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業家為什麼要學習易經?
——作者為清華大學資深教授、國際著名易學大師崔國文教授 1、《易經》是什麼? 《周易》是我國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經典,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周易》包括《易經》與《易傳》,前者為周文王所作,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後者為孔夫子所著,是對前者的解釋。《易經》是變化之經,它用太極、兩儀、四象、八卦以及六十四卦描述天地萬物演化的規律。不能否認《易經》是一部難解的著作,清華大學崔國文教授多年研究《易經》,他將用3天的時間,以清晰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為大家系統講解《易經》,並通過實際方法運用,引領大家進入易學之門。企業家為什麼要學習《易經》2、回歸中國式戰略思維 《易經》的思維特色主要是形象思維、辯證思維及全息思維三大特點,其中象數思維是《易經》的獨創。象思維通過形象思維來探索事物的本質、預見未來,從整體觀察某一個局部,繼而通過整體聯想創造出新的思路,這與西方邏輯性思維模式大相徑庭。但也正是這一點,使得中國人先天就更具有戰略性思維特徵,不求細節,不依靠數據,就能抓住關鍵。 日本的管理大師大前研一認為是非理性的、富於直覺的戰略思維締造了日本企業的成功。上至國家、區域,下到具體的企業,都是如此。我們中國人雖然是天生的戰略家,但並不是說我們都擁有了良好的戰略思維。恰恰相反,現在我們整個缺的就是高瞻遠矚的戰略性思考。其一我們的社會缺乏這個氛圍與環境:一個成長中的市場本身機會就很多,所以我們很多的企業家都是機會主義者,機會性與浮躁侵蝕了我們骨子裡的戰略性思維,因此中國商界需要的是真正的戰略意識的覺醒;其二西方管理方法盛行,其數據性、邏輯性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損耗了戰略的原創性獨特性。這也是近年來傳統文化引起關注的主要原因,內外部環境使然。《易經》形象思維的整體優勢,正好可以對邏輯思維起到互補的作用。學習《易經》,可以幫助我們建立具有中國思維特色的發展戰略,全局之大觀將有助於引領成功的未來。3、深入認識自我:揭示個體奧秘 《易經》通過「天、地、人」三方面認識宇宙的本質,揭示宇宙的規律。當我們要探索人體生命的本質,自然離不開《易經》。通過《易經》八卦,我們可以准確且全面認識生命本質,只有了解了生命本質之所在,才能更好地去養護它。每一個人的出生,除了來自父母的物質遺傳,還都有著自己的時空遺傳與定位。相同時空定位對不同的人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天、地、人三者之間的微妙關系,在《易經》八卦的卦象中一一向世人展現。了解自我,挖掘自我,揚長避短,《易經》與我們一個人的一生是息息相關的,它是每一個人生存、工作、生活的指南針,指導我們與宇宙萬物和諧相處的行為標准規范。告訴我們的生存和生活的方式方法,創造人類特有智慧和生存生活的價值。4、積極管理自我:正心修身 《易經》所蘊含的養生智慧,重在捕捉生命的本質,從根本上追尋合適個體的養生方法。養生不是共性的,是個性而不是範例,因材、因人、因地等差異性很大。八卦五行和五臟、五官、四肢的關系,是中醫對人體生命功能結構的根本認識。養生的根本是養心,人的情志和五行一一對應。管理上至國家、中至企業、下至家庭,但最基本的還要從「自我管理」做起。自我管理的基本目的就是為了「誠其意,正其心,修其身」 。5、識人用人,各就其位 《易經》認為相由心生,相是外顯的屬陽,心屬內屬陰,陰生於陽。學習《易經》可以讓我們從多個角度去認識人了解人,對於企業經營者來說十分重要。知人善任是許多政治家、企業家成功的關鍵所在。天地萬物各得其位,各行其事,就必然井然有序。這時就不需要特殊強調管理,需要的是自性的發揮。《易經》六十四卦本身都深含哲學道理,以八卦符號為代表闡述宇宙萬物、人生的變異規律,了解規律變化的真相,教導我們順其道,就可成其事。6、布局環境,天地人和 風水是我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產物,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對人的細致觀察和實際生活的體驗。特別是對有關城市、區域等居住環境的基址選擇及規劃設計,前人在《易經》中留下寶貴的經驗。其宗旨是審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環境,順應自然,有節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創造良好的居住與生存環境,贏得最佳的天時地利與人和,達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在微觀層面上,居家與辦公是人們棲息與工作的兩大場所,《易經》將根據個性的差異來選擇適宜的家居與辦公室布局設計,尋求最佳組合,因地制宜,採取適宜於自然益於自我的生活方式。7、決策參考,心理支撐 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困惑難解之事;在工作中,面臨一些重大決策或投資,在對既有情況都已明確了解的情況下,還會舉棋不定。學習《易經》,會在某種程度上給我們一個答案,一個心理支撐。周易揭示和描述了宇宙萬事萬物運動變化發展的內在規律,萬事萬物這種相似的規律是周易預測的最重要依據。《易經》本質上是一部預測思維技術實用寶典,是預測活動介紹和注釋的一部工具書。在模糊性、偶然性的背後,都有它的必然性。當然,《易經》是幾千年實踐經驗,還不能從科學的角度去解析,但會對我們形成有價值的參考。
2、易經管理智慧的課程哪位專家講得最好?
