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月份煲什麼湯養生,10月份五款營養湯推薦
十月份喝什麼湯?
一、美容養顏:老鴨湯
秋風起,鴨子肥,十月份正是品嘗鴨子鮮美味道的大好時令;而且鴨肉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解水,養胃生津,是很好的貼秋膘之品。常喝老鴨湯還能美容養顏、養陰潤燥。老鴨湯要夠「資格」,至少得用一年以上的土麻鴨,這樣用文火燉足4小時,越燉越香。老鴨湯的最佳溫補輔材為紅棗、枸杞、黨參、泡姜。
推薦做法一:白果冬瓜老鴨湯
材料:白果100克、冬瓜1000克、芡實20克、光老鴨1隻、生薑3片、陳皮1/4個。
做法:白果去殼、熱水燙去衣、芯;芡實洗凈;陳皮浸軟去瓤;冬瓜連皮洗凈、切塊;光鴨洗凈、去尾部。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即可。
功效:白果燉老鴨傳統滋補菜,鴨肉鮮香、白果滑嫩、湯清味濃,具有滋補生津、潤肺益氣功能。
推薦做法二:板栗老鴨湯
材料:鴨半隻、板栗250克、食鹽5克、陳皮10克、水適量。
做法:陳皮洗凈、老薑洗凈切片,老鴨洗凈,斬成大小適中的塊,放入沸水中焯燙去除血沫。板栗用刀在表殼劃一道口子,放入滾水中浸泡約3分鍾,趁熱撈出剝去外殼。將老鴨、陳皮、薑片一同放入湯煲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燉煮2個小時。最後放入板栗繼續燉煮1個小時,喝時根據口味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板栗有養胃健脾的功效,老鴨性偏涼,有滋五臟之陽、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的功效。板栗與老鴨同燉可以益氣補脾、補腎強筋、和胃潤肺。
二、補血益氣:老鴿湯
幾乎所有燉品店都有燉鴿湯,經向一位專攻滋補湯品粵菜大師求證,得到答案:想吃肉用乳鴿,要喝湯用老鴿;乳鴿養顏,而老鴿輔以當歸、黃芪、紅棗補血功能最強。現代醫學認為:鴿肉壯體補腎,生機活力,健腦補神,提高記憶力,降低血壓,調整人體血糖,養顏美容,皮e68a847a6431333363393633膚潔白細嫩,延年益壽。
2、1-12月怎麼養生
一月:養腎防寒
氣候特點:一月包含小寒和大寒兩個節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大寒、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從字面理解,大寒冷於小寒,但在氣象記錄中,小寒卻比大寒冷。
中醫認為,寒為冬季的主氣,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寒主收引凝滯。
養生原則:「秋冬養陰」(《黃帝內經》)。
養生關鍵:「養腎防寒」。
注意鍛煉、保暖:如散步、慢跑等,同時應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飲食宜「滋補」:民間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諺語。人們在經過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臟腑的陰陽氣血會有所偏衰,合理進補既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禦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目的。
飲食宜忌:多吃羊肉、狗肉、雞肉、甲魚、核桃仁、大棗、龍眼肉、山葯、蓮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補脾胃、溫腎陽、健脾化痰、止咳補肺的功效。當然體質偏熱、偏實易上火的人士應注意緩補、少食為好。忌一切寒涼之物,如冰激凌、生冷食品。
推薦食療:
當歸枸杞燉羊肉
用料:當歸15克,桂圓10克,枸杞15克,羊肉500克。
製法:羊肉切塊,加生薑用開水稍煮,水漂瀝干,加入各葯、上湯,隔水燉熟,飲湯吃肉。
功用:羊肉溫熱,含蛋白質、脂肪、糖、鈣、磷、鐵、維生素(A、B)等,有補陰壯陽、補虛勞益氣血的作用。桂圓補益心脾,可去羊肉膻味。當歸補血養血、活血化瘀。當歸枸杞燉羊肉可補陰壯陽,補益心脾。
二月:陽氣生發適當春捂
氣候特點:二月是春天的開始,包含「立春」和「雨水」兩個節氣。
「立春」位居二十四節氣之首,表明春季從這一天開始。過了「立春」,萬物復甦,大地生機勃勃,草樹開始萌芽,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雨水」節氣的特點是冬去春來,濕度逐漸升高,加上冷空氣活動仍較頻繁,所以早晚仍然較冷。「雨水」節氣因為雨水增多,空氣濕潤,天氣暖和但又不燥熱,更加適合萬物的生長。
中醫認為:春屬木,與肝相應。所以,春季養生主要是護肝,而護肝要從心情著手,使心情舒暢,防止「肝火上升」。
養生原則:從「秋冬養陰」過渡到「春夏養陽」。
養生關鍵: 春季是冷空氣活動頻繁之季,所以要適當「春捂」。
二月白天漸長,陽光暖和,氣溫趨於上升,日照、降水也逐漸增多。民俗諺語中有句話說「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說明人們經過秋冬養生,到了春天開始勞做了。
春季養生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逐漸從「秋冬養陰」過渡到「春夏養陽」,注意保護陽氣。
立春以後,氣候仍然乾燥,補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春季飲食調養
春季陽氣初生,應該吃些辛甘發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為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飲食調養要投臟腑所好。
飲食宜忌
宜:多食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
忌:辛辣之物。
推薦食療
枸杞子山葯粥
用料:枸杞子20克,山葯30克,糯米50克。
製法:將枸杞子、山葯和糯米同放鍋中,加適量清水,用大火開後改小火慢煮半小時至米熟爛,放溫服用。
功用:枸杞子養陰益腎柔肝,山葯健脾益腎,糯米和胃,共為養陰柔肝,益腎健脾。
