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教養生修煉的方法是什麼?
據元代李道純的統計,當時流傳的養生修煉方法有三千餘種,而道書上記載的大約只有二百種,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十大類。
1、導引按摩類
這一類功法是以健身強體為目的的動功,包括導引術、按摩術、點穴術、叩齒法、鼓漱咽津法、鳴天鼓、干梳頭、乾洗臉、揉耳運目、仙鶴點水、擦腳心、兜外腎、自發動、周身拍打等等。多以動搖肢體為門徑,與服氣、存思配合,組成系列功法。
馬王堆導引術(資料圖圖源網路)
2、吐納行氣類
這類功法是以調煉呼吸為門徑,達到精滿、氣足、神旺的延年益壽效果,並能發放內氣利他濟人。這類方法包括采氣、食氣、閉氣、煉氣、布氣(發氣)、胎息、調息、六字訣等。大體可歸為服食外氣、吞咽元氣、存思服氣、調動內氣等四種。
3、意念修煉類
我國道教氣功,除「內丹」堪為不二法門,「行氣」久稱一樹奇葩,其他如守一術、虛靜術、存神、內觀、定觀、冥想、守中、默念、坐忘、守竅、存思術等等,方法尚多;而這些方法歸結到一點,不外以意念修煉為主,所以,可一言以蔽之為「意念修煉」,並從而與「內丹周天」、「吐納行氣」鼎足而三。
教氣功:十二段錦(資料圖圖源網路)
道教三大類功法足以概括我國氣功中的一切靜功,其中「行氣」以呼吸修煉為主,「意念修煉法」以意念修煉為主;然而兩者卻又不是河水不犯井水,涇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輔相成。「行氣」功法常須藉助意念活動進行配合,而「意念修煉法」也少不了呼吸的參與,只不過是各有專攻,側重不同罷了。而「內丹」之術則綜合「呼吸」、「意念」,嫁接孕育,另展奇姿,從而成為我國氣功中的千古絕招。
4、內丹周天類
這是指以自身先天精氣神為「葯物」,而在體內煉「丹」的系統修煉方法。在道教修煉諸法中,內丹的理論最稱精湛,方法最為周密成熟,堪稱道教氣功的代表、精髓。內丹的流派分為南宗、北宗、中派、西派、東派、三豐派、青城派;修煉的方法有十多種,但皆以性命二字為綱宗。就修煉的順序來說,有修性自然了命的頓法,亦有先修性後修命及先修命後修性的漸法。
修性自然了命的頓法,亦稱「上品丹法」、「最上一乘」,是煉神之道與禪宗之禪的融合,入手即逕直煉神還虛,絕情忘念,明心見性。
內經圖(資料圖圖源網路)
先修性後修命,為全真道北宗所倡。此法從除情去欲、收心止念、明心見性入手,至念住心息,再依次了徹命功。這種丹法的修習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百日築基,煉精化氣,亦稱為小周天;第二階段為十月養胎,煉氣化神,亦稱為大周天;第三階段為三年哺乳,練神還虛;第四階段為九年面壁,練虛合道。
先修命後修性,為南宗所倡。其法從鍾呂派內丹的傳統方法入手,守竅調息,循序煉精化氣,練氣化神,煉神還虛,至煉神階段,參究禪宗性理,以「打破虛空為了當」。
從修煉方式講,內丹又分為清修、雙修二派。清修派主張陰陽具足自身,只可自己清修,這是內丹的主流。雙修派認為陰陽分具於異性之身,主張男女合修,取葯於「同類彼法」。這類方法實屬秦漢以來房中術的進一步發展。道教還認為,男女生理不同,故煉丹的方法應有所區別。宋元以來,出現了不少「女丹」的修煉方法,一般都從意守膻中「煉體」入手。
5、辟穀斷食類
辟穀亦稱「卻谷」、「休糧」、「絕粒」、「斷谷」等,即在一段時間內,乃至長期不食蔬谷和煙火食。我國辟穀起源很早,並不是有了道教以後才有辟穀的。道教興起後,接過辟穀之法,不僅把辟穀實踐推向縱深,而且還予理論上賦予一種神秘色彩。辟穀大略可分為辟穀後服氣、辟穀後飲水、辟穀後服食葯物三種,其中辟穀服葯法有百種之多。這三種辟穀法,一般都與服氣等類靜功配合。
