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養生,每日三餐應該吃什麼
我們一般習慣一天吃三餐。三餐食物量的分配及間隔時間應與作息時間和勞動狀況相匹配。對待早、午、晚三餐,合百理比例是度30%、40%、30%。通常上午的工作學習都比較緊張,早餐的營養就更加重要。
1.每天要吃一個水果。因為水果中含有大量維生素及纖維素。
2.每天兩調羹油。這是指在炒菜烹調中平均每人一天攝取調料油脂的總量,其中植物油和問動物油各佔一半。
3.每天三碟蔬菜。尤其要吃葉綠素答豐富的莖葉類蔬菜,其次是瓜果類。
4.每天四碗飯或四個饅頭。在人體所需營養中,谷類食物的營養是必不可少的。
5.每天五份蛋白質:一個雞蛋,一杯牛奶或豆漿,一碟專魚或蝦類、貝類,一碟肉,一碟黃豆芽或豆腐。
有一科學飲食方法:高度概擴為3句話.即;早飯要好,午飯要飽.晚飯要少.按這個原則去搭配飲食既能保持健屬康的營養,又能保持體形.
2、養生期間吃什麼最好?
1、養脾佳品大紅棗
我國古代名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而人們在春天裡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因此,熱量可適當由甜食供應。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脾佳品。
2、補中益氣葡萄乾
葡萄乾是很好的補中氣食物,對人體有益氣補血的作用。對於一些貧血、平時時常頭暈的人應該常吃。春天頭暈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於氣血不足引起的,葡萄乾中有豐富的鐵,因此貧血人群應適當吃一些葡萄乾。但是葡萄乾中的糖分較高,因此血糖較高、易拉肚子的人應少食,建議一天食用一個掌心的量。
葡萄乾有益氣、補血的作用,可養肝血,適合易貧血、常頭暈目眩的人吃。春天易頭暈的人,通常氣血較不足,而且葡萄乾富含鐵質,對女性來說是造血所需,不過因糖分較高,所以怕胖、糖尿病患者、容易拉肚子的人要少吃,建議1天不要吃超過半個手掌的量。
3、入脾養血龍眼乾
龍眼乾可以起到安神的作用。對於一些氣血循環不好的人以及在春天容易失眠,精神不佳者可以適當的吃一些龍眼乾。同時龍眼乾很養脾胃,因此對於晚上失眠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不過常識龍眼乾會上火,體質燥熱的人要少吃。建議一天食量不要超過半掌。
4、時令食物春之芽
春日食春芽是大自然的賜予,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說要「食歲谷」,意思就是要吃時令食物。春天裡所有的植物都生發出新鮮的嫩芽,其中,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等。
5、四鮮之首是春韭
春日嘗鮮首推春韭。春天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最宜人體陽氣。韭菜含有揮發油、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健胃、提神、強腎等功效。春韭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為鮮美。其根白如玉,葉綠似翠,清香馥郁。春韭吃法多樣,既可佐肉、蛋、蝦、墨魚等,又可做蒸包水餃的餡料。炒綠豆芽或豆腐乾時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
6、菠菜解毒防春燥
春天裡吃食的菜蔬還有菠菜,菠菜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季為佳,「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7、蔥蒜殺菌助春陽
生薑、蔥、蒜不僅僅是烹飪時的調味品,它們還具有葯用價值。常吃可以提高食慾、提高春日陽氣,還具有殺菌防病的效果。春天的蔥和蒜都是新出的,因此在一年中的營養最為豐富。春天是傳染病多發季節,適當吃一些可以預防呼吸道疾病。
3、吃什麼東西養生
第一菜:蓮藕
民間早有"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的說法。
秋令時節,正是鮮藕應市之時。此時天氣乾燥,吃些藕,能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同時,蓮藕性溫,有收縮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補肺養血。蓮藕,毫無疑問地成為時下的"當家菜"。
藕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外,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含量也很豐富,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對治療便秘,促使有害物質排出,十分有益。
最佳吃法:七孔藕澱粉含量較高,水分少,糯而不脆,適宜做湯;九孔藕水分含量高,脆嫩、汁多,涼拌或清炒最為合適。
