、黑香菇、海藻(昆布)、綠韭菜

當今好食材:裸麥、黑豆、黑胡椒、黑芝麻、肉桂、黑棗、亞麻仁子、玄米、黑米、黑菜豆。

2、四季養生食療要注意什麼

春季養生食譜
春季飲食要掌握一個原則:根據氣溫變化,食物由溫補、辛甘逐漸轉為清淡養陰之品。
早春飲食取溫避涼。早春應適當吃些春筍、香椿、菠菜、柳芽、薺菜、蔥、姜、蒜、韭菜、芥菜等偏於溫補的蔬菜和野菜,不能一味食用人參等溫熱補品,以免春季氣溫逐漸上升,加重身體內熱,損傷到人體正氣;應少食黃瓜、冬瓜、茄子、綠豆等性涼食物。
仲春飲食宜辛甘。適當進食山葯、紅棗、蜂蜜、芹菜等平補脾胃的食物,同時注意攝取足量的維生素,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少食酸性食物,以名傷用脾胃。
晚春飲食宜清補,可以適當選擇甘蔗汁、薺菜、百合、螺、鴨肉、苦瓜、紫菜、海帶、海蜇、綠豆等平補食物,少食辛辣、黏冷、肥膩之物。
夏季養生食譜
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此時也是人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候,人體出汗過多而容易丟失津液,因此夏季養生應該以清淡食物為主,避免傷津耗氣。
夏季飲食多清淡。夏季署熱,人的脾胃消化功能相對較弱,應適當吃些清熱解毒的食物,蔬菜類如茼蒿、芹菜、小白菜、香菜、苦瓜、竹筍、黃瓜、冬瓜等;魚類如青魚、鯽魚、鰱魚等,這些食物能起到清熱解署、消除疲勞的作用,對中署和腸道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夏季飲食宜補氣。可適當選擇一些滋陰補氣的食物,如胡蘿卜、菠菜、桂圓、荔枝、花生、番茄等。多食,雜糧,蔬果以寒其體,但生冷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過於寒涼,損傷脾胃。夏季心氣旺盛,易傷人氣陰,在這個季節里,應以補氣養陰、清署熱為主,如冬瓜、西瓜、蓮藕、鴨肉等,不宜多食溫補、滋膩厚味之品。
秋季養生食譜
秋季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此時人體也應順應四時變化的規律,進入保護陰氣的時機,在飲食方面應以防燥養陰、滋陰潤肺為主。
入秋飲食宜甘潤。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山葯、梨、葡萄、荸薺、糯米、甘蔗、豆漿、芝麻、蓮藕、菠菜、豬肺、鱉肉、橄欖等,這些食物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作用。應少食蔥、姜、辣椒等辛味之品。
秋季飲食宜滋補。秋季引補是中醫養生要旨之一,為冬令進補打好基礎,避免冬季虛不受補的發生,可適當服用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等中葯材,對於緩解秋燥有良效。
秋季宜少辛增酸。秋天要少吃一些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免傷及肺氣;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要選擇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檸檬、山楂等酸味食品,以防秋燥。

