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季養生知識大全
冬季養生知識有:早上晚點起,晚上早點睡;早飯晚點吃,晚飯早點吃等等。
1、早上晚點起,晚上早點睡
中醫理論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人應該順應自然的四時變化,合理安排起居休息。著名健康教育專家、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醫師洪昭光教授也指出,當太陽升起時,人體生物鍾就會發出指令,交感神經開始興奮,這就意味著你該起床了。
2、早飯晚點吃,晚飯早點吃
冬天晚起床,早飯也應順延。因為人在睡眠時,消化系統仍在努力工作,消化一天中吃下的食物。如果早飯吃得過早,會使消化系統疲勞應戰。起床後,可以先喝一點水,再不慌不忙准備早飯,給消化系統留下足夠的休息時間。
3、早上吃「硬」,晚上喝稀
這里說的早吃「硬」,其實並不是指口感硬的東西,而是營養豐富、能量較高的食物。劉德泉說,早飯吃得好,才能更好地保證一天活動所需的能量。如瘦肉、穀物食品等。但消化功能較弱的老年人也得同時考慮食物是否易消化。
4、早上喝水,晚上喝蜜
中醫有句話叫:「早喝鹽水晚喝蜜」。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楊力教授解釋說,鹽有清熱、涼血、解毒、養腎的作用。晨起後空腹喝一杯淡鹽水,有助於降火益腎,緩解便秘、改善腸胃的消化功能,且對上火、咽喉腫痛者也有好處。
5、晨練晚一點,晚練早一點
不論是早起鍛煉,還是傍晚鍛煉,也都需要適應冬天的時令特點。劉德泉認為,選擇鍛煉時間的一大原則是:見不到太陽不要鍛煉。所以,晨練要等到太陽出來後,晚練要趕在太陽下山前,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人體內的陽氣不受損。
2、冬季養生小常識大全
冬天是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是一年的結束,亦是下一年的開始,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因此做好冬季養生對來年的健康至關重要。冬季養生應該從「不」開始。具體如下:
1、不妄補
很多人認為冬季是一個進補的黃金季節,在冬季到來時各種補品大量食用,也有不少商家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推出了各種「套餐」「搭檔」。其實冬季適當進補就行,冬季主要在於閉藏,不是外泄。
過量進補反而會導致身體平衡被打破而形成病態,尤其是過量使用補陽、補氣之品反而導致體內精氣的外泄,造成「冬不藏精」。所以冬季應該適當進補,不可妄補,尤其是人參、鹿茸等這樣的補氣、補陽「利器」更應慎重。
2、不妄吃
冬季天寒地凍,吃上一頓麻辣火鍋,出上一身汗,好多人會感到很舒服,殊不知這是在耗散人體的陽氣。在冬季應該以補養陰精為主,切不可妄用大熱之品。當然在冬季更不能吃一些寒涼之品,以免損傷脾陽,影響脾胃運化,破壞消化系統。
總之,在冬季應以平和而滋潤的飲食為主,如多喝一些粥類,適當放一些大棗、枸杞子、桂圓、銀耳、百合,酌加少量生薑,可以補而不膩,潤而不燥,為冬季進補之佳品。禁忌大量大熱之品如羊肉、辣椒等,大量大寒之品如水果、冰激凌等。
(2)冬季養生溫馨提示擴展資料:
3、不妄喝
在冬季很多人都喜歡喝點白酒暖暖身,其實適量飲酒是有益健康的,可以溫通血脈、祛風散寒,產後常用方生化湯就是以白酒煎服。但是白酒畢竟屬於溫熱之品,過度飲用會耗散人體陽氣,另外過量飲酒還會生濕生痰,令人痰多、眩暈以及精神不振。
4、 不妄作勞
冬季不應該熬夜,要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潛藏,陰精積蓄。冬氣之應,養藏之道,在冬季鍛煉身體應當適當,不能像其他季節一樣揮汗如雨,微微出汗即可;在冬季應該適當減少洗澡的次數,更不能長時間泡熱水澡,經常洗桑拿,以免耗散人體陽氣;
同時在冬季應該注意節制房事,調養生息,使精氣藏。
3、冬季養生睡眠小常識有哪些
