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日常養生在飲食和生活習慣方面的建議
日常飲食中注意「九多九少」
蛋白質:多素少葷
蛋白質的希臘語是「第一」或「最重要」的意思,可見蛋白質在人體健康中的地位。根據其來源,可分為動物性蛋白與植物性蛋白,前者分布於動物性食品即通常所說的葷食中,後者則存在於植物性食品中。
那麼,兩者如何選擇呢?盡管動物性蛋白的氨基酸品種齊全,比例平衡,吸收與利用率均高,但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含量頗高。在素食中,蛋白質中也有必需氨基酸種類不全的問題,如大米缺乏賴氨酸,豆類蛋氨酸不多,玉米中色氨酸較少,花生中的異亮氨酸又很低。但只要合理搭配(如糧豆組合),博採眾家之長,即可彌補其短而成為理想膳食。俄羅斯專家遵循此原則設計出如下食譜:每天總熱量的25%由時令蔬菜拌的沙拉提供,25%為新鮮水果,25%是熟蔬菜,10%是由魚、蛋、奶組成的蛋白質,10%為大米、麵包及糖類提供的碳水化合物,5%為植物脂肪。
脂肪:多禽少畜
不少人對脂肪抱有戒心,因為它與包括心腦血管病在內的多種嚴重疾患關系密切。但人們不可因之而走向另一個極端——完全拒食。因為,脂肪是人體必需的養分之一,惟一的兩全之策是巧加選擇。在這方面,法國加斯科尼地區居民的經驗值得借鑒。與美國人比較,法國人的人均脂肪攝入量比美國人高出許多倍,但心臟病的發生率僅為美國人的1/4,原來他們選擇的是禽類脂肪。禽肉與畜肉的化學結構不同,畜肉脂肪飽和脂肪酸多,而禽類脂肪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其結構更接近於橄欖油,不僅無害而且有保護心腦血管的作用。
糖:多紅少白
食糖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之一,有紅糖、白糖之分。相當多的人青睞白糖,但並非明智選擇。因為常吃白糖會給你招來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動脈硬化、齲齒等麻煩。紅糖則不然,不僅無上述弊端,反而能阻止體內中性脂肪及胰島素含量的上升,減少腸道對葡萄糖的過多吸收,防止動脈硬化,故為食糖的最佳選擇。
維生素:多食物少葯物
人體健康離不開維生素,維生素有兩種來源:一是食物中含有的天然維生素,二是維生素葯物。傳統認為,服用維生素葯片可防止心腦血管病及癌症,故在歐美等國家「維生素熱」曾風靡一時。但後來專家的多項研究卻得出了相反的結論,維生素葯物對人體不僅無保護作用,而且有某種危害性,如服用β胡蘿卜素的男性罹患肺癌的幾率比未服用者高18%;服用維生素E的男性中風率也比未服用者高。這些數字提醒人們,維生素類葯物不可多用。這也是美法等國已限制服用維生素類葯物的緣由所在。
但這並不是否定維生素本身,蔬菜、水果等食物中的天然維生素仍然功不可沒,宜多攝取。
蔬菜:多綠少白
營養學家在分析了各種蔬菜的養分之後發現了一個規律,那就是蔬菜的營養價值與其顏色深淺有關。顏色越深的蔬菜維生素與胡蘿卜素越多,反之就越少。按此規律排出的座次是:綠色蔬菜-紅黃色蔬菜-白色蔬菜。
綠色蔬菜包括菠菜、芹菜、油菜、黃花菜、香菜、小青菜、空心菜、雪裡蕻等,所含享有「生命元素」美稱的鈣質高過牛奶,葉酸與維生素C(被譽為聰明維生素)含量也很高。此外,具有抗癌防病的葉綠素尤其多。前蘇聯高加索地區是世界少有的幾個長壽地區之一,居民中有許多百歲以上的「壽星」,當地菜地是綠油油的一片。由此不難想像,綠色蔬菜在延年益壽中的獨特優勢。