乾泉教授,國學與管理學者,投資銀行專家、創業導師,擔任(人社部、中企聯)國家知識更新工程「國學與和諧企業文化建設」課題組負責人,(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主辦)中國企業科學發展大會秘書長、中國企業家投融資俱樂部執行主任,(中國企業家協會、中國企業報社)中國企業研究院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兼副院長,(教育部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中華國學教育工程秘書長,(文化部)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原副會長、中華東方文化書院執行主任,(中國社科院)中國市場學會文化創意產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華國學與文化創意產業聯盟秘書長,北京城市發展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研究員。
1、國學與科學發展觀實踐
2、國學塑造中國企業的高效執行力
3、國學促進中小企業快速成長
4、國學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創新
5、國學核心價值與企業文化價值創新
6、易經國學與傳統風水文化
7、易經中醫體質診別和全息健康養生
8、儒家文化與企業組織變革
9、老子《道德經》與人生智慧
10、《陰符經》、《陰陽五行》與全息管理
11、《鬼穀子》與企業營銷創新戰略
12、《易經》財富智慧與創業管理:企業家精神、行為與社會責任
13、易經與中國企業創新管理:中國企業如何應對全球金融危機
14、國學與重塑企業和諧團隊文化:如何塑造軟實力應對金融危機
15、國學與構建東方管理哲學:如何創立高尚的企業和企業和企業文化
16、東方管理哲學與中國企業創新管理實踐
17、國學與企業家全息戰略創新思維
18、 什麼是國學,如何學國學?
中國企業國學院計劃暨和諧企業文化建設EDP項目
隨著全球化競爭的加劇和後經濟危及時代的來臨,越來越重視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對策,從中華國學汲取靈感,重塑企業價值和信仰。很多優秀企業,主張東西管理文化的融合,紛紛在原來商學院課程基礎上,積極引入國學東方管理哲學,以塑造企業信仰和價值為核心,以服務企業戰略與核心能力為目標,創新企業商學院和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建立以全員終身學習為目標的團隊學習培訓體系。因此,企業管理培訓引入國學教育,逐漸成為中外優秀企業開展員工素質教育和提升團隊決策水平、領導力和執行力培訓的前沿課程。
《中國企業國學院計劃》在國家知識更新工程國學與和諧企業文化建設項目基礎上,根據中國企業的管理現狀和升級需求,通過縝密、科學、系統的企業國學院課程設計,合理的教學規劃,開放的教學模式,及時研究、跟蹤和吸收中外管理學、管理哲學和人力資源最新研究成果,積極滿足和適應企業團隊在市場創新、制度創新、商業創新、服務創新、技術和產品創新在人才素質培訓方面的戰略需求。
《中國企業國學院計劃》協助企業,通過認真研究、診斷和總結企業發展歷程,積極建立創新學習型組織及其團隊,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積極融入和諧企業文化建設,培育企業自主創新與核心競爭能力,推動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家戰略,塑造企業軟實力,使得企業從小到大,從大到強,從低端產業向高端產業積極轉型,形成以出口導向為主向國內外兩個市場全面拓展的新格局,使得企業能夠普遍實現科學可持續發展。
一、指導單位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中國企業聯合會
中國企業家協會
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
中國商業企業管理協會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
二、發起主辦
(國家教育部)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
(國家文化部)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
(國家人社部)國家知識更新工程國學與企業文化課題組
(中國社科院)中國市場學會文化創意產業專家委員會
中國企業科學發展大會
中華國學教育工程專家委員會
中華國學教育網
三、承辦單位
中國商學院聯盟企業國學院
中華國學教育工程專家委員會
乾泉國學文化書院
四、協辦單位
中華東方文化書院
國家博物館國寶研究院
中華文化促進會旅遊文化研究中心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所
北京中關村軟體產業協會
五、學術支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東方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文思想研究中心
國際易經聯合會國際交流中心
清華大學新經濟與新產業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與產業發展研究院
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哲學研究中心
六、服務宗旨
中國經濟的崛起,不足以支撐我們的大國地位;只有中華文化的崛起,中國才能算得上是強國。而這些,是建立在對自己本民族文化認同,和重拾文化自信的基礎上的。
為配合國家全面實施《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和《教育規劃綱要》,認真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講話上的講話精神,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通過在繼承國學人文價值和傳統智慧的基礎上,積極提升企業全員人文素養、創新素質和團隊創業能力,增強全員社會責任意識、忠誠度和高效執行力,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全面提升企業技術創新、集約創新、知識創新、制度創新、市場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夯實發展質量。
