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陰虛體質的養生論文

陰虛體質的養生論文

發布時間:2020-07-26 22:26:19

1、陰虛體質的人如何養生?

養生就是要注意順勢而為,不要讓它再發展,不要讓它再內熱,不要讓它再消耗陰液了,不要讓它再虛上加虛。主要從飲食方面,起居方面,用葯方面,四季保養及經絡養生方面下手。1、飲食方面:不吃傷陰的食物,如:溫燥的、辛辣的、香濃的食物;油炸煎炒的食物。食物的烹調方式也是有影響的,比如用的是,燜、蒸、煮、燉的方式,你吃起來就不容易上火。如果食物是油炸煎炒的,就算食物本身的性質不是那麼熱氣,經過這種加工方式以後,它一下就變了,它可以上火,可以傷陰,可以讓人又干又熱又傷陰的。所以對陰虛體質的人來說,煎炸燒烤的烹調方式對陰虛體質的人非常不好。肉類食物少放大茴香、小茴香。八角之類的調料。陰虛體質的人一吃這個就會上火。尤其是南方有陰虛內熱的女性對這個特別敏感。羊肉。狗肉、蝦都不太利於陰虛內熱的人。可以吃些清甜的水果,如:葡萄、柿子、雪梨、蘋果、西瓜還有蓮藕,新鮮的脆藕,陰虛內熱的人吃著非常好。如果稍微老一些,比較老,比較面,即補脾胃比較好。新鮮的藕夏天榨汁吃,又清熱,又養陰,還有甘蔗也不錯。蝦熱而蟹寒,陰虛的人吃螃蟹比較合適些,氣虛陽虛的人吃螃蟹要配薑汁,放一些紫蘇葉,來緩解它的寒性。還可以吃一些鴨肉、海參、墨魚、龜肉、鱉肉等等。2、起居方面:不適合夏練三伏,否則又上火又傷陰。工作環境要盡量避開烈日酷暑,不要汗出太多,要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工作,要安排的有條不紊,這點對陰虛體質的人養生保健非常重要,否則會經常焦急上火,這樣更傷陰,就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3、簡易方葯:銀耳、燕窩。冬蟲草。但是要注意,燕窩很滋膩,如果你本身氣虛體質,脾胃太弱,吃了很多燕窩的話,不僅補不進去,反而把脾胃給積滯了,脾胃一積滯,上面的熱下不來,所以臉上就容易長痘痘。氣陰兩虛和陰虛的人比較適合吃,它確實能起到養陰、滋潤、潤澤皮膚的作用。也可吃些旱蓮草、女貞子、沙參、麥冬、玉竹、百合。中成葯: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眼乾澀,耳鳴)、知柏地黃丸(內熱、小便黃、心煩),睡覺不好時可用天王補心丹。平時用來調理體質的話可以減少劑量吃一些。4、四季保養:陰虛體質的人薄弱環節在肺腎,肺是水之上源,腎石水之下源。腎陰不足是先天的因素大些。肺陰不足的人,秋季肺是主角,氣機收斂,陽氣要潛藏,肺主肅降,會壓下你的肝火、心火,使你的情緒保持平穩,使陽氣一路降下來,使腎水得到充分的補充,呵護你的陰虛體質。那怎樣讓肺肅降呢?你要了解肺的特性,肺為嬌臟,喜歡清潤。第一它喜歡干凈,第二它喜歡滋潤。所以要吃一些清涼滋潤的,如沙參、麥冬、玉竹、百合、雪梨,秋季的應季水果:柿子等,這些都是清潤的。你只要讓它一潤,它自然會降,這是肺的天性,這是生命之道。五臟中只有肺和外界發生直接的非常密切的聯系-----呼吸。肺是嬌臟,不耐寒,不耐熱,尤其不耐燥。所以到了秋天你不讓它滋潤的話就會肺燥。鼻子開始乾燥,開始情緒煩躁,睡不好覺,大便乾燥,它降不下來嘛。早撒謊那個起來咳嗽時,第一口痰往往夾點血出來了,肛裂、大便下血,這就是你不讓肺氣清潤下降的結果,更重要的,會加重你的陰虛體質,使你的體質發生偏頗,進入亞健康,再嚴重就是得前面說的那些易感病。所以,秋季是陰虛體質養生的關鍵。5、經絡養生:陰虛體質基礎上所得的病針灸治療效果不是太好,最好的方法是飲食和適當的中葯,還有生活方式的調整、心態的調整。

2、陰虛體質宜採取哪些養生法?

體質,即機體素質,祖國醫學認為,陰陽和平是正常體質,但正常體質之人不是很多,因為人們總要受到外來諸多因素侵襲或干擾,如自然界的風寒躁濕暑熱六濕之氣,七情喜怒憂思悲驚恐等這些因素侵襲人體後,即可導致人體陰陽的偏盛偏衰,氣血運行的障礙,從而形成各種不良的體質,這些不良體質輕者尚可慢慢調理,但孕前必須好好養生,尤其要利用葯物糾正不良體質。

所謂陰虛體質,是指陰液不足(組成人體的物質虧損,如血液、津液、陰精虛少)的體質,其體質特點是形體消瘦,面色蒼暗或潮紅平素口燥咽干,心裡時時煩躁不安,手心腳心經常發熱,睡眠少,大便乾燥,小便黃,不喜歡過春天、夏天,願喝冷飲,脈搏特點是又細又快,舌質紅色後苔少。其養生方法是:

1.要加強精神調養:陰虛體質之人性情急躁,常常心煩易怒,中醫學認為,這是陰虛火旺,火擾神明之故。尤其應遵循《黃帝內經》「恬淡虛無」(精神安閑,沒有雜念)、「精神內守」(指人體神氣要守於內,不耗散於外)之養神大法。平素要加強自我涵養,自覺地養成冷靜、沉著的習慣。在生活和工作中,對非原則性問題,少與人爭,以減少激怒,要少參加爭勝負的文娛活動。

