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教授談養生保健

教授談養生保健

發布時間:2020-07-28 01:12:28

1、如何科學合理的進行養生保健

保持心情舒暢平和不易怒;
飲食清淡為主,盡量不吃垃圾食品及含食品添加劑太多的食物;
作息時間合理安排;
培養修身養性的良好業余愛好;
做對得起自己良心的事。

2、養生保健課的體會感想

時間悄悄地從我們的指間溜走了,眨眼間,便到了要和老師您告別的時候了。雖然老師為我們上課的時間不長,但這一學期的生活保健課,讓我學到了不僅僅是學科上的知識,還有一些做人的道理。

仍記得老師在第一節課時跟我們說,《生活保健》課原名是《女性生活保健》,當時在場的同學都為之嘩然,有的男生還紅透了臉。然後老師您話鋒一轉,說為了拓寬大學生對生活保健的知識,在這學期特意加入了關於男性的健康這一個內容,希望能使男性也注意自身的生活上的保健,使原本已經很尷尬的男生更尷尬了。一開始,老師就為我們作了自我介紹並介紹了課程要學習的內容。昔日的情形,至今仍歷歷在目。

我十分慶幸自己能在選課大潮中選了這門課。眾所周知,廣東人很看重養生之道,我來自廣東,所以對生活保健特別感興趣,而且我本身也是一個比較多病的人,所以我更加要注意從平時的生活中注意生活上的細節,以免會招致一些不必要的疾病。

我這人經常上火,一上火可真的不是小事情,輕則嘴裡起幾個小泡,口腔潰瘍,重則是舌頭上明目張膽地起個大泡,那時真的是有苦自己知啊!痛得連吃飯都很成問題。有時候不小心吃多了,又會消化不良,這個消化不良可真不是小事情啊!吃不下飯那倒是小事情,它還會頭暈,而且想吐,還會拉肚子!有時候又不知幹嘛的喉嚨發炎,現在我連什麼病吃什麼葯我都略知一二了。

所以我深深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如果像我這樣,一年365天幾乎都有病痛,那這個世界真的是沒多少快樂了。

因為健康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健康的身體,就算我是孔明再世,也難有發揮自己才能的舞台。而且,我認為,人的一生雖然要經歷很多,如果要一犧牲健康為代價,無論多麼風光,有多少榮譽,有多少金錢,有多少權力,都是假的。上帝賦予我們健康的身體,不是為了讓我們捨命的去爭奪像煙花般只綻放一剎那耀眼光芒的權力,金錢或榮譽,而是讓我們去經歷人性的感情,所以我從不認同有些人年輕時用命去換金錢,而到中年老年的時候,卻是用金錢換取生命的一昔延續。

我忍受不了在葯罐子中生存,無論生前多麼的喧囂,死後仍會歸結於寧靜。什麼名利,金錢,權力都是帶不走的。一個健康的農民比一個百病纏身的國家公務員要活得快活,活得瀟灑。所以我覺得,金錢,權力,名譽乃身外物,健康才是自己的。而且,我還記得老師您跟我們說過俄國著名作家馬雅可夫斯基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外衣能夠比健康的皮膚和發達的肌肉更加美麗。」我是十分贊成這句話的。

在生活保健課上,我知道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健康。所謂健康,就是身體上,精神上,社會上的完全平衡的狀態。以前我一直認為身體上的健康就是健康,所以對精神上的健康沒什麼注意的,也可能是我這個人本來就沒什麼心病,所以我認為我的精神還是很健康的。而且,世界衛生組織的提出的十條健康的標准,我覺得我還是有很多符合的。不過,我覺得學文科的大概都比較健康吧!因為如果我們沒有敏感的心靈,怎能寫出靈動的文字呢?