最好搭配:黑白木耳。搭配銀耳可以滋補肺陰,搭配黑木耳則可以滋補腎陰。
第一堅果:花生
秋季果實豐收,這其中,最具明星氣質的當屬有"長壽果"之稱的花生。"常吃花生能",花生仁中含蛋白質高達26%左右,相當於小麥的兩倍,且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含脂肪達40%,其中不飽和脂肪酸佔80%以上。花生的營養價值比糧食高,可與雞蛋、牛奶、肉類等一些動物性食物媲美。
中醫認為,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可以醒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清咽止咳。主治營養不良、食少體弱、燥咳少痰、咯血、皮膚紫斑、產婦乳少及大便燥結等病症。
最佳吃法:新鮮花生最好連殼煮著吃,煮熟後的花生不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花生殼和內層紅衣的醫療保健作用。花生紅衣能抑制纖維蛋白的溶解,促進血小板新生,加強毛細血管的收縮功能,可治療血小板減少和防治出血性疾病;花生殼有降低血壓、調整膽固醇的作用。古籍認為,花生補中益氣,鹽水煮食養肺。
最好搭配:紅棗。搭配紅棗,能補脾益血、止血。對脾虛血少、貧血有一定療效,對女性尤為有益。
第一補:山葯
每個季節都講補,但進補方式不一樣,春天溫補、夏天清補、秋天要潤補。秋季最佳的進補食物是山葯,不僅有"神仙之食"的美譽,還有"食物葯"的功效。
山葯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山葯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澱,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壽的功效;中醫也認為,秋吃山葯有健脾益胃、滋腎益精、益肺止咳的功效。
最佳吃法:蒸著吃、做湯喝、炒菜均可。蒸著吃,營養損失最小。
最好搭配:枸杞。如果不單獨吃山葯,可以和枸杞搭配來熬枸杞山葯粥,能更好地發揮滋補效果。
第一肉:墨魚
關於吃肉,民間一直有"四條腿的不如兩條腿,兩條腿的不如沒腿"的說法。墨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3克,脂肪僅0.7克,還含有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A、B族維生素及鈣、磷、鐵等人體所必需的物質,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滋補食品。秋天吃墨魚,對女性尤其滋補。
關於吃肉,民間一直有"四條腿的不如兩條腿,兩條腿的不如沒腿"的說法。墨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3克,脂肪僅0.7克,還含有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A、B族維生素及鈣、磷、鐵等人體所必需的物質,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滋補食品。秋天吃墨魚,對女性尤其滋補。
最佳吃法:紅燒、爆炒、熘、燉、涼拌,做湯均可,但為防秋燥,墨魚做湯是比較合適的。
最好搭配:豆腐,也屬於養陰生津的食物,一起吃還能起到蛋白互補的作用。
第一水果:梨
梨因鮮嫩多汁,含有85%的水分,酸甜適口,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鈣、磷、鐵、碘等微量元素等,被稱為"天然礦泉水",自古就被尊為"百果之宗"。
秋季空氣乾燥,水分較少,若能每天堅持食用一定量的梨,能緩解秋燥,生津潤肺。
不同種類的梨性寒程度也不完全一樣,如我們常吃的天津鴨梨、香梨和貢梨寒性差不多,而皮粗的沙梨和進口的啤梨,則寒性更大一些。
最佳吃法:梨的不同食用方法可以產生不同的功效,生梨和熟梨的功效就不一樣。吃生梨能明顯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現的咽喉干、癢、痛、聲音啞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狀;將梨煮熟或蒸熟吃,如冰糖蒸梨可以起到滋陰潤肺、止咳祛痰的作用,對痛風病、風濕病及關節炎有防治功效,同時對治療肺熱咳嗽和喉嚨痛等效果更佳。
最好搭配:蜂蜜。聞名中外的梨膏糖,就是用梨加蜂蜜熬制的,對患肺熱久咳的病人有明顯療效。
第一粥:百合粥
秋季由於氣候乾燥,空氣中缺乏水分的滋潤,人們常會口鼻乾燥、渴欲不止、皮膚乾燥,甚至出現肺燥咳嗽。百合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成為秋季食用之上品。
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其營養成分豐富,有蛋白質、維生素、胡蘿卜素及一些特殊的有效成分,如澱粉、多糖、果膠以及多種生物鹼,對抑制癌細胞增生有一定的療效。
最佳吃法:煮粥。百合食用的方法很多,可當菜餚吃,如西芹炒百合、百合炒牛肉,這些都稱得上是美味佳餚
4、一月吃什麼蔬菜水果最好 1月養生食譜推薦
一月份適合吃什麼蔬菜?
