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昭山·中建仰天湖綠色養生示範城的項目簡介
<
2、「養生」和「養身」有什麼區別
養身就是保養身體、調理身體,偏重在具體的身體機能上,而且不會太具備長遠性。比如說「孕婦剛生產完,要注重養身」;「某運動員受傷後做了手術,要請假養身」等等。
養生是保護生命、延年益壽。我國中醫及佛學十分重視預防保健,稱為養生,通過精神調養、食療葯膳、養生功法等等整體綜合措施。達到體質增強、防治疾病、防止衰老,延長生命的目的。
(2)養生綠色建築擴展資料: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保養,是指遵循生命法則,通過適度運動,加之外在護理等手段,讓身體機能及外在皮膚得以休養生息,恢復應有機能,這是養生的第一層面;
涵養,是指開闊視野、通達心胸、廣聞博見,通過對自身的道德和素質的修煉和提升,讓身心得到一種靜養與修為,從而達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滋養,是指通過適時適地適人,遵循天地四時之規律,調配合宜食療,以滋養調理周身,達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實質上,養生就是保養五臟,使生命得以綿長的意思。
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佛學、道學、儒學等等。
參考資料:網路-養生
3、卓達集團房地產有限公司的項目介紹
卓達集團創建於1993年7月,現凈資產逾千億元,企業員工達15000餘人。
在河北省會石家莊,卓達集團在正定、鹿泉、靈壽、行唐四縣區同時啟動建設四座卓達新材工廠,規劃年產能10億建築平方米、每年3萬億元的價值,將石家莊建成中國綠色建材之都、綠色建築之都。
在內蒙古,卓達集團與烏海市政府簽約,投資建設烏海·卓達新型材料科技產業園,這是卓達集團在內蒙古建設的首個新材項目。卓達集團將把新型建材與烏海原有的煤炭、鋼鐵、玻璃等產業緊密地結合起來,豐富建材全產業鏈條,建設年產2000萬建築平方米新材生產基地,把烏海打造成全國性的建材產業集聚區,共同推動中國綠色住宅產業化大發展。
在福建漳州,卓達集團與漳州市詔安縣政府簽署了合作共建卓達閩粵生態產業濱海新城的合作協議,為當地引進新型材料、分時度假養老、文化創意、竹產業、木產業、富硒現代農業等新興產業。先行啟動的新型材料產業將依託福建與台灣、東南亞的地緣關系及便利的海陸交通優勢,拓展東南亞海外市場。依託區域內76萬畝富硒土壤資源,打造富硒農產品產業鏈。挖掘烏山、九侯山的自然風景資源,建設健康養老示範區、山海旅遊度假區,打造輻射海西乃至全中國的分時旅遊度假、養生養老目的地。在廈漳泉經濟核心圈和珠三角城市群的重疊區,在海濱長壽之鄉,打造閩粵兩省生態產業新城示範項目。
在陝西,卓達集團挺進大西安都市圈,進駐渭南市鹵陽湖現代產業開發區,在西安一小時經濟圈內,在萬畝鹵陽湖畔,布局養老產業、新型材料、智慧創意、生態濕地、旅遊中心、高端職業教育、綜合配套現代服務業等板塊。
在雲南,卓達集團與曲靖市政府簽約,曲靖市政府計劃每年至少包銷1200萬平方米卓達新材綠色模塊化整體抗震房屋,5年內至少包銷62萬套合計6000萬平方米卓達新材綠色模塊化整體房屋。在大力促進卓達富源新材料產業園投產運營的同時,曲靖市政府將大力推進卓達新材在政府保障房、安居工程、抗震房等諸多政府投資項目的廣泛應用。曲靖市富源縣政府與卓達集團合作共建總規劃面積3000畝的卓達新材產業園,其年產能可達5000萬平方米綠色建築,年產值750億元,為當地年貢獻稅收18.75億元,吸納當地30000人就業,帶動當地經濟轉型發展,推動雲南乃至整個大西南地區的開發建設。
在海南,屯昌縣政府與卓達集團簽訂了「屯昌富硒產業經濟區及新型材料基地項目」合作協議。在800平方公里富硒帶上,共建生態科技新城、雨水嶺產業園、富硒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國家級富硒農業產業園、富硒養生庄園,以及建設新型材料基地,綠色家居生產基地,綠色建築產業化研究中心。通過三產聯動模式,打造科技屯昌、富硒屯昌、綠色屯昌、宜居屯昌。
在湖北,卓達集團挺進大武漢城市圈,在咸嘉臨港新城380平方公里范圍內的核心區,政企合作建設卓達生態產業新城。充分利用江河湖泊和丘陵地貌,開發24萬畝斧頭湖、12萬畝的西涼湖水資源,建設一座產業之城、智慧之城、旅遊之城、養生之城,建成中國真正的「威尼斯水城」。
在江西,卓達集團與高安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政企聯手共建高安卓達產業新城。卓達集團將以「霍華德田園城市」的群體組合模式為核心開發理念,構建包括高安卓達信譽農業產業園、卓達綠色模塊化住宅 產業基地、江西省養生養老產業示範區、江西養老教育產業園區、江西省養老用品生產製造基地和竹文化旅遊特色小鎮等產業在內的「一個精品中心城+六大朝陽產業區」空間發展模式。
