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三絕養生

三絕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27 16:28:37

1、周易對中醫養生學有什麼影響?

易道是人類文明標志性啟點!
抱括養生健康,如陰陽組合成八卦,五個八卦體組成,五行相生相剋協調互補,綠色健康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

2、求一種比較高檔的酒,給女士喝,酒精度不要太高,最好有養生的效果

給您推薦東方紫。紫酒裡面新生抄態高端奢侈酒的襲代言品牌了。品質高貴,兼具營養價值。其主要材料是有民間聖果之稱的桑葚。采百取現代工藝結合古代秘方精釀而成保留了度桑果原有的營養成知分,酒香濃郁優雅,口味醇厚舒暢。營養價值遠遠道高於紅酒,是酒中極品。

3、顧愷之的「三絕」和鄭板橋的「三絕」分別指什麼?

顧愷之,字長康,無錫人。他不僅「畫山有靈,畫人傳神」,有《洛神賦圖》、《女史箴圖》等神品傳世,而且文才出眾,專心致力於藝術事業並達到痴呆的程度,歷史上有「畫絕、才絕、痴絕」的美稱
顧愷之的「三絕」「畫絕、才絕、痴絕」
鄭板橋的「三絕」 詩書畫三絕

4、閻海生簡介

鄭燮(1693~1765) 清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克柔。號板橋,興化(今屬江蘇)人。康熙年間秀才、雍正年間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曾任山東范縣知縣,又調知濰縣。為官同情平民,抑制富豪,初到濰縣,遇大飢荒,即開倉賑貸;乾隆十八年,因請賑觸忤大吏而辭官。去官之日,百姓遮道挽留,並立生祠。
鄭燮有多方面的文學、藝術才能,擅畫竹、蘭、石。又工書法,用隸體參入行楷。他的詩、書、畫,人稱為"三絕"。生平狂放不羈,多憤世嫉俗的言論與行動,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終老揚州。鄭燮所作詩,如《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悍吏》、《私刑惡》、《逃荒行》、《還家行》、《孤兒行》、《姑惡》等篇反映社會黑暗,同情人民疾苦,富有現實意義。《悍吏》、《私刑惡》、《逃荒行》、《姑惡》尤其寫得深刻生動,令人觸目驚心。《悍吏》中寫道:"豺狼到處無虛過,不斷人喉抉人目。"《私刑惡》寫道:"一絲一粒盡搜索,但憑皮骨當嚴威。"其他如《揚州》、《紹興》、《燕京雜詩》(其一)、《自遣》、《游焦山》、《野老》等,也能自抒所見。表現真率性情,大量題畫詩都有寄託。他詩歌的特點是,不傍古人,多用白描,明白流暢,通俗易懂。
鄭燮的詞多寫景狀物以及酬贈之作,也有一些佳篇,如〔滿江紅〕《田家四時苦樂歌》、〔瑞鶴仙〕《漁家》、〔瑞鶴仙〕《田家》等,多寫及百姓疾苦,語言風格接近於他的詩。其散文風格,真率自然,富有風趣,《家 書》傳誦尤廣。
著作以中華書局1962年版《鄭板橋集》搜集最為完備。 (曾揚華)
板橋生平
清代的鄭板橋,是歷史上的傑出名人,"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絕詩書畫"聞名於世的書畫家、文學家。他 的一生可以分為"讀書、教書"、"賣畫揚州"、"中舉人、進士及宦遊"、"作吏山東"和"再次賣畫揚州"五個階段。
一、讀書、教書
鄭燮(1693--1766),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他的先祖於明洪武年間由蘇州閶門遷居興化城內 至汪頭,至鄭板橋已是第十四代。父親鄭之本,字立庵,號夢陽,廩生,
品學兼優,家居授徒,受業者先後達數百人。 1693年11月22日子時鄭板橋出生,其時家道已經中落,生活十分拮據。三歲時,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歲又失去繼母鄭夫人。乳母 費氏是一位善良、勤勞、朴真的勞動婦女,給了鄭板橋悉心周到的照顧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成了鄭板橋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鄭板橋資質聰慧,三歲識字,至八、九歲已在父親的指導下作文聯對。少時隨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橋讀書。十六歲從鄉先輩陸種園先生學 填詞。大約在二十歲左右考取秀才。二十三歲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鄭板橋首次赴北京,於漱雲軒手書小楷歐陽修<<秋聲賦>>。二十六歲至真州 之江村設熟教書。三十歲,父親去世,此時板橋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作<<七歌>>詩,慨嘆"鄭生三十無一營".
二、賣畫揚州
由於生活困苦,鄭板橋在三十歲以後即棄館至揚州賣畫為生,"實救困貧,託名風雅"。在揚州賣畫十年期間,也穿插著一些旅遊活動。不幸 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鄭板橋曾作詩以致哀。三十二歲出遊江西,於廬山結識無方上人和滿洲士人保祿。三十三歲,出遊北京,與禪宗尊宿 及其門羽林諸子弟交遊,放言高論,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名期間,結織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瓊崖主人。三十五歲,客於通州。 三十六歲,讀書於揚州天寧寺,手寫<<四書>>各一部。三十七歲時,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歲,徐夫人病歿。鄭板橋十載揚州,結論了許多 畫友,金農、黃慎等都與他過往甚密,對他的創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極大的影響。
三、中舉人、進士及宦遊
1732年,鄭板橋四十歲,是年秋,赴南京參加鄉試,中舉人,作<<得南捷音>>詩。為求深造,赴鎮江焦山讀書。現焦山別峰庵有鄭板橋手書木刻 對聯:"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1736年,乾隆元年,四十四歲,在北京,參加禮部會試,中貢士,五月,於太和殿前丹墀參加殿試,中二甲第 八十八名進士,為"賜進士出身",特作<<秋葵石筍圖>>並題詩曰:"我亦終葵稱進士,相隨丹桂狀元郎",喜悅之情溢於言表。1737年,四十五歲, 滯留北京一年左右,以圖仕進,未果,南歸揚州.得江西程羽宸資助,娶饒氏。乳母費氏卒。1739年,四十七歲,作七律四首贈淮南監運使虞見曾。1740年, 四十八歲,為董偉業<<揚州竹枝詞>>作序。1741年,四十九歲,入京,侯補官缺,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禮誠款待。
四、作吏山東
鄭板橋五十歲時,即1742年春天,為范縣令兼署小縣朝城,始訂定詩、詞集。1743年,五十一歲,將<<道情十首>>幾經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為上元 司徒文膏。1744年,饒氏生子。鄭板橋宰范期間,重視農桑,體察民情、興民休息,百姓安居樂業。 1746年,乾隆十一年,五十四歲,自范縣調署濰縣。是年山東大飢,人相食。濰縣原本繁華大邑,然自是年災荒連年,救災便成了鄭板橋主持濰縣政事的一項 重要內容,他開倉賑貨,令民具領券供給,又大興工役,修城築池,招遠近飢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戶開廠煮粥輪食之。盡封積粟之家,活萬餘人。秋以歉收,捐廉 代輪,盡毀借條,活民無算。濰縣飢民出關覓食,板橋感嘆系之,作<<逃荒行>>。1748年大學士高斌和都御史劉統勛為特使到山東放賑,板橋隨之。秋大熟,濰縣災情 漸趨緩解,飢民也由關外絡繹返鄉,板橋作<<還家行>>紀其事。為防水浸寇擾,捐資倡眾大修濰縣城牆。秋末,書<<修濰縣城記>>。1751年,海水溢,板橋至濰縣北邊 禹王台勘災。 鄭板橋作官意在"得志則澤加於民",因而他理政時能體恤平民和小商販,改革弊政,並從法令上、措施上維護他們的利益,板橋宰濰期間勤政廉政,"無留積,亦無冤民", 深得百姓擁戴。 濰縣富商雲集,人們以奢靡相容,鄭板橋力倡文事,發現人才,留下了許多佳話。1747年,滿洲正黃旗人、侍講學士德保主試山東,板橋同在試院,相與唱和。1748年,乾隆 出巡山東。鄭板橋為書畫史,參與籌備,布置天子登泰山諸事,卧泰山絕頂四十餘日,常以此自豪,鐫一印章雲:"乾隆柬封書畫史"。1749年,五十七歲,饒氏所生之子又於興化 病歿。與御史沈延芳同游郭氏園。重訂<<家書>>、<<詩鈔>>、<<詞鈔>>,並手寫付梓。1750年撰<<板橋自序>>。。同年,重修文昌祠,倡建狀元橋,作<<文昌祠記>>。1751年, 五十九歲,作<<難得湖塗>>橫幅。1752年,主持修濰縣城隍廟,撰<<城隍廟碑記>>。在<<文昌祠記>>和<<城隍廟碑記>>里,板橋力勸濰縣紳民"修文潔行",在濰且百姓間產生了 相當大的影響。同年,與濰縣童生韓鎬論文,並作行書七言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鄭板橋在濰縣任上著述頗多,其<<濰縣竹枝詞>>四十首尤為膾炙人口。
五、再次賣畫揚州
"民於順處皆成子,官到閑時更讀書"。官濰七年,板橋無論是在吏治還是詩文書畫方面都達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為時所重"。 板橋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場的種種黑暗,"立功天地,字養生民"的抱負難以實現,歸田之意與日俱增。1753年,鄭板橋六十一歲,以為 民請賑忤大吏而去官。去濰之時,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畫像以祀,並自發於濰城海島寺為鄭板橋建立了生祠。 去官以後,板橋賣畫為生,往來於揚州、興化之間,與同道書畫往來,詩酒唱和。1754年,鄭板橋游杭州。復過錢塘,至會稽,探禹穴,游蘭 亭,往來山陰道上。1757年,六十五歲,參加了兩淮監運使虞見曾主持的虹橋修禊,並結識了袁枚,互以詩句贈答。這段時期,板橋所作書畫作品 極多,流傳極廣。 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橋卒,葬於興化城東管阮庄,享年七十三歲。板橋二子均早卒,以堂第鄭墨之子鄣田嗣。
藝術成就
詩畫書的完美結合,這構成了鄭板橋的主要藝術特色,在畫幅中,他用"六分半書"題詩題句,或穿插或避讓,巧妙地連接整個畫面,使之有機結合。鄭 板橋詩書畫印四美合一,構圖新穎,章法奇特,令人耳目一新,大大增強了作品的形式美。 鄭板橋生活的時代正值康乾"盛世",趨炎附勢,嘩眾取寵的媚世之風籠罩了文壇和藝壇,禁固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文學藝術的發展。鄭板橋和"揚州八怪" 的其他人物一樣,在各自的領域里,大膽探索,推陳出新,給清代文壇藝壇畫壇增添了一絲生氣,對後世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徐悲鴻先生說:"板橋先生為中國 近三百年來最卓絕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書畫尤奇。觀其詩文及書畫,不但想見高致,而其寓仁慈於奇妙,尤為古今天下之難得者。"

