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易經 簡易不易容易 簡易,變易與不易,易經中的養生
中華民族最古老的經典著作--《易經》,是中國哲學思想的起源,無論是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之中的道,還是孔子的"吾道一以貫之"中的道,都來源於《易經》中最基本的的思想,那就抄是:一陰一陽之謂道。
國學大師-李-冠-論解釋《易經》是中國最古老、最深邃的經典,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縱覽幾千年中華文明史,易學始終貫穿於中國文化脈絡之中,大到安邦治國,兼濟天下,小到獨善其身,明達君子之志,歷代大儒無不躬身研易。
2、如何從易經中參透養生之道?
其實給我的感覺是,整部易經講的都是陰陽的道理,一陰一陽之謂百道,都是處在不同環境下的陰陽,六十四卦變化萬千,道度理無窮。對於身體上的調理,就是要滿足自己對陰陽的需要,在不同的壞境下,調整自己陰陽的平內衡,使自己適應環境。陰陽是萬事萬物,所以可以採用的方法也是多樣容的。
3、易經筋的養生機理是什麼?
易經筋獨特的「抻筋拔骨」運動形式知,可使肌肉、筋骨在動勢柔、緩、輕、慢的活動中,得到有意識的抻。拉、收、伸,長期練功,會使肌肉、韌帶富有彈性道,收縮和舒張能力增強,從而使其營養得到改善。同時,使全身經絡、氣血通暢,五臟六腑調和,內精神充沛,生命力旺盛。當然,必須長期鍛煉才能收到內則五臟敷華,外則肌膚潤澤,容顏光彩,耳目聰明,老當益壯的功效容。
4、曾仕強:易經從四個方面告訴你如何正確養生
要維持氣血的平衡:氣屬於陽百,血屬於陰,那麼我們要度維持陰陽平衡,氣和血的平衡當然要保持。氣是構成問人體最基本的物質,血則具答有營養和滋潤全身的作用。氣虛可導致血虛,血虛無以載氣。所以版氣血的平衡對於身體健康的意權義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