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音樂真的能養生嗎
《天韻五行樂》里演奏所用的是中國民族弦管樂器,主要有古琴、古箏、竹笛、竹簫等,每一個調式均選用一種樂器主奏,為「琴羽、箏商、簫角、笛徴宮」,古人稱「琴簫」為弦管樂器中的「君子」,其音質深遠幽雅、空靈清和、意味雋永,千百年來一直為賢者高士所鍾愛與推崇,誠為天賜靈物!其形態至簡而其氣韻至深,其音波可直入五臟,振動其氣機,疏導其瘀滯,伐其有餘而補其不足,令人體五臟中和清安,氣爽神清,其優美清雅的音色對人體的健康很有益處
回歸國學經典,致力全球傳播!
肝屬木,在音為角,在志為怒;心屬火,在音為徴,在志為喜;脾屬土,在音為宮,在志為思;肺屬金,在音為商,在志為憂;腎屬水,在音為羽,在志為恐
音樂與人的心理、生理有著密切的聯系早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醫學巨著《黃帝內經》中就記載著:「肝屬木,在音為角,在志為怒;心屬火,在音為徴,在志為喜;脾屬土,在音為宮,在志為思;肺屬金,在音為商,在志為憂;腎屬水,在音為羽,在志為恐」角、徴、宮、商、羽五音稱之為「天五行」
我們這套《天韻五行樂》就是根據古人的「五音療法」理論並結合現代音樂療法而創作的,目的在於通過這些悠雅平和、清新自然的旋律來引導人們改善心靈和身體的不正常、不平和狀態;無論心靈憂愁哀怨還是身體內臟生病,只要用心去諦聽去感受,音樂或深或淺地總會使人們心情放鬆、氣血和暢,從而對身心起到很好的保健康復作用,這就是音樂治療,也稱音樂醫學
愛好氣功的人們也可將其作為帶功音樂,在清靜整潔的環境中,或端坐或靜卧,令身體松靜自然,呼吸均勻暢達,寧神靜氣,聚精會神於音樂旋律之中,並體味相應臟器的感覺,令二者的波動諧振起來,即可鼓盪體內氣機,疏通經絡,平衡陰陽而強身健體
《天韻五行樂》正是運用了陰陽五行理論,共有五個調式,分別代表五行,對應五臟;每個調式分為陽韻和陰韻兩個部分,陽韻用於補益臟虛,陰韻用於清瀉臟實
「音樂療法」大事紀
一、1950年美國成立了世界第一個音樂治療協會
二、1974年成立了世界音樂治療聯合會
三、1989年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中國音樂治療學會
四、1996年中央音樂學院設立了中國第一個音樂治療專業
2、如何用古琴達到修身與養生的目的
1 敬琴
真正愛好古琴的人,不願意把古琴視為僅僅是一種樂器,是一種可以隨意放置的物件。他們認為古琴是道,是一種有著深刻內涵和哲理的而必須加以崇拜的有靈性的樂器。古琴是良師益友,是自己終生的親人和朋友。古人在彈琴之前,要沐浴更衣,焚香盥手,這並非是一種迷信,而是表示對古琴的恭敬。面對古琴就像面對我們的先人,用自己的心靈和我們的先人對話,感受古代先人的心靈和豐彩,從中受到影響和教育。因此,彈琴時不能搖頭晃腦,左顧右盼,要正襟危坐,要專心致志,要時刻表現出一種謙遜和恭敬。古人的琴學理論中就有「十不彈」的說法。這裡面有一些有著較強的時代性,已不適合現代人的需要,但體現出的對古琴的崇拜和恭敬卻是作為修身養性和養生所需要的。為什麼現在還有不少保留完好的唐代、宋代、明代的古琴,卻鮮有其他的樂器呢?這首先就是由於愛琴人把古琴視為珍寶。我們今天的琴人仍然要建立敬琴的觀念。不敬不信,怎麼能達到修身與養生的目的呢?
2 靜心
心情平靜是健康的源泉。《素問·上古天真論》記載。「怡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從安來。」這就是說,心情平靜,不動雜念,疾病便無從發生。《素問·上古天真論》還指出:「內無思想之急,以舔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這就表明,做到心情舒暢;安然自得,便會延年益壽。如果每天都想著得獎,想著成名,想著發財,那麼,伴隨你的必然是焦慮和苦惱,怎麼可能養生呢?
