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陳攖寧養生

陳攖寧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27 09:57:09

1、陳攖寧的書有哪些?

陳攖寧中國近現代道教領袖人物 。原名元善、志祥,後改名攖寧,字子修
陳攖寧
,號攖寧子(編者按:常有訛傳所謂「圓頓子」之說,系台灣真善美出版社《中華仙學》一書之擅改。在陳先生若干文章中,僅有兩處用到圓頓二字,他處均自稱「攖寧」。圓頓為陳先生在龍門派之道號。),安徽懷寧人。清末秀才,畢業於安徽高等法政學堂。少年時體弱多病,不喜仕宦,羨慕仙學。遂遍歷名山道觀,尋師訪友,鑽研道藏,並結合西方醫療科學,親身體驗道教養生法。1939年,創辦《仙學月報》。其對道藏書目重作分類,將七部十二類的舊名目一概取消,只就道藏原有1500種書的性質分為道家、道通、道功、道術、道濟、道余、道史、道集、道教、道經、道誠、道法、道儀、道總等14類。1956年,其與各地道教界人士發起籌備全國道教組織。1957年,中國道教協會成立後,當選為副會長兼秘書長。1961年,當選為會長,並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其著作頗豐,涉及內容有丹道、史論等,共計有《黃庭經講義》、《楞嚴經釋要》、《教理概論》、《靜功總說》、《老子第五十章研究》、 《靜功療養法》、 《仙與三教之異同》等近30餘種。

2、陳攖寧的專研道學

<

3、陳攖寧的個人生平簡述

陳攖寧,生於清光緒六年(1880年),道號「攖寧子」。原籍安徽懷寧,世居安慶蘇家巷。幼承家學,熟讀儒典、精通諸子百家、學貫三教。十歲讀《神仙傳》,即萌生學仙之念。稍長,考中秀才。因患癆疾,從叔祖學醫,同時試做仙道工夫,逐漸恢復健康。
1905年考入安徽高等法政學堂,兩年後癆疾復發而輟學。
1908年起,為了學習養生方法,他離開家庭四處求師,得到一些丹法口訣,遇數位真師。
1912至1914年,住在姊丈喬種珊家,日往上海白雲觀通讀《道藏》,遂探得道教丹術之底蘊。為了有所比較,他又去杭州海潮寺華嚴大學閱讀佛經。旋赴北京,尋訪高道。
1916年陳攖寧由京返滬,與西醫師昊彝珠結婚,夫妻二人在上海民國路自設診所行醫。
1922年至1932年,陳攖寧與同志數人在家中進行了數百次外丹試驗,終因軍閥混戰和日寇侵滬受到破壞,未獲最後成功。1933年,張竹銘醫師在滬創辦《揚善半月刊》,特辟「答讀者問專欄」,請陳攖寧主筆。陳攖寧利用這個陣地,大力提倡「仙學」,團結了眾多好道之士,使之成為當時全國研究仙道的中心。
1937年8月,日寇進攻上海,(揚善半月刊)被迫停辦。
1939年,張竹銘醫師又創辦了《仙道月報》,陳攖寧仍為主筆之一。
1941年夏,該刊又因上海局勢險惡而停辦。此後,陳攖寧仍然堅持仙學的研究,並傳授弟子。
1953年,浙江省政府聘請陳攖寧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1956年秋,道教界人士倡議成立中國道教協會,陳攖寧被邀請為籌備委員。
1957年4月,中國道教協會正式成立,他被選為副會長兼秘書長。
1961年,當選為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並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文革」期間,中國道協被迫停止工作,陳攖寧託病住在北京醫院。
1969年5月25日,陳攖寧示疾羽化,世壽89歲。

4、請問陳攖寧先生的主要貢獻是什麼?

