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專家談養生保健

專家談養生保健

發布時間:2020-07-28 18:54:03

1、著名養生專家梅墨生病逝,這么注重養生的大師卻早逝,養生真的不能長壽嗎?

那不一定。人要想長壽,合理膳食佔25%,其它佔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佔到了50%。這些一個都不能少。

首先要更正一點,梅墨生先生不是養生專家,更不是營養學家,而是中國著名的書畫家,擅長書法和中國畫。梅墨生之所以讓很多人誤解為養生專家,是因為他在出名之後參加的很多活動和電視節目當中,講了很多他自己的養生經驗和觀點。

現代社會,科技已經較為發達了,大家都學過基礎科學的常識。那些所謂的保健品,打著營養、無毒副作用的旗號,卻難超越能量守恆,平常飲食均衡,就已經滿足了對各類營養的需求。比如,雖然維生素的副作用很少,超出計量單位的補充,長期破壞體內的生態平衡,醫生說是安全范圍,但醫學真的到了讀懂人體的層面嗎?只是現有眼界制定的標准而已。你以為的無害,只是現在無法評估評估真實危害。

三餐七分飽,稍微准時准點,別餓死,別撐死,體內減少生理對抗,至少消化系統減少了患病概率。能吃的不能吃的,稍微都嘗試一點點,別克制,別貪嘴,身體對於營養元素和毒素有正常的新陳代謝和免疫,才能張弛有度、進退有序。運動多了並不僅是提高生理機能,同時也加速身體老化。能多睡就多睡,睡覺降低新陳代謝,身體損耗自然減少。也別睡的昏天黑地,困了就補充睡眠,醒了就起床該干什麼干什麼。

最重要的是當我們對別人微笑時,別人也會以微笑相迎。無論是和朋友在一起,還是微信跟老同學聊天,記得都要保持微笑,付出友善。那也會增加壽命。

2、大數據告訴你,為什麼國人迫切需要養生保健,沒有健康身體,何談幸福生活?

國家數據報道,中國高血壓人口1.6億到1.7億,咱們10億人,幾乎六個就有一個。高血脂1億,糖尿病已超重肥胖7000萬到2億,血脂異常的1.6億,脂肪肝患者1.2億。從2007年到2018年,每年慢性病病例增長是兩倍,心腦血管惡性腫瘤增長一倍,肥胖人口達到3.25億,咱們10億人,三個就有一個是肥胖。未來20年將會繼續增長一倍,腰圍增長一英寸,血管就會增長四英里,患癌風險高出八倍。

美國保健事務雜志報道,中國人腰圍的素質已經達到世界之最了。中國個人醫療大數據分析,現在1/3的病人死於葯物不良,普通病人誤診率高達27%,重大疾病誤診率高達40%。美國研究證實,高度發達的現代醫療體系與人的健康沒有太大關系。英國研究證實,85%的葯物無效,對病人最好的措施盡量減少醫療干預。教育部2013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報告指出,小學生近視率32.5%,初中59.4%,高中高達77.3%,大學生當然更高了,達到80%。
現在樓堂館所建的少了,酒店高消費少了,但是醫院越建越多,越建越大。

其實這些數據啊,咱們都不用去看,你只需要看看你身邊的人,他們的健康狀態,精神面貌,就一目瞭然了。如果你再有機會到醫院走走、看看、排排隊,醫院熱鬧的程度不亞於集市。其實集市已經遠遠比不上醫院熱鬧的程度了。

網上購物的興起,大家逛集市動手動腳的能力越來越差了,反而往醫院跑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了,醫院成為潛在的消費人群。總之,千言萬語一句話,中國人的健康出了嚴重的問題。

你們看一看?街上走的,大肚子的有多少?你們說說。還有上班的,尤其是30歲以上,你問他們不適症狀有多少?頭痛、渾身沒勁乏力、沒有精神、失眠健忘等等亞健康的狀態有多少?

