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張三豐養生太極拳108

張三豐養生太極拳108

發布時間:2020-07-28 20:28:25

1、武當太極拳108式總共有幾套?都是哪些流派.最好有觀看地址.

太極拳有很多種類,總的來講可以分為隱於世的和顯於世的兩大類。
顯於世的主要流派有:陳、楊、吳、武、孫、趙堡、和式等,另外如傅、牛、張、劉等式皆是從楊式、陳式和道家流出於世俗的架勢中演化而來。
隱於世的主要是道家內部所練,修仙煉丹之用的拳架,此類太極拳流派更是繁多,多不為世人所見所知。
武當所傳太極自張三豐之始就已經分為四派。經過幾百年的分化,武當太極拳的流派更是繁多。自然門稱所傳原式太極拳為張三豐原來所創而未經更改的架勢,當屬丹字派。
天下太極本一家。孫祿堂先生講:太極即一氣。古人不能明示於人者,蓋活潑潑一點子氣之運用。
修習太極拳看碟和視頻無用,秉承您老師所傳,專心修煉。
如欲精研,每一動作起止皆要和順,有不明處需要多多請益,不可妄自揣度,依樣(視頻)畫葫蘆,否則難有大成。善哉!

2、《太極張三豐》中張三豐,也就是李連傑練的是哪種太極拳?

李連傑在樹林里打的是陳式太極拳好不好!還說人家誤人子弟,麻煩你自己看清楚再說,還24式呢。丟人不丟人。那幾個發力都發你身上去了?金剛倒碓都倒你身上了吧
這是幾年前的回答了。現在看來,年輕真是充滿沖勁兒,一言不合就爭論。其實招式只是形式,重要的是自己想通過練習太極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是提升氣場氣質,還是強身健體,還是年會表演一番?

3、張三豐太極108式

百度搜索:即可觀看......