1、山葯
在寒冷的冬季,山葯具有很好的補中益氣、健脾作用,既能抗寒,又能預防感冒。冬季天干氣燥,易傷肺津,招致陰虛,出現口乾、咽干、唇焦、乾咳等病症,此時進補山葯最為適合,因山葯是安然平靜之品,為冬季養生滋陰養肺之上品。
需要提醒的是,山葯切片後需立即浸泡在鹽水中,以防止氧化發黑。新鮮山葯切開時會有黏液,極易滑刀傷手,可以先用清水加少許醋洗,這樣可減少黏液。
2、蘿卜
蘿卜素有「十月蘿卜小人參」之美稱。冬天是吃蘿卜的最佳季節,蘿卜生於地下,帶有閉藏的性質,適合冬季養生的特點,蘿卜本身是最好的滋補品。蘿卜性平微寒,具有清熱解毒、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順氣利尿、生津止渴等作用。
冬季時節蘿卜入饌,搭配葷肉類一同烹飪是比較科學的做法。將蘿卜與豬肉、排骨、與雞鴨肉、牛羊肉等燉著吃,特別有益於脾胃虛寒者;吃肉多則易生痰,易上火,膳食中配一點蘿卜,不僅可以調節內火更會起到補氣順氣的作用;此外蘿卜中富含的維C可以促進人體吸收肉類食材中含有的鐵等營養成分。
3、土豆
土豆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及大量的優質纖維素,還含有微量元素、蛋白質、脂肪和優質澱粉等營養元素,是冬季食補食養佳蔬。土豆補益胃氣的功能突出,此外還具有益氣解毒、潤腸通便、減肥降脂、活血消腫、益氣強身、美容和抗衰老等功效。此外,土豆中的粗纖維還可以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
馬鈴薯含有一種叫龍葵鹼的有毒物質,人體若攝入大量這一物質,會引起急性中毒。食用時一定要去皮,特別是要削凈已變綠的皮,為防中毒,發芽的馬鈴薯最好棄之不食。而發生中毒後,應迅即去醫院診治。
4、西葫蘆
天冷時,人們容易飲食過量。美國巴斯帝爾大學研究發現,多攝入膳食纖維有助於防止身體發胖。西葫蘆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含熱量相對較低,消化速度較慢,飽腹時間也較長,因而可以防止冬日過量飲食。西葫蘆中還含有胡蘿卜素,有益抗擊癌症和心臟病等疾病。
炒菜前,將切好的西葫蘆絲放在鹽水中,浸泡一會兒後撈出,再放入清水中浸泡去掉鹹味再炒,這樣可以防止西葫蘆在炒的過程中水分滲出,使西葫蘆變得太軟不能上味兒。另一種方法是將切好的西葫蘆絲用油拌勻再炒,這樣出湯也較少,需要注意炒菜的時候要少放油,否則用油量容易過多。
5、芹菜
常吃些芹菜有助於清熱解毒,去病強身。肝火過旺,皮膚粗糙及經常失眠、頭疼的人可適當多吃些。芹菜含鐵量較高,能補充婦女經血的損失,食之能避免皮膚蒼白、乾燥、面色無華,而且可使目光有神,頭發黑亮。
芹菜葉的膳食纖維含量是芹菜的1.8倍。同時,芹菜葉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蘿卜素、維生素C以及鋅的含量都遠遠高於芹菜,所以建議吃芹要留葉。
5、吃什麼比較養生
6、每天吃什麼比較養生?
