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春季養生的重要性

春季養生的重要性

發布時間:2020-07-29 07:34:08

1、春季養生有什麼原則?

(1)春季養生貴在養肝春季陽氣升發,養生者應順時而養,要注重保護萌生的陽氣,使之在體內慢慢充沛旺盛。春應養肝,肝性喜條達,因此要使精神愉快,氣血潤暢,初春暖涼交錯,宜隨氣候變化而加減衣服等等。這些原則主要是從強化肝的功能著手的,所以,一切有關補益肝臟、強化肝臟、養護肝臟的養生方法,都可能成為中老年人春季養生的主要內容和第一選擇。從中醫學來看,肝藏血的「血」,是指體內一切營養物質而言。體內很多營養物質都以糖原形式儲存於肝中,而且肝本身也有一定的紅細胞生成功能。中醫還認為肝和小便有關連,如小便滯澀要從肝的角度來治療。血中某些分解產物如氨類是有毒的,但肝能夠使之集中並形成無毒的尿素而排出體外。倘若肝有病,合成尿素功能低下,氨類物質進入腎和膀胱,能夠直接損害這些臟器,嚴重時會發生氨中毒。

(2)春季養生貴在鍛煉一元復始,春以陽生,大地復甦,冰雪消融,花開柳綠,生機盎然。此種聖境,益人,生精血,化津氣,使人神旺體健。《素問·四氣調神論》雲:「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披發緩行,以使志生。」指的是春季養生,應該早起,在庭院或野外緩緩散步,披散束發,穿寬松舒適的衣服,使血液循環暢通,氣血調和,精神煥發,機體得以保養。《養老奉親書》提出,讓身體沐浴在春光之中,接受春光的拂煦,吸取大自然的活力。可進行跑步、打太極拳、跳健身舞、做體操等鍛煉,使人體各組織器官適應春天的升發之氣,氣血得到充實,減少疾病的發生。

(3)春季養生順應氣候《攝生消息論》雲:「春陽初生,萬物發萌,正二月間,乍寒乍熱,高年之人,多有宿疾。」春天雖風和日暖,但氣候變化亦快,加之人體皮膚腠理已開始變得疏泄,對風寒之邪的抗禦能力有所減弱。因此,古人有「春捂秋凍」之說。春季,不可頓去棉衣,老年人氣弱骨疏體怯,風冷易傷腠理,時備夾衣,遇暖易之,層層漸減,不可暴去。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中老年人,更應該留心防寒保暖,以防中風、心肌梗塞等病的發生。

(4)春季養生益理脾胃《千金方》載,春季飲食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氣健壯,人可延年益壽。而春天是肝旺之時,多食酸性食物會使肝火偏亢,損傷脾胃。應多吃一些性味甘平,且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製品、新鮮蔬菜、水果等,有利於發寒散邪,扶助陽氣。此外,春季應多吃大棗,大棗性平味甘,含有大量蛋白質、糖類、有機酸、維生素等,是春季滋補的上等食品。中老年人體弱及脾胃不足的人,應經常服用焦棗茶,能夠起到補中益氣、健脾生津的作用。俗話說:「一日吃三棗,終生不顯老。」當屬養生經驗之談。

2、春季養生之道有什麼好處?

唐代醫家孫思邈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明代高濂《遵生八箋》中也記載:「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肝旺之時,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則會使肝火更旺,傷及脾胃。此時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在整個春季里,食養原則是減酸益甘而養脾氣。因為春天肝旺容易克伐脾土而引起脾胃病,而酸味是肝之本味,故此時應減酸味,不能再助長肝氣以免過旺,這樣可以保護脾氣不受克伐。甘是脾的本味,為了抗禦肝氣的可能侵犯,增加甘味以增強脾氣,可以此加強機體的防禦。東方智慧劉信明在中醫養生上研究逾三十多年,對中醫養生別有一番見解。

3、春季養生要注重哪方面

依據《黃帝內經》中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春季陽氣生發、大地回春,萬象更新、生機盎然,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然而,春天雖然好,卻也是各種流感等傳染病、冠心病等精神性疾病的高發季節。春節養生四條重要寶貴經驗!