三月:晚睡早起食甜養肝
氣候特點:三月是春天將要過一半的時候,包含「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
「驚蟄」是指春雷初響,驚醒蟄伏中的昆蟲。按照一般氣候規律,「驚蟄」前後各地的天氣已開始轉暖,並漸有春雷的出現,冬眠的動物開始蘇醒出土活動。雨水漸多,是春播的有利時機。
春分的「分」,是過了一半的意思。此時正是農家最忙的時節,也應該是春暖花開的時節。
中醫認為,春天應肝,肝氣旺可傷脾。因此,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養脾。
養生原則:「春夏養陽」。
養生關鍵:春養肝。
春天,人們常感到睏乏無力、昏沉欲睡,早晨醒來也較遲,民間稱之為「春困」。這是人體的生理功能隨季節變化而出現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
三月的養生要根據自然物候現象及自身體質差異進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飲食的調養。《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披發緩行,以使志生。」這就是說,春天萬物復甦,應該晚睡早起,散步緩行,這樣可以使精神愉快、身體健康。但處於北方氣溫較低,早晚溫差大地區的人還要注意保暖。
春季應肝,如養生不當,可能傷肝。現代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春天屬肝病高發季節,要注意養肝、保肝,防止春季傳染病的流行。
飲食調養:「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春季的飲食既要根據節氣變化,又要考慮個人的體質情況。以「春夏養陽」為主要原則,也就是適當多吃能溫補陽氣的食物。唐代葯王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春天應肝,肝氣旺可傷脾,所以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養脾。
多食甜,如大棗、鍋巴、山葯、韭菜、菠菜、薺菜、雞肉、雞肝等。
少食酸,如西紅柿、檸檬、橘子等。
推薦食療:
山葯粥
用料:鮮山葯100~200克,粳米100克。
製法:將山葯洗凈去皮切塊,與粳米同煮。
功用:山葯健脾益腎補肺。
四月:補腎調陰陽
氣候特點:四月是春季最後的階段,從二十四節氣來說,包含有清明和穀雨兩個節氣。
清明在節氣上代表天清地明的意義。自古以來,這一天便是中國人祭祖掃墓的日子。清明又稱「踏青節」,是中國漢族民間傳統節日。
穀雨是春季最後的一個節氣。古代稱:「雨生百穀」,說明此節氣在農業方面的重要性。
四月天氣轉暖,人們的室外活動增加,北方的桃花、梨花、杏花等開滿枝頭,楊絮、柳絮四處飛揚,這時候花粉過敏的人們日子就比較難過了,應該加以預防。此季節還是傳染病高發季節,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腦、麻疹、腮腺炎等。所以應依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預防傳染病是這一時期的關鍵。
養生原則
以補腎、調節陰陽虛實為主。
從中醫養生來說,清明前後是郊遊、踏青的好日子。白居易《春遊》詩中說:「逢春不游樂,但恐是痴人。」從防病來講,在這段日子裡,天氣陰涼,應以補腎、調節陰陽虛實為主。為保持心情舒暢,選擇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運動為宜,如踏青、做操、打太極拳等。飲食調攝方面,須定時定量,防暴飲暴食。
飲食宜忌
多食菠菜、薺菜、蔥、水果、山葯、枸杞、兔肉,少吃辛辣、油膩、大寒之物,如辣椒、肥肉、海魚、海蝦等。
推薦食療
山楂枸杞燜兔肉
用料:山楂、山葯各30克,枸杞子15克,兔肉500克,紅棗4個。
製法:紅棗去核,兔肉切塊,用開水脫去血水。諸料共入砂鍋,加清水煮沸後改小火煲2~3小時,調味。
功用:枸杞子滋補肝腎明目,山葯健脾益腎,山楂活血化瘀,紅棗健脾益血,兔肉補益中氣。此款食療方蛋白質含量豐富而低脂肪、低膽固醇,有滋補肝腎、補氣養血、活血化瘀作用。
五月:關注心臟
五月是夏天即將開始的時候,包含有立夏和小滿兩個節氣。
天氣特點: 「立夏」在天文學上表示即將告別春天,夏天馬上開始。這個節氣是一個萬物增長增高的時候。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立夏」代表天氣轉暖溫度明顯升高,炎熱的夏季即將到來,雨水比「穀雨」更多。而對農作物來說,「立夏」又是一個旺盛生長的重要節氣。
「小滿」是一個表示物候變化的季節,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夏季,各種植物農作物到了旺盛生長期。高溫多雨,空氣悶熱潮濕,是「小滿」時的氣象特徵。
中醫理論認為,「立夏」前後利於心臟的生理活動。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人和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四季消長變化,和人體的五臟功能活動相互關聯對應。心對應「夏」,也就是說在夏季,心陽最為旺盛。因此,夏季需要更多的保養心臟。
「立夏」之際,從精神上應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暴喜暴怒傷及心陽。老年人更應注意預防氣血瘀滯引起心臟病的發作。在飲食上應以低脂、低鹽的清淡食物為主,多食用維生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清晨可吃洋蔥少許,晚飯後飲少量紅酒,以保持氣血通暢。
飲食宜忌
宜多食:具有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絲瓜、水芹、黑木耳、藕、胡蘿卜、西紅柿、西瓜、山葯等。
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助熱之品,如動物脂肪、海腥魚類、生蔥、生蒜、辣椒、韭菜、海蝦、牛羊狗肉等。
推薦食療:
冬瓜燉雞肉
用料:新鮮連皮冬瓜250克,雞肉100克。
製法:冬瓜切小塊,與雞肉同加適量水燉熟放溫服用。
功用說明:連皮冬瓜清熱利水滲濕,雞肉補脾強身。合為健脾益氣,滲利水濕。
六月:晚睡早起宣暢通瀉
六月是夏季真正的開始,從二十四節氣來說,包含有「芒種」和「夏至」兩個節氣。