5、再出一道各酒店都常見的;農村四大名菜;數不清、黑夜頭、唆不盡、嘎嘣脆![偷笑?

 峨眉山的美食,給人的印象是原生態、原滋味,鮮香而味醇。在中國的美食字典里,峨眉山的美食可以用「獨具一格」來形容,除了仙山之上的食物,還有傳承古老的烹飪技法,無論是主材的來源,刀工的精細,作料的配搭,還是火候的掌控,在峨眉山,在美食村的廚房裡隱藏了太多關於美食的秘密。


仙山饋贈


在美食村,這里幾乎所有的食材都來自於峨眉山,所謂「靠山吃山」,峨眉人做了最好的詮釋。幾千萬年的自然孕育使得峨眉山這個豐饒的土地上,擁有著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豐富和珍稀的原生食材,而勤勞的峨眉山人也千年不變的在這里尋找、採集、挖掘……獲取他們耐以生存的物料,這些都是自然的饋贈。
峨眉山多霧,恰逢多雨的夏季,使得峨眉山中的空氣異常的溫潤,這是最有利於峨眉山野生菌的生長,也有利於山中其他珍稀食材的快速生長。

清晨6點,天微亮,山中樹林的茂葉濕漉漉的,路邊的野草也在雨後顯得如此的青綠。今年已經50歲的李雪梅背著背簍穿行在山間,尋找著峨眉山也不多見的野生菌,同時也順便採集峨眉山的野菜。峨眉山的野生菌大都只生長於春夏之際的中山區,家住萬年寺附近的李雪梅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採集峨眉山的珍稀食材和葯膳,幾十年來更耐以為生。每到採集峨眉山野生食材和葯膳的季節,也是李雪梅最忙碌的事情,在往年,他經常都會背著這些所採集的物品,從山裡步行2、3個小時到峨眉山麓的酒店或是市區出售。到了2005年,峨眉山的美食村建成後,李雪梅和像他一樣的山裡人,就開始長期固定的為美食村提供峨眉山的珍稀食材、野生葯膳和野菜等。

從早晨6點到上午的10點左右,是李雪梅工作的時間,因為在他的農家小院和屋後的山林里還放養著十幾頭山豬和上百隻土雞,老伴一個人在家忙不過來,他還得盡快趕回去幫忙喂養。而這些放養的山豬和土雞也是為美食村准備,偶爾在山中打到的野味,也不捨得吃,全都拿到美食村換個好價錢。也正是因為有了向李雪梅這樣一群淳樸勤苦的山農,才使得峨眉山的美食更豐富,更原生,更美味。