七、主要特色
中國商學院聯盟、中國企業國學院和中華國學教育工程,倡導在傳統企業商學院理念的基礎上,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體系為框架,積極主張國學教育現代化,從中國古代書院教育和現代教育、職業教育、創業教育中,積極吸取其各自的優秀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互動參與、主動學習,知行合一,體驗學習,快樂學習;做到一下八大結合,為企業商學院和企業國學院管理培訓,提供系列專家顧問咨詢服務:
7.1 將企業員工國學教育培訓與愛國教育、人格教育、品德教育、人文素質教育和企業價值觀教育相結合;
7.2 將企業員工國學教育培訓與職業能力教育、創業教育、社會責任教育和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相結合;
7.3 將企業員工國學教育培訓與企業提升員工素質、管理水平提升和人力資源資本化戰略相結合;
7.4 將企業員工國學教育培訓與企業有組織的職業生涯規劃、職業與崗位責任管理和企業團隊建設相結合;
7.5 將企業員工國學教育培訓與建設和諧企業文化和培育企業團隊忠誠度、高效執行力相結合;
7.6 將企業員工國學教育培訓與中外企業管理最新研究成果和企業創新管理實踐需要相結合;
7.7 將企業員工國學教育培訓與企業發展戰略和產業升級、管理升級對人才素質、職業能力的需求相結合;
7.8 將企業員工國學教育培訓與企業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品牌創新相結合。
八、合作方式
8.1 按要求提供企業管理幹部和骨幹員工內訓課程;
8.2 提供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培訓管理系統戰略咨詢;
8.3 幫助企業(商學院)設立「企業國學院」,並培訓相應的師資團隊;
8.4 接受企業派員參加集中培訓或輪訓;
8.5 結合企業團隊需要,對原來的人力資源管理、培訓,進行診斷咨詢,提供HR管理升級服務。
九、基礎課程
01模塊:《周易》、《內經》等經典導讀
02模塊:易經國學流變與中國管理哲學
03模塊:《道德經》、《陰符經》、《莊子》等經典導讀
04模塊:老莊道家思想與企業管理
05模塊:《金剛經》、《心經》、《壇經》、《墨子》經典導讀
06模塊:佛學、禪修、墨學與團隊企業文化
07模塊:《韓非子》、《商君書》法家經典導讀
08模塊:法家權變思想與組織制度設計
09模塊:《孫子兵法》、《六韜》、《三略》兵家經典導讀
10模塊:兵家思想與現代運營戰略
11模塊:《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導讀
12模塊:《 詩經 》《 尚書 》《 禮記 》《春秋左傳》經典導讀
13模塊:儒家文化精神、儒商與組織變革創新
14模塊:《鬼穀子》、《戰國策》、《史記》經典導讀
15模塊:縱橫家思想與中國企業市場創新
16模塊:《公孫龍子》、王陽明《傳習錄》、顧炎武《日知錄》導讀
17模塊:名家、心學、實學思想與企業價值再造
18模塊:《管子》、《呂氏春秋》、《山海經》、《淮南子》導讀
19模塊:農家、雜家思想與企業資本結構優化
20模塊:武術:太極、吐納、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形意拳
21模塊:國學與中醫養生、風水文化和文化創意產業開發
22模塊:企業家人文修養(上):琴棋書畫劍詩香茶酒花文化
23模塊:企業家人文修養(下):中國古代藝術品鑒賞與收藏
24模塊、國學駐顏與養生等專題研討
十、核心課程大綱
10.1.易學文明與中國管理哲學的起源
伏羲、黃帝、大禹、文王的智慧
易經哲學----結構能力法則
中國哲學方法與人生智慧......
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構與人文修養......
成功職業素質與個人能力結構模型......
自然哲學思維與社會倫理的自覺進化......
管理素質與團隊能力結構模型
全息思維與和諧企業文化建構方略
10.2.道家思想與企業戰略管理文化
道家的歷史人物與思想體系
道家自然哲學與陰陽五行的秘密
時空的昭示----目標戰略法則
我們要向何處去
我們該選擇怎樣的生存之路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成功職業生涯規劃方略
和諧企業團隊的目標與文化基因
全息生命組織的基因與變革戰略
企業團隊有組織的職業生涯規劃
10.3. 佛墨哲學與和諧企業文化價值體系
墨子的思想價值體系
佛學人物及其思想價值體系
江河的昭示----情感倫理法則
如何創造我們的世界
墨子的兼愛非攻、尚同思維與尚賢智慧
佛學的慈悲大愛、因果邏輯與人文關懷
禪宗與如何凈化我們的心靈
和諧團隊的價值認同與情商管理
建設和諧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
10.4. 法家權變思想與重建和諧文化制度體系
法家的歷史人物與思想體系
陽光的昭示----激勵權變法則
法、術、勢與權變思想
法家思想與企業和諧制度文化建設
激勵是生命的本能
我們追求自由與平等
如何賦予制度以尊嚴
和諧企業文化下的管理機制與制度控制
企業和諧激勵文化與創新管理機制
毅力、意志力、自由意志與人生激勵
10.5. 兵家思想與現代企業經營謀略
兵家的歷史人物與思想體系
謀定而後動的兵家思想與經營謀略
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現代企業商業智慧
雷電的昭示----效率模式法則
時間是生命的指針與坐標
如何不戰而屈人之兵
行為決定我們的價值成就與效率
成功商業模式變革與創新
企業和諧效率文化與商業模式創新
10.6. 儒家文化、儒商精神與企業組織創新
孔子、孟子、荀子的智慧與儒學的核心價值
中國歷史上的商幫與儒商文化傳統
風雲的昭示----組織秩序法則
仁義禮智信的組織倫理價值
有秩序的組織團隊是成功的基礎
性善禮樂的教化修煉使團隊更有力量
儒家思想與團隊管理
企業組織文化創新與目標績效管理
人格、氣質、胸懷與個人魅力......
10.7. 鬼穀子、中國企業市場創新與營銷戰略
縱橫家的歷史人物與思想體系
縱橫捭闔與上善若水
鬼穀子的縱橫智慧與商業聯盟
弱水的昭示--競爭生存法則
縱橫捭合的參五不失之道
環境是決定事物生存發展的前提
能否適應環境是生存競爭的根本
市場目標定位與營銷戰略定位
市場創新文化與企業營銷戰略管理
義利和諧與市場營銷競爭戰略......