6、滋補服食類
這類養生修煉方法又稱為「服餌」、「服食」。所服之物大體可分為草本金石類葯物。道教宣揚服食用金石等煉成的丹葯可長生成仙,已被實踐證明屬謬誤之談。但所服草木之類葯物,多有滋補作用,服食得當,當非無益。比如適量的服食大棗、靈芝、胡麻、五加皮、茯苓、枸杞、松脂、五味子、人參、乾地黃等對人均有滋補作用。
道士煉丹(資料圖圖源網路)
7、房中養生類
此法因議論不一,在此不再論述,望見諒。
8、起居攝生類
道家養生修煉之術,除內丹、行氣、存思、服餌、房中、導引等法之外,還包括心身兩方面的養生之道,涉及行止坐卧、生活起居、飲食、語言、情緒等方面的雜修之法,這就是起居攝生類修煉法,可謂博大精深,網羅無遺。它包括四時調養法、情緒調攝法、飲食調養法、起居調養法等。
9、香湯沐浴類
在多種多樣、異彩紛呈的道教修煉方法中,還有一類不被外界注意,但在養生修煉中確有一定特殊作用的養生修煉法,這就是香湯沐浴。所謂「香湯」,就是調進各種芬芳葯料的溫熱洗澡水。香湯沐浴的作用不僅在於洗凈身體,滌盡垢膩,並且還在於藉助洗滌身垢的啟發影響,反過來對潔凈內心起到一定的作用。人的神氣自然清朗,有利於養生修煉。道教作道法之前,皆當香湯沐浴,自有一定的道理。
香湯沐浴(資料圖圖源網路)
沐浴的香湯常用五種香湯。所謂「五香」,就是白芷、桃皮、柏葉、零陵、青木香五種香葯或香料的總稱。其中白芷含有多量揮發油,味芳香,據道教密傳,有避邪和去三屍的作用。桃皮是桃樹去掉栓皮後的樹皮,因其皮含柚皮素、香橙素等,所以氣味芳香,具有較強的健腦醒腦作用,且可以殺諸瘡蟲,止息痧氣。柏葉,則具有輕身益氣,令人耐寒暑、去濕痹、止飢的作用。零陵香,對心腹惡氣、齒痛、鼻塞皆有較好的療效。青木香,有升降、利吐的作用。還能清醒毛孔,促進皮下毛細管的血液循環,使沐浴者遍體舒適。香湯要按照一定的配量和火候以及特殊的水、澡豆、蜜湯等加制而成。調湯之人,功德無量。
10、指印符咒類
道教和佛教密宗一樣,也有手印、咒語。道教的手印「訣」、「手訣」,手指做成訣的姿勢叫「掐訣」。訣的種類有數十種,其作用與佛教的手印相同,但手指配合之法則相異。道教的咒語,稱為「祝」或「咒」。
道家手訣(資料圖圖源網路)
大約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韻文,第二種是無韻的短語,第三種取自佛教咒語。道教在修煉時,多用咒語,尤其是存思、存服外氣一類,在開始做功及做功結束時,都要掐訣念咒。內丹修煉中亦往往用咒語。念咒時不但要掐訣,而且要存思。存思、念咒、掐訣同時配合,有如佛教的三密相應。道教的符篆派,在修煉時,還常書符。符的種類很多,各有其用場,雖召神制鬼自屬無稽,但符?的實際運用,都與氣功修煉密切相關。
2、道家丹道養生功怎麼練?道家氣功入門方法?
氣功和道家沒關系。 道家只有丹道, 氣功是旁門小術。 盲修瞎練只會出問題。
3、道家氣功與佛家氣功都有那些
太多了,佛陀雲:佛家八萬四千百門,門門可成佛,道家三千六百門,門門可成道。
注意:佛家、道度家,與佛教、道教是兩個概念,佛教、道教裡面也有一些法門,但是與佛家、道家比起來,只是一個零頭都不到。
不過現在是末法時期,不論問佛教、道教還是其他正教中的法門都無法修煉上去了,都嚴重破壞和不純了,所以人類社會道德答都迅速沒落了,這是宗教不行了的原因,人們喪失了信仰。想求法,現在太難了,沒有人傳真法了,佛陀預言,末法時期佛教中佛法無存內的時候,彌勒佛會出世傳授上先容乘佛法,重轉falun,真傳佛法當一定會出現,這就要看機緣了,佛度有緣人。
4、道家的養生功法?
