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洪濤中華養生

洪濤中華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28 11:26:15

1、中華醫葯的中央電視台欄目

在節目內容的設置上,《中華醫葯》常態的有三個板塊。一是健康故事。這是主打板塊,約20分鍾,主要是請文化名人或普通人講解他們的養生方式,讓大家樹立一種健康的理念和戰勝疾病的信念;二是仲景養生坊。通過講解葯膳製作或太極拳、八段錦之類的健身類節目,傳播中國傳統養生方法;三是洪濤信箱。這是一個互動的板塊,主要針對觀眾來信和電話熱線,介紹一些觀眾非常關注的疾病的中醫特色療法。
《中華醫葯》欄目於1998年6月1日在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正式開播。每周每期節目時長30分鍾。2002年9月2日,《中華醫葯》進行了全面改版,欄目擴版為每期節目時長50分鍾,欄目的品牌效應和影響力得到了進一步擴大,成為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深受海內外觀眾歡迎的品牌欄目之一。
《中華醫葯》欄目體現了各類觀眾不同的興趣和需要,涉及了中國傳統醫學、生活習慣和倫理道德等內容。如《健康話題》關注健康熱點、倡導科學的生活方式、《醫葯名家》聚焦中華名醫、人格化展示中華醫葯的文化內涵、《洪濤信箱》為海外觀眾尋醫問葯提供健康向導、《專科門診》探討解除患者疾病痛苦的良方、《養生有道》傳播中華養生文化等。 《中華醫葯》欄目對主持人的形象定位是:「富有中國傳統民族風范的東方現代女性」,被海外觀眾親切地稱為「來自祖國的健康使者」。
在1998年至2002年,《中華醫葯》團隊對欄目內在功能認識的深化和外在欄目形象的改進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經歷了從提供實用性服務到提供文化性服務的觀念轉變,形成了《中華醫葯》獨特的欄目風格和權威的欄目公信力。
2003年4月初,「非典」肆虐,《中華醫葯》派出特別攝制組到達廣州,采訪了近距離采訪了多名被感染治癒的醫護人員,采訪拍攝了廣州地區第一位發病的患者黃發勝先生的並拍攝了他和家人的生活,陸續推出了《探究「非典」之源》、《應對「非典」之法》、《親歷「非典」一線》、《預防「非典」之方》、《阻斷「非典」之途》等系列節目。節目在黃金時間播出後,在國際頻創下了很高的收視率。
做孤獨症節目時,寫了一紙卡片,鼓勵孩子的父母堅持下去,不能放棄。欄目組自己也設計了一個圖案,在體恤衫上,去孤獨症學校,和孩子們的父母做了活動。曾經拍攝一個很年輕的20多歲的女孩兒獲得了乳腺癌,最後到了腦轉移,因為有一個男孩兒一直守在她的身邊,六年的愛情,這個女孩兒最後還是走了。在拍攝的過程中,欄目組及病房的病人都在掉淚。采訪完了以後,就在那個地方捐了款。還拍過一對雙胞胎,也是得了肌肉萎縮症,專家給的期限是18歲會死亡,但是母親卻把他們撫養到了20歲,當時記者去現場拍的時候,也進行了捐款。 《中華醫葯》每天都能收到來自海外幾十個國家觀眾的回應,他們通過信件、電話和電子郵件向欄目尋求健康咨詢服務。據不完全統計,欄目平均每年回復海內外來信10000多封,電話25000多個,電子郵件6500多個,是中央電視台收到觀眾來信、來電數量最多的欄目之一。很多海外華僑、華人認為,《中華醫葯》欄目的開辦,體現了祖國對海外華僑、華人健康的深切關懷。
澳大利亞觀眾魏長生認為:「《中華醫葯》為上了年紀的華人、華僑所偏愛,我們幾乎每周都一定收看此節目。《中華醫葯》對於患有疑難疾病的人更是福音和雪裡送炭,再一次表示我們全家對中央電視台的謝意。」法國觀眾李櫻在來信中說:「每當聽到洪濤小姐那句「別忘了,《中華醫葯》牽掛您的健康」時,我們都會特別感動......」
《中華醫葯》欄目團隊精誠團結,始終以深厚的文化內涵、權威的健康資訊、專業的製作品質、貼心的親情服務、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努力打造欄目的品牌形象。