3、一年四季如何養生

早在2000多年前,我們祖先就認識到人與自然關系密切,提出了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即天人合一的觀點。人體的臟腑功能活動、氣血運行與季節的變化息息相關。因此,從古到今,氣候—物候—病候,成為中醫養生家們研究的重要內容。 大自然的發展規律,冬去春來,寒暑更替,時令的風雨,往往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許多的煩惱和疾病。如春季易發感冒、流感,夏季多發中暑,秋季好發腦炎、咳喘,冬季則常見中風和凍瘡等。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說,「天人相應」是四季養生的整體觀,許多疾病都有明顯的季節性。 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四季養生的作用。 春季養生 《黃帝內經》上說:「春三月,此謂發陳。」意思是說,春季的三個月,是推陳出新生命萌發的時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氣,萬物顯得欣欣向榮。根據天人合一的理論,這個季節人們應該早睡早起,衣著寬松,適當的散步,使精神輕松愉快,保持體內的生機。不要過分勞累或發脾氣。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籽。所以春天是一年中最關鍵的時刻。 春季養肝:古人雲,春應在肝。春季人體的新陳代謝與肝臟關系極大。肝稟風木,中醫認為,春季肝氣隨萬物升發,人的精神煥發,可是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郁結,都易損傷肝臟,到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 春季養生宜保持思想的清靜,盡量避免情緒過於激動而影響思想清靜,情緒過度刺激人使五臟之氣平衡協調的關系受到破壞,肝主驚,驚則氣亂。其次是進行適當的活動,如散步、慢跑、體操、太極等。 中醫認為,養生的效果不僅限於本季節還要為下一季節打好基礎。中醫認為,春在自然界主東方屬木主風,在人體主肝,而肝氣自然旺於春季,春季養生不好,故傷肝氣,肝傷則不能生心火,到夏季就火不足,火不足而寒水便來侮之,於是發生寒性病變。 春回大地,萬物生長,陽春三月,欣欣向榮,在這黃金的季節里,自然使人心情舒暢,應該早點起來,到戶外去鍛煉,活動活動身體,吸收新鮮空氣,呼出體內的二氧化碳,這對提高身體素質,延年益壽,是大有好處的。 夏季養生 《黃帝內經》上說:「夏三月,此謂蕃秀。」夏季三個月,是萬物繁榮秀麗的季節。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之氣上下交合,植物開花結果。 因為夏季屬火,五臟中對應的是心,心火克肺金,所以在夏季,人們可以適當地多吃些辛味的東西,少吃苦味的東西,有助於補益肺氣。 夏季人體陽氣外浮,內部陰氣暗伏,人們不適合在夏季吃太過寒涼的食物和飲料,否則易於損傷脾胃,引起腹瀉。 (1)夏季忌多吃生冷食物:夏季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季節,也是萬物生長最茂盛的時令。由於氣候炎熱,揮汗如雨,唇乾舌燥,心中煩熱,如果吃上一塊西瓜,或喝上一杯冰涼的冷飲,又解渴,又去暑,確實愜意。因此,有的人往往貪圖一時痛快,多吃生冷食物。殊不知,一切事物均以適度為宜,太過則對身體健康不利。因為,夏季人的消化功能較弱,在飲食方面,過多吃生冷食物,近則立即誘發腸胃痙攣,引起腹痛、腹瀉,遠則秋季生病「報復」。腸胃受冷刺激過度,還可使膽道痙攣,導致膽囊炎、膽結石等疾病的發生和使心血管收縮,心臟負擔加重,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也很不利。因此,身體健康的人,也忌多吃生冷食物。 (2)夏季忌多吃寒涼食物天氣轉熱,飲食也隨之調理,配合氣候的變化,才能達到夏季養生保健的最佳效果。中醫一直強調食療的好處,在夏令時節應選吃一些去濕清熱的食物,以加強抵抗力。如葛粉能促進體內微血管循環,預防高血壓及膽固醇增高,亦能去濕及降骨火,適合中風人士食用;赤小豆已得到科學證明,有利尿功效;冬瓜、蓮葉能消暑去濕;扁豆則能健脾去溫。除「因時進食」外,還要「因人進食」。不要盲目認為,夏日多進食清涼解熱食物,對身體有好處。如有的人體質虛寒,對芥菜、西瓜等寒涼食物,應忌多吃。夏季氣候燥熱,以熱者涼之,燥者清之的原則,清燥解熱乃夏季之要道。夏季氣候炎熱,出汗多,最容易丟失津液,需適當食用酸味食物。一方面多食如西紅柿、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芒果之類果品,它們的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既可以預防因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另一方面在菜餚中加點醋,醋酸還可以殺菌消毒,防止胃腸道疾病的發生。 夏季飲食菜餚宜稍咸:炎熱的夏季,人體出汗多,所以在飲食方面,宜食用調味稍鹹的菜餚。一來可以及時補充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二來可避免因出汗過多而出現的虛脫。 秋季養生《黃帝內經》上說:「秋三月,此謂容平。」意思是說自然界的萬物經過一個夏季的生長已趨成熟,處於一種豐碩、從容、平靜待收的景象。這個季節,天高風急,地氣清肅。秋季主收,要收斂自己的神氣,不要使神志外弛,藉以緩和秋天肅殺之氣對人體的不利影響。因為秋季屬金,五臟中對應的是肺。秋季要順應收的養生之道,否則就會損傷元肺氣,在冬天容易患腸道疾病。因為人體經絡中的肺經與大腸經緊密相關,互為表裡,被中醫視為相同的系統。肺病會累及大腸,大腸有病則會影響冬天人體儲存精氣的功能。秋高氣爽,濕氣減少,氣候變燥。此時適宜吃些養陰潤燥、滋陰潤肺的食物,應在飲食方面進行調節,多食用滋潤的食物,多喝粥,如百合粥、杏仁粥、貝母粥,也可適當選用芝麻、香油、桑葉、菊花、蘆根等辛涼和津潤燥之物等。冬季養生《黃帝內經》上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意思就是說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冬季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泄津液。衣著應漸暖舒適、利於氣血通暢為原則。因為適體的衣服有如養生之妙葯。在冬季飲食上應以保陰潛陽為原則。主張進熱食,並給予溫補陽氣類膳食,故多選用羊肉、狗肉、蝦、韭菜、麻雀蛋、木耳、龜等食物。不可使用生冷食物,宜食用菠菜、豆芽等新鮮蔬菜。冬季飲食宜少咸增苦,以養心氣。