在湖南,卓達集團與張家界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建設天門山先導區卓達大坪旅遊國際旅遊度假區。卓達大坪國際旅遊度假區規劃面積120平方公里,集中建設用地約15平方公里,與國家5A 級景區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連為一體。該項目將按「森林、峽谷、溫泉、健康、養生、養老、度假」七大主題規劃,重點打造高端養老示範基地、國際山谷養生基 地、國際康復療養中心、國際會議中心、國際旅遊及影視教育培訓基地、綠色奧特萊斯購物公園、水樂谷主題公園、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等重點項目。
在重慶,合川區政府與卓達集團簽約,合作共建「卓達·重慶合川小安溪生態新城」。在與釣魚城一江之隔的金沙半島、龍游山的山水之間,重點發展旅遊產業、養老產業及健康產業,率先建設主題樂園和卓達生態產業新城綜合體,重現山水交融生態特色城市。
天津
在天津,卓達集團積極推進京東衛星城的建設,與民政部合作建設規劃總建築面積達1000萬平方米中國養老樣板區。同時開發總規劃面積達1000萬平方米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第一期已交付使用。1000萬平方米的京東溫泉鎮正建設中。
山東
在山東,在國家半島藍色經濟區,卓達張家埠30萬噸級國際大港、規劃4000萬平方米青島藍色矽谷核心區臨港園區、規劃2000萬平方米香水海旅遊商住新城三大項目正全力推進。
海南
在海南,建築面積達2000萬平方米的國際健康養生城正在快速推進。 在五指山,60萬平方米的新項目6月份准時開工。
跟著國家戰略走是卓達發展的核心理念,卓達養老社區、卓達文化產業園區、卓達臨港產業園區、卓達新型低碳建材產業、卓達健康養生產業、卓達綠色農業等產業布局其實都是在為國家著想,也是在為企業未來著想。
4、陝西綠博世達生態新經濟(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陝西綠博世達生態新經濟(集團)有限公司是2014-04-21在陝西省寶雞市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陝西省寶雞市高新開發區創業路創業信息港A08室。
陝西綠博世達生態新經濟(集團)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10301305678939G,企業法人梁正芳,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陝西綠博世達生態新經濟(集團)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農林綜合技術服務;技術開發、咨詢、協作、培訓、農林超市、中介服務、技術合作;種植、養殖;農副產品加工;園林綠化;生態農業旅遊;化肥、農葯、農膜、植保農業機械、農作物種子、苗木花卉、農副土特產、畜禽水產品、果蔬、工藝品、日用百貨、化工建材、金屬、有色金屬材料的批零售;勞務派遣;住宿;游藝、文化娛樂;廣告設計、製作、發布;水利水保、環保新能源開發;網上經營農副產品;模數轉換、感測器、機器人研發引進;生態養生養老、老幼託管陪護、智能生命環、NED、防丟、防霾神器、北斗雲集品、保健品、美容化妝品、基因工程的研發引進;勞務外派、境外承包工程、海外勞動技術服務、國外經濟技術合作、移民服務;綠色建築、房地產中介;知識產權、人力資源服務;海外留學、海外勞務(國家明規定的除外);進出口貿易;生態葯膳食療、養生、保健;康復養生保健服務;餐飲服務;生態農產品、安全食品材料批發零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陝西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1298163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36家。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優秀。
陝西綠博世達生態新經濟(集團)有限公司對外投資2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陝西綠博世達生態新經濟(集團)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5、如何推進綠色製造體系建設
「三個轉變 」:
一是從傳統的對自然索取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轉變,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二是從粗放型的以消耗為代價的發展向可持續發展模式的轉變,走生態與產業互動、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的路子;
