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體育養生功法鍛煉的基本原則和要領是什麼?
傳統體育養生功法鍛煉的基本原則
傳統體育養生功法鍛煉的基本原則,是習練傳統體育養生功法的人們在長期鍛煉過程中不斷摸索、長期實踐、多年積累的概括和總結,它是指導人們進行傳統體育養生功法鍛煉的法則。
一、 松靜自然
「松」,是指「身」而言;「靜」,是指「心」而言;「自然」,是針對練功的各個環節提出來的,姿勢、呼吸、意守、心情和精神狀態都要舒展、自然。「松靜自然」不僅是確保練功取得功效的重要法則,而且也是防止練功出現偏差的重要保障。
(一) 關於松靜
1. 身心放鬆的重要意義
身心放鬆是習練傳統體育養生功法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之一,也是現代心理醫學中用於防治因情緒緊張而產生一系列心身疾病的有效方法。
所謂放鬆,就是在保持穩定姿勢的情況下,或在緩慢的動作過程中,習練者運用自我調節的方法,使全身上下、左右、表裡的皮膚、肌肉、關節,以致臟腑和大腦等部位都處於鬆弛狀態。身心放鬆,一方面有利於機體內氣血的自然循環,減少機體的負擔和能量消耗,降低基礎代謝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機體的興奮程度,減少內、外環境對大腦皮質的干擾,有利於誘導大腦入靜,能加速進入自我調整的傳統體育養生功法態。
放鬆不僅有助於身體的調節,而且對心理狀態的調整也有良好的作用。一個人的面部表情經常處於慈善、和藹和面帶微笑的喜悅狀態,他的內心世界必然也是善良、豁達、平靜的。心理的平和,必然引起生理功能向健康方向轉化。相反,表情緊張的狀態,將導致身體狀態的惡化。傳統體育養生功法鍛煉中的放鬆就是建立在身心相互影響的基礎上。
2. 放鬆訓練的方法
(1) 放掉心中牽掛的事情
在練功前,首 先要做好心理准備。要求練功者既要把長期積累的不放心的事情放下。也就是說,心要平和,要鬆弛。不過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只有經過長期的鍛煉才能做到。傳統體育養生功法要求習練者既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又要注意道德的修養,培養高尚的情操。
(2) 學會由「身」到「心」的放鬆
根據身心相互影響的道理,一般放鬆應由身體開始再轉入「心」的放鬆。也就是說,形體的放鬆為心態的平和創造了條件。身體放鬆是指皮肉骨骼都要放鬆,不能僵直,不能綳緊。只有這樣,才能為「心」的放鬆創造條件。
(3) 只有心的放鬆才能達到入靜的目的
古人生活的模式是日作而出,日落而息,而且由於交通不便,人際關系簡單,物慾較少,調和「一心」較容易。現代人則不同,每天除了處理許多繁雜的事物外,還要接受很多新觀念、新思想、新信息。生活上的物慾刺激也隨處都可發生,人們會自覺不自覺地受到誘惑。激烈的競爭、快速的工作節奏,使人們經常處於緊張、浮躁、疲憊不堪的狀態之中。在這種情況下,要入靜就非常困難了。為此,要依照「調心之法,首重自然」的原則,在日常生活中訓練自己經常保持愉悅、祥和、知足的心態。在練功實踐中逐步剔除外部因素的干擾,使自己的心態逐漸回歸到無私、無欲、豁達、開朗的境界。
(4) 藉助形體訓練使意念獲得放鬆
如果一時難以實現「心」的放鬆,可以藉助形體在緊張和放鬆的反復訓練中體驗「松」的感覺,學會放鬆。這個放鬆的感覺需經過一定的訓練才能找到。如果你找到了令人愜意的「松感」,就可以用意念使全身放鬆下來。也可以用心理暗示的辦法使自己的身體由上到下鬆弛下來,還可以反復默念一些有助於放鬆的詞語,如吸氣、靜、呼氣和松等。這種方法運用熟練後,會有效地幫助練功者快速入靜。
(5)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身心放鬆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祥和的心境,保持正確的姿勢,所謂「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鍾,卧如弓」,是符合生物力學原理的,可以使人體在緊張中求得放鬆。常言道:「形正則氣順體松」。
(二) 關於自然
1.「自然」的內涵
自然之本反映了宇宙萬物之規律,「自然」是貫徹在傳統體育養生功法習練全過程中的一條重要原則,也是影響傳統體育養生功法習練的重要因素。所以,自古以來的思想家,都對自然法則作過深刻的闡述。《老子》明確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說道生萬物,以及天、地、人的活動過程都應以「自然無為」為法。又說:「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認為宇宙中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道」之所以受尊崇,「德」之所以被珍視,就在於「道」和「德」對萬物生長繁殖都不予干涉,而是順其自然。莊子繼承老子的天道自然思想,主張無條件地與自然融為一體。
由此可見,「自然為本」不僅蘊涵著深層次的道理,而且還道出了順其自然的修煉法則。
2.「自然」體現出一招一式的勻、細、綿、長
在習練傳統體育養生功法過程中,無論行走坐卧或站立,都要做到自然舒適不拿勁。如放鬆時要面帶微笑,做動作時要求動作圓勻、緩慢,這是一種松靜自然的狀態。又如運用意念時,要似有似無,綿綿若存,呼吸也要自然平順,做到勻、細、綿、長。所以「自然」是獲得較好的練功成效的重要方法之一。
