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中醫補肝養生法

中醫補肝養生法

發布時間:2020-07-26 16:56:08

1、秋季養生吃什麼好?常吃3種魚溫中益氣補肝益腎

秋季是最好的進補季節,營養專家推薦秋季養生應該多吃魚類。魚類產品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所含的蛋白質含量高,容易被人體所吸收,同時脂肪含量低,屬於健康的食品。魚類產品所含有的蛋白質是豬肉的2倍,而且非常容易被人體所吸收,其吸收利用率高,屬於優質的蛋白.另外,魚肉中脂肪含量低,不會造成人體攝取熱量過多的問題,同時脂肪中的脂肪酸有降糖、保護心臟、防癌的作用.魚肉中還含有維生素D、鈣質、磷等營養物質,有效的預防骨質疏鬆症.女性每天攝取一定量的魚肉,還有提高受孕率的功效.孕婦多吃魚肉,對胎兒寶寶智力發育有一定的好處.草魚是非常普遍常見的魚類,大家的餐桌上很容易見到.草魚雖然普通,但是其卻有暖胃、平肝祛風的功效,溫中補虛的養生食品.秋季飲食中,不妨多點買點草魚吃,屬於便宜有益的食物.草魚與豆腐同食,具有補中調胃、利水消腫的功效;對心肌及兒童骨骼生長有特殊作用,可作為冠心病、血脂較高、小兒發育不良、水腫、肺結核、產後乳少等患者的食療菜餚.草魚與油條、蛋、胡椒粉同蒸,可益眼明目,適合老年人溫補健身.另外,草魚的魚膽有毒,不能食用.二、帶魚:補五臟之良品帶魚有暖胃、補虛、澤膚、祛風、殺蟲、補五臟的功效.對於前沿性肝炎、慢性肝炎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帶魚本身腥氣較重,所以烹調的時候宜用紅燒,糖醋的方式.我國古今醫學及水產葯用書籍記載,帶魚有養肝、祛風、止血等功能,對治療出血、瘡、癰腫等疾有良效.帶魚鱗是製造解熱息痛片和抗腫瘤的葯物原料.鱗中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有顯著的降低膽固醇作用.適宜久病體虛,血虛頭暈,氣短乏力,食少贏瘦,營養不良之人食用.中醫認為它能和中開胃、暖胃補虛,還有潤澤肌膚、美容的功效,不過患有瘡、疥的人還是少食為宜.三、鰱魚:溫中益氣鰱魚有溫中益氣、暖胃、滋潤肌膚等功能,是溫中補氣養生食品.鰱魚能提供豐富的膠質蛋白,即能健身,又能美容,是女性滋養肌膚的理想食品.它對皮膚粗糙、脫屑、頭發乾脆易脫落等症均有療效,是女性美容不可忽視的佳餚.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脾胃蘊熱者不宜食用;瘙癢性皮膚病、內熱、蕁麻疹、癬病者應忌食。

2、春天養生為什麼以養肝為主

中醫認為,春季是養肝的大好時節,「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春季養生以養肝為先,傳統中醫認為春天在五行中屬木,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肝也是屬木性,因而春氣通肝。在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趁勢養肝可避免暑期的陰虛。

養肝並不意味著一定要多吃動物肝臟類的食物,與之相反,古人認為,春天要少吃甚至不吃動物肝臟。這是因為食用動物肝臟過多的話,會造成人的肝火越來越旺,而且,進食動物肝臟並不能直接作用於人體肝臟。

尤其是對於那些肝病患者來說,如果寄希望於吃動物肝臟來治病,不僅不能收到想要的效果,甚至會引起反作用。譬如說,脂肪肝是由於脂肪代謝異常引起的肝病,病毒性肝炎則是由病毒引起的臟器性損傷,這些疾病依靠多吃肝臟不可能治好,反而可能會加重病情。

拓展資料

春季補肝要注意適可而止,如果過於補肝又恐肝火過旺,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郁結,都易損傷肝臟。在春季飲食方面,此時肝氣最旺,而肝氣旺會影響脾,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病症。如多吃酸味食物,就會使肝功能偏亢,所以春季飲食適宜選擇辛、甘、溫之品,忌酸澀食品。

同時,春季飲食應該清淡可口,少吃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肝炎病人忌吃蛋黃,因為蛋黃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膽固醇,這些都需要在肝臟內進行代謝,這樣加重了肝臟負擔,不利肝臟功能恢復。

春季養肝,除了飲食以外還需要顧及數個方面,首先中醫講「肝主情志」,故而春季養肝要注意調養情志;其次要養肝血,保證足夠的睡眠,不要熬夜晚睡;再來需要記得慎勞心,多休息,會休息,有節奏地工作和生活,避免過勞,知足常樂,用平和的心態為人處世。

3、春季宜補肝補胃,具體有什麼做法可以對一整年的健康有幫助?

