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熬中葯要放多少水,熬多少時間
熬中葯放水的比例3:1,如放3小碗水熬成一碗水即可。先大火煮開水後再轉為小火熬。時間不好說,一小時之內吧。
2、煎中葯要煎多少時間
煎葯中注意的問題
1.煎葯前的浸泡: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這是因為來源於植物類的中葯多是乾燥品,通過加水浸泡可使葯材變軟,組織細胞膨脹後恢復其天然狀態,煎葯時易於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葯物,浸泡時間為1-1.5小時。以根,種子,根莖,果實類為主的葯物浸泡時間為2-3小時。
2.煎煮次數: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長時間煎煮的效果好。實踐證明,湯劑煎煮兩次能夠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葯的次數以兩次或三次為宜。
3.煎葯的溫度:煎葯溫度的高低,中醫稱之為"火候"一般習慣上稱為"文火"或"武火"。所謂文火,就是弱火,溫度上升緩慢,水份蒸發較慢。所謂武火,就是強火,溫度上升快,水份蒸發的也快。如煎葯時火候過強,水份蒸發快,會影響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鍋。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至煮沸後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狀態,可減慢水份的蒸發,這樣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時間:主要根據葯物和疾病的性質,以及葯物的情況而定。一般對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30分鍾,第二煎30-40分鍾。
治療感冒類葯物,第一煎10-15分鍾,第二煎15-20分鍾。
滋補類葯物,第一煎30-40分鍾,第二煎40-50分鍾。
5.留取葯液量:一般指一劑葯經兩次煎煮合並後的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兩次服用。兒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兩到三次服用。
6.服葯的方法:一般一劑葯煎煮兩次後合並葯液,分兩次服用。兒童可分2-3次服用。治療感冒,發熱,腸炎,腹瀉的葯,也可採用頻服的方法,即每4小時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癒即止,再改為每日服2-3次,小兒以少量多次為好。
7.特殊葯的煎煮: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葯物的性質,在處方中開出帶注腳的葯物。
3、用養生壺煲中葯要多久
水開之後用小火慢慢熬半個鍾左右差不多了
4、買了個養生壺熬葯,因為葯材比較多4L的壺剛好裝滿,我要加至少八碗水才能把葯材淹了,可是我熬多久呢?
把葯材淹沒,勤觀察,用筷子戳,熬到2碗就可以,倒出放涼,會有葯渣沉下來,喝上層清液
中葯一天要煮3遍,葯渣繼續倒進去煮第二遍
5、如何煎中葯? 一般煎多少時間?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謝謝
煎中葯需要注意幾點:煎葯所需的器具、放水的多少、火力的大小、煎煮的時間及是否有先煎、後下、包煎等。具體如下:
1、煎葯時最好選用砂鍋,避免用金屬器具。葯先用冷水(高出葯面少許)浸泡20~30分鍾,目的是使葯物充分滲透,煎時葯物有效成份更易溶解出來。
2、煎葯時,水不足時再加水,以水高出葯面3~5厘米為易。
3、先大火急煎至葯液沸騰,再小火(保持葯液較小的沸騰即可)煎約20分鍾,不過這時間要視煎煮的葯物而定,不能一概而論。如補益葯煎的時間可稍長,解表葯煎的時間可稍少短。煎煮過程中稍可作攪拌。煎好後倒出葯液,此為頭煎。
4、待鍋稍冷卻後再放水,水量比頭次稍少,但以浸過葯面為易,大火煎開,再小火煎約15分鍾即可。此為二煎。
5、頭煎、二煎的葯液合一起約300~500毫升。分數次溫服。具體服用次數按醫生要求。
6、一劑葯一般煎兩次就可以了。有的一煎、有的三煎,但具體還是按醫生要求的為好。
如處方中有先煎、後下、包煎之類或特別服用方法的,醫生會告知的。希望能幫到你。
6、養生壺?
養生壺是指以養生保健為目的,可以烹煮各種copy食材的小家電產品,類似於電熱水壺。一般有北鼎、金正、榮事達...等品牌。
養生壺,除了傳統意義上面的電百熱壺的功能,還有燒水度、花茶、煮蛋、煲湯、煮麵、養生葯膳、五穀粥、火鍋、酸奶、煮酒、熱奶、涼茶、消毒、保溫、蒸水蛋、煮咖啡、嬰兒問用水、奶粉用水功能。日常可以用養生壺煮一些花茶類,甜答品,是比較方便的。
7、煎中葯一般得需要多少時間?
補葯要煎20分鍾左右.解表葯10分鍾左右
8、一般熬中葯要熬多久時間
煎葯時間需要看您的葯是治療的什麼疾病。
一、浸泡:一般在30分鍾左右;
二、煎葯火候:解表葯(感冒葯):應用武火速煎,「氣足勢猛」,葯力迅速
一般葯:
應用文火和武火交叉煎煮,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滋補調理葯(補葯):開始用武火煎沸,沸後用文火慢煎,使葯汁濃厚,葯力持久;
三、煎葯時間:
解表葯:頭煎煎葯時間:10~20分鍾;二煎煎葯時間:
10~15分鍾;
一般葯:頭煎煎葯時間:20~25分鍾;二煎煎葯時間:15~20分鍾;
滋補調理葯:頭煎煎葯時間:30~35分鍾;二煎煎葯時間:20~25分鍾;
希望可以對您有幫助。
9、熬中葯一般熬多長時間最好
中葯的煎法
一、煎葯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皿、不銹鋼為宜,嚴禁用鐵器。
二、中葯入煎前應先用冷水浸泡20分鍾左右。煎葯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葯面1-3厘米。大劑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葯物可適當增加用水量。
三、煎葯時間應根據葯性而定,一般葯為30分鍾。解表葯、清熱葯、芳香類葯物不宜久煎,沸後煎15-20分鍾。滋補葯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鍾。煎葯時要攪拌葯料2-3次。每劑中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四、煎葯量:兒童每劑50-100毫升。成人每劑150-200毫升。
五、特殊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葯」:煮沸10-15分鍾,再加入其它葯同煎。
2、「後下葯」:在一般葯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鍾即可。
3、「溶化葯」:應在其它葯煎至預定服葯量,取葯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4、「沖服葯」:將沖服葯調入煎好葯汁或開水中沖服。
5、其它特殊葯物按醫囑煎煮。
中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劑,每劑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飯後服為宜。
二、丸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時最好將葯烊開服用,便於吸收增強療效。
未煎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