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國人和中國人養生的概念有什麼不同
還是兩種文化的區別
1、中國講究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一個身體整體的系統性。
2、美國講究的個人獨立性,某一葯、食物、運動對人某一部位的功效
與中葯、西葯的區別差不多吧。
2、西方人是怎樣 養生的
中西方養生保健方法差異之解析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日益重視,中國傳統的日常保健與養生方法慢慢重新為國人採用。以現代生命科學的知識來剖析其中的科學原理,及其與西方之差異,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這些方法的優劣,供不同的個體來選擇適合自身的健身之道。
中國的傳統哲學,無論儒家、道教、佛教都很注重自身修行與養生。東方哲學崇尚簡約,無論飲食、日常行為規范都無不體現這一思想。這一思想與西方具有巨大的區別。
先說飲食,佛教提倡素食,對此思想體現得最為極致,儒家、道教也都是提倡日常的簡約,遠離奢侈、浪費。素食本身是低蛋白、低脂肪、低能量、高纖維的飲食,這與目前西方人的飲食習慣正好相反。西方人好吃肉食、牛奶等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從這一點往極致的方向推理,東方人比較像素食動物,西方人比較像肉食動物。通常來說,素食中纖維較多,比較難消化,其中所含的能量也較低,因而素食動物腸道比較長,以此來保證攝取足夠的營養;而肉食相反,高蛋白、高脂肪保證有足夠能量,因而肉食動物腸道較短就能攝取足夠營養。飲食的差異很明顯影響了動物的行為方式。素食動物攝取低能量的食品,其營養是緩慢長久的吸收,其各種肌肉的運動也相應和緩,因而爆發力通常較弱,但是耐力強;而肉食動物相反,其食物能迅速為期提供能量,因而爆發力強,但是耐力弱。體現在中西方人身上,西方人強壯,力量大,但是擅長長跑的通常是東方人。
飲食習慣以及思維方式影響了行為方式,東方人喜歡和緩、優雅、低對抗、技巧性的運動,西方人通常喜歡粗野、狂暴、力量對抗型的運動。在養生方式上,也體現了這一特點。東方人喜歡的太極拳、打坐等方式都是低能耗的健身方式。而西方人喜歡球類、長跑這種高能耗的運動。
無論低能耗,抑或高能耗的運動方式,我認為其目的都是讓全身的血液循環,包括微循環的暢通。在東方說法是經絡的暢通,西方的解釋我不太清楚,可能包括身體機能的提高,免疫力的增強等。中醫的說法是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我覺得這個最好的解釋了運動的保健功能。中西方採用的方式是殊途同歸,但是代價不一樣。高能耗的劇烈運動可以讓機體血液循環暢通,但是過後往往比較疲勞。而較低能耗的太極拳及打坐放鬆的方式,通過較為靜態的方式讓血液全身暢通,過後一般會覺得神采奕奕,精神倍增。
在這一點上我個人跟崇尚東方的修為方式。採用低能耗的方式達到相同的目的,對個體來說首先就是更合算的方式。低能耗說明細胞的代謝速度慢,細胞的代謝速度慢,意味著你的細胞在有限的分裂次數極限下,單個細胞的壽命更長,因而細胞形成的整體的個體的壽命就長。這一現象最好的例子就是動作緩慢的烏龜壽命很長。基本不依賴現代醫療手段的東方修行和尚壽命非常長。目前東方人的壽命平均不及西方,個人認為這是醫療和生活水平差異造成,這與修行方式無關。
東方的修行方式對周圍的環境破壞小,環保,低能耗。這無論是對物種還是單個個體都是相當有利的。人類的高能耗對地球造成的負擔已經過大了,不加以適當控制,整個地球生物圈平衡就會被破壞,最終對人類本身造成的直接打擊,可能會比其他的物種更大。
3、美國人的日常生活習慣是怎樣的?