眾所周知,冬季的氣候特點為「寒」。傳統醫學認為,寒為陰邪,人體受外界影響,陰氣也相應增加,傷及人體的陽氣。此時人體為抵禦嚴寒,需要儲存更多的能量和營養物質,因此冬季到來時,營養物質在體內也最易吸收和儲存。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冬季飲食的小知識:
冬季飲食小常識1:冬天適當吃點冷盤有利於減肥。「迫使」身體自身取暖,多消耗一些脂肪。
冬季飲食小常識2:在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酵母、乳製品、葉類蔬菜。
冬季飲食小常識3:在冬季不要經常飲用一些過熱的飲料。溫度過高的飲料可造成廣泛的皮膚黏膜損傷,蛋白質在43攝氏度開始變性,胃腸道黏液在達到60攝氏度會產生不可逆的降解 ,所以不要飲用過熱的飲品。
冬季飲食小常識4:香菇味道鮮美且具有防治流感的作用,常吃能阻止血管硬化。
冬季飲食小常識5:冬季保健應適當吃「冷」,常飲涼白開水有預防感冒之功效。平時要多飲水,以維持水代謝平衡,防止皮膚乾裂。
冬季飲食小常識6:怕冷與飲食中缺少無機鹽有關,應多攝取含根莖的蔬菜,如山芋、藕、大蔥、土豆等。
冬季飲食小常識7:多吃蔬菜、水果,以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代謝物,起到清火解毒潤肺之效;多吃豆類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膩辛辣食物,不宜多吃燒烤。
冬季飲食小常識8:冬季常吃蘿卜,可止咳化痰,清熱解毒。
溫馨提示:傳統醫學認為冬季天寒,寒邪易傷腎陽,宜食溫性食物。而腎是人體的根本所在,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源泉,它滋五臟的陰氣,發五臟的陽氣。所以冬季養生調養攝取食物當以補腎溫陽、培本固元、強身健體為首要原則。
4、冬季應該如何休息?
冬季一般晚的早一點,所以晚點睡早點起床也無妨,可以不用睡午覺,室內運動一下,暖身體
5、生活中有哪些健康小提示的?
6、冬季保健養生的重要性有哪些
眾所周知,冬季的氣候特點為「寒」。傳統醫學認為,寒為陰邪,人體受外界影響,陰氣也相應增加,傷及人體的陽氣。此時人體為抵禦嚴寒,需要儲存更多的能量和營養物質,因此冬季到來時,營養物質在體內也最易吸收和儲存。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冬季飲食的小知識:
冬季飲食小常識1:冬天適當吃點冷盤有利於減肥。「迫使」身體自身取暖,多消耗一些脂肪。
冬季飲食小常識2:在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酵母、乳製品、葉類蔬菜。
冬季飲食小常識3:在冬季不要經常飲用一些過熱的飲料。溫度過高的飲料可造成廣泛的皮膚黏膜損傷,蛋白質在43攝氏度開始變性,胃腸道黏液在達到60攝氏度會產生不可逆的降解 ,所以不要飲用過熱的飲品。
冬季飲食小常識4:香菇味道鮮美且具有防治流感的作用,常吃能阻止血管硬化。
冬季飲食小常識5:冬季保健應適當吃「冷」,常飲涼白開水有預防感冒之功效。平時要多飲水,以維持水代謝平衡,防止皮膚乾裂。
冬季飲食小常識6:怕冷與飲食中缺少無機鹽有關,應多攝取含根莖的蔬菜,如山芋、藕、大蔥、土豆等。
冬季飲食小常識7:多吃蔬菜、水果,以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代謝物,起到清火解毒潤肺之效;多吃豆類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膩辛辣食物,不宜多吃燒烤。
冬季飲食小常識8:冬季常吃蘿卜,可止咳化痰,清熱解毒。
溫馨提示:傳統醫學認為冬季天寒,寒邪易傷腎陽,宜食溫性食物。而腎是人體的根本所在,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源泉,它滋五臟的陰氣,發五臟的陽氣。所以冬季養生調養攝取食物當以補腎溫陽、培本固元、強身健體為首要原則。
7、春、夏、秋、冬四季的溫馨提示擺在客房的、關於健康養生方面的!
