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練習太極拳的站樁,對身體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站樁 有明白人教 站對了 抻筋拔骨調理氣血強化身體 站錯了 膝蓋 腰 等一些關節都容易出毛病也達不到練體效果
2、太極拳如何練站樁?(轉)
兩足並行開立,與肩同寬,或比肩稍寬。兩足尖指向正前方,或略成八字。兩腿屈膝下蹲,初學或體弱者,可採用稍微屈膝的「高樁」;久練者應採用大、小腿之間彎成135 。角左右的「半樁」。重心放在兩腿之間,足心含虛,全足踏實。上體自然正直,頭頂起、檔落下,精神提起,含胸拔背,沉肩墜圖一肘,尾間中正,立身安舒。其身法基本要領與太極拳架全然相合。在屈膝下蹲的同時,兩手由兩側回環上提,環抱於胸前,使兩掌心與乳心遙遙相對,中間相隔一橫拳半。兩手十指和掌心也遙相對應,兩手指尖之間,相距一橫拳左右。兩掌心朝里而略為朝下,腕根塌沉,掌心含虛。兩肘須略低於腕部,並用意里裹。全身務須有下沉的氣勢。這種兩臂環抱的站樁姿勢,在技擊意義上含有「守中」的意思。即:以頭頂百會穴至檔下會陰穴一線為中心線,使全身重心自然地落在兩足之間的中心,這樣,身法與檔步自然正中安舒,穩定性好,其所以置兩臂、兩手於圓周線上,乃是含有防禦和待機反擊、搶攻之攻守憊識。因此,腋窩要虛,而兩脅空隙相對地要實。兩腋虛,則臂部彈性充足,伸縮餘地較大;兩脅實,則邊門不易受侵。但腋虛脅實是結合兩臂、兩肘來說的。兩臂既要用意外撐,又要用意里裹,這是有意識地鍛煉兩臂的擁撐之勁,兼含待機棚發擊敵、以及守中防護心窩、胃院、脅腋等部的職責。在此姿勢的基礎上,一旦化靜為動,只須以肘為軸,舉手向上即可護及頭面,落手向下又可防守檔膝。這充分說明武術站樁與養生氣功站樁,在要求上是不盡相同的。突出地表現在武術站樁的心理意志訓練、放鬆訓練、耐力訓練、形態訓練和呼吸訓練等等,幾乎無一不與武術技擊要求密切相關連。
如此站定後,兩眼向前平視,不怒不閉,息心靜氣,無思無慮。先輕輕搖晃一下身軀,覓得最適中的重心垂直點。然後大口吐出濁氣,以鼻深納清氣三至五度。繼而氣斂神凝,舌抵上聘,以鼻緩緩呼吸。一般可採用腹式正呼吸法,久練者也可採用腹式逆呼吸法。吸氣時氣貼脊背,呼氣時沉於丹田。「氣沉丹田」一詞,通常泛指腹式呼吸法,而這里也借指腹部鼓盪的自我感覺。但切忌做得過分,尤其不宜仿效硬氣功表演者那樣把大、小腹肌都收緊貼到脊背上去,須知太極拳主張取法於自然,而不應強硬造作。初練站樁的人,只須純任其自然地練習,每日一次,每次三五分鍾;然後根據各人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逐步遞增至巧一20 分鍾。這樣持之以恆地練習,就會自覺下盤日趨穩實,腰腿有功,丹田之氣充盈,四肢內勁也相應增加。
與此相類似的,而僅僅在手勢上稍有變化的樁式很多,都可統稱為「渾元樁」。例如:(一)在上述「抱雲樁」的基礎上,使兩手成握拳式,此即為「抱月樁」。(二)在抱雲樁的基礎上,兩手心轉腕外翻,使手心稍向外並遙相對應,如雙手合抱一足球,此即為「抱球樁」。此式兩手拇指指尖朝里與乳心遙遙相對,中間相隔一橫拳。此外。輔助樁式常練的有「手揮琵琶樁」,或稱「川字樁」。實即取太極拳「手揮琵琶式」姿勢來練站樁,但每次必須先後練習左、右兩個分式。
3、練太極拳為什麼要站樁
太極拳真髓首由站樁起,「從不動中求速動,從無力中求有力,從笨拙中求靈巧,從平常中求非常。」、「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不動之動乃是生生不已之動。」
凡是通過站樁訓練的人會顯得特別靈巧,爆發力良好,呼吸暢通,血液循環旺盛,疏通經絡,強健筋骨,潤養肌膚,促進新陳代謝,改善先天和後天的不足,開發人體潛能,增智開慧,使身體內部的各系統得到全面調整提高人體的耐力和體力,增強人體的力量和素質。
4、練太極拳如何站樁 打太極拳的人怎樣練站樁
太極拳有樁而不尚站樁。
如果站樁之功能夠比得百上太極拳的話,那麼就叫做太極樁功好了,度又何必叫做太極拳呢?