陳攖寧(1880~1969),中國近現代道教領袖人物,仙學創始人。原名元善、志祥,後改名攖寧,字子修,號攖寧子,安徽懷寧人。有「仙學巨子」之譽,道教界敬譽其為「當代的太上老君」。

陳攖寧為代表的當代新道家構建新道家學說的努力與歷史上的中國知識分子一樣,是一種"經學憂患意識"形態之道統論的體現。在道教人才缺乏的現當代史上,陳攖寧代表了道家文化現代重構的洪大聲音,體現了強烈的弘揚傳統、復興中國文化,引領世界文化潮流的強烈要求,其在中國思想和文化史上的地位,與新儒家的馮友蘭和新佛學的太虛大師差可比擬,在現當代史上,陳攖寧先生是儒釋道三家傳統文化現代轉型中道家文化現代轉型的傑出代表,代表著一座三角鼎立的文化高峰。


5、想買陳櫻寧的一些書籍,知道或讀過有研究的來!!!

是的,《中華仙學養生全書》的確包括了其他的一些內容,買這一本絕對沒錯!如果我騙你,你就盡情地罵我!!!

6、道教養生之道這本書可以學習嗎?

修道者,修自身也。
身明,心靜,神清,自可達道。

推薦《copy道德經》、《太上清靜經》、《易經》
現今於世,避世修zd道、潛修是很難的了。只有一邊於凡塵修身修心修神,一邊完善自己,這也是所謂的入世修道

我也修道,無事可相互印證下,呵呵

7、近現代道家高人有哪些?

一、劉名瑞

劉名瑞 (1839—1933) 順天府宛平縣人。字琇峰,號盼蟾子,別號敲蹻道人。《南無道派宗譜》載:名瑞自幼疾病纏身,家運坎坷。弱冠,父母雙亡,自竭苦志。

及壯歲,參入軍伍。因軍功,職賞部廳隊官。因公務至江南沛縣,遇友人,賜以丹經,因感嘆世事浮沉,遂棄職歸山,隱遁玄門,皈依南無派。

二、陳攖寧

陳攖寧(1880年~1969年),原名元善、志祥,後改名攖寧,字子修,號圓頓子,安徽懷寧人。中國近現代道教領袖人物,仙學創始人。

有「仙學巨子」之譽,道教界敬譽其為「當代的太上老君」。其著作頗豐,涉及內容有丹道、史論等,共計有《黃庭經講義》、《道教起源》、《教理概論》、《靜功總說》等近30餘種。

三、任法融

任法融,俗名任志剛,第七屆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世界宗教和平會議主席,全國政協常委。

原籍甘肅天水市,生於公元1936年。其外祖父為清末秀才,頗精儒學,以教學為生,其母在外祖父教育影響下,亦通讀儒家四書,並常閱讀佛、道教經典書籍。在易學方面主要研讀易經、陰陽系統論、人體生物節律學等。

四、王理仙

王理仙,全真派高道,北京白雲觀第二十二代方丈,傳戒律師。11歲時入私塾習儒業,讀書六年。一兄一妹,父母勞累早逝,其長兄早已自立另居,王理仙靠勞動謀生並撫養幼妹。

24歲時,妹嫁,王理仙無意隨俗浮沉,投奔懷德縣楊大城子無量宮出家修道。師爺為王明露道長,師父趙至善道長。入道出家八年後(1943年),適逢沈陽太清宮金崇澤方丈在黑龍江雙城縣無量觀開壇傳戒,戒期一百天,他入壇受戒為「天字第一號」戒子。

五、傅圓天

傅圓天,道教全真龍門派大師。四川省簡陽市九龍場人,1925年農歷五月間出生於一貧苦農民家庭。父母皆信仰道教。1946年因家庭衣食艱難,且體弱多病,年及弱冠的傅圓天便投奔成都灌縣水磨鄉黃龍觀出家,師傅張永平道長,從此成為全真龍門派道。

在家時曾上過幾天私塾,不過略識文字,入觀學道後,始因習經而刻苦學習文化。對道教聖典《道德經》有較深研究,不僅能背誦,且能用道教義理詳解全文,依旨修持。凡與他討論《道德經》者,莫不贊佩他的宏論博識及弘揚道教之卓絕精神。

與陳攖寧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