2.要注意環境調攝:由於此種人形多瘦小,而瘦人多火,故常手足心熱,口咽乾燥,常畏熱喜涼,冬寒易過,夏熱難受。因此,每逢炎熱的夏季,應注意避暑,有條件的應到海邊、高山之地旅遊。

「秋冬養陰」,這是祖國醫學在秋天、冬天養生的一個重要原則,此條原則對陰虛之人尤為重要,這是因為秋季氣候乾燥,更易傷陰。同時,要注意環境應安靜,最好住坐北朝南的房子。

3.在飲食調養方面,要遵循保陰潛陽的原則,宜多食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蔬菜、豆腐、魚類等清淡又能滋陰的食物,並著意食用沙參粥、百合粥、枸杞粥、桑椹粥、山葯粥。經濟條件較好者,可食用燕窩、銀耳、海參、淡菜、龜肉、鱉肉、冬蟲夏草燉老雄鴨。對於蔥、姜、蒜、韭、薤、椒辛辣燥烈之品則應少吃。

4.在體育鍛煉方面,應不宜過激活動,著重調養肝腎功能,太極拳、八段錦、內養操等較為適合。氣功宜固精功、保健功、長壽功等,著重咽津功法。

5.要注意葯物養生:若陰虛體質之人使用上述各種養生方法效果不明顯,就要加強葯物養生。可選用滋陰清熱、滋養肝腎之品,如女貞子、山茱萸、五味子、旱蓮草、麥門冬、天門冬、黃精、王竹、玄參、枸杞子、桑椹、龜板諸葯,它們均有滋陰清熱之作用。如喜用中成葯,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常為首選。由於陰虛之體質,又有腎陰虛、肝陰虛、肺陰虛等的不同,用葯時要隨其陰虛部位和程度而調補之。如肺陰虛,宜服百合固金丸;心陰虛,宜服天王補心丸;脾陰虛,宜用慎柔養真湯;腎陰虛,宜服六味地黃九;肝陰虛,宜服一貫煎。著名已故老中醫秦伯末主張長期服用首烏延壽丹,認為此葯有不蠻補、不滋膩、不寒涼、不刺激四大優點,服後有食慾增進、睡眠酣適、精神輕松愉快的效果,很值得採用。

