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二十四節氣導引養生

二十四節氣導引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28 19:58:52

1、二十四節氣的起居要點有哪些?

人的起居直接影響人的健康,而健康多與二十四節氣密切相關,因此,人的起居應順應二十四節氣。如果違背了這個原則,人的身體就會受到傷害,天賜的壽限也會受到影響,因此,生活起居必須與二十四節氣相順應。

1.起居與二十四節氣的內在聯系人的五臟與四季二十四節氣是相對應的,而且都各有所用。

春位在東方,色為青,與人身的肝臟相應。肝開竅於目,精華藏在其中。因此,春天養生不當,其病變常發生在肝經,而表現多在頸項。

夏位在南,色為赤,和心相應。心開竅於耳,精華藏於其中。如果調養不當,其病變多發生在心經,而表現於胸脅。

秋位在西,色為白,與肺相應。肺開竅於鼻,精華藏在其中,如果調養不當,其病變常發生在肺經,而表現於肩背。

冬位在北,色為黑,與腎相應。。腎開竅於二陽,精華都藏在其中,如果調養不當,其病變常發生在腎經而表現於腰股。

中央色黃,與脾相應。脾開竅於口,精華藏在其中,如果調養不當,其病變常發生在脾經而表現於脊背。

《黃帝內經》指出:春天6節氣的三個月,是所謂「推陳出新」、萬物復甦的季節,草木繁榮,天地間俱顯出勃勃生機。在這個季節,人應當入夜而眠,早早起床,到庭院里散步,披散頭發,舒張形體,使自己的神志隨著春天的生氣而勃發。違背了這個道理就會傷肝,到了夏天,就會得寒變之病,供給夏季盛長的物質基礎也就差了。

夏天6節氣的三個月,是所謂「草蕃木秀」、繁衍秀美的季節。在這個季節,天地陰陽之氣相交,植物開花結果。人應當夜卧早起,不要嫌惡白天太長,讓心中不存郁怒,容色秀美,並使腠理宣通,暑氣疏泄,表現出外在之美。如果違背了這個道理,心會受傷,到了秋天,就會得瘧疾,供給秋天收斂的能力也就差了。

秋天6節氣的三個月,是所謂「收容平藏」、萬物成熟的季節。天氣勁急,地氣清明。在這個季節,人應當早卧早起,雞叫起床,使神志保持安寧,藉以舒緩三秋的肅殺。精神要內守,使秋氣得以平和。如果違背了這個道理,肺就會受傷,到了冬天,就會得完谷不化的飧泄病,供給冬天潛藏之氣的能力也就差了。

冬天的6節氣三個月,是所謂「緊閉堅藏」、生機潛伏的季節。水結冰,地凍裂。在這個季節,人不要擾動陽氣,應該早卧晚起,一定要等到天光大亮再起床,使意志伏藏,像有私意似的,又像已有所得。還必須避寒就濕,不要讓皮膚開泄出汗。如果違背了這個道理,腎就會受傷,到了春天,就要得痿厥病,供給春天生養的能力也就差了。

2.生活應與二十四節氣相適應春秋戰國時期,著名養生家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學觀,並由此產生「順應自然」的養生學觀點,為四時養生奠定了理論基礎。《呂氏春秋》對順應四時氣候的變化而養生有了較為明確的論述:「天生陰陽、寒暑、燥濕,四時之使,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聖人察陰陽之宜,辨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壽得長焉。」年壽得長之意為「非短而續之也,畢其數也」,指的是人能盡其壽而頤享天年。

漢唐時期,出現了許多傑出的養生家,如華佗、陶弘景、孫思邈、陳希夷等。他們對四季養生的理論都有精闢的論述,並提出了許多更為具體的四時養生方法。如華佗《中藏經》提出:「陰陽盛衰,各在其時,更始更末,無有休止,人能從之亦智也」的觀點,並創制五禽戲鍛煉法;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更記載了多種食養、葯養和術養的具體方法;唐末道士陳希夷編創的二十四氣導引坐功,功理源於四季陰陽變化,五行配屬學說,功法按一年二十四節氣的更替而編排,深合「天人合一」之理,此套功法至明清時期仍頗為流行,許多養生著作均有收載。