3. 順應自然規律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傳統體育養生功法講求人與自然界二者的和諧統一,充分利用一切自然條件主動鍛煉,而不損害心態平衡和生態平衡。我們知道,世間萬物生長都應順應四時陰陽。《黃帝內經》詳盡地闡述了順應自然以養生的觀點,揭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代理。這是因為,春夏陽氣漸升至大盛,是為秋冬的收藏做准備;秋冬陰氣漸升至大盛,是為春夏的生長做准備。故習練傳統體育養生功法,身心要順應四季自然規律和變化。
二、 動靜相兼
動靜相兼是指「動」與「靜」的有機結合,這里的「動」是指「動功」,「靜」指的是「靜功」。「動功」和「靜功」是各有特點且又有密切聯系的兩類傳統體育養生功法。
(一) 動靜相兼的內涵
動靜相兼,是練習形式上的動與靜的緊密配合及合理搭配,是思想與形體的活動及安靜,二者是相對的,行動則神易靜,靜及又能生動。因此,在練習過程中要做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一般來講,動對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潤滑關節和強壯肢體有良好的功效,而靜對平衡陰陽、調整臟腑和安定情緒等有獨特的作用。只有兩者結合,發揮其長處,彌補其不足,才可達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使身體強健,體質增強。「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是指聯系中意念要集中在動作、穴位、經絡、氣息的運行上,排除一切雜念,達到相對的「靜」。雖然形體處於相對安靜狀態,但要體會體內氣機的運動,如氣血的流通、臟腑的活動等,即靜中有動的感覺。
(二)「動功與靜功」
「靜功」在兩千多年前成書的《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中就「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的論述,這是對靜功方法的具體描述。靜功功法的類型歸納起來有吐納、行氣、打坐、禪定、煉丹、靜坐等。靜功的靜,並不是絕對的,而是外靜內動,強調意和氣的訓練。就是說,身體的外部形態表現為安靜不動,而體內的氣血在意念的驅使下按一定的規則有序地運行著,故古有「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的說法。
「動功」是指有形體運動的功法。動工多是外動而內靜,動中求靜,故曰:「靜未嘗不動,動未嘗不靜。」人的動作千變萬化,因此,自古以來的動功功法很多,如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等。
在習練傳統體育養生功法時,強調動靜結合。這是因為,從人體生命整體觀來看,人的生命運動應遵循精神和肉體統一的整體的生命運動規律。具體講,人體是「形」「氣」「神」各有所司。故「一失位則三者傷矣。是故聖人使之處其位,守其臟,而不得相干也。故形非其所安而處之則廢,氣不當其所充而用之則泄,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則昧,此三者,不可不慎守也」。也就是說,養生之要在於「將養其神,和弱其風,平夷其形,而與道浮沉俯仰」(《道原訓》)。就「形」「氣」「神」而言,動功和靜功在習練功效上各有所側重。所以,我們倡導動靜相兼,以實現生命運動整體優化的目的。
動靜相兼,要更具習練者的體質、精神狀態和練功的不同階段,靈活地調整動力和靜動的比重。有的人應以動功為主,有的人應以靜功為主。就是對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練功階段,有時側重於動功,有時則應側重於靜功。究竟怎樣選擇,一方面考老師指導,另一方面靠自己的體驗進行調整。
三、 練養結合
練養結合,是指練功和自我調養結合起來。練功對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健康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然而,只顧練功,不注意調養,就違背了練養結合的原則,也就達不到預期的健身效果。兩者必須密切結合,才能相得益彰。
(一) 關於練功
關於練功,應明白練功的目的、練功的方法以及與練功相關的問題。
第一,功法選擇。無論古代還是現代,功法很多,要選擇適合自己身體情況的功法。如靜功,有站式、坐式或卧式。對於身體強壯者,可選擇站樁,站樁消耗體力大,氣機發動快。站樁又有直立站樁和屈膝站樁兩種,要根據自己的體力情況採用。身體弱的練習者,可以選擇坐式,坐式又分端坐和盤坐(散盤、單盤、雙盤)。對於腿腳較硬的老年人,可先從端坐練起,待上身姿勢掌握好以後,再進入散盤或其他盤姿勢;對於體力尚好、腿腳還能堅持單盤的練習者,可從單盤開始,慢慢過渡到雙盤;對於站立或坐著不方便的人,可取用卧式。各種擇功方法不是絕對的,關鍵要依據個人的情況。對於年輕人來講,還是從屈膝站樁或雙盤開始進行嚴格訓練為好。
第二,功法強度的選擇。尤其動功,要根據體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功法。不要超強度練習,否則影響健康。第三,時間長短的選擇。對於體力差的人,適宜選擇時間不長的功法。
