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草綱目》中「想要輕身益氣、延年益壽的人,服葯應該以上經為本"。「上經"是什麼意思?
在這里,上經即上品。
例如:
上葯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本上經。
2、李時珍讓我們學習的品質(從本草綱目中)
救死扶傷的崇高醫德,不盲從古訓的創新勇氣,刻苦鑽研的堅強意志,廣泛實地考察的科學方法,親嘗曼佗羅的獻身精神,不恥下問的謙虛態度,27年成書的堅韌毅力等。
(請給好評哦,您的好評是對我最大的鼓勵,謝謝哈。)
3、《本草綱目拾遺》中說什麼?
清代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引《滇南各甸土司記》說:騰越州外各土司中,把一種穴居棕木中食其根脂、黑色粗如手臂狀如海參的棕蟲(可能是一種天牛類的幼蟲),視為珍饌。」土司餉貴客必向各峒丁索取此蟲作供。連棕皮數尺解送,剖木取之,作羹絕鮮美,肉亦堅韌而瞍,絕似東海參雲。」他還在「龍虱」條引方以智《物理小識》所記,把龍虱熏輪油潤,去甲翅啖,也可以鹽蒸食。實際上,現在我國廣東一帶市場上還賣作生食。我國傳統名點八珍糕,就是用蠅蛆作調料,經過洗滌、曝干、磨碎等程序,與糕粉混合後復制而成的。
4、《本草綱目》中記載了什麼?
在《本草綱目》所載的全部葯物中,有324種是李時珍新記的。計有植物葯1089種(除去有名未用的153種以外,實有936種),動物葯400餘種。分列「釋名、集解、正誤、修治、氣味、主治、發明」等項加以說明。這部著作生物學的重要意義在於分類更傾向自然性,用起來也方便;形態描述更詳細、准確,同時還糾正了不少以前的訛傳和不實之詞。
5、本草綱目全書的介紹
6、《皇帝內經.養生智慧》中讓心火沉下去,讓腎水上來是什麼意思?
智慧啟引:『人體內也要寒熱對流才是。只有寒熱之間形成對流,熱的地方才不會長期上火,寒的地方也不會長期寒涼!寒熱失調時,不僅是補腎陽,肝肺胃三臟更要調理。人體下半身的寒是需要腎陽來暖的,而腎陽的來源則是心火!火往上燒,水向下流,這是事物的特性,所以人體最容易出現的也是火向上沖,寒向下滲。要想使自己的下焦寒邪不重,就得使水向上流,火向下移。水向上需要肝氣的升發,火向下移需要借肺胃之氣的下降力量。』 吹空調的故事——寒熱不調的診斷與治療 夏天天氣熱了,到酒店吃飯,酒店就會開空調,涼涼的風由上向下吹,很快就感到一身的涼爽。 有個小朋友問我:「為什麼空調都裝在屋子上方,而不是放在地板上?」我說:「冷空氣重,要往下面走,熱空氣輕,要往上面走,上面吹冷空氣,冷熱之間上下對流,很快整個屋子都涼快了。」小朋友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吃飯時彼此敬酒,有個朋友卻一點也不喝,我問身體咋了。朋友說:「只要一喝冰鎮啤酒,必然會拉肚子!」我說:「你腸道有寒,是不能喝涼的東西!」「但我又感到胸中燥熱,總想喝點冷的東西,喝點心裡就踏實了,不煩躁了!」「這是上熱下寒,上面心火重,下面腎陽虛,腸道有寒啊!」「上熱下寒?人體為什麼不能寒熱對流呢?」剛才問問題的小朋友問我。 是啊,人體內也應該寒熱對流才是。只有寒熱之間形成對流,熱的地方才不會長期上火,寒的地方也不會長期寒涼!小朋友的一句話,讓我沉思了很久,也明白了人體寒熱錯雜的病機。 寒熱失調時,不僅是補腎陽,肝肺胃三臟更要調理。 許多病人長期腰腿發涼,看中醫,中醫就會告訴他:「你腎陽虛,體內寒濕重,要吃補腎火、散寒除濕的葯物!」 這樣的葯物一吃就見效,可吃完了過不了多久,又寒了!再吃,過不了幾天,又寒了!這是為什麼?這個問題想通了,身體的寒就算徹底治好了!想不通,就會永遠處在補火散寒的拉鋸戰之中! 前面我講過,人體下半身的寒是需要腎陽來暖的,而腎陽的來源則是心火!補腎陽可以祛下焦虛寒,這是不容置疑的,但如何使自己的腎陽不易虛衰,是很有學問的。 我們都知道,在自然界中,火往上燒,水向下流,這是事物的特性,所以人體最容易出現的也是火向上沖,寒向下滲。要想使自己的下焦寒邪不重,就得使水向上流,火向下移。 水向上需要肝氣的升發,所以人體要心情舒暢,需要親近大自然,借大自然樹木的調達之性,使自身的肝氣保持舒暢,這樣腎水才能上濟心火,心情才能不焦躁;同時少熬夜,熬夜容易傷及人體的腎陰,腎陰傷了,不足了,肝氣再調達也沒有用,也無法濟心火。 火向下移需要借肺胃之氣的下降力量。很多時候,我們飲食不規律,心浮氣躁,均會影響心氣的下移,不能下交於腎。 可以看看凡氣定神閑之人,很少會出現上焦火重,因為上焦的火被肺氣收斂,向下移行,溫暖腎水了,充養腎陽了。 辛辣食物少吃,酸味食物多吃。 五味養五臟,飲食之味過偏,也會影響人體氣機的升降,寒熱的對流。 比如辛味入肺,吃多了辛辣的食物,會導致肺氣宣發過度,影響心火的下行。