3、陰虛體質如何養生

陰虛體質的人體內少水、陰分不足、缺乏滋潤、乾枯乾澀、火偏盛。這種體質,女性中較常見。女性和男性的不同有:經、帶、胎、產、乳,這些特別的過程都要消耗血,血屬於陰,所以易形成陰虛體質。 陰虛體質表現 1、外形: 線粒體發達,不太容易發胖,比較有口福。咸能化陰,吃海鮮,多吃水果。 手心熱、腳心熱、五心煩熱,俗話說「無熱不生煩」。 精力旺盛,耐熬。 大便干結,一粒一粒,羊屎狀。小便量少而黃,會有一種干澀的感覺。 眼睛干澀、皮膚偏干、口唇又干又紅,特別怕過夏天,耐冬不耐夏。 瘦瘦的,短小精悍、肌肉結實、比較緊湊、口唇漂亮、像塗了口紅。 睡眠時間可短。 2、神方面:急躁、情緒波動大,動靜特大,問這問那的,不安靜。 陰虛體質形成原因: 1、先天稟賦。 2、性格壓抑,不能釋放,情志化火,中醫有句話叫「火與陽不相兩立」,火大了就會耗陰液,比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結核體型:脖子長、身材瘦長,豆芽身材,特別易得結核病。 3、長期服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也會加重和促生陰虛體質。 4、長期心臟功能不好,高血壓病人長期吃利尿葯也會形成陰虛體質。 陰虛體質易感病 1、結核、肺癆2、失眠、不寐。因為這種體質的人會燥、熱、煩。 這種體質的人要注意保護皮膚,不要生斑,乾性皮膚比較多。陰虛內熱,火燥相結的色斑是最難祛的。不要說去掉它,連淡化都很難。 3、陰虛體質,如果再有淤血傾向,就要注意,比較容易生腫瘤。 4、形體很瘦,照樣會血脂偏高,陰虛到一定程度,,血液粘稠,就會得高血脂。高血壓。 5、糖尿病:初起階段都是陰虛為主的,表現為口乾,飲不解渴,皮膚變薄變干。 6、容易引起便秘。 7、體質性的瘦弱。對婦女來說,影響生殖內分泌,影響月經。女性如果長期月經受到影響,你的外形就會發生變化,即第三性徵會發生變化,缺乏女性的陰柔之美。 8、陰虛內熱的人月經通暢表現為:月經提前,如果陰虛到一定程度,比較嚴重的話,甚至會閉經,叫血枯經閉。 陰虛內熱的基本特徵是乾枯不滋潤,有內熱。 陰虛體質如何保養: 養生就是要注意順勢而為,不啊喲讓它再發展,不要讓它再內熱,不要讓它再消耗陰液了,不要讓它再虛上加虛。 適當的在飲食起居方面盡量補充陰液,另外盡量不要讓陰液消耗。怎樣才能不讓陰液消耗呢?鎮靜、安神。中醫講靜能生水。神的活動時要消耗物質基礎的,神的活動越強烈,動靜越大,越不注意休息,它消耗的陰液就越多。神的活動本身就是偏陽的,所以「心如平原奔馬,意縱而難收」,這個神是很難安靜下來的。神是一個典型的,陽動的過程。有人說我睡覺的時候神就不活動了,但是你睡覺還會做夢呢。陽動的過程它消耗陰,主要消耗陰血,所以神要相對靜一些,就會不消耗陰血。這就叫靜能生陰,靜能生水。 1、飲食方面: 不吃傷陰的食物,如:溫燥的、辛辣的、香濃的食物;油炸煎炒的食物。 食物的烹調方式也是有影響的,比如用的是,燜、蒸、煮、燉的方式,你吃起來就不容易上火。如果食物是油炸煎炒的,就算食物本身的性質不是那麼熱氣,經過這種加工方式以後,它一下就變了,它可以上火,可以傷陰,可以讓人又干又熱又傷陰的。所以對陰虛體質的人來說,煎炸燒烤的烹調方式對陰虛體質的人非常不好。肉類食物少放大茴香、小茴香。八角之類的調料。陰虛體質的人一吃這個就會上火。尤其是南方有陰虛內熱的女性對這個特別敏感。羊肉。狗肉、蝦都不太利於陰虛內熱的人。可以吃些清甜的水果,如:葡萄、柿子、雪梨、蘋果、西瓜還有蓮藕,新鮮的脆藕,陰虛內熱的人吃著非常好。如果稍微老一些,比較老,比較面,即補脾胃比較好。新鮮的藕夏天榨汁吃,又清熱,又養陰,還有甘蔗也不錯。蝦熱而蟹寒,陰虛的人吃螃蟹比較合適些,氣虛陽虛的人吃螃蟹要配薑汁,放一些紫蘇葉,來緩解它的寒性。還可以吃一些鴨肉、海參、墨魚、龜肉、鱉肉等等。 2、起居方面: 不適合夏練三伏,否則又上火又傷陰。工作環境要盡量避開烈日酷暑,不要汗出太多,要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工作,要安排的有條不紊,這點對陰虛體質的人養生保健非常重要,否則會經常焦急上火,這樣更傷陰,就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3、簡易方葯: 銀耳、燕窩。冬蟲草。但是要注意,燕窩很滋膩,如果你本身氣虛體質,脾胃太弱,吃了很多燕窩的話,不僅補不進去,反而把脾胃給積滯了,脾胃一積滯,上面的熱下不來,所以臉上就容易長痘痘。氣陰兩虛和陰虛的人比較適合吃,它確實能起到養陰、滋潤、潤澤皮膚的作用。 也可吃些旱蓮草、女貞子、沙參、麥冬、玉竹、百合。 中成葯: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眼乾澀,耳鳴)、知柏地黃丸(內熱、小便黃、心煩),睡覺不好時可用天王補心丹。平時用來調理體質的話可以減少劑量吃一些。 4、四季保養: 求己是陰虛體質保養的重點。陰虛體質的人薄弱環節在肺腎,肺是水之上源,腎石水之下源。腎陰不足是先天的因素大些。肺陰不足的人,秋季肺是主角,氣機收斂,陽氣要潛藏,肺主肅降,會壓下你的肝火、心火,使你的情緒保持平穩,使陽氣一路降下來,使腎水得到充分的補充,呵護你的陰虛體質。那怎樣讓肺肅降呢?你要了解肺的特性,肺為嬌臟,喜歡清潤。第一它喜歡干凈,第二它喜歡滋潤。所以要吃一些清涼滋潤的,如沙參、麥冬、玉竹、百合、雪梨,秋季的應季水果:柿子等,這些都是清潤的。你只要讓它一潤,它自然會降,這是肺的天性,這是生命之道。 五臟中只有肺和外界發生直接的非常密切的聯系——呼吸。肺是嬌臟,不耐寒,不耐熱,尤其不耐燥。所以到了秋天你不讓它滋潤的話就會肺燥。鼻子開始乾燥,開始情緒煩躁,睡不好覺,大便乾燥,它降不下來嘛。早撒謊那個起來咳嗽時,第一口痰往往夾點血出來了,肛裂、大便下血,這就是你不讓肺氣清潤下降的結果,更重要的,會加重你的陰虛體質,使你的體質發生偏頗,進入亞健康,再嚴重就是得前面說的那些易感病。所以,秋季是陰虛體質養生的關鍵。 5、經絡養生: 陰虛體質基礎上所得的病針灸治療效果不是太好,最好的方法是飲食和適當的中葯,還有生活方式的調整、心態的調整。