張三豐太極108式-視頻-優酷視頻-武術 太極拳 張三豐

4、張三豐的太極拳

太極拳本是一脈相承的道家武術,而在民間;經過歷代太極傳人的修改傳承,已與道家太極拳原貌相差甚遠。更有甚者,某些人為了沽名釣譽,不承認太極拳出自道家,而稱太極拳為自己祖宗所創,但其理論功法和拳勢名稱基本上都還是沿用或保留著道家太極的內容。另外,根據很多太極愛好者和專業人員的研究考證(如李師融先生 所著《北派太極拳流源揭秘》,張傑先生所著《陳王廷不是太極拳創始人》的文章考證),以及本門的傳承,均可以證明太極拳出自於道家,為集大成者張三豐祖師所創,民間某人自創拳說在歷史證據面前不攻自破。
太極拳古時在道門內稱「太極全」。 因太極包含著天地陰陽世間萬物之變化,是一門綜合學科,故與近代太極拳所指狹義范圍是有區別的。道門太極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它包括道家哲學、醫學、內丹養生學、經絡學、易 學、內功學、力學、技擊學、數術等學科,並將易學、五行、陰陽剛柔、虛實之變化融於一身而演為太極拳。太極拳作為道家人道築基之法門,是道家以武衛道和以武演道的模式。經曰:「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運轉即太極,萬物不外一太極」。故太極即道也。
太極拳作為道家養生防身護法之術,其歷史源遠流長。伴隨著歲月的流逝,和道家傳承「寧可失傳,不可妄傳」的規定,多少年來,傳人之間只是心傳口授,文字傳錄極少,即使有記錄也多用口訣隱語暗示,非真得道者不能參悟其中奧秘。如我張祖意合太極拳,每一甲子傳一代,一代傳二不傳三,非正式傳人不傳拳譜。正是因為這些特殊原因,才使我們今天很多人只知祖師張三豐,而不知歷代傳人。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現今流行的太極拳資料中窺見一斑。但這也恰好為造假者提供了機會,使世人對太極拳的傳承產生了誤解。
太極拳從流傳民間到近代,公開的譜訣只有王宗岳的太極拳論解,及後人根據王的論解而流傳的各派太極拳論述,卻沒有原始傳承的道家「太極拳道論」。我在以往的文章中曾經說過,王宗岳不是道家的正式傳人,他的太極拳是張三豐的弟子劉古泉所傳,他的太極拳論、譜、訣,都是根據道人劉古泉的口傳記錄整理的。故此,他沒有完整的道家太極拳道論。這一點,大家可以看一下至今所發表的王宗岳太極拳論、拳譜和歌訣就會明白。又因受地域環境和方言的影響,其在拳論、拳譜、歌訣的字句上,也有記錄失誤和不妥之處。還有的是後人據王宗岳記錄而加以潤色,逐漸增訂的。例如殺手歌中「上打咽喉下打陰,中間兩、肋並當心。下部兩臁合兩膝,腦後一掌要真魂」。此歌本為道人口傳王宗岳,其後又有人根據王的記錄而轉錄,故與道家真傳有相謬之處。道家原歌日:「上打眼喉下繆陰,中打兩肋並蓋心;底打兩膝和兩脛,腦後一掌命歸陰。」此歌訣與流傳歇訣的小同之處主要在於前兩句。 兩首歌訣雖然目的相同,但前一首與後一首相比較,對人體所擊打的部位略有不同。
過去有師曰:「寧傳一手,不傳一口。」往往真言不輕傳。那麼怎樣理解和解釋第一句才更為合理?從字面上我們可以看出,用「眼」字比用 「咽」字更為合乎情理。大家知道眼是人的視覺之官,如眼被封擊必失去視力。那為什麼要將「下繆陰」改作「下打陰」?也可能是歷代傳人保守不傳,也可能是記錄有誤。 過去也有人將「下繆陰」誤寫為「下撩陰」,此解也不全面。 何為下繆陰?這是指擊打部位下八繆穴和陰部。下八繆是指人體背腰椎下骶骨處,此處有骶神 經後支,骶外側動脈,受重擊後可造成大小便失禁,下肢麻痹,半身不遂等。陰部是人身任脈要穴,前打陰部,後打八繆,此兩處穴位任何一處被擊,都可造成人體損傷,輕者身體癱瘓,大小便失禁;重者休克或致命。第二句「中打兩肋並蓋心」,兩肋被擊打後可以造成肝氣不疏,胸悶氣短,咳嗽等症。胸肋部為人之五臟所在,穴位多且神經豐富, 故對人造成損傷較大。「蓋心」是指人任督兩脈之中心,「蓋」指華蓋,肺為五臟之華蓋,是致命穴;「心」指人之前後中心,任督兩脈中心為人身之要穴,內連五臟,是人身致命之弱處。故學練者在習練時要有朋師指卓,方知要奧。雖然後兩句文字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故不再解釋。