宋元時期,涌現了金元四大名醫和陳直、鄒鉉、丘處機、王珪等許多養生學家,著有《養老奉親書》、《攝生消息論》、《泰定養生主論》等大批養生專著,繼承和發展了《黃帝內經》四時養生的思想,使四季養生的理論和方法日臻完善,尤其是在食療和葯療方面成就更為顯著。如宋代陳直所著《養老奉親書》收食養食療方162首,指出「四時皆以胃氣為本」,明確提出了飲食在四時陰陽變化中對人的調節養護作用:「一身之中,陰陽運用,五行相生,莫不由於飲食也」。他的論述推動了四時食養的普及和發展。

明清時期,是四時養生的鼎盛時期,在理論上和方法上都得到了很大發展。萬全的《養生四要》、高濂的《遵生八箋》、龔廷賢的《壽世保元》、曹庭棟的《老老恆言》等,比較詳盡地總結了四時養生經驗和成就,不僅理論上有所創新,而且對推動養生學的普及,促進人們的健康長壽起到了很大作用。

2、古人論起居與二十四節氣相適應嗎?

春秋戰國時期,著名養生家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學觀,並由此產生「順應自然」的養生學觀點,為四時養生奠定了理論基礎。《呂氏春秋》對順應四時氣候的變化而養生有了較為明確的論述:「天生陰陽、寒暑、燥濕,四時之使,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聖人察陰陽之宜,辨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壽得長焉。」年壽得長之意為「非短而續之也,畢其數也」,指的是人能盡其壽而頤享天年。

漢唐時期,出現了許多傑出的養生家,如華佗、陶弘景、孫思邈、陳希夷等。他們對四季養生的理論都有精闢的論述,並提出了許多更為具體的四時養生方法。如華佗《中藏經》提出:「陰陽盛衰,各在其時,更始更末,無有休止,人能從之亦智也」的觀點,並創制五禽戲鍛煉法;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更記載了多種食養、葯養和術養的具體方法;唐末道士陳希夷編創的二十四氣導引坐功,功理源於四季陰陽變化,五行配屬學說,功法按一年二十四節氣的更替而編排,深合「天人合一」之理,此套功法至明清時期仍頗為流行,許多養生著作均有收載。

宋元時期,涌現了金元四大名醫和陳直、鄒鉉、丘處機、王王圭等許多養生學家,著有《養老奉親書》、《攝生消息論》、《泰定養生主論》等大批養生專著,繼承和發展了《黃帝內經》四時養生的思想,使四季養生的理論和方法日臻完善,尤其是在食療和葯療方面成就更為顯著。如宋代陳直所著《養老奉親書》收食養食療方162首,指出「四時皆以胃氣為本」,明確提出了飲食在四時陰陽變化中對人的調節養護作用:「一身之中,陰陽運用,五行相生,莫不由於飲食也」。他的論述推動了四時食養的普及和發展。

明清時期,是四時養生的鼎盛時期,在理論上和方法上都得到了很大發展。萬全的《養生四要》,高濂的《遵生八箋》,龔廷賢的《壽世保元》,曹庭棟等《姥姥恆言》等,比較詳盡地總結了四時養生經驗和成就,不但在理論上有所創新,而且對推動養生學的普及,促進人們的健康長壽起到了很大作用。

3、白露是什麼節氣?在這里應該注意生活那些細節?