而如今美食村所推出的幾大精品菜和養生宴,都離不開他們的雙手。


名廚烹飪


2008年曾獲中華金廚獎的美食村(峨眉山大酒店)總廚吳平有一個觀點:
峨眉山的美食之所以聞名天下,是源於峨眉山,因為取之於峨眉山的原生食材,因為傳之於峨眉山的烹飪技法,因為融之於峨眉山的美食文化。最珍稀的食材,最本土的廚師,最優美的環境,峨眉山的美食是自然與文化的融合,具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有獨特的峨眉美食特徵。
一個研究了30年峨眉美食文化,
一個對美食認真得偏執的廚師,
一個永遠懷著激情與感恩的廚師。
燒、煮、燉、蒸、燜、炒……千變萬化,吳平不僅熟知峨眉美食文化,更了解美食愛好者對於峨眉美食的需求。
翻閱美食村的食譜點擊史,吳平向我們推薦了美食村最受歡迎的四大招牌菜:峨眉三絕、翡翠桃油羹、珍筍煲土雞、峨眉高山野生魚。美食村受歡迎的菜品很多,但其中最為美食者喜愛的是以上四道,其共同點是:食材皆來源峨眉山,風味獨特,有益人體健康。


峨眉三絕


美食村招牌菜之「峨眉三絕」

雪魔芋:峨眉山特產,魔芋經掩埋於冰雪之中凍結後,內部形成許多小孔,烹調時更易入味,具有質地松軟,入口味鮮,香而不膩,風味獨特等特點。

苦筍:苦筍又名甘筍、涼筍,野生於峨眉山的重山峻嶺之中,具有甜脆、味純、富含多種維生素等特點
香菇:生長於峨眉山中野香菇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糖、多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的菌類食物。
峨眉三絕的養生價值:清熱益氣,清肝利膽,降血壓、降血脂,提高免疫功能,延緩衰老等

峨眉菜多以麻辣為主,然而「峨眉三絕」卻是峨眉清淡菜系中的代表。「三絕」,是指峨眉山的三種特產食材:雪魔芋、苦筍、香菇,原本任選其中一種材料都可以做出美妙絕倫的菜品,而當三絕匯聚在一起時,必然成就了它的與眾不同。走進廚房,拿起案板上的苦筍和香菇,上面還保留著自然的鮮香,這是當天早上剛剛從山裡收集到的。
峨眉三絕對於刀工很講究,首先要把雪魔芋、苦筍、香菇洗凈,並切成同等大小長短的條狀,然後分別將雪魔芋、苦筍、香菇放入沸水中清煮2分鍾左右,煮熟後即刻撈起備用,仍舊保留了它們的鮮味兒。
精煉雞油加生薑蒜等清炒片刻,再加入高湯煮沸,此時把煮熟後的雪魔芋、苦筍、香菇同時放入,並配以切成絲狀的青紅鮮辣椒起鍋,青紅之間凸顯三絕的白嫩鮮活之感,入口脆而軟、鮮而香,清淡而味純。


翡翠桃油羹


美食村招牌菜之「翡翠桃油羹」

峨眉山野生菌:生長於峨眉山高、中山區原始茂林之中
峨眉山豆腐:峨眉山優質大豆製作的豆腐
峨眉山桃樹油:峨眉山中野生桃樹上取下的樹油
黃瓜:峨眉山野生土黃瓜
苦瓜:峨眉山野生土苦瓜
翡翠桃油羹功效:清熱解火,美容養顏,營養豐富。

夏季的峨眉山異常清涼,這種清涼不僅僅來源於山與水之間醞釀的自然溫度,更有峨眉美食直達舌尖和心底的清涼,翡翠桃油羹,正是峨眉山夏季美食中的經典,清熱解火。
這道菜最珍貴的是來自於峨眉山中的野生菌,最有創意的是黃瓜與苦瓜的結合。生長於峨眉原始森林中的野生菌只有在清晨7、8點鍾採集才具有最好的品質,營養豐富的野生菌與清熱解火的苦瓜黃瓜之間的完美融合,使得翡翠桃油羹成為夏季峨眉山餐桌上的熱點。
廚師首選將豆腐與野生菌切成均勻的正方形,呈白色。放入沸水中清煮1—2分鍾後撈起。同時需要把黃瓜與苦瓜榨汁備用,呈翠綠之色。白色與翠綠的色彩搭配讓這道夏季菜只在視覺上就動心不已。
取峨眉山中的純天然泉水,與黃瓜汁和苦瓜汁一起放入鍋中清煮,並加少許鹽和豆粉,後將煮好的粒狀豆腐與菌子放入汁湯中,煮沸後即可起鍋,最後盛裝於玻璃器皿中,加入桃油。一道瑩剔透,清新爽口,淡雅至極的翡翠桃油羹就完美的呈現在我們面前了。


峨眉高山野生魚


美食村招牌菜之「峨眉高山野生魚」

野生魚:生長於峨眉山海拔2000米的零公里高山野生魚、龍洞湖冷水魚

人類的生命與水密不可分,同樣的,人類的生活與水中的魚也密不可分。
魚,往往是人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說起吃魚,人們第一個想到的是大江、大河裡的魚,是大海里的魚。但在愛魚的美食者眼裡,還有一種較為稀少的高山野生魚是他們所青睞的。
峨眉高山野生魚,是峨眉山魚類美食中最出名的一種,它選用峨眉山海拔2000米的零公里高山野生魚,同時對火候的掌控要求非常高。鮮魚先加入姜蔥、料酒、胡椒碼味,然後放入8層油溫的油鍋中炸此時要求廚師必須精準的控制的火候,不宜過猛,也不能過輕,同時也要把握好油炸的時間,過一分則糊,欠一分則生。魚炸熟至金黃色後即刻撈起備用。
將姜、蒜、豆瓣醬、泡海椒放入鍋中用猛火爆炒,炒香後加高湯煮沸此時再將炸熟的野生魚放入湯鍋中輕煮,火不能太大,否則會將魚煮爛,入味後即起鍋裝盤最後加入香菜、蔥等香料。
一盤峨眉山的高山野生魚就香噴噴的擺在面前,炸與煮的完美結合,口感清脆,濃香味醇。


珍筍煲土雞絕


美食村招牌菜之「珍筍煲土雞絕」

峨眉山土雞:放養於峨眉高山林間1年左右的土雞,每隻在3—4斤左右。
峨眉山珍筍:以峨眉山海拔2000多米的高寒山區農戶採收的野生冷竹筍為原料,全手工工藝,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纖維素、氨基酸等多種營養成分。

珍筍煲土雞絕功效:益五臟,補虛損,強筋骨,活血脈,增強體質,營養極高。
在中國人的美食菜單中,有關於「雞」的菜品數不勝數,燉、燒、蒸、烤、燜,無疑,雞可以用很多的方式做出不同的風味。在峨眉山,無論是黃燜雞、芋兒燒雞還是珍筍燉雞,都可堪稱極品。前兩者重風味,而後者重口感和營養。