4、四季飲食養生原則是什麼

①春季陽氣百生發,少吃油膩、辛辣食物,多吃菠度菜、芥菜、捲心菜、山葯等。
②夏季暑濕重,可吃些利濕的扁豆、冬瓜、薏問米。
③秋季乾燥,應多吃些雪梨、玉答竹、百合、銀耳等滋陰潤燥食物。
④冬季可選山葯、芝麻、專羊肉、枸杞屬、蝦、板栗、核桃、芝麻等適當進補

5、談談四季該如何養生

春養肝、夏養心、百秋養肺、冬養腎~·五臟對五色度~綠色養肝(常見的綠色菜)、紅色補心(比如紅豆、紅棗、胡蘿卜等)、白色知潤肺(比如銀耳、雪梨、百合等)、黑色強腎道(比如黑米、黑豆 、黑木耳等)~一個宗旨,還是食物內要花插著吃,攝取的營養才全面、豐富!容祝好!

6、春夏秋冬吃什麼養生 四季飲食大揭秘

春天吃酸。春季多吃酸味的食物,如含維生素C的食物和含有機酸的抄水果,以及糖醋和酸辣類菜餚等。科學研究發現,這些酸味食物中含有某種物質百,能夠成倍地提高鈣、鐵、鋅等無機鹽的吸收率。
夏天吃苦。夏季天氣炎熱,而苦味的食物,如苦瓜、油麥菜等,具有清熱降火的功效,適量攝取此類食物對身體有益。
秋天養肺。秋季氣候乾燥,天氣轉涼度,是滋養肺氣的好時機,可在飲食中適量加入辛辣食物,如姜、蒜等,既可提高免疫知力,又可增強血液循環。
 冬天養腎。冬季天氣寒冷,屬水,主腎經,是滋養腎氣的好時機,道因此,此時應多吃一些口味重的黑色食物,如木耳、黑豆、芝麻等。

7、四季飲食有什麼要注意的?

《記·內則》曰: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調以滑甘。(註:酸苦辛咸,木火金水之所屬。)多其時味,所以養氣也。四時皆調以滑甘,象土之寄也。孫思邈曰:春少酸增甘,夏少苦增辛,秋少辛增酸,冬少咸增苦,四季少甘增咸。《內則》意在乘旺。孫氏意在扶衰,要之無論四時,五味不可偏多。《抱朴子》曰:酸多傷脾,苦多傷肺,辛多傷肝,咸多傷心,甘多傷腎。此五味克五藏,乃五行自然之理也。凡言傷者,當時特未遽覺耳。