練拳和站樁是相輔相成的,拳練好了自然就會站樁了,拳練不好樁也問站不好。站樁,只是在太極拳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一種養答生術,學拳者不要舍本而逐末。內
至於太極拳的樁功,在百度上有「太極十三樁」條目,裡面容解析得還可以。適當參考也不是不行的。【見明】
5、太極拳站樁的要領
(1)頭易正:頭居人體最高處,為人身之君,是一身之主宰,不宜傾斜,俗語講:「上不正,則下斜」,頭正神清,神態端莊,收頦直頸而其頭必正直,大有統領全身之意。
(2)肩易順:順肩者,兩肩向左右的方向平而順之,意在肩骨均衡、平行、舒展的向左右伸張,毫無拘禁、高聳之狀,以合出勁之態,此勢乃此樁基本架式要求。
(3)胸易出:出胸者,人之威嚴在於胸,出胸不是挺胸,出胸以壯神威,挺胸則有失中正,出胸有利於腰的靈活,腰部靈活,則身體輕靈,周身合力易成。
(4)腰易穩:腰,為人身骨節的中心主宰,是人身四肢上下運動的紐帶,乃重心之所系。因此,腰肢最要緊的是穩,穩而厚重則堅實,上、下行氣不滯,則出勁不空。
(5)足易堅:足堅者,兩足放平,大趾內側用力向下扣,使腳部穩穩的立於地上,古語言:百力皆發於腳,足之堅穩否,將直接的影響步法、身形、發力的能力。
(5)太極拳養生站樁擴展資料:
站樁可以提高人體抗擊打能力及發放能力,還可以鍛煉神經末梢,增加反應靈敏度。在站樁修煉中,採取了意念假借、內視觀想及精神放大等三種精神誘導方法。意念假借是在假想身體與外物相互作用時(例如意想兩手抱球於胸前),體會身體所發生的相應變化。
然後,在意念假借基礎上,利用內視觀想的方法來體察自身表皮、肌肉、筋、骨、髓的變化。精神放大,即是意想自己頭頂藍天,腳踏大地,身體充塞於天地之間。先天無極門的樁功,為充分發揮人體潛能,將勁力有效調動起來,在上述意念誘導訓練的同時,更注重丹田開合及周身氣血鼓盪。
因為丹田乃氣機發起之源,只有充分啟動丹田,才能實現身如氣囊力貫周身。通過站樁,可達到內外三合(即神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並可促成六面平衡之力,周身相爭相抗,不偏不倚。
6、太極拳應該怎麼站樁?最好有圖解,詳細一點。謝謝。
站樁是修煉太極內功的捷徑,歷來受到太極大家的青睞。給你一個視頻網址,自己慢慢看吧:http://6.cn/watch/11358236.html
如果想看參考書,將你的QQ給我,我仔細列給你。
7、練太極拳到底要不要站樁?
有很多人練太極拳喜歡站樁百。甚至是以站樁為主,架子為輔。對不對呢?從健身,養生以及個人興趣來看沒有錯。但是,從想練出純粹太極功夫,想感受太極拳的真正的味道的角度度而言,過於看重站樁則肯定是不對的。
我這么說,必然會有人持反對的意見。這是很正常的。可是我若不把這其中的究竟說個清楚,那麼,也就失去了我擬此標題的初衷了。只有交代了究竟,大家知其所以然了,才有可能按圖索驥的去練知,並練而得法。
站樁在很多拳種門派當中是重中之重。可在真正的太極拳傳承當中卻並非如此。這是一道種輕視,還是一個不說的秘密?都不是。其實,這個問題的答回案很簡單——自成體系的太極拳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功夫不是站出來的,而是動出來的。所以,任何一個太極拳流派的老師都是異口同聲的告訴自己的入室弟子,功夫都是在行功走架中出來的。自己的嫡傳答自然不會糊弄。所以,太極拳在這一點上即為功夫不是站出來的一個佐證。
8、太極拳到底有沒有必要站樁
有很多人練太極拳喜歡站樁。甚至是以站樁為主,架子為輔。對不對呢?從健身,養生以及個人興趣來看沒有錯。但是,從想練出純粹太極功夫,想感受太極拳的真正的味道的角度而言,過於看重站樁則肯定是不對的。
我這么說,必然會有人持反對的意見。這是很正常的。可是我若不把這其中的究竟說個清楚,那麼,也就失去了我擬此標題的初衷了。只有交代了究竟,大家知其所以然了,才有可能按圖索驥的去練,並練而得法。
站樁在很多拳種門派當中是重中之重。可在真正的太極拳傳承當中卻並非如此。這是一種輕視,還是一個不說的秘密?都不是。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自成體系的太極拳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功夫不是站出來的,而是動出來的。所以,任何一個太極拳流派的老師都是異口同聲的告訴自己的入室弟子,功夫都是在行功走架中出來的。自己的嫡傳自然不會糊弄。所以,太極拳在這一點上即為功夫不是站出來的一個佐證。
9、打太極拳為什麼要站樁
傳統武術都有樁功的伴隨,具體的需要自己體會,別人說的容易誤導。
我個人覺得你應該堅持一段時間就會深有體會了!
我小時候也練過一段時間樁功,也就是蹲馬步這類練習方式。我的感覺是力和氣有明顯的變化且不容易出汗。有時候站的久了退步肌肉會一跳一跳的,但沒有堅持住,1年多一點就廢棄了。
10、練習太極拳為什麼要站樁
站樁」亦可名之謂「植物式運動」,就是將身體擺好一個姿勢,不許動,一直保持其形態不動,直至不能支持為止,這就叫「站樁」,是練拳前的「前奏」。
站樁就是練樁功,是通過靜站形式來形成動力定型的,是有動有靜,動靜統一的運動,不練習站樁是體會不到靜極生動的意境,站樁是產生和發達本能勁力的最佳捷徑,但由於簡單、朴實枯燥乏味,而往往被人們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