道家經典說:上葯三品,神與氣精
神經衰弱症,目前尚無良葯可醫,含磷質的葯品雖號稱補腦。亦嫌名實不符;其他一切興奮劑,或鎮靜劑,只能收暫時的效用。葯性過了,仍舊是衰弱,或更加嚴重。
使腦筋絕對安靜,排除一切思想.這是下手工夫最要緊的原則,也是神經衰弱最有效的良方,但因人們思想習慣,由來已久,要它一旦停止不動,很難辦到;為求達到這個目的,古人就立出許多法門,比較起來,以莊子「聽息」法為最好。
所謂「聽息」,就是聽自己呼吸之氣,初下手只用耳根,不用意識,並非以這個念頭代替那個念頭,更不是專心死守鼻竅或肺竅,也不是聽鼻中有什麼聲音,只要自己覺得一呼一吸的下落,勿讓它瞞過,這就算是對了;至於呼吸的快慢、粗細、淺深,皆任其自然變化,不用意思去支配它,聽到後來,神氣合一,雜念全無,連呼吸也忘記了,漸漸地入於睡鄉,這才是神經由衰弱恢復健康的過程中最有效力的時候,就要乘這個機會熟睡一番,切不可勉強提起精神和睡意相抵抗;睡醒之後,可以從頭再做聽呼吸法,又能夠安然入睡。若是在白晝間睡了幾次不欲再睡時,不妨起來到外面稍為活動,或揀樹木多、空氣潔的地方,站在那裡做幾分鍾吐納工夫也好,或做柔軟體操、練太極拳也好,但要適可而止,勿使身體感覺疲勞;回到房內,或坐或卧,仍舊做聽呼吸的工夫,還可能入於熟睡的境界。
凡患神經衰弱的人,大半兼有失眠症,安眠葯片不宜常服,只有聽呼吸一法,可以根本解決問題,毫無流弊,而且與《黃帝內經》上所說陽入於陰的理論相合。(《靈樞·大惑論》;「衛氣常留於陽,則陽氣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
前人書中常有「心息相依」這一個專門術語,但未說明如何依法。蘇東坡的工夫,是先用數息法,後用隨息法;朱子《調息箴》的工夫,則用《楞嚴經》「觀鼻端白」法。但數息要用意去數,不能純然無念;觀鼻要開眼去觀,時候久了,眼神難免疲勞;只有《莊子》聽呼吸法,心中不需要起念,久聽也不覺疲勞,才真能合於「心息相依」這個軌轍。今將這三種方法列舉如下,並加以淺釋;好讓學者自己去實驗:
(1)蘇東坡養生說(見東坡《志林》卷一):
原文「已飢方食,未飽先止;散步逍遙,務令腹空;當腹空時,即便入室;不拘晝夜,坐卧自便;惟在攝身,使如木偶。……又用佛語,及老聃語,視鼻端白,數出入息,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數至數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兀音屋),與虛空等,不煩禁制,自然不動;數至數千,或不能數,則有一法,其名曰隨,與息俱出,復與俱入;或覺此息,從毛竅中,八萬四千,雲蒸霧散。無始以來,諸病自除,諸障漸滅,自然明僻: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時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考人言盡於此。」
淺釋 注意養生的人,食物要有節制,必須等到腹中覺得飢餓時,才可以進食,尚未吃得十分飽滿,就應當停止;每餐後宜到室外空曠地方自由自在的散步些時,使腹中的食物大部分都消化了,此時就回到房裡去准備做靜功;不論是白天或是夜晚,也不論用坐式或用卧式,聽各人自便;只要管住自己身體不讓它動搖,像木頭人一樣,就算合法。身體已經安置好了,即照佛家所說的法門和老子所講的工夫合起來做,用兩眼觀看自己的鼻尖,並同時用意數鼻中呼吸出入的次數,要訣貴在勿忘與勿助,「勿忘」就是「綿綿若存」,「勿助」就是「用之不勤」。普通數息法,若數出息即不數入息,若數入息即不數出息,一呼一吸,只算一次,不能算兩次。數到幾百次以後,心中寂然如虛空。身體兀然如山石,不需要勉強去禁止和制伏它,身心二者自然都安靜而不動了。數到幾千次以後,或無力再數下去,此時另有一個法子應付,叫作「隨」字訣,當息出時,心也隨它同出,當息入時,心也隨它同入;有時或感覺這個息似雲霧蒸發散布於周身無數的毛孔中(原文「八萬四千」是形容身上毛竅之多,不是實在的數字),不由鼻孔出入。工夫做到這樣地步,久遠以來的各種病苦和障礙,都能夠逐漸滅除,心裡也就自然明白而開悟了;譬如瞎子,此時忽然眼睛透亮.自己能夠看見道路,用不著再要求他人指引了。
(2)朱子調息箴(《朱子全集》第八十五卷):
原文「鼻端有白,我其觀之;隨時隨處,容與猗移(容與,閑暇舒適之義。猗音依,猗移,隨順之義)。靜極而噓,如春沼魚;動極而翕(翕音習),如百蟲蟄。氤氳闔辟,其妙無窮。誰其屍之(「屍」字作「主」字解),不宰之功。」(後四句節略)