咱就說這個大肚子吧,我這個小區,我只要出去,不說女的,就說男的,有幾個不是大肚子?中國男人我感覺有一半成年人都有大肚子,剩下的也有一半都是小肚子。小肚子只是沒有大肚子大,也是有肚子。

還有這些人當中,有多少個喜笑顏開的,基本都是愁眉苦臉,若有所思,充滿憤恨,神情呆滯,我幾乎看不到有瀟灑自在的成年人。干體力活的還有,上班坐辦公室的,基本的沒有。還有就是跑業務的,嘻嘻哈哈的有,其他的都沒有。
人一旦愁眉不展,挺個大肚子。這都是得大病的先兆。現在無論從國人的身體素質,從國人的體型,從國人的神態來看,都出了嚴重的問題。尤其是在大城市,你看看有幾個步履矯健,足下生風,有幾個歡快跳躍呢?有幾個喜笑顏開的?有幾個身輕如燕?很少很少了。

尤其男人過了25歲步入社會之後,競爭壓力大,在辦公室一坐不動,他不動怎麼會身手敏捷?肚子一大,問題就都來了。

這個不是我說的,是很多很多健康專家、醫療大夫都這樣說,人不能大肚子。還有女性同志們,你看看現在很多女同志,臉色菜色、灰色死人白、青黑色,滿臉愁雲,枯槁之相,哪有點生機?

頭發如枯草,身體走路打晃,身形如枯枝,要麼就是身形不正,渾身僵硬,自己肚裡有多大火一樣,簡直像一頭困獸。一個個最後都變成怨婦,跟老公吵,跟孩子吵,跟領導吵,要不就哭哭啼啼,要不就是神經發作,要不就是精神緊張,神經功能症。

這太多太多了,都是普遍現象,要不怎麼說,現在女的20一朵花30豆腐渣,現在不是30豆腐渣,25就豆腐渣了。而且現在產後病越來越多。胎前產後,這女的一生孩子就把自己身體糟蹋得不要不要的。
還有現在男人女人大把大把的掉頭發,很快的頭發都掉光了,男人禿頂現象非常嚴重。雖然說聰明的腦袋不長毛,這個絕對是一句搪塞之話。 人身體氣血健旺充沛,人頭發就好。反之,被壓抑住了頂不到頭上,頭發就掉。

還有就是身體差了,心情也不好,心情跟著更差,導致抑鬱。焦慮緊張壓抑,茫然漠然,這些接二連三都來了。20歲你還說沒啥感覺,再過五年,社會壓力對你的折磨,家庭關系對你折磨,配偶對你的折磨,以後孩子對你的折磨和焦慮,無形當中這些東西一點一滴地就把你急死了。

表現在哪?就直接表現在你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上。你再看看寫字樓上那些白領,有幾個沒有眼袋,沒有黑眼圈,不露出疲憊之色?有幾個不焦慮、不失眠不健忘?尤其是搞
IT 的,三年足可以摧毀一個 IT
精英。人們羨慕高工資,這一流人才都是年輕人。工作到幾點?都工作到十點,每天都要轉。人不是機器,機器還得加油呢,這人沒黑夜沒白天在那轉,誰受得了?最後都會表現在你的身體狀況出現嚴重的問題。
還有現在小孩更是了,小孩出生就有病,胎里病又叫基因病,為啥?哪來的?

爹媽給的,爹媽種就不好,懷的孩子好不了。孩子成長過程當中,由於不知道如何正確的帶孩子,孩子又從小沒有正確的運動教育,良好的飲食經驗,這導致孩子長得要不像豆芽菜一樣,要不成肥胖兒,要不成多動症,要不成自閉症。現在導致學校不敢讓孩子跑。為什麼呀?一跑死了?這個知道吧?所以說以後不能讓孩子跑了,跑死了怎麼辦?

現在孩子課業負擔極重,各種培訓班輔導班導致孩子沒有運動的時間,再加上一些電子游戲,還有居住環境,孩子有像咱們小時候到處玩耍的機會嗎?說白了就是現在國人被關在一個非自然的社會環境當中,他們失去了活躍。健康被困在了一個椅子上,被困在了辦公室,被困在了狹長狹窄的地方,又由於競爭壓力過重,家庭壓力過重,環境更加惡劣,生活節奏更加快,導致違反了作為人自然生長的特點,於是,疾病就爆發了,井噴。所以,現在的人,越來越不健康、不正常。人被關在社會的大籠子里,不可能健康。這是國人的現狀。

3、湖南衛視曾經播的一個節目,維嘉和誰主持的,會請專家和嘉賓,講養生保健什麼的,叫什麼呢?

