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漢初年,統治者為什麼要實行休養生息政策?
劉邦促進增加勞動的措施主要分為三點。
一、徵收較低的賦稅和減少徭役,據相關史料記載,劉邦在位時期向農民徵收的稅率曾經低到三十分之一。
二、開放國家資源尤其是允許土地買賣,漢代前期朝廷允許私人開采鐵礦、製造食鹽、進行土地買賣(近年來新出土的竹簡《二年律令》就明文允許私人的土地流轉),這一政策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與此同時漢代手工工商業也得到長足發展。
三、避免對外戰爭,自楚漢爭霸以來漢初人口集聚下降,為了恢復國力漢初歷代帝王一直致力於避免與北方匈奴經行大規模的戰爭。
劉邦→漢高祖
漢初休養生息政策
四個問題:一、什麼是休養生息政策?二、為什麼漢初統治者採取休養生息政策?三、休養生息政策的措施。四、休養生息政策的作用。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教師及時捕捉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的思維呈現一種動態,使知識消化、理解。
休養生息政策是西漢建立後統治者實行的寬刑薄賦的政策,保養民力,增殖人口,以達到恢復和發展經濟、穩定統治的目的。漢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有兩點原因(板書):
原因:①政治、經濟的困窘(板書)
②吸取秦亡教訓
誰能舉例子來說一說呢?
當時國家很窮,皇帝連四匹一樣毛色的馬都找不到,將相只能乘牛車,「民失作業而大飢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到處是一片荒涼的景色。面對這種現實,漢初統治者只有廢除秦朝苛法,與民休息,恢復社會經濟,才能使統治長治久安。另外,劉邦本人親自參加了秦末農民戰爭,親眼目睹了秦亡的過程,他注意吸取秦亡的教訓。他叫陸賈寫些文章,分析秦朝為什麼會失天下,他為什麼能夠得天下。於是陸賈寫了幾篇文章,呈送漢高祖,稱為《新語》。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他在《無為第四》中寫到:「秦始皇設為車裂之誅,以斂姦邪。築長城於戎境,以備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事愈煩,天下愈亂,法愈滋,而奸愈熾,兵馬益設,而敵人愈多。秦非不欲為治,然失之者,乃舉措暴眾而用刑太極故也」。所似,他建議劉邦多給農民種地的時間,寬刑薄賦,與民休息。因此,劉邦採取了休養生息政策。
休養生息的政策措施是什麼?學生看書回答。
政治上:鏟除異姓王
經濟上:輕徭薄賦慎刑
在楚漢戰爭中,劉邦為了取得勝利,籠絡軍心,分封了七位功臣名將,由於不是劉氏家族,稱為異姓王。西漢建立後,異姓王擁兵自重,專制一方,對抗中央,甚至企圖謀反。所以劉邦立下了「非劉氏不可王」的誓言,做出「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決定。鏟除異姓王,穩定邊疆局勢。經濟上,他推行的重農抑商政策,包括:大量兵士罷歸家鄉,復故田宅,免自賣為奴婢者為庶人,抑制商人,減輕田租為十五稅一。再指導學生看書上的小字部分更進一步說明西漢初年的休養生息政策減輕了農民了負擔,不難推出休養生息政策的作用:增加了農業勞動力,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促進了西漢初年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畫線部分板書)
自漢高祖劉邦之後,漢惠帝、漢景帝連續幾代人都保持了政策的穩定,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社會經濟得到恢復,中國封建社會出現第一個治世局面即「文景之治」
2、西漢初年,統治者為什麼要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又是如何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的?
西漢初年,經濟蕭條,到處都是一片荒涼的景象。漢高祖及其後的漢文帝、 漢孝景帝
漢景帝等,吸取秦滅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和勞役等負擔,注重發展農業生產。文景時期,提倡節儉,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安定,經濟得到發展。歷來被視為封建社會的「盛世」,史稱「文景之治」。
治理措施:
1.減輕雜稅
2.重視農業
3.抑制豪強
4.休養生息
3、西漢初年為什麼要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它有什麼作用?快!半小時在線等!!!好的話加50分!!