淺釋 觀鼻端白,原是佛教《楞嚴經》上二十五個圓通法門中,第十四個法門,蘇東坡、朱晦庵兩人都採用了這句話,但他們的說:法並不完全和《楞嚴經》相同。朱子的意思是說:做這個工夫,不論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身體總要安閑而舒暢,不要弄得周身難過;又要心平氣和,順其自然,不要勉強執著。氣機靜到極處,它自然要動,就像春天的魚類,浮在水面噓氣;氣機動到極處,它自然要靜,就像冬天的蟲類,伏在土裡翕氣(「翕」是聚斂收攝之義)。此時身中之氣,交互團結,有天地氤氳之象;一動一靜,有乾坤闔辟之機,妙處是說不盡的。若問是誰在那裡做主?其實並無所謂主宰,而是自然的功能。
(3)莊子心齋法(《莊子·人間世》):
原文「顏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淺釋 顏回是孔夫子的學生,仲尼是孔夫子的外號。顏回問「心齋」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孔夫子說,你應該把心裡的念頭集中在一處,不要胡思亂想;等到念頭歸一之後,就用「聽」字訣,但不是用耳聽,是用心聽;這還是粗淺的說法,就深一層工夫講,也不是用心聽,而是用氣聽;到了這樣境界,耳聽的作用早巳停止了,神和氣兩者合而為一,心也不起作用了。氣的本質是虛的,它要等待一件東西來和它相集合,只有「道」這個東西常和太虛之氣集合在一起,工夫如果做到心同太虛一樣,就算是心齋。
以上是孔夫子告顏回所問心齋工夫的做法。這種工夫是一連串做下去的,中間本無所謂階段,但為學者容易入門起見,不妨在整個工夫中劃分幾個步驟,再詳細的加以說明:
第一步 「若一志」「若」字作「你」字解。「志」就是思想,也可以說是念頭。當起首做工夫的時候,心中思想要專一,不要有許多雜念在裡面打攪,雜念如果不掃除干凈,工夫很難做得好。
第二步 「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等於「毋」,也可以作「勿」字解;「之」字是代名詞,指所聽的對象而言;「以」字作「用」字解。念頭歸一了,就開始做工夫,用「聽」字訣。普通所謂聽,本是用兩個耳朵聽各種聲音;此處所謂聽,決不是聽聲音。人們就要發生疑問了:既說是聽,必有所聽的對象,不聽聲音,又聽什麼?這個問題,在各家註解上都找不到明確的回答。今日特為指出,初下手就是聽鼻中呼吸之氣。凡呼吸系統正常而不發生障礙的人,鼻中氣息都沒有聲音,所以說「勿用耳聽」:雖是沒有聲音,但自己卻能夠知道鼻中氣息一出一入,或快或慢,或粗或細,縱然是聾子,也會有這個感覺,所以說「聽之以心」。
第三步 「無聽之以心 而聽之以氣」此處又引起問題了:心是有知覺的,還可以說得上一個「聽」字;氣是沒有知覺的,如何也能夠用它來聽?心所聽的對象是氣,氣所聽的對象又是什麼?若說用氣來聽氣,這句話在理論上講不通,究竟怎樣解釋才好?答曰:聽息的工夫做得時間長久,心和氣已經打成一片,分不開了,氣不能作為心的對象了,不能再說用這個心,聽那個氣,所以說「無聽之以心」。此時身中的神和氣雖然團結在一起,尚未達到混沌境界,還稍為有點知覺,繼續做下去,並不需要很多時間,自然就完全無知覺了。從有知覺到無知覺這一段暫時的過程中,與其說以心聽氣,使心和氣相對立,不如說以氣聽氣,使心和氣二者之間泯去裂痕,所以說「聽之以氣」。此處雖仍舊說「聽」,實際上就是不要再著意於「聽」,成語所謂「聽其自然」。「聽之而已」,「聽他去罷」,這幾個「聽」字是此處最好的解釋。
第四步 「聽止於耳 心止於符」初下手做工夫,注重在「一」字訣;等到念頭歸一之後,就注重「聽」字訣;假使長久的抱住一個「聽」字不肯放鬆,也嫌過於執著,再後就要用「止」字訣了,所謂「聽止於耳」,就是教人不要再著意於聽。此時工夫已漸漸的入於混沌境界,身中是神氣合一,心的知覺已不起作用,所以說「心止於符」(符即是符合之義)。這種神氣合一的狀態是無知無覺的,外表上看來和睡著了一樣,但內部的情況是不相同的。
第五步 「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以前由淺而深的境界,一步一步的都經過了,最後到了「虛」的境界。這個「虛」是從無知無覺以後自然得到的,不是用意識製造出來的,如果做工夫時候,心裡常常想著要虛,反而不能虛了。全部工夫原是由後天返還到先天,所以第五步工夫,應該就先天境界去體會。若問如何叫作先天,這件事已越出療養法范圍之外,此處不必深談。普通用靜功療病;只要做到身中神氣合一的境界(即心止於符),已足夠了。
