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小滿養生簡訊

小滿養生簡訊

發布時間:2020-07-27 00:33:53

1、今天小滿,小滿到底是什麼意思?專業的都來說說~

夏熟作物籽粒開始灌漿飽滿未成熟,故稱「小滿」。小滿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第八個節氣,通常在每年5月18日或5月20或21或22日,此時太陽在黃經60°。
我國古人根據對大自然的觀察,將「小滿」分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意思是說小滿節氣中,苦菜花呈現出秀麗景色;喜陰的一些草類開始枯死;麥子快要到收獲的季節。
從氣候特徵來看,小滿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相繼進入夏季,南北溫差進一步縮小,降水進一步增多,自然界的植物都比較豐滿和茂盛。小滿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日均氣溫在22攝氏度以上,進入了氣象意義上的夏季。由於氣溫升高很快,人體難以適應,要特別注意養生調節。
小滿時節,在農事活動上,我們需防治蟲害、預防暴雨;在養生問題上,我們應避免過量進食生冷食物。

2、小滿養生要注意什麼

1、少熬夜
由於小滿節氣後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疲勞。如果長期熬夜,造成人的生理機體和新陳代謝系統的紊亂,導致內熱上火,很容易引起便秘、口腔潰瘍、咽痛等上火症狀。所以,在炎炎夏日預防內熱的有效方式,就是規律作息,避免熬夜。
2、穿衣講究
小滿過後,氣溫逐漸升高,此時的著裝宜寬松舒適,不僅活動方便,而且通風透涼,有利於散熱。一般來說,服裝覆蓋身體面積越小,體溫散失越快,但在炎熱的夏季,不要誤以為穿的越露就會越涼快,因為只有當外界氣溫低於皮膚溫度時,暴露才會有涼快感。當外界氣溫高於皮膚溫度時,暴露面積不宜超過人體總表面積的25%,否則熱輻射就會侵入皮膚,反而更熱。
3、避免受寒
小滿後氣溫明顯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會較涼,氣溫日差仍較大,尤其是降雨後氣溫下降更明顯,所以要避免貪圖涼快而著涼受風,尤其是晚上睡覺時。否則寒濕邪氣停留肌膚,郁而化熱,易引起風疹、濕疹等皮膚疾病;駐留關節,容易引發各類風濕性疾病等。雖然現在一般不會在石頭或冷地上睡覺了,但空調、涼席、冷水澡、短裙等所帶來的寒濕未必就小。若不慎受濕寒,可通過運動或熱水澡將濕邪祛除。
4、慎洗冷水澡
小滿之後,也是因為天氣漸熱的原因,許多人喜歡用洗冷水澡。對此,專家特別提醒說,冷水澡雖好,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的,如體質弱者或患有高血壓、關節炎者就不宜洗冷水澡,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
5、少吃冷食
進入小滿後,氣溫不斷升高,人們往往喜愛用冷飲消暑降溫,但冷飲過量會導致腹痛、腹瀉等病症。此時進食生冷飲食易引起胃腸不適而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由於小兒消化系統發育尚未健全,老人臟腑機能逐漸衰退,故小孩及老人更易出現此種情況。因此,飲食方面要注意避免過量進食生冷食物。
6、不要亂發脾氣
天熱人易出汗,而中醫向來視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自然易消耗心臟陰液,導致心陽更加虛亢,人也會覺得疲累,這叫「壯火食氣」,也就是火太壯會消耗掉我們身體里的氣。因此,在夏季這種暑氣當道的氣候條件下,需要時時關注心火對人體的傷害。首先,就是不要亂發脾氣,火上澆油。《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也提到「使志無怒」,就是要人注意不要因為心情煩躁而濫發脾氣。「使氣得泄,若所受在外」,要氣之宣洩平和、暢達,如其所受在外―樣舒暢。