工作人員通過努力,使《中華醫葯》欄目在節目的後產品開發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台灣《大成影劇報》同步轉載解說詞,《中華醫葯》系列叢書第一、二、三、四輯的出版發行,以及該叢書繁體字版在台灣地區的出版發行,使《中華醫葯》欄目擁有了相當數量的讀者群,在海內外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以其特有的權威性和親和力,在海內外中醫葯界及觀眾中擁有很高的關注度和認知度。 2004年9月1日,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進行全面改版。由以前的5個板塊改版調整為《健康故事》、《仲景養生坊 》、《洪濤信箱》3大板塊,堅持欄目主題化,主題人物化,人物故事化的創作原則,強化服務性、時效性,增強故事性、可視性,加強互動性,加大信息量。
由於《中華醫葯》欄目創作在這次改版中實現了由以傳播者為中心轉變為以受眾為中心,傳播受眾由患者人群為主轉變為以健康人群為主的重大改變,欄目的吸引力、收視率都明顯增長,改版後吸引到欄目的收視人群增加了371萬,收視率增長了50%,收視份額增加了68%,17:15-18:00檔的節目的收視份額排名提升了9名,欄目呈現出成熟上升的良好態勢。2007年1月1日,中文國際頻道進行了新一輪的頻道改版,《中華醫葯》欄目的播出時間第一次進入晚間黃金時間22:00,第一次與文藝、體育、綜藝等欄目同在一個黃金檔時間播出。欄目堅持 「宗旨不變、內容為王」,在節目內容拓寬、節目形態創新和故事化講述三個方面不斷努力,將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眾文化嫻熟地融合於一體,欄目陸續推出了《我的健康我做主》、《天有中華有中醫》、《探秘紅樓美食》、《教您如何不生病》、《反思「胃癌」的美食家》、《孤獨的記錄》等系列節目和主題化節目。
《中華醫葯》改版後推出了一系列特別節目,如主打的「天佑中華有中醫」節目,講述故事:中醫葯抗癌的故事、中醫葯促進康復的故事、中醫葯抗「非典」的故事、「神六」宇航員把脈故事等。 欄目自1998年6月1日開播以來,以「弘揚五千年傳統醫葯文化,再創新世紀綠色健康潮流」為欄目宗旨,定位是「向海內外觀眾傳播中醫葯文化,倡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有較高文化品位和權威健康資訊的服務欄目」,以典雅、新鮮生動的中國氣息與中國韻味等特特色深受海內外觀眾的喜愛。
內容上,融知識性、服務性、文化性於一體,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國中醫葯文化。健康話題、醫葯名家、專科門診、養生之道,內容涉及防治疾病、強身健體各個方面。特別是深入到中醫理論層面,講解中醫中葯把握問題的思路,以中醫理論的調和觀、整體觀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和哲學思想,使《中華醫葯》具有了較高的文化品位與厚重感。尤其是該欄目陸續推出的特別節目「民族醫葯系列」——《雪域藏醫》、《西域維醫》、《草原蒙醫》、《竹樓傣醫》,完整而系統地介紹了藏、維、蒙、傣四民族的傳統醫葯文化,拓展了欄目固有的文化視野。
形式上,兼有古樸典雅和現代氣息。首先,該欄目製作了一整套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徵的片頭、片尾、片花、字幕和圖示,其風格與欄目內容——中醫葯文化的內在精神氣質相一致。其次,充分運用電視化的手段,特別是在央視國際頻道率先運用虛擬演播室技術,增加了欄目的可視性與現代感。第三,主持人定位準確而富有特色。主持人形象風格和欄目整體風格融為一體,卓顯東方文化的安靜質朴、溫文爾雅。
欄目文化品位與服務性的關系處理上,有自己獨特的理念。中國中醫葯及各民族傳統醫葯領域本身就富含文化礦藏,如果充分開掘這些文化成分以為健康服務之源泉,不僅使欄目發展具有綿長的勁力,而且有了文化感染的原因,可讓服務很好地為觀眾所接受,效果會更佳。他們堅持文化品位與服務性相統一,這是對傳播學「受眾中心」的深入理解。
對外宣傳和國際頻道建設的意義方面,以人類共有的健康需求為切入點,利用中華民族玄妙精深的醫葯學理論和效果奇特的各種具體方法來宣傳文化。 隨著大家對中醫葯健康知識需求的不斷增大,《中華醫葯》節目深受海內外觀眾的歡迎,收視率節節攀升。2007年前三個季度連續排名第一,年平均收視率高居全國健康類欄目收視榜首。在2007年至2008年的節目綜合評估評比中,欄目又有4個季度名列中文國際頻道第一。在央視國際網路300多個上網欄目中,《中華醫葯》點擊率一直穩居前5名。