古琴由於其結構的原因,音量較小。有人把這看作是古琴的致命缺陷,是沒有發展前途的樂器。其實,這正是古琴的優點和強項。音量小則要求環境安靜。天籟般的音色沁人肺腑,使人的心情也安靜下來。因此,在安靜的環境中,靜靜的聽琴或撫琴,使自己在市俗的喧囂中找到一片純潔的凈土,即修身,又養生。尚若彈奏的是音量很大的樂器,不僅同室之人受到干擾,就是左右鄰居也受到影響,自己的心也很難安靜。所以有人說:「古箏悅耳,古琴悅心」。在古代文人階層中,修身養性的「琴棋書畫」文房四藝中,琴就位列第一。也許正由於古琴獨特的「悅心」效果,其生命力歷經3000年依然沿續著,並且將會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
靜心,還包括要虛心學習,認真理解琴曲的含意。古琴是標題音樂,每一首琴曲都有其特定的內容和含意。在琴譜中,每首琴曲前都有一段題解,說明這首琴曲的來龍去脈,曲意內容和彈奏特點。因此,撫琴者或聽琴人都應對此有所了解,才能深刻理解琴曲的內涵,才能對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產生影響。
3 清欲
何為清欲?即清心寡慾之意,修淡泊之心。作為業余琴人來說,彈琴為悅已,不爭名、不求利,不為考級和比賽焦慮,也不為排名前後而不悅。偶為表演不求佯狂之動作,嘩眾取寵;也不強求服裝之新穎,以戲劇效果悅人。所彈琴曲不必貪多,但要彈好。三首五首、十首八首足矣。精雕細刻,反復揣摩,認真體會古曲之深意。不可隨意改編,不能以好彈好聽為宗旨。
有人反對「琴者禁也」的說法,認為禁錮了人的思想。我卻覺得這還是必要的。彈琴人修身養性,即應格除損人利己輕狂虛假之風。琴者禁也,禁的是不道德的思想言行,這正是修身養性的重要內容。琴者,心也。必指正人之心,而非小人之心。是在修身養性基礎上的心,而非自然之心。
4 持恆
恆心即持之以衡的精神。古琴的特點是每一條弦上都有許多音階,相同的音在不同的弦上彈出來構成不同的音色。因此記曲子就有一定難度。同時,一些指法也需要反復練習,才能彈出效果。因此須要下功夫,須要持之以衡的堅持。一般來說,堅持半年,即可入門;堅持一年,初見成效;堅持終生,方得古琴之玄妙。
5 和諧
心與琴和,弦與指和,音與律和。琴和才出妙音,音和才能動人心魄。以和為貴,對親人,對朋友,對鄰居,對同事,對一切無惡意的人都要以善待之,求得和諧相處。對外和還要對內和,不刁難自己,不苛求自己,不放縱自己,必求心態平和。心和則琴和,琴和促心和。
總之,在學習古琴,彈奏古琴的過程中既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又能達到養生健體的效果,何樂而不為呢?歡迎更多的朋友加入到古琴愛好者的行列,讓中國這個最具傳統文化特點的樂器為人民服務,同時也讓這個優秀的傳統文化瑰寶永遠傳承下去。
在古琴的學習和欣賞體驗中,做到了上面的5點,那麼,修身和養生的目的,就會逐步實現,各位要注意做到哦。
3、中醫養生館可以播放的音樂有哪些
我覺得要按照不同的風格以及養生的項目選擇不同的音樂,具體建議如下:
1、如果是純zd中式 的比如:針 灸、刮 痧、艾 灸等。可選如古箏、簫、回葫蘆絲等輕緩的民族音樂。
2、如果是其他中 西 方 結 合的 項 目 就可以找些中西方結合的曲子,什麼班得瑞的叢林選集、梁祝等答曲子都還是不錯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4、水鄉書生 古琴與養生
古琴與中醫養生
古琴和中醫均起源於中華民族文化,包涵了中國古老的哲學思想:天人合一、陰陽平衡。古琴音樂藉助聲音調身、調心,中醫藉助針灸、湯葯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其核心理念是從不同的角度平衡身體陰陽,達到祛病強身的作用。
古琴與中醫都講天人合一