肉食:多生少熟
時下,進食熟肉食品的人日漸增多。熟肉製品雖然口感好,吃起來方便,卻不利於健康。因為其在製作過程中加入了亞硝酸鹽等添加劑,而亞硝酸進入人體內可轉化成強致癌物亞硝胺,是誘發癌症的因素之一。故從長遠利益看,吃肉應堅持多生少熟的原則。
調味:多醋少鹽
吃鹽多不利於健康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高鹽膳食與高血壓等疾病的關系已被越來越多的研究所證實。這里向讀者介紹一個替代辦法:調味多用醋。
醋的保健美容作用一再為專家所稱道,小至失眠,大到癌症等疾患都奈何不了醋。近年來,食醋減肥法開始風行,醋中豐富的氨基酸既是人體的養分,又是減肥劑。據報載,日本雕塑家北村西望一生食醋,經常在酒杯中加入一匙香醋,至今已近百歲高齡仍耳聰目明,皮膚也較一般同齡老人柔潤而光潔。
茶葉:多吃少飲
我們講吃茶,實際上是飲茶,將茶葉浸泡在開水中喝其浸出液。這樣雖也可攝取不少茶葉中的養分,但高溫浸泡的破壞以及難溶性成分的浪費,大大削弱了茶葉的保健價值。將茶葉研成碎末拌入食品中吃下,無疑顯著地提高了茶葉的營養價值,諸如茶葉掛面、茶葉湯面、茶葉饅頭、茶糖、茶糕、茶葉巧克力等,值得效法。
酒:多紅少白
從健康的角度看,酒不宜飲。但有些人難以抗拒其誘惑,怎麼辦呢?可多選擇紅葡萄酒,少飲或不飲白酒及其他烈性酒。
紅葡萄酒中含有一定量的阿司匹林,此物質會降低血小板的凝聚力,化解血栓,保護心腦血管通暢無阻,使血、腦等器官受益。如果以花生做下酒菜,效果更佳,因為花生脂肪中含有一種有益於心臟的化合物白藜蘆醇。地中海沿岸居民罹患心腦血管病幾率最低的秘密即在於此,此現象被稱為「地中海怪異」。
2、有規律的飲食和作息,對健康到底有多重要?
任何東西呢,講究規律就十分重要了,如果你沒有一個科學合理的體系的話,是進行不下去的。所以任何東西都要有一個體系來促進這一項的完成和發展,那麼有規律的飲食和作息到底對健康有多重要?讓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吧。
其實按照我個人的想法來說,有規律的飲食和作息對於我們身體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我們來說一下有規律的飲食,我們正常的飲食呢就就分為早餐,中餐和晚餐,有些人呢就往往忽略掉了早餐,因為他們早上起來的話肚子是飽的,而且不喜歡吃飯,如果養成了早上不吃東西的習慣的話,是非常容易患有胃病肚子疼的情況的。
而且對於我們減肥的女孩子來說,或者是在健身的男孩子早餐是一定不能忽視的!他會給你帶來一整天滿滿的機能。
沒有規律的飲食是不行的,就比如說有些人是偏喜歡素食主義者,有些人是比較喜歡吃肉類的所以說就導致了體內的一些營養補充不太充分,從而你的身體發育也並不得到完善,達不到要求的營養均衡,這也是非常不合理的,對於我們人體健康來說是沒有有利的影響,只有有害的!
而且在我們身體得不到良好的營養補充的情況下,我們難以保證我們身體的健康以及精力的充沛。
那麼有規律的作息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們都知道熬夜對我們的身體傷害十分的大,就比如說你擁有很好的皮膚,但是如果你經常熬夜的話,再好的皮膚也會被損害的,然後我們廣大的女性朋友呢,就會使用面膜來拯救,但是你想想多少面膜能拯救一個熬夜所帶來的損害呢?