第四,練功環境的選擇。選擇好的練功環境,不僅有利於入靜,而且有利於氣機發動,功效顯現快。練功環境應選擇在地勢平坦、空氣清新、綠蔭草坪等環境幽靜的地方。切忌在人聲喧鬧、河岸湖邊、樓頂陽台、風口山坡等地練功。
(二) 關於調養
關於調養,在人們的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了很多有益的方法。養生一詞,原是廣義的。養生又稱攝生,乃養護保養性命,以達長壽的意思。
自古以來,因不知護養或護養不當而傷身的事例很多,故從老子、莊子起,均反復闡述養生之旨。史載,古代壽星彭祖認為「致壽之道無它,第莫傷之而已」,指出「憂愁悲哀傷人,寒暖失常傷人,喜樂過度傷人,憤怒不解傷人,遠思強記傷人,汲汲所願傷人,陰陽不順傷人」七個傷身的因素。晉朝葛洪提出了「養生以不傷為本」的原則。
世間一切事物都有個適度的問題,超過了一定的「度」,就會走向反面,即「物極必反」。養生也是一樣,以「適度」為尺度,如精神情志活動的適度、飲食五味的適度和體力房事的適度等,這些看起來普通,但十分重要,真正做到又是十分不易。
精神情志活動的適度,是說正常的精神情志變化(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是人之常情,如果這七情過度(突然地、劇烈地、長期地),就能損傷五臟,造成疾病,甚至暴亡。
飲食五味的適度,是說要注意飲食。人體雖因飲食五味以生,但如過量過偏,亦可因飲食五味以損,即「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素問·生氣通天論》)。這包括兩方面,一是飲食過量可以致病,所謂飲食自倍,腸胃乃傷;二十過於偏嗜(食物種類及五味的偏嗜)也能致病。另外,飲食過冷過熱也不適宜,要做到「飲食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提倡「飲食有節」,主張「寒溫適中」,反對「以酒為漿」。
體力房事的適度是指兩個方面,一是體育活動及體力勞動適度,二是房事要適度。《黃帝內經》示人「行勞而不倦」「起居有常」「不妄作勞」,認為「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東漢華佗曾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養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極強所不能,要貫徹動靜結合與適度的原則。房事的適度為歷來養生家和醫家所重視。精者身之本,要保養腎精,反對「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房事過度會造成肝、脾、腎三臟的虧損,易致萎、厥、血枯等重症。房事適度不是讓人「絕欲」,而是「節陰陽而調剛柔」,要「順應自然」切莫縱欲。
總之,無論精神意志、飲食五味,還是體力房事的過度都能致病。從養生來講,重在適度和調節,既不要太過,也不要不及,要懂得「凡物之用極皆自傷也」的道理。這是因為,各種內在或外界的因素突然地、劇烈地、長期地作用(諸如過度、不節、偏嗜、妄為、放縱、強力、長期不止等),使機體本來的生理機能超越正常范圍的活動,或過度消耗,都能破壞機體的正常生理狀態,從而出現病理現象。
練功是為了提高人體的健康標准,為此練功不僅要得法,而且要注意習練的強度和調養運用。把養練巧妙地結合起來,就能有效地促進傳統體育養生功法習練的效果。
(三) 順應自然保養生機
順應自然以養生,有兩個含義:一是指順乎自然界的陰陽變化以護養調攝的意思,即所謂「和與陰陽,調於四十」「因時之序」「順四時適寒溫」。這是正常的四季氣候變化,人們必須自覺順應。二是指順乎自然之理順應自然的狀態以養生。這就告訴練功者,練功時,應注意四時環境的變化。
關於順應自然要有正確的認識,即有被動適應和主動適應兩種。為說明問題,以人體適應外部環境溫度變化為例:被動適應是指練功者的情態倍的地適應自然界冷暖的變化而增減衣服;主動適應是指通過自身禦寒機能的提高來抗寒,天冷了,就主動調動機體去適應寒冷的天氣,而不是靠增加衣服。被動適應和主動適應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方法,給人體帶來不同的兩種生命狀態。我們倡導主動地適應自然界的變化,它能盡快的將人體引導到生命運動素質優化的良性狀態。被動適應和主動適應都是為了保養生機,只是方法和效果不同而已。
四、 循序漸進
傳統體育養生功法操練,動作雖然簡單,但要純熟掌握,需通過一段時間才能逐步達到。習練傳統體育養生功法,不能急於求成,不要設想幾天之內就能運用自如,必須由簡到繁,循序漸進,逐步掌握全套功法。我們倡導打好基礎,習練功法一步一個腳印,勤於動腦,善於總結,不驕不躁,這是確保功效早日顯現的重要保證。
(一) 動作、呼吸、意念的訓練要循序漸進
首先,學練動作時要循序漸進。就是說,要在弄清每一動作姿勢的前提下,一招一式地練習,動作要做到規范自如。
當整套動作能基本掌握後,就要把呼吸加上去。要求呼吸與動作配合得當,力求做到在平和自然的狀態下,加上呼吸。呼吸 要做到勻、細、綿、長,流暢自如。要想達到這種要求,不經過長期練習是做不到的。
