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春季健康養生講座

春季健康養生講座

發布時間:2020-07-27 15:23:43

1、春季如何養生

春三月,此謂發百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行,以使智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春天的三個月,積蓄了一個冬天的生機要散度發出來,天地萬物生長向上,人應當早睡早起(最晚10:30也要睡了,11:00-13:00為子時是肝經活動的時辰,春天養肝,此時要睡好)披散開頭發,穿著寬松的衣物,在曠野中大步慢行,使心情愉快,胸懷開暢,保持萬物的回生機。(前面所說的披散頭發,穿寬松衣物,主要是告訴我們,要使心情放鬆,用各種外在的條件放鬆自己的心情)不要濫答行殺伐,多施與,少斂奪,多獎勵,少懲罰,這是適應春季的時令,保養生發之機的方法
大家新年快樂

2、春季養生小知識

春季適當晚睡早起,平日要在庭院里經常大步行走,將頭發散開,使衣物寬松,情緒上保持開朗豁達,減少爭zd斗、發怒等激動情緒,不要斤斤計較,多與人為善,這才符合是春季的養生規律。
中國民俗認為在春季人體健康狀況在這個時期也容易出現一些波動。如果能正確地按照養生規律來安排飲食起居,就會起到明顯的保健效果。
「多活動」被列為春季養生保健之首。中醫認為,春季五行為木,肝與之對應,而肝臟與人的內情緒直接相關。春季氣溫上升,體內陽氣升發,人們的情緒容易激動,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常常呈現出易怒、急躁、血壓升高、頭暈等症狀。此時可通過適當的活動將負面情緒發泄出來,例如大步走、登山、遠足等,都可以使人身心調暢,神清氣爽。同時,自然界春季的特點在於所有的生命都在涌動,打破冬季沉悶的蟄伏,順應著天地升發的陽氣拚命生長。冬天久居室容內所致的氣血積郁,在春暖花開時節可以得到清除,老年朋友若多多進行戶外運動,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加快體內廢物排出,促進氣血循環,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

3、春季疾病知識講座觀後感

關於預防春季傳染病講座的觀後感
小二班 朱朔言家長
周一參加了幼兒園舉行的關於預防兒童春季傳染病的講座,令我受益匪淺!
春季是傳染病多發的季節,我身邊的很多家長最近都在抱怨,小孩一到這個季節就特別容易感冒咳嗽,而且經常反反復復,難以痊癒。這個講座舉辦的真是很及時,當我們這些家長正在為如何預防傳染病而發愁時,楊浦區婦幼醫院的醫生的講座解答了我們的困惑。
通過這個講座,我們對一些春季常見的傳染病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比如:流感、腮腺炎、水痘和手足口病等。關於它們的傳播源、傳播途徑、症狀和預防,醫生在講座中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除了這些理論知識外,醫生還跟我們分享了一些自己的寶貴經驗。比如,平時在家裡可以加熱食醋進行消毒,這樣又環保又有效;還有換季的時候要把衣物都放在陽光底下暴曬,以免塵蟎引起過敏症狀;剛有咳嗽鼻涕的時候連著幾天服用板藍根和泡騰片,這樣可以有效減輕症狀等等。這些都很實用,每位家長在家都可以試一下。
聽完這個講座,我了解到要想預防傳染病,最有效和直接的方法就是盡量不要接觸傳染源,並且要增強體質。不要去擁擠的室內場所,發現有小朋友生病了要隔離,這樣就能有效切斷傳染源。而關於增強體質,就要多喝水,多吃蔬菜,注意個人衛生,加強室外運動,做好預防接種。
其實只要對疾病有了充分的認識,就可以有效地預防它的發病和傳染,即使生病了也能更好地治療和照料。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每位家長最大的心願,從這個講座中我學到了很多,非常感謝學校舉辦這樣的講座!

4、春季應如何養生

中醫養生文化,自古就非常重視「順應四時」。《黃帝內經素問》有一篇《四氣調神大論》,專門論述四時養生的原則。認為人在天地之間,要想不得病,少得病,就必須順應四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合理進行飲食、運動、心理養生。那麼,春季應該怎麼養生呢?