4、陰虛體質的人應該怎麼調理身體

5、養生與健康 的論文 3000至5000

科學養生才能健康長壽
養生一詞,最早見於周易著作。從詞面解釋:養生者,調養生息也。科學養生,就是用最科學的養生理論、方法實現自己的健康長壽。因此,從養生學學科理論中尋找科學依據,從高齡老人群體中尋找養生經驗,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科學養生准則。 一、科學養生四大障礙 (一)「煩惱」因素。 老年人從崗位上退下來,工作到了家庭,與子女共居的,考慮如何適應家庭工作,比如買菜、煮飯、送孫上學等,久而久之,家庭、上下輩之間,未免有些「摩擦」,產生了一種轉換「崗位」的「煩惱」。 (二)「失落」因素。 特別是當過單位領導的老人,過去「有權不使」,如今「過期作廢」,「下崗」後有一種失落感。加之對自己尊稱改變:過去任長官,受人「尊敬」,今天,見面避開,人走茶涼。感到「世態炎涼」。 (三)「拼搏」因素。 與「失落」相反,這些老人認為過去「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可以「大顯身手」了。少數人說自己過去只有「奉獻」,沒有「索取」,趁退休做「自由人」的機會,千方百計想彌補。個別人,一反常志,買彩票、炒股,往往造成精疲力竭,「血本無歸」。 (四)「厭世」因素。 有些老人無所事事,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覺得日子很難過,吃完三餐,不知到哪裡消磨時光。個別老人,一邁進60花甲之年,自稱為「等死隊員」,認為今朝有酒今朝醉,存在著一種醉生夢死的思想,於是喜、怒、哀、樂無常。 二、科學養生三大原則 老年人是人生歷程的最後階段,對於科學養生所選擇的途徑有較大的復雜性,人與人所處的區域、地位、環境,甚至年齡、性別、體質、愛好有很大差異,因此,每個人在養生之道上應該因人而異。但人生歷程中的三大原則是統一的。 (一)自主性養生原則。 俗話說:生命有限,養生奧秘無窮。人能否健康長壽,既非上帝安排,也非命中註定,而是靠自己主觀努力創造條件獲得的。廣西有個長壽縣——巴馬,80歲以上壽星有幾萬人,他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積極勞動,注重身心鍛煉,從而形成少病、長壽的老年群體。 (二)平衡性養生原則。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康壽在於平衡。」大多數老年人注意到體育鍛煉,而平衡一事不大注意。有些老人鍛煉積極、運動量大、休息不好、營養不足、失去動靜平衡,陰陽失措,結果反而搞垮了身體。一些老人爭強好鬥、怒氣橫抽,導致疾病叢生。這些現象說明:追求健康長壽的老人,如不按科學養生要求,「身心平衡」破壞,好事則變成壞事。 (三)特殊性養生原則。 世間事物有兩性,普遍性中有特殊。在科學養生過程中,應強調個人內在因素,一切從個人實際出發,制訂和實施有益於自己身心健康的策略和方法。不能移花接木,硬搬照套,否則,事與願違。 三、科學養生四大基本經驗 (一)思想要樂觀,心態要平衡。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之事有八九,天下無十全十美之事,知足不辱,病從憂生……」說明遇事要樂觀,要求心態平衡。否則效果不堪設想。中國最早一部醫書《黃帝內經》指出:「心是五臟腑之主」,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又曰:「百病皆生於氣。」道出了科學養生心態平衡的重要性。所以,老人不要急於求成,不能斤斤計較,要注意保持心態平衡,做到「四個一點」。順境時要謹慎一點;逆境時要振作一點;得意時要謙虛一點;煩惱時要「糊塗」一點。不因地位低微而氣餒;不因薪資偏薄而苦悶;不因權力喪失而哀嘆。要善於控制情緒,切勿庸人自擾,惹事生非,避免過喜過怒,造成過於興奮,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壓驟升,血糖改變,引發腦充血或心臟病。待人接物,要講究文明禮貌,以誠待人,以禮敬人、平易近人,適力助人。 (二)忍氣不爭吵,處事和為貴: 中國有句名言:「小不忍則亂大謀」。《苟子·儒篇》:「老忌私,然後能公,和忍性,然後能修。」即是說,能強其私,心和性情,而不使其放縱,放縱就是為所欲為。不然大則以殺身,小則以傷氣。 (三)節食加節欲,生活有規律。 中國古代至聖先師孔子曰:「食色性也,人之大欲焉。」稽康的《養生論》說:「其自用甚者飲食不節,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絕。」此語意思是飲食、色慾兩事應有節制。使之適度,以求長生。《增補遵生八箋》上曰:「……六日飲食,七日黃室……歸心靜然,可以永生。」也說明了節欲、節食之重要。所謂節食,就是說,餐吃八成飽,暴食傷胃也傷腸。節食,對於老人來說,還包括選食。做到不偏食,有什麼吃什麼,一日三餐,再好的飯菜也不飽食,更拒絕花天酒地。 這里必需鄭重闡述色慾話題。在中國封建意識掩蓋下,人們對性事自然諱莫如深,作為一種保密性的事。古代醫學書籍,文中也只用「節欲」或者「填房事」兩個詞。養生文章中《格言聯壁》說:「積精求神諳得切實。」顧名思義,既名之為精,既為精華、精粹。在人體內,所謂獨一無二之至寶。不能濫用,濫用則影響健康長壽。為何一些長壽村男女人壽星較多?為什麼尼姑、和尚較之一般人長壽?那就是人之寶貝藏之於身。依愚之見,人過七旬,以少行房事為宜,至少要注意適度。「酒是穿腸毒葯,色是刮骨鋼刀,財是過眼雲煙,氣是惹禍根苗。」唐代名醫孫思邈說得好:「恣其情慾,則命同朝露也。」把人壽比作朝露,值得老年人所思。 (四)身心常鍛煉,動靜要適度。 古人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常動故也。」外國人說:「生命在於運動。」經常的、適度的運動,可以補充肌體能量,有利血液循環,可以改善脂肪過多地在體內存積,防止肥胖,保證血糖正常,延緩骨質疏鬆,改善神經系統功能,能提高免疫能力。 老年人應根據自身情況和愛好,選擇一些適度的、柔和的項目進行身心鍛煉。早晨起床,適當步行、打拳、舞劍。稍年輕的老人可以慢跑。也可以每天堅持做保健操,動靜結合,呼吸結合,心平氣靜。還可以積極參加書法、繪畫、詩詞班學習,陶冶身心,健腦強心,延年益壽。實踐證明:老年人,不動不行,不靜也不行。動多靜少,不注意休息,則增加身心疲勞,降低血糖供應,不利健康。只靜不動,常睡懶覺,易使身體僵化,關節失靈,也不利於科學養生、延年益壽。正確處理動靜關系,宜動則動,宜靜則靜,動靜適度,對身體有益。科學養生才能健康長壽
陰陽學說的現代解讀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哲學理論,在古代,這一學說在各個領域中都有廣泛的應用,古人用其解釋各種自然或社會現象,涉及到天文、地理、歷法、農學、醫學等許多領域。而其中運用最廣泛也是最成功的,當數其用在中國古代的醫學的理論框架之中。因為在中醫學里不僅把陰陽五行學說作為中醫學理論的主要說理工具,而且在臨床診治中得到廣泛的運用,賦予其極其豐富的實際內容。自從在《內經》中廣泛運用陰陽五行學說來論述醫學理論後,在二千餘年來,這一學說一方面經受著臨床實際的檢驗,另一方面也在大量的臨床實際中得到不斷的充實和發展,並直到現在仍在指導著中醫的臨床診斷和治療。但對於中醫學里的陰陽五行學說長期以來存在重大的爭議,特別是對五行學說,廢止之聲時有所聞,有的則提出要打破陰陽五行學說的框架,有的認為該學說有神秘性和模糊性兩大弱點。所以對該學說的討論關繫到中醫學的科學性及其發展的重大問題。
一、陰陽學說在中醫學的運用
1、運用舉例
在陰陽學說的指導下,中醫學認為人體和宇宙世界萬物都具有陰陽的不同性質和「對立統一」的陰陽關系。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1)生理方面:在中醫學里,運用陰陽學說闡述了人體的各種解剖、生理、功能現象如,《內經》中提出:「人生有形,不離陰陽」,「生之本,本於陰陽」等。總的來說,人體功能多屬陽,而形體實質多屬陰,即《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所說:「陽化氣,陰成形」。而生理結構中又可分陰陽,功能活動中也有陰陽。現把其內容舉例如下:
陽 陰
生理組織結構 部位 上部 下部
身體 表 里
軀干 背 胸腹
四肢 外側 內側
臟腑 六腑(各腑又包含陰陽) 五臟(各臟又包含陰陽)
經絡 手足三陽經 手足三陰經
氣血津液 氣(衛氣、肺氣、脾氣、胃氣、心氣等) 血津液
功能活動 升降 上升 下降
狀態 亢奮,發散 陰滯、收斂
動靜 動 靜
主要功能 陽者衛外而為固也;
陽在外,陰之使也。 陰者藏精而起亟也;
陰在內,陽之守也。
(2)病理方面:在中醫學里,陰陽學說被廣泛用於分析各種病理現象,其中陰陽辨證被作為中醫各種辨證方法的總綱,同時,從對全身的陽虛、陰虛的分析及各種臟腑陽或陰的虛實進行病理的具體分析。如「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陽 陰
陽證和陰證 陽證指病變表現為:陽氣偏盛,機能亢奮,火熱熾烈,陰液耗傷等病證。 陰證指病變表現為:陽氣不足,機能低下,陰氣偏盛,寒象明顯等病證。
望 面色紅赤,躁動不安,舌紅,苔黃燥或黑燥。 望 面色蒼白或暗淡,神情萎頓,倦怠少語,舌淡胖,苔白潤。
聞 語聲重濁,呼吸粗大,或有痰壅氣喘。 聞 語聲低微,呼吸微弱,氣息短促。
問 惡熱,心煩,渴喜冷飲,腹脹滿痛,便秘,小便短赤等 問 畏寒喜暖,口淡不渴,腹中冷痛,大便稀溏,小便清長等。
切 皮膚灼熱,腹部硬滿拒按,脈數有力。 四肢清冷,腹軟喜按,脈沉弱微細無力。
虛證 潮熱顴紅,手足心熱,盜汗口乾,頭暈耳鳴,心煩,遺精,脈細數,舌紅。 畏寒怕冷,四肢不溫,面色蒼白,唇舌淡白,神倦乏力,便溏尿頻,或有喘咳,身腫,脈沉弱無力,舌淡胖。
臟腑陰陽辨證