通過上述比較可以看出,道家真傳與民間泛傳是有區別的。所以,一字之差其意不同。現今世傳各種太極拳譜、拳論、 拳訣很多,因各種原因,訛誤不少,有望太極拳研究者及專家辨正。
近代太極拳作為養生防身之術,深為廣大練武者所喜愛。但白楊澄甫改拳後,有很多名家高手根據個人對太極拳的領悟和理解,對太極拳作了不同的修改。有的名家為了標新立異,對太極拳冠以新名,以迎合人們追崇時尚的心理。一時間,各種名稱的太極拳比比皆是, 逐漸使真正的道家太極拳厭而退隱。而社會上流行的太極拳也逐漸失去了太極拳的原旨,形 成了太極操舞。
在有志之士的呼籲和推動下,太極拳正在朝著恢復歷史原貌的方向發展,這是使太極拳真正為大眾所認識了解,為全民健身計劃所用的正確途徑。 太極拳的健身技擊作用雖早己被人們所認識,但是為什麼很多太極名家還是過早的離開了人世,給後人留下的只是一些太極典故和佳話?據資料統計,近代太極名家平均壽命只有70歲左右,這離「觀耄耋能御眾之形」相差太遠。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好的東西如果理解有誤,運用不當,也可能造成相反的結果。縱觀道門內功高深者多長壽,而世俗間功高者多早嚷。這些事實說明,不得真傳不僅不能延年益壽,而且還有可能造成身體損傷。所以說,太極拳是與修煉內丹養生緊密聯系的。達不到丹體常存常靈,就不算得到太極真諦。因此,真正地繼承研究和發展太極拳,是我們今天的首要任務。
道家太極拳式的名稱主要來源於三豐祖師悟道所得。他長期潛心修行,結合日常生活,觀察世間萬物變化,研究陰陽、五行、八卦相生相剋之理,為了便於記憶和傳世,便將拳式和用法編成歌訣,為太極拳的創立和流傳,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太極拳式的名稱多以形容、比喻、誇張、擬人等方法命名,如 「三豐搗碓」、「一條鞭」和「推窗擊月」等等。以下試 作簡述比較。
三豐搗碓訣曰:
三豐搗碓賽金剛,混元一體劈雷響。
棚捋擰砸震天地,佛仙神鬼不敢傍。
「三豐搗碓」一式是三豐祖師當年在道觀修行時所悟創。傳說他每日用拳碓米,將日常生活碓米視為練功,後 將此式引為拳式。道內也有稱為「三大對」。如趙堡太極至今沿用此名。陳氏將此式稱為「金剛搗碓」,動作和用法略有不同。練此式要求神意氣、手足身、丹震砸(喊聲發自於丹田、震腳聲、砸捶聲)三聲相對,發出混元一體的震聲,內外五行合一,振奮精氣神,周身齊到,精神意氣力、筋骨皮毛肌,全身一體太極混元,要打出威猛之氣。 此式對於身手足的外形要求是男左女右。即在行拳時,男起左開,落右合,起勢時震左足,砸左捶;收勢時合右足,砸右捶,此謂陽開陰合。陳氏「金剛搗碓」與趙堡「三大對」起勢相同,兩家均為右起勢。但陳氏「金剛」一詞出於佛家,不知何故?趙堡的這一式緣於道門,但練法不同於道門。其大致原因,可能是趙堡太極拳來源於王宗岳的弟子蔣發,而蔣發之拳大多數、由王老夫子的女兒代傳,按男左女右的規矩形成右勢,故趙堡太極拳又有「大姑娘拳」的說法(可參看原寶山著《武當趙堡太極拳大全》)。楊式太極拳沒有「三豐搗碓」式。當年楊露禪學拳於陳家,三下陳家溝而不得真傳,楊便轉到趙堡求學。趙堡人告訴楊此拳得於道門,楊又離開河南尋道,後得道家傳人陳蔭昌的指點。因楊不是道門正式傳人,故老師不許他對外公開得於道門(因楊拜過陳長興為師,古人講,只要拜師學過一天就是終身師父,這也是武林的道德規矩),所以楊對外依舊稱陳為師。楊露禪為了還原於道門而又不得罪陳師,故將此式省去;我們從過去的楊式太極拳勢名稱上可以看出,楊氏與陳氏拳名稱區別比較大,而與道家太極拳名稱比較接近,由此可見一斑。