叫百科全說百,是度一檔專門講保知健的節目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djt3XVg6IA/這可能就是你道要找的那期回
望及答時採納哦

4、國內著名養生專家有哪些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學淵源甚深 其父為八卦掌第四代傳人。 2.林海峰:國際著名營養大師 整體自然醫學療法創始人 青年時期開始學習微生物學和細胞學 師從美國營養學博士謝立啟先生 3.朱鶴亭:道號玄鶴子 國際著名養生學家、中華醫學家、食療學家、玄學家、武學家。自幼承受家教 熟讀四書五經 習醫、武、堪輿 學道家養生學術。讀中學和在入北京大學學習時期 研修中西醫理論 潛修老莊哲學 道、佛學經典 4.楊力:著名中醫學家、作家、學者 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 北京周易研究會會長。 5.張國璽:現為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張國璽研究員從事老年醫學及養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 編著有《新編抗衰老中葯學》、《中國實用傳統養生術》、《老年醫學在中國》、《抗衰老葯物學》等10餘部學術著作 發表有關延緩衰老及養生保健方面的論文及文章數十篇 並獲多項成果獎。目前 張國璽研究員主要從事養生保健知識方面的研究和講座活動 廣受好評。 6.胡維勤:中央警衛局中南海門診部保健專家 主任醫師 正師級 教授。他先後為朱德、華國鋒、谷牧、姚依林等多位領導同志做過保健醫生 並在黨和國家的多次重大會議和活動中擔任保健工作 也多次承擔外國元首、重要領導人來訪的醫療保健任務 積累了豐富的保健經驗 被國務院評為「有突出貢獻的醫學科學家」 享受國務院頒布的政府特殊津貼。 著有《將中醫進行到底》 7.張家瑞:台灣省台南縣人 1948年6月出生 財團法人台南高工文教基金會董事 台灣中華全民自然養生協會秘書長 台灣中華離子醫學 民間團體 教授 台灣中華自然醫學宣導中心創辦人。 著有《不生病之真法》 8.曲黎敏:北京中醫葯大學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中華醫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益黎敏副教授具有深厚的國學素養 精通文字學和傳統醫學 又兼通西方人類學。多年來 一直致力於中醫文化的傳播和推廣。在大學里主講「中華文化與《黃帝內經》」、「周易與中醫學」、「道家思想研究」、「中國文化經典導讀」等課程 同時在北大、清華、復旦、浙大等高校巡迴講演。她的講演舉重若輕、深入淺出、生動活潑 讓每一位聽眾既能領略中華遠古盛世的智慧與玄妙 又能實現對自身生命切實的人文關懷。 9.孔令謙: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 著名中醫孔少華之子 多年來 研習太極與養生之道20餘年。井根據中醫學理論及孔門醫學特點對養生進行系統研究 提出三線、四則、五法養生防治體系模式。著有《孔伯華及傳人醫案》、《孔少華臨床經驗集》、《中醫文化與太極養生》等著作 深受讀者喜愛!是國內外眾多養生健康雜志專欄作家 《跟名醫學中醫》、《孔伯華養生醫館專家談養生》等大型叢書主編。並受邀在全國舉辦過多次養生保健講座 廣受好評 鳳凰衛視中文台也曾對其進行專訪。 著有《無病一身輕》。 10.王洪圖:研究《黃帝內經》三十多年 發表論文四十多篇 出版的專著有二十多部 他能把兩千多年前的醫學專著《黃帝內經》倒背如流 因此他在業界被尊稱為內經掌門人。作為學科帶頭人 王洪圖最大的心願就是想全面系統地圍繞《黃帝內經》做一次論證和整理 但是《黃帝內經》博大精深、文字深奧 單是古今中外注釋它的著作就有500多部 要想全面系統地整理和繼承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洪圖經過長達十年的辛勤耕耘 把一部460萬字的《黃帝內經研究大成》呈現在了世人面前 這一年是1997年 這部著作被學術界評為了劃時代、里程碑性的著作,並獲得了第四屆國家圖書獎 這也是中醫學著作首次獲得此項榮譽

5、請問和養堂專家,體虛之人如何養生保健?

