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神經營養生長因子

神經營養生長因子

發布時間:2020-07-26 20:09:26

1、神經生長因子能營養神經嗎

你好朋友具有神經元營養和促突起生長雙重生物學功能的一種神經細胞生長調節因子

2、神經生長因子的神經生長因子的神經營養作用

在胚胎發育的一定時期內,NGF為效應神經元生存所必須。體外實驗證實,如果培養液中不加回NGF,神經細胞答即不能長出軸突,也不能存活。NGF及其受體也廣泛分布於中樞神經系統,由海馬和腦皮質產生的NGF可通過膽鹼能神經逆行運輸至前腦基底核,維持膽鹼能神經元的存活和功能。在胚胎發育早期,中樞NGF的含量決定膽鹼能神經的密度。在無膽鹼能神經支配的小腦區和下丘腦,NGF含量也較高,表明除膽鹼能神經外,NGF對其他類神經元也有營養作用。

3、神經營養因子的介紹

人類發現的第一個神經營養因子——神經生長因子( Nerve Growth Factor, NGF )首先是由義大利神經科學家 Rita Levi-Montalcini 和美國生物化學家 Stanley Cohen 於 1956 年分離成功; Cohen 還意外發現了另一種能促進表皮細胞生長、增殖和分化的生長因子,因而將該因子命名為表皮生長因子(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為此, Levi-Montalcini 和 Cohen 於 1986 年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神經生長因子的發現過程可追溯到 20 世紀 20~30 年代。美國神經科學家 Samuel Randall Detwiler 和美國胚胎學家 Viktor Hamburger 那時就已發現神經元所支配的靶細胞在神經元存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他們觀察到,兩棲動物胚胎背根神經節中的感覺神經元數量可因移植外加的肢芽( limb bud, 指胚體外側壁在將來發生四肢的區域向外膨出而形成的隆起)到靶細胞中而增加。相反,神經元數量可因去除正常的靶細胞而明顯減少。他們認為,由靶細胞引起的神經元數量改變是靶細胞影響成神經細胞增生與分化的反映。但在 40 年代,這種解釋受到義大利年輕的神經科學工作者 Rita Levi-Montalcini 的質疑,因為在她的實驗中,她驚奇地發現在胚胎的發育過程中神經元死亡是完全正常的事。

4、神經生長因子的神經生長因子的作用機理

NGF與受體結合,通過受體介導的內吞機制產生內在化,形成由軸膜包繞、含有NGF、並保持其生物活性的小泡,經軸突沿微管逆行轉運至胞體,經酪氨酸蛋白激酶、脂醯肌醇鈣、內源性環腺苷酸等第二信使體系的轉導,啟動一系列級聯反應,對靶細胞的某些結構或功能蛋白基因表達進行調控而發揮其生物效應。
1986年義大利科學家李維-蒙他西尼(Levi-Montalcini)通過實驗證明:神經生長因子(NGF)可促使腦神經再生,並因此獲得第86屆諾貝爾生理獎和醫學獎。這一發現引起醫學界極大轟動。
李維和科恩研究發現NGF主要作用是:1,在機體發育過程中促使神經系統生長發育;
2,在機體成熟後對正常神經細胞有營養保護作用;
3,神經損傷(如腦血管意外和腦外傷)後可促使神經元再生和功能恢復;
4,提高學習和記憶功能。

5、神經生長因子作用是什麼呢

1、營養神經:神經生長因子可通過膽鹼能神經逆行運輸至前腦基底核,維持膽鹼能神經元的存活和功能。在胚胎發育早期,神經生長因子含量決定膽鹼能神經的密度。

2、保護神經:神經生長因子有抑制神經損傷的作用,可能的機制有抑制毒性氨基酸的釋放;抑制鈣離子超載;抑制超氧自由基的釋放;抑制細胞凋亡等機制而明顯減輕或防止這些繼發性病理損害的發生。

3、促進神經再生長:在切斷軸突後給予神經生長因子將減少某些神經元的變性與死亡,將有助於提高軸突再生的可能性。同時影響軸突再生開始的時間和參與再生的神經元數目及再生神經的質量和速度。

4.其他作用:神經生長因子能影響免疫細胞的活性,進而調節免疫系統功能;可以抑制某些腫瘤的有絲分裂,促其向良性分化;促進創口組織的修復反應,促進創口癒合。

(5)神經營養生長因子擴展資料:

神經生長因子包含α、β、γ三個亞單位,活性區是β亞單位, 由兩個118個氨基酸組成的單鏈通過非共價鍵結合而成的二聚體,與人體神經生長因子的結構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生物效應也無明顯的種間特異性。

神經生長因子在人體內主要分布於腦、神經節、虹膜、心臟、脾、胎盤等組織及成纖維細胞、平滑肌、骨骼肌、膠質細胞、雪旺氏細胞等。

與神經營養生長因子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