今將以上所列三種法門作一個總結:蘇東坡是先數息,後不數;他所謂「隨息出入」,就是隨其自然,不要再去數它。朱晦庵是先觀息,後不觀;他所謂「不宰之功」,就是順其自然,不要再去觀它。莊子是先聽息,後不聽:他所謂「聽止於耳」,就是任其自然,不要再去聽它。三人下手的工夫雖然不同,後來都歸到一條路上,學者可以參合而用之。
青年神經衰弱者,用此法三個月,可以愈十分之七八;中年神經衰弱者,用此法三個月,可以愈十分之五六。但病有輕重之別,此指病重者而言,病輕者差不多可以全愈。出療養梡後,回到工作崗位時,每日早晚仍宜抽空做兩次,勿使間斷,才能繼續維持巳得之效果,逐漸完成未了之餘功。
和諧拯救危機系列片 (請從第二個視頻看起)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398899.html
正信的佛教
http://www.dizang.org/rm/zxdfj/
5、道教養生氣功如何采氣
呵呵。一位業內人士說了:「佛、道、儒其實都是一回事,都是把外界的氣,拿來我為所用,修煉的也都是萬變不離其宗」。不知道這么說,朋友你能不能聽明白。
6、道教有什麼養生理論?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是中華民族原始宗教的延續。道教的最高理想:「長生不死,常欲樂生」,其內涵把長壽、最佳養生之道作為自己的道義。
道教的最高境界:「形與神俱,飛升成仙」。其含義把精神修養,形體鍛煉,形神合一視為與養生觀密不可分。
道教把人體視為「小宇宙」,把自然界視為「大宇宙」,大與小運轉要協諧,要順乎自然造化之道,不可違拗。只有如此,才能達到盡享天年的人倫之樂。
道家養生方式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最上乘者是先秦時代老子倡導的清靜無為,中乘者為秦漢方士的神仙服食,最下乘者是東漢末期的張道陵等。明、清以來,道家的養生學發展到了相當完善的地步,在精神、呼吸、形體、食物等修煉方面形成了整套方法,其中許多具有較強的生命力,作為道教的精華傳習至今。
道家特別強調精神方面的修煉,把「清靜無為」、「離境坐忘」作為養神的核心。道家認為,自然界博大無邊,慾望又無有止境,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物質名利,勢必會勞神傷身,損害健康。要做到「不以名害身,不以位易志」,就必須「去物慾,簡塵事」。
道家所提倡的這種心理上、精神上的「清靜無為」,雖是不現實的,但對生活在快節奏、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中的人們,如若在緊張喧鬧的現代生活中,有那麼片刻的時間,使整個身心回歸到自然狀態,進入上乘修道境界之中,對消減疾病、凈化心靈、啟迪智慧,恐怕會有裨益的。道家養生的另一核心方式是注意呼吸修煉。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服氣法,它與現代氣功中的調息、吐納、內視功法、內守丹田法很相似。道教認為吸入天地間的四時正氣,日、月、星辰的精氣,就可以長生。結合呼吸修煉,道家也很講究形體修煉。其主要內容有按摩、導引、拳術。按摩,即循行一定的經穴,用按壓、揉摩、捏推等手法作用於人體;導引、拳術則是引導四肢百骸,做各種屈伸俯仰運動,達到疏通經絡、理氣止痛的治療效果。
道教的養生,以長生不老、羽化登仙為最終目標。這種對於長生不老嚮往的思想,早在老莊著作中就有闡述。在《莊子》的《逍遙游》和《齊物論》等篇中,有關於神仙的描述:「肌膚若冰雪,綽約如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意思是神仙的肌膚光滑潔白得如同冰雪,姿容美麗婉轉得如同少女。不吃五穀,只是吸風飲露。乘著天上的飄浮的雲氣,駕馭著飛龍,行游在四海之外。《莊子》還說到這些神仙,大火燒著不覺得熱,江河冰著不感到冷,雷電颶風打著它也不會驚慌。《戰國策·楚策》中有奉獻不死之葯的故事,盡管它是諷刺楚王、揭露進葯人「欺王」的,但它反映我們祖先早就在尋求長生的方法,探索生死的奧秘了。
《史記·始皇本紀》和《漢書·郊祀志》里都有秦始皇和漢武帝熱衷於尋求仙葯的記載。秦始皇在位12年,就千次派遣方士攜帶童男、童女,入海求取長生葯。漢武帝時,方士又以煉制黃白葯作為獲取長生之葯的手段。
7、道教氣功,法術?