從生活保健課上,我學到了很多最自然,最經濟,最實惠的保健的方法。當我知道有些人為了減肥,而不惜吃瀉葯的餓事情時,我真為她們感到擔憂啊!那樣子對她們的消化系統會有多大的危害啊!那樣子與自殺有什麼區別呢?我從來不為自己的體重擔心,我1.52的個子,89斤。可能別人從我的外型覺得我應該減肥,但我還是那句話,順其自然吧!它要瘦的話它自己會自動瘦下來的。勉強沒幸福,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正如老師說的那樣,無論是保健還是減肥,不外乎兩個字:運動。運動是最好的保持體形或減肥的方法。一些商家在廣告上信勢旦旦地說自己的產品減肥療效如何的好,如何的見效快,好「拍著胸膛」保證幾天內有效,依我看,那都是騙人的,如果每個肥人都吃了那種產品,那世界上不是都沒有肥人了嗎?與其依賴那些不可靠的東西,倒不如從自己做起。

總的來說,運動是為了保健,保健是為了更好的運動,不是嗎?

說了這么多關於課堂上的知識,該談談老師您教會我的一些人生的道理了。

不知道老師您是否記得,有那麼一節課,讓我和老師您一起流淚了;有那麼一節課,讓全課堂的學生都為您鼓掌了。我不知道您當時是怎樣的一種痛。我知道那是難以用言語來表達的,不是嗎?我知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我知道任何的痛都比不上喪親之痛,老師您讓我知道了人不該永遠沉溺於痛苦中,讓我明白到給逝去的人的最好的禮物不是眼淚,而是歡笑。我知道每個人都要經歷那樣的痛苦,我不知道我何時會經歷,或許總會在人意料不及的時候,但悲傷過後,我相信我也可以堅強起來的,因為老師您不是做到了嗎?有老師您這位榜樣,我也會堅強的。

老師您的自信,您的樂觀,您的堅強,讓我學到了很多。本來不自信。不樂觀的我,現在開始有了轉變。雖然我們只相處了短短的日子,但當我寫起這個的時候,我真的感觸很深,甚至有流淚的沖動。若干年之後,我會記得,曾經有一位老師,讓我淚流滿面。

這就是我這一學期上課的感受,可能寫得不盡人意,還望海涵。

3、國內著名的十大養生專家是誰?

分析如下: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學淵源甚深 其父為八卦掌第四代傳人。

2、林海峰:國際著名營養大師 整體自然醫學療法創始人,青年時期開始學習微生物學和細胞學,師從美國營養學博士謝立啟先生。

3、朱鶴亭:道號玄鶴子。國際著名養生學家、中華醫學家、食療學家、玄學家、武學家。自幼承受家教,熟讀四書五經,習醫、武、堪輿 學道家養生學術。讀中學和在入北京大學學習時期,研修中西醫理論、 潛修老莊哲學,道、佛學經典。

4、楊力:著名中醫學家、作家、學者、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會會長。

5、張國璽:現為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國璽研究員從事老年醫學及養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

6、胡維勤:中央警衛局中南海門診部保健專家、主任醫師、正師級教授。

7、張家瑞:台灣省台南縣人,1948年6月出生。財團法人台南高工文教基金會董事 ,台灣中華全民自然養生協會秘書長,台灣中華離子醫學民間團體教授,台灣中華自然醫學宣導中心創辦人。

8、曲黎敏:北京中醫葯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華醫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9、孔令謙: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著名中醫孔少華之子、多年來研習太極與養生之道20餘年。

10、王洪圖:研究《黃帝內經》三十多年。發表論文四十多篇,出版的專著有二十多部,他能把兩千多年前的醫學專著《黃帝內經》倒背如流。因此他在業界被尊稱為內經掌門人。

(3)教授談養生保健擴展資料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養生學是一門涉及諸多學科的綜合科學,它包括中華中醫學、康復學、營養學、美學、心理學、國學、物理學、化學、藝術、烹飪、運動學、佛學、道學、儒學等等。

4、大數據告訴你,為什麼國人迫切需要養生保健,沒有健康身體,何談幸福生活?

