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中醫五臟養生 第四章肺臟養生

中醫五臟養生 第四章肺臟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28 10:18:34

1、五臟失衡怎麼調理?

自序 天人合一,三因制宜 第一章 現代社會對五臟的影響 「古方不能治今病」,今病是現有環境造成的。溫室效應、氣候變暖、空調依賴,使得五臟備受困擾,百病由此而生。中國人的體質由昔日的營養不良虛弱性體質為主轉變為能量代謝不暢淤滯性體質為主。 一、人體五臟各司其職 二、現代生活給五臟帶來的影響 1.自然環境的變化 2.社會環境的變化 3.生活方式的變化 第二章 肝臟養生 肝木生發,猶如樹木,枝枝葉葉,無拘無束,疏泄條達,生機勃勃。如何順應肝的疏泄特性,使其高高興興地行使自己的功能?有四個基本條件:一是肝血肝陰要充足;二是不要經常郁悶壓抑而束縛肝臟;三是不要經常吃葯、飲酒、熬夜,令肝臟疲勞;四是不要感染病毒。 一、肝臟為將軍之官 二、現代生活方式哪些最傷肝 1.用眼過度 2.七情郁結 3.久坐不動 4.過度服葯 5.過度飲酒 6.不重視脂肪肝 三、現代中醫的肝臟養生對策 1.起居——早睡早起,舒展筋骨 2.飲食——減酸增甘 3.葯物——安全簡單 4.經絡——因病而異 第三章 心臟養生 心臟是一個陽氣非常旺盛的臟器,心臟養生一要充分藉助天時,藉助「苦夏」消耗富餘能量,清理內環境,打掃衛生;二要減少酷暑濕熱對心氣、體力的過度消耗;三要盡量減少食慾不振、腹脹惡心、身體困重等暑濕傷脾的困擾。 一、心臟為君主之官 二、現代生活方式哪些最傷心 1.信息爆炸 2.氣候變暖 3.過度依賴空調 三、現代中醫的心臟養生對策 1.起居——務必午休 2.飲食——清淡利口 3.葯物——祛暑祛濕 4.經絡——常見刮痧 附:空調環境下的生存思考及對策 1.空調的好處 2.依賴空調的壞處 3.如何正確使用空調 第四章 肺臟養生 肺是「嬌臟」,怕寒、怕熱、怕燥、怕臟,喜歡潔凈清潤。但是「嬌臟」挑大樑,擔負著極為重要的生理功能——呼吸,人可以一天不吃飯、不喝水,但是絕對不可以一刻不呼吸。 一、肺臟為相傅之官 1.肺主肅降 2.肺臟參與能量代謝 3.肺臟與其他臟器的關系 二、現代生活方式哪些最傷肺 1.氣候變暖 2.環境污染 3.電腦廣泛使用 4.恣食肥甘厚膩 三、現代中醫的肺臟養生對策 1.起居——順其自然 2.飲食——防燥潤肺,適當補益 3.葯物——清涼潤肺 4.經絡——常灸足三里 第五章 腎臟養生 腎為先天之本,主封藏,腎臟養生就是不要傷害其封藏之性。腎主骨、腰為腎之府,所以現代生活方式中,凡是傷骨傷腰的動作持久了都傷腎。 一、腎臟為作強之官 二、現代生活方式哪些最傷腎 1.過於追求舒適 2.驚恐傷腎 3.極聽 4.多次流產 5.過度取暖 6.過度治療 7.夜生活豐富 8.冬季劇烈運動 9.衣著不合適 三、現代中醫的腎臟養生對策 1.起居——不要擾動陽氣 2.飲食——不用刻意大補 3.方葯——可適當服用具有滋補作用的膏滋 4.經絡——以強壯保健為主 第六章 脾臟養生 脾為後天之本,脾胃運化起到交通樞紐的作用,是水谷精微的集散地。關繫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陽氣升降,關繫到心腎水火相交,關繫到肺的肅降,關繫到六腑的通降。放在最後講,恰恰說明了它的重要性。 一、脾胃為倉廩之官 1.脾主運化 2.脾為後天之本 二、現代生活方式哪些最傷脾 1.暴飲暴食 2.食慾亢進,肥甘厚膩 3.情緒不穩 4.過度治療 5.久坐傷肉 三、現代中醫的脾臟養生對策 1.起居——腹部避寒保暖 2.飲食——滋補同時注意理氣 3.葯物——少用苦寒之物 4.經絡——健脾為主

2、從中醫基本理論來看養五臟

就是<黃帝內經>開頭那幾篇'上古天真論,四氣調神大論"什麼的,都在裡面了,講多了都是廢話.