心 心陽虛:心悸氣短,或有心胸憋悶,畏寒肢冷,面色少華、虛浮,舌淡胖,脈微細。 心陰虛:心悸易驚,失眠或多夢,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口咽乾燥,舌紅少津,苔少,脈細數。
肺 肺陽虛:咳喘無力,氣短,痰液清稀,面色淡白,語聲低微,舌淡苔白,脈虛弱。 肺陰虛: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口咽乾燥,聲嘶,形體消瘦,潮熱骨蒸,五心煩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脾 脾陽虛:腹脹納少,腹痛綿綿,喜溫喜按,大便溏薄清稀,口淡不渴,畏寒肢冷,舌淡而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脾陰虛:腹脹納少,食後加劇,大便干結難解,形體消瘦,肌膚乾燥,手足心熱,口乾唇紅,舌紅少苔,脈細或細數無力。
胃 胃陽虛:胃脘疼痛,喜暖喜按,不思飲食,口淡不渴,面色蒼白,肢冷畏寒,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 胃陰虛:胃脘灼熱隱痛,飢不欲食,心煩,口乾多飲,大便秘結,或干嘔、呃逆,舌紅少苔,舌體瘦少,脈細數。
肝 肝陽虛:胸脅牽引作痛,或涉及少腹睾丸,得溫稍緩,遇寒更劇,形寒肢冷,干嘔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脈沉細。 肝陰虛:頭暈耳鳴,兩目昏花,面部烘熱,脅肋疼痛或有灼熱感,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口咽乾燥,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腎 腎陽虛: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夜尿頻多,頭目眩暈,易疲倦,面色蒼白或黧黑,或有陽萎、白帶多而稀白,性慾減低,下肢浮腫,苔白滑,脈沉弱。 腎陰虛: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陽強易舉,經閉或崩漏,形瘦潮熱,心煩盜汗,失眠多夢,顴紅,五心發熱,口乾咽燥,溲黃便干,舌紅少苔,脈細數。
(3)陰陽學說在葯物學方面的運用
在中葯的理論和運用上,也用陰陽學說作為指導。
葯物性味 陰 寒、涼性,苦、酸、鹹味,味厚者
陽 熱、溫性,辛、甘味,味薄者
葯物性能 陰 沉降,清火、攻下、滋陰、抑制
陽 上升,發散、上升、溫陽、興奮
葯物作用的轉化 重陰則陽,重陽則陰
(4)在診斷學中的運用
在《內經》中提出:「善診者,察色診脈,先別陰陽」,即以辨陰陽為診斷的大綱。而在辨證時,以陰陽為辨證的總綱,
八綱辨證 陰 包括里證、寒證、虛證
陽 包括表證、熱證、實證
診斷指導思想 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
脈診 脈有陰陽,知陽者知陰,知陰者知陽。
(5)在治療養生學中的運用
在《內經》中,提出調整人體陰陽為治療的最終目標,如提出:「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但在具體運用時,卻又變化無窮。
治療指導思想 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治療大法 審其陰陽,以別剛柔,陽病治陰,陰病治陽
指導預防 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死。
指導養生 把握陰陽、和於陰陽、法於陰陽
以陰陽學說來分析醫學中的各種現象,不僅僅限於區分事物的陰陽屬性,還在不同的層面上進一步分析事物的陰陽屬性,如在陰中又可分陰陽,陽中也可分陰陽,並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真是變幻無窮。
同時,中醫學還有許多關於陰陽相互關系的論述。如在分析生理時提出「陽生陰長」、「陰生陽長」,「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等,在分析病理時提出「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陰盛陽衰」,「陽盛傷陰」等,在治療時提出「陰中求陽」、「陽中求陰」等。
2、陰陽學說在中醫學里運用的特點
中醫學在運用陰陽學說時,又在原有基礎上賦予其許多新的內涵,使其內容更充實、豐富。其中較明顯的是不是在於如何區分事物的屬陰屬陽,而是在於分析對立事物的相互關系,提出了諸如陰陽互根、相生相長等理論。以下就此作一分析:
(1)強調陰陽屬性:中醫學里的陰陽屬性並不是簡單的對立統一關系,更不是所謂的「一分為二」,而是具有非常嚴格的、特定含義的屬性。如以自然而言,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火為陽、水為陰,熱為陽、寒為陰,雄(男)為陽、雌(女)為陰,等等。以人體而言,器質屬陰、功能屬陽,機能陰滯屬陰、機能亢奮屬陽,等等。以葯物而言,性質溫熱者屬陽、性質寒涼屬陰,作用升提者屬陽、作用下降者屬陰,起興奮作用者屬陽、起抑製作用者屬陰,等等。這些陰陽的劃分是有明顯的屬性區別的,是決不可以隨便調換的。有人認為這是陰陽學說的局限性,實際上這是該學說的優勢之一。因為對立統一的事物雙方並不是對等的,往往有其屬性的差別,而這種屬性的差別用陰陽學說來分析是非常適合的。
(2)突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中醫學里對陰陽的認識有一個突出的地方,即不把陰陽看作是機械的、平面的、呆板的,而是動態的、立體的、靈活的。陰陽的屬性固然是有其嚴格性的,但在陰中有陽,陽中也有陰。而這一思想的體現最典型的是中國古代的太極圖:

圖中充分體現了在陰中包含了陽,而在陽中也包含了陰。
(3)展示陰陽的層次:中醫學里對陰陽學說的運用是非常廣泛的,其概念有時很廣,有時很窄,也就是在不同層次上都可以運用陰陽學說。如臟腑學說中用陰陽進行分析,臟屬陽,但背為陽,心為陽中之陽,背為陽,肺為陽中之陰。而心又有心陰、心陽之分。可見
(4)陰陽之間相互依存:陰陽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內經》中提出:「孤陽不生,獨陰不長」,提出陰陽之間相互依存,即所謂的「陰陽互根」。如人的形體屬陰,功能活動屬陽,二者缺一不可。
(5)陰陽之間相互影響:陰陽之間的關系並不是簡單的對立統一關系,雙方是無時不在相互影響的,不斷地此消彼長,保持著動態的平衡,如這一平衡被打破,就會出現病態,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而治療的目的就是要恢復這一動態平衡。陰陽之間這種相互依存影響的關系,突出了古人對人體整體性的認識,對形神統一、組織與功能統一、臟腑經絡統一、人體內外統一等有精闢的見解。
二、五行學說在中醫學的運用
五行學說在中醫學里主要被用來說明各種事物的相互關系,特別是在一個整體中,其各個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這些關系在人體的生理活動中固然非常重要,就是在病理過程中,這些關系也非常突出,而掌握這些關系對於中醫的診治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五行學說在中醫學的運用舉例
五行 金 木 水 火 土
五臟 肺 肝 腎 心 脾
六腑 大腸 膽 膀胱 小腸 胃
五氣 燥 風 寒 暑 濕
五竅 鼻 目 耳 舌 口
五體 皮毛 筋 骨 脈 肉
五志 憂 怒 恐 喜 思
五味 辛 酸 咸 苦 甘
五音 商 角 羽 征 宮
五聲 哭 呼 呻 笑 歌
五色 白 青 黑 紅 黃
方向 西 東 北 南 中
生化 收 生 藏 長 化
季節 秋 春 冬 夏 長夏
2、五行學說在中醫學里運用的特點:五行學說在中醫學里主要用以說明各臟腑之間的關系。作為一個事物,其所影響和被影響的事物可以用四個方面來概括,即「我生、生我、我克、克我」,與「我」共同構成了五種關系,從而反映了所有事物之間存在的相互關系,這就是五行學說的精髓所在,這樣,五種關系可以構成一個「穩態結構」。其相互關系示意如下:


相生

水 – 火 相剋

金 土

在醫學領域里,廣泛運用五行學說來分析臟腑組織之間的生理關系,如脾胃輸布津液至肺,且肺陰有賴於胃陰以補充,即稱之為「土生金」。並把脾胃稱為「母」,肺稱為「子」,二者即為「母子」關系。
同時,運用五行學說還可以分析疾病過程的傳變及某一臟腑病變對其它臟腑的影響。如因肝氣過旺,可以橫逆而犯脾胃,影響到脾胃的運化功能,稱之為「木克土」。
在診斷時,五行學說又往往用來分析病情。如脾病患者面色呈黃,為其本色,但如出現面色發灰黑,則為腎之色,提示水反侮土,病情較重。
在治療時,又往往用五行學說作為指導。如有「補土生金」、「扶土抑木」、「瀉南補北(補腎清心)」。
三、探討古代陰陽五行學說的局限性
當然,我們研究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也要抱著批判繼承的態度,既要認真肯定其中的精華,特別是重視其中某些現代哲學所忽視的內容,從而對發展現代哲學起到作用,但也不能認為古人的東西都是真理。
1、陰陽學說的局限性:陰陽學說主要用以分析對立統一的二個方面的關系,但有時把不一定存在對立統一關系的事物也用陰陽來分析,如古人所說的日為陽、月為陰,從其陰陽屬性來說,確有其典型性的一面,但要把陰陽的關系套用在日月的關繫上,就會得出一些錯誤的結論。
又如有些矛盾雙方用陰陽的觀點難以說明,例如在疾病過程中,正氣和邪氣是一對矛盾,但不能指定何方為陰或陽。
所以用陰陽學說來分析所有的對立統一關系有時也不夠恰當。
2、五行學說的局限性:五行學說是把各種事物的關系都列為五要素,雖然這可以認為是構成了一個穩態系統,但畢竟在許多情況下,特別是在醫學領域里,各種因素的關系更為復雜,有時並不能都歸納為「五」,所以也出現了「七情」、「六淫」、「六腑」等不按「五」歸納的情況。同時,五要素之間的生克、乘侮關系也並非是絕對的、固定的。實際在醫學領域里,五行關系是否成立,不是靠推算而來的,應是在實際生理和臨床上存在了某種關系,再以五行學說加以說明。如「肝木克土」是因為在臨床上存在著肝氣不舒而影響脾胃運化的現象,而通過疏肝解郁有助於脾胃的運化,這樣才得出這一五行的肝木克土關系。如果在生理或臨床上得不到證實的,則很少單憑五行生剋關系推斷來確定一些相互的關系,至於少數人脫離了臨床實際,機械地用陰陽五行的關系來推導,這實際上已背離了陰陽五行學說的真諦,並不代表陰陽五行學說的本身。。
至於陰陽五行學說在占卜等領域中被運用,更使這一學說走上岐途。在中醫學里所運用的陰陽五行學說,由於賦予了醫學的科學內容,所以中醫學中的陰陽五行學說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的。當然,陰陽五行學說有時被蒙上了一種神秘色彩,使得許多人,特別是未系統學習過中醫的人,對其抱著懷疑的態度。有人提出,陰陽五行學說是一種思辯性理論,不是成熟的科學理論,但他們恰恰忘記了,陰陽五行學說是建立在臨床實踐上,並通過臨床實踐來檢驗的,並不是坐在房間里單憑思辯推導的。所以我們在認識陰陽五行學說局限性時,不能片面誇大其局限性,甚至武斷地作出不科學的結論。
四、陰陽五行學說與現代哲學思想的比較
從前面所討論的內容可以看出,在中醫學里作為基本說理工具的陰陽五行學說具有豐富的內涵。盡管現代哲學是在古代哲學(當然也包括中國古代哲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按理是充分吸取了古代哲學的精華,但由於現代哲學體系基本上是在西方哲學體繫上發展而來的,因而在現代哲學體系中,並沒有充分吸取中國古代哲學的精華,特別是由於西方對中醫學更是陌生,所以也談不上吸取中醫學里的哲學思想,從而現代哲學有必要進一步吸取中醫學里的中國哲學思想精華,從而使現代的哲學體系能更上一個檔次,讓中國的古代哲學發揮出更燦爛的光輝。另一方面,也應吸取現代科學理論來進一步充實和發展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現代科學理論中的唯物辯證法、控制論、系統論、耗散結構論中有許多理論在陰陽五行學說有一些初步的體現,要使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在醫學中得到更好的運用,就應使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說吸取現代科學理論的長處。綜上所述,對中醫學的陰陽五行學說探討,應建立在密切聯系中醫臨床診療實踐的基礎上,否則就不可能接觸到其本質性的東西,自然也不可能揭示其合理的、科學性的內核。同時,也要認真吸取現代科學理論,推動傳統中醫學的陰陽五行學說有所發展,這樣也必然促使中醫理論有一個較大的飛躍。

6、陰虛體質怎麼養生?

反正盡量別吃外面的東西,也別吃賣的保養品

7、陰虛體質養生細則是什麼?

陰虛體質的人占人群的8.98%,在多風、乾燥、強紫外線輻射的西部地區容易產生這種體質的人。多見於學生和年輕人,這與他們喜歡吃燒烤煎炸等食物或嗜好煙酒以及生活壓力增加有關。??? 陰虛體質的人吃什麼好呢?陰虛體質的人應該多吃一些滋補腎陰的食物,以滋陰潛陽為法。常選擇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綠豆、藕、馬蘭頭、大白菜、黑木耳、銀耳、豆腐、甘蔗、李、桃子、西瓜、黃瓜、百合、山葯、烏賊、甲魚、海參、鮑魚、螃蟹、牛奶、牡蠣、蛤蜊、海蜇、鴨肉、豬皮等。這些食品性味多甘寒性涼,都有滋補機體陰氣的功效。也可適當配合補陰葯膳有針對性地調養。陰虛火旺的人,應少吃辛辣的東西,火鍋最好少吃,雞肉也不要多吃,蒸、炸、爆、烤的食物也應少吃些,水果中龍眼肉、荔枝能不吃就不吃。陰虛體質是惟一不用忌食冷飲的,冷飲對陰虛體質有調整作用,當然,鼓勵多吃但也不能過。