同時按照五行相剋理論,肺屬金,肝屬木,金能克木。吃多了辛辣的食物,導致肺金過亢,剋制肝木,肝木的調達之性受到抑制,也會阻止腎水上達濟心火,所以吃多了辛辣的食物,不僅影響心火下移,同時也影響腎水的上升。 這樣的患者很多,經常咽喉腫痛,同時經常出現腰酸腿軟的現象,通過服用小柴胡顆粒,配六味地黃丸,就能緩解病情。 葯物治療雖能取得一時之效,但生活習慣不改變,則永遠難以治癒。農村有一句土話:「病號不忌嘴,大夫跑斷腿!」說的就是這個理。 辛辣之物的作用是發散,酸味的作用是收斂,因此,如果特別愛吃辣味的人,平時不妨多吃點酸味食物,借用酸味來收斂肺氣,這樣對身體是有利的。 調息靜坐是戰勝寒熱不調的方法之一。 養生是一門大學問,我們只要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方法就有很多了。下面我介紹一種非常簡單的辦法,只要堅持練習一段時間,大多數上熱下寒的病機都會轉化,心情也會慢慢平靜下來。 身體正直坐好,雙腿自然下垂,慢慢吸氣,慢慢呼氣。呼氣時想著你的兩個膝蓋,感到體內有股熱量慢慢向下移動,這樣持續十來分鍾後,你就會感到膝蓋發熱,有關節炎的人,還會感到膝關節很舒服,在向外散涼氣。痛經的女性患者,平時經常這樣練習,也會感到小腹部慢慢發熱,痛經也就慢慢好了。 大家可能會問,這是什麼原理?其實這就是通過調整呼吸,通過肺的斂降,將人體的心火向下引導,用自身的熱來驅散自身的寒。它不僅僅是治病,更是強身健體的妙招,因為這個簡單的動作,既驅散下焦的寒,又通過心火的下移,補養了虧虛的腎陽,腎陽不虧虛了,下焦自然就不寒了。 通過這樣的練習,心火下移之後,浮躁的心情可以平靜下來,不僅治療了疾病,人的心境也會慢慢發生改變;處世心態發生變化,就不會心浮氣躁了,看問題也會長遠一些,正如諸葛亮在給他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中寫道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心靜了,思想就遠大了!
7、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論述......
人無百日好,花有百日紅
8、從李時珍完成本草綱目的過程中,你得到什麼啟迪
只要堅持不懈 ,就能成功。 大概是這樣吧。。不確定。。。
9、請列舉出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的10種中草葯。
《本草綱目》中的中草葯太多了,隨便列列都是
1、桃花
桃仁、桃花、葉皮等入葯。花能化心腦瘀血而起到安神、養顏、美容、殺蟲等效果,有養生功效,今人用之不多,唯現在變種太多而葯力不足。
2、苦刺花
花用煮漂後味道很美,開胃進食,清肺與大腸之熱。一患者介紹,其根和田埂上常見的星宿草配伍,紅糖為引,治療腎絞痛有奇效。
3、野漆樹
性味與家栽者同,人群中存在過敏者。古人作治病和養身葯用,雲能下三屍九蟲,民間也有用於頑固性腫瘤。葯性猛烈有毒,不宜輕試,其行血化淤之功,今人多以三七代之,但二者作用不同,研究也不夠。
4、地涌金蓮
可做蔬菜,能潔凈臟腑,婦人多痰濕,食之良。
5、鹿銜草
《聊齋志異》有鹿銜草故事,文如下「關外山中多鹿。土人戴鹿首伏草中,卷葉作聲,鹿即群至。然牡少而牝多。牡交群牝,千百必遍,既遍遂死。眾牝嗅之,知其死,分走谷中,銜異草置吻旁以熏之,頃刻復甦。急鳴金施銃,群鹿驚走。因取其草,可以回生。 」官僚、老闆們讀此一定興奮,可惜人不是鹿,食之未必有此奇功。此草治腎虛腰痛,婦科漏經,痔瘺瘡腫有效,葯店所售不如鮮品,可浸酒。
6、豆瓣綠
有些地方也稱此為鹿銜草,多寄生在滇中的古清香樹上,清香樹生長慢,此草數量有限。治火瘡、肺癆等有效,並且沒有副作用。
7、涼旺茶
也可當茶飲,嫩尖作蔬菜食,味道和作用與刺五加嫩苗差不多,清熱去暑逸神,也可治小孩咽痛。
8、白斂
古方多用於瘡癰,為清熱解毒,去腐生新要葯,今人少用,很可惜。肺癌已經成為城市居民第一殺手,此葯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9、星宿菜
近年來數量很多,做菜吃味道還可以,清五臟邪熱。
10、地膚子
子作葯用,苗作菜吃,枝幹可做掃帚。子與苗同功,可以清膀胱邪熱,利小便而不傷陰。
10、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如何認為元氣說的?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石者,氣之核,土之骨也……氣之凝也,則結而為丹青;氣之化也,則液而為礬汞。」李時珍在這里也是根據元氣學說來解釋化學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