當姿勢掌握的比較自然,呼吸也基本達到要求後,要逐步加上意念。要注意,意念配合是動作和呼吸運作過程中意念運用的活動。初學時,意念可以重一些,等練到一定程度,意念應放輕,到習練純熟時,意念要輕到感覺不到的程度(俗稱「無意念」)。也就是說,意念的訓練要堅持兩點,一是意念與動作、呼吸密切配合,動作、呼吸、意念同練,不要顧此失彼;二是運用程度由重到輕,由輕到無。
(二) 功效顯現要有循序漸進的思想准備
練傳統體育養生功法者有的特別注意練功的效果,總希望功效出現越早越好,程度越明顯越好。這種急躁情緒是要不得的,這種心態會使心緒煩亂,影響氣機發動和氣血運行,有礙功效顯現。因此,習練傳統體育養生功法時,應心緒安定、不急不躁,這樣反而有利功效增顯。為此,建議習練者不要天天做比較,最好練功一段時間之後,作一次總結,體會一下功效增進情況,這是糾正急躁、引導習練者走上循序漸進軌道的好方法。
(三) 練功時間安排和練功強度也應逐步增加
要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逐漸增加練功強度和習練時間,不能超越自己體能的限度,過急地安排練功時間和強度。
五、 持之以恆
同是傳統體育養生功法的習練者,但取得的功效差別很大,是什麼原因?原因可以舉出很多,如修煉不當、雜念太多、外部干擾等等,然而,不能持久是諸多因素中最易出現而又難以克服的毛病。因為在老師的指導下,可以因地因時消除或躲避外部干擾的影響。對於不能持之以恆的練功者,老師的作用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因為,持之以恆是發自習練者內心的行為表現,一旦習練者自己偏離習練的法則,或操之過急,或時練時停,或巧取捷徑,習練將半途而廢。總之,堅持練功要靠自己的決心和毅力,要在端正自己練功目的的前提下,調整心理狀態。只有這樣,才能收到點點滴滴功效的累積效應。
(一) 持之以恆有利良性生命狀態的形成
在練傳統體育養生功法時,生理狀態的基本特徵是大腦皮質活動的有序化,我們稱這種狀態為傳統體育養生功法態。傳統體育養生功法態對人體的生理狀態是有影響的,即經常練功的人,其生理、心理狀態都展現出生命活力旺盛的生命狀態。這種生命狀態的形成不是一招一式的習練得到的,而是經過長時間的艱苦鍛煉,一點一滴積累而成的。因此,我們提倡練功後看效果,而不是練功前為自己制定一個不切實際的宏大目標,要牢牢樹立起持之以恆的信念,下定決心,一招一式地學習,一日復一日地習練。如果能這樣,在經過長時間鍛煉後,就會發現身體狀況發生了變化。沒有持之以恆的艱苦鍛煉,良性生命狀態是難以形成的。
(二) 把持之以恆貫徹到傳統體育養生功法習練的全過程中
要把持之以恆貫徹到傳統體育養生功法習練的全過程中,並以此進行意志磨練。練傳統體育養生功法是強身健體的過程,也是磨練意志的極好時機。可以想見,一個意志堅強的習練者,必然會在傳統體育養生功法過程中能較快地體驗到功法的真諦。這一切,定會能很好地促進身體素質的變化,盡快實現強身健體的目的。
(三) 循序漸進與持之以恆
我們講的「循序漸進」這個原則,是要防止急功近利的情緒,不要過激過猛,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選練功法,適度而行。這里的「持之以恆」是針對練功效果的形成過程。練功目的是強身健體,而體魄強健是有過程的,也就是說,新的生命狀態形成有一個過程。所以既要倡導循序漸進,又要注意持之以恆。
練習傳統體育養生功要不斷克服各種困難,要有堅持不懈的品質與常年有恆的意志,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要刻苦耐勞,不急不躁。長期鍛煉,能提高人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並培養人們勤學、自覺、刻苦和勇於探索的良好習慣與意志品質。
以上五個方面概述了傳統體育養生功法鍛煉的基本原則,事實上,用現代體育觀來看,合理有效的健身鍛煉對人的整體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均有積極的影響。它不僅是全面增強體質、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的有力手段,而且是提高健康水平、預防和抗禦各種疾病的靈丹妙葯與延年益壽的有力武器。「生命在於運動」這句格言,簡明形象地說明了體育健身與人體發展的辯證關系,生動地反映了生命活動的本質屬性。現代社會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把健身養生作為個人生活方式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個人應當享受的權利和必須向社會承擔的義務,自覺地投身到科學的傳統養生鍛煉中去。
傳統體育養生功法鍛煉的基本要領
傳統體育養生的鍛煉方法雖然繁多,但基本要領是相同的,主要有身體端正(調身)、呼吸深長勻細(調息)和心神寧靜(調心),有人稱其為練功要旨,也有人稱為三大要素。三者之間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關系,調身是基礎,調息是中介,調心主導調身和調息。
一、 身體端正——調身
身體端正要領在於調身。所謂調身,就是有目的地把自己的形體控制在受意識支配的一定姿勢和一定的動作范圍之內,通過練習以達到「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使機體處在動態的平衡之中。