3、中醫五臟養生的圖書目錄

<

4、中醫五臟養生經叢書:養好脾胃不會老

王輝,於睿,盧秉久暫時還沒發現缺點哦!很滿意,會繼續購買印刷精緻得很工作之餘,人們或楚河漢界運籌帷幄,或輕歌曼舞享受生活,而我則喜歡翻翻書、讀讀報,一個人沉浸在筆墨飄香的世界裡,跟智者神遊,與慧者交流,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醉在其中。我是一介窮書生,盡管在學校工作了二十五年,但是工資卻不好意思示人。當我教訓調皮搗蛋的女兒外孫子們時,時常被他們反問:你老深更半夜了,還在寫作看書,可工資卻不到兩千!常常被他們噎得無話可說。中醫五臟養生經叢書養好脾胃不會老當教師的我這一生註定與清貧相伴,惟一好處是有雙休息日,在屬於我的假期里悠哉游哉於書香之中,這也許是許多書外之人難以領略的愜意。好了,廢話不多說。中醫五臟養生經叢書養好脾胃不會老是保養脾胃的實用說明書。全書從認識脾胃開始,分別從中西醫的角度說明了脾胃的特點和功能,從五臟和諧才能延年益壽的角度說明了中醫理論中脾胃與其他臟腑的密切關系,並告訴讀者,一旦脾胃出現問題或發生疾病,會有哪些症狀與徵兆,身體會發出怎樣的警報。之後,書中重點介紹了如何運用簡便易行的手段來養脾胃、護脾胃,分別講解了養脾胃護脾胃的食療方法,最簡單易學的耳療、足療、手療、經絡、內功等養脾胃方法,從精神情志方面如何調養脾胃,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應該掌握的養脾胃、護脾胃細節。中醫五臟養生經叢書養好脾胃不會老簡明清晰,一學就會,一本在手,養脾胃不愁。還可以,和印象里的有一點點區別,可能是我記錯了書比我想的要厚很多,就是字有點小,不過挺實惠的,很滿意!書非常好,正版的,非常值,快遞也給力,必須給好評,就是感覺包裝有點簡陋啊哈哈不過書很好,看了下內容也都很不錯,快遞也很給力,東西很好物流速度也很快,和照片描述的也一樣,給個滿分吧下次還會來買!好了,我現在來說說這本書的觀感吧,網路文學融入主流文學之難,在於文學批評家的缺席,在於衡量標準的混亂,很長一段時間,文學批評家對網路文學集體失語,直到最近一兩年來,諸多活躍於文學批評領域的評論家,才開始著手建立網路文學的評價體系,很難得的是,他們迅速掌握了網路文學的魅力內核,並對網路文學給予了高度評價、寄予了很深的厚望。臟與臟之間的關系,即五臟之間的關系。心、肺、脾、肝、腎五臟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但臟與臟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密切聯系著的,臟與臟之間的關系不單是表現在形態結構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們彼此之間在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上有著必然的內在聯系,因而形成了臟與臟之間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的關系。人體就好像是一個小型社會,每個臟腑都不是孤立存在著的,之間必然要有各種各樣的聯系,包括生理狀態下的和病理狀態下的等等,只有大家一起

5、五臟養生圖,看看身體的重要部位應該怎麼去養吧

《黃帝內經·素問·經脈別論》中提到:「故春秋冬夏,四時陰陽,生病起於過用,此為常也」。如果不遵循五臟的「自然規律」,身體就很可能「疲勞駕駛」,引發一系列問題。下面就看看中醫養生中五臟如何養生的吧。



春季肝氣最旺,主導著整個人體。這個季節出生的人,由於肝氣疏達,性格也往往最平和、理性。如果這個時間不護好肝,或者其他季節讓它「過勞」,就可能導致肝氣克伐太過,導致肝氣無力升發而郁滯,進一步引起脾胃功能受損或情緒郁結等症。