【6招減壓抗疲勞】1、吃對早餐,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及纖維的早餐;抄2、打敗焦慮,喝薄荷茶和洋甘菊茶;3、下午茶,水果和不含鹽堅果最好;4、聽音樂,選節奏明快、悅耳動聽的音樂;5、當志願者;6、芳香療法,檸檬,柚子、橘子的味道會使人感到輕松無比。
8、冬季應該怎麼養生?
冬季,天寒地凍,絕大多數的動植物都是處於冬眠狀態,所以也是應該遵循自然界「蟄伏閉藏」的規則,採取以伏藏為主的養生保健方法,說起冬季養生,人們腦海中大多數都是浮現的時候各種食療方法,和休息養精蓄銳,說實在的冬季養生要注意哪些呢?
1、越冷越需要多喝水:人們待在溫暖的室內,很少外出活動,但並不意味著人體消耗的水分就會減少。冬季氣候乾燥,空氣濕度小,更應補充水分。如果喝水少,血液濃稠度就高,容易出現血栓等症狀,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冬天多喝點水還能加快新陳代謝,起到抵禦寒冷的作用。
2、十一點前睡覺是最慳的補葯:最簡單、最便宜、也最好的進補是早睡,每天不晚於11點睡覺。專家強調,夜晚之於人體就相當於冬季之於自然,大自然在冬季要休眠,人也要在夜晚睡覺,晚上11點是子時,也就是人體的冬天,睡著了陽氣才能藏入身體,醒著陽氣浮於體外,這個時候睡覺了,人體的陰、精、氣、血、陽氣都補了。
3、適度運動多活動手腳:很多人因為冬季怕冷就放棄運動,這是最不明智的做法。運動其實才是驅寒的最好辦法,運動時候脂肪被轉化成熱量,可以幫助你保持體溫,改善血壓循環緩解手腳冰涼,加強運動還能提升免疫力和抵抗力,能幫你遠離寒冷和疾病。鍛煉之前一定要注意熱身。先進行慢跑使身體微微出汗後,再進行高強度的健身運動。運動時衣著以保暖防感冒為主,運動後要及時穿上衣服,以免著涼。
頸部、背部、腹部、腳要重點保暖這些部位都是容易導致人們在冬天生病的部位。頸部受涼,會發生頭痛、頸部酸疼等;背部受涼,例如現在還睡在涼席上的人,早上起來很多時候都會打噴嚏、鼻塞甚至引起感冒。腹部保暖是女生要做的重點保護工作。避免痛經,避免月經不調,避免受寒不適,腹部溫暖是關鍵;最後腳有著多個穴位,一旦寒冷不適,會導致身體出現條件反射,也出現各種問題。
4、洗浴有四忌:忌洗太勤、忌水過燙、忌揉搓過重、忌肥皂鹼性太強。否則,極易破壞皮膚表層原本不多的皮脂,讓皮膚更為乾燥,因而也更易發癢、皸裂。洗浴後可擦些甘草油、止癢霜、潤膚膏等,以保持皮膚濕潤,防止皮膚表層乾燥、脫落。
5、開窗通風:寒冷的冬季,人們常常將門窗關得緊緊的,這種做法使得屋子內充滿二氧化碳和廢氣,對人的健康十分不利。因此,即便是異常寒冷的寒冬臘月也要注意定時開窗,以便排放二氧化碳和廢氣,提高氧氣濃度。同時,讓陽光照射進來,增加室內負離子含量,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6、穿著、注意衣服搭配:冬寒穿衣較多,如不注意穿著,更易感覺皮膚瘙癢。這是由於身體與衣服、衣服與衣服間不斷發生摩擦產生靜電,靜電刺激皮膚所致。因而,冬季應盡可能地選用純棉、真絲之類不易產生靜電的衣物做內衣、內褲、襯衫等。同時還要注意衣服搭配,穿了滌綸襯衫就不要再穿腈綸毛衣,裡面穿了合成纖維的衣服,外面就不宜再穿絕緣性的滌綸外衣,以防止產生靜電為宜。
最後還要給大家一點溫馨提示:冬季室內的溫度要適宜,室溫以18~25最合適,室內溫度過高或過低都對健康不利。室內溫度過高,會造成室內外溫差過大,易引發感冒;室內溫度過低,人體長期生活在低溫環境中易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被褥的厚薄應根據室溫的變化適當調整,以人體感覺溫暖而不出汗為度。外出所穿的棉衣應以純棉布為宜,要松軟輕便、貼身暖。養生是一種學問,我們還有好多要學習的