3、求最健康的食譜 和作息時間
7:30:起床。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那些在早上5:22―7:21 分起床的人,其血液中有一種能引起心臟病的物質含量較高,因此,在7:21之後起床對身體健康更加有益。
打開台燈。「一醒來,就將燈打開,這樣將會重新調整體內的生物鍾,調整睡眠和醒來模式。」拉夫堡大學睡眠研究中心教授吉姆·霍恩說。
喝一杯水。水是身體內成千上萬化學反應得以進行的必需物質。早上喝一杯清水,可以補充晚上的缺水狀態。
7:30―8:00:在早飯之前刷牙。「在早飯之前刷牙可以防止牙齒的腐蝕,因為刷牙之後,可以在牙齒外面塗上一層含氟的保護層。要麼,就等早飯之後半小時再刷牙。」英國牙齒協會健康和安全研究人員戈登·沃特金斯說。
8:00―8:30:吃早飯。「早飯必須吃,因為它可以幫助你維持血糖水平的穩定。」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營養師凱文·威爾倫說。早飯可以吃燕麥粥等,這類食物具有較低的血糖指數。
8:30―9:00:避免運動。來自布魯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早晨進行鍛煉的運動員更容易感染疾病,因為免疫系統在這個時間的功能最弱。步行上班。馬薩諸塞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每天走路的人,比那些久坐不運動的人患感冒病的幾率低25%。
9:30:開始一天中最困難的工作。紐約睡眠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大部分人在每天醒來的一兩個小時內頭腦最清醒。
10:30:讓眼睛離開屏幕休息一下。如果你使用電腦工作,那麼每工作一小時,就讓眼睛休息3分鍾。
11:00:吃點水果。這是一種解決身體血糖下降的好方法。吃一個橙子或一些紅色水果,這樣做能同時補充體內的鐵含量和維生素C含量。
13:00:在麵包上加一些豆類蔬菜。你需要一頓可口的午餐,並且能夠緩慢地釋放能量。「烘烤的豆類食品富含纖維素,番茄醬可以當作是蔬菜的一部分。」維倫博士說。
14:30―15:30:午休一小會兒。雅典的一所大學研究發現,那些每天中午午休30分鍾或更長時間,每周至少午休3次的人,因心臟病死亡的幾率會下降37%。
16:00:喝杯酸奶。這樣做可以穩定血糖水平。在每天三餐之間喝些酸牛奶,有利於心臟健康。
17:00―19:00:鍛煉身體。根據體內的生物鍾,這個時間是運動的最佳時間,舍菲爾德大學運動學醫生瑞沃·尼克說。
19:30:晚餐少吃點。晚飯吃太多,會引起血糖升高,並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影響睡眠。晚飯應該多吃蔬菜,少吃富含卡路里和蛋白質的食物。吃飯時要細嚼慢咽。
21:45:看會電視。這個時間看會兒電視放鬆一下,有助於睡眠,但要注意,盡量不要躺在床上看電視,這會影響睡眠質量。
23:00:洗個熱水澡。「體溫的適當降低有助於放鬆和睡眠。」拉夫堡大學睡眠研究中心吉姆·霍恩教授說。
23:30:上床睡覺。如果你早上7點30起床,現在入睡可以保證你享受8小時充足的睡眠。
任何試圖更改生物鍾的行為,都將給身體留下莫名其妙的疾病,20、30年之後再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一、晚上9-11點為免疫系統(淋巴)排毒時間,此段時間應安靜或聽音樂。
二、晚間11-凌晨1點,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
三、凌晨1-3點,膽的排毒,亦同。
四、凌晨3-5點,肺的排毒。此即為何咳嗽的人在這段時間咳得最劇烈,因排毒動作已走到肺;不應用止咳葯,以免抑制廢積物的排除。
五、凌晨5-7點,大腸的排毒,應上廁所排便。
六、凌晨7-9點,小腸大量吸收營養的時段,應吃早餐。療病者最好早吃,在6點半前,養生者在7點半前,不吃早餐者應改變習慣,即使拖到9、10點吃都比不吃好。
世界最健康的作息時間!