三是從重經濟增長向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的轉變,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三生 」並重,實現廣大群眾可以共建共享幸福生活的發展。
「四個重點 」:
一是發展綠色經濟。將綠色經濟作為發展的主攻方向,以綠色產品加工、旅遊養生、生物工程、高效生態農業等為重點,大力推動三次產業聯動發展,著力打造具有特色規模優勢的綠色現代產業體系。
二是打造綠色城鄉。
將綠色生態作為城市魅力的核心組成部分,加快建設山水相融、城景相依的組團式山水園林城市、田園式的優美新村,生態文明的宜居家園。
三是倡導綠色消費。
積極引導人民群眾轉變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推廣使用綠色節能產品,為綠色發展提供外在需求和內在動力。
四是保護綠色生態。
加強生態資源管護,不斷提升生態環境質量,使山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通過 「四綠 」建設,著力構建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青水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協調的綜合發展框架,努力打造全國綠色發展的典範。
6、花山的花山新城規劃
花山新城3年內將現雛形,已於2004年開始計劃
花山新城加速「變臉」
武漢市召開花山生態新城規劃現場辦公會,市領導楊松、阮成發出席會議。據介紹,今後花山新城將圍繞國際一流生態城、生態文化區的目標,把新城打造成武漢東部地區產業支撐服務區、武漢新港江南核心港區、大東湖生態建設區。
按照最新的規劃結構,新城分為新港、新城和生態保育三大功能區,重點發展港口和保稅加工、生態研發和教育、養生與居住等產業。
據建設方花山生態新城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洪山區政府將新城建設作為發展戰略重點來抓,每月召開現場辦公會,協調項目建設。今後3年,花山新城將正式進入全面實施階段,計劃投資262.29億元,基本建成首批五大類十大工程,初步形成生態新城的框架和雛形。
「綠色」新城惹人注目
未來的花山生態新城絕對一座「綠色樣板城」,在這個66.4平方公里的小城裡,將有147公里的自行車路網系統,200公里以上的步行系統,交通體系將完全低碳化;此外,城內用的電可能是自己利用風能發出來的,路燈用的是太陽能,沖廁所用的水可循環使用,城內的產業都要過綠色環保關……
規劃中的花山生態新城,東至左嶺鎮,南接武漢科技新城,西臨東湖風景區,北抵武漢北湖新城,是湖北兩型社會首個生態城市。新城未來將投資20億元建設大東湖水網和水生態修復工程,興建5萬噸污水處理廠。
此外,花山新城投資12億元,將規劃區域內的農民全部遷出,退耕還林、退漁還湖,建設「花山」、「花果山」兩座生態綠化帶。
生態新城需符合生態指標
現場辦公會上,《花山生態新城指標體系(討論稿)》首次被披露。據介紹,該指標體系參照了天津生態城的指標體系,進行定性定量分析,提出了29項生態城市建設指標。
這29項指標與天津生態城指標相比,更具「武漢特色」:花山新城自然生態覆蓋率需達到60%,顯得更「綠色」;綠色建築節能措施要細化,居住建築能耗能不能高於35千瓦時/年;非傳統水源利用率要達到30%以上,加強循環水利用;轄區內的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利用要達到15%。
據介紹,武漢未來還要在花山新城設立「生態研究院」,擬邀請國務院參事、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牛文元擔任顧問。
十大兩型示範項目、千萬平米綠色社區
1. 結合啟動項目建設,建設綠色建築示範工程。從啟動項目中選擇一定規模的功能建築,按照綠色建築的有關指標要求組織建設。重點嘗試地下水循環空調系統的技術和應用措施,並從建築選址、節水、節能、材料使用、室內環境質量等五個方面,探索夏熱冬冷地區的綠色建築體系和建設模式。
2. 以嚴東湖保護工程為核心建設水生態示範項目。按照「大東湖水網」項目總體要求,盡快建設嚴東湖水質保護工程,建設具有景觀生態功能的人工強化濕地系統和近岸自然濕地相結合的水生態示範區,探索濱水生態敏感地區水環境保護措施,為世界水資源危機下河湖密布地區城市化發展模式提供經驗和示範。
3. 中水利用與生態用地的耦合改造示範項目。通過建設分散收集、處理、回用再處理系統,對污水及初期雨水進行相應處理,提供城市維護綠化及清衛使用;並將再處理過程與其周邊非開發建設用地的生態化改造同時進行,在削減城市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的排放污染物的同時,實現水資源的節約利用和生態用地的功能提升。
4. 建設集中式太陽能農民社區示範項目。結合首期農民還建房建設「集中式太陽能應用示範社區」,和有關科研機構和廠家合作,從整體上、過程上、管理上落實太陽能的應用推廣。
5. 建設慢行優先的低碳化綠色交通示範項目。建構「以人為本、慢行優先」的新城內部公共電動車網路系統、自行車路網系統、步行系統,打造低碳化綠色交通體系。