國家數據報道,中國高血壓人口1.6億到1.7億,咱們10億人,幾乎六個就有一個。高血脂1億,糖尿病已超重肥胖7000萬到2億,血脂異常的1.6億,脂肪肝患者1.2億。從2007年到2018年,每年慢性病病例增長是兩倍,心腦血管惡性腫瘤增長一倍,肥胖人口達到3.25億,咱們10億人,三個就有一個是肥胖。未來20年將會繼續增長一倍,腰圍增長一英寸,血管就會增長四英里,患癌風險高出八倍。

美國保健事務雜志報道,中國人腰圍的素質已經達到世界之最了。中國個人醫療大數據分析,現在1/3的病人死於葯物不良,普通病人誤診率高達27%,重大疾病誤診率高達40%。美國研究證實,高度發達的現代醫療體系與人的健康沒有太大關系。英國研究證實,85%的葯物無效,對病人最好的措施盡量減少醫療干預。教育部2013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報告指出,小學生近視率32.5%,初中59.4%,高中高達77.3%,大學生當然更高了,達到80%。
現在樓堂館所建的少了,酒店高消費少了,但是醫院越建越多,越建越大。

其實這些數據啊,咱們都不用去看,你只需要看看你身邊的人,他們的健康狀態,精神面貌,就一目瞭然了。如果你再有機會到醫院走走、看看、排排隊,醫院熱鬧的程度不亞於集市。其實集市已經遠遠比不上醫院熱鬧的程度了。

網上購物的興起,大家逛集市動手動腳的能力越來越差了,反而往醫院跑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了,醫院成為潛在的消費人群。總之,千言萬語一句話,中國人的健康出了嚴重的問題。

你們看一看?街上走的,大肚子的有多少?你們說說。還有上班的,尤其是30歲以上,你問他們不適症狀有多少?頭痛、渾身沒勁乏力、沒有精神、失眠健忘等等亞健康的狀態有多少?

咱就說這個大肚子吧,我這個小區,我只要出去,不說女的,就說男的,有幾個不是大肚子?中國男人我感覺有一半成年人都有大肚子,剩下的也有一半都是小肚子。小肚子只是沒有大肚子大,也是有肚子。

還有這些人當中,有多少個喜笑顏開的,基本都是愁眉苦臉,若有所思,充滿憤恨,神情呆滯,我幾乎看不到有瀟灑自在的成年人。干體力活的還有,上班坐辦公室的,基本的沒有。還有就是跑業務的,嘻嘻哈哈的有,其他的都沒有。
人一旦愁眉不展,挺個大肚子。這都是得大病的先兆。現在無論從國人的身體素質,從國人的體型,從國人的神態來看,都出了嚴重的問題。尤其是在大城市,你看看有幾個步履矯健,足下生風,有幾個歡快跳躍呢?有幾個喜笑顏開的?有幾個身輕如燕?很少很少了。

尤其男人過了25歲步入社會之後,競爭壓力大,在辦公室一坐不動,他不動怎麼會身手敏捷?肚子一大,問題就都來了。

這個不是我說的,是很多很多健康專家、醫療大夫都這樣說,人不能大肚子。還有女性同志們,你看看現在很多女同志,臉色菜色、灰色死人白、青黑色,滿臉愁雲,枯槁之相,哪有點生機?

頭發如枯草,身體走路打晃,身形如枯枝,要麼就是身形不正,渾身僵硬,自己肚裡有多大火一樣,簡直像一頭困獸。一個個最後都變成怨婦,跟老公吵,跟孩子吵,跟領導吵,要不就哭哭啼啼,要不就是神經發作,要不就是精神緊張,神經功能症。

