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清明 養生原則

清明 養生原則

發布時間:2020-07-26 07:52:08

1、清明時節的養生應該注意什麼

清明時節的養生注意1、不怒:
春季是肝陽亢盛之時,情緒易急躁,要做到心胸開闊,身心和諧。心情抑鬱會導致肝氣郁滯,也使免疫力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疾病等。
清明時節的養生注意2、不妄:
老人本來陽氣相對不足,而春天是養陽的大好時機,如情慾妄動而房事較頻,會耗氣傷精,進一步損傷陽氣,因此人們特別是老年人在春天應適當節制性慾。

清明時節的養生注意3、不靜:
春天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人體應該藉助這一自然特點,重點養陽,養陽的關鍵是「動」,切忌「靜」,人們應積極到室外鍛煉,但是老人春練不要太早,應在太陽升起後外出鍛煉,鍛煉前應喝些熱水、牛奶、蛋湯等熱湯飲,同時運動要舒緩。
清明時節的養生注意4、不濕:
居室每天中午要開窗通風,被褥和衣服要保持乾燥透氣,春季多穿純棉的寬松衣服,可避免發生濕疹。另外,不要選擇潮濕的地方進行鍛煉,運動出汗後要及時擦乾。
清明時節的養生注意5、不酸:
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因春天本來肝陽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導致肝氣過於旺盛,而肝旺容易損傷脾胃,所以,春季飲食忌酸。酸性食物有羊肉、狗肉、鵪鶉、炒花生、炒瓜子、海魚、蝦、螃蟹等。宜食用甘溫補脾之品,可多吃山葯、春筍、菠菜、大棗、韭菜等。
清明時節的養生注意6、不凍:
春季氣候忽冷忽熱,要遵循「春捂」之說,不宜馬上脫下棉衣,換裝時應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則,先把上衣減掉一些,褲子可晚一些減,下身寧熱勿冷,以助養陽氣。特別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的老年人、有痛經史的年輕女性,初春時要盡量使身體「不凍不寒」。

2、清明養生應該注意什麼

清明時節,雨水多,濕氣重,脾胃易虛,人易疲倦,貪睡

3、清明時節如何保養身體呀?

結合學習與自己的體會談三點,希望大家注意:

一是堅持健身運動,但注意方式要柔和
清明節氣前後是高血壓的易發期,高血壓患者要高度重視。外界的不良刺激,長時間的精神緊張、焦慮和煩躁等情緒波動,都可能導致和加重高血壓病的症狀,因此,在調理中,人們應當減輕和消除異常情志反應,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暢。在運動上,要講究適當,選擇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太極拳作為首選鍛煉方式;避免參加帶有競賽性的活動,以免情緒激動;避免做負重性活動,以免引起屏氣,而引起血壓升高等。
此外,這段時間雖然各種呼吸道疾病流行,但也不能整天閉門不出,更不能在家坐卧太久。中醫認為「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坐傷肉」,正確的做法是保持樂觀心情,經常出去到森林、河邊散步,多呼吸新鮮空氣,並進行適當的體育運動。

二是注意保健養生,可以適當進行調理
1.多吃銀耳少食筍
春季保健注重養肝。可以多吃銀耳、薺菜、菠菜等益陽、柔肝、養肺的食品。薺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臟、通血脈。而銀耳無毒,能潤肺生津,益陰柔肝。
在這個時節最好別吃筍、雞等傷肝食品。筍性寒,滑利耗氣。人有痛疾,其氣多虛,而食筍則更耗氣,導致氣虛狀況加重,容易因此發病。而臨床上也發現,吃筍後容易引起咳嗽,導致咯血、哮喘的復發。除了不宜吃筍外,雞也少吃為妙。專家稱,雞動風助肝火,引起肝木偏亢,多吃容易引起慢性肝炎和高血壓等病的復發。
2.不妨喝點菊花茶
清明前後,也不妨喝一些菊花茶。中醫認為,菊花能疏風清熱,有平肝、預防感冒、降低血壓等作用。而現代葯理研究認為,菊花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強心肌收縮力、改變心肌缺血的功用。菊花與桑椹同泡茶喝,桑椹有養血柔肝,益腎潤肺的作用,可以收到肝肺同養的效果。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久服菊花,疏泄太過,又會使肝木失於滋養,反倒傷肝。因此飲用菊花茶一定要適量。

三是要有良好心態,做到理性面對一切

人在春季都在規劃今年要怎麼辦?在仕途、經濟、地位、名譽等方面都有新的打算,往往導致比上不足心中積火,導致身體失調,建議:要注意身體、心態、慾望的健康,做到這三者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4、清明節如何飲食養生