休養生息:政策上實行緩和寬舒的辦法,安定百姓生活,恢復經濟,發展生產
原因:
1、吸取秦滅亡的教訓
2、統治者從實踐中懂得治理國家必須文武兼用。
3、經過多年戰爭,經濟破壞尤甚,不經過一段復甦很難發展。
文景帝採取緩和政策,加強國家實力,社會較安定,出現封建時代的「治世」史稱文景之治 ,
為漢武帝北驅匈奴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
4、漢初實行休養生息的目的是什麼?客觀上有什麼作用?
休養生息目的:政策上實行緩和寬舒的辦法,安定百姓生活,恢復經濟,發展生產;
客觀作用:文景帝採取緩和政策,客觀上加強了國家實力,社會較為安定,出現封建時代的「治世」,史稱文景之治 ,同時為漢武帝北驅匈奴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
5、漢初為什麼要實行休養生息政策。(come on)
因為秦末的戰亂,所以漢初採納道家的方式實行休養生息,為了恢復基本的社會生產力。歡迎採納
6、西漢初年統治者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原因
無為是不用強制政策來管,任其自然發展。
7、西漢初年為什麼採用休養生息的政策
經過了反秦戰爭,還有四年楚漢相爭、剪除異姓王.漢高祖劉邦建立起西漢王朝.
西漢初年,經濟已經殘破不堪,社會剛剛穩定來,必須建立和制定一些制度和政策來恢復經濟、鞏固政權.
因此,西漢初期使用「黃老之學」來統治王朝,避免重蹈覆轍.而相應的要採取「休養生息」政策.
所謂「黃老」,即黃帝、老子.「黃老之學」即要自使用黃帝、老子的思想來統治國家.
「休養生息」,源於百老子的思想中的「無為而治」,既「無為而無不為」(在這里不是指什麼都不做,並不是不為,而是含有不妄為、不亂為、順應客觀態勢、尊重自然規律的意思.)
「休養生息」政策包括"輕徭薄賦",「寬刑慎罰」,就是說減輕徭役,減少賦稅,減輕刑罰的同時還要慎重處理刑罰.
西漢自建立到漢武帝70多年間,經濟得到恢復,社會度比較穩定,為漢武帝以後「削藩」、「攘匈」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這種經濟政策知已經不適合漢武帝時的社會現狀.所以漢武帝會改革,是經濟基礎適合上層建築(註: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事實證明,「休養生息」政策符合西漢的社會現狀,對一個剛剛建立起來的政權進行鞏固,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這也使得自西漢後的王朝也紛道紛效法,使得王朝得到鞏固.
8、漢初為什麼要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結果怎樣?
原因:1、吸取百秦滅亡的教訓
2、統治者從實踐中懂得治理國家必須文武兼用。度
3、經過多年戰爭,經濟破壞尤甚,問不經過一段復甦很難發展。
結果:文景帝採取緩和政策,加強國家實力答,社會較安定,出現封建時代的「治回世」史稱文景之治 ,
為漢武帝北驅匈奴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答。
還望採納。
9、西漢初年,統治者為什麼要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
漢初為什麼實行修養生息的政策:漢初統治者實行修養生息的政策有兩個方面:①客觀上,由於秦的暴政和長期戰爭的影響,到西漢初年,社會殘破不堪,經濟凋敝,國家貧窮「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民眾大量流亡,統治者只能採取措施恢復經濟,才能保證剝削來源和長治久安。②主觀上,由於漢初統治者對秦速亡進行了反思,吸取了秦因暴政而被農民戰爭推翻的教訓,廢除了秦朝一些弊政苛法,適時地制訂律令,頒布了一系列安定社會的詔令,統治政策有了較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