夏天天氣由於過於炎熱,是可以吃一些解暑的食物的,但是也要避免過多吃一些冰激凌和冰凍食物之類的,少吃一些過於油膩的食物以及魚腥發物,應該多吃一些粗糧配合良好的飲食習慣,這樣對於養生是一個非常有好處的方法,每天可以適當的做一些運動來增強身體的免疫力。
7、吃什麼可以養生
1.西蘭花曾被叫做蔬菜皇後,可見其營養之高。西蘭花中含有黃酮醇,它具有增強體質和防癌的作用。綠菜花所含的黃酮醇能很好地保護心臟,並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病率15%~20%。
2.花生被譽為長壽果,是世界公認的健康長壽食品。其中含有的賴氨酸能防止過早衰老。而花生中還含有一定量的鈣,對中老年人的骨骼有著積極的作用。
3.燕麥,非常健康的穀物類食品,適合各年齡段的人食用。幾乎包含人體所需的全部強力營養成分,比如植物蛋白質、維生素B1、維生素B2、膳食纖維、礦物質以及鐵、鋅等微量元素。
4.蕃茄中的茄紅素是強效的抗氧化劑,可以對付內外的老化問題,蘋果酸、檸檬酸、維生素B1、B2以及剛剛提到的茄紅素,都能起到改善動脈硬化、預防癌症的作用。
5.獼猴桃、柑橘類水果一定要長期食用,因為這類食物中富含大量的維生素C,這種維生素能夠對抗體內的自由基,對皮膚有著滋潤美白的功效。
我們把居民日常吃的米、麵粉稱作細糧,把玉米(面)、小米、高粱、豆類和薯類等稱作粗雜糧。粗雜糧中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特別豐富,玉米、薯類等粗雜糧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營養學家認為,每周至少吃3次粗糧,會對健康有所幫助,也使人的腸胃更健康,食慾更強。
我們知道,不同品種的糧食其營養價值也不盡相同,其中,粗糧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如燕麥富含蛋白質;小米富含色氨酸、胡蘿卜素;豆類富含優質蛋白;高粱富含脂肪酸及豐富的鐵;薯類含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
粗糧還具有一定的醫療價值。如玉米被公認為是世界上的「黃金作物」,其纖維素比精米、精麵粉高4~10倍。纖維素可加速腸部蠕動,降低膽固醇吸收,預防冠心病;綠豆味甘性寒,有利尿消腫、中和解毒和清涼解渴的作用;谷類蛋白質缺賴氨酸,而豆類蛋白質缺蛋氨酸,谷豆混合,蛋白互補,營養翻番。
8、吃什麼養生
一、喜歡喝粥
每天早晨,把50克燕麥片加入250克開水,沖泡2分鍾即成粥。天天如此,從不間斷。上海的百歲老人蘇局仙先生,一日三餐喝大米粥,早晚喝稀粥,中午喝稍稠粥,每頓定量為一淺碗,已形成習慣。他們說:「喝粥渾身舒坦,對身體有益。」《隨息居飲食》說:粥為世間第一滋補食物。」粥易消化、吸收,能和胃、補脾、清肺、潤下。
二、小米是老人的最佳補品
老人最喜歡小米,把小米當成最好的滋補佳品。小米是穀子去皮後的顆粒狀糧食,歷來就有「五穀雜糧,穀子為首」美稱。體弱有病的老人常用小米滋補身體。祖國醫學認為,小米益五臟,厚腸胃,充津液,壯筋骨,長肌肉。清代有位名醫說:「小米最養人。熬米粥時的米油勝過人參湯。」可見,長壽老人喜歡「米」很有道理。
三、珍珠玉米當主食
玉米,別名玉蜀黍、苞谷、珍珠玉等,它與水稻、小麥並稱為世界三大農作物,是世界公認的「黃金作物」,也是長壽老人離不開的主食。美國醫學會作過普查,發現美國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沒有一個高血壓、沒一個動脈硬化。原來是吃老玉米吃的。醫學家研究中發現老玉米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亞油酸、穀物醇、維生素E,所以不容易發生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從長壽老人的體質看,他們很少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這與他們把吃玉米當成主食密切相關。
四、天天一斤奶
喝奶是長壽老人的普遍習慣,尤其是居住在城市的壽星更是這樣。
據說,美國現有25000名百歲壽星,其中80%為女性,她們的飲食習慣是普遍喝奶。美國諺言說:「喝奶使骨骼堅。」百歲壽星貝南,每天喝兩杯奶,有時喝得更多,所以,她到百歲之時,仍沒有骨質疏鬆跡象。
牛奶營養豐富又比較全面。奶中賴氨酸含量較高,膽固醇含量低,碳水化合物全部為乳糖,在腸道中可以轉化為乳酸,有抑制腐敗菌生長的作用。牛奶含鈣很豐富,吸收率也很高,還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D、核黃素等,這些對老人來說是必要的、有益的。