古琴和中醫蘊含共同的哲學——天人合一。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其中包涵了人的心身,人與自然、社會環境等各方面的平衡與統一,應證辨陰陽以施治的理論與實踐。「天人合一」這一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思想核心與精神實質,古琴也正是這一精神的體現,二者息息相通。
古琴來源於自然,是古人與自然相通的一件樂器。古琴的結構即體現了天人合一,如琴身上就使用了人與自然、人與古琴合二為一的符號。琴一般長約三尺六寸五(約120~125公分左右),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說象周天365度)。一般寬約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約二寸(6公分左右)。琴全身與人身相應,有頭,有頸,有肩,有腰,有尾,有足。在此不及一一細說,但從古琴的結構中我們確可以體會到古人在制琴過程中融入了天地六合,這種理念更貫穿到古琴的各個方面,這也是古琴居樂器之首的原因。天人合一與陰陽平衡本是密不可分的整體理念,可分說但更當合用,下面再從古琴體現陰陽平衡方面講講它與中醫的相通。
古琴與中醫都講陰陽平衡
東漢《太平經》運用陰陽學說解釋音樂的起源和養生意義,認為音樂的發展是順應宇宙萬物陰陽相生、動靜相應的規律的。對音樂的陰陽之理,我們可詮釋為:高為陽,低為陰;大調為陽,小調為陰;強為陽,弱為陰;剛為陽,柔為陰;金革之聲為陽,絲木之聲為陰等。音樂養生,恰是針對機體陰陽偏勝偏衰的屬性,用音樂的陰陽屬性來補偏救弊,從而協調陰陽平衡。
古琴構造體現了陰陽平衡 古琴的面板一般為桐木或杉木製,疏鬆清透有利於發聲,屬陽;底板為梓木或楠木製,用材緻密有利於聲音的反射,屬陰。這樣一張古琴陰陽相合,陽在上而陰在下。古琴分琴頭和琴尾,靠近琴頭聲音清亮,屬陽,靠近琴尾聲音低沉,屬陰。古琴的上下左右都體現了陰陽相和的哲學思想。
5、如何將能量音樂與健康養生完美結合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人們工作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注重健康養生,健康養生是人們努力追求的生存質量,對於處在不同年齡段的人們有著不同的養生方法。其中音樂與健康養生完美結合,在最近幾年開始受到人們的喜愛,因為音樂所爆發出來的是一種精神能量,能夠讓人們隨著音樂不自主的「動」和「靜」。
一、將能量音樂與健康養生完美結
何為能量音樂,能量音樂主要是指在人們精神疲憊時、心情抑鬱、工作壓力大、被生活瑣事困擾時,聽一曲具有精神煥發力的音樂,能夠給人以較大的能量,比如說聽歌曲《我是東方龍》、《夢中的香格里拉》、《醉在女兒國》等等,都能讓人的精神振作起來,所以,音樂還是治療人們消極心理的一劑良葯。
(一)在能量音樂中融入健康養生理念
當前音樂已經和人們的健康養生結合在了一起,比如說我們最熟悉的廣場舞、大秧歌等,人們最熱愛的廣場舞,伴隨著各種歡快的音樂,人們隨著音樂的節奏跳廣場舞,對於終老年人來說不僅可以充實他們的生活,而且還有助於他們養成音樂養生習慣。歡快的大秧歌,人們在音樂及鼓聲中能夠找到音樂的節奏,歡快的扭秧歌,在無形之中,人們已經養成了音樂養成的良好習慣,這對提高人們的生命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在健康養生中融入能量音樂
對於一些老年人而言,他們通常喜歡聽一些比較靜的音樂,喜歡節奏感較慢的音樂,清晨起來,聽一曲緩慢的音樂,有助於陶冶人的情操,使身心輕松,對於睡眠質量較差的老年人,可以在睡前聽一些輕音樂,輕音樂所體現出來的 節奏感和旋律會降低老年人的血壓,使人盡快進入睡眠狀態,這能大大提高老年人健康身體質量。
二、選擇適宜的音樂,有助於音樂與健康養生完美結合
音樂是表達情感的一種藝術形式,音樂需要更完美的創作和表達其思想,同時也需要有所針對性。對於音樂分貝量較高的音樂 ,會產生很強的噪音,這不但不能有益於人的身體健康,反而還會對人的身體有傷害,甚至會讓人感覺到心情煩躁。