3、小滿養生應做哪些運動

小滿養生應該怎麼做
起居養生
小滿後氣溫明顯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會較涼,氣溫日差仍較大,尤其是降雨後氣溫下降更明顯,因此要注意適時添加衣服,尤其是晚上睡覺時,要注意保暖,避免著涼受風而患感冒。同時也應當順應夏季陽消陰長的則律,早起晚睡,但要保證睡眠時間,以保持精力充沛。
情志養生
小滿時風火相煸,人們也易感到煩躁不安,此時要調適心情,注意保持心情舒暢,胸懷寬廣,以防情緒劇烈波動後引發高血壓、腦血管意外等心腦血管病。此時可多參與一些戶外活動如下棋、書法、釣魚等怡養性情,同時也可在清晨參加體育鍛煉,以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為宜,不宜做過於劇烈的運動,避免大汗淋漓,傷陰也傷陽。
飲食養生
飲食方面,進入小滿後,氣溫不斷升高,人們往往喜愛用冷飲消暑降溫,但冷飲過量會導致腹痛、腹瀉等病症。此時進食生冷飲食易引起胃腸不適而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由於小兒消化系統發育尚未健全,老人臟腑機能逐漸衰退,故小孩及老人更易出現此種情況。因此,飲食方面要注意避免過量進食生冷食物。
另外,小滿後不但天氣炎熱,汗出較多,雨水也較多,飲食調養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常吃具有清利濕熱、養陰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黃瓜、黃花菜、水芹、荸薺、黑木耳、胡蘿卜、西紅柿、西瓜、山葯、鯽魚、草魚、鴨肉等,忌吃膏粱厚味、甘肥滋膩、生濕助濕的食物,當然也可配合葯膳進行調理,還可以常飲些生脈飲以益氣生津。

4、小滿如何養生

小滿養生方法如下:
1、切記夏不坐木
小滿之後,盡量少坐戶外木椅。由於氣溫升高,雨水增多,久置露天的木質椅凳會因露打雨淋含較多水分,雖然表面乾燥,但經太陽一曬,便會散發潮氣。長久坐在上面,容易誘發皮膚病、痔瘡、風濕和關節炎等。如果想曬曬太陽或稍作休息,坐時別忘加層墊子。
2、不要過量進食生冷食物
進入小滿後,氣溫不斷升高,人們往往喜愛用冷飲消暑降溫,但冷飲過量會導致腹痛、腹瀉等病症。此時進食生冷飲食易引起胃腸不適而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由於小兒消化系統發育尚未健全,老人臟腑機能逐漸衰退,故小孩及老人更易出現此種情況。因此,飲食方面要注意避免過量進食生冷食物。
3、慎洗冷水澡
小滿之後,也是因為天氣漸熱的原因,許多人喜歡用洗冷水澡。對此,專家特別提醒說,冷水澡雖好,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的,如體質弱者或患有高血壓、關節炎者就不宜洗冷水澡,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
4、穿衣有講究
小滿過後,氣溫逐漸升高,此時的著裝宜寬松舒適,不僅活動方便,而且通風透涼,有利於散熱。一般來說,服裝覆蓋身體面積越小,體溫散失越快,但在炎熱的夏季,不要誤以為穿的越露就會越涼快,因為只有當外界氣溫低於皮膚溫度時,暴露才會有涼快感。當外界氣溫高於皮膚溫度時,暴露面積不宜超過人體總表面積的25%,否則熱輻射就會侵入皮膚,反而更熱。
5、不宜赤膊貪涼
悶熱的夏天,有些人總喜歡光著脊樑,以為這樣涼快,其實未必如此。從生理角度分析,人的體溫調節不僅靠皮膚蒸發,而且還靠皮膚輻射等。據測定,在氣溫18-28攝氏度的環境里,人體體溫的70%靠皮膚輻射、對流和傳導散熱;氣溫達到35攝氏度時,體溫主要靠皮膚蒸發散熱;當氣溫繼續升高時,皮膚不但不能通過輻射方式散熱,還會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所以,如果這時赤膊,就容易吸收熱量,非但不涼快,反而會感到更加悶熱。
6、多吃素食
進入「小滿」後,氣溫不斷升高,飲食調養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可常吃具有清利濕熱、養陰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黃瓜、黃花菜、水芹、荸薺、黑木耳、胡蘿卜、西紅柿、西瓜、山葯、鯽魚、草魚、鴨肉等,忌吃肥膩油煎等容易生濕助濕的食物。
7、多吃點「苦」
天熱吃「苦」,勝似進補。一到夏天,因為炎熱,很多人會食慾不振。而苦味菜勝在「入心經而降心火,去心火而神自安」,人的味蕾對苦味比較敏感,而且吃了苦食可以瀉火解暑,健脾開胃,增加食慾,促進消化,正是一舉多得。
8、陰雨天切忌光腳穿鞋
陰雨天的溫度和濕度都適合真菌的繁殖,如果不注意的話,人就容易患上皮膚病或使原有的皮膚病發作。盡管陰雨天是容易患上皮膚病的天氣,但如果做好准備工作,還是可以將患病幾率降低的。
例如,在陰雨天時如果皮膚沾到了雨水,不論雨水是否干凈,都要及時將雨水擦拭掉,有條件時要盡快用干凈的清水沖洗皮膚。陰雨天最好不要光腳穿鞋子,也最好不要穿露腳趾的鞋子,盡量穿著透氣性好的鞋子和襪子。尤其是腳部有皮膚病的人,要遠離雨水的侵襲,晚上回家要用溫熱的水洗腳。
9、少吃辛辣肥膩、生濕助濕的食物
小滿過後,雨水漸多,空氣滋潮濕熱,皮膚蘊濕生熱,容易引起風疹、風濕疹、汗斑、濕疹、濕性皮膚病、足癬等,《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篇》說:「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所以在飲食方面要少吃辛辣肥膩、生濕助濕的食物。
因此,諸如動物脂肪、海腥魚類、酸澀辛辣、性屬溫熱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蔥、生蒜、生薑、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魚、蝦、蟹各種海鮮發物、牛、羊、狗、鵝肉此類的美味,要在小滿節後適當節制攝取,避免誘發各種皮膚病,從源頭做到「防熱防濕」,「未病先防」。
10、多吃利尿的食物
其實,有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有保健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甚至還可起到美容的效用。
11、多做運動要早起
此節氣積極進行體育運動,提高身體素質也是很有心要的。我們應當順應陽消陰長的則律,鍛煉者應當早起晚睡,早晨鍛煉最好在清晨。鍛煉項目以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為宜。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不宜做過於劇烈的運動,應當以剛出汗為度。鍛煉時間不宜過長,在間歇時,可飲淡鹽水或清涼退暑飲料(綠豆湯、果汁、金銀花水等)。鍛煉後,應用溫水洗澡。浴後,進行5~6分鍾自我按摩,並躺下歇息片刻,達到消除疲勞的效果。
12、多進稀食有利補養
專家指出,多進稀食是夏季飲食養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進餐時食粥,午餐時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在煮粥時加些荷葉,稱荷葉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13、給自己製造一個出汗的機會
我們白天幾乎都在有空調的環境中待著,身體出的汗肯定不會太多,而出汗又是最好的排毒方式,而且還能加強新陳代謝。因此,現代人,尤其是辦公室白領最需要的就是給自己創造一個出汗的機會。夏天睡覺時,能不開空調就盡量不開空調,甚至連電風扇都不開。