人的姿勢千變萬化,但不外乎行、卧、坐、立四種基本形態,古人稱「四威儀」,並要求「行如風、站如松、坐如鍾、卧如弓」,這些也是養生所要求的。調身主要是注重身型和身體運動,同時強調呼吸和意識的配合,這種功法利於改變身體形態,使身體強壯。調身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練形中調身到最不舒服,如在導引動功及站樁時降低功架,一般適宜青少年及體質好無殘疾者,可以提高功力;二是練形調身到最舒服,如自然站、卧功等,一般適宜老年人及體質弱者,以達到養身延年的目的。
傳統體育養生功法的鍛煉與其他體育運動一樣,需要量的積累,因此,在身體能承受的情況下,可強大運動量,由舒服練到不舒服再到舒服,功夫自然就提高了,身體也會越來越健康、強壯。
二、 呼吸深長勻細——調息
呼吸深長勻細指的是調息,它主要是指對呼吸的控制要緩慢。通過特定的身型或動作及意念的配合,練人的元氣,從而達到內氣鼓盪、精氣流暢,正如中醫所講的通者不痛、痛者不通,氣血流暢,百病皆無,進而周天運行,氣達全身。練功時調息多數要在有經驗的老師指點下進行練習。
調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人除了大腦以外的其他部位、器官產生特殊的變化。調息也可以支持調身,這是因為練形調身過程中需要氧氣和其他物質,這些都離不開呼吸的作用。調息中的腹式呼吸有利於呼吸肌肉的鍛煉。
所謂練呼吸調息,即練功者通過調控呼吸修煉,以達到培育人身正氣、清心安神和息煩調節情緒的目的。如何進行調息,《素問》中說:「所有來自腎有久病者,可以寅時面向南,凈神不亂思,閉氣不息七遍,以引頸咽氣順之。如咽有硬物,如此七遍後,餌舌下津令無數,故曰返本還原,久餌之,令深根蒂也。」這就是說有腎病的人,應在早晨3~5點鍾面向南,專心凝神,控制呼吸,然後引頸咽氣,如咽硬物之感,如此七遍,常年堅持,就能使腎病康復。這里的呼吸方法並非專治腎病,而是在時間上有所強調而已。因為早晨3~5點鍾正是肺經最盛的時間,肺主氣,腎主納氣、練肺補腎之用。調控呼吸的方法有很多種,大體可以歸納為一下八種類型。
(一) 自然呼吸法:包括自然胸式、腹式呼吸及混合呼吸。
(二) 腹式呼吸法:包括順腹式、逆腹式潛呼吸和臍呼吸。
(三) 提綱呼吸法。
(四) 鼻吸、鼻呼口吸和鼻吸口呼之法。
(五) 煉呼與煉吸法。
(六) 吐字呼吸法。
(七) 數息和隨息法。
(八) 意呼吸法。
三 、心神寧靜———調心
調心,主要是通過意識調節來練心,使心靜,進而練精神、練思維,在良性意識的指導下,達到思維敏捷、反應靈活、氣血通暢,從而達到健身目的。
意識、意念的調整叫調心,這里的心,不單純指心臟,而是指古代養生理論認為的由「心」支配的體內意識和體外意識。調心的目的就是訓練大腦思維對外界的反應,並且這個反應是無意識的,如練習養生功的入靜,就是為了提高對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
調心主要有以下四種方法。
(一) 意想放鬆法:主動地以意識引導身體各部位放鬆,並使思想相對集中,以解除身心緊張狀態。
(二) 注意默念法:默念字句,默念詞句,化雜念為正念,這是集中思想常用的方法。
(三) 意想數息法:默數自己呼吸的方法,有數息和隨息兩種。
(四) 排除雜念法;排除各種思想雜念與干擾,集中注意力。
2、八段錦功法的詳細要領
八段錦功法的詳細要領:
1、松靜自然
松靜自然,是練功的基本要領,也是最根本的法則。松,是指精神與形體兩方面的放鬆。這里的「自然」決不能理解為「聽其自然」「任其自然」,而是指「道法自然」。
2、准確靈活
准確,主要是指練功時的姿勢與方法要正確,合乎規格。。靈活,是指習練時對動作幅度的大小、姿勢的高低、用力的大小、習練的數量、意念的運用、呼吸的調整等,都要根據自身情況靈活掌握。
3、練養相兼
練,是指形體運動、呼吸調整與心理調節有機結合的鍛煉過程。養,是通過上述練習,身體出現的輕松舒適、呼吸柔和、意守綿綿的靜養狀態。
4、循序漸進
只有經過一段時間和數量的習練,才會做到姿勢逐漸工整,方法逐步准確,動作的連貫性與控制能力得到提高,對動作要領的體會不斷加深。
(2)傳統養生功法八段錦擴展資料
八段錦功法特點:
1、柔和緩慢,圓活連貫
柔和,是指習練時動作不僵不拘,輕松自如,舒展大方。緩慢,是指習練時身體重心平穩,虛實分明,輕飄徐緩。圓活,是指動作路線帶有弧形,不起稜角,不直來直往,符合人體各關節自然彎曲的狀態。它是以腰脊為軸帶動四肢運動,上下相隨,節節貫穿。
連貫,是要求動作的虛實變化和姿勢的轉換銜接,無停頓斷續之處。
2、松緊結合,動靜相兼
松,是指習練時肌肉、關節以及中樞神經系統、內臟器官的放鬆。在意識的主動支配下,逐步達到呼吸柔和、心靜體松,同時松而不懈,保持正確的姿態,並將這種放鬆程度不斷加深。
緊,是指習練中適當用力,且緩慢進行,主要體現在前一動作的結束與下一動作的開始之前。動,就是在意念的引導下,動作輕靈活潑、節節貫穿、舒適自然。靜,是指在動作的節分處做到沉穩
3、神與形合,氣寓其中
神,是指人體的精神狀態和正常的意識活動,以及在意識支配下的形體表現。「神為形之主,形乃神之宅」。
八段錦功法是一套獨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起源於北宋,至今共八百多年的歷史。古人把這套動作比喻為「錦」,意為五顏六色,美而華貴!體現其動作舒展優美,視其為「祛病健身,效果極好;編排精緻;動作完美。」
現代的八段錦在內容與名稱上均有所改變,此功法分為八段,每段一個動作,故名為「八段錦」,練習無需器械,不受場地局限,簡單易學,節省時間,作用極其顯著;效果適合於男女老少,可使瘦者健壯,肥者減肥。
3、八段錦功法的功效是什麼?
