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堂血瘀證

養生堂血瘀證

發布時間:2020-07-29 00:35:18

1、血瘀是怎麼回事

對於血瘀是怎麼回事,看完就明白了。
活血化瘀,大家是經常聽到吧?那麼對於女性,對於婦科,活血化瘀這個方法都有些啥作用呢?對於女性來說呢,不管是每個月的親戚來,還是懷孕,還是產乳,所有女性特有的生理功能,都和血有關。
所以有話說,女性以血為主,血不足,或者血脈凝滯等,都會導致婦科病的產生。那麼關於瘀,是什麼意思呢?

瘀,積血也,也就是有血積聚導致的問題。血是飲食經過脾胃運化後的水谷精微,奉心陽而化為血。然後在身體內循環不斷,營養全身。
血的正常狀態是在血管里規律有序的運行的。如果流動的過程被阻礙了,或者漫出來了,就屬於病理變化的血瘀。血瘀是血氣不和的一種情況。

那麼導致血瘀的原因有哪些呢?
主要有這幾種:
氣滯血瘀,
氣虛血瘀,
寒凝血瘀,
熱灼血瘀,
出血成瘀
久病成瘀
情志失調致血瘀
氣為血之帥,氣是推動血的運行的。氣有一點運行不好了,血就有一點運行不到位,也就是說,氣和血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那麼氣滯了,自然就會血瘀。氣滯血瘀,是屬於實證。
氣虛血瘀,
氣虛了,身體的運行都會顯得無力,很簡單的道理,餓了說話都沒力氣,身體虛弱的人,說話都沒有力量等等。那麼血的運行就會變慢,然後脈絡就填不滿,血流不那麼暢快,時間久了就變成瘀滯了。氣虛血瘀,是屬於虛中有實的類型。
寒凝血瘀,血是要溫和的狀態下才能運行的,如果冷著了,有寒, 就會凝滯,寒邪是陰邪,有收斂凝滯的特性。血管遇到寒就會收縮,血遇到寒又會容易凝滯,這個現象大家都懂。在黃帝內經經脈篇中這樣談到,寒邪客於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通。素問調經論中這樣說到,氣血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泣而不流。這個意思都能懂吧。也就是血遇到寒的就會凝滯,流得就慢了。寒凝血瘀,這是屬實證。
熱灼血瘀,熱是陽邪,會耗損津液,津液耗損,傷陰,熱邪如果過多,那麼就會讓血液變得粘稠,通俗的可以這樣理解津液水分什麼的被蒸發了。傷寒論里說到的瘀熱在里的症狀,就是這種,這種也屬於實證,
出血成瘀,這個好理解,不管是體內還是體外,導致出血的原因很多。一般出血成瘀,都是在體內的出血。這種情況,男女老少,都會發生。
久病成瘀。這個好理解,病久了,吃葯久了,人體氣血耗損,然後各種瘀就會開始出現,這個情況下也容易生出更多的病。
最後一種,情志失調致血瘀。關於情志失調導致的血瘀,主要也是情志失調,氣機不暢,導致氣逆亂,瘀滯,從而出現血瘀。生氣是傷身體的,很多人不信。
然而實際就是那樣的啦。好了談了幾種血瘀。體內存在了瘀血,那就是屬於一種有行的病邪在體內傷害身體了。那麼就去解決唄。就是咱們常說的,活血理氣。活血化瘀,這些方法有啥作用呢。簡單兩個字,治病。復雜一點,四個字,恢復健康。復雜一點,四個字,恢復健康。六個字,讓健康更自然。對於活血化瘀的方法,常見的下面這些問題出現的時候,都需要考慮使用。痛經,很簡單,痛經的原因多是因為寒氣瘀堵導致。還有閉經。崩漏,部分人可能會疑問,崩漏就是血流不止了,為什麼還要用活血化瘀的辦法。有這種想法的就是屬於主觀的臆斷了。崩漏的原因主要是肝腎陰虛,還有脾腎陽虛,往往同時兼具有血瘀。特別是那種久漏不停的,一般都是血瘀。具體需要辨證。另外,月經不調也會有。還有產後的很多症狀,也會考慮。具體的這里不一一的談了。

2、什麼叫「血瘀證」啊?