6、鄭板橋即為 ,為「 」之一,其 . . 世稱「三絕」,尤其擅長畫 。

《竹石》是一首七言絕句,表面上是寫竹子堅貞不屈、剛毅的品格,表達了作者樸素、廉潔、不畏權貴的精神。像這種通過寫物來表達內心志向和抱負的古詩,我還知道《墨竹圖題詩》、《蒼松貴是圖題詩》。
鄭燮(1693.11.22-1765.1.22),清代著名畫家。字克柔,號板橋,也稱鄭板橋。「揚州八怪」之一。乾隆時進士,曾任濰縣縣令,書畫史。江蘇興化人,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知縣,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作官前後,均居揚州, 以書畫營生。工詩、詞,善書、畫。詩詞不屑作熟語。畫擅花卉木石,尤長蘭竹。蘭葉之妙以焦墨揮毫,藉草書中之中豎,長撇運之,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書亦有別致,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間亦以畫法行之。印章筆力朴古逼文、何。為人疏放不羈,以進士選縣令,日事詩酒,及調濰縣,因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罷歸,居揚州,聲譽大著。恣情山水,與騷人、野衲作醉鄉游。時寫叢蘭瘦石於酒廊、僧壁,隨手題句,觀者嘆絕。著有板橋全集,手書刻之。所作賣畫潤格,傳頌一時。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鄭燮一生畫竹最多,次則蘭、石,但也畫松畫菊,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卒年七十三。
清代的鄭板橋,是歷史上的傑出名人,「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絕「詩書畫」聞名於世的書畫家、文學家。他 的一生可以分為「讀書、教書」、賣畫揚州、「中舉人、進士」及宦遊、作吏山東和再次賣畫揚州五個階段。 一、讀書、教書 鄭燮(1693--1766年),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他的先祖於明洪武年間由蘇州閶門遷居興化城內 至汪頭,至鄭板橋已是第十四代。父親鄭之本,字立庵,號夢陽,廩生, 鄭板橋故居 品學兼優,家居授徒,受業者先後達數百人。 1693年11月22日子時鄭板橋出生,其時家道已經中落,生活十分拮據。三歲時,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歲又失去繼母鄭夫人。乳母 費氏是一位善良、勤勞、朴真的勞動婦女,給了鄭板橋悉心周到的照顧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成了鄭板橋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鄭板橋資質聰慧,三歲識字,至八、九歲已在父親的指導下作文聯對。少時隨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橋讀書。 十六歲從鄉先輩陸種園先生學 填詞。大約在二十歲左右考取秀才。二十三歲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鄭板橋首次赴北京,於漱雲軒手書小楷歐陽修<<秋聲賦>>。二十六歲至真州 之江村設熟教書。三十歲,父親去世,此時板橋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作<<七歌>>詩,慨嘆鄭生三十無一營」 二、賣畫揚州 由於生活困苦,鄭板橋在三十歲以後即棄館至揚州賣畫為生,實救困貧,託名風雅」。在揚州賣畫十年期間,也穿插著一些旅遊活動。不幸 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鄭板橋曾作詩以致哀。三十二歲出遊江西,於廬山結識無方上人和滿洲士人保祿。三十三歲,出遊北京,與禪宗尊宿 及其門羽林諸子弟交遊,放言高論,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名期間,結織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瓊崖主人。三十五歲,客於通州。 三十六歲,讀書於揚州天寧寺,手寫<<四書>>各一部。三十七歲時,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歲,徐夫人病歿。鄭板橋十載揚州,結論了許多 畫友,金農、黃慎等都與他過往甚密,對他的創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極大的影響。 三、中舉人、進士及宦遊 1732年,鄭板橋四十歲,是年秋,赴南京參加鄉試,中舉人,作<<得南捷音>>詩。為求深造,赴鎮江焦山讀書。現焦山別峰庵有鄭板橋手書木刻 對聯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1736年,乾隆元年,四十四歲,在北京,參加禮部會試,中貢士,五月,於太和殿前丹墀參加殿試,中二甲第 八十八名進士,為賜進士出身」,特作<<秋葵石筍圖>>並題詩曰我亦終葵稱進士,相隨丹桂狀元郎」,喜悅之情溢於言表。1737年,四十五歲, 滯留北京一年左右,以圖仕進,未果,南歸揚州.得江西程羽宸資助,娶饒氏。乳母費氏卒。1739年,四十七歲,作七律四首贈淮南監運使虞見曾。1740年, 四十八歲,為董偉業<<揚州竹枝詞>>作序。1741年,四十九歲,入京,候補官缺,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禮誠款待。 四、作吏山東 鄭板橋五十歲時,即1742年春天,為范縣令兼署小縣朝城,始訂定詩、詞集。1743年,五十一歲,將<<道情十首>>幾經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為上元 司徒文膏。1744年,饒氏生子。鄭板橋宰范期間,重視農桑,體察民情、興民休息,百姓安居樂業。 1746年,乾隆十一年,五十四歲,自范縣調署濰縣。是年山東大飢,人相食。濰縣原本繁華大邑,然自是年災荒連年,救災便成了鄭板橋主持濰縣政事的一項 重要內容,他開倉賑貨,令民具領券供給,又大興工役,修城築池,招遠近飢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戶開廠煮粥輪食之。盡封積粟之家,活萬餘人。秋以歉收,捐廉 代輪,盡毀借條,活民無算。濰縣飢民出關覓食,板橋感嘆系之,作<<逃荒行>>。
1748年大學士高斌和都御史劉統勛為特使到山東放賑,板橋隨之。秋大熟,濰縣災情 漸趨緩解,飢民也由關外絡繹返鄉,板橋作<<還家行>>紀其事。為防水浸寇擾,捐資倡眾大修濰縣城牆。秋末,書<<修濰縣城記>>。1751年,海水溢,板橋至濰縣北邊 禹王台勘災。 鄭板橋作官意在得志則澤加於民」,因而他理政時能體恤平民和小商販,改革弊政,並從法令上、措施上維護他們的利益,板橋宰濰期間勤政廉政,無留積,亦無冤民」, 深得百姓擁戴。
濰縣富商雲集,人們以奢靡相容,鄭板橋力倡文事,發現人才,留下了許多佳話。1747年,滿洲正黃旗人、侍講學士德保主試山東,板橋同在試院,相與唱和。1748年,乾隆 出巡山東。鄭板橋為書畫史,參與籌備,布置天子登泰山諸事,卧泰山絕頂四十餘日,常以此自豪,鐫一印章雲乾隆柬封書畫史」。1749年,五十七歲,饒氏所生之子又於興化 病歿。與御史沈延芳同游郭氏園。重訂<<家書>>、<<詩鈔>>、<<詞鈔>>,並手寫付梓。1750年撰<<板橋自序>>。。同年,重修文昌祠,倡建狀元橋,作<<文昌祠記>>。1751年, 五十九歲,作<<難得湖塗>>橫幅。1752年,主持修濰縣城隍廟,撰<<城隍廟碑記>>。在<<文昌祠記>>和<<城隍廟碑記>>里,板橋力勸濰縣紳民修文潔行」,在濰且百姓間產生了 相當大的影響。同年,與濰縣童生韓鎬論文,並作行書七言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鄭板橋在濰縣任上著述頗多,其<<濰縣竹枝詞>>四十首尤為膾炙人口。 五、再次賣畫揚州 民於順處皆成子,官到閑時更讀書」。官濰七年,板橋無論是在吏治還是詩文書畫方面都達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為時所重」。 板橋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場的種種黑暗,立功天地,字養生民」的抱負難以實現,歸田之意與日俱增。1753年,鄭板橋六十一歲,以為 民請賑忤大吏而去官。去濰之時,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畫像以祀,並自發於濰城海島寺為鄭板橋建立了生祠。去官以後,板橋賣畫為生,往來於揚州、興化之間,與同道書畫往來,詩酒唱和。1754年,鄭板橋游杭州。復過錢塘,至會稽,探禹穴,游蘭亭,往來山陰道上。1757年,六十五歲,參加了兩淮監運使虞見曾主持的虹橋修禊,並結識了袁枚,互以詩句贈答。這段時期,板橋所作書畫作品 極多,流傳極廣。 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橋卒,葬於興化城東管阮庄,享年七十三歲。板橋二子均早卒,以堂第鄭墨之子鄣田嗣。畫鄭板橋善畫竹、蘭、石、松、菊等,而以體貌疏朗、風格勁健的蘭竹最為著稱。他主張不泥古法,師法自然,極工而後能寫意」。他提出了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繪畫三階段說,把深思熟慮的構思與熟練的筆墨技巧結合起來,板橋畫竹以草書之中堅長撇法運之」,收到了多不亂,少 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的藝術效果。板橋所畫之竹氣韻生動,形神兼備。意在筆先」趣在法外」。板橋畫蘭,多為山野之蘭,以重墨草書之筆,盡寫 蘭之爛漫天性。板橋畫石,骨法用筆,先勾出石的外貌輪廓,有時配以蘭竹,極為協調統一。鄭板橋的畫給當時清代書壇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廣大知識分子, 勞動人民視為珍寶,不惜重金爭購,廣為流傳。 鄭板橋畫扇 相傳,清朝的鄭板橋在晚年時,曾在濰縣當縣令。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趕集,見一賣扇的老太太守著一堆無人問津的扇子發呆。鄭板橋趕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見扇面素白如雪,無字無畫,眼下又錯過了用扇子的季節,自然也就沒有人來買了。鄭板橋在詢問的過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貧困,決定幫助她。於是,鄭板橋向一家商鋪借來了筆、墨、硯台,揮筆潑墨。只見冉冉青竹、吐香幽蘭、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飛到扇面上,又配上詩行款式,使扇面詩畫相映成趣。周圍的看客爭相購買,不一會兒功夫,一堆扇子便銷售一空。鄭板橋辭官回家,「一肩明月,兩袖清風」,惟攜黃狗一條,蘭花一盆。一夜,天冷,月黑,風大,雨密,板橋輾轉不眠,適有小偷光顧。他想:如高聲呼喊,萬一小偷動手,自己無力對付,佯裝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聲吟道: 「細雨蒙蒙夜沉沉,樑上君子進我門。」
此時,小偷已近床邊,聞聲暗驚。繼又聞:「腹內詩書存千卷,床頭金銀無半文。」小偷心想:不偷也罷。轉身出門,又聽裡面說:「出門休驚黃尾犬。」小偷想,既有惡犬,何不逾牆而出。正欲上牆,又聞:「越牆莫損蘭花盆。」小偷一看,牆頭果有蘭花一盆,乃細心避開,足方著地,屋裡又傳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著月黑趕豪門。」

