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道家養生功 睡仙功

道家養生功 睡仙功

發布時間:2020-07-26 09:04:38

1、道家養生功的介紹

道家養生功,是老子創始的,傳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歷史。至元代丘處機祖師創立道教龍門派,經十二代傳到牛金寶。道copy家養生功以收心求靜為基礎,這叫做修性;以養精固本為歸宿,這叫做養命百。修性必須落實到養命之上,故此功稱為性命雙修養生功。這是本功區別於其他氣功的根本之點,也是它有特殊養生功效的原因所在度。所以道家養生功既能使人轉弱為強,且能返老為少;不但可驅除疾病,恢復健康,而且能補腦養神,增長智慧。

2、道家的養生功法?

道家經典說:上葯三品,神與氣精
神經衰弱症,目前尚無良葯可醫,含磷質的葯品雖號稱補腦。亦嫌名實不符;其他一切興奮劑,或鎮靜劑,只能收暫時的效用。葯性過了,仍舊是衰弱,或更加嚴重。

使腦筋絕對安靜,排除一切思想.這是下手工夫最要緊的原則,也是神經衰弱最有效的良方,但因人們思想習慣,由來已久,要它一旦停止不動,很難辦到;為求達到這個目的,古人就立出許多法門,比較起來,以莊子「聽息」法為最好。

所謂「聽息」,就是聽自己呼吸之氣,初下手只用耳根,不用意識,並非以這個念頭代替那個念頭,更不是專心死守鼻竅或肺竅,也不是聽鼻中有什麼聲音,只要自己覺得一呼一吸的下落,勿讓它瞞過,這就算是對了;至於呼吸的快慢、粗細、淺深,皆任其自然變化,不用意思去支配它,聽到後來,神氣合一,雜念全無,連呼吸也忘記了,漸漸地入於睡鄉,這才是神經由衰弱恢復健康的過程中最有效力的時候,就要乘這個機會熟睡一番,切不可勉強提起精神和睡意相抵抗;睡醒之後,可以從頭再做聽呼吸法,又能夠安然入睡。若是在白晝間睡了幾次不欲再睡時,不妨起來到外面稍為活動,或揀樹木多、空氣潔的地方,站在那裡做幾分鍾吐納工夫也好,或做柔軟體操、練太極拳也好,但要適可而止,勿使身體感覺疲勞;回到房內,或坐或卧,仍舊做聽呼吸的工夫,還可能入於熟睡的境界。

凡患神經衰弱的人,大半兼有失眠症,安眠葯片不宜常服,只有聽呼吸一法,可以根本解決問題,毫無流弊,而且與《黃帝內經》上所說陽入於陰的理論相合。(《靈樞·大惑論》;「衛氣常留於陽,則陽氣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

前人書中常有「心息相依」這一個專門術語,但未說明如何依法。蘇東坡的工夫,是先用數息法,後用隨息法;朱子《調息箴》的工夫,則用《楞嚴經》「觀鼻端白」法。但數息要用意去數,不能純然無念;觀鼻要開眼去觀,時候久了,眼神難免疲勞;只有《莊子》聽呼吸法,心中不需要起念,久聽也不覺疲勞,才真能合於「心息相依」這個軌轍。今將這三種方法列舉如下,並加以淺釋;好讓學者自己去實驗:

(1)蘇東坡養生說(見東坡《志林》卷一):

原文「已飢方食,未飽先止;散步逍遙,務令腹空;當腹空時,即便入室;不拘晝夜,坐卧自便;惟在攝身,使如木偶。……又用佛語,及老聃語,視鼻端白,數出入息,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數至數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兀音屋),與虛空等,不煩禁制,自然不動;數至數千,或不能數,則有一法,其名曰隨,與息俱出,復與俱入;或覺此息,從毛竅中,八萬四千,雲蒸霧散。無始以來,諸病自除,諸障漸滅,自然明僻: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時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考人言盡於此。」