5、小滿養生要注意哪些 小滿養生注意三要點

⒈夏為暑熱,夏季歸於五臟屬心,適宜清補。而心喜涼,宜食酸,比如可常吃些小麥製品,之外可適當多食些豬肉、李子、桃子、橄欖、菠蘿、芹菜等。中醫注重天人合一,陰陽互補,因此人們在夏天以多吃些以性寒涼味酸食物為宜,盡量不吃辛辣溫燥之物。不過應注意生食冷飲不宜過度,以免傷及人體內的正氣而誘發疾病。
⒉小滿之後,就會明顯感覺到日長夜短了,隨著氣溫的升高,人體新陳代謝很是旺盛,身體熱量的消耗也是極大的,這個時候很容易造成疲勞現象,對於上班族來說,熬夜會讓人產生內熱,這樣的內熱和外面溫度高的外熱相交加,很容易引起便秘、口腔潰瘍、咽痛等上火的症狀。
因此這個時候要注意飲食,還要避免熬夜,保持心情的舒暢,有壓力的時候,盡快的疏導,防止身體內熱的產生。當上火很是嚴重的時候,會發生情緒的波動,嚴重的時候是會引起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因此,在小滿時節,是可以多參加戶外活動的,例如釣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釣魚的時候,是可以訓練一個人耐心的,也是可以怡養性情的,當然也可以參加一些體育鍛煉,例如慢跑、太極等,這些都是很好的防止上火的運動。最主要的就是不能做出太過於激烈的運動,避免出現大汗淋漓的情況,這樣既能夠傷陰也會傷陽的。
⒊中醫祛濕是可以通過健脾來實現,因為脾主運化,喜燥惡濕,如果身體為濕所困,則運化失常,表現為大便稀溏,腹滿腹漲,不思飲食等,這病機為濕邪困脾,所以要健脾祛濕。在治療上應該遵循疏風祛濕,清瀉血熱為原則。例如可以在小滿過後,多喝鯽魚煲的湯,因為鯽魚屬於性甘平的魚類,補充營養卻不會上火,有助於健脾去濕,並且含有豐富的營養,對於夏天濕氣較重的朋友是適合食用的。
除此之外,在飲食上對於皮膚病人,大多是食用清爽清淡的素食,例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絲瓜、黃瓜、黑木耳、胡蘿卜、芹菜、藕、山葯、西紅柿、草魚等等,這些食物是有清利濕熱的功效;而對於胡椒、辣椒、桂皮、生薑、生蒜、茄子、蘑菇、海魚、蝦、蟹這些有助於生濕助濕、酸澀辛辣的食物要盡量少吃。

6、小滿時節應該如何養生?