6. 建設分區布點與移動式相結合的「大氣質量實時監控中心」。對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數據進行24小時立體化實時監測,並且通過有線、無線兩套數據傳輸系統實時發送至檢測中心並公布,以確保花山新城良好的大氣環境。該項技術對創造「環境友好」的城市環境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7. 建設「花山、花果山」,組建生態農業公司。修復山體、改造提升林地林相景觀,廣泛種植杜鵑、薔薇、紅果、冬青等木本藤本開花結果植物,打造真正意義的「花山」、「花果山」。
7、綠色製造標准體系建設指南什麼時候執行
要有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綠色發展,必須自覺做到「三個轉變」、著力突出「四個重點」。
「三個轉變 」:
一是從傳統的對自然索取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轉變,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二是從粗放型的以消耗為代價的發展向可持續發展模式的轉變,走生態與產業互動、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的路子;
三是從重經濟增長向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的轉變,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三生 」並重,實現廣大群眾可以共建共享幸福生活的發展。
「四個重點 」:
一是發展綠色經濟。將綠色經濟作為發展的主攻方向,以綠色產品加工、旅遊養生、生物工程、高效生態農業等為重點,大力推動三次產業聯動發展,著力打造具有特色規模優勢的綠色現代產業體系。
二是打造綠色城鄉。
將綠色生態作為城市魅力的核心組成部分,加快建設山水相融、城景相依的組團式山水園林城市、田園式的優美新村,生態文明的宜居家園。
三是倡導綠色消費。
積極引導人民群眾轉變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推廣使用綠色節能產品,為綠色發展提供外在需求和內在動力。
四是保護綠色生態。
加強生態資源管護,不斷提升生態環境質量,使山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通過 「四綠 」建設,著力構建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青水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協調的綜合發展框架,努力打造全國綠色發展的典範。
8、花山生態新城的新城規劃
花山新城3年內將現雛形,已於2004年開始計劃
花山新城加速「變臉」
武漢市召開花山生態新城規劃現場辦公會,市領導楊松、阮成發出席會議。據介紹,今後花山新城將圍繞國際一流生態城、生態文化區的目標,把新城打造成武漢東部地區產業支撐服務區、武漢新港江南核心港區、大東湖生態建設區。
按照最新的規劃結構,新城分為新港、新城和生態保育三大功能區,重點發展港口和保稅加工、生態研發和教育、養生與居住等產業。
據建設方花山生態新城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洪山區政府將新城建設作為發展戰略重點來抓,每月召開現場辦公會,協調項目建設。今後3年,花山新城將正式進入全面實施階段,計劃投資262.29億元,基本建成首批五大類十大工程,初步形成生態新城的框架和雛形。
「綠色」新城惹人注目
未來的花山生態新城絕對一座「綠色樣板城」,在這個66.4平方公里的小城裡,將有147公里的自行車路網系統,200公里以上的步行系統,交通體系將完全低碳化;此外,城內用的電可能是自己利用風能發出來的,路燈用的是太陽能,沖廁所用的水可循環使用,城內的產業都要過綠色環保關……
規劃中的花山生態新城,東至左嶺鎮,南接武漢科技新城,西臨東湖風景區,北抵武漢北湖新城,是湖北兩型社會首個生態城市。新城未來將投資20億元建設大東湖水網和水生態修復工程,興建5萬噸污水處理廠。
此外,花山新城投資12億元,將規劃區域內的農民全部遷出,退耕還林、退漁還湖,建設「花山」、「花果山」兩座生態綠化帶。
生態新城需符合生態指標
現場辦公會上,《花山生態新城指標體系(討論稿)》首次被披露。據介紹,該指標體系參照了天津生態城的指標體系,進行定性定量分析,提出了29項生態城市建設指標。
這29項指標與天津生態城指標相比,更具「武漢特色」:花山新城自然生態覆蓋率需達到60%,顯得更「綠色」;綠色建築節能措施要細化,居住建築能耗能不能高於35千瓦時/年;非傳統水源利用率要達到30%以上,加強循環水利用;轄區內的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利用要達到15%。