9、冬季養生有哪些誤區?
禦寒保暖是很多人冬季保健的主要目標。不過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人們還會「想當然」而發生一些不當的保健觀念,倘若不加以糾正,不利於身體健康。以下列舉了一些人們在冬季保健常犯的錯誤:
(1)衣服穿厚才保暖寒冷的天氣,有的人為了保溫防寒,穿得鼓鼓囊囊,以為穿得越多越暖和。其實,這是片面的。因為衣服本身不產熱,只起到隔離的作用,使得衣服與肌體、衣服與衣服之間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小氣候區,緩沖了外面的冷空氣和體表的熱空氣之間形成的對流,使人體的熱量得以保存,從而感覺到溫暖。當一件一件衣服穿上後,空氣層厚度隨之增加,保暖性也就得到了加強。但當空氣層厚度超過1.5厘米時,衣服內空氣對流明顯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從生理角度看,穿衣過厚,會抑制體溫調節機能的適應性,減弱禦寒能力。此外,穿得過多,體型臃腫,既不美觀,行動也不方便。
溫馨提示:冬季穿衣要有一定的件數和適宜的厚度,冬季的衣服宜選用質輕又保暖的羽絨製品和冷空氣不宜透過的皮衣。坐辦公室的白領盡量別穿太緊的高領內衣或毛衫,不然容易壓迫頸動脈,導致腦組織供血不足。
(2)戴口罩禦寒為了禦寒,很多人戴上了口罩,其實這樣反而會降低人的禦寒能力,更容易感冒。因為鼻粘膜里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其功能是對進入鼻腔的冷空氣進行加熱加濕。當冷空氣經鼻腔吸入肺部時,通常已接近體溫。要是整天戴著口罩,鼻腔及整個呼吸道的粘膜得不到鍛煉,稍微受寒,就容易感冒。
還有一些人喜歡把圍巾當口罩,因為圍巾的原料多是羊毛、化纖織物,倘若把圍巾圍在嘴上,人在呼吸時,纖維和細菌等就會被吸入肺部,對人體健康極為不利。
溫馨提示:在野外行走或在空氣污染嚴重的環境中活動時,為抵禦嚴寒和風沙,戴上口罩是必要的,但時間不宜過長。
(3)愛穿尖頭鞋大街上時髦女子的尖頭鞋,給寒冷的冬日增添了別樣風情。然而「寒從足下生」,專家指出,穿那種鞋頭又尖又窄的鞋走路時,人體的重心會向前傾斜,使足部血液循環不暢,時間長了,足部皮膚就會破損或長水泡,遇到寒冷天氣,這樣的腳最易凍傷,天稍微一熱,凍傷的腳就開始癢痛。倘若凍傷得厲害,來年還有復發的可能。
溫馨提示:冬天穿鞋子應當選擇寬松保暖的,倘若實在想穿那種尖頭鞋,可在辦公室准備一雙舒適的平底鞋,便於調換。
(4)門窗緊閉睡得暖冬季關上門窗睡覺,的確會減少空氣對流,使室內溫度上升,但由此帶來的空氣不流通危害更大。據專家介紹,人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會發生500餘種化學物質,其中從呼吸道排出的有149種,其結果是使空氣中含有大量細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塵粒,對呼吸道有影響,因而那些閉窗貪睡的人經常會患感冒、咳嗽、咽炎等。
溫馨提示:不要因為外面天寒地凍就整天門窗緊閉,要經常開窗,保持空氣流通。冬季應每天開窗2~4次,每次10分鍾左右。尤其是病人的住所更應留心經常通風。