宋人蘇東坡在「蘇沈良方」中介紹過八段錦的功效:晨起,盤腿而坐,先叩齒、攪海、鳴鼓各數十次,隨後吐故copy納新,待氣滿胸,再徐徐而出。然後用手依序按摩腳心、臍下、腰脊間、眼面、耳項,直至發熱,最後按捏鼻數次,梳發百餘次。蘇東坡親自實踐後,感覺「此法甚效,初不甚覺,但百餘日後,功效不可量,比之服葯,其效百倍」。
八段錦其實就是一次全身按摩,認認真真地做一次,通常需要半個小時。醫學研究發現,人早上起來,所有微循環都zd處於閉塞狀態,心絞痛很容易發作,但做完八段錦以後,就可保平安。曾經有一本書講,一平方毫米的皮膚在安靜狀態開放10根毛細血管,熱療以後,可以開放到50根,按摩以後,可以從10根開放到300根——按摩的作用比熱療還大!
新編八段錦則是在傳統八段錦的基礎上,繼承其動作簡易學等優點,發展成為適合現代人快節奏生活方式的一種簡單便捷的養生功法。
4、八段錦自愈療法:流傳八百年的中國養生功法的目錄
<
5、八段錦有哪些養生機理?
八段錦的養生機理:八段錦是由八種不同動作組成的健身術,故名「八段」。因為這種健身功可以強身益壽,祛病除疾,其效知果甚佳,有如展示給人們一幅絢麗多彩的錦緞,故稱為「錦」。
八段錦是我國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健身術,據有關文獻記載已有八百多年歷史。八段錦屬於古代導引法道的一種,是形體活動與呼吸運動相結合的健身法。活動肢體可以舒展筋骨,疏通經絡:與呼吸相合,則可行氣活血、周流營衛、斡旋氣機,經常練習八段錦可起到保健、防病治病的作用。八段錦對人體的養生康復作用,從口訣中即可看出。
例如「兩手托天理三焦」,即說明雙手托天的動作,對調理三焦功專能是有益的。兩手托天,全身伸展,又伴隨深呼吸,一則有助於三焦氣機運化,二則對內臟亦有按摩、調節作用,起到通經脈調氣血、養臟腑的效果。同時,對腰背、骨骼也有良好作用。其他諸如「調理脾胃單舉手」、「搖頭擺尾去心火」等等,均是通過宣暢氣血屬、展舒筋骸而達到養生的目的。八段錦的每一段都有鍛煉的重點,而綜合起來,則是對五官、頭頸、軀干、四肢、腰、腹等全身各部位進行了鍛煉,對相應的內臟以及氣血、經絡起到了保健、調理作用,是機體全面調養的健身功法。
6、八段錦真的可以養生嗎?如何科學的練習8段錦?
八段錦是可以養生的,其實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種強身健體的體操。它主要是通過呼吸的調整以及身體活動的調整來調理臟腑氣血,恢復代謝功能,從而達到強身健體,防病養生的功效。科學的練習八段錦,除了掌握基本的動作要領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項,接下來我們就詳細的說一說。
1.堅持鍛煉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通過這種體操的方式達到養生練體的目的,那絕非一朝一夕的功夫就可以造就的,許多人都是在堅持了三到六個月之後才會看到明顯的效果,所以想要通過這種方式來養生,那就必須要堅持每天固定的時長,按標准做完一整套的動作。
2.不能立即洗澡
每天練完八段錦之後不要立即洗澡,因為在我們剛鍛煉完以後身體會出汗,身體的毛孔都處於張開的狀態,不論是用熱水洗澡還是涼水洗澡,都容易讓濕氣進入體內,長此以往會對關節,骨骼,等身體機能部位造成影響。一般建議,在鍛煉完之後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以後再洗澡。
3.不要立即吃飯
在剛鍛煉完之後,我們的身體處於一個亢奮的狀態,這時候我們的消化能力是很差的,立即吃飯的話會造成腸胃功能的紊亂,消化不好或者嘔吐等不良現象。所以在鍛煉完之後,我們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等待我們的消化功能逐漸恢復正常以後再飲食或者吃東西。
這些就是科學的練習八段錦時需要注意的事項,每個人去鍛煉的目的都不同,只要我們按照正確的方法科學的鍛煉,加以時日一定會達到養生煉體的目的。
7、八段錦健身術養生機理是什麼?