7、變態男 是不是病

為什麼人會心理變態

大家看看這個「欲」字怎麼寫。它左邊是「谷」,山谷是凹下去的,而「欠」是表示需要被填滿、填平的意思。人的慾望就是渴望被充實、滿足。所以,很多人考驗自己的男朋友或者老公,是只對自己的肉體有慾望,還是真的對自己動了情,有一個很簡單的判別方法,就是在有了性愛以後,男友或者老公是倒頭呼呼大睡,還是跟她有纏綿、有說話或者有交流。如果他轉身倒頭就睡,意思是他生理功能滿足了,他這種「欲」就沒了。

慾望的滿足和內心的需要是兩個概念。我們說不要放縱它,也不要壓抑它。很多人壓抑慾望的結果就導致自己的生理出現變態。因為「欲」不會被你壓住,它會通過另外一種渠道表現出來。

比如說吃飯,一個人被餓了好些天以後,他會出現兩種極端的反應,一個是「飢不擇食」,餓瘋了,什麼都吃。當年在中緬戰場上的那些將士們,逃到野人山後,沒有吃的。回國以後,突然有飯吃了,好多人就吃得撐死了。為什麼呢?就是原來這種慾望被壓制以後出現了變態反應。

以前遭遇自然災害的時候,老百姓連觀音土都吃。吃觀音土能滿足人們什麼「欲」呢?無非就是充飢,把肚子添滿了、添飽了。但是,這樣吃沒有吃到人們生理上真正需要的東西,結果大家還是餓。

另外,很多小孩子有「異食癖」,比如摳牆土吃,挖泥吃,還有的孩子摳自己的鼻涕吃。這都是一種被壓抑,沒被滿足的慾望從另外一種變態的角度表現出來了。

還有一種是我們常見的,就是被壓制的性慾,它最後會反射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上。比如說,有人有「戀物癖」。本來男女之間產生生理慾望,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當性慾被壓抑以後就變態了,變態到男人對女人沒有感覺,倒是對女人穿的衣服有感覺了。於是他就開始瘋狂的偷人家的內衣,然後收藏起來,這就是「戀物癖」。還有人會發生「戀獸癖」、偷窺癖等等。這種欲就是我們說的被過分壓制以後出現的變態反應,叫「嗜欲」。

「嗜」是指過分的、特殊的喜好。比如嗜煙,嗜酒。還有人上升到一種更加變態的地步,叫「嗜血」。這種人只有在殺人、虐待別人的時候才有快感。古代有個故事叫「嗜痂成癖」,這個人變態到吃什麼呀,就是身上有瘡化膿,結了個痂,然後他把這個肉嘎吧揭下來吃,他愛吃這個東西。這都是被壓制或者是被扭曲的慾望通過病態的行為或者心理表現出來。

「嗜欲不能勞」這是一個意思,那後邊為什麼要加一個'其目'呢?本來「欲」是不動心的,但是,當它變成一種特殊的喜好以後就開始動心、動神了。我們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當一個人看到一樣特別喜歡的東西時,他會興奮,瞳孔會散大,那個狀態就叫「出神」。所以,過分地放縱自己的慾望以後,眼睛會開始疲勞,然後會「出神」。我們說養神怎麼養,就是通過閉目來養。

但是,現在的人都在看電視、打游戲、看電腦、上網。盯著電視屏幕處於一種半瘋的狀態,這就是在「勞其目」。帶來的結果就是耗費你的心神,讓你整個人都無精打採的,提不起精神來。

在什麼樣的誘惑面前要站穩腳跟--「淫邪不能惑其心」

「嗜欲不能勞其目」,意思就是說一個人不能因為太過放縱自己的慾望,讓自己眼勾勾的看著一個東西,然後「勞其目」「傷其神」。它下面這句話就很有意思了,「淫邪不能惑其心」,何謂「淫邪」,為什麼「淫邪」又不能「惑其心」呢?