白露是九月的頭一個節氣[1]。露是由於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這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因為白天的溫度雖然仍達三十幾度,可是夜晚之後,就下降到二十幾度,兩者之間的溫度差達十多度。陽氣是在夏至達到頂點,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俗語雲:「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處暑仍熱,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體了,以免著涼。還有句俗話:「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意思是說,白露前後若有露,則晚稻將有好收成。

4、24節氣養生操

二十四節氣與養生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人與自然界是統一的整體,24節氣的變經隨時影響著人體健康.順應24節氣變化的規律和特點,調節人體、防病健身,可以達劍健康長壽的目的。我們根據每個節氣的主要氣候特點,總結出每個不同時段養生要點,供大家參考。

立春

氣候特徵:白晝逐漸變長,氣溫回暖,人體血液代謝旺盛。

健康提醒:少吃酸性食物,養生以養肝護肝為主。

雨水

氣候特徵:降水增多,氣溫回升快容易導致春困。

健康提醒:注意調養脾胃,增加運動緩解春困。

驚蟄

氣候特徵:天氣回暖,雨水增多,氣候變化大。

健康提醒:補充水分,防寒保暖應付多變天氣。

春分

氣候特徵:晝夜平分,氣候溫暖潮濕,關節炎進入多發期。

健康提醒:多食用清熱解毒、溫補陽氣的食物。

清明

氣候特徵:氣溫回暖,陽氣升騰,高血壓進入多發期。

健康提醒:不宜進補,低鹽飲食緩解高血壓。

穀雨

氣候特徵:氣候以晴暖為主,早晚時冷時熱,易發生神經痛。

健康提醒:適度保暖,多食蔬菜調理腸胃降火氣。

立夏

氣候特徵:連續五天日均氣溫達22度以上標志著夏季到來。

健康提醒:多喝水以退熱降火滋養陰液。

小滿

氣候特徵:氣溫明顯升高,氣候潮濕容易發生皮膚病。

健康提醒:清爽清淡飲食為主,注意清利濕熱。

芒種

氣候特徵:天氣濕熱,是一年中人最懶散的時候。

健康提醒:清熱降火,充足睡眠,運動提高活力。

夏至

氣候特徵:天氣炎熱,人體陽氣最旺,適合治療冬季疾病。

健康提醒:補充水分和維生素,增加鹽分的攝入。

小暑

氣候特徵:熱浪襲人,時有暴雨光顧,消化道疾病多發。

健康提醒:腸胃吸收力下降,注意飲食衛生。

大暑

氣候特徵:酷熱多雨,容易中暑,暑熱夾濕常使人食慾不振。

健康提醒:充分休息,避免暴曬,清淡飲食。

立秋

氣候特徵:氣候漸變,人體仍感覺燥熱難忍。

健康提醒:多食酸味果蔬,養胃潤肺以備秋涼。

處暑

氣候特徵:暑熱餘威明顯,但氣溫開始慢慢轉涼。

健康提醒:調整睡眠時間,飲食偏向清熱安神。

白露

氣候特徵:暑氣漸消,白天氣溫適宜,夜間氣溫較低。

健康提醒:滋陰益氣的食品對身體大有益處。

秋分

氣候特徵:逐漸晝短夜長,每場秋雨都會帶來明顯降溫。

健康提醒:運動保健,針對性地治療冬病。

寒露

氣候特徵:熱冷交替明顯,人體陽氣漸退,陰氣漸生。

健康提醒:飲食清淡柔潤,起居注意保暖。

霜降

氣候特徵:天氣時有反復,人體逐漸感覺季節的肅殺和蕭瑟。

健康提醒:以平補為原則,注意肺的保養。

立冬

氣候特徵:氣溫迅速下降,人體需要消耗大量的熱能來維持體溫。

健康提醒:多食用熱量較高的膳食,增加維生素。

小雪

氣候特徵:天氣常是陰冷晦暗,抑鬱症病情容易加重。

健康提醒:增加戶外活動調節心態,飲食多果蔬。

大雪

氣候特徵:氣溫持續降低,哮喘進入高發期。

健康提醒:進補的好時節,輔以適當鍛煉增強體質。

冬至

氣候特徵:冷空氣活動頻繁,人體陰氣較重。

健康提醒:防寒保暖,及時補充高熱量食物。

小寒

氣候特徵:常有寒潮暴發,會帶來劇烈降溫,易發生凍瘡。

健康提醒: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大寒

氣候特徵:冷空氣刺骨,氣候相當寒冷,心血管疾病高發。

健康提醒:冬不藏精,夏必病溫,注意節欲養臟。

與二十四節氣導引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