八段錦是由copy八種不同動作組成的健身術,故名「八段」。因為這種健身功可以強身益壽,祛病除疾,其效果甚佳,有如展示給人們一幅絢麗多彩的錦鍛,故稱為「錦」。
八段錦是我國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健身術,據有關文獻記載已有八百多年歷史。
八段錦屬於古代導引法的一種,是形體活動與呼吸運動相結合的健身法。活動肢體可以舒展筋骨,疏通經絡:與呼吸相合,則可行氣活血、周流營衛、斡旋氣機,經常練習八段錦可起到保健、防病治病的作用。八段錦對人體的養生康復作用,從口訣中即可看出。例如「兩手托天理三焦」,即說明雙手托天的動作,對調理三焦功能是有益的。兩手托天,全身伸展,又伴隨深呼吸,一則有助於三焦氣機運化,二則對內臟亦有按摩、調節作用,起百到通經脈調氣血、養臟腑的效果。同時,對腰背、骨骼也有良好作用。其他諸如「調理脾胃單舉手」、「搖頭擺尾去心火」等等,均度是通過宣暢氣血、展舒筋骸而達到養生的目的。八段錦的每一段都有鍛煉的重點,而綜合起來,則是對五官、頭頸、軀干、四肢、腰、腹等全身各部位進行了鍛煉,對相應的內臟以及氣血、經絡起到了保健、調理作用,是機體全面調養的健身功法。
8、養生功法八段錦,站樁,蹲牆功那個最能強身健體,增強人的抵抗力
腎虛對於男人來講,是關乎尊嚴的問題,一旦出現了腎氣虛,那麼一定要及時的調理,多吃一些鹿茸,山葯,豬腰子以及枸杞子來補。
9、何為八段錦
八段錦是我國傳統養生術中的經典,有著比較好的健身效果,但是,在千百年的傳承過程中,由於習練者各自不同的體悟,八段錦的練法也就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在我國武術的發展過程中,許多武術大家對八段錦特別偏愛,都或多或少練習過。這其中,講究內在修為的武術內家流派尤其重視八段錦,其主要練法和社會上流行的有所不同。<,r9
©漏盡閣新社區 --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今生若不學修真,未知來生甚胎里! I
一、雙手托天理三焦6<k%:
含胸拔背,自然站立,全身放鬆,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掌心向上,手指自然分開,中指尖相向,從胸腹前如「托天」狀慢慢向上托起。要真如「托天」一樣用暗勁,做到「力從腳跟起,貫到泥丸宮」。托到頂門後,掌自然向外、向上翻轉,中指尖始終相向,如此繼續向上托起,托到不能再高時,用暗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向上頂八次。注意須用意、用暗勁向上頂,胳膊不可上下彎曲、晃動,臂肘始終是直的。做完八個動作後,手臂自然向兩邊松垂下來,同時全身放鬆,自然松一口氣。稍歇一會兒後,再做下一遍運動,共做八遍六十四個暗勁動作。Hrgf4
「泥丸宮」,俗稱頂門,即嬰兒頭骨未合處。^
©漏盡閣新社區 --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今生若不學修真,未知來生甚胎里! -
二、左右開弓似射鵰C{0
含胸拔背,馬步站立做到「三平」。「三平」,即小腿與地面垂直,大腿與小腿連成直角,身背又與大腿垂直,做到「三平」很難,年老與體虛的人,可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適當站立即可,不可強求。*"K$S=
站好後,左手虎口張開,食指上指,其它四指如握弓背狀,右手如拉弓弦,從胸前用暗勁左右拉開。左手向左一直伸展,同時目視左前方,如欲射大雕狀。左手完全伸展後,左右手依舊用暗勁一個伸,一個拉,左手向左再頂八次,然後自然松開、收回,同時全身放鬆,松一口氣。稍歇一會兒後,再換向右方做一遍,也頂八次。如此左右各做八遍。T`[
注意向左右用暗勁頂時,伸直的手臂不能彎曲或來回收縮,始終用的是暗勁,從外表上看不出來。EM~
©漏盡閣新社區 --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今生若不學修真,未知來生甚胎里! <?Gk!w
三、調理脾胃單舉手9lp8U$
四、五勞七傷往後瞧RQ0
全身放鬆,自然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手指自然分開,相向,從腹前開始,右手掌心向上,向上慢慢托舉;左手掌心向下,向下慢慢按壓。右手托到頭一側時,掌心自然向外翻轉,逐漸上舉如「托天」狀,手臂一直伸到不能再伸時,左手也下壓,中指尖自然指向前方,壓到不能再壓時,腰帶動上半身向左轉,轉到不能再轉時,兩手用暗勁一個向上舉,一個向下壓,同時兩眼用力瞧右腳跟。這樣舉、壓、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連續做八次後,兩手鬆回,上半身也轉正,同時全身松一口氣。稍歇一會兒,再換過左手舉,右手壓。如此反復左右側各做八遍。E5O
傳統上這兩段分開來做。我多年的實踐,證明這兩段合起來做,效果更好。做這兩段動作時,兩腿始終是站直的,不能稍打彎曲。腰也不能來回扭動,而是始終朝一個方向轉。]Pgv