10.8. 名家、實學思想與企業品牌創新
惠施和公孫龍等名家人物與思想體系
大山的昭示----理性價值法則
名家思想與姓名文化的時代價值
名實相符是科學與理性的基礎
西遊記、三國演義與企業人本管理
真理是不斷地反思與塑造個性價值
品牌法則與企業的技術、質量、細節
技術創新文化與知識管理
學習型組織建構與全員創新
學習創新、知識創新與價值創新
10.9. 企業核心能力、資本運營與資源稟賦
管子、呂氏春秋中的上農與雜家思想
大地的昭示----資源稟賦法則
農雜、能力與道德的博弈
資源不在於佔有而在於如何支配
資本化水平與其結構、運營決定企業核心競爭能力
能力的大小與結構優劣取決於道德稟賦的修為
資本運營創新與塑造企業核心能力
股東文化與企業人力資源資本化
牝馬利貞與人的奉獻精神......
中國企業知識資本、人力資本與能力資本化戰略.
十一、國學重塑領導力與高效團隊課程
11.1 國學與科學發展觀實踐
11.2 國學塑造企業團隊高效執行力
11.3 國學促進中小企業快速成長
11.4 國學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創新
11.5 國學核心價值與企業文化創新
11.6 易經國學與傳統風水文化
11.7 易經中醫體質診別和全息健康養生
11.8 儒家文化與企業組織變革
11.9 老子《道德經》與人生智慧
11.10 《陰符經》、《陰陽五行》與全息管理
11.11 《鬼穀子》與企業營銷創新戰略
11.12 《易經》智慧與創業管理和企業家精神
11.13 易經與中國企業創新管理
11.14 國學與重塑企業和諧團隊文化價值
11.15 國學與構建創立高尚企業精神
11.16 東方管理哲學與中國企業創新管理實踐
11.17 國學與企業家全息戰略創新思維
11.18 學國學重塑領導力和職業能力
11.19 《弟子規》解析與企業團隊再造
11.20 西遊記、三國演義與團隊管理
十二、國學養生課程
國學中醫是國學的結晶。大醫醫國,上醫養心,中醫治未病,小醫駐顏養生。國學中醫文化歷經數千年,蘊含著中華民族豐富的駐顏、健康養生智慧,系統研修學習國學養生知識,有利於愉悅身心,增強免疫力,消除疲勞,加強健康管理,擺脫亞健康,自然減肥,抗皺養顏,延緩衰老,延年益壽。
為滿足全國企事業單位開展和諧企業文化建設的迫切需求,配合企業員工的健康教育培訓,提升企業社會責任,注重企業人文關懷和人性化管理,培育我們與有關權威機構合作,精心組織權威專家,經過數年努力,專門研究開發了相關主題的國學養生系列特色課程。
12.1 易經國學養生
12.2 陰陽五行養生
12.3 中醫駐顏養生
12.4 中醫體質養生
12.5 黃帝內經養生
12.6 經絡駐顏養生
12.7 刮痧按摩養生
12.8 針灸按摩養生
12.9 道教文化養生
12.10 太極武術養生
12.11 女性內丹養生
12.12 葯膳食療養生
12.13 佛學禪修養生
12.14 藏秘醫學養生
12.15 傳統音樂養生
12.16 書法繪畫養生
12.17 駐顏塑身養生
12.18 民族保健養生
3、如何破解《易經》中的健康密碼?
《易經》的八卦理論中蘊含這很多的醫療養生道理,千百年來,各個朝代的名醫都用這一套理論來治病救人取得很大成就。《易經》中的陰陽理論由於將人體的陰陽和周圍環境的陰陽結合,將陰陽之氣平衡作為養生最高境界而得到人們的認可。
有這么一個故事:貞觀年中,定州鼓城縣人魏全,他家很富有,上有一個老娘,這個魏全也很孝順,一天老娘忽忽然就不明不白失明了。魏全很孝順啊,也很著急,就去向一個叫王子貞的《周易》專家求助,說:哥們!幫忙算算,我老娘的病該怎樣醫治好?子貞就取來《周易》算了一卦,說:「到明年有人從東方來,身穿青衣的,在三月一日那天你要注意看好了,讓他給你娘治病,『療必愈』。」魏全就等到時候到了,就在路上等,看見一個人穿青綢衫,就邀請他來家,並且給他准備了豐盛的飲食。說:俺老娘眼瞎了,你會治病嗎,給娘治治?那人說:「我不知道怎樣治病啊,我就會給人家製作耕地用的犁子,為你做個犁子好不好?」就持斧繞著房子找犁子轅,忽然見一顆桑樹的曲干枝在井上,遂用斧頭斫下。神了,魏全的母親兩眼「煥然見物」,病好了。
這個故事和咱們的《易經》有點關系,但這只是一個傳奇故事而已,本身並不代表我們認同這個實事,算是個引子吧。你可能會說:是迷信。當作迷信也好,半信半疑也好,我們在這里只是用這個小故事當一個敲門磚,引出我們《易經》中與健康的關系。
我們說周易很神奇,其實在古代這樣的例子非常的多,在《易經》衍生出的預測體系之中,用預測來推測治病的方法,古來有之,現在的一些造詣比較深的老中醫有時也會用這樣的方法,來輔助治療。當然,《易經》預測疾病到底科學根據在哪裡,現在人們還沒有完全弄明白。但是根據一些醫案,可以看出它有時還是有成功的案例的。《易經》中隱藏了多少有關健康的秘密呢?主要來說有下面幾點: 養生重在養氣