當「六淫」超過人體的承受范圍,人才會得病

我先來講一講這個「淫」字,「淫」它本來是過分的意思。《岳陽樓記》說「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江南的梅雨下個沒完。在這里「淫」就是過分了,過多了的意思。中醫把外界的這種過度的氣候變化統稱為「六淫」。

風、寒、暑、濕、燥、火本身並不存在什麼危害。只有當它們超過了一個范圍才叫「六淫」。因此,不是說刮風下雨就會導致人體發病,這是相對的。當外界氣侯變化太劇烈,而人體本身的抵抗能力太差,也就是說只有氣候的變化超出了人體的承受范圍,人體才會得病。而現在這個「淫」有了一種特殊的含義,專指性生活過度。

別讓「惑」壞了你的身心

我再來和大家解釋一下什麼是「惑」。「惑」上面是一個「或」字,下面是個「心」字。事事不惑,就是說可以是這個,也可以是那個,但就是定不下來。我們講孔子40不惑,就是說40歲以前他心不定,對自己沒有一個准確的認知。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將來要做什麼事,天賦予我的使命是什麼,我更適合做什麼,他都不知道。或者娶誰,跟誰過一輩子,他也不確定。看這個女人不錯,那個女人也不錯,最後說娶哪個,沒定。所以,「惑其心」用一句話來解釋,就是老百姓的大俗話叫「挑花眼了」。

再挑挑吧,再看看吧,這叫「惑」。過了40以後,孔聖人基本上就是「40不惑」了,我是個什麼人,我能吃幾碗干飯,我吃哪碗飯,他都定下來了。然後該找什麼樣的女人,他也定了,「弱水三千,獨取一瓢飲」,別人他都連看都不看一眼。

「惑」的反義詞是定,這人定下來了。盡管同樣有這個精神、氣血、能量,但是我不是撒花露水了,我只鍾情於一個人。這其實是一個人的身心健康達到一定程度的表現。古代有句話叫「泰山崩於後,麋鹿嬉於前」。我不動心,所有的這些亂七八糟的引誘或者不確定的東西,都不會讓我動心。

「泰山崩於後」,這句話可能大家都能理解,但是後面這句「麋鹿嬉於前」估計有很多人不知所雲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那種特別漂亮的梅花鹿,在我面前歡蹦亂跳、打鬧嬉戲,我對它都不掃一眼,我不動心。

我們經常說疑惑、誘惑,「疑」是不大相信或者傾向於相信事情的負面影響的意思,而「誘」是一種吸引力。有這種強迫症的人,他的表現就是前思後想、左思右想、反復的思考,最後還是不確定。他在很多行為上都表現出這種「惑」,定不下來。比如「患得患失」「瞻前顧後」,這都是「惑」的症狀,是身心都不健康的表現。

不過,在一個人不動心之前,他還得見過不同的東西,這樣他才能做到不惑。「曾經滄海難為水」,見過還能達到「定」的人才是真「定」。吃也沒吃過,女朋友也沒交過,最後卻說對女人沒興趣,那隻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這個人真的是天生就有這樣的能力,但那是極少數極少數的;另外一種就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淫邪不能惑其心」是在「欲」的層次上談精神、心理的問題。達到這個層次的人,過分的、花樣百出的東西,或者是性方面的誘惑,都已經不足以讓他動心了。這是一種大徹大悟,是人的身心達到一個更高層次的表現。

大多數人都可以分成「愚、智、賢」

離不開物質,不代表你要拴死在物質上--「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

「愚智賢」就是說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素質都不一樣。先說一下愚,我們以前學過《愚公移山》這篇課。文章說的是愚公要用家人的力量,努力把太行、王屋兩座山給移走。這個愚的意思是什麼呢?我們聽說過一個成語叫向隅而泣,意思就是一個人偷偷的躲在牆角里,背對著他人,面朝那個牆角在那兒哭。

所以,愚就是指心思或者心情、想法陷到一個角落裡出不來,沒出路。我們說這種人是想不通、想不開、鑽牛角尖,這叫愚。

智我以前介紹過,它是指是比較聰明、比較通達的人,這樣的人知道有形的物質的變化,比愚人要開放、通達一些。《黃帝內經》在後面章節里也會說到,當人的腎精和元氣能夠通達到我們的七竅或者九竅的時候,我們說這個人很聰明。所謂聰是指耳朵聽得很清楚,明是眼睛很明亮,看得清楚的意思,這叫智。聰明眼亮。

所以,在《愚公移山》裡面,愚公的對立面叫智叟,是個聰明的老頭。他勸愚公說你別挖這個山了,但是,這個愚公是一個著名的一根筋。他堅持兩個觀點:他說我的子子孫孫是無窮潰的,而山不加高,所以移這個山沒問題。但是,你想沒想過,愚公沒考慮到這幾個問題:一個人會斷子絕孫的,你怎麼保證你就子子孫孫無窮潰了呢?張仲景那麼大的名醫,他的家族就因為一場傷寒,十分之幾的人都死掉了;第二,我們都知道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都是在印度板塊的沖擊下不斷隆起的,你怎麼保證山不加高?所以,愚的人就是這種一根筋思維。

愚人就是不撞南牆不回頭,撞了南牆也不回頭。就是說這個牆太硬,我的頭還不夠硬,還要撞,這是愚的人;智的人就比較開通,也不鑽牛角尖,知道還有其它路可以走;賢的人呢,比這個智層次又高一點兒,就是我們講的開了慧的人。

我們經常說有些人有智無慧,比如說他只能研究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這叫智。就好像現在一些科學家討論中醫時,說要拿證據、拿實證來,否則他就認為中醫是假的。他沒有這種高度的抽象思維能力。

開慧的人是有抽象思維能力的。就好像我們下棋,摸得著棋子,看得見棋盤,咱們倆才能下;賢人,開了慧的人,他們怎麼下棋?下盲棋。沒有棋子、沒有棋盤,他們照樣下而且還一步不差;更高級別的那些大師,一人對幾百個人,下得也一步不落,這就叫賢人。

在這兒,它列出了愚人、智人、賢人三種,以後還會講到四種類型,叫真至聖賢,有聖人,有至人,有真人,那就是更開慧的人。在這兒我暫且不論。而大多數人是分成愚、智、賢這三種的。不管我是愚人、智人,還是賢人,我「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我這么養生,最後能達到一個什麼狀態呢?「不肖不懼於物」。這句話要分開來說,第一是不肖於物。第二是不懼於物。