收視調查顯示,24~54歲的觀眾約佔80%。由於播出時間晚,70歲以上的老年觀眾相對較少,55~70歲的約佔20%。在被調查的中青年人群中,一部分人之所以關注這一節目,一方面是為了父母的健康,另一方面是由於現在工作和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他們也逐漸開始關注自身的健康了。 畢根輝:我對《中華醫葯》很關注,洪濤在整個主持過程中,對這個節目吃得很透了。我在網站上看到她自己的感言寫了幾條,感到已被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影響著,而且她也是這樣做的。有幾句話我記下來了,我們同學們可以作為參考,她說「中醫之葯它的方法提倡以望、聞、問、切……《中華醫葯》也因此找準定位,中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中華醫葯的定位,它的定位是什麼呢?她說放棄奢望、減少浮躁、力求弘揚傳統中醫葯文化、服務全球華人,這其實也是這個欄目的定義。
還有一段話,中醫養生之道,可能這個團隊真的已經變成中醫中葯的專家了,而且每一個人都熱愛這項工作,所以他講中醫養生之道首在養身調性。洪濤得到了一種啟迪,以感恩心待人,以平常心處事,把調理的心境帶入到中醫傳統文化系統里。這兩句話給我的感觸特別深,也是她辦這個節目的宗旨。
第三句話說「祖國傳統醫學博大精深,《中華醫葯》對它的宣揚和挖掘永無止境,我虔誠地手捧人類文明的奇跡和瑰寶,真誠地服務於電視機的前觀眾朋友,凝聚成一句話,《中華醫葯》牽掛你的健康」。《中華醫葯》這個尺度、分寸把握得非常好。 《中華醫葯》推出了一系列特別節目,如主打的「天佑中華有中醫」節目,講述了4個故事:
一是中醫葯抗癌的故事。江蘇南通的著名老中醫朱良春用蟲葯抗癌,11年前將上海的一個淋巴癌患者成功治癒了。二是中醫葯促進康復的故事。香港鳳凰衛視女主持人劉海若在英國遭遇車禍回國後,經中醫葯介入治療,身心得到了較全面的康復。三是中醫葯抗「非典」的故事。「非典」期間,我們是中央電視台最早一批到廣東采訪的欄目記者,采訪回來後我們做了若干期節目,及時介紹了中醫葯在「非典」期間的特色治療。四是中醫葯在航空醫學中發揮獨特作用的故事。北京中醫葯大學王綿之教授在「神六」發射期間,對兩個宇航員把脈,進行中醫辨證,做好前期的醫療保健,有效避免了太空反應。 北京時間:周三09:00 22:00
格林威治時間:周日07:10 15:40
紐約時間:周日 17:10 周日 24:00 中醫葯學是中華民族的大智慧。在世界各國普遍認同的中華文明的瑰寶中,中國傳統醫學可能是其中最經典的。《中華醫葯》欄目向海內外觀眾傳播這種人人都可能直觀接觸到、感受到、體驗到的醫學成果,體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積淀,非常具有人類意義和世界意義,因為健康是世界各國所有人都需要的。
《中華醫葯》幾乎涵蓋了所有中醫葯界的最新臨床成果和健康實用資訊。欄目始終堅持以嚴謹負責的態度向觀眾傳播權威的中醫葯健康信息,把專業的醫學知識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告訴觀眾,在中國傳統醫葯傳播領域產生著重要的示範作用和社會影響力。 《中華醫葯》關注的話題特別多,糖尿病、失眠、近視、便秘、老年痴呆……
《中華醫葯》努力尋求著「標本兼治」解答觀眾的問題:關於腸道之苦的節目里,經歷多年便秘痛苦的龐中華先生與觀眾分享了他的「土豆飲」法:土豆去皮榨汁;小火煮開;土豆汁黏稠時,加入適量蜂蜜;每天一次,每次兩勺,空腹服用;同時再要加點適合自己的蜂蜜。這體現了中醫葯文化最大的一個特點「葯食同源」。
《中華醫葯》在「糖尿病專題」中,除了講述糖尿病患者應該如何注意飲食等方面外,因為糖尿病而衍生的生活問題及心理恐懼也被列在其中,所以便會有「王新捷抗糖路上愛相伴」的那樣的一期節目。看完節目,糖尿病能不能結婚,能不能生小孩,如果有了家庭,又該如何去關愛……一系列的問題都有了答案。 《中華醫葯》以敘述故事和明星說法的節目形式。比如《荊棘抗癌路因愛而美麗》就講述了小黃陪女友美玉一同抗癌的哀宛感人故事。大部分時候,《中華醫葯》選用的是具示範作用的明星出場。
在2007年元旦特別節目《我的健康我做主》中,就是中國台灣影壇常青樹、歸亞蕾、李明啟、六小齡童講述了他們的調養之道而年輕漂亮、少生病的。 洪濤:
洪濤簡介:出生於新疆烏魯木齊市。1985年至1989年在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學習,畢業後到清華大學工作,曾榮獲清華大學「優秀青年教師」稱號。1994年調入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曾擔任《希望之旅》、《今日影視》等欄目主持人。1998年參與創辦《中華醫葯》欄目,現任《中華醫葯》製片人、主持人、主任播音員,多次榮獲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中國彩虹獎」一等獎,全國少數民族題材「電視藝術駿馬獎」評委會特別獎,連續三年榮獲中央電視台優秀欄目稱號。曾榮獲中央電視台先進個人、中央電視台「十優」青年提名等稱號,所著論文《服務類專題節目呼喚專家型主持人》榮獲中國廣播電視學會優秀播音與主持論文二等獎。
洪濤感言:「生命對於每個人都是珍貴的。有時也許為了體現它的價值,我們過於追求物質與虛榮,而忽視了它的根本。拋開一切身外之物,其實,擁有健康,才擁有了人生最大的財富……」。
劉文:安徽蕪湖人,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專題部副主任、高級編輯,《中華醫葯》欄目監制。
1984年考入北京廣播學院電視系電視攝影專業,1988年畢業留校。1991年調至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專題部,歷任《中國報道》編導、攝影,曾編導、攝影電視片百餘部(集)。1998年至2002年,參與創辦《中華醫葯》欄目,擔任《中華醫葯》製片人。《中華醫葯》榮獲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政府獎)欄目一等獎、二等獎,優秀節目一等獎。 欄目創辦之初不被看好,因為當時同行們認為中葯這個行業缺乏吸引觀眾眼球的原動力,同行也對郎中不太感興趣。在患者或者是觀眾眼裡面看是做健康欄目的媒體,在欄目的創始人、首任製片人劉文的帶領下,《中華醫葯》起步了、開發了。最初采訪工作非常艱難,經過欄目工作人員一次次地采訪、一次次與醫院、醫生的接觸,才被大家了解、認識。欄目組記者出去的時候,碰到名醫,經常會握著欄目組人員的手錶示感謝。欄目一路走來,靠的是真誠。通過真誠的付出逐漸被觀眾理解了。
在備受關愛和信任的過程中,欄目努力付出他們的愛心。在采訪艾滋病患者之後,欄目組一起捐了一些錢、物,送到了艾滋病患兒的學校。當更多地接觸一些普通人的時候,尤其是在一線做捐助活動是很正常的事情,這體現了團隊的愛心。
欄目10年中力求在節目的形態講求方式方面有所變化,正如一位教授所肯定的一樣,堅守是《中華醫葯》得以常青最重要的法寶。這一切來自於欄目團隊的責任,無論是對電視、對《中華醫葯》,還是對於觀眾。 1998年6月1日 在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正式開播。
2006年8月6日 中華醫葯主持人洪濤講健康故事:劉秉義食療化解脂肪肝。
2006年10月14日 《有關靜脈曲張的解答的問題 》。
2007年7月 播出了一位香港的糖尿病人的故事。
2007年2月16日《中華醫葯》節目特邀於西蔓訪談「用色彩驅散抑鬱」。
2008年1月16日 《糖尿病人主食-推薦之一》。
2008年2月8日 仲景養生坊《中華醫葯》欄目特別奉獻 。
2008年7月23日 一套操救了我的腰 第29期
2008年8月8日《中華醫葯》之「紅樓美食」——棗泥山葯膏。
2008年11月27日 播出了《祛病有術》。
2008年12月18日 解救「不死癌症」播出。
2008年12月15日 [專題]《中華醫葯》牽掛您的健康!
2008年8月8日 《葯香從這里飄向海內外》播出。
2008年9月24日 洪濤:堅守是《中華醫葯》長青的法寶。
2008年12月20日 《 養生之道——男人篇》。
2009年2月23日 《癌症如何神奇消失》。
2009年2月25日 仲景養生坊推薦止咳定喘葯膳—百合川貝銀杏羹。
2009年2月28日 「燕窩粥」治病新功效——抗輻射。
2009年3月13日 探秘紅樓美食1- 《中華醫葯》特別節目
2009年3月19日 《中華養生史綱 · 中國養生文化的衰落與復興》。
2009年3月16日 仲景養生坊欄目推薦葯膳:羅漢果煲豬肺湯。
2009年1月14日 洪濤:堅守是《中華醫葯》長青的法寶 。