俗話說:人活一口氣。很多上了年紀的人身體出現問題首先出現在呼吸系統。《易經》中有非常著名的八個字:「天地氤氳,萬物化醇」,就是說,天地之間充滿了氤氳的氣,這些氣產生了萬物。可見氣是生命的根本。後來的道家對它進行了發揮,看那些道士,大多都是穿一身八卦衣,就是這個道理。
緊接著又說「男女構精,萬物化生。」男女兩性的精氣配合起來,萬物就產生了。精微物質結合就產生了生命,這個精微的根本是什麼呢?就是氣。
那麼什麼是氣呢?氣其實就是宇宙中的精微,無色無質,可不是我們所呼吸的大氣、空氣。很多人說養生重在養氣,我們養氣,需要從呼吸下手,中醫認為人的生命賴氣以生,氣存則生,氣失則亡。所以有「善養生者,必知養氣。」明代張景岳說:「人之有生,全賴此氣。」可見,氣與養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中醫將《易經》中的氣演化為三層含義:空氣,就是我們呼吸的氧氣、二氧化碳等;水谷氣,就是我們吃的東西化成的精微物質,我們現代人講養生,可以通過排毒,可以通過調理氣息,古代道家有「食氣功」的養生方法,就是吞咽這個氣,相當於吸收日月精華;元氣,就是先天父母給的氣,是一種遺傳物質,有點DNA的意味,但是絕對不是DNA,這種氣是生命的根本,我們看武俠小說,兩個高手打架,一個被傷了元氣,命在旦夕,就是指這種氣。
到底怎樣用氣來養生呢?《易經》上告訴了我們,無極生太極,就是虛空生萬物,當你心中靜到極點,則「真氣」就生了,但是要配合呼吸。《易經》有個卦叫乾卦,乾卦代表陽氣。潛、見、惕、躍、飛、亢是乾卦的六個爻。這六個爻表示了乾卦通過氣的潛伏,發展到頂點,然後收回來又潛伏下來。這個陽氣發展盛衰、潛藏、變化規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的陽氣要善於潛藏 ,也要善於用;過度的用氣,不停的消耗氣,多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易經》告訴我們如何掌握這個氣,何時大用,何時小用。這裡面有很多學問,我們可以簡單的說成它是生命科學,但是絕對不是迷信。
太極生命鍾
說到《易經》,很多人就會聯想到太極圖,可以說,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最高秘密都在這張圖上。它代表了陰陽對立,辯證統一的高深養生智慧。《易經》上說:「一陰一陽叫做道。」
什麼是道,道就是最高規律。西方說誰創造了天地呢?是神。《易經》上說是「道」,是道創造了天地萬物,是世界的根本。道是根本的規律,最高的規律,即「一陰」和「一陽」。《黃帝內經》中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
太極圖的黑色部分代表陰,白色部分代表陽。總共表達了四個方面的變化: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換。因為陰陽有這么多關系,所以說,在中醫辯證施治的時候,常常會有同樣的一種病,有不同的醫法;不同的病也可能會採取同樣一種治法,這就是個根據,是個根本。由此,人體不同的部位、組織,以至不同的生理活動,都可劃分為陰陽兩類,例如:背為陽、腹為陰;氣為陽、血為陰;動為陽,靜為陰;力與精神為陽,體液和溫度為陰。按照同樣的道理,身體每一經絡系統都分陰陽,不同的病症類型亦可按陰陽劃分。陰陽既相互對立統一又能相互轉化。五臟六腑也分陰陽,怎樣一個分法呢?實心的屬陽,比如心臟,空心的屬陰,比如胃膀胱。有人說,那心臟不是實心啊,但是主要是實體就行了。
陰陽失衡可導致疾病,而營養均衡,能治療多種疾病。心病可以導致身病,身病又可以引起心態失衡,導致心病,造成惡性循環,現代「富貴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則是身心疾病的綜合。通過調整心態,吸取中草葯的各種有效成分,均衡人體營養,調整人體五臟六腑的陰陽平衡,人體就能戰勝頑疾而恢復健康。
陰陽之間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始終處於一種消長變化過程中的,陰陽在這種消長變化中達到動態的平衡。這種消長變化是絕對的,而動態平衡則是相對的。比如白天陽盛,人體的生理功能也以興奮為主;而夜間陰盛,機體的生理功能相應的以抑制為主。從子夜到中午,陽氣漸盛,人體的生理功能逐漸由抑制轉向興奮,即陰消陽長;而從中午到子夜,陽氣漸衰,則人體的生理功能由興奮漸變為抑制,這就是陽消陰長。