4、長壽的秘訣是什麼?飲食還是作息?
兩者都有。
腸胃的消化功能是有限的,進食過多或過,亦或是不規律的飲食都會損傷腸胃健康並引發新血管疾病。所以,合理的飲食會讓身體更健康長壽。
睡眠的重要性在於能讓體內器官得到充分休息並正常地進行更新修復,這是人們能恢復精神的重要前提。
5、最健康的飲食習慣和作息,人體每天必要的營養?
最近聽了關於人體作息時間的廣播,裡面提到了人的體內內臟的排毒時間。
如下:
一、晚上9-11點為免疫系統(淋巴)排毒時間,此段時間應安靜或聽音樂。
二、晚間11-凌晨1點,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
三、凌晨1-3點,膽的排毒,亦同。
四、凌晨3-5點,肺的排毒。此即為何咳嗽的人在這段時間咳得最劇烈,因排毒動作已走到肺;不應用止咳葯,以免抑制廢積物的排除。
五、凌晨5-7點,大腸的排毒,應上廁所排便。
六、凌晨7-9點,小腸大量吸收營養的時段,應吃早餐。療病者最好早吃,在6點半前,養生者在7點半前,不吃早餐者應改變習慣,即使拖到9、10點吃都比不吃好。
七、半夜至凌晨4點為脊椎造血時段,必須熟睡,不宜熬夜。
我想問的是,每個人的作息時間都不一樣,不是剛剛出生就會完全按照這個時間來遵守的,假如這裡面提到的是每個人就要在大概9點之前入睡,6點左右就要起床的作息方式,但很多人出生到現在,一直就是(例如)10點入睡,7點起床等等,難道身體就會出現很多疾病嗎?我是想問,這里的時間,究竟是按照什麼來規定的?如果就是按照時間,那是不是美國人,歐洲人,也要在咱們規定的晚上9點開始,就必須睡覺?(晚上9點是他們的白天或者下午)還有,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世界上有60億人口,難道這個健康的排毒時間作息時間,適合於每個人嗎?那可是60億不同的人,不同的個體。
況且,還有一篇報道(簡略)
腦力勞動者的健康飲食
用腦者的一日三餐如何安排?營養學家的建議是:既要能提供足夠的熱量,又要能活躍腦功能。 早餐——低脂低糖 早餐有兩類食物不宜多吃:一類是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食品,因 含有大量澱粉和糖分,進入體內可合成更多的有鎮靜作用的血清素,致使腦細胞活力受限,無法最大限度地動員腦力,使工作和學習效率下降;另一類是蛋黃、煎炸類高脂肪食物,因攝入脂肪和膽固醇過多,消化時間長,可使血液過久地積於腹部,造成腦部血流量減少,因而導致腦細胞缺氧,整個上午頭腦昏昏沉沉,思維遲鈍。腦營養學 家認為,科學的早餐原則應以低脂低糖為主,選擇豬瘦肉,禽肉、蔬菜、水果或果汁、低脂奶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再補以穀物、麵食為妥。午餐——多吃蛋白質 午餐的明智選擇是堅持以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為主,以碳水化合 物為輔的原則。麵粉、米飯、甜食過多下午會懨懨欲睡,打不起精神,中老年人尤甚。 據美國心理學家斯普林教授研究,40歲以上無論男女,大量吃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在進餐後的4個小時之內,精力都趕不上那些以高蛋白食物為午餐的人。奧妙在於雞,鴨、魚肉等高蛋白食物富含蛋白質,並可分解出大量酪氨酸,進入腦中便轉化為使大腦興奮的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等化學物質,因而精力充沛。 此外,為保持較強的記憶力,腦組織極需一種叫做乙醯膽鹼的神經遞質,而乙醯膽鹼又是從膽鹼轉化而來,所以富含膽鹼的食物如肉類、禽蛋、豆製品、大米、堅果等亦可推選入食譜之列。 