我大道崇尚道經師三寶,沒有師父,自己根本不會有多大的進展。但是,師父的遇見有時要一定機緣的,我們道家不是說你想學就學的,也不是說你學就能成的。如果你有那個使命,你就會有機緣。
你現在,只是感興趣,而不是把道家思想深入到骨髓。你現在可以看看道家經典,老子莊子之類,然後自己學習了解一下道家道教的基本常識。日後機緣到了,自然有所分曉。
8、道家氣功怎樣入門?
」很多功友煉習道家氣功多年,卻是一直沒能收到應有的效果,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沒入門,這里其實涉及方方面面的原因,這里,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道家氣功入門的方法和標准及注意事項等。供大家參考。道家氣功 功法的特點是性命雙修,在性功和命功方面都有修有證,所以這里我們把入門分為性功和命功兩部分來探討。那麼,性功和命功要修到什麼程度才叫入門呢?在道家養生氣功網里,我們以專修丹田的功法作為標准命功功法,不管您的所修持的功法是采氣功、丹田功或小周天功,只要最後是收歸丹田,養氣丹田的功法,那麼就必須能在丹田裡產結氣團。為什麼我們這樣界定呢?我們認為,煉功者只有正確地掌握三調(調身,調息,調心)的情況才能產結丹田氣,丹田氣是全身真氣通過意念聚煉的產物,是一種能量團,真正的命功,就是從這個能量團開始進行不同方法的煉養,從而獲得養生延壽效果。這里我舉個例子說明一下:當年曾經一起煉功的幾位功友中,有一位年輕的小夥子,很聰明,接觸氣功很多年了,讀過不少功書,學過不少功法,每每煉功都能感受到強烈的氣感,但卻一直沒能堅持練習固定的功法,丹田中空空如也。另外一位老師姐,年紀雖大,也沒什麼文化知識,卻是煉功非常的積極,在學習班上學了站樁功和靜養功後,也還沒搞清什麼叫意念,三調,回家就蒙頭苦煉了一年多,後來全身毛病都治好了,同時丹田氣發動,自動沖關打通小周天 。一次功友聚會交流里,他們同治一位患風濕關節炎的師姐,先是小師兄發功替她治療,看到他不時變換著奇怪的手印,口裡還念念有詞的樣子,大家還以為「這下有救了」,可是完事後,那位小師姐膝關節痛楚依舊,後來那位老師姐興致正濃(其實當時她也只是知道發功治病就是用意念把功發到人家病灶而已),她私下提出試試,沒想短短十分鍾,那位小師姐的痛楚程度竟然大大的減輕,還興奮地對我們說:「一道涼氣,象空調對著吹的感覺,直透骨里,現在整個膝關節還是涼的呢,連那個增生的地方都不怎麼痛了。太感謝您了。大媽。」後來,那小師兄也不好意思地笑道:「肚裡沒氣啊。」另外,我還認識一位練小周天功法的師兄,他煉的是意念搬運小周天,每次煉功都能感覺到任督二脈有強烈的氣感,搬運小周天後他也養氣守丹田,有一次他跟我說他每次煉功時小周天氣感都很明顯,但好像治病效果不怎麼明顯。閑聊中,我發現他在煉功中特別重點小周天的運行,雖然也養氣守丹田,但是重視度不夠,好比「大火煮空鐺」,後來我建議他把養丹田的時間加長,行小周天的時間縮短,注意培養丹田氣,幾個月後,他對我說身上幾個頑病都大大好轉,吃得香,睡得好了。而且平時只要一放鬆,氣沉丹田就馬上有充實的氣感。從上面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知道,能不能修出氣團,對於氣功養生健身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在性功方面,我們是以煉功者能否入靜進而見光作為入門標准。煉氣功最重要的就是靜心,心尚未靜就與後天雜念狀態無異,談不上修持,當通過種種煉功方法,使心境平和,進入到一種非常安寧,平和的狀態下,氣才能隨意轉,智慧才能得到開發。氣功修煉的高層次,不是氣,也不是光,而是心。修靜就是修心的基礎中的基礎。心靜到一定程度,自性就會顯現,這就是見光,生起光明,當你通過松靜的修持能在功中見到光明時,可以說你的心境已進入到初靜狀態,入門了。光明是怎麼顯現的?它並不是你觀想出來,觀想只是一個方法,通過一念代萬念,靜觀,寂照而使自性顯光,這是本質。這里得特別指出:修性煉心必先修德。沒有平時發善心,起善念,做善事,說善言的修養,入靜是很難達到,即使達到也不會太深的。道理將在以後的講座里再與大家一起探討。由於性功得結合一些境界證悟才好討論,所以這里不多說了。0.三調1.松2.靜3.自然4.修德5.養心6.涵養三寶7.明心見性
9、道家氣功
道家氣功講天人合一,開始是一點得氣,後來丹田藏氣,待大周天通了,全身藏氣。現在流傳的都是道家養生氣功,調理身體很好很好很好,氣功給我治好了全身的病,身體這傢伙給我調理的全身通暢,不可言傳。單說氣功給我治好了300度的近視眼和鼻炎吧,我就福澤尹萌甚深!