健康的飲食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僅四季飲食來說,就充滿了玄妙的變化。《禮記·內則》中明言,春天裡該多吃酸的,夏天中多吃苦的,秋天裡多吃辛的,冬季多鹹食。這酸苦辛咸其實是和天地五元素中的木火金水相對應的,順應天地四時的變化,這對自身的養氣是很有幫助的。但同時記住四季之中要以甘甜來調節,就像金木水火土構築了土石萬物的基礎一般。

飲食之所以要跟著四季的變化而變,主要是因為四季溫度、濕度等外界條件變化的緣故,而且飲食是一門復雜而艱深的學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規則所能拘束的。於是,葯王孫思邈又說:「春季少吃酸多甜食,夏天少吃苦多辛食,秋季少吃辛多酸食,冬天少甜食多吃苦,不過總體上一年四季需要少吃甜食多吃鹹的。」

《禮記·內則》中飲食之說之所以和孫思邈觀點產生了差異,並不是中醫理論的矛盾,相反,二者是基於同一個理論基礎延伸出的類似觀點,只不過二者出發點不同。《禮記·內則》的意圖在於使健壯的身體更加強壯,而孫思邈目的是調養扶助身體虛弱的人。不過,無論是《禮記·內則》的看法,還是葯王的觀點,老人四季養生最重要的是,四季飲食要論味,但五味不可偏多。

身體健康是一個平衡的系統,任何與健康有關的事都要遵從適度原則,飲食也是如此。曹老先生引用《抱朴子》的話說:「酸食過多對脾有害,苦吃多了傷肺,辛食過多對肝不利,鹹食吃多了對腎不好。」由飲食導致的五臟受傷,或許當時並沒有特別的感受,但長期積累後,就會在其他的病症上表現出來。因此,老人四季養生要防微杜漸,要因季節變化而相應變化。

真正的養生之術往往是無術之術,即在看似雜亂無章的生活飲食中,遵從一定的養生秘訣,而四季多味的飲食養生方法,即是在看似雜亂無章的飲食中,攝取平衡的飲食,亦是一種無術之術。做法如下:

春天吃酸春季多吃酸味的食物,如含維生素C的食物和有機酸的水果,以及糖醋和酸辣類的菜餚等。科學研究發現,這些酸味食物中含有某種物質,能夠成倍地提高鈣、鐵、鋅等無機鹽的吸收率。

夏天吃苦夏季天氣炎熱,而苦味的食物,如苦瓜、油麥菜等,具有清熱降火的功效,適量攝取此類食物對身體有益。

秋天養肺秋季氣候乾燥,天氣轉涼,是滋養肺氣的時機,可在飲食中適量加入辛辣的食物,如姜、蒜等,既可提高免疫力,又可增強血液循環。

冬天養腎冬季天氣寒冷,屬水,主腎經,是滋養腎的好時機,因此,此時應多吃一些口味重的黑色食物,如木耳、黑豆、芝麻等。

8、一年四季 吃什麼食物最養生

春天養肝,多吃綠色食物
保肝食材:海帶昆布、甘藍菜、柑橘類、白百蘆筍、白蘑菇、黃豆、葵瓜子、杏仁
當令好食材:綠花椰、地瓜、羅勒(九層塔)、莧菜、波菜、綠韭度菜、綠茶、芭樂、蘋果、檸檬、綠木瓜、豌豆、綠豆
夏天養心,多吃紅色食物
保心食材:海帶昆布、黑木耳、姜、核桃、紅知麴
當令好食材:番茄、紅洋蔥、紅馬鈴薯、紅山葯、甜菜根、紅棗、紅蘿卜、紅甜椒、紫甘藍(紫高麗菜)、紅薏仁、紅豆、草莓、桑椹、西瓜、蘋果、紅心芭樂、洋扁豆
秋天養肺,多吃白色道食物
保肺食材:百合、蓮子、蓮藕粉、杏仁、白木耳
當令好食材:高麗菜內、蓮藕、牛蒡、南瓜、茄子、秋葵、白蘑菇、白洋蔥、山葯、大白豆、米豆、白薏仁、大蒜、白蘿卜
冬天養腎,多吃黑色食物
保腎食材:黑木耳、黑容香菇、海藻(昆布)、綠韭菜
當今好食材:裸麥、黑豆、黑胡椒、黑芝麻、肉桂、黑棗、亞麻仁子、玄米、黑米、黑菜豆。

9、四季養生有哪些食療方法?