陰陽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以互相轉化,即所謂物極必反。比如,某些急性溫熱病,由於熱毒極重,大量耗傷機體元氣,在持續高燒的情況下,可突然出現體溫下降,四肢厥冷、脈細微的要斷絕等症狀,就是由陽證轉化為陰證的表現。可以說,陰陽消長是一個量變的過程,而陰陽轉化則是質變的過程。陰陽消長是陰陽轉化的前提,而陰陽轉化則是陰陽消長發展的結果。
另外,中醫上講的表裡、寒熱、虛實都是疾病過程中所表現的一組組既對立而又統一的正反現象。對這些正反現象,中醫用陰陽來加以概括。從每組正反兩方面對立的意義來說,表證、熱證、實證可歸屬於陽證范疇;里證、寒證、虛證可歸屬於陰證的范疇。因此,陰陽是「八綱」中總綱,一切病證都可以歸之為陰證或陽證的大原則中。你會問啥叫「八綱」?「八綱」就是中醫辯證施治的八個主要的綱領: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就像守護南天門的四大金剛,中醫的最基礎的理論就是這八個字。懂了這八個字,中醫你就學完了一大半了。
易經的太極圖告訴了我們養生的最高的奧秘:陰陽。陰陽平衡是養生的最高境界。《黃帝內經》說:「陰陽平衡,才是真正健康的人。」當然原話不是這樣說的,我們給它翻譯了一下。再進一步言說,就是一個字:中。陰陽平衡則處於健康狀態,陰陽失衡則處於病態或者亞健康,人體健康的標志是陰陽平衡,包括心態平衡。人們必須控制過與不足,使一切「順其自然」,更不能違反養生規律,透支健康而刻意追求成功,凡事別太執著。陰陽平衡,則正氣充盈,人體抵抗外邪的能力強,外邪不侵。不論環境有多惡劣,也不論遭受何種挫折,都能保持健康;反之,人體由於陰陽失衡,就極易處於亞健康狀態,患各種疾病而失去健康。
周易上還有一卦「大過」,就是說不能太過頭,因為是陰陽對立,過猶不及,陽盛而陰衰,陰盛而陽衰。但是也不能不足,因為陰陽互根,孤陽不生,孤陰不立,太極圖中白色的里邊有一個黑色的小圓圈,黑色的裡面有一個白色的小圓圈,就是告訴我們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那我們治病來說,比如治陰虛的葯,要補陰,但是葯裡面往往要加一點陽性的葯,因為陰中有陽啊,這樣要的療效才會發揮的更加充分。下面給大家列出一些常見的陰陽失衡的病理表徵:
一、陰證:面色暗淡,精神萎靡,身倦肢冷,氣短懶言,口不渴,尿清便溏,舌淡,脈沉細無力。
二、陽證:面紅身熱,神煩氣粗,聲大多言,口渴飲冷,尿赤便干,苔黃,脈數有力。
此外,臨床上還有陰虛和陽虛、亡陰和亡陽等證。這些病證的名稱中雖然都有陰陽,但實質上都是以虛證為主,應屬陰證。
三、陰虛:由於陰液不足,「陰虛生內熱」所致。主證為低熱顴紅,手足心熱,盜汗,口燥咽干,尿少而黃,大便秘結,舌紅無苔,脈細而浮有力,重取則無脈。
四、陽虛:由於陽氣不足,「陽虛則生寒」所致。主證為畏寒肢冷,疲倦乏力,自汗,小便清長,大便溏薄,苔白,舌質淡,脈細無力。
五、亡陰:汗多而粘,口乾喜冷飲,煩躁,面色潮紅,畏熱,舌紅而干,脈虛數而無力。多見於大失血或脫水的病人。
六、亡陽:冷汗出,惡寒,手足厥冷,氣息微弱,喜熱飲,舌淡,脈微欲絕。多見於休克的病人。
天人合一
古代說「天人一物」,就是說天地人是同一個體系,同一個根源;又說「內外一理」,就是人的內部和外部是一個道理,甚至心物一元,就是說心理和物質世界可以互相影響,一體同元。這些道理,都起源於易經,易經的每一卦都包含天道地道與人道在內,天的運行規律跟人身體的規律是一回事,天地之氣與人體內的氣運行規律是一樣的。《易經》中強調三才之道,將天、地、人合稱為「三才」。這就是天人合一的典型思想。
據研究:人體血液成份近似海水,人的心跳與呼吸頻率4︰1;與聲音在水中傳導是空氣的四倍相一致;強磁場條件下易發生子癇;日蝕時易患冠心病、潰瘍病;太陽黑子活動,耀斑大活動時易發生心律不齊;慧星接近地球時易發生大流行;天王星與冥王星或海王星不諧調時,人吃食物易發生中毒;冥王星與放射性事故同步;海水長潮時老人易發生急性死亡,落潮時老人易發生慢性死亡;甚至人每天呼吸25290次(18次/分鍾)恰好與太陽二分點需要25290年走完一圈黃道帶相一致;每年春分驚蟄前後天氣突變反常時,人為事故災禍也隨之增多;寒冷,潮濕天氣易發生關節疼痛,氣壓低易發生冠心病;夜晚睡眠血壓常小於白天;人體臟腑內分泌、經絡、氣血活動常在節氣當日有變化等等。
中醫認為「天地合氣,命曰人」。就是說天地氣的相互作用產生了人類。既然如此,人的養生當然也不能離開天地了。它告訴我們,養生要順應天地,本質上就是說人必須要順應環境的變化,身體才能健康,那麼,怎麼樣來順應天地呢?當中有些什麼奧秘呢?其中一個就是陰陽運行的規律,就是陰陽變化的規律,在一天當中、一年當中,陰陽的變化,都追究一個規律「陽長陰消,陰長陽消」,也就是陰陽不停地在變化的規律。我們養生就要順應這個規律來進行。