春季肝氣最旺,主導著整個人體。這個季節出生的人,由於肝氣疏達



夏季心氣最旺,是身體的主宰。《黃帝內經》認為「心主神明」,心氣旺則神清氣爽,因此,這個季節出生的人往往性格外向、活潑好動、交際廣泛。當然,如果心火太過,則火熱之邪容易導致皮膚瘡瘍等疾病;而過度使用,心氣不支時則可能導致心氣衰竭,帶來心臟病等危險。



長夏時節應於脾氣,以農歷六月左右為主導。脾一方面主持著水谷的運化,另一方面控制著人體的肌肉四肢。如果脾被過度使用,很容易出現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等,而倦怠、乏力等症狀,也多由脾氣被濕熱所困所致。



秋季為肺所主,到了秋季,肺臟最累也最容易受外邪所傷。肺主呼吸之氣,這個時候感冒、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往往大量增加,需要格外注意呵護。
秋季為肺所主,到了秋季,肺臟最累也最容易受外邪所傷



冬三月,人體處在腎的功能影響之下。腎在人體代表著生命之氣,凡生殖、發育均由腎所主。如果此時不注意給五臟「減負」,讓它們跟著自然界「冬眠」,就很容易使陽氣郁閉不通,引起氣血阻滯,導致手足發冷、四肢疼痛,甚至心腦血管病。

中醫五色養生和五臟相對

綠色養肝

常見綠色食物,有綠豆、菠菜(最養肝的菜)、西蘭花、黃瓜、絲瓜、芹菜韭菜、青辣椒、茼蒿、萵筍、白菜、薺菜(有清火降壓作用)、油菜、四季豆豆角、空心菜、木耳菜、綠莧菜、蘿卜、茵、青菜、苦瓜(最去心火,能分泌胰島素)以及部分水果。
常見紅色食物,有紅豆、紅薯、胡蘿卜(最保護眼睛的蔬菜,健脾、保肝)紅辣椒、紅棗、番茄、山楂、香椿、草莓等。

黃色益脾胃

常見黃色食物,有黃豆、牛蒡(最善清理脾胃火,可以加紅白蘿卜一起燉骨頭湯喝)、腳板薯(最善治療口腔潰瘍的食物),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葯)韭黃、南瓜(產生胰島素,治療消渴症)、蘋蛋粟玉米等。

白色潤肺

常見白色食品,有白豆、冬瓜、梨、白蘿卜、銀耳、藕、百合、茭白、米面、豆腐、花菜、竹筍、淮山、涼薯等。

黑色補腎

常見黑色食物。有黑豆、黑米、黑芝麻、黑木耳、核桃(不是黑色,但是補}腎的食物)、紫菜、海帶(也是潤肺食物)等。

中醫養生之道 正確認識「五臟六腑」

中醫學把人體內在的重要臟器分為臟和腑兩大類,有關臟腑的理論稱為「藏象」學說。藏,通「臟」,指藏於內的內臟;象,是徵象或形象。這是說,內臟雖存
於體內,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變化,都有徵象表現在外。所以中醫學的臟腑學說,是通過觀察人體外部徵象來研究內臟活動規律及其相互關系的學說。

臟和腑是根據內臟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區分的。臟,包括心、肝、脾、肺、腎五個器官(五臟),主要指胸腹腔中內部組織充實的一些器官,它們的共同功能
是貯藏精氣。精氣是指能充養臟腑、維持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腑,包括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個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內一些中空
有腔的器官,它們具有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還有「奇恆之腑」,指的是在五臟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於一般腑的一類器官,包
括腦、髓、骨、脈、女子胞等。應當指出的是,中醫學里的臟腑,除了指解剖的實質臟器官,更重要的是對人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概括。因此雖然與現代醫學里
的臟器名稱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卻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兩者等同起來。

心與肺

心主血,肺主氣。人體臟器組織機能活動的維持,是有賴於氣血循環來輸送養料。血的正常運行雖然是心所主,但必須藉助於肺氣的推動,而積存於肺內的宗氣,要灌注到心脈,才能暢達全身。

6、那裡可以看付傑英中醫五臟養生

現在網上還沒有,因為她剛剛講完沒多久。其實裡面的東西和前面她講的體質養生意思大致相同。

7、中醫五臟包括什麼?各有什麼作用?