血淤即血液運行不暢,有瘀血且血淤證可見於很多種疾病。一般而論,凡是離開經脈之血不能及時消散和瘀滯於某一處、或血流不暢,郁積於經脈或器官之內呈凝滯狀態,都稱之為血瘀,是中醫辨證中的一種證型。血瘀證的病症類別有多種,氣虛血瘀證、氣滯血瘀、血瘀不孕、血瘀痛經、血瘀經閉、血瘀痿以及血瘀崩潰。

3、瘀血證與血瘀證的區別

血瘀屬於病機學的概念,而瘀血屬於病因學的概念。兩者都屬於血的病理變化,但含義不盡相同,卻又有著密切的關系。討論「血瘀」與「瘀血」,必然要涉及「瘀」,但歷來對「瘀」、「血瘀」、「瘀血」的認識並不一致。一種觀點是認為「瘀」、「血瘀」、「瘀血」三者僅僅是提法不同,並無本質差異』另一種觀點卻認為,「瘀」、「血瘀」、「瘀血」既然提法不同,其含義也就不相同。
1. 瘀的含義
瘀,亦常作淤。瘀之本義指血積不行。如《說文解字》釋:「瘀,積血也」。《辭海》謂:「瘀,積血。即瘀血。指體內血液滯於一定處所」。淤,本指水中沉澱的泥沙,但又有「滯塞,不流通」的含義,《辭源》說:「淤,積血之病也」《血之滯塞,又稱「淤血」。中醫學中「瘀」的含義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血結不行為瘀。血行於脈,本當流通無滯,但若因各種致病因素的影響,導致血液積結不行,或血液溢出脈管之外,未能排出體外,是為瘀。
二是血行不暢為瘀。血當暢行,但在各種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血液不能暢行脈絡,即血流受阻,血行遲滯,亦為瘀。此時之瘀乃指血液循行遲緩和不流暢的一種病理狀態。
三是離經之血即為瘀。血既離經,已於機體無益而反有害。《血證論》說:「世謂血塊為瘀,清血非瘀;黑色為瘀,鮮血非瘀;此論不確。蓋血初離經,清血也,鮮血也,然即是離經之血,雖清血鮮血,亦是瘀血」。
此外,現代中醫學研究過程中,人們對「瘀」又賦以新的含義,如《血瘀證與活血化瘀研究》一書中指出:「瘀這一概念中,除包括血的『瘀』或『瘀血』之外,當包括氣的『瘀』,即『氣瘀』或『氣滯』」。《氣血論》也指出:「淤,非專指血瘀而言。凡有形之邪,阻塞絡脈所致的證候,統可稱為淤證」。此時,瘀(或淤)的涵義頗廣,但總以滯而不暢為根本環節。
2. 血行不暢為血瘀
血瘀是指血液循行遲緩和不流暢的一種病理狀態(《氣血論》)。是血液循行受到了阻礙所致。此時,瘀之義同「淤」,有「滯塞,不流通」之義。血瘀滯塞,不流通,即血行受阻,循行遲滯。生理狀態下,血液循行於經脈,暢達周身,發揮其滋養榮潤之職,如《血證論》說:「平人之血,暢行脈絡,充達肌膚,流通無滯,是謂循經,謂循其經常之道也」。《諸病源候論》說:「血之在身,隨氣而行,常無停積」。血之運行,聽命於氣,故曰「氣為血之帥」。因此,氣分受病,氣機不暢,或氣虛推動無力,是導致血瘀的重要機制,故有氣滯血瘀、氣虛血瘀的說法。此外,邪氣直犯經脈,影響血的循行,也是導致血瘀的常見致病因素。如《靈樞·癰疽》說:「寒邪客於經絡之中,則血泣,血泣則不通」。《素問·舉痛論》說:「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凡此都說明,氣病或邪氣影響可以導致血行不暢,而為血瘀。《丹溪心法·六郁》中所論述的「血郁」,更是指的血行不暢,即血瘀病變。
血瘀為病廣泛。血不暢為瘀。血循經脈周行全身,若血瘀不行,則為害廣泛,內而臟腑,外而肌膚,上至巔頂,旁及四肢,皆可因血瘀不行而為病。瘀滯經脈,瘀阻氣血,瘀遏清竅,瘀著臟腑,為病多端,難以盡述。
3. 瘀血為血積不動
歷代醫家對瘀血的認識與解釋,具有代錶行的大致可分為以下幾方面。一是《證治准繩》、《皇漢醫學》等認為,污穢之血為瘀血;二 是《臨證指南醫案》、《醫林改錯》等認為,久病入絡即瘀血;三是《血證論》認為,離經之血為瘀血。較為通行的觀點認為,血液瘀滯體內,包括溢出經脈之外而尚積存於組織間隙的,或因血液運行受阻而滯留於經脈內以及瘀積於器官內的,已失其正常營養作用的,通稱為瘀血。
瘀血的種類繁多。歷代醫學著作中對瘀血的稱謂頗多,如滯血、留血、閉血、蓄血、宿血、干血、死血、敗血、惡血、賊血等等。名稱雖多,但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出瘀血的機理及其病情有輕重,病程有新久,危害有微甚。其中滯血、留血、閉血等名稱的含義與瘀血相近,皆指血液瘀積不行,留滯不動;蓄血常指積於中、下二焦之瘀血;宿血、干血、老血、死血言其瘀積已久,病程較長,難以盡快消散,已失去生機;敗血言體內瘀血敗壞,對人體危害較大;而惡血、賊血更是形容對人體具有的嚴重危害性。
瘀血有特徵。一是有形:瘀積之後,更是有形可征,如腹中積塊、癭瘤、皮下結節、包塊,腫大堅硬。二是有色:瘀血紫暗,或發黑,又可見於肌膚、顏面、唇舌、大便顏色的變化,以及肌膚甲錯。三是有證:如局部刺痛,固著不移,入夜加重,或狂亂譫語等。
4. 血瘀與瘀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血瘀與瘀血雖然含義有別,但都是血液的病理變化,具有血行不暢,運行遲緩,經脈不利的相同之處。同時,都是臨床上常見的致病因素。
血瘀日甚,氣血不暢,終成瘀血。血瘀不得暢行,或因於氣,或因於邪。但血既不能暢達,則經脈失於疏通,氣機因之不利,氣血失於調達和暢,終則必會導致血結不行,積而成為瘀血。如積證初起,可因情志不暢,氣機不利,腹中氣聚,時結時散,終而血行不暢,瘀血內結,則腹內積塊,從無到有,由小漸大,由軟而漸至堅硬不移。再如,風寒濕侵入人體,導致氣血不暢,經脈失和,發為風寒濕痹,以筋骨肌肉疼痛、重著,關節屈伸不便為主;但日久必然導致瘀血內結,以致關節腫大畸形、皮下結節,成為久痹、尪痹。
瘀血內結,妨礙氣機,阻滯經脈。瘀血為有形之邪,留於體內,必然影響氣機的調暢,阻滯經脈流通暢達,導致血行不暢。因此,瘀血病情重而必然同時伴有血瘀的不利變化。