這太多太多了,都是普遍現象,要不怎麼說,現在女的20一朵花30豆腐渣,現在不是30豆腐渣,25就豆腐渣了。而且現在產後病越來越多。胎前產後,這女的一生孩子就把自己身體糟蹋得不要不要的。
還有現在男人女人大把大把的掉頭發,很快的頭發都掉光了,男人禿頂現象非常嚴重。雖然說聰明的腦袋不長毛,這個絕對是一句搪塞之話。 人身體氣血健旺充沛,人頭發就好。反之,被壓抑住了頂不到頭上,頭發就掉。

還有就是身體差了,心情也不好,心情跟著更差,導致抑鬱。焦慮緊張壓抑,茫然漠然,這些接二連三都來了。20歲你還說沒啥感覺,再過五年,社會壓力對你的折磨,家庭關系對你折磨,配偶對你的折磨,以後孩子對你的折磨和焦慮,無形當中這些東西一點一滴地就把你急死了。

表現在哪?就直接表現在你的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上。你再看看寫字樓上那些白領,有幾個沒有眼袋,沒有黑眼圈,不露出疲憊之色?有幾個不焦慮、不失眠不健忘?尤其是搞
IT 的,三年足可以摧毀一個 IT
精英。人們羨慕高工資,這一流人才都是年輕人。工作到幾點?都工作到十點,每天都要轉。人不是機器,機器還得加油呢,這人沒黑夜沒白天在那轉,誰受得了?最後都會表現在你的身體狀況出現嚴重的問題。
還有現在小孩更是了,小孩出生就有病,胎里病又叫基因病,為啥?哪來的?

爹媽給的,爹媽種就不好,懷的孩子好不了。孩子成長過程當中,由於不知道如何正確的帶孩子,孩子又從小沒有正確的運動教育,良好的飲食經驗,這導致孩子長得要不像豆芽菜一樣,要不成肥胖兒,要不成多動症,要不成自閉症。現在導致學校不敢讓孩子跑。為什麼呀?一跑死了?這個知道吧?所以說以後不能讓孩子跑了,跑死了怎麼辦?

現在孩子課業負擔極重,各種培訓班輔導班導致孩子沒有運動的時間,再加上一些電子游戲,還有居住環境,孩子有像咱們小時候到處玩耍的機會嗎?說白了就是現在國人被關在一個非自然的社會環境當中,他們失去了活躍。健康被困在了一個椅子上,被困在了辦公室,被困在了狹長狹窄的地方,又由於競爭壓力過重,家庭壓力過重,環境更加惡劣,生活節奏更加快,導致違反了作為人自然生長的特點,於是,疾病就爆發了,井噴。所以,現在的人,越來越不健康、不正常。人被關在社會的大籠子里,不可能健康。這是國人的現狀。