不同的音樂類型、不同的音樂內容、不同的音樂演繹形式適合不同身體素質的人群,通常來講,一些古典音樂,其音聲較低、平緩,其音樂的旋律非常整齊、平穩,可以讓人們收聽之後心情保持平和的狀態,能夠更好的調節人的免疫系統,也能夠降低人的身體疲勞感。
通常養生的音樂主要是以古典音樂為主,而現代的音樂作為養生的一種輔助手段。在利用音樂進行養生時,要將自身的思想情緒調節好,之後要選擇自己喜歡激昂的音樂還是喜歡柔和的音樂,找到適合自己養生的音樂類型,最後還要在養生音樂收聽時間上進行安排和選擇,比如說有些人喜歡清晨聽一些養生音樂,有些人願意在中午休息時聽音樂,有些人喜歡在睡眠之前聽一些養生音樂,這完全可以根據個人的生活習慣而定,由此可見,選擇適宜的音樂,有助於音樂與健康養生完美的結合。
三、能量音樂與健康養生 完美結合對促進人體健康的作用
(一)促進人的生理調節
音樂對人的生理會產生很大的作用,主要是音樂刺激到人的聽覺神經,然後對人的整個身體器官活動產生影響。古人常說音樂能夠進入到人的血脈、器官中,可以使人的氣血浮動,可以調節人的身心,使人身體血脈流暢。從醫學的角度來講,音樂所發出的聲音會滲透到人的五臟中,並對五臟有調節作用,音調的相互協調和相互搭配,可以幫助人們養心。
(二)促進人的心理調節
音樂對人的思想情緒之所以會起到調節的作用,是因為腦神經受到了音樂的刺激,使人的肌體有了活力,讓人精神煥發。音樂對人的人格、情感培養有著重要作用,音樂可以治療人在消極的時候所產生的消極心理,將人的消極情緒消除,對於一些肢體殘疾的人群來說,他們視音樂為生命,因為音樂可以帶領他們走入生活的另一個境界,可以讓他們從煩惱、生活壓抑的環境中解脫出來,當他們想振作起精神來,可以聽《唱起來跳起來》,當他們心情煩躁時,可以聽《月亮升起來》,當他們在飲食上沒有食慾時,可以聽《歡聚在一起》,當他們身體血壓升高時,可以聽《香巴拉看太陽》,當他們想聽有助於睡眠的歌曲,可以聽《草原風》,經常聽音樂 ,有助於提高人的智商,治癒身體的疼痛,甚至還可以延長人的生命。
總之,音樂所具有的魅力,是無窮無盡的,通過音樂來促進人身體健康,能去百病,達到修身養性之功能,欣賞音樂之美,陶冶人的情操,愉悅身心,寧心靜腦。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今生活節奏較快的時代,人們更應該關注自身的身體健康,當代人應該利用音樂帶給人們的無窮魅力,來對身心進行療養,隨著人們學習壓力和工作壓力的增大,人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來愉悅身心,比如說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可以在每天的晚飯後伴著音樂的旋律跳一些 歡快的廣場舞 、大秧歌、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比較喜歡節奏感很強、追求時尚、振奮人心的音樂,年輕人可以跳健身操、廣場舞,等等,這些具有能量的音樂都會引領人們走上健康養生之路,無論是「動」音樂,還是「靜」音樂,它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和價值都是很大的,能量音樂與健康養生完美的結合,使音樂發展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因為它已經符合人們對健康的追求,對各種類型音樂形式的渴望,同時也是人們延年益壽的開始。
6、古琴和中醫的關系,你都知道嗎
最簡單的就是五音對五臟,五臟對五行。而這裡面通過聲音的共振和振動頻率和身體的器官相作用,所以很科學。也有不少學術文章研究音樂和器官的可取谷歌學術查看。
7、品味古琴曲《流水》中的中醫養生之道,有什麼感想
同質,你是南中醫的吧。囧~
8、音樂如何養生?
音樂也可以作為葯劑,實現「清熱、滋補、理氣、潤燥」等效果,達到調節身心,舒緩壓力,平穩和諧地修養心靈,從而獲得健康快樂的作用!