5、張三豐原式太極與武當108式太極哪個好

有點莫名其妙呵,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張三豐這個人還有待考證呢。太極拳和這個名字一點關系的沒,根本不是什麼所謂張三豐創立的,所以也不知前者是現代哪個拳師自創冠名的。
武當的功夫對柔韌性和彈跳能力要求比較高,樓主自己看著辦吧。

6、張三豐太極拳譜?

有王屋山邋遢派、自然派、三豐派、三豐正宗自然派、三豐自然派、三清道教、日新派、蓬萊派、檀塔派、隱仙派、武當丹派、猶龍派,北派趙堡,南派松溪,道家雲房太極拳,張祖意合太極門等至少十七支
張三豐創立的太極拳目前公布的有11個流派8種風格,當時除了在武當傳道400人,還在各地傳道,所以分流出很多流派:1,張三豐原式太極拳13式,72式,72路,由三豐派,三豐隱仙派等繼承2,武當秘傳太極拳,由玄武派等繼承3,<<武當密鑒》記載的太極拳16式,36式,由閭山三豐自然派,遼寧三清道教傳承,4,趙堡太極拳繼承架75式,由張應昌一脈,及侯式一脈傳承,5,從13代由武當傳入河北邯鄲,前13代每代只傳1-2人的張祖意合太極拳72式,64式,57式,6,天津的猶龍派太極,清朝光緒末年,由武當山雲游道士培元塵將「武當隱仙羽化猶龍派太極拳」傳給了北京的司星三,該派至今仍在天津地區沿襲著,7,道家雲房太極拳136式,8,南派松溪太極拳
為大家隨機羅列張三豐其中兩個流派的傳承表(一個是在武當傳出來,一個是一個是流傳在民間的):
張祖意合太極拳:張三豐——邱元靖,劉古泉道人——趙太斌道人——元虛子道人——陳玄月道人——艾蓮池道人——李鳳祥道人——尚道明道人——顧殿一,陳蔭昌道人——明瞭道人——徐本善,張鶴亭道人——張其發,虛無子道人——張興洲,黃守業(13代)——趙峰,楊春等(21世紀)
北派趙堡中的繼承架:張三豐——雲游道人——王宗岳——蔣發——刑喜懷——張初臣——張敬伯——張宗禹——張彥——張應昌——張汶——張金梅——張敬之——陳應銘,侯春秀(侯春秀開啟侯式太極拳一脈繼承張三豐正宗,陳式陳王延就是跟趙堡蔣發學的)

太極拳只是張三豐所創武學中的一部分,對於初學者,這么多流派,不好分別,
我來歸一下類,武當密鑒記載,張三豐創無極拳12式,太和拳8式,太極拳16式,
總後極精華創出36式,就是三豐自然派和三清道教這套,這套拳包含太極,八卦
,形意,張三豐創出內家拳,其中有一套八卦拳,為清朝八卦掌定型建立基礎,
他也會形意勁,只是那時還沒定型,所以這套拳確實是包含了3種風格,像武當現
在有一派流傳的是八卦太極拳,之後張三豐給太極拳定型,並系統化,首先創出
太極十三式,是提取36式中太極拳部分,命名為張三豐原式太極拳,此套路重在
健身,所以張三豐有句話叫「願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技擊之末,」講述的就
是原式太極拳。因為道人一直在丹房煉丹,打坐,所以張三豐創出的道家雲房太
極拳,只要2平方米就可以練,是在室內練的。有加入形意勁,定名為張祖意合太
極拳。像玄武派的秘傳太極拳,64式,原名「三豐先天太極拳」也都是很古樸的
張三豐套路,王宗岳開創的趙堡繼承架,都有一點原式太極拳的味道,只是在明
間傳了這么多年,必然會自成一種風格。武當流傳的最廣的是張三豐原式太極拳
,以上這寫套路都是張三豐所創,我建議你練張三豐原式太極拳72路,你可以買
一本書《張三豐太極拳煉丹秘要》,是清朝劉元綽所著,武當於化行,在1934年,也出過這套72路太極拳的書,楊式楊露禪雖學於陳式18年,但子孫三代一直奉張三豐為祖師,武當道總徐本善當年召集一些武術名家,如自然門杜心五,楊露禪孫楊澄甫等人,公開推廣太極拳十三勢,所以像明間很多流派,雖不是張三豐所創,都繼承了張三豐太極拳論,還有一些武當的門派,雖不是張三豐所創,但都是從張三豐的太極拳上演化而出,例如武當金蟾太極拳,武當顧式太極拳等,除了這11派8種風格太極拳外,張三豐的武學中還有:無極拳12式,太和拳8式,三豐掌,玄武棍,八卦拳(為清朝八卦掌的創立建立的基礎),太極環斷掌,武當丹劍,內丹養生術的解析,太極環斷掌,鶴舞九式。。。。。。