2、中華醫葯對中國作出巨大貢獻的人

《中華醫葯》欄目體現了各百類觀眾不同的興趣和需要,涉及了中國傳度統醫學、生活習慣和倫理道德等內容。如《健康話題》關注健康熱點、倡導科知學的生活方式、《醫葯名家》聚焦中華名醫、人道格化展示中華醫葯的文化內涵、《洪濤信箱》為海外觀眾尋醫問葯提供健康專向導、《專科門診》探討解除患者疾病痛苦屬的良方、《養生有道》傳播中華養生文化等。

3、如何評價洪濤在《中華醫葯》中的表現?

洪濤出生於新疆烏魯木齊市,曾榮獲清華大學「優秀青年教師」稱號。1994年調入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曾擔任《希望之旅》、《今日影視》等欄目主持人。1998年參與創辦《中華醫葯》欄目,現任《中華醫葯》製片人、主持人、主任播音員。



在《中華醫葯》這檔節目中洪濤已經深受廣大朋友的認可,而她在整個主持過程中,對這個節目吃得很透了。她講中醫養生之道首在養身調性。洪濤得到了一種啟迪,以感恩心待人,以平常心處事,把調理的心境帶入到中醫傳統文化系統里。這兩句話給我的感觸特別深,也是她辦這個節目的宗旨。


洪濤用自己虔誠的心來學習中華五千年的中醫文化,因此才學到了中醫里的精髓所在,並不在於她的醫術有了很大提高,而是在這其中她領悟到了很多道理,並服務於觀眾,收獲了廣泛好評。


4、中華醫葯出的一本書叫什麼名字

不清楚樓主要找的具體是哪本書,推薦一個關於中醫的網站,書籍倒是蠻全的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index.html
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5、中華醫葯 洪濤 您好 我是一名類風濕患者經過中醫 西醫 治療過仍不見效果並且越來越重病患處是腳踝 手變形