天氣特點: 「芒種」也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農事種作都以這個節氣為界,過了這一節氣,農作物的成活率越來越低。所以,農民俗稱「芒種」為「忙種」。
進入「夏至」以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白天氣溫一般都在30℃以上,最高氣溫有時達35℃,部分地區氣溫甚至到38℃。在這個季節里,人們偏於「懶散」。原因是夏季氣溫升高,空氣中濕度增加,體內汗液無法通暢地發散出來,即熱蒸濕動,濕熱彌漫空氣中,人們就會感到胸悶、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所以,在此時要注意增強體質,避免季節性疾病和傳染病的發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
養生關鍵 六月的養生重點是要根據季節的氣候特徵,在精神上注意保持輕松愉快的狀態,不要惱怒憂郁,這樣機體就能得以宣暢通瀉,輕松自如。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運行。此時天氣是晝長夜短,中午午休一會兒,對恢復體力消除疲勞有一定好處。由於天氣炎熱,汗出較多,衣著應以棉製品為好,利於汗液排泄。要常洗澡,保持皮膚清潔衛生,還要防止中暑、腮腺炎,水痘等。
飲食宜忌
6月調養應以飲食清補為原則。
宜:蔬菜、豆類、水果等。如菠蘿、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綠豆、赤豆等。
忌:辛辣油膩之品。如羊肉、牛肉、豬肉、辣椒、蔥、姜等。
推薦食療
冬瓜薏米粥
用料:冬瓜(帶皮)100克,薏米30克,糯米30克。
製法:冬瓜洗凈切塊,與薏米同煮至熟爛,每日一次。
功用說明:冬瓜清熱利濕,含水量高,不增加人體熱量;薏米祛濕,糯米養胃,可收清熱利濕養胃之效
七月:勞逸結合 保護陽氣
七月包含有「小暑」和「大暑」兩個節氣。
七月養生
中醫認為夏季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所以人們在七月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陽氣。對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並加強室內通風,尤其在悶熱的天氣中要注意使用物理降溫。還要注意飲食衛生,防止腸道傳染病。
暑天防中暑是非常重要的。體力勞動者、室外工作的人員此時應多飲水,必要時可服少量仁丹,或喝綠豆湯等以防中暑。
飲食宜忌
飲食應以清淡為主,蔬菜應多食綠葉菜及苦瓜、黃瓜等,水果則以西瓜為好。忌辛辣油膩之品。
推薦食療
薏仁綠豆粥
用料:綠豆30克,百合30克,薏仁30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製法:將以上各原料洗凈同鍋煮熟爛,加冰糖放溫服用。
功效:綠豆清熱解毒,百合潤肺生津,薏仁清熱利濕,粳米和胃,共食可清熱利濕、健脾和胄。
八月:早卧早起神志安寧
八月是夏天即將結束、秋天將要來臨的時候,從二十四節氣來說,包含有「立秋」和「處暑」兩個節氣。
天氣特點 「立秋」是肅殺的季節,也預示著秋天來到。天氣逐漸轉為早晚較涼,白天仍舊熱浪襲人。這是因為「立秋」時,伏天還沒到盡頭,暑氣尚未消失。中醫認為「立秋」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也是人體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
「處暑」則意味著暑氣消退秋天來臨。很多地區處暑正好處在「三伏」天,所以天氣仍很熱,人們稱為「秋老虎」。「秋老虎」屬溫燥,損害人體的津液,容易出現皮膚乾燥、眼乾、咽干、少津液,小便黃,大便秘結等症狀。老年人在此時還易發心腦血管意外,因此,老年人在這一時間段要特別注意防暑降溫。
八月養生
「立秋」以後,雖然還不是真正進入秋天,但至少是即將從暑熱天氣走出來了。「立秋」節氣是一年中氣溫由升溫向降溫的轉折期。早晚溫差逐漸拉大,晚上已有涼的感覺。但是,此時秋風秋雨漸多,氣候多變,所以人們又稱之為「多事之秋」。入秋後,人體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減弱,如果注意不當即可發生腹瀉。嬰幼兒在此時段為腹瀉的易感人群,所以「秋季腹瀉」患者多為嬰幼兒。
「處暑」期間,天氣由熱轉涼,很多人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被稱為「秋乏」。中醫認為秋主燥,耗氣傷陰,氣虛導致四肢無力,神疲懶言,所以容易感到疲乏。
精神調養
「立秋」後的精神調養應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生活上應開始「早卧早起,與雞俱興」。這是因為早卧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所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秋天也是鍛煉的好季節,要加強室外活動,如跑步、打球等。
飲食宜忌
因秋天由肺主宰,應多食酸,少食辛。如西紅柿、辣椒、茄子、馬鈴薯、葡葡、梨等食物,都能幫助克服疲倦,應該多吃。
少吃油膩的肉食,多吃鹼性食物。秋乏與體液偏酸有關,多吃鹼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倦時產生的酸性物質,使人消除疲勞。鹼性食物有蘋果、海帶以及新鮮蔬菜等。還要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
推薦食療
百合蓮子湯
用料:干百合100克,干蓮子75克,冰糖75克。
製法:百合浸水一夜後,沖洗干凈。蓮子浸泡4小時,沖洗干凈。將百合、蓮子置入清水鍋內,武火煮沸後,加入冰糖,改文火續煮40分鍾即可食用。
功效:安神養心,健脾和胃
九月:陰平陽秘防秋燥
九月是秋天氣候最為明顯的時候,包含有「白露」和「秋分」兩個節氣。