牛奶經發酵後製成乾酪,吃乾酪可以預防齲齒。喝酸奶能降低膽固醇,所以常喝酸奶的人不易患心血管病,還能明目、固齒、防止細胞老化等。
五、每天吃一個雞蛋
每天吃一個雞蛋已成為長壽老人的普遍習慣。
百歲壽星,著名經濟學家陳翰笙博士根據營養學的安排,每天飲食堅持「三個一」:「早上吃一個雞蛋,晚上喝一杯奶,中間吃一個大蘋果。」他一日三餐多吃素,少吃肉,科學安排飲食,吃出了健康。
營養學家測定,蛋清中含大量水分、蛋白質。蛋清蛋白有極豐富的氨基酸,且組成比例非常適合人體需要,這種蛋白質在人體中利用率最高。蛋清蛋白對肝臟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蛋黃中的卵磷脂可促進肝細胞的再生,還可提高人體血漿蛋白量,增強機體的代謝功能和免疫能力。卵磷脂被人體消化後,可釋放出膽鹼,膽鹼可改善記憶力。蛋黃含的無機鹽、鈣、磷、鐵和維生素都比較豐富。雞蛋中含有大量膽固醇,脂肪屬飽和脂肪酸。吃雞蛋過多,會使膽固醇的攝入量大大增加,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和危害心腦血管,並增加肝、腎負擔。所以,每天吃1、2個就可以了。長壽老人們從不多吃。
六、偏愛紅薯
吃紅薯是長壽老人的一大喜好。
老人說:一「紅薯是個寶,頓頓離不了。」醫學家研究,紅薯有五大功效:1.和血補中,營養豐富;2.寬腸通氣,促進排便;3.益氣生津,增強免疫;4.含抗癌物質,能防癌抗癌;5.抵抗衰老,防止動脈硬化。醫學家說,紅薯含有大量黏蛋白,故能防止肝臟和腎臟結締組織萎縮,使人體免疫力增強。還具有消除活性氧的作用,避免了活性氧誘發癌症。又因紅薯中含鈣、鎂較多,所以能防止骨質疏鬆症。由此可見,紅薯不愧為長壽老人的飲食一寶。
七、豆腐是老人喜歡的美食
老人們普遍愛吃豆腐。他們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隨息居飲食譜》謂:「處處能造,貧富攸易,詢素食中廣大教主也。亦可入葷饌。冬月凍透者味尤美。」
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異黃酮。豆腐的功效具有益氣、補虛、降低血鉛濃度,保護肝臟,促使機體代謝的功效,常吃豆腐有利於健康和智力發育。老人常吃豆腐對於血管硬化、骨質疏鬆等症有良好的食療作用。
八、崇愛大白菜
大白菜,平常菜,老年人,最喜愛。味道鮮美,葷素皆宜,是冬令佳蔬,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有一幅特意的大白菜圖,獨論白菜為「菜中之王」,並贊「百菜不如白菜」。
老人常說:「白菜吃半年,大夫享清閑。」可見,常吃白菜有利於卻病延年。大白菜含有礦物質、維生素、蛋白質、粗纖維、胡蘿卜素,還含有分解致癌物質亞硝胺糖酶。從葯用功效說,大白菜有養胃、利腸、解酒、利便、降脂、清熱、防癌等七大功效。
九、冬天不離蘿卜
長壽老人冬天飲食不離蘿卜。他們說:「冬吃蘿卜,夏吃薑,一年四季保安康。」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曾寫過一幅對聯:「青菜蘿卜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蘿卜就茶」是鄭老先生的養生之道。
蘿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不含脂肪。所含的芥子油和澱粉酶能促進新陳代謝,增進食慾,幫助消化。
蘿卜是地地道道的老人保健食品。祖國醫學認為,它能化積滯、消食積,療痰咳失音,治吐血、衄血、消渴、止痢、祛頭痛,利小便等;生吃可以止渴、清內熱、化痰止喘和助消化;蒸熟吃能消食健脾,並有補益功效。
「蘿卜就茶」。吃點蘿卜,喝點茶水,能消除燥熱,祛體內郁積毒熱之氣,對恢復精氣神有很好作用。蘿卜和肉一起燉煮,味道也很好。但不能與人參、橘子同吃~
十、胡蘿卜是老人心愛物
胡蘿卜高含維生素A,有極為豐富的胡蘿卜素。研究表明,胡蘿卜能提供抵抗心臟病、中風、高血壓及動脈硬化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
胡蘿卜素在高溫下也很少破壞,容易被人體吸收,然後轉變成維生素A,所以能治療因缺乏維生素A而引起的夜盲症和眼乾燥症。胡蘿卜素只有溶解在油脂中才能被人體吸收。因此,有經驗的老人常把胡蘿卜切成片或絲同油炒,這樣,胡蘿卜素的保存率可達79%以上,切片油炸,胡蘿卜素保存率為81%,切片和肉一起燉,胡蘿卜素的保存率高達95%。
胡蘿卜還有促進大腦物質交換,增強記憶力的作用。讀書學習前吃一盤炒胡蘿卜絲,有利於鞏固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