1、養陽氣

何謂陽氣? 即通常人們所說的「火力」,也就是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力。

若火力不足,就會出現畏寒、肢冷等症狀。春季保養人體陽氣的方法很多。重要的一點是要「捂」,即俗話中的「春捂秋凍」,衣著方面不要頓減,體弱之人要注意背部保暖。為了保養陽氣,還可多吃韭菜。

2、重養肝

中醫學認為,肝臟在五行中對應「木」,春季為草木繁榮的季節,故春季主肝。保養肝臟的方法很多,如春天不要過於勞累,以免加重肝臟的負擔。

肝病及高血壓病的患者,尤其是精神病類的患者,在春天要按時服葯,保持心態健康、避免精神刺激,以免病情加重。

3、防哮喘

春季是是花季,花粉過敏,輕者會出現眼癢、鼻塞、打噴嚏、流鼻涕、流眼淚等症狀、嚴重者可誘發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皮炎、喉頭水腫蕁麻疹、神經血管性水腫等過敏病症。

因此,對於那些花粉過敏的人,要注意盡量少去、不去花草樹木茂盛的地方,如果去的話一定要記得帶上葯。

4、勤鍛煉

春天裡,人們常會出現「春困」,表現為精神不振、睏乏嗜睡,可以通過運動來予以消除,絕不能貪睡,因為中醫認為「久卧傷氣」,久睡會造成新陳代謝遲緩,氣血循環不暢,筋骨僵硬、脂肪積聚,吸收與運載氧的功能下降,毒素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導致體質虛弱,疾病發生。

4、春天養生為什麼以養肝為主

中醫認為,春季是養肝的大好時節,「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春季養生以養肝為先,傳統中醫認為春天在五行中屬木,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肝也是屬木性,因而春氣通肝。在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趁勢養肝可避免暑期的陰虛。

養肝並不意味著一定要多吃動物肝臟類的食物,與之相反,古人認為,春天要少吃甚至不吃動物肝臟。這是因為食用動物肝臟過多的話,會造成人的肝火越來越旺,而且,進食動物肝臟並不能直接作用於人體肝臟。

尤其是對於那些肝病患者來說,如果寄希望於吃動物肝臟來治病,不僅不能收到想要的效果,甚至會引起反作用。譬如說,脂肪肝是由於脂肪代謝異常引起的肝病,病毒性肝炎則是由病毒引起的臟器性損傷,這些疾病依靠多吃肝臟不可能治好,反而可能會加重病情。

拓展資料

春季補肝要注意適可而止,如果過於補肝又恐肝火過旺,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郁結,都易損傷肝臟。在春季飲食方面,此時肝氣最旺,而肝氣旺會影響脾,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病症。如多吃酸味食物,就會使肝功能偏亢,所以春季飲食適宜選擇辛、甘、溫之品,忌酸澀食品。

同時,春季飲食應該清淡可口,少吃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肝炎病人忌吃蛋黃,因為蛋黃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膽固醇,這些都需要在肝臟內進行代謝,這樣加重了肝臟負擔,不利肝臟功能恢復。

春季養肝,除了飲食以外還需要顧及數個方面,首先中醫講「肝主情志」,故而春季養肝要注意調養情志;其次要養肝血,保證足夠的睡眠,不要熬夜晚睡;再來需要記得慎勞心,多休息,會休息,有節奏地工作和生活,避免過勞,知足常樂,用平和的心態為人處世。

5、春季養生有什麼好處

春天是肝經最旺盛的季節,此時應以疏肝理肺為根來本,根據中源醫理論酸味入肝所以要控制酸味食物的用量,盡量少食酸味食物,建議你每天按揉自己肝經的太沖和行間兩個百穴位。如果不知道度具體的位置,可以買張人體徑路掛圖來對照按揉,堅持下來對保肝護知肝有好處。根據五行學說肝屬青色,也就是綠色,因此此時應該多道食綠色食物。

6、春季養生的養生特點

◆春季多風,而風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它可能引發各種傳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感冒、白喉、猩紅熱、麻疹、流腦、水痘、扁桃體炎、肺炎等,所以春季要謹防流行病。
◆春季是冬夏轉換交替的季節,冷暖氣流互相交爭,時寒時暖,乍陰乍晴,天氣變化無常。氣候的不穩定,使對氣候敏感的人有諸多不適應,對此,敏感之人要注意起居調攝。
◆春氣內應肝,陽氣升發,肝氣、肝火易隨春氣上升,而肝陽旺盛,易導致高血壓、眩暈、肝炎等疾病。肝氣旺盛也使得人的精神情緒隨之高昂亢進,使原有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疾患的人易因天氣的變化而出現激憤、騷動、暴怒、吵鬧等狀態。
◆外界氣候變化對人體氣血有顯著影響:如天寒時氣血凝滯沉澀,天熱時氣血暢通易行。春天,氣候變暖,氣血活動也隨之加強,人體新陳代謝活躍起來。對此變化,健康的人能夠很快適應,體弱多病者以及老人和孩子則易產生不適應症,使舊病復發或病情加重,因此春季在疾病的防治上要早做准備。

與春季養生的重要性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