淺釋 注意養生的人,食物要有節制,必須等到腹中覺得飢餓時,才可以進食,尚未吃得十分飽滿,就應當停止;每餐後宜到室外空曠地方自由自在的散步些時,使腹中的食物大部分都消化了,此時就回到房裡去准備做靜功;不論是白天或是夜晚,也不論用坐式或用卧式,聽各人自便;只要管住自己身體不讓它動搖,像木頭人一樣,就算合法。身體已經安置好了,即照佛家所說的法門和老子所講的工夫合起來做,用兩眼觀看自己的鼻尖,並同時用意數鼻中呼吸出入的次數,要訣貴在勿忘與勿助,「勿忘」就是「綿綿若存」,「勿助」就是「用之不勤」。普通數息法,若數出息即不數入息,若數入息即不數出息,一呼一吸,只算一次,不能算兩次。數到幾百次以後,心中寂然如虛空。身體兀然如山石,不需要勉強去禁止和制伏它,身心二者自然都安靜而不動了。數到幾千次以後,或無力再數下去,此時另有一個法子應付,叫作「隨」字訣,當息出時,心也隨它同出,當息入時,心也隨它同入;有時或感覺這個息似雲霧蒸發散布於周身無數的毛孔中(原文「八萬四千」是形容身上毛竅之多,不是實在的數字),不由鼻孔出入。工夫做到這樣地步,久遠以來的各種病苦和障礙,都能夠逐漸滅除,心裡也就自然明白而開悟了;譬如瞎子,此時忽然眼睛透亮.自己能夠看見道路,用不著再要求他人指引了。

(2)朱子調息箴(《朱子全集》第八十五卷):

原文「鼻端有白,我其觀之;隨時隨處,容與猗移(容與,閑暇舒適之義。猗音依,猗移,隨順之義)。靜極而噓,如春沼魚;動極而翕(翕音習),如百蟲蟄。氤氳闔辟,其妙無窮。誰其屍之(「屍」字作「主」字解),不宰之功。」(後四句節略)

淺釋 觀鼻端白,原是佛教《楞嚴經》上二十五個圓通法門中,第十四個法門,蘇東坡、朱晦庵兩人都採用了這句話,但他們的說:法並不完全和《楞嚴經》相同。朱子的意思是說:做這個工夫,不論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身體總要安閑而舒暢,不要弄得周身難過;又要心平氣和,順其自然,不要勉強執著。氣機靜到極處,它自然要動,就像春天的魚類,浮在水面噓氣;氣機動到極處,它自然要靜,就像冬天的蟲類,伏在土裡翕氣(「翕」是聚斂收攝之義)。此時身中之氣,交互團結,有天地氤氳之象;一動一靜,有乾坤闔辟之機,妙處是說不盡的。若問是誰在那裡做主?其實並無所謂主宰,而是自然的功能。

(3)莊子心齋法(《莊子·人間世》):

原文「顏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淺釋 顏回是孔夫子的學生,仲尼是孔夫子的外號。顏回問「心齋」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孔夫子說,你應該把心裡的念頭集中在一處,不要胡思亂想;等到念頭歸一之後,就用「聽」字訣,但不是用耳聽,是用心聽;這還是粗淺的說法,就深一層工夫講,也不是用心聽,而是用氣聽;到了這樣境界,耳聽的作用早巳停止了,神和氣兩者合而為一,心也不起作用了。氣的本質是虛的,它要等待一件東西來和它相集合,只有「道」這個東西常和太虛之氣集合在一起,工夫如果做到心同太虛一樣,就算是心齋。

以上是孔夫子告顏回所問心齋工夫的做法。這種工夫是一連串做下去的,中間本無所謂階段,但為學者容易入門起見,不妨在整個工夫中劃分幾個步驟,再詳細的加以說明:

第一步 「若一志」「若」字作「你」字解。「志」就是思想,也可以說是念頭。當起首做工夫的時候,心中思想要專一,不要有許多雜念在裡面打攪,雜念如果不掃除干凈,工夫很難做得好。