天氣特點:白露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氣溫逐漸轉涼。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秋分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降水頻繁,氣溫下降明顯,白天、夜晚溫差進一步拉大。《春秋繁錄》中記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九月養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精神調養在秋天非常重要,因為秋天有萬木凋謝之感,人們容易產生「悲秋」,所以要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以適應秋天平容之氣。天氣好的時候,多外出走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排解一下秋愁。最適宜的運動莫過於登山了,在晴朗的日子裡,登高望遠,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使自己身心愉悅,心曠神怡。登山使心情愉快的同時,還鍛煉了身體,使身心都得到放鬆。從而消除不良情緒。
九月養生防秋燥也非常關鍵。在秋高氣爽的日子裡,人們往往會出現口乾、唇乾、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結、皮膚乾裂等。可適當地多服一些含維生素的食品或用中葯食療。
飲食宜忌:
宜多食:西洋參、沙參、百合杏仁、川貝、冬瓜、黃瓜、蘿卜、梨等。還可用蔥白、生薑、豆蔻、香菜預防治療感冒。
忌食:魚蝦、海腥,如帶魚、螃蟹、蝦類、韭菜、辣椒等。
推薦食療:
梨粥
用料;梨兩個,粳米100克。
製法:洗凈後連皮帶核切碎,加粳米100克煮粥。
功用說明: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亦可用作秋季保健食品。
十月:控情緒防燥邪養陰精
十月是秋天即將結束的時候,從二十四節氣來說,包含有「寒露」和「霜降」兩個節氣。
天氣特點:十月預示著秋天即將結束,冬天將要來臨。由於寒氣增長,逐漸蕭落,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民間有「白露白花花,寒露添衣裳」之說。霜降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氣肅而凝,露結為霜」是霜降節氣的命名由來。「霜降」的意思是天氣漸冷,開始出現白露,節氣特點以北方較為明顯。
中醫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必須保養體內陰氣,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
精神調養在此時也應受到重視,這是因為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特別是北方,萬木凋零草枯葉無,易使人產生悲觀之情,尤其生活、工作中遇到不如意之時,更使抑鬱多發。所以,此時人們要注意控制情緒,避免傷感,多做開心喜好之事,保持良好的心態,平安度過秋季。
秋對應的臟器是肺,又因「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所以此時要防燥邪之氣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飲食上以滋陰潤燥為宜。還要多飲水,減少節氣造成的乾燥之氣。此時還可根據每個人體質不同選擇滋陰潤肺的膏劑。
飲食宜忌
宜:適當多食芝麻、糯米、粳米、蜂蜜,雞、牛肉、魚、大棗、山葯等以增強體質。
忌:少吃蔥、姜、蒜、辛辣之品。
推薦食療
百花膏:用百合、款冬花各等分,水煎去渣,加蜂蜜熬成膏狀,日服3次,每次一匙,有潤肺止咳化痰之效。
黃芪膏:用黃芪100克,水煎濾渣,加蜂蜜500克,文火煎熬縮至膏狀,日服兩次,每次一匙,有補肺益氣之功。
山葯百合大棗粥
取山葯90克,百合40克,大棗15枚,薏苡仁30克及大米適量。將山葯、百合、大棗、薏苡仁、大米洗凈煮粥。每日兩次服食。山葯具有補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熱潤燥,大棗、薏苡仁健脾和胃,諸物合用具滋陰養胃、清熱潤燥的作用。
十一月:早卧晚起保護陽氣
11月是冬天正式來臨的時候,從24節氣來說,包含有「立冬」和「小雪」兩個節氣。
天氣特點: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進入這一時節,天地萬物的活動都趨向休止,准備蟄伏過冬。冬季到來,自然界表現為陰盛陽衰,氣溫降低,寒氣襲人,人體陽氣容易受到損傷,所以,要特別注意保護陽氣。「小雪」時期特點是天氣逐漸變冷,北方地區開始下雪,但雪量較小,夜凍晝化。如果冷空氣勢力較強,暖濕氣流又比較活躍的話,也有可能下大雪。在南方一些地區,經常一年見不到下雪
「立冬」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又是一年中進補的最佳時期。中醫認為,這一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此時應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第二年春天作準備。所以,「立冬」之日要進補山珍野味,到了酷寒的隆冬,才不會怕冷。這是民間的習俗,但卻體現了增強體質,預防為主的思想。
醫學研究證明,冬天人們情緒容易低落,鬱郁寡歡。當工作、生活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可能誘發抑鬱症。精神養生在十一月應做到精神安靜,保護陽氣,不過度消耗陰精,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多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及時排解,疾病就不會找來。生活中做到早卧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背部保暖,這樣,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穿著也應注意保暖。飲食上遵循「秋冬養陰」的原則。
飲食宜忌:
多吃熱量較高的膳食,還要多食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缺乏,如牛肉、羊肉、烏雞、豆漿、牛奶、蘿卜、青菜、木耳、豆腐等。少食寒性之品,如海鮮等。
推薦食療:
木耳炒肉片
用料:黑木耳干品15克、豬瘦肉60克。