4、血瘀證的病因病機

多因外傷、跌仆,離經之血未及時排出或消散;或氣滯血行不暢,或因寒而血脈凝滯,或因熱而血液濃縮壅聚,或氣虛推動無力,血行緩慢等,導致瘀血內阻。

5、怎樣才能治癒血瘀證?吃什麼葯好?

血瘀體質:
容易患上心臟病刷牙時牙齦容易出血,眼睛經常有紅絲,皮膚常乾燥、粗糙,常常出現疼痛,容易煩躁,健忘,性情急躁。
重點人群:南方人、腦力工作者,女性多見。
患病傾向:出血、中風、冠心病等。
調養方式:可多食黑豆、海藻、海帶、紫菜、蘿卜、胡蘿卜、金橘、橙、柚、桃、李子、山楂、醋、玫瑰花、綠茶等具有活血、散結、行氣、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食肥豬肉等。保持足夠的睡眠,但不可過於安逸。可進行一些有助於促進氣血運行的運動項目,如太極拳、太極劍、舞蹈、步行等。保健按摩可使經絡暢通,達到緩解疼痛、穩定情緒、增強人體功能的作用。血瘀體質的人在運動時如出現胸悶、呼吸困難、脈搏顯著加快等不適症狀,應去醫院檢查。
溫馨提示:可服用桂枝茯苓丸等。