經驗上,氣功可以治療(或一定程度治療)人體一切疾病,包括遺傳病(精神病不曉得他們),比如高血壓、糖尿病、肝硬化等等自己參悟吧
到家還有一門丹功,沒練過沒研究。
10、有記載的道家養身氣功嗎?
ZT
在道家氣功的修煉中,入門後的第一個階段便是築基階段。亦稱:「百日築基」。
所謂築基,顧名思義就是打地基的意思。大家都知道,高樓大廈平地起,關鍵在於打好地基,地基打好了才能蓋起大樓來,倘若地基不固,即便蓋好大樓也會傾於一旦。
道家氣功的修煉,猶如蓋大樓一樣,也需要築基,這里指的築基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要以所選功法的要求,在明師的指點下,煉精化氣(男)、煉血化氣(女),以堵漏失;二是用精、血化氣後形成的體內真氣(生命能量),去疏通、修補身體的病變。
一、堵漏與修補
1、堵漏:
男、女性進入青春發育期後,都會出現正常的生理現象,男會遺精,女有月經。這在道家養生學中稱之為「身漏」,即稱「漏身之體」。精與血為人體生命的「至寶」,也是人類繁衍生息的根本。但繁衍生息男無須天天走、女不該月月失。然人類生性貪圖享樂,更戀床地之歡,固造成生命能量的浪費,使元氣走失、疾病叢生而不能怡享天年。故歷來修道仙術的第一步便是「百日築基」即「練精化氣和練血化氣」。在氣功隱語中稱:「擒白虎(煉精化氣)斬赤龍(煉血化氣)」,即「堵漏」。道家先師呂洞賓所講的「順則凡、逆則仙,只在中間顛倒顛」便是此意。
初習者往往咬文嚼字地去理解氣功術語,以為百日築基,就是一百天完成,其實這里所指的「百日」並非百天的意思,而是以百日來形容需要較長的時間來完成的意思。
至於到底需要多少天來築基堵漏,這與所選的功法、有無明師指點、練功時的入境程度、每天所化的練功時間、及每個人不同的身體狀況等諸多因素有密切的關聯,無統一標准可循,更不是修煉者的主觀願望所能決定的。
2、修補
所謂修補,指的是修補已漏之身。這里所指的已漏之身,並不是單純指走精與漏血,主要是指由於體內元氣的走失,造成真氣(生命能量)不足所引起的各種病變。因此,一般人認為未婚男女是童子身、練功無須百日築基的看法無疑是偏面的。
二、關於氣機運行
在醫療氣功(大部分是道家築基功演化而來)靜功的修習中,大部分學員在築基階段,都要經歷得氣、行氣、疏通和沖擊四個過程。
1、得氣
道家氣功的修習,一般通常從「命功」入手,」所謂命功,即築基功。而築基功的下手功夫一般都在下丹田開始,修煉者首先會感受到練功時腹內腸子蠕動增強,頻放矢氣(屁)繼而出現丹田發熱、小腹發熱等得氣現象。
2、行氣
隨著修煉者自身「堵漏」化氣和練功中外氣內收的能量積聚,小腹發熱伴有充實感,這是體內的真氣逐漸累積的表現,隨之真氣就會按照自身的規律在體內運行,身體會出現一些反應。
3、疏通
由於人體正常的組織和經絡都是通暢的,因此氣機運行時通過正常的組織和經絡時一般是沒有感覺的。但人體經絡中通常會有很多小的氣滯點,這些小氣滯點尚未形成病變,所以平時沒有什麼感覺,但由於練功後能量的增加,運行力度也隨之加大、加上練功時意識內守,對身體的感受遠比平時敏感,氣機運行在疏通這些小氣滯點時便會產生熱、漲、麻、疼、癢、冷、重壓、蟻行感等八觸現象,俗稱「氣感」。
4、沖擊
當氣機運行到有明顯病變或不正常的經絡時,氣行受到強大的阻力,這是因為所有氣質性病變的部位,經絡都處於淤滯或堵塞狀態(氣滯、血淤、痰凝、濕聚等),氣要通過受到病變的阻礙,就形成了兩個相反的力,沖擊力和阻滯力,病變部位受到外力的沖擊就會出現明顯的反映,如:疼痛、發熱、出血、及其他類似於病情加重的反映。這便是氣功界通常講的「氣沖病灶」。道家氣功把這一階段稱之為「脫胎換骨」前的「大死大活」過程。