製法:黑木耳用溫水發好、洗凈,豬瘦肉切片放入油鍋中炒兩分鍾後,加入發好的黑木耳同炒,再加食鹽適量,清湯少許,燜燒5分鍾即可服食。每周3次。
功用:黑木耳益胃滋腎、調理中氣,與豬瘦肉合用,可補益脾胃、調理中氣。
12月:適度進補動靜結合
12月是一年的結束,從二十四節氣來說,包含有「大雪」和「冬至」兩個節氣。
天氣特點: 「大雪」相對「小雪」而言,是個比「小雪」更加嚴寒的節氣。民間認為,如果「大雪」節氣當天下雪,則預示著「瑞雪兆豐年」。「冬至」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氣,這一天白晝最短,夜晚最長。中醫陰陽學觀點認為,「冬至」到來是陰氣盛極而衰,陽氣開始回升的節氣,「冬至」以後氣溫下降明顯,天寒地凍。
中醫認為,12月已到了進補的大好時節。說到進補,很多人都理解為要吃營養價值高的貴重補品。其實進補是有講究的,要「因人、因時、因地」進補,才能真正達到養生的目的。具體地說,就是要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適溫寒、慎房事等綜合調養方法,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首先要養宜適度、動靜結合。就是說養生調整不可太過,也不可不及。如適當體育鍛煉,在鍛煉前要做好准備活動,防意外受傷。精神上要積極向上,保持樂觀,認真研究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食補、葯補。如體質弱、消化功能差的人,要選擇「慢補」,適當多吃「當歸羊肉湯」等,還要多吃蔬菜,切忌過補、急補。體質好的人則要「平補」,不要過食油膩之品,以防產生內熱而誘發疾病。可用「小雞燉蘑菇」、「白果燉烏雞」等。平時飲食上還要多吃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脂肪、糖含量高的食品。至於腦力勞動者,在食補的同時可選擇葯補,如六味地黃丸可補腎健腦防疲勞。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的,可用烏雞白鳳丸等有調經止痛作用的中成葯。
飲食宜忌:
可多吃羊肉、牛肉、芹菜、白蘿卜、土豆、大白菜、菠菜、蘋果、桂圓等。忌生冷如海鮮等大寒之品及冷飲。
推薦食療:
當歸生薑羊肉湯
用料:當歸12克,生薑30克,羊肉250克。
製法:將羊肉洗凈切塊,同當歸、生薑一同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共熬湯,爛熟後加調味品,飲湯食肉,每周1~2次。
功用:當歸活血養血,生薑溫中散寒,羊肉養血益腎,合用可補血益腎養顏。
3、健康日有哪些
1月最後一個周日國際麻風日
0204 世界抗癌日
0303 中國愛耳日
0321 世界睡眠日
0322 世界水日
0323 世界氣象日
0324 世界結核病防治日
每年4月 全國愛國衛生月
0407 世界衛生日
0411 世界帕金森病日
0415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0422 世界地球日
0425 全國預防接種宣傳日
5月5第一個周二世界哮喘日
0515 全國碘缺乏病宣傳日
0516 國際牛奶日
5月第三個星期日全國助殘日
0520 中國母乳喂養日
全國學生營養日
0531 世界無煙日
0605 世界環境日
0606 全國愛眼日
0626 國際禁毒日
0910世界預防自殺日
0916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0920 全國愛牙日
0927 世界旅遊日
9月第3個周末 世界清潔日
9月最後周日 世界心臟日
9月第四周周日 國際聾人節
1008 全國高血壓日
10月第二周周三國際減災日
1010 世界精神衛生日
居室衛生日
1012 世界關節炎日
1013 世界保健日
1011 世界鎮痛日
10月第3周 中國鎮痛周
1015 國際盲人節
1022 世界傳統醫葯日
1027 世界骨質疏鬆日
1028 全國男性健康日
11月第一周全國食品衛生宣傳周
1114 世界糖尿病日
11月第三周周三世界慢阻肺日
1201 世界艾滋病日
1203 世界殘疾人日
1215 世界強化免疫日
2006年第十一屆全國愛眼日主題「防盲治盲,共同參與」
2006年第十九個世界無煙日,主題「煙草吞噬生命」
2006年第八個世界哮喘日主題「滿足哮喘患者的需要」
2006年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主題是 :同樣的權利,同樣的健康 -- 關注流動兒童預防接種
2006第十二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主題是:合理飲食、預防癌症
2006世界衛生日主題:通力合作,增進健康
2006年世界結核病日主題:防治結核 堅持不懈
2006年世界睡眠日主題是:健康睡眠進社區
2006年3月9日第一個世界腎臟日主題:「關愛健康、呵護腎臟——及早診斷、積極預防」
2006年第七次全國愛耳日主題:預防聽力損傷和耳聾,人人享有健康聽力
2006年國際麻風節,主題:「情系麻風病患者,溫暖困難群體」
4、提問:10月份應怎樣養生
保持室內濕度
秋季最大的特點就是非常的乾燥,很多人都會在辦公室或者是家裡安裝一台加濕器來保證空氣當中的濕度。
秋天的氣溫變化比較大,忽冷忽熱的天氣,往往都會引發很多的呼吸道疾病,比如我們非常頭疼的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咳嗽、肺炎等。
隨著天氣的變化,呼吸道疾病也隨著季節開始毫無顧忌的「登堂入室」來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而且這種疾病大多都發生在免疫力低下的人身上,我們的呼吸道不斷的遭受到很大的刺激,導致我們身體的功能紊亂和失調,抵抗力也會下降,所以感冒和扁桃體發炎、支氣管炎等發病率明顯上升。
避免這種由於秋季乾燥而引起的疾病,就要增加我們室內的濕度,我們可以通過在室內晾濕毛巾和濕的衣物來提高空氣當中的濕度,有條件的話可以使用加濕器,這樣非常有利於控制室內溫度的恆定。也可以在室內養一些花草,勤灑水,來調節我們室內的溫度。
鹽水蜂蜜巧搭檔
秋天的空氣非常乾燥,很多人都會多喝水,因為會感覺到動不動就會非常的口渴,很多人經常一天都能喝3000毫升水,用來補充身體內的水分。其實,只需要我們在喝的水裡加一點小料,就可以達到比我們不停的喝水來說還要好的效果。
