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當三豐太極拳的口決
1、抱元守一
2、開太極
3、撥雲見日
4、懷中抱月
5、拔雲見日
6、懷中抱月
7、左右海馬吐霧
8、左右倒轉乾坤
9、十字手
10、獅子回頭
11、攬雀尾
12、推窗望月
13、丹鳳朝陽
14、回頭望月
15、海底撈月
16、攬扎衣
17、海底神針
18、左右仙人過澗
19、降龍伏虎
20、葉底摘桃
21、將軍掛印
22、靈官架鞭
23、單鞭下式
24、關公捋順
25、葉底摘桃
26、龍步雲手
27、高探馬
28、左右靠打七星
29、倒卷肱
30、繞膝摟步
31、蛟龍出海
32、十字手
33、左右分腳
34、肘底橫捶
35、左右小捋
36、左右金雞獨立
37、懷中抱月
38、左右玉女穿梭
39、左右大捋
40、醉卧瑤池
41、斜飛摟步
42、左右靠打七星
43、二郎擔山
44、高探馬
45、轉身擺蓮
46、彎弓射虎
47、左右攬扎衣
48、引氣歸元合太極
2、武當三豐派明明是張三豐建立的,去踢館的都以失敗而告終,陳氏人宣傳陳式太極拳居然說張三豐無從考證,那
說張三豐無從考證確實是欺師滅祖,張三豐的史料和弟子譜系難道都是虛無空氣?蔣發又是從哪學來的?別說"閑來時造拳」就是創拳吧,那是打拳的意思,學拳不能妄自尊大欺師滅祖。怪不得大道慨嘆:後世為名亂拳法,改吾太極壞吾名。
3、武當太極拳的養生原理是什麼?
太極拳是我國民族形式體育項目之一,是一種重要的健身與預防疾病的手段。
一千八百多年以前,華佗曾編選了五禽之戲作為健身運動,他的理論是:人身常動搖則谷氣消,血脈通,病不生,人猶戶樞不朽是也。這都說明體育在防病和治療中有著積極的意義。
應用體育運動來防治疾病,已經被應用到臨床工作中,並且已被公認為治療過程中必要的環節,打太極拳除增強體質外,還是輔助治療高血壓、潰瘍病、心臟病、肺結核等病的好方法,而且有一定療效。所以,太極拳能配合醫葯來治療某些疾病。
為了證明太極拳的保健作用,某研究所曾對五十到八十九歲的老年人進行了較詳細的醫學檢查。其中三十二名是經常打太極拳的,五十六名是一般正常的老年人,不論在體格方面,還是在心血管系統機能、呼吸機能、骨骼系統及代謝功能等方面,都比一般的老人的狀況好。
1、保證新陳代謝
人體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除通過眼、耳、鼻、口七竅和穀道排泄外,機體內分泌主要靠汗腺外排。人們生活條件改善了,冬有集中供暖,夏有空調、電扇,免受寒暑之苦的同時,卻又導致了人體皮膚保暖、散熱功能的下降。
由於汗毛變懶、汗遙壅塞、肌膚的通透性弱化,人體內臟分泌物、沉積物以及病毒等有害物質得不到及時排泄,新陳代謝失調,陰陽溫熱失衡,這樣那樣的疾病便會不染自生。
而太極拳作為一門內家功法,在肌膚的鍛煉上有其獨到之處。行功走架不分春夏秋冬,每每於身形的開合收放之中導引肌膚的膨縮和毛孔的張閉。比一般不練拳的人較好地保持了肌膚的純潔性和通透性。內分泌渠道暢通,病毒垃圾不易滯留,故而小病不生、大病不長。
2、神經系統敏感
人體老化,最先發於神經系統的萎縮和衰竭。如:
①面部皮膚鬆弛起皺、前額脫發,源於細胞再生神經的功能下降;
②耳聾眼花,源於聽、視神經的老化;