5、國內著名養生專家有哪些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學淵源甚深 其父為八卦掌第四代傳人。 2.林海峰:國際著名營養大師 整體自然醫學療法創始人 青年時期開始學習微生物學和細胞學 師從美國營養學博士謝立啟先生 3.朱鶴亭:道號玄鶴子 國際著名養生學家、中華醫學家、食療學家、玄學家、武學家。自幼承受家教 熟讀四書五經 習醫、武、堪輿 學道家養生學術。讀中學和在入北京大學學習時期 研修中西醫理論 潛修老莊哲學 道、佛學經典 4.楊力:著名中醫學家、作家、學者 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 北京周易研究會會長。 5.張國璽:現為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張國璽研究員從事老年醫學及養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 編著有《新編抗衰老中葯學》、《中國實用傳統養生術》、《老年醫學在中國》、《抗衰老葯物學》等10餘部學術著作 發表有關延緩衰老及養生保健方面的論文及文章數十篇 並獲多項成果獎。目前 張國璽研究員主要從事養生保健知識方面的研究和講座活動 廣受好評。 6.胡維勤:中央警衛局中南海門診部保健專家 主任醫師 正師級 教授。他先後為朱德、華國鋒、谷牧、姚依林等多位領導同志做過保健醫生 並在黨和國家的多次重大會議和活動中擔任保健工作 也多次承擔外國元首、重要領導人來訪的醫療保健任務 積累了豐富的保健經驗 被國務院評為「有突出貢獻的醫學科學家」 享受國務院頒布的政府特殊津貼。 著有《將中醫進行到底》 7.張家瑞:台灣省台南縣人 1948年6月出生 財團法人台南高工文教基金會董事 台灣中華全民自然養生協會秘書長 台灣中華離子醫學 民間團體 教授 台灣中華自然醫學宣導中心創辦人。 著有《不生病之真法》 8.曲黎敏:北京中醫葯大學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中華醫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益黎敏副教授具有深厚的國學素養 精通文字學和傳統醫學 又兼通西方人類學。多年來 一直致力於中醫文化的傳播和推廣。在大學里主講「中華文化與《黃帝內經》」、「周易與中醫學」、「道家思想研究」、「中國文化經典導讀」等課程 同時在北大、清華、復旦、浙大等高校巡迴講演。她的講演舉重若輕、深入淺出、生動活潑 讓每一位聽眾既能領略中華遠古盛世的智慧與玄妙 又能實現對自身生命切實的人文關懷。 9.孔令謙: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 著名中醫孔少華之子 多年來 研習太極與養生之道20餘年。井根據中醫學理論及孔門醫學特點對養生進行系統研究 提出三線、四則、五法養生防治體系模式。著有《孔伯華及傳人醫案》、《孔少華臨床經驗集》、《中醫文化與太極養生》等著作 深受讀者喜愛!是國內外眾多養生健康雜志專欄作家 《跟名醫學中醫》、《孔伯華養生醫館專家談養生》等大型叢書主編。並受邀在全國舉辦過多次養生保健講座 廣受好評 鳳凰衛視中文台也曾對其進行專訪。 著有《無病一身輕》。 10.王洪圖:研究《黃帝內經》三十多年 發表論文四十多篇 出版的專著有二十多部 他能把兩千多年前的醫學專著《黃帝內經》倒背如流 因此他在業界被尊稱為內經掌門人。作為學科帶頭人 王洪圖最大的心願就是想全面系統地圍繞《黃帝內經》做一次論證和整理 但是《黃帝內經》博大精深、文字深奧 單是古今中外注釋它的著作就有500多部 要想全面系統地整理和繼承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洪圖經過長達十年的辛勤耕耘 把一部460萬字的《黃帝內經研究大成》呈現在了世人面前 這一年是1997年 這部著作被學術界評為了劃時代、里程碑性的著作,並獲得了第四屆國家圖書獎 這也是中醫學著作首次獲得此項榮譽

6、談一下你對大學養生保健與營養膳食課的看法(不低於500字)

現在食育還未普及,大學生重要的是如何補上這一課,改變自己的不良飲食習慣,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因為很多人包括大學生他們不認為自己的營養有什麼問題;當一個人的健康出現問題的時候,追根朔源跟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和長期營養不平衡有很大關系。如肥胖、腸胃病、月經不調等,這些和不良生活習慣和不良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系,過多的攝入食物、過快的攝入食物、不停的攝入食物會導致肥胖;不分場合不分季節攝入生冷食物不潔食物,會導致腸胃病和月經不調。
如何學會合理飲食、均衡飲食?首先一定要了解「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國居民膳食寶塔2007」(網上有)它是我們學會合理飲食均衡飲食的一盞明燈,它是我們學會養生保健營養膳食的指引者,營養保健看似簡單,直接關繫到我們民族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理念,是我們避開慢性病暴發的重要法寶。當然健康不單單需要營養來保證,還需要每天必不可少的適量運動,還需要有一個快樂心情,還需要良好的睡眠,還需要戒煙限酒。
大學生是科學知識的傳播者,是文明生活的播種者,倡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宣傳「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實踐合理飲食均衡飲食,你們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傳播營養知識、遏制慢性病在中國的爆發,讓科學的飲食觀念在中國的大地上生根開花,為在21世紀強健中國人的體質而努力奮斗吧。