在水裡加一點鹽,就可以有效的呵護我們的咽喉部位,在秋冬時節的氣候比較乾燥,是咽喉炎和扁桃體炎高發時期,所以,在我們感覺到我們的咽喉部位開始不舒服的時候,我們可以馬上喝一些鹽水來醫治。
在早晨把鹽水當成漱口水來漱漱口,咽喉腫痛的時候每天用濃鹽水漱口五六次,就可以起到殺菌滅菌的作用。如果是咽喉腫痛的早期症狀,我們就可以很好的緩解。
蜂蜜是常見的保健食品,基本上每個家庭都必備,因為蜂蜜對我們身體的各個方面都有著非常好的幫助作用,尤其是多喝蜂蜜水,對於排泄和排毒都是有非常好的幫助作用的,而且蜂蜜水當中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物質,對我們身體的各個方面也是有非常好的幫助作用的。
秋季乾燥最傷肺,蜂蜜水的潤肺效果又是非常好的,所以說蜂蜜水是秋燥的最大剋星。
蜂蜜當中大概含有百分之三十五的葡萄糖和百分之四十的果糖,然而葡萄糖和果糖都是單糖,可以不經過消化直接被我們人體所吸收,所以特別適合人體的保健和養生。
蜂蜜當中含有與人體血清濃度相近的很多種無機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鐵、鈣、鉀等礦物質,以及澱粉酶和氧化酶等。
將蜂蜜調入水裡調和成蜂蜜水,喝了以後要比純蜂蜜更加容易吸收,此外,喝蜂蜜水對水溫也是非常有講究的,蜂蜜水可以清熱、潤燥、解毒、止痛。生則性涼,所以能夠清熱。
所以說,較涼的蜂蜜水具有很好的清熱、潤燥、解毒的功效,比較適合體質比較熱的人,然而溫熱的蜂蜜水有補益脾胃和促進消化的功效,非常適合脾胃虛弱的人。
5、有哪些健康主題日
1月最後一個周日國際麻風日
0204 世界抗癌日
0303 中國愛耳日
0321 世界睡眠日
0322 世界水日
0323 世界氣象日
0324 世界結核病防治日
每年4月 全國愛國衛生月
0407 世界衛生日
0411 世界帕金森病日
0415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0422 世界地球日
0425 全國預防接種宣傳日
5月5第一個周二世界哮喘日
0515 全國碘缺乏病宣傳日
0516 國際牛奶日
5月第三個星期日全國助殘日
0520 中國母乳喂養日
全國學生營養日
0531 世界無煙日
0605 世界環境日
0606 全國愛眼日
0626 國際禁毒日
0910世界預防自殺日
0916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0920 全國愛牙日
0927 世界旅遊日
9月第3個周末 世界清潔日
9月最後周日 世界心臟日
9月第四周周日 國際聾人節
1008 全國高血壓日
10月第二周周三國際減災日
1010 世界精神衛生日
居室衛生日
1012 世界關節炎日
1013 世界保健日
1011 世界鎮痛日
10月第3周 中國鎮痛周
1015 國際盲人節
1022 世界傳統醫葯日
1027 世界骨質疏鬆日
1028 全國男性健康日
11月第一周全國食品衛生宣傳周
1114 世界糖尿病日
11月第三周周三世界慢阻肺日
1201 世界艾滋病日
1203 世界殘疾人日
1215 世界強化免疫日
2006年第十一屆全國愛眼日主題「防盲治盲,共同參與」
2006年第十九個世界無煙日,主題「煙草吞噬生命」
2006年第八個世界哮喘日主題「滿足哮喘患者的需要」
2006年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主題是 :同樣的權利,同樣的健康 -- 關注流動兒童預防接種
2006第十二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主題是:合理飲食、預防癌症
2006世界衛生日主題:通力合作,增進健康
2006年世界結核病日主題:防治結核 堅持不懈
2006年世界睡眠日主題是:健康睡眠進社區
2006年3月9日第一個世界腎臟日主題:「關愛健康、呵護腎臟——及早診斷、積極預防」
2006年第七次全國愛耳日主題:預防聽力損傷和耳聾,人人享有健康聽力
2006年國際麻風節,主題:「情系麻風病患者,溫暖困難群體」
6、一年中哪些健康主題日
1月最後一個周日國際麻風日
0204 世界抗癌日
0303 中國愛耳日
0321 世界睡眠日
0322 世界水日
0323 世界氣象日
0324 世界結核病防治日
每年4月 全國愛國衛生月
0407 世界衛生日
0411 世界帕金森病日
0415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0422 世界地球日
0425 全國預防接種宣傳日
5月5第一個周二世界哮喘日
0515 全國碘缺乏病宣傳日
0516 國際牛奶日
5月第三個星期日全國助殘日
0520 中國母乳喂養日
全國學生營養日
0531 世界無煙日
0605 世界環境日
0606 全國愛眼日
0626 國際禁毒日
0910世界預防自殺日
0916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0920 全國愛牙日
0927 世界旅遊日
9月第3個周末 世界清潔日
9月最後周日 世界心臟日
9月第四周周日 國際聾人節
1008 全國高血壓日
10月第二周周三國際減災日
1010 世界精神衛生日
居室衛生日
1012 世界關節炎日
1013 世界保健日
1011 世界鎮痛日
10月第3周 中國鎮痛周
1015 國際盲人節
1022 世界傳統醫葯日
1027 世界骨質疏鬆日
1028 全國男性健康日
11月第一周全國食品衛生宣傳周
1114 世界糖尿病日
11月第三周周三世界慢阻肺日
1201 世界艾滋病日
1203 世界殘疾人日
1215 世界強化免疫日
2006年第十一屆全國愛眼日主題「防盲治盲,共同參與」
2006年第十九個世界無煙日,主題「煙草吞噬生命」
2006年第八個世界哮喘日主題「滿足哮喘患者的需要」
2006年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主題是 :同樣的權利,同樣的健康 -- 關注流動兒童預防接種
2006第十二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主題是:合理飲食、預防癌症
2006世界衛生日主題:通力合作,增進健康
2006年世界結核病日主題:防治結核 堅持不懈
2006年世界睡眠日主題是:健康睡眠進社區
2006年3月9日第一個世界腎臟日主題:「關愛健康、呵護腎臟——及早診斷、積極預防」
2006年第七次全國愛耳日主題:預防聽力損傷和耳聾,人人享有健康聽力
2006年國際麻風節,主題:「情系麻風病患者,溫暖困難群體」
7、一年十二個月的養生秘籍有哪些?