「累」就是把物質的東西看得很重--「不肖、不懼於物」

什麼叫「肖」呢?肖上邊一個「小」字,底下一個月亮的「月」字。它的意思就是相像,很像。比如我們經常說這幅肖像畫的這個人很像誰誰誰。惟妙惟肖我們也經常用,比如說這個人跟誰形似,我們叫惟肖。神似惟妙,妙不可言嘛。「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那是惟妙。但肖在這兒不當「肖」來解,它是通假字,通不屑一顧的「屑」。所以,它的本意是不屑於物。就是對物質,物慾的追求不是很強烈,不把它看得很重,這叫不肖於物。

下面一句叫不懼於物。什麼叫懼?可能很多人會認為「懼」就是怕的意思。其實不是,它的意思更寬泛。有恐懼、有驚懼、也有懼怕,但你不能說它就是怕、就是恐、就是驚。
恐、懼、怕的區別

懼和怕有什麼區別?懼是豎心旁,如果你懼了,證明它肯定擾了你的神了。懼的右邊我們現在寫的是一個具有的「具」。繁體字它不這么寫,是豎心旁右邊一個瞿秋白的「瞿」。

它的本意是這樣的:你看鳥、觀察鳥,它在那兒一停下來,頭就在來回地看,眼睛瞪得大大的,那種狀態就叫懼。也就是說你受到了刺激,比方說驚、嚇、恐以後表現出的那種目瞪口呆或者是雙目圓睜的狀態。反正就是觸動你了,讓你又開始眼神迷離了。你受到驚喜可能會懼,受到驚嚇也可能會懼,你害怕了也可能懼。

我額外再說一句,我們經常說恐懼,恐和懼完全不一樣。恐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現在老說反恐,恐怖分子。

恐的是心。它上面一個「鞏」字,是指拿繩子捆東西,以前特指拿那種牛皮繩捆。孔子讀《易經》,來來回回的翻著看,最後把拴《易經》的那個牛皮繩都翻斷了三回,所以叫「韋編三絕」。

以前有個少數民族,他們執行死刑的一個方式是什麼呀?先拿牛皮繩用水浸濕了,然後勒在人的脖子上。牛皮繩幹了以後,它就開始抽緊,然後活活把人給勒死。所以,恐是啥感覺?恐就是你的心好像被一條繩子給勒緊了,提溜起來的那個狀態。我們經常說「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說的就是這感覺。

或者,有人感覺心裡邊給人抓了一下,心抽緊了的那種感覺,比如失戀了。還有人就是心肌梗發作時產生的一種瀕死感,突然一下就覺得自己要死了,不行了。這些狀況都叫恐。

我們生活在這個物的社會里,我們需要物,但是你的內心不要過分地糾纏於它。我們現在都離不開物。住什麼房、開什麼車、穿什麼衣、吃什麼飯,這些都離不開物,但不見得你非要把你的心拴在這東西上。

很多人丟了手機好幾天都吃不下飯,這叫「屑於物」。很多人就是因為物的層次上的問題深深地影響到了自己的內心,這也需要一個歷練的過程。

比如年輕人談戀愛,也要把握一個度:不談不對,談得沒把握又失魂落魄,這樣也不行,其實談戀愛就是把心神寄託在一個物上,因為人也是物。結果失去對方以後,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著,瘦得跟「桿」似的,失魂落魄的,然後學習也進行不下去。這就是過「肖於物」,最後就發展成「懼」於物,死在物上。變態不是神經病

8、詩書畫三絕是什麼意思

說的是鄭燮
就是鄭板橋,他的詩婦孺皆知,許多都朗朗上口,書法也是挺棒的「難得糊塗」被到處張掛,竹、蘭等都畫得不錯,被稱為「詩書畫三絕」

鄭板橋即鄭燮(1693.11.22-1765.1.22),清代著名畫家。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知縣,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作官前後,均居揚州, 以書畫營生。工詩、詞,善書、畫。詩詞不屑作熟語。畫擅花卉木石,尤長蘭竹。蘭葉之妙以焦墨揮毫,藉草書中之中豎,長撇運之,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書亦有別致,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間亦以畫法行之。印章筆力朴古逼文、何。為人疏放不羈,以進士選縣令,日事詩酒,及調濰縣,因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罷歸,居揚州,聲譽大著。恣情山水,與騷人、野衲作醉鄉游。時寫叢蘭瘦石於酒廊、僧壁,隨手題句,觀者嘆絕。著有板橋全集,手書刻之。所作賣畫潤格,傳頌一時。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鄭燮一生畫竹最多,次則蘭、石,但也畫松畫菊,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卒年七十三。