7、詳細闡述養生保健有哪些方面

人們常將養生保健活動稱為「養生之道」或「養生之術」。「道」指法則、原則;「術」則指具體方法、手段。其特點是蘊育在日常諸多行為之中。 中國傳統的「延年益壽」之法稱為「衛生」、「養生」、「厚生」或「道生」。「衛生」是保衛生命之義;「養生」是養護生命之義;「厚生」是厚待生命之義;而「道生」則是要求以上諸法皆要遵守一定的法度。《道德經》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告誡人們要遵循自然界和宇宙的規律。 所謂「養生」就是根據生命規律,採用養護身心,保持或增進健康,減少疾病,以延年益壽的一種措施,也就是相當於現代醫學中所謂的「保健」活動。養生是一種文化現象,它是中華民族在維護人類健康和種族延續的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傳統性和延續性。 由於養生活動涉及到研究人的生命現象,其內容自然會貫徹到日常生活諸多方面,這就必然涉及到各種文化現象,因此古代養生的內容多分散在許多文化范疇之中,如醫葯文化、食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武學文化等。 歷代養生家由於各自的實踐和體驗的角度不同,他們的養生活動在調節飲食起居、服用葯物、採用醫術(針灸、按摩、推拿等)、練習武術氣功、修養精神、節制慾望、修養品德等方面各有側重,也各有所長,各有所用。 中醫養生的基本內容與特色 中華民族養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葯、飲食、宗教、民俗、武術等文化方面的養生理論。其內容不外以下四點: 1.順其自然:體現了「天人合一」思想。強調在養生過程中要符合自然規律,不可違背自然規律。同時也要重視人與社會的統一協調,人要與自然環境統一,也要與社會統一。正如《黃帝內經》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2.形神兼養:在養生過程中既要注重形體養護,更要重視精神心理方面調攝,所謂「形神兼養」、「守神全形」、「保形全神」。 3.動靜結合:現代醫學主張「生命在於運動」,中醫也主張「動則生陽」,主張運動健身,但中醫養生也主張「動中取靜」、「不妄作勞」。正如《周易外傳》所說「動靜互涵,以為萬變之宗」,《類經•醫易》所說「天下之萬理,出於一動一靜。」 4.綜合和審因施養:養生不拘一法、一式,應形、神、動、靜、食、葯……多種途徑,多種方式進行養生活動。另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時之不同用不同的養生方法,所謂「審因施養」、「辨證施養」。 養生之術內容是在養生理論指導下,歷代逐漸建立起來的,並不斷發展與完善。其內容包括以下七方面: 1.神養: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內容。 2.行為養: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為調養。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美術藝術文化等內容。 3.氣養:主要為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4.形養:主要包括形體鍛煉,體育健身活動。內容融合了醫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5.食養: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制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內容包括了醫、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養為中醫養生之術的主要內容之一,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其應用范圍廣,適合人群較多。 6.葯養:主要內容為養生葯劑的選配調制。其制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葯;其製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對此,古代常有「葯膳」、「法膳」之稱。其應用范圍也較廣,適合人群較多,營養內容也涉及到醫、葯、飲食文化等方面。 7.術養: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葯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進行養生。其內容主要涉及醫葯文化。 總之,養生的特點是強調個體行為,所採用的方法應因人之不同採用不同的養生方法。所謂「審因施養」,「因人施養」,在群體中並不強求統一。例如,甲需要重點鍛煉形體,而乙需要著重調理飲食,而丙則需要著重調攝精神等等。如果我們對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紅皂白,一律要求他們加強形體鍛煉或改變某種飲食結構,就不一定符合每個人養生需要了。

8、聽廣播一個叫做李芳園教授的在說養生,好像買一種保健品,包治百病,這個人是真實的嗎?

說包治百病的十有八九都是忽悠人滴,別以為上廣播就是真的。

與教授談養生保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