③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源於分辨檢索神經的老化;
④腿腳不利索,源於中樞支配神經的老化。
任何一條神經的萎縮,都將直接導致人體某一器官功能的下降。
太極拳與其他拳種的最大區別,就在於用意不用力、重意不重形、以意念支配肉體。太極拳行功走架,全神貫注,以意導氣,所有外形變化,一招一式無法講求意在身先,意不動身不動,意動身隨,意靜形止。
4、武當太極和武當太乙有什麼區別
當然,只是知道是沒有多少裨益的 ,我也是武當功夫的愛好者 、道功十步、雲床子午靜功、武當文太極13式
2、卧龍翻轉功,如果有興趣 ,可以發信息我 。傳送給你 ,共同參悟 。
此致、武當純陽迷蹤劍、徒手拳法類
武當拳18式,收藏了一些道家功夫修煉的入門法門、功夫書籍、武當八步龍心掌、武當養生功夫類(此為入門及內功修煉的法門)
武當八寶樁、真元混合一氣功、武當太極十三樁、武當純陽大功:
1、龍門先天八卦掌 、武當道總徐本善架、武當黃泥陰手掌,源於現任武當三豐派掌門的輕功絕技 、武當真武棍、內丹打坐 、玄武棍、武當絕技實戰應用
武當內家拳技擊、金丹地卧功
5、丹道養生類
武當不老青松功、雲床高卧功、兵器器械類
武當劍27式、回風逍遙掌、太極實戰推手
4、自然神打、粘手翻跌、武當拳36式、武當拳108式、武當太和拳、太乙五行拳、武當(岳武架)太極拳、武當拂塵、武當龍門十三槍、呂祖拂塵劍、武當八面簫、武當太極(乾坤)球
3、武當六趟心意肘、武當游龍刀、
太極拳1/2路武當功夫有一定的分類、感謝
5、大學生,打算暑假去武當陳師宇武館上三個月的太極養生班, 不知這個想法如何
暑假都結束了,你不會是准備明年去吧?
我也覺得去武當山好。陳家溝那個陳氏太極重實戰,但真正的好東西人家肯定不會輕易教給你,還不如直接上武當山學養生,學點太極、樁功,回家慢慢練,求個益壽延年。呵呵,這是我的看法。
武當山的武館很多了,像袁修剛、陳師宇、陳師行都辦武館,我看了網上的很多介紹,挺喜歡他們的。師兄弟,武功應該差不多,教我們這樣的人學養生肯定是綽綽有餘。不過我看照片更喜歡師行武館的環境,房前一排樹,房後有菜園,回不遠處有擰轆轤的水井,還有純木結構的屋子,旁邊一間很清靜的道觀,感覺好有意境。
不過也聽說師宇的武館在山上風景區之內,應該也很棒吧?
這個帖子里樓主把幾個武館的資料都貼過來了,比較著看,一目瞭然,推薦給你http://tieba.baidu.com/f?kz=632438759
補充一句,答晚上是不是有晚課?沒法看書吧?不過大學里很少有暑假作業的
6、武當張三豐為什麼在百歲高齡才創出武當13式太極拳,聽有人說以武悟道是真的嗎
以武悟道
一定是真的
學文沒有第一
弄武沒有第二
7、陳師行武當三豐太極十三式詳細拳譜
上中國太極網
8、武當山附近哪所功夫館養生效果比較好?
我國傳統養生文化與道家文化關系非常密切的,湖北武當山中就有許多養生去處復。但筆者沒有一一前往體驗,制能夠說上幾句的就是武當師和功夫館。今年夏天的時候去師百和功夫館學了一個月太極拳,武館中開有許多養生課程。師和功夫館中所學的太極拳、八段錦都屬於輕柔形的養生引導術,非常適度合養生。
並且師和功夫館處於武當山景區,丹江口水庫附近,風景優問美,環境典雅。筆者在功夫館中學武時間較短,但將太極拳、太極劍法整套答練習下來,身體仍然感覺輕健許多,養生效果明顯。
9、武當派張三豐那一年練成的太極拳?