在飲食方面要注意避免過量進食生冷食物。睡覺注意保暖 小滿後氣溫明顯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氣溫日差仍較大,仍然比較涼。尤其是降雨後氣溫下降更明顯。因此在小滿時節,要注意適時添加衣服,尤其是晚上睡覺回時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因貪涼而涼受風感冒。同時也應當順應夏季規律,保證睡眠時間,保持精力充沛。
適當多食些豬肉、李答子、桃子、橄欖、菠蘿、芹菜等。

7、小滿未病先防,清熱除濕正當時,小滿節氣應該如何進行養生?

小滿是一個用農作物生長時令來命名的節氣,在小滿期間氣溫會明顯增高,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會進入夏季,同時降水也會逐步增加。那麼,在小滿節氣我們應該如何養生?

小滿是未病先防好時節?專家:不宜教條化

如果說立夏時不少地區還乍暖還寒,那麼到了小滿,國內更多地區的人們或許已經初步感受到了炎夏的威力。

醫生指出,小滿時節還處於春夏時節,只能說剛進入了夏季的早期,這時候只需要將養生原則調整到符合夏季氣候特點即可。

「小滿這個節氣與農作物生長種植相關,就養生而言可以說和立夏以及後續的芒種沒有太明顯的區別。因此,建議大家沒必要把小滿、芒種這樣的節氣當作養生的分水嶺,並不是說小滿之前的養生原則、養生食譜到小滿以後就沒用,並不是這樣的。養生不需要分得這么細致和絕對,否則養生反而會受到太多制約,顯得不合理和不科學。」

網路上也有這樣的說法:小滿是未病先防的好時節,因此尤其要注意疾病的預防。

對此,醫生認為,未病先防是需要貫穿全年每個季節每個節氣的養生原則,而並非僅僅是小滿時節的養生重點。「其實一年四季都是治未病的最佳時節,並不僅僅小滿才是。比如說『春傷於風,夏生飧泄』,也就是說春天防治風邪的侵襲,到了夏季就能起到預防腹瀉的作用。『夏生飧泄,秋必痎瘧』,為了預防秋季的瘧疾,夏季就要預防中暑,等等。」

在小滿時節,特別是南方地區的人們,尤其需要根據氣溫變化適時增減衣物並避免淋雨和涉水,萬一淋雨應及時換上乾衣,並飲用薑茶驅寒。

其次,飲食方面應該逐步轉化為夏季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同時可以適當吃一些消熱利濕的食物,如赤小豆、綠豆、荷葉等,可以煮一些綠豆粥、荷葉茶等日常飲用。

8、小滿養生3不吃,比吃什麼都補

小滿養生,三不吃,熱養人,才能排濕、利尿。
一不吃生冷,秋季少痎瘧

《內經》說:夏傷於暑,秋必痎瘧。意思是,你夏季吃生冷,害了暑熱的病,秋天就會有痎瘧。凡去看中醫的人十有八九會聽到「少吃生冷,多喝熱水」之類的醫囑吧,即便是你發燒的時候,那也沒有醫生會讓你多喝冷飲吧?可見生冷食物從古代以來就是不適宜人類食用。因為人類不是冷血動物,人的消化系統也宜暖而不宜寒。而使用當今市場上大量的冷飲、生菜、水果都會導致「寒」的結果,而寒則血凝。
二不吃燥熱,慢病少復發
患慢性病者食用燥熱食物,會導致病情加重。 燥熱的食物是什麼呢?一方面是食材本身是熱性的:比如羊肉、榴槤、胡椒、薑片等,另一方面是烹飪方法是熱性的:煎、炸、烤。 夏季本身氣溫高,還食用這些熱性食物,會使人燥不能忍,還會引起消化道和泌尿道一些病症。對一些慢性病人,還會引起便秘、痔瘡、腸脹氣、尿少、尿痛、腎痛等,吃太多還會引起口角炎、咽炎、結膜炎、痱子、中暑等。所以夏季要遠離這些燥熱的東西。
三不吃肥膩,遠離淤堵和腫瘤
中醫的肥甘厚膩之品,屬於甜味、油膩性食物。從臨床研究來看,甘味食物即澱粉類、糖類食物,攝入過量易導致胃癌;肥肉、油脂等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能促發乳腺癌、結腸癌、直腸癌和胰腺癌。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腫瘤屬於積證的范疇,《內經》認為,積證就是津液、淤血的凝滯,而肥厚飲食,容易助濕生痰,無疑會加重這些病理產物的凝聚。

與小滿養生簡訊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