7、怎麼武當太極108式有多個版本,有一個武當自然門張三豐原式太極108式。還有鍾雲龍道長演練的108式。

因為很多人喜歡開門立派,改兩下就成了自己的,新編的x傳x式x門太極很多很多,全國幾百上千種。大家都想當掌門,當創始人。

8、請問一下 網上傳的武當三豐太極拳(108式)是真的嗎

太極拳無所謂真假,武當很多拳都以張三豐命名。一方面沾點仙氣,另一方面也是紀念張三豐。至於張三豐本人不可能編創出那麼多拳術的。

9、108式太極拳口令

楊式太極拳府內派老架108式套路名稱

1、無極式 28、海底針 55、退步搬攔捶 82、扇通背
2、太極起式 29、扇通背 56、如封似閉 83、撇身捶
3、攬雀尾 30、撇身捶 57、豹虎推山 84、進步搬攔捶
4、單鞭 31、進步搬攔捶 58、十字手 85、風擺荷葉
5、提手上勢 32、風擺荷葉 59、斜摟膝拗步 86、攬雀尾
6、白鶴亮翅 33、攬雀尾 60、回身三掌 87、單鞭
7、摟膝拗步 34、單鞭 61、攬雀尾 88、雲手
8、手揮琵琶 35、雲手 62、揉球式 89、左右穿掌
9、摟膝拗步 36、單鞭 63、斜單鞭 90、單鞭
10、手揮琵琶 37、左右高探馬 64、野馬分鬃 91、高探馬
11、 搬攔捶 38、右起腳 65、玉女穿梭 92、轉身單擺蓮
12、如封似閉 39、左右高探馬 66、風擺荷葉 93、指檔捶
13、豹虎推山 40、左起腳 67、攬雀尾 94、風擺荷葉
14、十字手 41、轉身蹬腳 68、單鞭 95、攬雀尾
15、斜摟膝拗步 42、摟膝拗步 69、雲手 96、單鞭
16、摟膝拗步 43、上步裹手栽捶 70、單穿掌、單鞭 97、展手鷂形下勢
17、攬雀尾 44、 撇身捶 71、展手燕形下勢 98、步七星
18、揉球式 45、進步搬攔捶 72、金雞獨立 99、退步跨虎
19、 單鞭 46、左右高探馬 73、千斤墜 100、轉腰雙擺蓮
20、肘底看捶 47、二起腳 74、倒攆猴 101、彎弓射虎
21、倒攆猴 48、右打虎 75、撐掌 102、雙撞
22、撐掌 49、雙砸掏心捶 76、高探馬 103、回身
23、高探馬 50、左打虎 77、斜飛 104、搬攔捶
24、斜飛 51、中心腳 78、提手上勢 105、風擺荷葉
25、提手上勢 52、雙峰貫耳 79、白鶴亮翅 106、攬雀尾
26、白鶴亮翅 53、左右高探馬 80、摟膝拗步 107、單鞭
27、摟膝拗步 54、十字腿 81、海底針 108、收式

10、鍾雲龍武當太極拳108式與單貴文的為什麼不同

二人都尊張三豐為祖師。雖然拳式編排次序不同,但核心內容相同。

太極拳,離不開太極十三勢。
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和進、退、右盼、左顧、中定。
行功時: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
拳論還有: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縝密矣。
拳經也說: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

由此可見,張三豐太極拳的架子只有一個。
拳架編排各異,乃個人的理解不同而造成的。

與張三豐養生太極拳108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