第二步 「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等於「毋」,也可以作「勿」字解;「之」字是代名詞,指所聽的對象而言;「以」字作「用」字解。念頭歸一了,就開始做工夫,用「聽」字訣。普通所謂聽,本是用兩個耳朵聽各種聲音;此處所謂聽,決不是聽聲音。人們就要發生疑問了:既說是聽,必有所聽的對象,不聽聲音,又聽什麼?這個問題,在各家註解上都找不到明確的回答。今日特為指出,初下手就是聽鼻中呼吸之氣。凡呼吸系統正常而不發生障礙的人,鼻中氣息都沒有聲音,所以說「勿用耳聽」:雖是沒有聲音,但自己卻能夠知道鼻中氣息一出一入,或快或慢,或粗或細,縱然是聾子,也會有這個感覺,所以說「聽之以心」。

第三步 「無聽之以心 而聽之以氣」此處又引起問題了:心是有知覺的,還可以說得上一個「聽」字;氣是沒有知覺的,如何也能夠用它來聽?心所聽的對象是氣,氣所聽的對象又是什麼?若說用氣來聽氣,這句話在理論上講不通,究竟怎樣解釋才好?答曰:聽息的工夫做得時間長久,心和氣已經打成一片,分不開了,氣不能作為心的對象了,不能再說用這個心,聽那個氣,所以說「無聽之以心」。此時身中的神和氣雖然團結在一起,尚未達到混沌境界,還稍為有點知覺,繼續做下去,並不需要很多時間,自然就完全無知覺了。從有知覺到無知覺這一段暫時的過程中,與其說以心聽氣,使心和氣相對立,不如說以氣聽氣,使心和氣二者之間泯去裂痕,所以說「聽之以氣」。此處雖仍舊說「聽」,實際上就是不要再著意於「聽」,成語所謂「聽其自然」。「聽之而已」,「聽他去罷」,這幾個「聽」字是此處最好的解釋。

第四步 「聽止於耳 心止於符」初下手做工夫,注重在「一」字訣;等到念頭歸一之後,就注重「聽」字訣;假使長久的抱住一個「聽」字不肯放鬆,也嫌過於執著,再後就要用「止」字訣了,所謂「聽止於耳」,就是教人不要再著意於聽。此時工夫已漸漸的入於混沌境界,身中是神氣合一,心的知覺已不起作用,所以說「心止於符」(符即是符合之義)。這種神氣合一的狀態是無知無覺的,外表上看來和睡著了一樣,但內部的情況是不相同的。

第五步 「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以前由淺而深的境界,一步一步的都經過了,最後到了「虛」的境界。這個「虛」是從無知無覺以後自然得到的,不是用意識製造出來的,如果做工夫時候,心裡常常想著要虛,反而不能虛了。全部工夫原是由後天返還到先天,所以第五步工夫,應該就先天境界去體會。若問如何叫作先天,這件事已越出療養法范圍之外,此處不必深談。普通用靜功療病;只要做到身中神氣合一的境界(即心止於符),已足夠了。

今將以上所列三種法門作一個總結:蘇東坡是先數息,後不數;他所謂「隨息出入」,就是隨其自然,不要再去數它。朱晦庵是先觀息,後不觀;他所謂「不宰之功」,就是順其自然,不要再去觀它。莊子是先聽息,後不聽:他所謂「聽止於耳」,就是任其自然,不要再去聽它。三人下手的工夫雖然不同,後來都歸到一條路上,學者可以參合而用之。

青年神經衰弱者,用此法三個月,可以愈十分之七八;中年神經衰弱者,用此法三個月,可以愈十分之五六。但病有輕重之別,此指病重者而言,病輕者差不多可以全愈。出療養梡後,回到工作崗位時,每日早晚仍宜抽空做兩次,勿使間斷,才能繼續維持巳得之效果,逐漸完成未了之餘功。

和諧拯救危機系列片 (請從第二個視頻看起)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398899.html
正信的佛教
http://www.dizang.org/rm/zxdfj/

3、道家養生的睡功如何練?