清代的鄭板橋,是歷史上的傑出名人,「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絕「詩書畫」聞名於世的書畫家、文學家。他 的一生可以分為「讀書、教書」、賣畫揚州、「中舉人、進士」及宦遊、作吏山東和再次賣畫揚州五個階段。 一、讀書、教書 鄭燮(1693--1766年),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他的先祖於明洪武年間由蘇州閶門遷居興化城內 至汪頭,至鄭板橋已是第十四代。父親鄭之本,字立庵,號夢陽,廩生, 鄭板橋故居 品學兼優,家居授徒,受業者先後達數百人。 1693年11月22日子時鄭板橋出生,其時家道已經中落,生活十分拮據。三歲時,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歲又失去繼母鄭夫人。乳母 費氏是一位善良、勤勞、朴真的勞動婦女,給了鄭板橋悉心周到的照顧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成了鄭板橋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鄭板橋資質聰慧,三歲識字,至八、九歲已在父親的指導下作文聯對。少時隨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橋讀書。十六歲從鄉先輩陸種園先生學 填詞。大約在二十歲左右考取秀才。二十三歲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鄭板橋首次赴北京,於漱雲軒手書小楷歐陽修<<秋聲賦>>。二十六歲至真州 之江村設熟教書。三十歲,父親去世,此時板橋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作<<七歌>>詩,慨嘆鄭生三十無一營」 二、賣畫揚州 由於生活困苦,鄭板橋在三十歲以後即棄館至揚州賣畫為生,實救困貧,託名風雅」。在揚州賣畫十年期間,也穿插著一些旅遊活動。不幸 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鄭板橋曾作詩以致哀。三十二歲出遊江西,於廬山結識無方上人和滿洲士人保祿。三十三歲,出遊北京,與禪宗尊宿 及其門羽林諸子弟交遊,放言高論,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名期間,結織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瓊崖主人。三十五歲,客於通州。 三十六歲,讀書於揚州天寧寺,手寫<<四書>>各一部。三十七歲時,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歲,徐夫人病歿。鄭板橋十載揚州,結論了許多 畫友,金農、黃慎等都與他過往甚密,對他的創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極大的影響。 三、中舉人、進士及宦遊 1732年,鄭板橋四十歲,是年秋,赴南京參加鄉試,中舉人,作<<得南捷音>>詩。為求深造,赴鎮江焦山讀書。現焦山別峰庵有鄭板橋手書木刻 對聯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1736年,乾隆元年,四十四歲,在北京,參加禮部會試,中貢士,五月,於太和殿前丹墀參加殿試,中二甲第 八十八名進士,為賜進士出身」,特作<<秋葵石筍圖>>並題詩曰我亦終葵稱進士,相隨丹桂狀元郎」,喜悅之情溢於言表。1737年,四十五歲, 滯留北京一年左右,以圖仕進,未果,南歸揚州.得江西程羽宸資助,娶饒氏。乳母費氏卒。1739年,四十七歲,作七律四首贈淮南監運使虞見曾。1740年, 四十八歲,為董偉業<<揚州竹枝詞>>作序。1741年,四十九歲,入京,候補官缺,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禮誠款待。 四、作吏山東 鄭板橋五十歲時,即1742年春天,為范縣令兼署小縣朝城,始訂定詩、詞集。1743年,五十一歲,將<<道情十首>>幾經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為上元 司徒文膏。1744年,饒氏生子。鄭板橋宰范期間,重視農桑,體察民情、興民休息,百姓安居樂業。 1746年,乾隆十一年,五十四歲,自范縣調署濰縣。是年山東大飢,人相食。濰縣原本繁華大邑,然自是年災荒連年,救災便成了鄭板橋主持濰縣政事的一項 重要內容,他開倉賑貨,令民具領券供給,又大興工役,修城築池,招遠近飢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戶開廠煮粥輪食之。盡封積粟之家,活萬餘人。秋以歉收,捐廉 代輪,盡毀借條,活民無算。濰縣飢民出關覓食,板橋感嘆系之,作<<逃荒行>>。1748年大學士高斌和都御史劉統勛為特使到山東放賑,板橋隨之。秋大熟,濰縣災情 漸趨緩解,飢民也由關外絡繹返鄉,板橋作<<還家行>>紀其事。為防水浸寇擾,捐資倡眾大修濰縣城牆。秋末,書<<修濰縣城記>>。1751年,海水溢,板橋至濰縣北邊 禹王台勘災。 鄭板橋作官意在得志則澤加於民」,因而他理政時能體恤平民和小商販,改革弊政,並從法令上、措施上維護他們的利益,板橋宰濰期間勤政廉政,無留積,亦無冤民」, 深得百姓擁戴。 濰縣富商雲集,人們以奢靡相容,鄭板橋力倡文事,發現人才,留下了許多佳話。1747年,滿洲正黃旗人、侍講學士德保主試山東,板橋同在試院,相與唱和。1748年,乾隆 出巡山東。鄭板橋為書畫史,參與籌備,布置天子登泰山諸事,卧泰山絕頂四十餘日,常以此自豪,鐫一印章雲乾隆柬封書畫史」。1749年,五十七歲,饒氏所生之子又於興化 病歿。與御史沈延芳同游郭氏園。重訂<<家書>>、<<詩鈔>>、<<詞鈔>>,並手寫付梓。1750年撰<<板橋自序>>。。同年,重修文昌祠,倡建狀元橋,作<<文昌祠記>>。1751年, 五十九歲,作<<難得湖塗>>橫幅。1752年,主持修濰縣城隍廟,撰<<城隍廟碑記>>。在<<文昌祠記>>和<<城隍廟碑記>>里,板橋力勸濰縣紳民修文潔行」,在濰且百姓間產生了 相當大的影響。同年,與濰縣童生韓鎬論文,並作行書七言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鄭板橋在濰縣任上著述頗多,其<<濰縣竹枝詞>>四十首尤為膾炙人口。 五、再次賣畫揚州 民於順處皆成子,官到閑時更讀書」。官濰七年,板橋無論是在吏治還是詩文書畫方面都達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為時所重」。 板橋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場的種種黑暗,立功天地,字養生民」的抱負難以實現,歸田之意與日俱增。1753年,鄭板橋六十一歲,以為 民請賑忤大吏而去官。去濰之時,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畫像以祀,並自發於濰城海島寺為鄭板橋建立了生祠。 去官以後,板橋賣畫為生,往來於揚州、興化之間,與同道書畫往來,詩酒唱和。1754年,鄭板橋游杭州。復過錢塘,至會稽,探禹穴,游蘭 亭,往來山陰道上。1757年,六十五歲,參加了兩淮監運使虞見曾主持的虹橋修禊,並結識了袁枚,互以詩句贈答。這段時期,板橋所作書畫作品 極多,流傳極廣。 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橋卒,葬於興化城東管阮庄,享年七十三歲。板橋二子均早卒,以堂第鄭墨之子鄣田嗣。 畫 鄭板橋善畫竹、蘭、石、松、菊等,而以體貌疏朗、風格勁健的蘭竹最為著稱。他主張不泥古法,師法自然,極工而後能寫意」。他提出了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繪畫三階段說,把深思熟慮的構思與熟練的筆墨技巧結合起來,板橋畫竹以草書之中堅長撇法運之」,收到了多不亂,少 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的藝術效果。板橋所畫之竹氣韻生動,形神兼備。意在筆先」趣在法外」。板橋畫蘭,多為山野之蘭,以重墨草書之筆,盡寫 蘭之爛漫天性。板橋畫石,骨法用筆,先勾出石的外貌輪廓,有時配以蘭竹,極為協調統一。鄭板橋的畫給當時清代書壇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廣大知識分子, 勞動人民視為珍寶,不惜重金爭購,廣為流傳。 鄭板橋畫扇 相傳,清朝的鄭板橋在晚年時,曾在濰縣當縣令。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趕集,見一賣扇的老太太守著一堆無人問津的扇子發呆。鄭板橋趕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見扇面素白如雪,無字無畫,眼下又錯過了用扇子的季節,自然也就沒有人來買了。鄭板橋在詢問的過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貧困,決定幫助她。於是,鄭板橋向一家商鋪借來了筆、墨、硯台,揮筆潑墨。只見冉冉青竹、吐香幽蘭、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飛到扇面上,又配上詩行款式,使扇面詩畫相映成趣。周圍的看客爭相購買,不一會兒功夫,一堆扇子便銷售一空

鄭板橋辭官回家,「一肩明月,兩袖清風」,惟攜黃狗一條,蘭花一盆。一夜,天冷,月黑,風大,雨密,板橋輾轉不眠,適有小偷光顧。他想:如高聲呼喊,萬一小偷動手,自己無力對付,佯裝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聲吟道: 「細雨蒙蒙夜沉沉,樑上君子進我門。」

此時,小偷已近床邊,聞聲暗驚。繼又聞:「腹內詩書存千卷,床頭金銀無半文。」小偷心想:不偷也罷。轉身出門,又聽裡面說:「出門休驚黃尾犬。」小偷想,既有惡犬,何不逾牆而出。正欲上牆,又聞:「越牆莫損蘭花盆。」小偷一看,牆頭果有蘭花一盆,乃細心避開,足方著地,屋裡又傳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著月黑趕豪門。」

9、莊子絕聖棄智是什麼意思

棄絕聰明才智,返歸天真純朴。
這是古代老、庄的無為而治的思想。

與三絕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