血「瘀」住了,自然就要想辦法把它化開。因此,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食物,如山楂、醋、玫瑰花、金橘、油菜、番木瓜等就是血瘀體質者的首選,而肥肉等滋膩之品要少吃。此外,非飲酒禁忌者可以適當飲酒,如黃酒、葡萄酒、白酒等,對促進血液循環有益。

我們經常建議病人適量吃些山楂,其軟化血管的效果好,又能消食健胃。上了年紀的人吃山楂最好,但不能吃多。

如果症狀不太嚴重,也可以使用黃芪,它的補氣效果很好,平時用來泡水代茶飲,每天放上十幾片,喝到沒有味道、沒有顏色為止。

生三七粉能活血但不破血。現代人出門有車坐、進樓有電梯,吃得越來越油膩,雖然不一定會因此變成血瘀體質,但基本每個人都有或輕或重的瘀血。所以,多數人都可以吃點生三七粉以養生,能延緩衰老,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

此外,大黃也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有資料說,長壽的乾隆皇帝所用的養生方法就是常吃大黃。但吃大黃的量要慎重,否則可能變成瀉葯。且不是所有人都能吃,如體力勞動者新陳代謝本來已經很快了,就不能吃了。

在這里向大家推薦兩款血瘀體質者的食用佳品。

山楂紅糖湯:山楂10枚,沖洗干凈,去核打碎,放入鍋中,加清水煮約20分鍾,調以紅糖進食。可活血化瘀。

黑豆川芎粥:川芎10克用紗布包裹,和黑豆25克、粳米50克一起水煎煮熟,加適量紅糖。分次溫服,可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6、養生堂維生素e

你好:
紅花的功效主要是活血通經,用於血瘀經閉、痛經、腹中包塊等證。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使用,另外孕期可以服用維生素E,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或者是服用純天然的維生素E。以保證胎兒及孕婦的健康。e

7、最近去看中醫,說我舌頭暗紫,中醫診斷為血瘀證,建議服用丹參片,有了解的嗎?

血瘀證的指體內局部血液停滯、機體血液運行不暢或有離經之血。血瘀證會引起冠心病、腦梗塞、脾臟腫大、肝硬化、腫瘤、痛經等多種疾病。建議服用活血化瘀類中成葯,推薦服用丹參片。丹參最早記錄在《神農本草經》,其作用機理為降低血粘度、保護血管功能等多靶點,臨床療效亦十分確切。

8、血瘀證的常用中葯

生地黃、大黃、赤芍、丹皮、當歸尾、枳殼、龜甲、桃仁。

9、北京衛視養生堂怎樣祛除全身血淤

有很多人其實並不了解,今天北京養生堂視頻就請到了專家王琦老師要跟我們說說我們人體都屬於那種體質,同時我們要特別了解一下血瘀體質的表現,一起去節目中了解一下吧...

10、請問血瘀症是什麼,有危害嗎?

血瘀會導致體內的氣血循環變慢,身體末端如手腳和頭部將會獲得能量減少,會有冰涼,頭暈的情況。
另外身體關節是氣血交匯的地方,血瘀時,血液垃圾會沉積在關節之處,容易導致關節退化,容易導致關節疾病,如頸椎腰椎腿痛的毛病。
血瘀還呼導致血管的管壁附著垃圾物質,會導致血栓,血管老化。
那怎麼改善恢復血瘀呢?需要增強自身的體質,加快體內的氣血循環,暢通淤堵之處,排出寒濕之氣,便會恢復了。
怎麼做呢?可以搜看此文《血液粘稠怎麼辦,站傳統馬步樁加快體內氣血循環有助恢復!》,文中講述了這個傳統鍛煉的恢復方法,希望幫助到你,望採納。

與養生堂血瘀證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