(5)空調溫高好舒服冬令時節寒風刺骨,有家庭為禦寒保暖紛紛使用空調,為了在室內享受溫暖,有相當一部分人,喜歡將空調的溫度調至27℃或以上,使得室內溫度如同春夏之交,的確使人感覺十分舒適。空調溫高雖然對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但長期在空調環境中的人易患空調綜合征。具體表現為鼻塞、咽喉乾燥、口乾、頭痛、免疫功能下降等。尤其冬令,室內外溫差如在25℃以上,一旦有事外出,則極易患感冒;一些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則容易發生心肌梗塞、中風、面神經癱瘓,甚至死亡。
溫馨提示:正確使用空調,對健康是有益的。使用空調時,可在室內放置增濕器或放一盆水,以便保持室內適度濕潤。室內溫度調節應適宜,宜慢慢將溫度調高,當溫度調至適宜時,應脫去外衣而不要怕麻煩;如要外出,應慢慢將溫度調至15℃為宜,不要馬上離開空調房間,這樣能使鼻腔對空氣溫度有一個適應過程。晚上睡眠溫度宜在15℃~18℃之間為佳。有感冒或其它傳染病患者的家庭,不宜使用空調。
(6)一頭沖個熱水澡在冬季,洗澡也應留心一些問題,不能像夏季一樣,水龍頭一開,就從頭開始淋浴,而是應該從腳開始洗。因為冬季皮膚溫度比洗澡水溫度低,而冬天用的洗澡水溫度又往往比夏天高,突然而來的熱水會令心臟負荷不了。此外,很多人因為怕冷,常將水溫調高,但太熱的水會令皮膚水分流失,令皮膚變得乾燥甚至導致微血管爆裂。
溫馨提示:冬季洗澡最好先濕濕腳,讓腳部先適應水溫,再慢慢往身體上潑水,開始洗澡。冬天洗澡適宜的水溫為37℃到42℃,所以,在冬天,洗澡水的溫度比人體體溫略高一點就夠了。此外,在寒冷天氣里洗澡,最好別超過一刻鍾,以免著涼。
10、如何過一個健康溫暖的冬天
穿衣:天冷穿衣有五招,保暖搭配一個都不能少 第一招:天冷時穿著貼身衣服必須有彈性且緊身,才能隔絕冷空氣。 第二招:慎選毛衣材質,開絲米毛衣輕暖舒適且不易掉毛,彈性極佳,但是必須乾洗處理。此外,毛料勿直接接觸皮膚,最好內襯棉杉以免過敏,一般在室內其實穿兩件衣服就夠了。 第三招:外套的選擇,鋪棉夾克或棉襖可平實可華麗,可擋風雨可水洗,怕冷的人穿羽毛衣,愛美的女人穿風衣也很美。 第四招:圍巾及披肩的應用,脖子保暖身子就暖和,如果有一件好的披肩,禦寒效果可抵一件大衣,且攜帶輕便好配色。 第五招:腿部的保暖,褲襪、緊身牛仔褲加馬靴,保暖且安全。 飲食:在寒冷的天氣中,許多會吃的人士都愛選擇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來調整自己日常的飲食,以此來達到強身健體和暖身禦寒的目的。 冬季進食推薦: 第一:多吃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 人怕冷與機體攝入某些礦物質較少有關。如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血液中缺鐵是導致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現為產熱量少、體溫低等。因此,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含鈣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