看看這個或許對你有幫助
張三豐,懿州(今湖南芷江縣)人,名全,一名君寶,字三豐。是元末明初道教首領,行游四方,曾在湖北太和山(即武當山)結廬修行。根據《明史》和歷經篡修的《太和山志》,都隻字未提及張三豐會拳術;即使是公元1723年住在山西的圓通道人汪錫齡編的《三豐全書》稿本以及到公元1844年被長乙山人李涵虛重編出版的《三豐全書》裡面,他們雖然都鬼話連篇的宣稱見過十四世紀的張三豐,但也未曾捏造張三豐會拳術或創造太極拳。太極拳創始於張三豐的謊言,出現於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太極拳在北京享有盛譽之時這個事實,至此可證實。因此,說太極拳的創始人為張三豐,是不真實的。但明初張三豐何以當時名揚國內?我們如果研究一下《明史》中的「胡瀅傳」、「鄭和傳」、「姚廣孝傳」和「方伎傳」中的張三豐事跡,把有關史料加以參證,就能清楚看出張三豐,這個被當時人們津津樂道的神話人物,原來是明太祖死後,明代皇朝宮廷爭奪皇位的副產品。
其歷史真相是:明太祖朱元璋死後,因太子早亡,就由皇孫朱允炆繼皇位改元建文,但皇太子之弟朱棣,於建文四年以「靖難」名義,從燕京(北京)殺奔明朝首都南京,奪了皇位,改元永樂。由於傳說建文帝未死於戰火,永樂帝不放心,遂派親信胡瀅,配上認識建文帝面貌的內侍朱祥,以尋訪道士張三豐(邋遢)為名,從陸路遍訪各州、郡、鄉、邑,去查訪建文帝下落,有四年之久。永樂二年又有謠傳建文帝逃亡海外,永樂帝又派鄭和(世稱三保太監)等領兵浮海,遠巡西洋,也未查到建文帝下落。永樂十七年,又派胡瀅出巡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和江西等地,去查訪建文帝下落,又查了四年。永樂帝前後經過二十一年在國內外對建文帝下落的秘密查訪,才放下心事。但是皇帝派胡尚書(胡瀅)尋訪張邋遢道人的新聞已遍傳民間。永樂帝為掩蓋勞師動眾的真相,欺騙人民,他遂下令工部侍郎郭璉等帶領丁夫三十萬人,大興土木,在武當山營建武當宮觀,耗資白銀幾百萬兩。從此以後,武當山的張三豐就成為人民傳說中的時髦人物。到五百年後的清末民初又被封建文人附會作為太極拳的創始人。
10、武當三豐太極十三式與文式太極十三式有何區別?
武當三豐太極十三式,是拳架為主功法為輔的拳。
文式太極十三式,以樁功為主的功法。
判斷是否張三豐的拳,必須按照練習者是否按照張的拳經去演練。
陰陽和合為太極,也就是說行拳時要像太極魚那樣不斷地轉換,陰陽交替。這是外在動作的要求。
動作中還要,綿綿不斷,如行雲流,松沉自然。
這樣才能達到:形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
在太極拳外流各派中,無疑楊氏的李雅軒,吳氏的吳圖南二人的心得頗得張三豐理論的真傳!
二人均以:身為大樹主幹,手為枝葉,練時大松大軟,身體通透無比為行功心法。
看過岳武演出的文式樁功,就不講究綿綿不斷,如行雲流了。而鍾雲龍表演的十三式拳架就勝一籌。
張三豐外流派系中,楊氏的董英傑在綿綿不斷,如行雲流,松沉自然達到了定峰。吳氏的吳圖南在意與氣合,氣與神合方面也非常高明。
陳氏太極拳雖然也稱太極拳。但他們以陳鑫的纏絲精為心法。纏絲精就是內氣以旋轉方式在體內運行,以圓的轉動化掉對手的來勁和向對手發勁。
練的時候要剛柔相濟。和張三豐那一套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