更深一點來講,就說到了心理,心物一元,比如現代人熱衷的瑜伽,就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身心才會健康。怎樣做到天人合一呢?道家有道家的方法,佛家有佛家的方法,不一而足,它們講究天人合一,物我兩忘,天人既然合一了,就沒有我了,沒有了我也就沒有天地了,真正達到了虛靜的境界,達到養生的目的。中醫一向,崇尚法天地,恬淡虛無的養心法,雖然說法不同,但是都是在說兩個字:虛靜。
八卦、五行、養生之間的關系
易經上說:太極生出兩儀,兩儀生出四象,四象生八卦,這就是八卦的來源。「生」是怎麼來的呢?就是變化,《易經》的「易」字就有變易的意思,《易經》就是講的變化的學問。
什麼是太極呢?太從字面來講就是「終極」,什麼的終極呢?就是萬物的「終極」,萬物的根本啊,我們就給它個名字就叫做「太極」,西方基督教說神造了萬物,那麼他們的「太極」就是神,老子說,萬物由「道」產生,那麼「道」就相當於「太極」。佛家說,是佛祖產生了一切,那麼佛祖就是佛家的「太極」,有人老愛誤解,說佛祖是個人嗎?佛祖不是人,是產生世界一切事物本體的代名詞,這個不要搞錯了。比如說,你的身體什麼病也沒有,這個狀態就相當於「太極」,但是正是這個什麼也沒有的的狀態卻能產生各種病。
你會問,兩儀是什麼東西,兩儀就是陰陽兩種相互對立相互產生的現象。什麼是「儀」呢,你可以理解為「儀表」,就是兩種現象。就像人一樣,開始是精子卵子,然後是一個受精卵,而後分化為兩個細胞,最後成人。你身體本來好好的,因為作用產生了陰陽、寒熱、表裡、虛實,兩種對立的現象,當失去平衡的時候,你就有了生病的麻煩了。陽和陰叫做兩儀,陽儀符號為「」,陰儀符號為「」。
兩儀的的陰陽中,陽中含陰,陰中含陽,又變化了。又產生了四種現象,叫做四象稱為少陰、太陽為陽,少陽、太陰為陰。。用符號來表示:少陰「」太陽「」少陽「」太陰「」。四象也代表四季:冬、夏至陰至陽,分別用太陰、太陽表示;春,一陽自下而生,為少陰;秋,一陰自下而生,為少陽。
比如你的病開始是陽盛的病,後來發展成陽盛損陰,陰也虧了,陰病陽病都出來了,就是這個道理。四象又開始相互疊加,和合,產生了八種結果,叫八卦,起名為「乾、坤、坎、離、震、巽、艮、兌」。八卦出來了,病也就多了。文王的八卦,我們常稱為後天八卦,有自己的排列順序:「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也」。
養生學中還將八卦配以體內八個臟器,兩兩相對成八組,稱內外八卦。從位置看,乾南居上,為頭,坤北居下,為腹。從屬性看,頭、膽,心、肺為陽臟,其中頭為純陽,當配乾卦,其餘之部位分別為巽,離、兌卦;腹、膀胱、腎、肝為陰臟,其中腹為純陰(胸腹較背部為陰,腹較胸又為陰,故腹為純陰),腹當配坤卦,其餘之臟分別配艮、坎、震卦。
在中醫中,還將五行和八卦配合在一塊,八卦以乾為天,坤為地,坎為水,離為火,震為雷,艮為風,巽為風,兌為澤的內涵,和五行的「金」、「木」、「水」、「火」、「土」配合。
東方屬震,五行屬木
東南方屬巽,五行屬木
北方屬坎,五行屬水
南方屬離,五行屬火
東北方屬艮,五行屬水
西南方屬坤,五行屬土
西方屬兌,五行屬金
西北方屬乾,五行屬金
可以說八卦蘊含了五行,是以後陰陽、五行、八綱辯證的依據。
《易經》中說乾為首,首就是頭,在前文講述人體體質的時候我們已經闡述過乾卦和頭部的關系。又說「生生之謂易」,就是說我們要想健康,需要運動,關鍵就在於要用腦,延緩腦衰的原則仍然是「用進廢退」。另外據文獻記載大腦的發育也與壽命相關,即腦部發育與壽命成正比,哺乳動物中人的腦最發達,壽命也最長,說明腦與壽命確實相關。據此我們也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腦不衰則全身不衰」。
據研究,胎兒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開始生頭。人體以頭為諸陽之首,為乾,故乾為一。次則生肺,肺屬金,和兌相應,故兌為二。接著生心臟,心臟屬火,以離對應,故離為三。接著生肝,肝屬木,以震對應,故震為四。然後生膽,膽亦屬木,以巽對應,故巽為五。再後生腎,腎屬水,以坎對應,故坎為六。再後生腸胃,腸胃屬土,以艮對應,故艮為七。最後生肌肉皮膚,肌肉皮膚屬土,以坤對應,故坤為八,是整個後天八卦圖的順序。
關於八卦養生的學問比較復雜,有些給人一種生搬硬套的感覺,中醫理論裡面把八卦學說,蘊含到別的體系之中,專門列出來講解的並不多,有些運用八卦養生的人,往往把它和預測聯繫到一塊,難免畫人畫鬼,莫測兩端。但是它告訴了我們一個信息,就是遵循一般的規律,針對自己的特點,自己的需要進行養生。
4、企業家為什麼要學習《易經》
問候朋友。
1、《易經》是什麼?