《內經》指出:「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意思是說春季三個月,是主新生、升發的季節。大自然都處於生機勃勃的狀態,萬物欣欣向榮,百花盛開,人順應春季這種新生、升發之氣,也應該夜間定時睡眠,每日早早起床,在院里散步,披散著頭發,穿戴寬松,以伸張志氣,勿行殺罰奪掠之事。違背這種春季養生之道,就可能損傷肝臟,並會影響到夏季養生,可能會導致一些季節性疾病發生。在這里,古人重點從起居和運動方面,介紹了春季養生的要點。

其實,飲食養生也必須順應春季的氣候變化特點。《周禮》分醫為四,其中有「食醫」,就是指營養醫一類,說明中國的古人自古就非常重視營養與健康的關系。但應該指出的是,中醫食療葯膳較之現代醫學營養學,有其一套成熟完善的理論體系,它建立在陰陽五行、藏象經絡、葯物四氣五味學說等中醫理論基礎上,並重視食物五味配伍、平衡營養、辨證用膳等,內容豐富多彩,而獨具特色。中醫葯膳論食物性味,不僅僅是營養成分如何?還要明確食物的寒熱溫涼等陰陽屬性。春季主生發,可以適當多吃香椿、竹筍等具有生發作用的食物,可以飲用綠茶、薄荷茶、桑菊茶等,清涼透達,預防春季傳染病。同時,可以適當多吃水果,如雪花梨、蘋果、橙子等,可以飲用百合粥、銀耳粥、燕窩粥,或飲用雪梨汁、杏仁露、蜂蜜水、秋梨膏等。對於比較適合於寒冬的補品以及羊肉、狗肉等有溫補作用的肉食應該少吃或者不吃。

對於春季多發疾病,如高血壓病血壓波動,常有肝火上炎,可以用苦丁茶、菊花等清胃火,因為苦丁茶、菊花性涼可以清肝火。季節變換期間常見的潰瘍病多為肝氣犯胃的胃痛,可以用蘇葉、陳皮、香櫞、佛手、月季花等疏肝和胃。而對於春季中多風熱感冒,表現為咽痛、發熱、口渴等,可用金銀花、金蓮花、薄荷等性味辛涼之品,泡水當茶頻飲,以辛涼解表、疏散風熱、清熱解毒、利咽喉。初春乍暖還寒,多風寒感冒,表現為惡寒、鼻塞、流清涕等,可以用蔥白、生薑、白芷、蘇葉等性味辛溫之品,或熬製成茶,或加紅糖,或進食稀米粥,以辛溫解表,疏風散寒。對於貪涼受風引起春季風寒感冒時,一碗姜湯,喝下後加蓋棉被,常可以一汗而解。

另外,在這里我要強調的是感冒後一定忌用冷飲。因為在臨床上經常能看見因為進食冷飲、冷食以及寒涼中葯導致病情遷延的情況。中醫學認為感冒無論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都主要是體表的病症。《內經》說:「其在皮者,汗而發之」。治療總的思路應該是疏風散邪,應該發汗解表,主張向外發散。而「發汗不遠溫」,過用寒涼,會不利於解表散邪。在當今礦泉水、可樂、冰淇淋、冰茶等冷飲、冷食橫行的時代,人們感冒以後特別容易進食這些涼東西以緩解咽干口燥症狀。如此雖然可以得痛快於一時,但往往可以因為寒涼刺激,引起表邪內伏,病就往裡走了,古人謂之「冰伏邪氣」,特別容易導致咳嗽病情纏綿不愈。感冒沒好,又變咳嗽,進食冷食的弊端實在是太大了。

還有就是養肝的中醫葯膳處方,如燕麥芝麻枸杞子粥、桑菊茶等,比較適合於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食用。如肝腎虧虛,精血不足,常常可以表現為頭發脫落、須發早白等,食療可用黑芝麻、枸杞子滋補肝腎、淤血生發。中醫古人有一首名方,叫作「桑麻丸」,就是桑葉與黑芝麻組成,對養護頭發有一定好處。茶飲一般應喝綠茶為好,婦女愛美人士,也可以適當喝一些花茶,可以取玫瑰花、月季花、綠梅花泡水當茶飲,有疏肝解郁、調經美容之效。