1月養腎防寒
養生原則:秋冬養陰、養腎防寒。
1月應注意鍛煉:多散步、慢跑等,同時應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飲食宜忌:合理進補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多吃羊肉、狗肉、雞肉、甲魚、核桃仁、大棗、龍眼肉、山葯、蓮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補脾胃、溫腎陽、健脾化痰、止咳補肺的功效。當然體質偏熱、易上火的人士應注意緩補、少食為好。忌一切寒涼之物,如冰激凌、生冷食品。
2月補水春捂
養生原則:春夏養陽、適當春捂。
起居:「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立春以後氣候仍然乾燥,補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飲食宜忌:宜多食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忌辛辣之物。春季陽氣初生,2月應該吃些辛甘發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為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飲食調養要投臟腑所好。
3月晚睡早起 食甜養肝
養生原則:春夏養陽、春養肝。
起居:春天萬物復甦,3月應該晚睡早起,散步緩行,這樣可以使精神愉快、身體健康。
飲食宜忌:多食甜,如大棗、鍋巴、山葯、韭菜、菠菜、薺菜、雞肉、雞肝等。少食酸,如西紅柿、檸檬、橘子等。春季適當多吃能溫補陽氣的食物。唐代葯王孫 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春天應肝,肝氣旺可傷脾,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養脾。
4月調陰陽
養生原則:補腎、調節陰陽。
養生關鍵:為保持心情舒暢,選擇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運動為宜,如踏青、做操、打太極拳等。飲食調攝方面,須定時定量,防暴飲暴食。
飲食宜忌:多食菠菜、薺菜、蔥、水果、山葯、枸杞、兔肉,少吃辛辣、油膩、大寒之物,如辣椒、肥肉、海魚、海蝦等。推薦吃山楂枸杞燜兔肉,用山楂、山葯各30克,枸杞子15克,兔肉500克,紅棗4個,一起燉煮。
5月關注心臟
養生原則:中醫理論認為,「立夏」前後利於心臟的生理活動。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
精神調養:「立夏」之際,從精神上應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暴喜暴怒傷及心陽。
飲食宜忌:宜多食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絲瓜、水芹、黑木耳、藕、胡蘿卜、西紅柿、西瓜、山葯等。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助熱之品,如動物脂肪、海腥魚類、生蔥、生蒜、辣椒。
6月晚睡早起
養生原則:注意增強體質,避免季節性疾病和傳染病的發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
養生關鍵:要晚睡早起,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運行。
飲食宜忌:飲食清補為原則。宜吃蔬菜、豆類、水果等,如菠蘿、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綠豆、赤豆等。忌辛辣油膩之品,如羊肉、牛肉、豬肉、辣椒、蔥、姜等。推薦多吃冬瓜薏米粥,因為冬瓜清熱利濕。
7月勞逸結合 保護陽氣
養生原則:保護陽氣。
養生注意:對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並加強室內通風,尤其在悶熱的天氣中要注意使用物理降溫。還要注意飲食衛生,防止腸道傳染病。暑天防中暑是非常重要的。體力勞動者、室外工作的人員此時應多飲水。
飲食宜忌:飲食應以清淡為主,蔬菜應多食綠葉菜及苦瓜、黃瓜等,水果則以西瓜為好。忌辛辣油膩之品。
8月神志安寧
養生原則:防暑降溫。
養生注意:「秋老虎」屬溫燥,損害人體的津液,容易出現皮膚乾燥、眼乾、咽干、少津液、小便黃、大便秘結等症狀。老年人在此時還易發心腦血管意外。
精神調養:「立秋」後的精神調養應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起居:生活上應開始「早卧早起,與雞俱興」。
9月陰平陽秘 防秋燥
養生原則:陰陽平衡、陰平陽秘。
養生注意:登山能使心情愉快,還可鍛煉身體。防秋燥也非常關鍵。
飲食宜忌:宜多食西洋參、沙參、百合杏仁、川貝、冬瓜、黃瓜、蘿卜、梨等。還可用蔥白、生薑、豆蔻、香菜預防治療感冒。推薦喝梨粥,洗凈兩個梨後連皮帶核切碎,加粳米100克煮粥。
忌食:魚蝦、海腥,如帶魚、螃蟹、蝦類、韭菜、辣椒等。
10月控情緒 養陰精
養生原則:秋冬養陰。秋季必須保養體內陰氣,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