這些春季養生小常識能夠幫助你養好脾胃溫補陽氣。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春季是一個美好的季節,也是養生的好時節。想養生,就可以喝一些春季養生茶。那春季養生小常識有哪些呢?春季喝什麼茶好呢?

1、防風。

在中醫中,春季為風邪主令。而「風為百病之長」,風邪是外來致病因素的第一位。專家介紹,春季人體陽氣生發,肌膚腠理疏鬆開放,容易被外來風邪所侵,引發外感病症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炎等。「這在中醫中都屬於溫病的范圍,正是春季的高發病。」

「外風」之外,還需防「內風」。張勇介紹,風氣痛於肝,肝陰不足或肝失所養,都會誘發肝風。肝風內中或肝風上擾,則容易誘發急性心腦血管病。

2、防寒。

乍暖還寒時候,氣溫上下波動較大,初春防寒尤其重要。專家介紹,一防外寒,外界氣溫變化寒氣入侵,易引起感冒等疾病;二防中寒,即為寒氣所傷。「含傷陽,心屬陽,寒氣入侵,心臟首先居之,因此,早春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

3、春季宜養脾胃。

肝屬木,脾屬土。春季肝氣上升,則使肝木過旺而剋制脾土,抑制脾胃消化功能,因此春季養生,也需要注意脾胃的調養。「尤其是那些有慢性胃病或腸胃功能長期不好的人,在這個季節調養脾胃,對一整年的健康都很有幫助。」專家說。

4、春季宜養諸不足。

經過漫長的冬天,人體的各個器官機能都消耗較多,加上春季陽氣生發,容易造成陰陽不調的狀況,出現陽虛症狀。如脾陽虛者胃口不好、大便溏濕、氣若少神,腎陽虛者手足冰冷、腰膝酸軟等。順應自然界趨勢,春天也是養諸不足的好時機。「養諸不足的基本原則,還是以補陽為主。」專家說,春夏養陽,也是老祖宗千百年來總結出來的養生要訣。

5、溫補陽氣,忌酸宜甘。

專家介紹,如今正值初春,寒氣未退,依然可以服用一些溫補食物,如韭菜、蔥、姜等物,以補全身陽氣之不足。但隨著天氣漸暖、陽氣漸升,溫補可逐漸減少,轉而多吃一些調和肝氣、營養心神的食物。

首先忌酸,因為酸性收斂,不利於陽氣生發和肝氣疏泄。其次,可多吃一些味甘性緩的食物,如茯苓、山葯、百合、大棗等,能夠起到緩和緊張煩躁情緒、養育心神、調暢情志的作用;地黃煮粥或枸杞煮粥服用,還可以起到補養肝陰、使肝氣陰陽調和的作用;常按揉足三里,可調養脾胃;常按摩背部肝腧穴,可以滋養肝陰。

6、防火。

在中醫理論中,肝臟的病理機制為多實少虛。如果春季調養不當,容易引起肝火上升。專家介紹,五臟相通,肝火上升也會影響到其他臟腑,引起心火、胃火、膽火等,出現心煩易怒、夜夢驚悸;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大便秘結;口苦口乾、脅肋脹滿等不適症狀。專家還提醒,陰虛體質的人群,在春天還容易出現虛火上升的問題,出現心慌失眠、耳鳴頭暈、腰膝酸軟等問題,因此也要防虛火。

7、適當春捂,少怒多喜。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大病」,防風防寒都需要做到「春捂」,不宜過早換掉棉服,尤其是體弱多病者,不可驟然換上春裝;此外,春天盡管溫度開始升高,但柚子、梨等性寒的水果也該列入忌口名單,以免損傷脾胃陽氣。

8、注意休息、動靜結合、忌動怒發火、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這也是春季養生的要訣。「這些都可以保持心情舒暢,避免誘發肝風肝火,有助於陰陽協調。」張勇說。