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日食品。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系,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吃雞蛋和涼饅頭,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在清明之際體內肝氣最旺盛,如果肝氣過旺,則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同時還會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因而這段時間是高血壓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需要大家對其重視起來。清明節又稱寒食節。清明時期飲食方面,有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禁火吃冷食的習慣。但是,有一部分人群是不適合吃冷食的。在清明時節,凡是耗損或阻礙陽氣的情況都應該予以避免。陽氣升發是指脾胃的運動收縮,因而人在春季的食慾通常比較好,不過要注意飲食適度,保護脾胃的正常功能。清明時節飲食宜溫,多進食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時令蔬菜。清明時期還適合進食地瓜、白菜、蘿卜、芋頭等食品溫胃祛濕,也適宜多吃。另外,清明節氣中,不宜進食筍、雞等,可多吃些護肝養肺的食品,例如薺菜、菠菜、山葯,對身體有好處。

5、清明節氣如何養生:遵守四個養生原則

1、注意花粉過敏
春季是花粉過敏的高發季節,這時候多數花兒已經開放,花粉的傳播和空氣中的濕度、風速等有著不小的關系,加上空氣乾燥,花粉的傳播就更大了。因此,在春百季的時候,特別是在風大或者晴朗的天氣時,會花粉過敏的人要減少出門或者避免出門,以免出現花粉過敏的情況。
特別是在清明,濕氣會比較重,蕁麻疹和過敏性鼻炎患者還有哮喘等疾病,都是這個季節的高發疾病,更要特別注意。
2、多食用新鮮蔬菜
在清明時節,養生要注意和大自然的同氣相求,要多食用應季和當地生產的蔬菜和水果。水果要和應度季、當地相適應,才能夠幫助人體進行自我調節。在蔬菜方面,要多吃香椿、韭菜和薺菜內等一些春季時令蔬菜,以及蘿卜、山葯、芋頭、紅薯等具有能祛濕和溫胃功效的蔬菜。
3、飲食宜清補
清明正處於溫暖的空氣和冷空氣交替的時候,天氣忽晴忽雨,忽冷忽熱,人的身體往往會因為濕氣的入侵,導致出現四肢發麻的情況,所以在飲食方面,除了要多吃利水祛濕的食物之外,也要適當的多吃一些舒筋和養血的食物。
4、注重養肝
春季是養肝的主要時間,如果能保持肝功能容正常,那麼體內的氣就能運轉正常,保持旺盛的經歷,氣血也就會通常,五臟六腑也能維持正常的運作功能。

6、清明到了該如何養生?

早春的街頭,「短袖與棉襖齊飛」的情況並不少見。老人們常說,「春捂秋凍」。清明時節,時暖時寒、乍陰乍晴,因為早晚溫差大,人們在中午有太陽氣溫高時,可以穿著稍微單薄的衣服,但早晚如果還是那樣穿衣,就會感到涼意了。這段時期,不妨採用「上薄下暖,薄厚搭配」的方式著裝,最好多穿幾件,有備無患。需要時,還可搭配帽子、圍巾等小配件。

清明時節,是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發的季節,如果這時節再吃發物,很可能誘發這些疾病。所以,不宜食用「發」的食品,如羊肉、雞等;可多食時令蔬菜,如韭菜、地瓜、白菜、蘿卜、芋頭、薺菜等。飲食調攝須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對形體肥胖者,須減少甜食,限制熱量攝入。對老年高血壓者,應特別強調低鹽飲食,同時還應增加鉀的攝入。

清明時節,天氣溫暖、陽氣生發,傳統養生學認為,「春與肝相應」,因此春養肝常保健。此時可選擇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飲用,不但可以養肝利膽、疏通經脈,還可藉此將一個冬季積存在體內的寒邪散發。


春困是人體一時不能適應季節的變化,發生大腦血流量改變而出現的生理現象。要解決春困,多睡反而不是辦法。因為一般情況下,成年人每天睡8小時左右就可以了,再增加睡眠反而可能降低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使之處於抑制狀態,人會變得更加昏昏欲睡,無精打采。其實,不妨經常開窗透氣,使室內空氣流通;增加戶外活動,適當增加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項目;犯困時,聞一聞風油精、清涼油或花香,或撒一些花露水;選擇聽一些動感的音樂等,都有助於保持頭腦清醒。


從中醫來說,吐納調息法對人體陽氣有益。因此,建議大家穿著寬松衣服,多到空氣清新之處,如公園、樹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盡量多活動,使陽氣增長有路。還要保持心情舒暢,選擇動作柔和的鍛煉方式。

有些人一到春天就特別容易感冒,除了打噴嚏、流鼻涕、鼻塞、頭疼,還伴有眼癢、流淚、鼻癢等症狀,其實這不是感冒,可能是花粉症。專家建議,對花粉過敏的人群應盡量躲避花粉;好天氣時將屋內屋外打掃一遍,遇乾熱或大風天氣,可關閉門窗或加掛窗簾;如果天氣許可,最好每周清洗更換床罩、被單。