©漏盡閣新社區 --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今生若不學修真,未知來生甚胎里! +
五、怒目攢拳增氣力xFO
馬步站立,含胸拔背,上身、大、小腿做到「三平」;兩手如卷餅式握拳,並以內勁緊貼腰間,拳心向上;兩目怒視前方;用暗勁將右拳慢慢沖出,拳心自然翻轉向下。沖到不能再沖時,手臂已直,依勢用暗勁再向前沖八次。然後全身松開站立,自然松一口氣。稍休息一會兒後,換為左手沖拳。如此左右各做八遍。Y&
如卷餅式握拳,也是暗勁,這樣拳才能攢得緊。不但「攢拳」要「怒目」,「兩手托天」、「左右開弓」、「單手舉」、「往後瞧」以及後面要解說的「搖頭擺尾」、「起踮」等,也要「怒目」。「怒目」,能提起全身精神,使一身精、氣、神貫足,也鍛煉了眼睛視力。戲劇大師如梅蘭芳他們的眼神,也都是經過了鍛煉的。「怒目」二字,不可忽視。N
©漏盡閣新社區 --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今生若不學修真,未知來生甚胎里! LHQ
六、兩手攀足固腎腰>(
全身自然站立,放鬆;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用暗勁向後、向上、向前、向下連續慢慢劃弧,指尖伸向足前;手臂向下劃弧時,上半身帶同腰也一齊下劃。手伸到不能再伸時,依勢用暗勁向足前下壓八次,然後全身松開,恢復原站位,同時松一口氣,稍休息一會兒,再做下一遍動作。共做八遍。@/AP`_
這一段運動中,兩腿始終是直的,不能打彎;兩臂也不能彎曲。有的人身子缺乏運動,比較僵硬,開始「攀」不到足,但鍛煉久了循序漸進,也可漸漸「攀」到足。有的人身子軟活,手能很容易地「攀」到足,此時可用兩手壓足前的地面,或手臂稍曲,以兩肘「攀足」,使兩腿與腰部有綳緊的感覺,即可達到鍛煉的效果。s=
這一段還有兩個要領必須掌握,即「兩手攀足」時,頭頸必須完全放鬆,腦袋如垂瓜一般,兩手臂也要完全放鬆。下壓「攀足」時,不能上下屈伸,而是用暗勁依次向下壓。%\|Bl
我認為,這樣依法運動,不但能「固腎腰」,還能有效預防「腦猝中」,即腦血栓一類的疾病,因為這一套運動可使腦血管保持通暢,對健身強體大有益處。但老年人做這套運動時,盡可能慢一點,以身體感覺舒暢為度,慢慢達到要求的標准。也可在起床前,兩手指肚(不可用指甲)緊貼頭皮,從前到後梳頭50次,使血液通暢,再下床做這套運動,則更覺適宜了。
©漏盡閣新社區 --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今生若不學修真,未知來生甚胎里! 6goX#p
七、搖頭擺尾去心火I?[Y+
全身放鬆站立,兩腳分開,比肩略寬。以腰帶動上半身,如太極拳之「摟膝拗步」向右轉,同時右手向右劃,左手向右前方推,右腳、左腳以腳跟為圓心,自然外擺、內扣,兩腿自然曲成弓步。左手推到不能再推時,右手自然向下壓在體一側。接著左手再用暗勁向前推八次。再用太極拳之「摟膝拗步」法,左手從體前向左側劃,右手向左前方推,以腰帶動上半身亦向左側轉來,注意此時頭即上半身應盡量轉向左側,左腳、右腳自然外擺、內扣,這才是真正的「搖頭擺尾」。右手推到不能再推時,用暗勁向前再推八次。如此左右反復,各做八次。*?mr
有的傳授教人做這一節時,搖搖頭,擺擺屁股就完了,這不能達到真正「去心火」的目的。收功後,全身松一口氣,休息片刻,再進行下一個動作。ZO
©漏盡閣新社區 --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今生若不學修真,未知來生甚胎里! E
八、最後起踮百病消 q
全身放鬆站立,兩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身體緩緩上引,腳跟自然離地,引到不能再引時,用兩腳尖支撐全身站立,直到不能支持時,腳跟緩緩著地,隨即松一口氣,如此共做八遍。此段過去作「背後七顛百病消」,用腳跟提起頓地,連做七次。這個方法不好,腳跟頓地容易使腦部受到震盪。我將「七顛」改為「起踮」,並改了運動的方式,如此才有益於健康。%5g
©漏盡閣新社區 --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今生若不學修真,未知來生甚胎里! a
做這套內家八段錦的時候,要時時記著「道法自然」的訓言。得法與否,存乎一心。要反復練習,仔細體味,直到能夠自如運用。呼吸要自然,千萬不能憋氣。動作要自然、舒展、大方。用意,用暗勁、內勁,不用拙力、僵力。每個人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循序漸進地練習,持之以恆地練習,逐漸達到純熟境地。長年累月不間斷地鍛煉,必有奇效。<TJKZ
從運動量來說,最好每天能做兩次,早晚各一次。如早晚時間難以安排,每個人也可按自己的條件,靈活地選擇其中一些式子,隨時隨地練習。如走路時可常踞起腳跟,久久自會有奇效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