睡功是為了增加修煉時間,提高功法。在睡覺時修煉功夫,道家有《蟄龍秘訣》專講睡功,據說此法為陳摶老祖所傳。
道家養生睡功的姿勢是:頭靠東方而卧,側著身體而眠。好像犬之屈身而睡,又似龍之盤曲環繞。一手屈臂而枕頭,一手直撫於臍眼(丹田)。一隻腳伸展(左手屈則右腳伸,右手屈則左腳伸),一隻腳綣回(左手伸則右腳綣,右手伸則左腳綣)。神意不可馳逐於外物,氣機自然安定和平。收斂心神含藏於下丹田之中,神與氣自然和合凝聚,結成內丹。
訣曰:「道在守本命,真火暖外腎。回光內視,神住丹田。」
其法先向左邊側身而卧,左手托腮,右手握住外腎。左腿全屈,右手半屈半伸。心神凝定於下丹田之中,默數呼吸出入數,共數360息。心息相依,神勿外馳,綿綿密密,不即不離。數過360息,夠一周天之數。之後正身仰卧,兩手握住外腎,著力往前,掙12下,兩腿往前用力伸。然後閉氣騰身,玉枕、腳跟和手掌著床,其他部位懸空,閉一口氣騰一次,連續騰身三次,而後還虛養靜。
再向右邊側身,照前行功360息,夠一周天之數。仍舊正身仰卧,兩手握住外腎,照前行功,著力12下,向上閉息騰空三次,還虛養靜。
最後,側身用手抱住腎囊,神注下丹田,若存若亡。
一念不生,主靜立極,先存後忘,入於混沌。
此種道家養生睡功法,比較適合老年人煉習。運用得宜,則外腎溫暖,而陽氣再生。以後睡眠醒來之時,便有一陽初動的景象發生,此時應當用採取外葯的功夫和煉精化氣的口訣,再用「睡功秘訣」繼續溫養。臨近天明之時,再照以上方法行功數息,最後還虛養靜。至此,則一宿之功完畢。
上面是我網上找到方法
事實只是把盤坐變成睡的姿態,方法是一樣
只是看起是睡著,事實上你在打坐

4、道家養生內丹功修煉共分多少層次?

吳雲青老人傳下的來道家養生內丹功共分十個層次,現在吳雲青老人的掌門弟子蘇華仁道長公開傳授的只有前三部。內丹功修煉次第:添源油接命章第一內丹功修煉次第:凝神入百竅章第二內丹功修煉次第:神息相依章第三內丹功修煉次第:聚火開關章第四內丹功修煉次第:采葯歸壺章第五內度丹功修煉次第:卯酉周天章第六內丹功修煉次第:長養聖胎章第七內丹功修煉次問第:乳哺嬰兒章第八內丹功修煉次第:移神內院章第九內丹功修煉次第:煉虛答合道章第十 延伸閱讀: 道家養生密傳內丹功-傳承160歲坐化吳雲清老人