7、清明節養生要注意些什麼

1、艾草:在清明節的時候,是艾草最多最嫩的時候,所以在清明節那天,大家都會整艾餅、艾糍吃的,成為了清明節的必吃品了。

2、雞蛋:清明吃雞蛋,就如同端午節吃粽子、中秋吃月餅一樣重要回,稱為吃「節蛋」。清明節吃個雞答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在山東境內,至今有寒食煮雞蛋、鴨蛋、鵝蛋之俗。

8、清明節養生有哪些原則

推薦一本書《黃帝內經二十四節百氣養生法》這是一本引導我們順應自然,掌握二十四節氣養生精髓的保健圖書。本書在《黃帝內經》的基礎上,結合二十四節氣不同的氣候特點,進度行深入和詳盡的分析,提出了每年二十四節氣中需要注意的養生問要點和養生方法。
全書共分為二十四個部分,每一部分對應一個節氣,闡述和解答了各個節氣與人體息息相關答的養生要點。在每個節氣的後面,還附有中醫古籍中關於節氣養生的保健要法,從而從衣專食住行上為讀者分析春夏秋冬的養生智慧、一年四季的養生提醒和二十四節氣的養生關屬照。

9、清明節的由來,如何養生以及飲食習俗是什麼?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來了。不管是什麼節,只要放假,對我們來說就是好節!可是這個清明節真真是不一般呢!

「清明節」古稱「寒食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源起由來:

關於清明節由來的傳說,流傳最廣的要數重耳與介子推之間發生的故事了。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做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傳統習俗:

盪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鞦韆掛彩繩。」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

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綵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並相傳至今。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插柳

向來就有「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說法,清明節,中國民間也向來就有插柳習俗。據說,清明插柳的習俗,其來源普遍存在三種說法。

據說,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中國人將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節。清明節正是百鬼出沒頻頻、索討多多的時節。受佛教的影響,觀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眾生,許多人便認為柳條有驅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稱為「鬼怖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寫道:「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便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另外一種說法是,此俗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介子推為明志守節而焚身於大柳樹下,讓晉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晉文公親率群臣爬上山來祭拜介子推時,發現當年被燒毀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並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從此以後,群臣百姓紛紛效仿,遂相沿成風。清明插柳戴柳成為紀念介子推的一種象徵

清明養生吃什麼?

1、薺菜

春季特別容易出現頭痛、昏眩,慢性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中醫常說「春氣者諸病在頭」。清明節之後,最適宜吃的時令蔬菜之一是薺菜。

作為春天最受歡迎的野菜之一的薺菜,不僅味道鮮美,營養價值也是非常的豐富,不僅具有強筋健骨、明目養肝、潤肺和中的作用,還含有鈣,鐵,磷等各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能夠增強免疫功能,適合清明時節食用。

2、香椿

香椿一般在清明前發芽,穀雨前後就可採摘頂芽,這種第一次採摘的,稱頭茬椿芽,不僅肥嫩,而且香味濃郁。香椿可治蛔蟲病,還有「助孕素」的美稱,特別適合食慾不振和適齡婦女食用,是春季養生的必備佳品。

況且,亳州人民向來嘴刁,愛吃,會吃,恐怕這鮮美可口的香椿早就已經走進你家的餐桌了吧!

3、韭菜

韭菜有「春食則香,夏食則臭」之說,要品嘗至鮮之味,可要趁早呀!

春天吃韭菜除了味道鮮美,還有什麼好處呢?韭菜中含有硫化物,這些硫化物具有一定的殺菌消炎的作用,能夠提高人體自身的免疫力,在這個春季各種病毒迸發的季節,增強自身免疫力真的再重要不過了。

4、馬蘭頭

吃馬蘭頭的季節特別的短,春發芽,到清明節,這個時候的馬蘭頭鮮嫩可口,過了清明,便會變老,成為無用的野草,因此還沒吃今年馬蘭頭的,趕緊趁早。

馬蘭頭製作簡單,和豆腐乾拌後點上香油,一道鮮美爽口的涼拌菜就做成了。而且,在春天這個整天都昏昏欲睡的季節,吃馬蘭頭不僅能夠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還能夠緩解春困,總感覺我沉睡二十多年的身體就要清醒了呢!

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春回大地,天清氣爽,雖有「殘芳荏苒雙飛蝶,曉睡朦朧百轉鶯」的美景,也不忘「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特點,出門在外欣賞春日美景的同時,不要忘記在自己的包中多放把傘,另外,春日早晚溫差大,記得多加件外套,小心著涼感冒哦!

與清明 養生原則相關的內容