9、閑暇多做按摩。

無事時可按揉太溪穴、湧泉穴,可以引火歸元,清瀉虛火。

以上就是關於春季養生小常識,春季養生講究防風防凍,適當春捂,最宜補肝補胃。春季養生小常識,十分實用,是你春季養生必不可少的指南。

春季喝什麼茶好,推薦幾款春季養生茶

1、枸杞茶

枸杞茶能滋腎、養肝、潤肺、明目、強壯筋骨、改善疲勞。對於長期趴在電腦前的上班族來說,尤其合適,不僅可以對抗春困,還能緩解眼睛疲勞。

2、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香氣清婉,馥郁宜人,在這個時候飲用,不僅可以提神解郁、消除春困,更有調節腸胃、美容養顏的作用。

3、玫瑰花茶

玫瑰花性微溫,並含有豐富的維他命,具有活血調經、疏肝理氣、平衡內分泌等功效,對肝與胃有調理作用,並能消除疲勞、改善體質,適於春季飲用。

4、熏衣草檸檬茶

熏衣草香氣為廣大女性所喜愛,自古代起就有滋補、舒緩壓力、消除疲勞的作用。而檸檬具有利尿、促進消化與血液循環,緩解頭痛的作用,並且其散發出淡淡的香味可使人精神振奮。

5、菊花人參茶

人參含有皂甙及多種維生素,對人的神經系統具有很好的調節作用,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有效驅除疲勞,而菊花氣味芬芳、具有祛火、明目的作用,兩者合用具提神的作用。

6、檸檬茶

這種茶能順氣化痰、消除疲勞、減輕頭痛。做法也非常簡單,切新鮮檸檬兩至三片,加1g的鹽,再用熱開水沖泡。此茶要趁熱飲,冷了味道會變苦。飯前飯後均可,不傷腸胃。

7、蒲公英花茶

蒲公英中所含維生素C、維生素B和蒲公英素等,能促進肝腎運轉,促進消化,從而使人精神抖擻。

8、臘梅花茶

臘梅花清肝明目、疏利咽喉,常飲用可治療頭痛、咽喉腫痛、口臭等症。配製時選新鮮臘梅花或干臘梅花七八朵,沸水沖泡飲用即可。

9、蘋果茶

蘋果茶對醫治頭痛有神奇之療效。做法是將一個蘋果切成薄片,加水煨煲去渣後當茶飲,連續飲十日便可見效。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春季養生的相關知識介紹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春季養生的注意事項還是蠻多的,我們對於春季養生還是有很多的注意事項的,那麼對於春季養生的好處還是蠻多的。

4、吃什麼東西最能補肝,對肝最好

吃蘋果、草莓、荔枝最能補肝,對肝最好。

1、蘋果

蘋果被中醫認為具有生津、潤肺、護肝、開胃、止瀉、通便之功效。還有柚子,其性味酸、寒、無毒,可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腫止痛,果肉風味甜酸適口。

青蘋果更利於牙齒和骨骼強壯,具有養肝解毒的祛病養生功效,並能對抗抑鬱症,因此較適合年輕人食用。

2、草莓

草莓所含的胡蘿卜素合成維生素A的重要物質,具有明目養肝作用。對於肝火旺盛的人來說,草莓既能養肝,又是去肝火的高手。從中醫角度講,草莓性涼、偏酸甜,能養肝護肝,又因紅色入心,可去心火。

3、荔枝

據《本草綱目》上記載,荔枝具有強肝健胰的功效,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脂肪、檸檬酸、果膠以及磷、鐵等有益成分,不僅可及時補充機體所需,而且還具有促使人血液循環順暢、滋陰養肝的功效。

(4)中醫補肝養生法擴展資料:

其他補肝食物

1、西紅柿

西紅柿有滋陰功效,可作為肝炎患者的日常膳食。西紅柿富含vc、番茄紅素。肝功不正常者可常吃西紅柿鴨蛋湯,有滋陰功效,可作為肝炎患者的日常膳食。

2、葡萄

葡萄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及多種維生素,對保護肝臟、減輕腹水和下肢浮腫的效果非常明顯,還能提高血漿白蛋白,降低轉氨酶。葡萄中的葡萄糖、有機酸、氨基酸、維生素對大腦神經有興奮作用,對肝炎伴有的神經衰弱和疲勞症狀有改善效果。

與中醫補肝養生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