數千年來,中醫的主要精華就是研究人體腑臟的心理功能於病理變化為內容。而心、肝、脾、肺、腎五臟是最重要的課題。人體五臟功能正常與否,強與弱,都會直接影響人的生命過程,所以五臟保健最重要。 為活化五臟功能,古人更將五臟配合五行(金木水火土)與五音(宮商角徵羽,中國傳統音樂的五個調式,),形成一套完整的音樂養生概念。益脾的音為宮音,五行屬土,利消化系統;健肺的音為商音,五行屬金,利呼吸系統;活肝的音為角音,五行屬木,利免疫系統;養心的音為徵音,五行屬火,利血液循環系統;補腎的音為羽音,五行屬水,利分泌系統。 古曲《賽龍奪錦》等明快活潑的樂曲好比是清熱方劑,主要針對於壓力過大和身體疲勞等症狀,能令人心情愉快,精神開朗,有減輕生活壓力,消除憂慮的效用。 而古典曲目《漁舟唱晚》悠揚悅耳,是滋補方劑中的一貼良葯,這首曲子描繪了夕陽西下,晚霞斑斕,漁歌四起,漁夫滿載豐收的情景。寧靜安詳的古箏樂韻,如潤物無聲的細雨,滋補了浮躁的心靈。 《娛樂昇平》等曲調清新活潑,樂觀向上,可作為理氣方劑對煩悶氣滯、情緒低落、食慾不振等症狀十分有效,能帶來樂觀的生活態度,提高人們的身體機能,提升工作的效率。 當上火或者口乾舌燥的時候,可以聽聽潤燥方劑里的音樂,比如《織出彩虹萬里長》,平穩柔和的樂曲,令人心平氣和,情緒安寧。某些音樂甚至能形成優美溫馨的音波磁場,巧妙地與人體五臟(心、肝、脾、肺、腎)相感應,誘發五臟的健康運作,真正達到以聽音樂的方式為現代人減壓、強健身體、保養心靈。心,在五行屬火,與五音之「徵」相應(徵=D),本曲能誘發心的健康運作,平穩和諧地修養心靈。
9、聽養生音樂對身體的益處?
一是聲:通過「耳聞」與「神聽」被大腦感知作用於人體;
二是情:音樂作品表達的情緒(悲、歡、喜、樂;安寧、平靜、開闊、奔放、雄壯、高昂等)直接作用於思維和人的肌體,產生養生健身效果;
三是意:即音樂的旋律、和聲、配器、節奏、速度、調式與調性表現的整體效果,使聽者產生想像和追逐,將聽者帶入一種現實的意境中,諸如高山、流水、森林、草原、清晨、風雨、陽光、月夜等不同的意境之中,使人獲得滿足和享受,達到調節思維和肌體的效果;
四是速:即音樂具有的快慢節奏和輕重緩急特性,快而強的音樂使人聽之欲動,安靜而詳和之音可使人心緒平和安閑,雄壯有力之樂使人精神抖擻,對人的思維與反應產生直接影響;
五是波:即音樂聲波產生的能量,會直接影響人的血脈跳動和腦細胞思維頻譜。因此,音樂能量及音樂語被人接收後會對神經系統、消化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和五臟六腑產生直接影響,同時作用於思維,影響心理與情緒變化,達到健身治病的效果。
飯後欣賞輕柔明快、美妙動人的樂曲,對人體大有裨益。《壽世保元》中說:「脾好音樂,聞聲即動而磨食。」道家也有「脾臟聞樂則磨」的說法。聽柔和清新的音樂,可以配合進食;而飯後欣賞音樂,可以陶冶性情,使元氣歸宗,樂而忘憂。
1、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美妙的音樂,通過聽覺器官傳入人體,產生微妙的和諧共振。與此同時,柔和輕快、美妙動聽的音樂是一種良性刺激,它可以通過中樞神經系統起到調節血液流量、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腦肝腎功能,增加胃腸蠕動和消化腺體分泌,加強新陳代謝等作用。
2、飯後聽音樂還有療病健身之功。1972年,波蘭政府根據幾位病理學家和音樂學家的建議,設立了第一個「音樂治療研究所」,頗見奇效。醫生給病人的「葯」是一張德國古典作曲家巴赫的音樂唱片,具體方法是每日3次,飯後聽,按時欣賞音樂的病人所患多年的神經性胃炎得以痊癒。不久,英、美、日等國的一些醫院也隨之採用了音樂治療的方法。比如,每日聽3次音樂,能治療神經性胃炎;給高血壓病患者聽抒情音樂可降低血壓;給受了驚嚇的人聽柔和輕松的樂曲,可以使病人安靜,並最終恢復正常。
3、此外,飯後聽音樂,還要注意考慮人們的個性心理特點與音樂愛好程度等。因為這些因素對療效有一定影響。只有根據人們各自的愛好,精心選擇適當的音樂,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反之,喧鬧嘈雜的聲音、強烈激昂的節奏、纏綿悲哀的聲調等,會對人的情緒和消化系統產生不好影響,有損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