春季養生食譜

春季飲食要掌握一個原則:根據氣溫變化,食物由溫補、辛甘逐漸轉為清淡養陰之品。

早春飲食取溫避涼。早春應適當吃些春筍、香椿、菠菜、柳芽、薺菜、蔥、姜、蒜、韭菜、芥菜等偏於溫補的蔬菜和野菜,不能一味食用人參等溫熱補品,以免春季氣溫逐漸上升,加重身體內熱,損傷到人體正氣;應少食黃瓜、冬瓜、茄子、綠豆等性涼食物。

仲春飲食宜辛甘。適當進食山葯、紅棗、蜂蜜、芹菜等平補脾胃的食物,同時注意攝取足量的維生素,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少食酸性食物,以名傷用脾胃。

晚春飲食宜清補,可以適當選擇甘蔗汁、薺菜、百合、螺、鴨肉、苦瓜、紫菜、海帶、海蜇、綠豆等平補食物,少食辛辣、黏冷、肥膩之物。
夏季養生食譜

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此時也是人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候,人體出汗過多而容易丟失津液,因此夏季養生應該以清淡食物為主,避免傷津耗氣。

夏季飲食多清淡。夏季署熱,人的脾胃消化功能相對較弱,應適當吃些清熱解毒的食物,蔬菜類如茼蒿、芹菜、小白菜、香菜、苦瓜、竹筍、黃瓜、冬瓜等;魚類如青魚、鯽魚、鰱魚等,這些食物能起到清熱解署、消除疲勞的作用,對中署和腸道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夏季飲食宜補氣。可適當選擇一些滋陰補氣的食物,如胡蘿卜、菠菜、桂圓、荔枝、花生、番茄等。多食,雜糧,蔬果以寒其體,但生冷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過於寒涼,損傷脾胃。夏季心氣旺盛,易傷人氣陰,在這個季節里,應以補氣養陰、清署熱為主,如冬瓜、西瓜、蓮藕、鴨肉等,不宜多食溫補、滋膩厚味之品。

秋季養生食譜

秋季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此時人體也應順應四時變化的規律,進入保護陰氣的時機,在飲食方面應以防燥養陰、滋陰潤肺為主。

入秋飲食宜甘潤。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山葯、梨、葡萄、荸薺、糯米、甘蔗、豆漿、芝麻、蓮藕、菠菜、豬肺、鱉肉、橄欖等,這些食物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作用。應少食蔥、姜、辣椒等辛味之品。

秋季飲食宜滋補。秋季引補是中醫養生要旨之一,為冬令進補打好基礎,避免冬季虛不受補的發生,可適當服用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等中葯材,對於緩解秋燥有良效。

秋季宜少辛增酸。秋天要少吃一些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免傷及肺氣;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要選擇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檸檬、山楂等酸味食品,以防秋燥。

冬季養生食譜

冬季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此時天寒地凍人體血液循環減慢。中醫認為,此時寒邪強盛,易傷及人體陽氣,因此,冬季養生重在滋補。

冬季飲食宜滋補。冬季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是要順應體內陽氣的潛藏,斂陽護陰。可適當選用羊肉、狗肉、蝦、韭菜、桂圓、木耳、栗子、核桃、甲魚等食物;多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蔬菜類如大白菜、圓白菜、白蘿卜、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

冬季忌食寒性物。冬三月草凋零、冰凍蟲伏,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的陽氣也要潛藏於內,脾胃功能相對虛弱,若再食寒涼,宜損傷脾胃陽氣。因些冬季應少吃荸薺、柿子、生蘿卜、生黃瓜、西瓜、鴨等性涼的食物。同時,不要吃得過飽,以免引起氣血運行不暢,更不要飲酒禦寒。

與四季在飲食上如何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