陰虛體質的人要戒煙 陰虛之質,由於陰不制陽而陽氣易亢。陰虛體質者應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藏養陰氣。工作緊張、熬夜、劇烈運動、高溫酷暑的工作生活環境等,由於能加重陰虛傾向,應盡量避免。特別是冬季,更要注意保護陰精。腎陰是一身陰氣之本,偏於陰虛體質者要節制房事。陰虛體質者應戒煙,《本草匯言》說煙草「味苦辛,氣熱,有毒」,長期吸食易致燥熱內生,而見口乾咽燥,或咯痰咯血。

滋陰是中醫名詞,是指滋養陰液的一種治法。中醫認為:人體生長在大自然中,需要陰陽平衡,虛實平衡。而人體的「陰陽」互為根本,「虛實」互為表裡。因而滋陰補虛是中醫調理人體、養生保健的一個重要法則。當人體陰虛陽盛時,往往表現為潮熱、盜汗、臉色蒼白,疲倦心煩或熱盛傷津而見舌紅、口燥等症。此時就需要重新調理好人體的陰陽平衡,吃些滋陰養氣的葯膳。

常用的滋陰中葯很多,如西洋參、玉竹、沙參、麥冬、百合、天冬、石斛、枸杞子等等。這裡面,我們大家熟悉的滋陰葯物要數枸杞子了。每天吃枸杞子,可以延年益壽。

枸杞子遠古的時候就被視為靈物,2000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將它列為「上品」,稱之為「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宋代還有「服用枸杞子長生不老」的說法。

中醫認為,枸杞子具有滋腎益精、養肝明目、強壯筋骨的功效,久服可以延緩衰老,延年增壽,尤其是兒童吃一些更有益,對於長牙、換牙和骨骼發育均有促進作用。

現在工作壓力大,很多人晚上會失眠,導致身體狀況很差,這里向大家推薦一個方法,就是喝五味枸杞水。五味枸杞水很適合工作繁忙,無暇煲煮食療湯的人服用。每天只要將一些枸杞和五味子放入保溫杯內,就可以隨泡隨飲,直至葯味全無。此茶有助於養心健腦,堅持飲用,失眠症狀可大大改善。

材料:五味子二錢,枸杞三錢。

做法:枸杞洗凈,切碎;五味子取葯房中用醋加工好的,洗凈;將材料放入保溫杯中,沖入開水,待稍涼後飲用。

以前在少林寺習武的人,練武完了之後,喜歡用枸杞子煨狗肉吃,認為有大補作用。宋代的時候也常用枸杞子煮粥吃,認為枸杞子粥能「補精血,益腎氣」,對血虛腎虧的中老年人尤為適宜。

枸杞子在民間有稱「明眼草子」、「明目子」等,這是因為枸杞子有明目之功。凡是由於肝腎虧損所致的視物昏花,目暗目澀,確有效驗。用枸杞子煨豬肝,對加強學生視力有很大幫助,尤其是在眼病的恢復期,更有補益作用。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泡茶喝,但一次最好多放一點。

8、陰虛體質如何調理

1、必須早睡,這條非常重要,11點前一定要睡。
2、不要吃燥熱的食物,比如油榨食物,比如羊肉,狗肉
3、不要吃發物,魚,海鮮,可樂,雪碧之類的東西

可以吃些養陰的食物,葯物,百合、黑芝麻,枸杞、山葯、大白菜,熟的白蘿卜,麥冬,熟地

脾不好要調脾,肺不好要開肺,這都是治陰虛不可少的,如果只陰虛沒有明顯病態時注意多睡覺就可以了。

9、陰虛質的體質分析

陰就好比生活中的水分,陰液虧少,機體失去水分的濡潤滋養,就好像生火做飯時火太大、水太少一樣,所以陰虛質常見表現主要分為兩大類:乾燥和虛熱。比如口燥咽干、鼻微干、大便乾燥、小便短、眩暈耳鳴、兩目干澀、視物模糊、皮膚偏干、易生皺紋、舌少津少苔、脈細等;同時由於陰不制陽,陽熱之氣相對偏旺而生內熱,故表現為一派虛火內擾的證候,可見手足心熱,口渴喜冷飲,面色潮紅,有烘熱感,唇紅,睡眠差,舌紅脈數等。
陰虛水少,所以陰虛質一般形體瘦長,虛火內擾則表現為性情急躁,外向好動,活潑,猶如古典名著《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一樣;陰虛則火旺,所以不喜歡陽熱熾盛的夏季,也不喜歡氣候乾燥的秋季,喜歡陰盛偏寒的冬季,因為冬季的陰寒可以制約體內虛火,使人體感覺舒爽。

10、陰虛體質者怎樣養生?

所謂陰虛作質,是指陰液不足(如血液、津液、陰精虛少)的體質知。其體質特點是形體消瘦,而色蒼暗或潮津液、陰精虛少)的體質。
其體質特點是形體消瘦,面色蒼暗或潮紅,平素口燥咽道干,心裡時時煩躁不安,手心、腳心經常發熱,睡眠少,大便乾燥,小便黃,不喜歡過春天、夏天,願喝冷飲,脈搏又細又快,舌質紅色,舌苔少。陰虛體質者的回飲食調養方法:要遵循保陰潛陽的原則,宜多食芝麻、糯米。
蜂蜜、乳品、甘蔗、蔬菜、豆腐。魚類等清淡又滋陰的食物,並著意食用沙參粥、百合粥、枸杞粥、桑葚答粥、山葯粥。應少吃蔥、姜、蒜、韭、椒等辛辣燥烈之品。此外,要加強精神方面的調養。

與陰虛體質的養生論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