精神調養:要注意控制情緒,避免傷感,多做開心喜好之事,保持良好的心態,平安度過秋季。秋對應的臟器是肺,所以此時要防燥邪之氣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精。
飲食宜忌:宜適當多食芝麻、糯米、粳米、蜂蜜,雞、牛肉、魚、大棗、山葯等以增強體質。少吃蔥、姜、蒜、辛辣之品。
11月早卧晚起 保護陽氣
養生原則:養精蓄銳、增強體質。
精神調養:精神養生在十一月應做到精神安靜,保護陽氣,不過度消耗陰精,要保持良好的心態。
起居:生活中做到早卧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背部保暖,這樣,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穿著也應注意保暖。飲食上遵循「秋冬養陰」的原則。
飲食宜忌:多吃牛肉、羊肉、烏雞、豆漿、牛奶、蘿卜等。少食寒性之品,如海鮮等。
12月適度進補 動靜結合
養生原則:「因人、因時、因地」進補。
養生重點:養宜適度、動靜結合。精神上要積極向上,保持樂觀。如體質弱、消化功能差的人,要選擇「慢補」,適當多吃「當歸羊肉湯」等,還要多吃蔬菜,切忌過補、急補。體質好的人則要「平補」,不要過食油膩之品,以防產生內熱而誘發疾病。飲食宜忌:可多吃羊肉、牛肉、芹菜、白蘿卜、土豆、大白菜、菠菜、蘋果、桂圓等。忌生冷,如海鮮等大寒之品及冷飲。
8、10月後天氣轉涼,養生謹記哪「3不吃2不做」,身體健健康康?
首先天氣轉涼之後,我們第1件應該注意的是,是千萬不能洗涼水澡,因為本身就已經進入深秋了,這時寒風刺骨如果還洗涼水澡的話,那麼很容易造成我們體內寒氣淤積過多,給健康埋下嚴重的隱患。第2件注意的就是千萬不要憂慮,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講,經常憂慮會使我們體內調節失衡,那麼在比較冷的天氣,如果體內調節失衡,也會使寒氣入體。除此之外,在天氣轉涼之後,還有三不吃:
1、過於生冷的東西不要吃
臨近冬季本來就非常寒冷,如果這個時候再吃一些生冷的東西,會使我們體內的寒氣增加,長時間使用的話,會給健康留下很嚴重的隱患,因為體內經常存有寒氣,會引發很多不便於治療的疾病,所以無論再喜歡,也不要吃過於生冷的東西。
2、不要吃辛辣的東西
由於深秋本來就容易讓我們的身體火氣增大,也就是說我們身體容易上火,這個時候在吃過於辛辣的東西的話,那麼只能使這種狀態加劇,因為辛辣的東西在五行當中屬火,經常吃辛辣的東西本就讓我們容易上火。
3、不要吃太過油膩的食物
最後太過油膩的食物我們也不應該吃,比如說天氣轉涼以後,很多人喜歡到火鍋店去吃一些大魚大肉類的火鍋,其實這對我們身體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因為高油脂的攝入非常不利於我們秋天降火,深秋的時候應該以潤燥食物為主。
9、健康日有哪些?
1月最後一個周日國際麻風日
0204 世界抗癌日
0303 中國愛耳日
0321 世界睡眠日
0322 世界水日
0323 世界氣象日
0324 世界結核病防治日
每年4月 全國愛國衛生月
0407 世界衛生日
0411 世界帕金森病日
0415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0422 世界地球日
0425 全國預防接種宣傳日
5月5第一個周二世界哮喘日
0515 全國碘缺乏病宣傳日
0516 國際牛奶日
5月第三個星期日全國助殘日
0520 中國母乳喂養日
全國學生營養日
0531 世界無煙日
0605 世界環境日
0606 全國愛眼日
0626 國際禁毒日
0910世界預防自殺日
0916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0920 全國愛牙日
0927 世界旅遊日
9月第3個周末 世界清潔日
9月最後周日 世界心臟日
9月第四周周日 國際聾人節
1008 全國高血壓日
10月第二周周三國際減災日
1010 世界精神衛生日
居室衛生日
1012 世界關節炎日
1013 世界保健日
1011 世界鎮痛日
10月第3周 中國鎮痛周
1015 國際盲人節
1022 世界傳統醫葯日
1027 世界骨質疏鬆日
1028 全國男性健康日
11月第一周全國食品衛生宣傳周
1114 世界糖尿病日
11月第三周周三世界慢阻肺日
1201 世界艾滋病日
1203 世界殘疾人日
1215 世界強化免疫日
2006年第十一屆全國愛眼日主題「防盲治盲,共同參與」
2006年第十九個世界無煙日,主題「煙草吞噬生命」
2006年第八個世界哮喘日主題「滿足哮喘患者的需要」
2006年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主題是 :同樣的權利,同樣的健康 -- 關注流動兒童預防接種
2006第十二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主題是:合理飲食、預防癌症
2006世界衛生日主題:通力合作,增進健康
2006年世界結核病日主題:防治結核 堅持不懈
2006年世界睡眠日主題是:健康睡眠進社區
2006年3月9日第一個世界腎臟日主題:「關愛健康、呵護腎臟——及早診斷、積極預防」
2006年第七次全國愛耳日主題:預防聽力損傷和耳聾,人人享有健康聽力
2006年國際麻風節,主題:「情系麻風病患者,溫暖困難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