這個和養堂的專家講過吧。好像是這么說的,體質虛弱基本可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種。氣虛體質者體力和精力都不足,稍微勞作便有疲勞之感。機體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都比較低下。常表現為少氣懶言、疲倦乏力、常自汗出、動則尤甚,且舌淡苔白、脈虛弱等。可通過飲食、葯物、運動、起居加以調攝。

6、國內著名的十大養生專家是誰?

分析如下: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學淵源甚深 其父為八卦掌第四代傳人。

2、林海峰:國際著名營養大師 整體自然醫學療法創始人,青年時期開始學習微生物學和細胞學,師從美國營養學博士謝立啟先生。

3、朱鶴亭:道號玄鶴子。國際著名養生學家、中華醫學家、食療學家、玄學家、武學家。自幼承受家教,熟讀四書五經,習醫、武、堪輿 學道家養生學術。讀中學和在入北京大學學習時期,研修中西醫理論、 潛修老莊哲學,道、佛學經典。

4、楊力:著名中醫學家、作家、學者、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會會長。

5、張國璽:現為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國璽研究員從事老年醫學及養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

6、胡維勤:中央警衛局中南海門診部保健專家、主任醫師、正師級教授。

7、張家瑞:台灣省台南縣人,1948年6月出生。財團法人台南高工文教基金會董事 ,台灣中華全民自然養生協會秘書長,台灣中華離子醫學民間團體教授,台灣中華自然醫學宣導中心創辦人。

8、曲黎敏:北京中醫葯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華醫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9、孔令謙: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著名中醫孔少華之子、多年來研習太極與養生之道20餘年。

10、王洪圖:研究《黃帝內經》三十多年。發表論文四十多篇,出版的專著有二十多部,他能把兩千多年前的醫學專著《黃帝內經》倒背如流。因此他在業界被尊稱為內經掌門人。

(6)專家談養生保健擴展資料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佛學、道學、儒學等等。

7、人們應該怎樣養生保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什麼是養生保健?
通俗的講,就是保養身體,其實就是依據「天人相應」和「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通過對個人生活起居的周密安排,通過對心態平衡的調節,合理膳食和飲食治療,輔以適度的運動和葯物、保健食品等對人體進行的科學合理的養生保健。
現代人對健康與保健持有不同的態度。所以說:健康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樹立正確的養生保健觀念,養成好生活習慣和方式,健康就會掌握在你的手中。
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人的健康長壽,遺傳因素只佔15%,社會因素佔10%,醫療條件佔8%,氣候條件佔7%,而60%是取決於自我。所以主動保健,是防止機體向亞健康及疾病轉化的關鍵。
1、亞健康人群向健康狀態轉化:
現代人對健康的四種態度