5、求醫不如求己裡面提到的道家養生法打通小周天的功法可以在床上練習嗎

可以在床上練,我在床上練沒有不適。
如果床太軟,坐不穩的話就站著練。
不喜歡站那就只能坐在地板上練了,在地板上鋪個柔軟的墊子。太冷最好不要在地板上練。

6、睡仙功的鎖鼻胎息術

頭南腳北正身仰卧,頭下墊枕。兩眼輕閉,舌抵上齶。兩手握固,兩臂自然伸直,放置於距離身體兩側約五寸處。兩腿自然伸直展開,兩腳跟相距約五寸許,腳尖朝向左右方(圖4)。
按以上卧勢躺好後,排除各種雜念,先叩齒36次(即兩唇閉攏,上下齒互相叩擊),然後再將口中滋生的津液分三口咽下,並用意念導引至腹丹田內。
在用鼻子細細吸氣的同時,腹部漸漸凸起充滿,隨後閉息,於心中數數,以計停息時間的長短。待體腔氣悶,難以忍受之際,便從口中再細細吐出。如此練功為一遍,當調息平穩之後再練第二遍。練功遍數不限,但力求每次閉息的時間逐步延長;若能將閉息之數由百至千,且鼻下放羽毛而不晃動者,即胎息初成。
若依古人所言,修持者能閉息至二百五十數,即可華蓋(眉)明,耳目聰,舉身無病,邪不幹人,便可長生矣。如繼續堅持修持,可逐漸達到不再用口吐氣,惟鼻中有綿綿短息的大成境界。 (1)此術務於每日夜半後至日中前生氣時修煉,中後至夜半前死氣時勿練。
(2)凡遇天陰、大霧、大風等惡劣氣候,或室內太過寒冷時,暫停修煉。
(3)無論吸氣或吐氣,均要做到兩耳不聞其聲,使呼吸達到微細連綿狀態。
(4)修煉胎息前,可暖一杯溫酒飲之,能起到潤六腑,引氣開關,有益胎息修煉的作用。
(5)飲食上戒酸咸油膩之物,特別是豬肉和生水果,最為忌諱。
(6)進入「鎖鼻胎息術」的修煉之後,便可配合「睡禪功」同時修持,「服氣導引術」即可廢棄不練。 閉息之術是一種非常古老而流傳甚廣的養生功,早在南朝陶弘景的《養生延命錄》,初唐《幻真先生服內元氣訣》以及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中均有記載,也是古人用以祛病療疾的重要手段之一。
陳摶所傳的這套「鎖鼻胎息術」有所不同,其閉息原理不僅僅是為了使氣滲透臟腑百脈,通潤全身,而是在「服氣導引術」的修煉基礎上,力求人體的生命能量(內氣)不外泄,或減少到最低程度,由此而作為延年益壽的根本。《服氣經》曰:「道者氣也。保氣則得道,得道則長存」。故《太微升玄經》雲:「氣絕曰死,氣閉曰仙」。 北宋傑出的文學家蘇軾(號東坡居士),因讀了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中的養生要旨,便身體力行,勇於實踐,先後治癒了多種疾病,屢獲效驗。他將自己的切身體會和練功方法推薦給好友張安道。蘇軾所推薦的乃是「胎息術」,系蘇軾閱讀孫思邈《備急千金方》養生門第五篇「調氣法」的心得體會。文中記述切實,頗合自然之理,文詞朴實易懂,對我們理解陳摶的「鎖鼻胎息術」有很大的參考和啟迪作用。故摘錄如下,以便參照領悟。
養生之方,以胎為本,此固不刊之語,更無可議。但以氣若不閉,任其出入,則眇綿洗漭(guOng,m6ng,形容似水域那樣廣闊無邊,空曠迷茫的意思),無卓然近效;待其兀然自住,恐終無此期。若閉而留之,不過三五十息,奔突而出;雖有微暖養下丹田,益不償於損,決非度世之術。
近日深思,似有所得。蓋因看孫真人養生門中第五篇,反復尋究,恐是如此。其略曰:和神養氣之道,當得密室閉戶,安床暖席,枕高二寸許,正身偃卧,瞑目,閉氣於胸膈間,以鴻毛著鼻上而不動。經三百息,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如此,則寒暑不能侵,蜂蠆(chaj,蠍子類毒蟲的古稱)不能毒,壽三百六十歲,此鄰於真人也。
此一段要訣,弟且靜心細意,字字研究看,既雲閉氣於胸膈中,令鼻端鴻毛不動,則初機之人安能持三百息之久哉!恐元(「元」通「原」)不閉鼻氣,只以意堅守於胸膈中,令出入鼻似動不動,氤氳緲緲;如香爐蓋上煙,湯瓶嘴上氣, 自然出入,無呼吸之者,則鴻毛可以不動。
若心不起念,雖過三百息,可也。仍須一切依此本訣,卧而為之。仍須真以鴻毛粘著鼻端,以意守氣於胸中,遇欲吸時,不免微吸,如此,出入元(原)不斷,而鴻毛自不動,動亦極微。則又加意制勒之,以不動為度。雖雲制勒,然終不閉,至數盲息。出者少,不出者多,則內守充盛,血脈流通,上下相灌輸,而生理備矣。
兄悟此元(原)意,甚以為奇。恐是夜夜燒香,神啟其心,自悟自證。適值痔疾及熱甚,未能力行,亦時時小試,覺其理不謬。更俟疾平天涼,稍稍致力,續見效。當報弟,不可謂出意杜撰而輕之也。」
為了幫助理解蘇軾所悟出的「出入原不斷」和「然終不閉」之理,特摘錄佛藏《安盤守意經》中有關調身調息方面的論述,以供參證。
「以謂凡出入鼻中而有聲者,風也;雖無聲而結滯不通者,喘也;雖無聲亦不結滯,而猶粗悍不細者,氣也。去是三者,乃謂之息。然後自鼻端至臍下,一二數之,至於十;周而復始,則有所系而趨於定。定則又數,以心隨息,聽其出入。如是反復調和,一定而不亂,則生滅道斷,一切三昧,無不見前」。正如《道樞》所講:「閉氣者,非閉噎其氣也,乃神定氣和,絕思忘慮,使鼻之息悠然,若有若無」。即漸可達到呼吸之息氤氳布滿身中,一開一閹,遍布毛竅與之相應,而鼻中反不覺氣之出入,直到呼吸全止,開闔俱停的人定境界。