氣沖病灶的過程,少則幾小時、幾天,多則幾個月,有的病情較重或年老又身患多種疾病的學員,甚至經歷幾年的氣沖病灶的過程。這個過程的長短,(撇開精神因素和念力調控的因素)是以修煉者自身所積聚的能量的量級和體內需要修補的疾病的性質、嚴重程度及病變部位的多少來決定的。
三、關於氣沖病灶
(一)、氣沖病灶一般要經歷三個階段,即找病、翻病和退病的過程。
1、找病
當氣機運行受到較強的阻力而體內能量尚不足以沖開病灶時,氣機的運行便會自動改變運行路線,當另一運行路線再次受到強烈的阻滯時,便會再次改變路線,如此不斷循環,一方面將體內足以沖開的小病灶(氣滯點)全部疏通了,另一方面也把由於能量不足而暫時沖不開的病灶一個個地暴露出來了,這個過程就是找病的過程。
2、翻病
第一階段的找病過程使絕大部分經絡變的更為暢通,修煉者的能量在不斷的練功中得到加強,便會直接沖向已經找到的病灶,並以更大的力度加以沖擊,使各種病灶的症狀更加突出,各種疾病都被翻了出來,這就是翻病的過程。
翻病過程是修煉者修復體內疾病的相持階段,也是經歷痛苦磨難的階段,這個時期,不但修煉者自身會感到身體的明顯不適,病情「明顯加重」。如果此時到醫院檢查,各項指標往往也處於暫時的失衡狀態而變的不正常。因此,道家氣功將這一階段稱為「大死大活」階段。不少患者由於對氣功治病的機理不了解,往往在這個階段敗下陣來,放棄繼續修煉而導致半途而廢,實在可惜。要知道沒有「大死」的過程是不可能有「大活」的結果的,更談不上「脫胎換骨」和「返老還童」的效果了。
3、退病
病灶和真氣經過一段時間的相持後,隨著修煉者不斷練功,體內的能量不斷得到補充,病灶(大的氣滯血淤區)在真氣的不斷沖擊下,逐漸化解、縮小乃至完全消失,患者自身感覺的各種疾病的症狀也會逐漸減輕、消失。這就是退病的過程。
(二)、找病翻病的三個層次
找病和翻病的過程是不以修煉者主觀願望為轉移的,氣機運行有它自身的規律,它不但要把你了解的病翻出來,還要把許多你並不知曉的疾病也翻出來。因此往往會給一些不了解氣功治病規律的修煉者帶來困惑,有的甚至誤認為自己練功出了「舊病未去、反而病越練越多」偏差。其實這是道家氣功修煉中極為正常的好現象,因為築基補漏,不能光去修補你知道的病,必須對身體進行全面徹底的修復,才能真正算得上「脫胎換骨」。而「全面」、「徹底」,必然包含了三個層次的疾病。
1、過去的病
一些多年前所患過的傷病,有些雖然早已康復,但因傷病在癒合時組織結構發生某些變化(組織粘連、手術刀口的疤痕等),經絡組織並不通暢,氣在沖擊這些組織時,便會出現疼痛,酸漲等舊傷舊病「復發」的症狀。
2、現在的病
你所了解的現時正患的疾病,氣沖時便會出現症狀加重、疼痛加劇的現象。
3、未來的病
所謂未來的病本身就有三種情況,一種是自己並不了解、尚無症狀的「已病」(已有的病);一種是沒有症狀的早期病變,如:中醫認為的腎虛、肝瘀、心火等;另一種則是真正的「未病」(處於潛伏期的將來的病)。
這三種自己並不知道,甚至連醫院也無法診斷出來的「病」,在氣沖病灶時,也會被翻出來。
綜上所述,對於修煉者或希望通過醫療氣功的修煉、達到康復疾病目的的人來說,「百日築基」,無論從修煉入門到康復疾病都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在這一階段的修煉中,氣沖病灶是修復「已漏之身」的必經之途、是築基階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通過了這一步,疾病才能康復,繼續修煉才有了根基。
http://www.366.in/jiaqigong/index.html 這里有記錄道家氣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