據介紹,武漢未來還要在花山新城設立「生態研究院」,擬邀請國務院參事、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牛文元擔任顧問。
9、從我國企業怎樣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
環境,美麗無污染的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前提。
要有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綠色發展,必須自覺做到「三個轉變」、著力突出「四個重點」。
「三個轉變 」:
一是從傳統的對自然索取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轉變,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二是從粗放型的以消耗為代價的發展向可持續發展模式的轉變,走生態與產業互動、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的路子;
三是從重經濟增長向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的轉變,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三生 」並重,實現廣大群眾可以共建共享幸福生活的發展。
「四個重點 」:
一是發展綠色經濟。將綠色經濟作為發展的主攻方向,以綠色產品加工、旅遊養生、生物工程、高效生態農業等為重點,大力推動三次產業聯動發展,著力打造具有特色規模優勢的綠色現代產業體系。
二是打造綠色城鄉。
將綠色生態作為城市魅力的核心組成部分,加快建設山水相融、城景相依的組團式山水園林城市、田園式的優美新村,生態文明的宜居家園。
三是倡導綠色消費。
積極引導人民群眾轉變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推廣使用綠色節能產品,為綠色發展提供外在需求和內在動力。
四是保護綠色生態。
加強生態資源管護,不斷提升生態環境質量,使山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通過 「四綠 」建設,著力構建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青水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協調的綜合發展框架,努力打造全國綠色發展的典範。
10、未來最健康的產業是什麼?
在未來的眾多行業中,我認為最健康的行業應該要數養生行業了。
在中醫里,所謂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培養生機,預防各種疾病,從而來延長自己的壽命。在從前,我們彷彿一聽到「養生」這個詞,就覺得這是老年人的專利,與年輕人無關。可是近些年來,年輕人呈現的亞健康狀態越來越嚴重,什麼熬夜,加班,喝酒等等更是家常便飯,從而導致各種疾病慢慢呈年輕化發展,這也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意識到養生的重要,從而加入到養生的行列。
養生行業的現狀
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群眾對生活質量以及健康狀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使得對人們對養生服務,預防疾病的需求進入了一個旺盛期,因此養生行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一個契機。
無論是網路上,電視上各種吃穿住行,均打著養生保健的口號,在大街上,你也可以到處可見養生保健品的存在。從養生市場這么火爆的程度就可以反映出人們對延年益壽,預防疾病的渴望。
另外在國家政策方面,國家實施「抓預防,治未病」的方針,在全國各地開展健康工程,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治未病的重要性。
因此養生服務行業的發展,對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有著積極的作用。
養生行業的發展趨勢
一,經營連鎖化
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追求連鎖化,目前,集休閑,保健,娛樂,美容等為一體的養生保健館在我國急劇增加,各種連鎖企業也開始出現,讓現代養生服務理念得到了提升與發展。
二,中醫養生理念得到認可
中醫養生是古老醫學的延伸,國家實行的治未病方針,與中醫的養生保健理論相一致,從某種程度上降低了疾病的發生以及醫療負擔,因此中醫養生的前景是非常廣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