7、道家養生功的道家養生功功效及傳承

想要補腎固精,可以吃以下幾種食物:第一種,豬腰子,豬腰子就是豬的腎臟,具有良好的補腎功效,可以用來治療遺精等疾病

8、道家養生術回春功對改善失眠很有效嗎?

康管家為失眠患者准備了幾個治療失眠的特效方法:知 1、導引術課程,道家養生術回春功其功法「意念青春」、「溫腎養精」、「瞬息氧氣」、 「虛靜養神」,對失眠有其獨到的改善效果。如能每天堅持做2次,在短暫的時間里,起到存思良念,身心增益的效果,對心神調節十分有利,起到緩解神經緊張,促進睡眠質量之功效。為此我們邀請到了道家養生術回春功20代傳人沈新炎老師及女兒沈鳴擔任回春功指導老師。 2、健康大講堂,康道管家為失眠患者開設了一系列幫助改善睡眠的課題,9月12日13:30上海龍華醫院中醫先賢學術繼承研究室主任周英豪就將在康管家養生會所跟大家一起分享《中醫安眠智慧》,讓您入睡快、睡得香回。 3、中醫專家一對一健康咨詢,康管家整合了上海中西醫結合學會養生學與康復醫學專業委員會優質專家資源,成員來自於上海中醫葯大學和各大醫院的專家教授和業務骨幹,在養生學與康復醫學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讓您告別麻答煩的醫院排隊掛號,通過專家咨詢為您量身打造一個健康處方。 4、除此之外,康管家還有音樂、芳香、推拿等特色療法,不管您失眠的原因是什麼,康管家都有辦法助您快速進入深睡眠。

求採納

9、中國的睡仙是何許人也?他特有的養生絕學是什麼了,聽說他活得還是挺大的。

陳摶,字圖南,號扶搖子。以卧功(又稱睡仙功)見長,可以數月不動。

1、姿勢:身體側卧床上,一腿伸直,另一腿微屈,放在伸直的腿上,一手掌放在太陽穴處,另一手放在風市穴處。

2、心法:觀想睡在綠草地上。

3、口訣:嗡,浩然正氣,乾元亨利貞

4、作用:本法有采氣、養氣的作用,也有降魔的作用。浩然正氣充滿天地間版,奧妙無窮,惟勤習者方能知之!

道家、佛家、瑜伽等都有口訣,道家稱之為咒語權,佛家稱之為真言,瑜伽稱之為特音。可見其在修煉中的重要性。

10、道家強腎功法,真能讓人多活十年?

在生活中有很多食物是可以幫助養腎的,尤其是黑色的食物,如黑木耳、黑芝麻、黑木耳、黑米等,對腎臟來說都是不錯的養腎補品。

與道家養生功 睡仙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