豆製品、海帶、紫菜、貝殼、牡蠣、沙丁魚、蝦等;含鐵的食物則主要為動物血、蛋黃、豬肝、黃豆、芝麻、黑木耳和紅棗等。 第二:多主食及適量溫熱食物 首先多吃主食,適當選擇產熱高和溫熱性的食物,主要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蝦仁、桂圓、紅棗等,這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對於素體虛寒、陽氣不足者尤其有益。 第三:多水果及適量護陰食物 為使「陰平陽秘」,防治上火,冬季還宜配食鱉、龜、鴨、鵝、藕、木耳等護陰之品,尤其是一些體弱多病、精氣虧損的中老年人,以求陰陽平衡。另外,每天還應補充水果,多吃柚子、蘋果等生津類水果,對抵禦冬季乾燥有好處。 第四:多蔬菜及增加維生素A 再者要保證維生素的供給,特別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其中維生素C,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卜、深綠色蔬菜等。 第五:攝取蛋氨酸較多的食物 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體耐寒的必要元素。寒冷天氣使人對體內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過轉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適應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製品、酵母、葉類蔬菜等。 第六:適量增加辛辣禦寒食物 吃辣的可以祛寒。辣椒中含有辣椒素,生薑含有芳香性揮發油,胡椒中含胡椒鹼。它們都屬於辛辣食品,冬天多吃一些,不僅可以增進食慾,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禦寒能力。 家居:天冷學會選被子,家居灑水保濕度 天冷了,有一床溫暖舒適的被子是好睡眠的保證,有了好睡眠,才能有好身體,才能有強大的免疫力對抗冬季的各種疾病。 出行注意安全事項: 1、防滑雨雪天氣造成路面濕滑,因此,應注意出行安全,防止意外跌倒。寧可踩在厚厚的積雪上也要避開浮冰和積水,不要因為濕滑就蹭著走反倒容易滑倒,跟滑冰是一個道理,盡量抬起腳,實在的踩下去,這樣就減少了鞋底和地面的向前摩擦力,會大大降低摔倒的可能性。 2、防摔建議平常騎電動車和自行車的人們,要選擇步行或者公共交通出行。 3、防砸另外由於部分地區降雪較大,樹木存在被壓倒的危險,行人應該盡量遠離樹木等高處建築謹防因坍塌被砸傷。 4、防偷由於大雪的出現公共交通壓力驟增,我們就要格外警惕不法分子趁機作案,上車前應將提包拎在手中而不是掛在肩上,男士不要將手機和錢包放在腰間和褲兜,上車後還應時刻注意自己財務的安全,如遇故意擁擠的人則要格外小心,有情況時應高聲喊叫乘務員或者司機並報警。 5、防撞路面濕滑開車出行的朋友們千萬要小心駕駛,一方面要保持車距及時踩剎車,一方面要特別注意道路上的行人做好躲閃的准備,開車的朋友除了注意以上幾點在遇到上坡路段時應保持車速換低檔,如遇熄火應及時拉手剎。 6、防霧天氣的變化必然會受到影響的還有航班,選擇外出飛行的朋友要及時了解機場航班的動態信息,並跟蹤飛機可能起飛的時間以免誤機或被迫滯留在機場,耽誤您的行程,並時時關注航班情況,在等候的同時還應注意及時補充身體的能量。 7、防磕由於雪的覆蓋,道路上許多「陷阱」會被遮住,因此,應千萬小心,注意低窪、井蓋、建築材料上的釘子等。
最後,知遙堂中醫養生溫馨提示:全方位做好衣食住行,過一個健康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