我建議copy你選擇一條路:
國醫大家朱良春,在江蘇省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有門診。他的治療中醫痹證包括你可能患的類風濕疾病,有深厚且獨到的病理認識,簡單地說,就是「蠲痹通絡以解表,養腎填精以固本」。因人辨證,對很多風濕、類風濕、紅斑狼瘡等頑症,療效顯著。
為此,央視科教頻道《大家》欄目,主持人許可專門采訪了已經九旬高齡的中醫教授朱良春(被衛生部授予「國醫大家」榮譽稱號)。方便的話,可多渠道查證或搜索相關央視網《大家》欄目視頻。
如果實在不方便去南通找朱良春醫生就醫,可以與江蘇省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有關科室聯系購買國葯准字的蠲痹通絡丸,是朱老專門為不方便來就醫的患者,研製的中成葯。
不妨聯系一下,看是否可行?!順祝早日康復!吉祥常在!

6、中華醫葯洪濤信箱:本人32歲,患有失眠胃腸疾病多年,求救。。。

百度精華:失眠的根本原因是全身發僵、緊張,放鬆不下來。有些人失眠時會吃安眠葯,但是,第二天醒來後,他會感覺全身的肌肉酸軟乏力,有的甚至動彈不得,這說明安眠葯的作用就是使全身的肌肉、神經放鬆。而使用「意念轉三圈」這個方法能讓你在最短的時間內放鬆下來。當你躺成「大」字時,你全身的神經、肌肉舒展的面積最大,這樣最利於全身的放鬆。這個方法我傳授過很多人,屢試不爽。。
失眠事小,對人的傷害卻很大,別以為失眠是小事,它既傷身,又傷神。 一個人每天要睡足8個小時才能保證基本的睡眠質量,這說明,在我們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睡覺。只有睡眠質量有了保證,第二天,我們才有精神去工作。因此,每個晚上都睡得沉沉的、熟熟的、香香的,這才是一種幸福。否則,我們不但當天的疲勞沒有得到緩解,第二天還提不起精神。

中醫將失眠稱為「不寐」,而造成不寐的原因與沒有調節好陰陽有關。中醫認為,「陰氣盛則寐,陽氣盛則寤」。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當大自然陰氣盛的時候,人就要去睡覺,陽氣盛的時候人就應該醒來。《黃帝內經》上也說「夜半而大會,萬民皆卧,命曰合陰」,這就明確指出,夜半子時為陰陽大會,因此,人一定要在23點以前上床睡覺,這樣比較適宜養生。

實在睡不著,那就睡個帶有意念的「子午覺」

另外,中國人有午睡的習慣,這個習慣非常好。因為中午11點~13點又到了陰陽交替的時候。這時候,陰氣最弱,陽氣最盛。如果這時候,你能休息上三四十分鍾,又能起到養陽的效果。這樣一來,子夜養陰,午時養陽,當然就有利於養生了。

我有個朋友,是名網路工程師,他每天都要忙到凌晨兩點才能睡覺,一直睡到早上9點起床,後來他失眠了。每天晚上,他躺在床上睜著眼睛到天明,慢慢地,就養成了吃安眠葯的習慣。有一次,我就開導他說:「反正你每天都要睡7個小時覺,你就按照我說的,晚上10點睡,早上5點起床,然後中午再補個覺試試?」

過了一個月,他就興沖沖地跑過來告訴我:「能睡著啦,能睡著啦!」那神情就像個小孩子一樣。

如果用「子午覺」的方法你還睡不著的話,那我把你的「葯量」再加大些,讓你睡個帶有意念的「子午覺」。

躺在床上,讓四肢伸成個「大」字,先讓全身徹底放鬆下來,包括肌肉和精神。然後閉上眼睛,將自己的意念集中於眉心間的印堂穴,然後在心裡默念:「我的頭沉了。」隔上兩三秒鍾,注意念痴人說夢中於右手,再默念:「我的右手沉了。」然的讓意念走到右腳上,說:「我的右腳沉了。」接著就是「我的左腳沉了」,再接著就是「我的左手沉了」,轉了一圈後再回到頭部,重新開始。

這樣,你將自己要睡覺的意念在全身走上一個循環,告訴全身的每一處:我要睡覺了。這樣,你很快就能睡著了。我自己試過,沒超過三圈,我就睡著了。對於大部分人來講,要從頭向右手方向轉。如果您是左撇子的話,那就要從左手開始轉了.