聰明的人

主動健康投資健康健康增值一百二十

明白的人

關注健康儲蓄健康健康保值平安九十

無知的人

漠視健康隨心所欲健康貶值帶病活到七十

糊塗的人

透支健康提前死亡生命縮水五十六十

我們要做聰明的人,因此最關鍵的問題是提高保健意識,即使對於疾病,在治療的同時,保健也不可忽視。
衛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紹光的1800定律:今天1分的預防,遠勝於將來8分的治療,100分的搶救;今天100元的預防,遠勝於將來800元的治療,10000元的搶救。所以亞健康的人―→預防、保健―→變為健康的人。
2、如何養生保健,才能提高抗病能力
養生保健是一種綜合的維持健康的行為。養生保健追求的不僅僅是長壽,重要的是生活質量的提高,活得更健康、快樂。養生保健的方法很多,大體包括:調攝平衡、飲食保健、運動適度、葯物輔助。
養生保健要採取預防保健措施:
(1)重視心理保健,調整好心理狀態;
(2)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合理的安排起居和膳食;
(3)勞逸結合,重視運動。
(4)飲食保健,營養是維持生命的重要手段。
3、選擇合適的保健品
人體要保持營養均衡,最好每天吃30種以上的食物,這顯然是不可行的,所以人們就需要改變直接從自然界攝入營養轉向於人工間接輸入營養,這時就適宜的辦法就是經常服用保健食品。除了具有一般食品的營養之外,人們從保健食品得到的營養要比單從膳食途徑得到的要大得多,而且對人體還有特殊的調理功能。如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延緩衰老、調查血脂等等。促進機體由亞健康狀態向健康轉化的功能。
我國保健食品種類繁多,大多數是從葯食兩用的植物中提取而成,是一種天然、無毒副作用,可長期服用。但也有很多不法商人利用人們的亞健康大發其財,製造偽劣商品蒙騙消費者。因此亞健康狀態者要擦亮眼睛,根據自身狀況,有針對性的選用保健食品。

8、養生專家真的有學問嗎?我怎麼覺得是騙子

磚家叫獸,大多不可信的,有很多是為了出場費,還有的直接就是廣告。當然,也有個別良心專家,需要自己仔細分辨。

9、養生保健問題

養生保健十二少
作者 : 容小興 千龍新聞網

健康長壽,人人慾求。據古今中外保健專家的研究,養生保健離不開一個「少」字。

少鹽:鹽是機體不可缺少的成分,更有調適口味的功能。但攝入過多的鹽會加重心腎等器官的負擔,還會使高血壓患者血壓更高。國人食鹽量普遍超高,需減鹽添康。

少糖:國人的糖類消耗量平均水平並不高,但城鄉差別和家庭之間狀況差異極大,不少地方兒童嗜糖者為數不少。偏高的糖攝入使熱量過剩,引發肥胖等惡果。

少煙:香煙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質,欲身體健康必須戒除煙癮,這將會使你遠離許多疾病,特別是能大大減少患癌症的機率。

少酒:飲酒好壞各有所論,少量飲酒對身體有益,嗜酒醉酒則對身體有害,長期嗜酒還會引起酒精中毒,麻痹大腦和神經系統。建議多喝紅酒。

少憂:憂慮是最壞的情緒之一,在現代社會千變萬化的發展中,人們應克服自己的慾望,自足常樂,沒有必要對一些虛無的東西過度憂慮。

少吃香炸食:油炸及燒烤食物受烹飪過程中高溫的影響,使油脂和肉類蛋白發生異變,產生致癌物質,增加患癌症的危險。因此飲食應以清淡為主。

少做省力事:現代人的工作和生活越來越舒適,腦力勞動已佔據主要地位,身體缺乏必要的活動,是導致體弱多病和肥胖的根源,所以應多進行一些體力活動,促進新陳代謝。

少做虧心事:做了虧心事的人,心理上總會產生持續的緊張或害怕或後悔等不良情緒,導致疾病增多,壽命減短。多做善事才有福。

少享暴口福:暴食暴飲有許多不利健康的後果,容易形成酸性體質,使大腦和機體加速衰老。所以美味應淺嘗有度。

少在屋裡呆:要經常走到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享受美好景色的熏陶,注意室內空氣的流通,盡量減少污染源,促進身心健康。

少葷多素好:肉類食物含有更多的對身體有害的物質,而蔬菜和水果中則含有更多的對人體有益的營養成分。在保證營養和能量的前提下,多素少葷能促進身體健康長壽。

少發無名火:現代人的情緒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不良情緒的持久存在會導致機體代謝失常而患病。所以需重視心理的調控,戒躁戒怒,快樂健康。

生活中還會有許多應該少一些而有益健康的行為,正常人要經常想到這些問題,並注意在生活中加以改進和調適,養生保健靠平時。

10、現在都在談保健、養生、亞健康的話題張悟本到底讓人相信幾分?

現在養生保健的書和專家層出不窮,有些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與專家談養生保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