晚餐——高糖低蛋白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晚間較為閑暇,不需多大腦力,且逐漸接近睡眠時間。所以晚餐與早餐正好相反,高碳水化合物食品應列為主食,讓較多的糖分進入體內,提升腦中血清素濃度,發揮鎮靜作用,以保持心態安寧,並為入睡打下基礎。 至於富含蛋白質的食品,如禽蛋,牛肉、魚類等應加以限制。日本專家的研究報告稱,晚餐若攝入過多蛋白質,可增加體內鈣元素流失,一方面丟失大量鈣質而導致缺鈣症;另一方面升高尿中鈣濃度, 沉澱而形成結石核心,引發尿路結石病。2、雞蛋醫療保健功能新說 近年來,國內外營養學家和醫學家對雞蛋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 有了新的評說。概括起來,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健腦益智 雞蛋黃中的卵磷脂、甘油三脂、膽固醇和卵黃素。對神經系統和身體發育有很大的作用。卵磷脂被人體消化後,可釋放出膽鹼,膽鹼會通過血液到達腦內,從而可避免老年人的智力衰退,並可改善各個年齡組的記憶力,因此,不管是青少年,還是中老年,要保持良好的記憶力,只要每天吃一兩個雞蛋就行了。 二是保護肝臟 雞蛋中的蛋白質對肝臟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蛋黃中的卵磷脂可促進肝細胞的再生,還可提高人體血漿蛋白量,增強機體的代謝功能和免疫功能。三是防治動脈硬化 美國營養學家和醫學工作者用雞蛋來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獲得了 令人意料之外的驚人效果,他們從雞蛋、核桃、豬肝中提取卵磷脂,每天給患心血管病人吃4-6湯匙。3個月後,患者的血清膽固醇從百分之一千毫克降到百分之一百八十毫克。這一研究成果,得到世界醫學界的關注。
6、健康的作息時間及飲食
健康的作息時間是晚上睡八個小時左右,午睡半個小時左右。飲食早餐奶漢堡包午餐盒飯豐富些晚餐清淡些,上午或下午吃水果,多喝水八杯左右,放鬆減壓喝綠茶做瑜伽說笑話
7、養生作息時間表
8、規律的作息時間是養生的基本嗎?
是的,規律的作息時間是養生的基礎。其次是飲食習慣和運動習慣。
9、合理健康養生的作息時間
子時—23-01時—膽
丑時—01-03時—百肝度
寅時問—03-05時—答肺
卯時—內05-07時大腸
辰時—07-09時—胃
已時—09-11時—脾
午時—11-13時—心
未時—13-15時小腸
申時—15-17時膀胱
酉時—17-19時—腎
戌時—19-21時心胞容
亥時—21-23時三焦
10、如何養生,每日三餐應該吃什麼
我們一般習慣一天吃三餐。三餐食物量的分配及間隔時間應與作息時間和勞動狀況相匹配。對待早、午、晚三餐,合百理比例是度30%、40%、30%。通常上午的工作學習都比較緊張,早餐的營養就更加重要。
1.每天要吃一個水果。因為水果中含有大量維生素及纖維素。
2.每天兩調羹油。這是指在炒菜烹調中平均每人一天攝取調料油脂的總量,其中植物油和問動物油各佔一半。
3.每天三碟蔬菜。尤其要吃葉綠素答豐富的莖葉類蔬菜,其次是瓜果類。
4.每天四碗飯或四個饅頭。在人體所需營養中,谷類食物的營養是必不可少的。
5.每天五份蛋白質:一個雞蛋,一杯牛奶或豆漿,一碟專魚或蝦類、貝類,一碟肉,一碟黃豆芽或豆腐。
有一科學飲食方法:高度概擴為3句話.即;早飯要好,午飯要飽.晚飯要少.按這個原則去搭配飲食既能保持健屬康的營養,又能保持體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