這個方法不僅可以治療失眠,它還能在無形中幫我們消除患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的隱患,而且還能讓我們從抑鬱、焦慮、煩悶的情緒中解脫出來.
此方的原理,睡眠睡心,直接避開身體的記錄功能得以安心入眠。

7、中華醫學洪濤信箱關於失眠的葯方

晚上失眠怎麼辦?

v 睡眠或覺醒是正常的生理過程,但它不是人為能完全自主控制的活動,而是一個被動過程。它不像人體某些活動可按人的意志,說來就來,要止則止。失眠的人常常難以誘導師自己進入睡眠而苦惱。其實早期的輕度失眠,經過自我調理的辦法就常可得益,具體歸納如下:

(1)平常而自然的心態。出現失眠不必過分擔心,越是緊張,越是強行入睡,結果適得其反。有些人對連續多天出現失眠更是緊張不安,認為這樣下去大腦得不到休息,不是短壽,也會生病。這類擔心所致的過分焦慮,對睡眠本身及其健康的危害更大。

(2)尋求並消除失眠的原因。造成失眠的因素頗多,前已提及,只要稍加註意,不難發現。原因消除,失眠自愈,對因疾病引起的失眠症狀,要及時求醫。不能認為:失眠不過是小問題,算不了病而延誤治療。

(3)身心松馳,有益睡眠。睡前到戶外散步一會兒,放鬆一下精神,上床前或洗個沐浴,或熱水泡腳,然後就寢,對順利入眠有百利而無一害。誘導人體進入睡眠狀態,有許多具體方法,例如:放鬆功,已在民間流傳,可以藉助。此外,再介紹兩種簡而易行之法:

①閉目入靜法。上床之後,先合上雙眼,然後把眼睛微微張開一條縫,保持與外界有些接觸,雖然,精神活動仍在運作,然而,交感神經活動的張力已大大下降,誘導人體漸漸進入睡意蒙朧狀態。

②鳴天鼓法。上床後,仰卧閉目,左掌掩左耳,右掌掩右耳,用指頭彈擊後腦勺,使之聽到呼呼的響聲。彈擊的次數到自覺微累為止。停止彈擊後,頭慢慢靠近睡枕,兩後自然安放於身之兩側,便會很快入睡了。

(4)睡眠誘導。聆聽平淡而有節律的音響,例如:火車運行聲、蟋蟀叫、滴水聲以及春雨淅瀝淅瀝聲音的磁帶,或音樂催眠音帶,有助睡眠,還可以此建立誘導睡眠的條件反射。

(5)飲熱牛奶法。睡前飲一杯加糖的熱牛奶,據研究表明,能增加人體胰島素的分泌,增加氨酸進入腦細胞,促使人腦分泌睡眠的血清素;同時牛奶中含有微量嗎啡樣式物質,具有鎮定安神作用,從而促使人體安穩入睡。

(6)合適的睡姿。睡眠姿勢當然以舒適為宜,且可因人而異。但睡眠以側卧為佳,養生家曹慈山在《睡訣》中指出:「左側卧屈左足,屈左臂,以手上承頭,伸右足,以右手置於右股間。右側卧位反是。」這種睡眠姿勢有利於全身放鬆,睡得安穩。

(7)若疲勞而難以入睡者,不妨食用蘋果、香蕉、橘、橙、梨等一類水果。因為,這類水果的芳香味,對神經系統有鎮靜作用;水果中的糖分,能使大腦皮質抑制而易進入睡眠狀態。

(8)若因出差在外,不適應環境而致失眠時,應先有思想准備,主動調適,有備無患,不致因緊張擔心睡不好。同時還可採用以上助眠之法,則可避免失眠。

採用上述諸法,做到寢時不言談,不思索;先睡心,再睡眠,即:睡前不過度用腦,上床後排除一切雜念,保持安靜;另外,注意卧室環境清靜,空氣新鮮,床鋪硬軟適宜,則能提高睡眠質量。睡得好,起床後精力自然充沛。

^^祝你早日擺脫失眠困擾,一覺睡到大天亮!!!

與洪濤中華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