五臟,包括肝、心、脾、肺、腎五個器官(五臟),主要指胸腹腔中內部組織充實的一些器官,它們的共同功能是貯藏精氣。精氣是指能充養臟腑、維持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

1、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舒暢、條達以保持全身氣機疏通暢達,通而不滯,散而不郁的作用。

2、心有主管血脈和推動血液循行於脈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脈兩個方面。血就是血液。脈,即是脈管,又稱經脈,為血之府,是血液運行的通道。心臟和脈管相連,形成一個密閉的系統,成為血液循環的樞紐。心臟有規律的跳動,需要三個條件:心氣充沛、血液充盈、脈道通利。

3、脾主運化:運,即轉運輸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運化,指脾具有將水谷化為精微,並將精微物質轉輸至全身各臟腑組織的功能。實際上,脾就是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運輸的功能。包括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液兩個方面。

4、肺主一身之氣是指肺有主持、調節全身各臟腑之氣的作用,即肺通過呼吸而參與氣的生成和調節氣機的作用。肺主呼吸之氣。肺為體內外氣體交換的場所,肺主呼吸之氣是指肺通過呼吸運動,吸入自然界的清氣,呼出體內的濁氣,實現體內外氣體交換的功能。

5、腎藏精是指腎具有貯存、封藏人身精氣的作用。精的生理功能:腎中精氣不僅能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和繁殖,而且還能參與血液的生成,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7)中醫五臟養生 第四章肺臟養生擴展資料:

在中醫時辰養生中,不同的時辰代表了不同的臟腑活躍的時間。

丑時對應肝經,子時對應膽經,酉時對應腎經,未時對應小腸經,午時對應心經,巳時對應脾經,辰時對應未經,寅時對應肺經。這就是人體內五臟六腑對應的時辰,根據這種對應,臟腑活躍的時間進行養生,就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8、中醫五臟養生操演練。

1.敲膽經 雙手握拳 依次敲打大腿外側的 風勢穴 環跳抄 中瀆 膝陽關!
作用:分泌膽汁百,促進吃的食物吸收,驅寒除邪, 長期堅持 延年益壽!
2.壓心包經度 大拇指 伸到腋窩下 四指放於肩膀上 用大拇指向上!知
作用:保護心臟 有效排除心臟多餘的心包積液! 長期堅持保護心臟 強身健體道!

9、人身體的五臟分別在哪個季節養生

春天養肝,夏天養心,秋天養肺,冬天養腎,夏季養脾。

夏季氣溫高,火熱之邪容易對心造成損傷,導致煩躁不安、免疫功能下降等,此時要多注重養心。

由於肺與外界相通,病邪外侵時首當其沖。尤其秋天氣候乾燥,易耗損陰津,進而導致乾咳無痰、口鼻和皮膚乾燥等症狀。

很多熬夜的人第二天臉色發青、氣色很差,就是肝在抗議。尤其在春季,陽氣生發,春氣通肝,此時更該注重休養生息,應「夜卧早起,廣步於庭」,即晚睡一會兒,早起一點,在公園庭院中散散步、踏踏青,都利於養肝。

腎與冬季相通應,若在冬季把腎養好,來年身體才會更強健。

脾與長夏之氣相通,所以長夏養護脾胃正當時,注意不要吃得太多,七分飽即可;避免著涼,不要滿身大汗後吹風;脾喜燥惡濕,可以每天泡泡腳,促進氣血運行,驅除濕氣。

(9)中醫五臟養生 第四章肺臟養生擴展資料:

中醫推薦五臟養生最佳食物

1、養脾最好的食物:黃色食品,特別是黃豆,可以是豆漿、豆腐、豆腐乾,都是上等的養脾佳品,當黃豆的蛋白質和米飯一起,就是絕佳的蛋白質。

2、養肝最好的食物:生吃綠色食品,特別是綠豆湯(把綠豆放水裡煮,當水開了以後再煮7-8分鍾,然後喝水,不是我們習慣的把綠豆煮爛,綠豆煮爛後會失去養肝的功效。晚上吃為好。

3、養腎最好的食物:黑色食品,特別是黑豆,黑芝麻,晚上吃為好。

4、養心最好的食物:紅色食品,特別是紅豆,可以是紅豆豆沙包、紅豆粥、紅豆豆漿。早上吃好。

5、養肺最好的食物:白色食品,特別是大白蘿卜,白蘿卜生吃更能養肺。什麼時候吃都好。

與中醫五臟養生 第四章肺臟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