《易經》是我國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經典,華夏五千多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國文化的核心源頭。《易經》是變化之經,它用天干、地支、八卦以及六十四卦等描述宇宙天體能量和天地萬物的發展變化規律。
企業家為什麼要學習《易經》?
2、回歸中國式戰略思維
《易經》主張天人合一,其思維特色主要是形象思維、辯證思維及全息思維,其中象數思維是《易經》的獨創。象思維通過形象思維來探索事物的本質、預見未來,從整體觀察某一個局部,繼而通過整體聯想創造出新的思路,這與西方邏輯性思維模式大相徑庭。但也正是這一點,使得中國人先天就更具有戰略性思維特徵,不求細節,不依靠數據,就能抓住關鍵。
日本的管理大師大前研一認為是非理性的、富於直覺的戰略思維締造了日本企業的成功。上至國家、區域,下到具體的企業,都是如此。我們中國人雖然是天生的戰略家,但並不是說我們都擁有了良好的戰略思維。恰恰相反,現在我們整個缺的就是高瞻遠矚的戰略性思考。其一我們的社會缺乏這個氛圍與環境:一個成長中的市場本身機會就很多,所以我們很多的企業家都是機會主義者,機會性與浮躁侵蝕了我們骨子裡的戰略性思維,因此中國商界需要的是真正的戰略意識的覺醒;其二西方管理方法盛行,其數據性、邏輯性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損耗了戰略的原創性獨特性。這也是近年來傳統文化引起關注的主要原因,內外部環境使然。《易經》形象思維的整體優勢,正好可以對邏輯思維起到互補的作用。學習《易經》,可以幫助我們建立具有中國思維特色的發展戰略,全局之大觀將有助於引領成功的未來。
3、深入認識自我:揭示個體奧秘
《易經》通過「天、人、地」三方面認識宇宙的本質,揭示宇宙的規律。當我們要探索人體生命的本質,自然離不開《易經》。通過《易經》八卦,我們可以准確且全面認識生命本質,只有了解了生命本質之所在,才能更好地去養護它。每一個人的出生,除了來自父母的物質遺傳,還都有著自己的時空遺傳與定位。相同時空定位對不同的人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天、人、地三者之間的微妙關系,在《易經》八卦的卦象中一一向世人展現。了解自我,挖掘自我,揚長避短,《易經》與我們一個人的一生是息息相關的,它是每一個人生存、工作、生活的導航儀,指導我們與宇宙萬物和諧相處的行為標准規范。告訴我們的生存和生活的方式方法,創造人類特有智慧和生存生活的價值。
4、積極管理自我:正心修身
《易經》所蘊含的養生智慧,重在捕捉生命的本質,從根本上追尋合適個體的養生方法。養生不是共性的,是個性而不是範例,因材、因人、因地等差異性很大。八卦五行和五臟六腑、五官、四肢的關系,是中醫對人體生命功能結構的根本認識。養生的根本是養心,人的情志和五行一一對應。管理上至國家、中至企業、下至家庭,但最基本的還要從「自我管理」做起。自我管理的基本目的就是為了「誠其意,正其心,修其身 」 。
5、識人用人,各就其位
《易經》認為相由心生,相是外顯的屬陽,心屬內屬陰,陰生於陽。學習《易經》可以讓我們從多個角度去認識人了解人,對於企業經營者來說十分重要。知人善任是許多政治家、企業家成功的關鍵所在。天地萬物各得其位,各行其事,就必然井然有序。這時就不需要特殊強調管理,需要的是自性的發揮。《易經》六十四卦本身都深含哲學道理,以八卦符號為代表闡述宇宙萬物、人生的變異規律,了解規律變化的真相,教導我們順其道,就可成其事。
6、布局環境,天地人和
民間說的風水是我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產物,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對人的細致觀察和實際生活的經驗和規律的總結。特別是對有關城市、區域等居住環境的基址選擇及規劃設計,前人在《易經》中留下寶貴的經驗。其宗旨是審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環境,順應自然,有節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創造良好的居住與生存環境,贏得最佳的天時地利與人和,達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在微觀層面上,居家與辦公是人們棲息與工作的兩大場所,《易經》將根據個性的差異來選擇適宜的家居與辦公室布局設計,尋求最佳組合,因地制宜,採取適宜於自然益於自我的生活方式。
7、科學、正確的判斷和取捨
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困惑難解之事;在工作中,面臨一些重大決策或投資,在對既有情況都已明確了解的情況下,還會舉棋不定。學習《易經》,我們可以科學、正確的抉擇、選擇。《易經》揭示和描述了宇宙萬事萬物運動變化發展的內在規律,萬事萬物這種相似的規律是《易經》的最重要依據。《易經》本質上是一部科學思維技術實用寶典,是一部工具書。在模糊性、偶然性的背後,都有它的必然性,這就是規律所在。
一分善念,一份機緣;
一次信任,一份解脫,一生師友;
一分恭敬,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
若您在健康、婚姻、事業、財運、投資成敗、項目前景等方面有困惑請聯系千明會!願為眾生指點迷津,點亮心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