當然,我們對於中醫四季養生理論,不能機械理解。如春季陽氣升發,一般人不能溫補,但對平素體質屬於虛寒,畏寒怕冷,腹痛喜暖的人群,適當溫補還是必要的,依然不應該過用清涼飲品。總之,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個體化養生是中醫養生文化的精髓,對待中醫學養生理論絕不能認死理。

5、春季如何養生?

6、春季健康養生有哪些小貼士

原則一:一日三餐的熱能分配要合理
一到假期,不少人喜歡睡懶覺,一覺醒來九、十點,早餐自然也就吃不上了,直接等著中午大吃一頓滿足胃口,這樣百的做法千萬不可取。節日期間一日三餐的熱能比例分配要合理,不吃早餐而午餐、晚餐超量,這樣容易代謝超負荷而導致肥胖。
假期的早餐應以高蛋白食物為主(一袋牛奶、一個雞蛋和粥),再搭度配一點蔬菜和水果,就更合理了。還可以喝一點咖啡或茶,以便提神醒腦。建議大家,最合理的三餐熱能分配是:早餐佔30%,中餐佔40%,晚餐佔30%。此外,對於想要控制體重、減肥的朋友,還要適當控制每日總熱能的攝入,尤其減少花生、核桃、芝麻等熱量較高的食物食用,減少零食的攝入。
原則二:補充優質蛋白質
春夏交替陽氣生發,人體各組織器官功能開始回日趨活躍,增加了對營養物質的攝取。適當攝入肉類、雞蛋、牛奶等優質蛋白質,不僅能增強體力,旺盛精力,還因優質蛋白質中富含可使大腦清醒和警覺的酪氨基酸,還可驅除「春困」。
提倡適量食用豆製品,但應避免聚會時一次性大量攝入高蛋白食物,否則會造成營養過剩,增加腎臟負擔答,痛風病人更要注意高蛋白物質的攝入。
來自:卿春養生

7、春季養生要注重哪方面

依據《黃帝內經》中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春季陽氣生發、大地回春,萬象更新、生機盎然,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然而,春天雖然好,卻也是各種流感等傳染病、冠心病等精神性疾病的高發季節。春節養生四條重要寶貴經驗!

1、養陽氣

何謂陽氣? 即通常人們所說的「火力」,也就是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力。

若火力不足,就會出現畏寒、肢冷等症狀。春季保養人體陽氣的方法很多。重要的一點是要「捂」,即俗話中的「春捂秋凍」,衣著方面不要頓減,體弱之人要注意背部保暖。為了保養陽氣,還可多吃韭菜。

2、重養肝

中醫學認為,肝臟在五行中對應「木」,春季為草木繁榮的季節,故春季主肝。保養肝臟的方法很多,如春天不要過於勞累,以免加重肝臟的負擔。

肝病及高血壓病的患者,尤其是精神病類的患者,在春天要按時服葯,保持心態健康、避免精神刺激,以免病情加重。

3、防哮喘

春季是是花季,花粉過敏,輕者會出現眼癢、鼻塞、打噴嚏、流鼻涕、流眼淚等症狀、嚴重者可誘發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皮炎、喉頭水腫蕁麻疹、神經血管性水腫等過敏病症。

因此,對於那些花粉過敏的人,要注意盡量少去、不去花草樹木茂盛的地方,如果去的話一定要記得帶上葯。

4、勤鍛煉

春天裡,人們常會出現「春困」,表現為精神不振、睏乏嗜睡,可以通過運動來予以消除,絕不能貪睡,因為中醫認為「久卧傷氣」,久睡會造成新陳代謝遲緩,氣血循環不暢,筋骨僵硬、脂肪積聚,吸收與運載氧的功能下降,毒素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導致體質虛弱,疾病發生。

與春季健康養生講座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