1、 門窗常年關閉
我們一直都認為,窗戶經常打開可以交換新鮮空氣,把房內污濁的空氣換一換,所以窗戶常年敞開在國內是很正常的事情,有的甚至常年不關。但是在美國,情況卻正好相反,家家戶戶的窗戶都是常年關閉的。TOPS小編介紹,這一方面是因為美國人比較注重隱私,還有美國很多家都是獨門獨院,窗戶如果打開,別人很容易就破窗而入了。所以離開的時候一定要把門關好。
2、 鄰居很少往來
在中國特別是一些老樓,鄰里關系都比較好,互相幫忙。但是在美國各家有各家的過法,大家平時打個照面,但是基本上沒什麼往來。除了住了很多年的鄰居,可能特別有交往。如果你出身在一個中國的老街區,可能去美國會不太適應。
3、 客人進出不迎送
中國人是出了名的好客,有人來了,又是端茶,又是遞煙,不管你喝不喝還是要來回推辭,生怕怠慢了客人,客人走時要送出老遠。這在美國非常不一樣。如果你要去美國家庭拜訪,沒有提前電話通知或者和主人約定,直接到訪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如果實在有急事,也要表示歉意:「I should have called first.」如果有急事找鄰居,可能鄰居也會開條門縫問你有何貴干,如果三兩下就能解決,那麼說完了也會馬上拜拜。在美國家庭受邀赴宴,主人不會勸你吃喝,不會給你夾菜倒酒。你可能覺得不熱情,但是習慣了以後會發現其實這樣很輕松。
4、 衣服洗好了不晾曬
在國內晾曬衣服是很正常的事情,天氣比較好的時候甚至還有人把被子枕頭拿出來晾曬。在美國這樣做可能是不合時宜的,甚至是不合法的。為什麼這樣說呢,美國的家庭洗衣服都是用烘乾機的,衣服洗完就塞進烘乾機。其實這樣洗出來的衣服熱熱的軟軟的,很舒服。如果你要晾曬的,可能會被鄰居投訴給社區管理部門,因為衣服晾曬在外面有礙觀瞻。
5、 飯後不洗碗
美國家庭幾乎都是用洗碗機,如果一次的碗碟沒有湊夠一個洗碗機,那就等湊夠再用。對於美國留學的學生來說很不方便,因為一個人吃飯實在用不了太多的碗碟,有時候幾天洗一次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自己洗,你的房東可能不樂意,因為美國人認為洗碗機可以消毒。
4、美國人一天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
大部分美國人早上起來會一家一起吃早餐,然後孩子坐校車去上學,父母開車去各自公司上班,中午是不回家的,一直到下午孩子會回家,他們的課很輕松,沒有晚修。然後一家人一起吃飯,看自己喜愛的節目。
周末父母會帶孩子到迪斯尼樂園玩上一番,有些家長(大部分)有基督教信仰,周末他們還會做禮拜,也就是聽神父講聖經,唱聖歌之類的。
基本如此。
5、美國人是怎樣的人
美國人是非常珍惜時間的人 。 因為在美國人的生活中,有兩樣東西他們特別節省:時間和人力。有這樣一種說法,即:美國人是鍾表的奴隸。對他們來說,好像時間就是一個幾乎看得見的通道。在他們的眼中,時間可以節省、安排、浪費、侵佔、消磨等。美國人還對時間收費,他們認為時間是一種珍貴商品。許多美國人對一生時間的短促相當敏感,一個人的沙漏計時器中的沙子一旦流走了,那是無法彌補的。他們要讓每分鍾都有價值。 由於自己非常珍惜時間,所以不喜歡那些浪費別人時間的人。在美國人的價值觀中,耐心並不是很重要,許多美國人可以說是「脾氣暴躁的」。如果他們感到時間在悄悄流失而自己一無所得時,他們便開始說話激動、坐卧不安。 通常情況下,美國人不會在輕松隨意的氣氛中通過長時間的閑談來評估他們的來訪者,更不會在飯館宴請客人依以此來建立一種洽談事物前的信任感和友好關系。對大多數人來說,友好關系沒有實際表現重要。他們注重過去的工作成績記錄,而不是通過社交禮儀去評估一個同行。 多數美國人在日程表上寫滿了約會,把時間分成一段一段的。這些日程之間可以劃出若干個短到十五分鍾的間歇。在商界,不管他們在干什麼,約會幾乎是一個緊接著一個。因此時鍾的嘀嗒聲總是回盪在他們的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